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进雷剧考科举-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多会儿,程岩发现一群女子越来越向他靠近,蒙着眼的且不说,其他丫鬟也跟没看见他个大男人似的,遂朗声道:“各位姑娘请留步,再往前我就当你们碰瓷了。”
  话音一落,就见正冲他而来的蒙眼女子双手僵在半空,姿势十分滑稽。
  吴婉华一阵羞恼,她原本想借着游戏装作不经意地扑进程岩怀里,再佯作惊慌,最后娇羞地一低头,展露她白净的脖颈和染上红晕的耳垂。
  流程她都排演过几次了,这姓程的怎么就不按套路?
  但她很快想起父亲的交代,赶紧控制住情绪,坚强地演完剩下的戏。
  “程公子?怎么是你?”吴婉华解下眼罩,一副惊讶的模样,随即娇羞——
  一阵风擦过,只见程岩迅速绕过她,大步往前而去。
  吴婉华:“……”
  众丫鬟:“……”
  “嗞啦——”
  那是绢帕撕裂的声音。
  成功闯过“美人关”的程岩很快见到了吴举人,对方面色不佳,多半已听说了花园里的事。
  但他此时有求于人,还是好声好气地请程岩坐,又让丫鬟送上茶。
  吴举人本想先打感情牌铺垫一下,哪知寒暄过后,程岩直接道:“吴老爷这次让我来,说是跟舍弟进学有关,可是荐函有何不妥?”
  吴举人一噎,只得道:“是有些不妥,之前给你的那份荐函,收信人是鹤山书院的曹夫子,但前些天我听说曹夫子因年事已高,已辞馆回家了。”
  程岩本怀疑吴举人只想诓他来,没想到还真出了变故。他很清楚书院的荐函都有指定的收信人,旁人不可代劳。持荐函者不但要靠收信人接引入书院,还要受其考核,于是道:“那吴老爷可否再为舍弟写一封荐函?”
  吴举人淡淡一笑,并未回答,而是问道:“贤侄,你心中可还记挂着小女?”
  程岩微一抿唇,心知肉戏来了。
  他轻扯嘴角,“吴老爷,我与吴姑娘已无婚约,自然不会再记挂一位闺阁女子,如此毁人清誉之事,岂是我等读书人能干的?您是在质疑我的人品吗?”
  吴举人笑容僵住,这跟他预想的不一样啊!程岩不是为了婉华要死要活吗?此时不该赌咒发誓地表忠心吗?
  吴举人不信程岩能够说断就断,怀疑对方误会了他的意思,决定明说。
  “贤侄,我是问你还想不想娶小女为妻?”
  程岩面露不满,“吴老爷这是何意?我听说令嫒已许给了刘县令的幼子,你这般说笑,恕我不能接受。”
  吴举人:“……”他怎么知道?!
  当初他找程家退婚,的确是想把婉华许给刘家幼子,可刘家不是出事儿了吗?
  眼下他既担心与刘家结亲会拖累自己的前程,又不敢和刘家撕破脸。刘家可不是程家那种好糊弄的泥腿子,老家又在西北,根本不受他辖制。万一真把刘家惹急了说出他闺女主动退亲两次的事,他女儿想嫁得好就难了。
  想来想去,干脆先找个条件尚可又好拿捏的,赶紧把女儿嫁过去,等生米煮成熟饭,就算真传出什么风言风语,对方也不能反悔。
  而在他看来,程岩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既然程岩都知道了,他也不想再遮掩,“此事不过是刘县令一句玩笑罢了,我与他并未交换庚帖,何来许不许的?如今刘家即将返回西北老家,我又如何舍得婉华嫁那么远?”
  见程岩不肯答腔,吴举人有些急了,暗示道:“贤侄,婉华自幼得我宠爱,虽是个闺女,但将来也会继承一份家业。”
  程岩只当没听懂,还是一声不吭。
  吴举人耐心顿失,终于恼了:“怎么,我女儿还配不上你一个童生?”
  程岩心知吴举人是赖上他了,索性直言:“多谢吴老爷好意,只是我家境贫寒,学业无寸进,着实委屈了令嫒。再者,终身大事还得要长辈做主,可前一阵吴家退婚已伤透了我爹娘,如今只怕是……”
  吴举人如何听不出程岩话中的讥讽,顿时脸一沉,“荐函你不想要了?”
