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枣儿沟发家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找些人手吧!”苏云起扫了眼墙边的草庐。
江逸苦了一张脸,“哪有那么容易?咱们本村能做活的大娘才有几个?外村的又因为那些人的威胁不敢来……”
苏云起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有了主意,“你跟我去趟村长家。”
“正好我得跟大伯说下买山的事。”江逸扭头,冲着英花问,“大娘,我大伯在家不?”
英花一边和江春草搭着伴缠线,一边扬声道:“在西坡上鼓捣山药呢,你站在门口叫一声他就能听见!”
江逸回屋拿了地契,就拽着苏云起出了门。
这是苏云起第一次往村里走,江逸边走边给他指着这是谁家,那是谁家,苏云起脸上不由地带上了笑意。
“你对村里倒是熟悉。”
江逸止住话,斜了他一眼,“我怎么觉得你这话听着不对味?”
苏云起笑笑,“你想多了。”
江逸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没两句话的工夫,江春材家就到了。
江逸在门口喊了一声没人应,直接上了西坡。
这里是一片开垦出来的坡地,地方不大,却被规划成一块块整齐的田地。
坡上有几个做农活的汉子,见了江逸都热情地打招呼。
江逸也会笑着喊个叔叔伯伯,如今他对这样的生活已经十分适应。
苏云起在一边看着,心里也感觉暖呼呼的。自从遇到这个人,他的人生轨迹就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他并不讨厌。
江春材恰好迎面走过来,他猛地看到江逸和苏云起愣了一下。实在是因为这两人身上的气质和庄稼地实在不搭。
“大伯。”江逸赶上去打了个招呼,苏云起也跟着叫了一声。
江春材笑盈盈地点点头,“听说你是昨天回来的?你俩怎么上这儿来了?”
“正好找大伯有事。”江逸指了指脚下的地。
江春材面色一整,低声道:“回家说。”
江春材家就在西坡边上,穿过几片地也就到了。
“你俩自己倒水喝,我先去洗个手。”江春材推开栅栏门,就走到井边去打水洗手。
江逸忍不住说:“大伯,你家有口井啊,真是方便。”
“这还是有一年闹旱灾,你爹出钱打的,那时候他刚补了缺,就这么一口井,足足花了他半个月的俸禄。”江春材一脸追忆。
江逸感慨道:“你们感情真好。”
“那是自然,你那个小叔不是东西,你爹只把我当亲兄弟。”江春材没说的是,当年江池宴四季的鞋子、过冬的棉衣都是他娘给做的。
“你们过来是想说那十亩地的事?莫非江林那厮又整什么幺娥子?”
江逸笑笑,“他被打了一顿现在还没缓过来,哪有心思找我麻烦?”
江春材也笑笑,松了口气。
“大伯,我们今天来确实有几件事要跟您商量,这头一件就是蛇岭的那两个山头,苏云起把它买下来了,我打算在上面种枣树。”
江春材“呀”的一声,嚷道:“买那个做什么?那上面长的可都是吃不得的酸枣!”
江逸看到他这么大反应,不由地囧了一下,他一直打算买山,原以为江春材知道的。
江逸清了清嗓子,解释道:“大伯,我也不瞒你,其实我有门手艺——嫁接枣树。”
“嫁接枣树?”江春材没明白。
江逸想了想,努力想把事情说得简单易懂些,“就是把好的枣树枝接到酸枣枝上,让酸枣树也能长出又大又甜的枣子。”
江春材恍然,“这个我倒是听说过,北边穆家寨就有人会。说是用了这个法子,小黑枣上能长出大柿子?”
江逸点点头,“理论上,哦,我是说很有可能做到。”
江春材一拍大腿,“当时我还不信,原来是真的。不过……小逸,你是怎么会的?”
“我以前有个同窗,他们家经营着十亩果园,是他教我的。”这是江逸提前就编好的说辞,如果可以他也不想说谎,眼下也算是权宜之计吧!
江春材并没有丝毫怀疑。
苏云起却特意看了看江逸,眸光闪动。
江逸心虚地撇开脸。
“大伯,您觉得还行吧?”
