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种你下朝别走[重生]-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直接一脚把钱大人踹进了鸿都府的审讯室。猛一下急出的一脑门汗还没晾干,那厢兵部尚书杨老头竟然也跑来了!杨老头一张忧国忧民的脸上褶皱横生,满头急汗比我还多,几乎要顺着道道褶缝淌出个“沧海横流”来。他也像是要被淹死了,一口气提不上来:“陛……陛下!越……越……”
我一拍桌子,也给了他一脚:“月亮真圆啊杨全武!”
“越王起兵了!”杨全武一屁股蹲跌坐地上,“两万人马聚集秋洪岭,要往北来!”
……好了,不仅天塌了,地也要陷。秋洪岭在南方的地位等同望京关在北方的地位,越王这时候要真无诏挥兵越岭北上,那就完了。
真是祸不单行,我强撑着没晕过去,紧急传召在家休假的各位大人进宫开朝会。
天已垂暮,宫灯次第亮起。长长甬道中车马辘辘,吵醒了即将入睡的宫城。
消息灵脚步快的已先一步赶到大明殿,我赶不及换衣裳,顶着一身白毛雪就要往殿里头钻。良王在阶前拉了我一把:“十四。”
“嗯?”我回头拍了拍他的肩,“不用怕,一会儿你少说多听,天塌下来朕顶着。”
他还是静静看我,神情仍不轻松,但也并未因双祸临门更紧张一点儿,看那目光,似乎对朕这番顶天立地的大话也颇不以为意,只抬手掸了掸我肩头和毛领上的雪:“天下人谁也不比谁高几寸,哪里就要你一个人扛了?”
这话虽然没用,那份关怀的意思倒还中听,我冲他笑了笑:“是了是了,匹夫有责。”
他收回手,端眉凝目地盯着我的眼睛:“他们都看着你,你不能慌。”
……说实话,让朕去扛天倒还是好的,让朕不慌朕实在难以做到。按晋王四哥的话说朕从小没受过一天正式教育,当皇帝那完全是赶鸭子上架,实打实的自学成“才”,这一茬一茬的没在殿上一嗓子哭出来那都是心理素质过硬。
今儿个朕更是将心理素质发挥到了极致。曾被殷蛀虫斥为“武夫”的悍相薛岱当廷抡棍子要揍户部那群“酒囊饭袋”,和事佬赵光拉架被一把推翻倒地,兵部的在混乱中高呼大喊求关注,几名外将更是嗓门厉害得“响遏行云”——
“……挥师南下!越王哪儿来的臣打得他哪儿爬回去!”这是一名刚刚外派回来的缇骑将官,手短脚短,既黑且矮,看着很没有说服力。
“你这黑豆子,刚回京不知朝廷如今有几两米,北边十三关的窟窿都补不上,悯州年年饥荒,如今给北羌的粮又出了事,哪还有东西供你南下打仗!”这是昨晚当真问要不要往粮里加砒/霜的户部傻侍郎。
兵部一侍郎振袖道:“为什么没有东西供应边关?就是因为越王吞了流州赋税!打垮越王才能‘开源’!不然国库永远都得咣当着!北十三关迟早要完蛋!”
赵光被御史台一群人扶起来,颤巍巍扶着腰吹胡子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你们是没见过。越王在流州坐拥精兵二十万众、以逸待劳,而如今朝廷最多只能拼凑出三万疲兵,在场谁敢领这三万人去、摘下越王头颅?”
那黑豆子自我评估了一下,似乎觉得自己不行,但又不甘心,一梗脖子倔强道:“臣以为,良王殿下可以!”
你踏马别是个傻子吧?
躺着也中枪的良王殿下回头看了黑豆子一眼。
黑豆子旁若无人地继续激动道:“良王殿下数年内在良州建兵五万,潜伏入苍州,与中州军、燕王军一起击破五王联军、挫退羌敌,此等英武,必能平定流州!”
我眼看事情要一发不可收拾,连忙道:“你也知道,退羌敌平五王是良王军、中州军和燕王军三军共同的功劳,燕王军眼下要镇边,中、良二州军,乃至西州、青州、苍州军即将裁编,裁编后留下的也要分派在北十三关或镇守各地方。你别跑偏,还是赵丞相刚才说的,就三万疲兵累马,能打吗?”