  程岩笑了笑,拱手便要告辞。
  “你站住!”吴举人怒极,终于图穷匕见,“今日你踏出此门,日后你休想参加童试!有我在,无人敢与你作保!”
  程岩忽然停步,转回头深深看了吴举人一眼,扬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
  他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听过如此简单粗暴的威胁了,还真是新鲜!
  作者有话要说:  小贴士:每个参加院试的考生都需要有人五人结保,再有廪生作保。


第17章 
  “爹,怎么办?”
  吴婉华心急如焚,程岩的反应完全不在他们意料中,她真的不想去西北吃土啊!
  此时她并没有注意到,吴举人端茶的手正微微打颤。
  吴举人一遍遍回想着程岩临走前的眼神,当时他只感觉一座雪峰当头砸下,不但让他呼吸困难,就连浑身血液都被冻住了。
  那是一种上位者独有的气势,令人倍感压迫,即便程岩已离开了很久,他还是心有余悸。
  可程岩只是个乡下的穷小子,一个童生,拿什么来威胁他?
  吴举人感觉很愤怒,这种愤怒更多是冲着自己——他居然会被对方的虚张声势给唬住!
  “爹,您在想什么?姓程的不肯娶我,我还看不上他那副没出息的样子呢,除了长得好看点儿一无是处,要不……”吴婉华不太好意思地说:“要不咱们换个人吧?”
  “时间紧迫,哪儿能这么快找到合适的人家?”吴举人眼神阴鸷,沉声道:“婉儿放心,那程岩既不知好歹,爹一定令他后悔,一定叫他跪着来求你!”
  既然程岩给脸不要脸,就休怪他无情。
  哪怕日后程岩娶了婉华,也休想得到他半分助力,他要让程岩一辈子当他吴家一条狗!
  被吴举人恨上的程岩并没有回社学,而是改道去了铜陵县辖下一个名为大庆村的地方。
  程岩并不在意吴举人的威胁,虽说想要考院式得有廪生作保,可他手中有县令名帖,一旦拿出来,别说廪生,就是举人都能找到。
  但吴举人敢用前程来要挟他,已经触了他的逆鳞,加上又担心吴家会对程家不利,程岩便决定先下手为强。
  之所以会来大庆村,是因为他想起雷剧中提过,原主发现吴举人为夺人房产曾逼死过一户人家,后来原主做了官,就借由此事害得吴家门殚户尽。
  可惜程岩不知事发的具体时间,便想去碰碰运气。
  但他万万没想到,此行收获居然这般大!
  于是当天,程岩直到深夜才回到社学,并直接去找了海夫子。
  没人知道程岩对海夫子说了什么,反正第二天,海夫子又许了程岩一天假。
  此时,程岩已来到了武宁县。
  县城外的难民已不见踪影,临时搭建的棚子和茅厕都被拆掉,一切恢复原状,好像之前的危机只是场梦,转眼了无痕迹。
  因他手中有县令的名帖,很顺利地被请入了县衙。
  一位中年管事将他带去茶厅,又为他掀起门帘,程岩便看见主位上端坐一人。对方年约三十,国字脸,尖刀眉,尽管身着常服,依旧威严赫赫。
  此人,便是武宁县的赵县令。
  程岩整整衣衫,微垂着头走了进去。
  他此时还是白身,见了县尊大人当然要跪,但他刚掀起衣摆,就听赵县令道:“不必多礼,请坐。”
  程岩谢过对方,恭谨而不失礼数地走到一旁落座。
  从程岩一进门,赵县令便不着痕迹地打量他,见他虽略有拘谨,但仪容端正、举止合宜,心中暗暗赞许。
  要知平头百姓见到自己,无不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就连秀才、举人也少有比程岩表现镇定的。
  然而赵县令并不知道,就连那分拘谨也是程岩装出来的,后者一身是戏,正竭力想刷他的好感。
  程岩前生就做过十来年官,自然懂得为官者的套路。对于赵县令的种种问题,他看似回答得真诚,实际上却是在心底拐了好几个弯,经过深思熟虑才开口的。
  不过一盏茶时间,赵县令已“套”出程岩不少事。当得知程岩的生父是位秀才,且耗费数年时间整理出赈灾策的纲要时,他心中不禁惋惜,若陈秀才还在世,以其才学多半已是官身。
  赵县令自认对程岩了解得差不多了,便说:“今次武宁难民之危能够平稳度过,你送来的赈灾策功不可没。”
  他见程岩似要说话,忙抬手制止,“本官素来恩怨分明,你有恩于我,若你遇上了难事,只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本官定会竭力相助。”
  程岩嘴唇微动,欲言又止,眼中的犹豫一闪而过,最终低下头。
  他这般造作,赵县令又不是瞎子,当即开口,“尽管直说。”
  话音一落,程岩“噗通”跪地,惊得赵县令心里一突,直觉不好。
  可程岩根本不给他反悔的机会,悲戚道:“大人!学生想要代人伸冤!”