江春材沉吟片刻,最终点头道:“既然你有这个想法,就好好做吧!有什么用得着大伯的尽管说一声,大柱、二柱也都能帮上忙。”
江逸笑笑,又说:“山上那些枣子虽然不成气候,但每年也能给孩子们添些零嘴,若是这么突然就不让大家上山了,恐怕会得罪不少人。”
他看着江春材赞同地点点头,这才继续道:“不如这样,我出些钱,劳烦大伯给大伙分了,就算是把那些树给买了。”
江春材皱眉,“作什么还要多花一份钱?这买山的地契上写的分明,连同山石草木,全都归你所有。我看用不着,提前跟大伙说一声就行!”
江逸张了张嘴,求助地看向苏云起。
苏云起安慰似的拍拍他的手,开口道:“大伯,只是些银钱而已,花了还能挣回来,何苦得罪了大家?我们以后还是要在村里生活的。”
苏云起说着,从随身的荷包里拿出好几份户籍文书,双手托着递给江春材,“我和小宝、梅子的户籍都落在了枣儿沟,还有我带过来的几个兄弟。前日刚在县里办的,今天特意来跟您说一声,今后还要麻烦大伯多照应。”
江春材愣了一下,随即又露出一张笑脸,“说不得这些,池宴兄弟照顾的人我自然也会照顾,况且你和小逸关系好,还叫我一声大伯,我也就腆着脸应了。以后有什么事自然和小逸一样,大伯就算舍了这张脸也不会让你们受委屈。”
苏云起郑重地给江春材倒了杯茶,江春材接过来一口气喝了,眼中满是欣慰。
江逸趁着他高兴,又说:“大伯,还有一件事,我家里现在人不是多了吗?我想在后院再起几间屋子。”
江春材点头,“盖房子是好事,正好现在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地里活也不忙,村里人都能去帮忙。只是……你这又买树又盖房子的,银钱可够?”
“来您这儿之前我也粗略地算了算,买树花不了太多钱,只是这盖房子的砖钱,还是要问问大伯您。”
“你们要盖砖房?”江春材不赞同地摇摇头,“小逸,要我说在咱们这村子里盖个宽宽敞敞的土坯房就不错,像你们家那样的砖房,即使在县里都不多。那得花多少钱?”
这个江逸还真没算过。要真让他选,即使多花些钱他也想盖青砖房,结实,也干净。
苏云起看透了他的心思,开口问道:“敢问大伯,这土坯和青砖分别是什么价钱?”
“土坯不花钱,自己从河滩上挖了胶泥晾晒就行。至于青砖……”江春材想了想,才道,“春天那会儿的价钱是八文一块,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涨落,过晌后我去打听打听,咱们村南边的黑窑沟就有青砖窑,县里的大户都是在他们那儿买砖。”
“那就麻烦大伯了。”江逸笑了笑,感激地说。
该说的差不多都说了,江逸正想着告辞离开,苏云起却说道:“还有一件事要劳烦大伯。”
江逸闻言奇怪地看着他,还有什么事?
江春材却毫不介意地说:“有什么事尽管说,大伯一并给你们办了。”
苏云起想了想,问:“咱们这几个村子,可有管事的里正?”
所谓皇权不下县,县以下一般有推举出来的里正管事,照应着附近的十来个村子,各村又有村长。苏云起想着,这广昌县虽穷,制度上应该差不了。
果然,江春材点头道:“里正有,住在南边的北坛村,姓孙,为人还算公正。你问这个做什么?”
苏云起笑笑,“看来还得劳烦您跑一趟北坛村,把咱们家做虎头鞋的事跟他说说,看他能不能推举几个可靠的人过来做活。安全方面不用担心,来回有我的兄弟护送,他们可是个个上过战场的。”
听到这话,江春材也狠狠地舒了口气。江逸家最近的境况他怎么不知道?他甚至比江逸还急。可就算再急也是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
如今苏云起三言两语就找到了出路,不仅江春材高兴,江逸更高兴。他甚至当着江春材的面就忍不住抓住了苏云起的手。
苏云起任他拉着,脸上带着笑。
“大伯,我们先回家了!”江逸也不等江春材说话,拉着苏云起就跑了。
江春材喝尽了手边的半碗凉茶,望着他们的背影感叹:“先是来了个小逸,如今又来了个苏老大,这文武双全的,眼看着,这枣儿沟就要发达喽!”