我这么一番话算是表明了立场,按理说众臣工应当消停片刻,不料话中却触痛了部分人敏感的神经——
“既然兵马不够,为何还要裁兵!”这是回京述职的悯州刺史,原本轮不到他上殿,赶巧碰上了。
这一问,问得我开始怀疑自我——不错,兵不够,为啥还裁兵?
好在薛赏及时救场:“因为粮也不够。诸王人人养兵数十万众,养兵的钱粮打哪儿来?都打脚下这地皮上来!青壮都去当了兵,东征西走,成日乱战,田间土地荒芜,无人耕种。你打悯州巡察归来,应当深知此理,越是饥荒,就越多人要去从军,因为从军管饭吃,但越多人从军,就越是饥荒!”
薛大人“委婉”地批判了从军的都是“混饭吃的”,令在场诸位外将颇为尴尬。作为“混饭”典型的悯州,那刺史被堵得无话可说。
卫裴主动唱起白脸:“都说过,裁军非一刀裁断,精兵留用,其余分与农耕水利,国要有利刃,但利刃不可能凭空舞动,此为固本养元之法。前些天多次朝议,诸位大人都是商议过的。”
从粮仓被蛀,到越王北上,再到裁军,议题不知不觉兜了个圈又回到前些日子,满殿灯烛啪啪往地砖上坠蜡花,幢幢光影中不知是谁偷偷叹了一声气。
良王殿下在这声来历不明的叹息中蓦地开口:“臣以为,越王不一定是要宣战。”
众人齐刷刷转脸看向他。
良王殿下回京没几天,大明殿也没上过几次,除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场面话几乎没当众开过口。诸位大人对这位曾经幽潜东宫、身世离奇,如今脱胎换骨、眼看要炙手可热的新贵十分好奇。
“新贵”一身不起眼的灰色便袍,杵在光彩亮丽的诸位京官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像是一把前朝古剑混进了京城富家公子最爱光顾的兵器杂货铺里,连薛赏卫裴之流都被他衬得不够“脱俗”。极为脱俗的良王殿下在万众瞩目中淡淡一垂眼皮,颇有点宠辱不惊的意味:“方才左相大人也说了,越王拥兵二十万众,既有如此兵力,若真想与京都动武,就不会只放出一成人马打草惊蛇。”
众人静了。从五年前诸王逼京,到如今的五王谋反,身在朝堂,大伙儿的精神都绷得有点紧,是以反应过激。
可是越王他不谋反,动兵做啥子?
迅速冷静下来的卫裴一抬眼:“陛下,晋王的尸体。”
我恍然明白了。晋王的母妃德妃是流州人,越王的亲妹妹。听说高祖以来历朝都会册立一位流州越王府家的姑娘为妃,而这些妃子所出的皇子公主,死后都不入皇陵,越王府会派人来接他们回去。此事还是我小时候缠着祖母讲鬼故事,胡乱听来的。祖母当时只是说这样不成体统,可没说过是这么个不成体统法——派两万兵马来接吗?
薛赏也冷静下来了:“不见得是宣战,但也不无示威和不满的意思,越王再怎么没兴趣造反,也不可能对亲外甥之死毫无触动。”
“那怎么办?我们把晋王遗体给他,能相安无事吗?”有人问道。
“羌使那边安抚住了吗?”赵光忽然道。
礼部忙道:“只能哄住三五天,他们急着要走,催我们清点粮铁。”
悯州刺史道:“悯州如果没有拨粮,怕是有很多人熬不到开春。”
兵部说:“协约都签了,羌人拿不到粮,到时候翻脸不说,除了继续和我们的军队打下去,恐怕还会南下袭击苍、云、悯三州城池,劫掠百姓,也要死人。”
“就算给了羌人粮食,也只是保全一时,等他们养足精神还是要打回来!难道要用悯州十万灾民的性命换一时苟且?”悯州刺使唾沫星子喷了兵部一脸。
黑豆子旁边一听不乐意了:“你说谁苟且?这叫‘缓兵之计’!你以为我们不想羌贼打回北海荒原?都被悯州拖垮了!年年就知道伸手要粮食!家猫还知道自己伸爪子水里捞鱼吃,全乎人怎不能自己结个网?”