  他假装没看到赵县令便秘的表情,兀自滔滔不绝,“大庆村有位老童生……”
  老童生家里有一百亩地,历来都是租给本村农民来种,倒是不缺米粮。前一阵,老童生得了场大病,需要上好的药将养着,老童生的独子没办法,只有卖地。
  可村里没人能一口吃下几十亩地,独子只有将地便宜卖给铜陵县的一位举人。哪知老童生的病就像无底洞,独子又陆陆续续卖了几次地,等到老童生病愈,家里的土地已被卖个精光。
  “他们没钱没地,可身上还背负着沉重的赋税,独子便找上买地的举人想要租地来种。”
  程岩说到此处,不忘给自己加戏,故意带上颤音,“可他从未种过地,一次意外摔伤以至昏迷不醒,老童生想求举人借银子给独子治病,哪知举人竟看中他家祖宅,想要他用房契来抵。”
  “老童生当然不愿意,他苦苦哀求,却被举人家的管事一阵羞辱,急怒攻心之下旧病复发……”
  赵县令呼吸一窒,“……人死了?”
  程岩缓缓摇头,“还没有,但已瘫在床上爬不起来了。”
  赵县令松了口气,心里对那位不修仁德的举人已非常恼怒,但他面上不显,只问程岩:“你为何要代他们伸冤?”
  程岩眼一红,“因为老童生的独子,正是学生的同窗!”
  这件事他也是昨天才知道的,原来当初的苦主之一就是他的前舍友姜平潮,要不是姜家出了事,庄思宜根本不可能和他一间寝舍。
  程岩当即为姜家请来郎中,待姜父缓过气后才搞清楚来龙去脉。
  他估计在雷剧的发展中,姜家父子就这样没了命,才会被原主抓到吴家的把柄。因此,他一回社学便将此事告诉了海夫子,希望夫子能助姜家度过难关。
  赵县令沉吟片刻,说:“这件事并不好办,一来,他们都是铜陵县人,不归本县管辖;二来,若你所说属实,那举人虽乘人之危,但并没有直接谋害人命,细说也算不上什么罪。”
  程岩心里也清楚,毕竟目前姜家人都还活着,但他早有准备,直接祭出大招。
  “大人所说,学生何尝不知?”程岩饱含热泪,“学生上告此事,并不仅仅为同窗不平,更为此前的诸多灾民鸣冤,为大安千千万万失去土地的百姓鸣冤!”
  赵县令心中一凛,以眼神示意程岩说下去。
  程岩:“家父的救灾纲要上还有一句——此策乃治标,而非治本。”
  “本在何处?”
  “土地兼并!”
  赵县令脑子里“轰”一声响,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程岩只说了四个字,可赵县令身在官场,瞬间便想通关节!
  大安建国不足百年,农民手里的土地已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都被士绅豪强运用各种手段占去。
  正所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些人想尽办法逃避赋税,严重侵蚀税基,导致国家财政运作十分艰难。
  如今朝堂上,改革一派已初具规模,他的恩师早在前年就提出了土改新政。
  具体措施暂不多提,但只要土改施行得当,土地兼并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到时国库可以有钱,农民可以有地,即便遇上天灾也有足够的粮储银储支撑,无需离散四方。而其中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一项,意味着农籍无地可以免税,也能避免类似姜家这样的悲剧发生。
  很完美有没有?
  但此举影响了众多上层阶级的利益,朝廷上反对声很大,皇上也一直犹豫。
  赵县令意识到,他完全可以好好运作姜家之事,或许会对推进土改有一定作用。
  他再次看向程岩的眼神里多了抹慎重,从对方奔涌的热泪中,他看见了一颗友爱同窗、心系百姓的赤子之心。
  于是,他亲自扶起了这位老实孩子。
  晌午时分,县衙附近的人都瞧见县令的管事客客气气地送出一位少年,那少年身着粗布衣衫,看上去无权无势,不知为何这么受重视?