第41章 盖房子
江逸打算在后院起六间屋子,东西各三间,分别是耳房、卧室、小厅,两个小厅各开一扇门,左右两边并不相通。这样等到以后大山和云舒成了家,各自住着也方便。
江逸把自己的想法跟苏云起和江春材说了说,苏云起心里感动,嘴上并没有说什么,江春材只夸他考虑得周到。
江春材很快打听出来,一块青砖八文钱,要盖六间屋子至少得用三万块。
这样算下来光买砖就是二百四十两。他出面讲讲价能便宜些,但至少也得二百两。这还不算买梁柱、瓦片、茅草及其他琐碎物件的钱。
可是,连日来卖鞋挣的银子除了本钱和家里的花销也就剩了二百两不到。
江逸拿着树枝在地上划了半天,越算越沮丧。
“还差多少?”苏云起冷不丁地出声道。
江逸吓了一跳,“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一点声响也没有?”
苏云起笑笑,英挺的线条变得柔和,“在你后面站了好一会儿,你算得太入神了。”
说到这个江逸又苦了脸,“唔……差得有点儿多。”
苏云起挑眉,“二百两够不够?”
“如果有的话肯定够……可是从哪里能轻易地找二百两出来?”江逸抬起脸,带着希冀看向苏云起。
苏云起弯起嘴角,给他摘掉头顶的碎叶子,这才说道:“我从祁州进了一批白术,想着过两天拉到北平卖了,没有意外的话,二百两应该是有的。”
江逸眼睛一亮,高兴道:“就是咱家后院那一车药材?值这么多钱?”
苏云起点点头,看着江逸高兴,他心情自然也好。
江逸心情放松下来,话也多了起来,拉着苏云起闲聊道:“其实大伯给我出了个主意,说是如果非要盖砖房,可以把这圈院墙扒了,把这些墙砖上的泥土刮刮能当新砖用,这样一来既能盖成砖房又能省下一大笔银子。可是这样一来院墙就得用土坯垒,我不太想这样。”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想破坏这个家,他不希望有朝一日江池宴回来后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
苏云起专注地看着他,耐心地听他说完,才接道:“如果是为了我那几个兄弟,大可不必这么费心,无论是土坯房还是茅草屋都要比营地里的大通铺好上百倍,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江逸斜了他一眼,“你住青砖大瓦房,让人家住四处透风的帐篷?”
苏云起笑笑,“小宝不是很喜欢吗?”
一提这个江逸就头疼,小宝那小子对帐篷着了迷,一到晚上就抱着自己的小被子拉着小黑熊跑到帐篷里。
江逸哪里敢让他睡,山里昼夜温差大,地气湿重,那些身强体壮的大兵睡得,小宝一个孩子却睡不得。
可是,江逸叫他出来的时候,小家伙不哭也不闹,就是缩在被子里哼哼着不动弹,要是态度强硬些,他就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巴巴地看着你。
江逸的心都要化了,哪里还会再强迫他?最后只得厚厚地铺子两床褥子,陪着小家伙一起睡帐篷。
苏云起哪里肯让江逸跟这么多男人一起睡?他把大海几个人赶到耳房,自己躺在江逸身边。
于是,偌大的帐篷里从左到右睡了苏云起、江逸、小宝三个人,外加一只胖乎乎的小黑熊。每天早上起来身边的人(熊)都会跟前一晚不一样。
江逸受不了小黑熊脏兮兮的样子,因此小宝每天又多了一个任务就是睡觉前带小黑熊去河里洗澡。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两个小家伙每次回来都是带着一身泥,还不如没洗的时候干净。江逸只得亲自给他们洗一遍。
每当这个时候两个小家伙就异常兴奋,不折腾得江逸板起脸不算完。
如果这个工作交给苏云起,两个家伙便一个赛一个的乖,每每让江逸哭笑不得。