众人不料黑豆兄腹内有如此锦绣,纷纷被他的“缓兵之计”和“退而结网”震惊到了,殿中突然一片安静。
许久,良王在这安静中再次开口:“只有一个办法,向越王要粮。”
“什么?”众人又震惊了。
赵光咳了咳:“殿下说的对,向越王借。曾许诺给越王的十年流州赋税,大不了再往后延续一年。”
薛岱沉声道:“越王能答应吗?”
“是啊,他不打我们都是好的,凭什么给我们粮?”众人质疑此法可行性。
薛赏在一片炸开了锅的议论中接过他爹话茬:“他不答应,我们就不把晋王尸体给他。再说,德妃如今也在我们手里。”
……这流氓耍的,有点别具一格。效果如何,仍然令人怀疑——万一越王被激怒了呢?原本只要把晋王尸体给他就能相安无事的,搞不好真弄成天下大乱。
“不错,”不料卫裴也跟薛赏学会了耍流氓,“此计或可一试。先帝崩时,越王虽同其余诸王一同逼京,但他当时只带出两千人马。陛下登基后的头一年里他虽从众造过一次反,可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得到流州十年赋税后便偃旗息鼓。臣以为,越王眼下无意北来,他希望我们能替他挡住更北部的狼烟。”
是了,人家流州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做什么要其他破烂糟糟、虎狼横行的地皮?
卫大人一语点破,众臣工细思起来。
我等不及他们思完,先拍了板:“现有的粮食先一劈两半,一半给羌人,一半送去悯州,礼部去跟羌人交涉,就说剩下的最迟隔月给他们,要是实在不愿意,再给他们加一成铁矿。谁能去和越王谈判?”
“臣愿前往。”薛赏越众而出。
“臣去。”卫裴抢道,“臣去过燕王军中一次,知道如何应付。薛大人此前指挥守城有方,今次仍需留在京都,万一事态不利,也好应对。”
最终,朕把卫裴派去了流州。次日休假取消,满朝上下又开始连轴转。
一连数日,连撸一把郑无畏的功夫都没有。那小畜生把逝波台里的书架子挠翻了一地,甚至都有点不认识我了,乍一瞧见,四爪扒地冲我呲牙示威:“啊呜!”
我回撤一脚吧唧踩在良王殿下的鞋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Kira2333的手榴弹么么哒~
第37章 得失
“呦,小东西,扣你鸡腿!”我不怕死地一巴掌呼它脑门上,成功化解了尴尬。
在郑无畏恼羞成怒前,皇侄一手捏住它后脖子,将其提拎进怀里:“十四叔莫怪,它脑仁也不比有些人大多少,记性有限。”
“?”我下意识觉得话里有话。
他一面武力压制郑无畏,一面抓起我的手,试图让我也参与“武力压制”,垂眸淡淡道:“前些天还在人怀里要上桌扒盘,怎么就翻脸不认账了?”
郑无畏嗅着我的爪子,又嗅了嗅良王殿下的爪子,那灌水结冰的小毛脑壳里似乎缓缓回春化冻——“阿嚏”一声,一张嘴虚虚咬住我指头,与朕进行了“恢复邦交”的第一次握手。
朕以极高的情商,从这“老虎邦交”中体会到了良王殿下话里的“含沙射影”。忙道:“晚上别出宫去了吧?万一还要和宋琅去跑六部,从这里走近些。”
他抬眼看向我:“真的?”
我一抱臂:“嘿,什么真的假的?过来,吃完饭,顺便让太医再给你看看伤。”
他扔掉郑无畏,跟我后面,落座食案前,伸手就给我夹了一筷子菜。
……我自己没手吗?还是他嫌我胳膊短?我目瞪口呆地看了看自己粥碗里一颗汤汁淋漓的小青菜,突然间,后知后觉地从他半垂的眼皮底瞧见了一团熊熊翻滚的、炽热燃烧的火焰。这“走火入魔”的架势忽令我心惊胆战,我伸胳膊越过碗碟,摸了摸他的手背:“……别这样,茂郎,你不信我吗?”
他一惊,眼中两团“黑火”霎时熄灭,刹那间的空洞让他脸上露出一分罕见“茫然”来。良王殿下像个突然被撤了“降头”的凡夫俗子,人话都说得有些生硬:“我……薛大人说,得一日有得一日的欢喜,得时日患失,就对不起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时日。”
“……”我警醒道,“薛赏做什么跟你说这些?”