  “赤子”程岩回望县衙大门,想着在前生,恩师就是找了一户侵吞农民土地的人家为例,给皇上算了笔账,最终让皇上决心土改。
  他今天来这一遭,不但能帮助自己和姜家,或许还能助老师一臂之力,何乐不为?
  等回了社学,程岩立刻迎来了庄思宜的逼问,“吴家为难你了?还是出了大事?否则海夫子为何连许你两日假?”
  庄思宜本以为程岩会和昨天一样守口如瓶,哪知程岩很干脆地说了吴家逼他娶妻一事。
  尽管庄思宜早有猜测,但依旧感觉荒谬,“姓吴的也不照照镜子,居然想让你娶一头猪?”
  得,庸脂俗粉又降级成猪了,试问猪又做错了什么?
  程岩:“反正事情已经解决,不必管他们。”
  庄思宜怀疑,“吴家人是那么好说服的?”
  程岩神叨叨地说:“何须说服他们?我昨日一观,见吴举人印堂发黑,不日就有大灾。”
  庄思宜:“……”
  此时两人尚且不知,在程岩离开县衙的同时,赵县令就派人去了大庆村。等衙差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赵县令又往京城送了一封加急信。
  数日后,京中户部尚书关大人面见皇上,亲自为皇上算了一笔账,据说皇上当场掀了御案,墨迹洒得到处都是。
  作者有话要说:  【标题】理性讨论,今年谁能拿最佳男主角?
  1楼:庄思宜吧?他明明高富帅出身,却演出了一个难民的灵魂!
  2楼:岩岩!我们岩岩!今天的岩岩贡献了出道以来最用心的表演。
  3楼:抱走小庄,不拉踩,不比较。
  4楼:拖走岩岩,勿回帖,已申删。


第18章 
  这日,程岩去武宁县报了名,院试考场大多设在府、县,武宁县恰好就有,倒是省了程岩一笔路费。
  等他回寝舍,就见庄思宜正闲坐在院子里,庄棋则在室内收拾行李。
  “你今日就走吗?”程岩问。
  由于考生必须返回原籍参考,社学从今日起正式为考生放假,庄思宜也要回南江府了。
  “没错。”庄思宜面前放着一盘葡萄,他捻起一颗,笑着说:“舍不得我了?”
  程岩语气淡淡,“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庄思宜“呵呵”两声,程岩也奉还个虚伪的笑,正准备离开,却感觉右手被抓住,掌心被塞入一块凉凉的东西。
  他低头一看,是一枚玉佩。
  那枚玉佩十分通透,于光照下似有莹莹青光,想必价值斐然。
  面对程岩的疑惑,庄思宜道:“信物,你考完试就来南江府找我。”
  程岩:“不去。”
  “为何?”
  “没钱。”
  庄思宜:“……”
  “土豪庄”又从怀里取出几张银票放在桌上,程岩扫了一眼,大致有五百两,幽幽道:“休想收买我人格。”
  庄思宜额角一跳,“阿岩,我可是诚心邀请你来南江玩。”说完还叹了口气,“今日一别,若你我任何一人考中秀才都不会再回社学,将来也不知何日能再见……”
  程岩不理会庄思宜的卖惨,将玉佩放回桌上,肃容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庄兄后会有期!”
  说完,施施然回了寝舍。
  可当他打算再看会儿书时,心头却始终静不下来,脑海中反复想着方才庄思宜所说——此次院试一结束,他们多半很久不会见面,若无意外,下一次重逢已是三四年后,在鹤山书院。
  程岩一会儿回忆前世,一会儿又念着今生,书上的字都变作一个个陌生的符号,既不入眼,更不入心。
  不知过了多久,程岩渐渐平静,又“认识”了那些字了,这才专心致志念起书来。
  等他终于从书卷中抬头,发现房中已无动静。
  程岩愣了愣,回头看屋子里已空无一人,隔壁的书桌和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似乎从未有人来过。
  他起身走到房门口,推门一望,院子里再不见熟悉的身影,桂树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曳,洒落一地桂花。
  花香飘远,空余寂寥。
  程岩说不上来是何种心情,他缓缓走入院中,才发现石桌上还摆着那盘葡萄,盘子下压着一摞厚厚的纸。
  那些纸看起来很眼熟,像是他从书店借来抄书所用。
  程岩随意抽出一页,就认出了庄思宜的字迹,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左传》的内容,并且严格遵照抄书的格式。
  笑意浮上程岩嘴角,他从盘中捻起颗葡萄,连皮咬了一口,还挺甜。
  程岩就坐在石桌旁,一页页地翻看庄思宜帮他抄的《左传》,里头有一部分字迹不同,估计是庄棋所抄。
  不知不觉,葡萄已被他吃了一小半,程岩再次伸手,指尖触到一片冰凉。
  ——是那枚玉佩。
  庄思宜还是将所谓的信物留给了他。
  “真小气,居然把银票都拿走了。”程岩喃喃自语,又忍不住笑起来。
  “阿岩!”