说回盖房的事,只要钱落实了,其他都好说。
江逸计划着先把房体垒起来,怎么也得晾上一段时间才能上梁加屋顶。所以现在手里的钱还够,苏云起不用着急去卖药,还能顾着些盖房的事。
苏云起在家,江逸就能轻松很多,心里也踏实。
江春材这时候完全发挥出了作为长辈的作用。从买砖讲价、计算银钱,到丈量地方、找人挖地基,没让江逸操一点心,几乎就是当成了自家的事情在忙活。
江逸心里感激得不行,偏偏还不能说上一句谢,只要谢字一出口,必得受到江春材的一顿教训。
如今家里有七个壮劳力,想想就十分有底气。当然,江逸很有自知之明地没把他自己算在内。
让江逸意外的是,无论是挖土和泥的小工还是挖地基垒墙体的技工,都是江春材从村里找的,并且不要工钱,只管中午和晚上两顿饭就好。
他们家要盖砖房,活多也累,江逸心里过意不去打算多少给些,又被江春材教训了一顿,说是村里没这个规矩。等到哪天别人家有什么事,他也去帮把手就行,村里都是这样。
江逸也只得应了。不过他还是央求着江春材去上花沟买了一整头大肥猪,天天给大伙做肉菜。
村民们心里欢喜,感叹着吃得像过年似的,手上也自然更加勤快。
大伙一大早忙完地里的活锄头都不放就赶来江逸家帮忙,其中有眼熟的也有眼生的,除了依旧没好利索的江林和江二外,几乎全村的男人们都到了。
这段日子江逸和王石商量好,暂时把做鞋的活停了,女人们也没在家闲着,手艺好些的就帮着炖肉炖菜,差些的就洗菜收拾桌子。每个人都生怕自己做得少被人说道,根本没人偷懒耍滑。
一时间,江逸家原本偏僻清静的院子反而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
就在这边如火如荼地盖房子的时候,另外两个人坐在家里恨得牙痒痒。
江二最终也没挂掉,就那么稀里糊涂地好了。他刚能下地就跑到江林家商量报复江逸的办法。
江林当然比他更恨,那一通打,把他十几年来刻意维持的体面打成了渣。
如今看着江逸在村里人缘越来越好,甚至还盖起了新房子,江林不自觉地想起了当年江池宴考中功名时的情景。这让他恨红了眼。
如果说当年他还可以依仗他娘给江池宴添堵,现在却什么都不能做。
就在江林和江二两个人紧锁眉头面面相觑的时候,王小雪施施然地从里屋走出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
江林一看她这表情,心里顿时有了几分期待,“我看你这些天鬼鬼祟祟的,是不是憋着什么事呢?”
王小雪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我今天心情好,也就不计较你的胡话了。这以后啊,你得给我客气些,你还得指着我呢!”她脸上带着得意的笑,一扬手,把一件东西扔到江林身上。
江林狐疑地打开小布包,待看清里面的东西后,先是一愣,反应过来之后又露出狂喜的表情。
江二伸着脖子看了一眼,一脸不解地问道:“我说婶子,你从哪儿弄来这么一双虎头鞋?”
王小雪还没回答,江林却从惊喜中回过神儿来,猛地抬头,抓着王小雪的肩,急切地问道:“是不是我想的那样?是不是?”
王小雪夸张地“哎呀”一声,做作地嗔道:“你审犯人呢?”
江林放开手,继续追问:“你就别卖官子了,赶紧说!”
王小雪揉着肩膀,慢悠悠地开口道:“可不就是你想的那样么,你不是一直嫌我瞒着你吗?现在给你看到东西了,怎么也没见一点儿笑模样?”
“我怎么没笑?我高兴得不得了!哈哈哈哈!”江林状若癫狂地在屋里团团转。
王小雪眼中闪过一丝嫌弃,但又很快隐去。
江二不解地看着他们,粗声粗气地问:“叔叔、婶子,你们在打什么哑谜?我怎么听不懂?”
江林大笑着拍拍他的脑袋,兴奋道:“你不用懂,你只要知道江逸那小兔崽子马上就要倒霉了就行!”
江二一听,也跟着咧嘴傻笑,“这个好!这个好!”