他慢慢回神,执著的手渐渐放松:“薛大人……昨天喝酒,劝慰宋大人。宋尚书的夫人病重了。”
我搁下筷子:“你……你是觉得我快病死了,还是觉得我要变心了?这么不相信自己的眼光?”
他局促地收回目光:“不是……是我自己,我……”
“我知道,”我迅速反思着,把前世今生几十年翻了个遍,“你是怕,对吗?从前……我也怕,不过你怕的是我,我怕的是别人。现在我不怕了,你能不能也胆子大点?”
他又抬起眼,望向我。
“我和……你的父母,”我捏到他手心里食指下靠近虎口处的一个圆楞楞的薄茧子玩,“亲生的也好,假的也罢,和魏先生,和梁公公——是姓梁,对吧?和他们都不一样。你对我来说,也和我身边的任何人都不一样。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我大概真是为你活过来的。”
“为我?”他迷惑地皱了皱眉头。
我想了想:“唉,是为你,哪天你要是嘎嘣死了,我就去殉情,再也不殉国了。我这么说,你能安心吗?我也想每天什么都不做,就和你呆屋子里睡大觉,到时候找个没人烟的深山老林,一住一辈子,隔段时间就出去玩一趟,咱们俩大男人,怎么着也能养活自己——可是能吗?天下人的确谁也没比谁高几寸,但天塌下来,先砸站得高的。咱们站得高,就得扛着。”
他微微敛目,神色几变,继方才罕见的“茫然”后,又现出一丝少有的“刻薄”来:“我只为你扛着,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你要是先死了,别指望我替别人扛。”
如果说上辈子的良王是一头深沉的老狼,眼下的良王就是一头披着羊皮的小狼。这小狼一亮尖牙:“十四,在晋王军中时,你想的还是先‘殉国’吧?”
猛然被揭穿,我良心一痛,一把抓住他的手,找补道:“嗨,那都以前了,现在我可舍不得殉什么别的劳什子。再说什么生生死死的,有你一日,就有我一日,别想太多。还有,咱们也不是高祖和戚怀初,你给我点儿时间,行吗?”
饱读东宫各种正史野史藏书的良王殿下眼神一闪,收起了尖牙利爪,狼头一点点往羊皮里缩:“十四……”
相传一开始打天下时,村头一霸郑三爷和衙门捕头戚老五的感情非常厚密,及至后来开国建了朝,俩人还是“同穿一条裤子”的交情。直到有一天,回京述职的戚将军发现郑三竟然“不止是和自己同穿一条裤子”,盛怒之下当场削了这个“不止”。郑三成了皇帝,牛脾气只增不减,喝骂戚怀初:“中宫不言,尔竟咄咄!”——皇后都不曾说话,你算什么东西?
事情闹大发,戚怀初自此多了个“咄咄将军”的外号。戚咄咄见郑三接连不断地往后宫收人,自个儿不知是气不过还是突然想通了,也开始三妻四妾。最后戚老五儿孙满堂地死了,高祖悲恸大哭,一口气嗝不过去,躺在病床上直着脖子喊:“老五!老五!”笔官连忙写下:……五子晔即皇帝位。——戏台子上都是这么演的。
继了位的皇五子晔对这个演法深恶痛绝,下令抓人、焚书、拆台子。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咄咄将军的故事愈发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流传百十年间,添加了许多讽刺统治者生活中荒淫缪乱、政治上尔虞我诈的艺术元素,同时不可避免地助长了民间“士绅富余者莫不效养嬖童”的歪风邪气。
皇侄的不信任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连英明的高祖都没能和神武的戚怀初在开国盛世里日日夜夜、每时每刻、一直到死。
我让他给我一点时间,实则也不知该怎么办。
他又到底年轻些,想不通就动手,越过食案来亲我。怕被归进“养嬖童者”一流去,我不敢再反过去轻薄他,但如何在不“轻薄”的同时表现出“爱重”,于朕这个身份而言着实不好拿捏。
我这厢正斟酌进退,郑无畏忽然一爪子拍我后脑勺上,前掌扒我肩膀,后掌蹬我的背,毛头毛脑地要往良王殿下怀里钻——良王殿下“噗嗤”一下笑了,往后一撤,傻老虎一头栽向粥碗,电石火花间我伸手一兜,沉甸甸捧住。
皇侄悠悠伸手一掐,提脖子一把将郑无畏扔边儿去,半耷着眼皮笑道:“什么叫蹬鼻子上脸——就不能惯着它。”
郑无畏肚皮朝天摔在地上,“啊呜”乱叫。我又从“老虎邦交”中体会到良王殿下自嘲式的“指桑说槐”。
完了,进退没拿捏好。我亡羊补牢,连忙伸脸凑过去:“不吃了,咱们先躺会儿?”