  突然,钱忠宝从外间跑进来,右手还吊着,显然骨伤并未痊愈。
  程岩茫然抬头,就见钱忠宝已冲到他面前,气喘吁吁道:“阿岩,你听说了吗?海夫子辞馆啦。”
  “啊?”程岩一时没能消化这件事,前生直到他离开社学,海夫子都还在教书啊?
  “真的!”钱忠宝哭丧着脸,“听说因为上回难民闹事,海夫子受了惊吓,这些天来一直精神不济,便想要回家了。”
  程岩:“我记得海夫子未曾娶妻,无儿无女……”
  “是啊,海夫子回去也只有仆人照顾他。”钱忠宝叹了口气,视线一转,“哪儿来的葡萄?”
  “……”程岩:“庄思宜走前留下的,你吃吗?”
  钱忠宝抓了几颗葡萄,低声道:“大家陆陆续续都走了,阿岩,你也要走了吧?”
  程岩没吭声,只是眼底也有一丝不舍。
  钱忠宝:“要是我的手没事就好了,就能和你一块儿考试了。”
  程岩轻笑,“你先前不是很得意吗?”
  钱忠宝有些不好意思,“阿岩,你会想我吗?”
  程岩:“当然,即便我考中秀才,去了县学,也会时常回来看你。”
  钱忠宝喜滋滋,“那明年我一定来找你。”
  程岩:“好。”
  次日一早,钱忠宝送准备回家的程岩到了社学门口,分别前忽然问道:“庄兄也不会回来了吧?”
  “他啊,估计会去鹤山书院吧。”
  程岩望着漫天白云,轻声说:“他本来就不该来这里。”
  回家前,程岩先拐去武宁县书店,那老板还认得他,原本有些爱答不理,但在检查了程岩抄好的书后顿时换了一副面孔。老板不仅将说好的价钱加了一半,还同意他一次性多借走几本。
  程岩这恍然大悟,原来书店老板先前看不上他的字。
  等他离开书店,身上已多了十两银,其中四两是他自己赚的,另外六两则多亏了庄思宜。
  他在街市上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一处专卖笔墨纸砚的小摊前。
  上回来县城,他送了钱忠宝一方砚台,庄思宜还有些不满,索性今日也给庄思宜买点儿什么,否则那六两银子他总觉得烫手。
  程岩本来想再买个砚台,可看来看去,他却看上了一支竹管毛笔。
  小摊上的笔固然都是便宜货,但那支毛笔的外形却很雅致——笔杆紫红,其上雕刻着苍竹飞鹤,还有几缕祥云,让他一见便心生好感。
  摊主注意到程岩的视线,匆忙招呼,“这可是上好的紫竹所制,最适宜您这等仪表不凡,气质卓然的读书人,您若想要,我算您二十两。”
  “……能便宜点儿吗?”
  摊主:“您说多少?”
  程岩有些难以启齿,好在小贩的五官都糊成一团,他看不清对方的表情,便横下心说:“十两,我只有十两。”
  摊主咬牙道:“谁让我与公子有缘呢!就算您十两吧,亏本给您。”
  程岩很想说“朋友你演技太浮夸”,但他脸上还是烧烧的。
  毕竟读书人的形象总是清高,怎能纠结银钱之事?他还从未砍过价。
  当程岩握住手中微凉的笔杆,心说我也算对得起庄思宜了,不但赔上四两银,还赔上面子砍价。
  不过这支毛笔如此便宜,庄思宜多半看不上吧?
  程岩自嘲一笑,忽又想起估计几年内都见不到对方,也不知买来作甚,顿时就有点后悔。
  当天中午,程岩回到清溪村。
  一进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