没过几天,银坊镇上多了个卖虎头鞋的铺子,不仅比李家少奶奶的嫁妆铺子里卖得便宜,用料也不错,更加神奇的是,那鞋子还带着股淡淡的香味。
一时间,有怀疑的也有好奇的,看稀罕儿的不少,买的人却不多。
掌柜的见王小雪这个巧嘴媒婆宣传做得不错,原本还挺高兴,可是一天下来不仅一双鞋子都没卖出去,甚至还影响了店里原本的生意,这下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他冒着得罪李家的风险答应寄卖虎头鞋,原本就是因为这个实在好卖,可是如今这情形倒叫他生出了反悔的心思。
江林好说歹说才让他答应再试一天。
第二天,江林花钱雇了几个人,扮作客人的样子从店里“买”走几双虎头鞋,甚至还刻意把鞋子露在外面,如果碰到有人打听,就天花乱坠地一通夸。
这招果然好使,一天下来,原本观望的人也陆陆续续从店里买走几双,因为卖得便宜,甚至有两三户普通人家也图新鲜给孩子买了穿。
一时间,这家铺子的虎头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买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秦素娥的嫁妆铺子自然受到了影响,就连蔚州那边也得了信儿,专门派人过来询问。
王石耐不住压力跑到枣儿沟和江逸诉苦,江逸忙着清点砖头、挑选木柱,哪里顾得上他,王石待了一刻钟不到就又走了。
苏云起代替江逸把人送到村口,转头回来忍不住问江逸:“他说的这件事,你真就不担心?”
江逸挑挑眉,反问道:“我看你倒是很在意。”
苏云起笑笑,他在意什么?还不是担心眼前这个人上火。即使没有这个营生,他也有自信能养得起家。
“你以为我这段日子为什么把针线坊的活给停了?”
“不是因为盖房?”
江逸笑笑,“只是一部分原因。先让他们蹦哒几天吧,等这房子盖成了,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苏云起看着眼前这张带着自信与狡黠的俊脸,心跳莫名其妙地快了半拍。
第42章 收了
农历七月初,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在北平发兵,孕酿了一年多的靖难之役正式打响。
然而,这样震惊全国的大事件并没有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什么影响。人们依旧是早起收拾庄稼,忙完地里的活就来江逸家帮着盖房子。
人多力量大,六间大屋子半个月的工夫就垒起来了。
这个季节天气好,晾上一个月就能上梁加瓦。那个时候正好过了秋收,大伙也有工夫帮忙。
江逸家今年没地,正好趁这段时间把山上的枣树收拾出来。现在北平时局紧张,苏云起暂缓了去北平卖药的计划,正好可以留下来帮忙。
想想真是各种顺心。
江春材挑了个清闲的日子把村民们叫到大槐树下,说了江逸买山的事。他特意强调了一下江逸原本是不用出钱买树的,可是他仁义,想给大伙分些钱。
这些道理村民们都懂,这些日子大伙也了解了江逸的为人,几乎没人有什么意见。
况且蛇岭一溜十八个山头,虽然附近的这两个被江逸买下了,其他的照常能去,不过多走几步路而已。
江逸准备了一串串崭新的铜钱,每家分了五十文,大伙高兴得什么似的,这钱就像捡来的。
江林和江二两个人这几天也算赚了些小钱,他们憋着坏水等着江逸出大丑呢,在这件事上也就“大方”地没使绊子。
江逸家里的工程一停,就有人托了英花来问,做鞋的活什么时候开始。
平日里妇人们爱凑到一起说闲话,王小雪那边做鞋卖钱的风声渐渐露了出来。江逸这边的人就开始着急了,她们尝到了赚钱的甜头,每个人都格外珍惜这个机会。
江逸把英花安慰了一通,回头就把云舒和大山叫到屋里说了半天的话。
三个人再出来时,云舒一脸的跃跃欲试,大山则直接去了镇上。
江逸难得褪去温厚的表情,带着几分坏笑。看得苏云起心里痒痒的,同时也松了口气。
他回头交待大海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两个不入流的东西而已,交给江逸他们去玩也没什么大碍。
一夜之间,买了杨家铺子虎头鞋的人就嚷嚷开了,说是鞋子太次,洗了一水之后就变了形,在火上烤干之后更是皱皱巴巴,鞋面都翻了起来,根本不能穿了。
接着又陆陆续续有人拿着面目全非的鞋子跑到杨家铺子讨说法,一时间铺子门前甚至比前几天卖鞋时还要热闹。
杨掌柜也不是什么忠厚的人,眼看这事儿圆不过去就把祸水引到了江林身上。他不仅把没卖出去的虎头鞋全退了回去,就连买主的损失都让江林赔偿。
江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