灯影幢幢,窗外几支腊梅沐雪吐苞,香气透纱钻入室内。他闻言一抬眼,唇上多出寻常的几分潋滟红意霎时飞向两颊。
我乘胜追击:“蹬鼻子上脸怎么了,就是拿来惯的,我说过什么来着,让你胆子大些,你要不要……试试上房揭瓦?”
他一手接过我的发冠,一手握住我的一缕头发,垂目深深望向我,咽了口唾沫。
眼看大功就要告成,我窃喜着要再“进”一步。不料他忽然偏脸,轻推了我一下:“十四叔,我……要走了。戌时了。”
旁边更漏子发出“嘀嗒”一声清响。
“唔,”我讶道,“这么快。往常不是再晚些才去吗?要不你们今儿别忙了,草案下月中拟出来就行,朕不催。”
他瞥了一眼更漏,眉心微凝,似乎着实挣扎取舍了一番,最终对我一错眼:“这就得去,六部大人都等着。原本不急在这一时,但是我……前日收到魏先生密信,良州州府军恐怕有变,得赶紧回去。”
我一惊,回身坐正:“怎么了?薛蒙不是州府军主将吗……你什么时候走?”
他放下我的发冠,双手伸过来捋顺我的头发:“也就这几天,辛苦各位大人连白带夜赶一赶,初拟个纲要,细则还要劳烦卫大人、薛大人费心,这事毕竟是他们想来的。良州那头,也不怪薛蒙,他是叔几年前破格派下去的京官,本地州府军心里到底不愿买账……”
“听说王军是你自己建的,州府军还是原来那些,”我从地上捞起郑无畏,“王军眼下都扑在边关了,不方便裁,州府军是被你冷落,心底积怨了吧?”
他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也不好说。兵将都是人,说能‘上下一心’、‘为国效死’,实难。有人想出关打仗,有人就只想混口军粮,成名成将的未必没有私心,野死苟活的身后可能拖家带口。逢此大变,都要重新想路子。”
郑无畏记仇,翻过身来一通无影爪要挠良王殿下的脸,我按着老虎头:“行,那你去吧。良州现在没你亲军了,你明儿去找姜鲸和薛赏,让他们从羽林和缇骑中拨几个人给你。”
他点头:“萧关我也带走。李明崇的调令叔发出去了吗?”
“发了,”我一拍脑袋,起身去从书案上的折子堆里扒出一张纸来,“喏,吏部呈了名单来,要朕圈一个……怎么,你想让萧关接手?”
他从盘子里夹了块肉,一面招呼郑无畏,一面道:“不,叔按规矩来就好。萧关跟我办军务。”
“也好,”我提笔在名单里圈了个人,“你要真开口,我倒是不好办了。这次给你派个牙尖嘴利两面三刀的,不要李明崇那笨榔头,包管压得住场子。”
郑无畏记吃不记打,又四爪并用朝人身上爬,嗷嗷叫着要求良王殿下陪它玩耍。良王一贯对这小畜生爱心无限,但奈何今日时间有限,无情地一把薅下虎皮膏药,起身道:“那……臣告退了。”
我这心里又有些不畅快。说是要扛天,一时又想着不如躺倒睡大觉,让天塌下来砸死拉倒。反观满口“天下兴亡关我屁事”的皇侄,竟更任劳任怨些。
第38章 初心
任劳任怨的良王殿下东奔西走,接连两天没来陪我吃晚饭。
都是一大早天蒙蒙亮时杵在门口,和伺候更衣洗漱的宫人们一道进来。宫人们很是惶恐,怀疑良王殿下是要抢他们饭碗。毕竟混到皇帝眼前干活,谁都不容易,不知是哪个极具危机意识的能人将情况反映到了太后那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