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初搞慈善-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明朝开始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可惜的是,虽然学会了,也改良发明出了更强的挚电铳和迅雷铳,但却没有找到大规模制作的办法,没有生产线。
但即便如此,明朝时期的火器还是强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
然而到了清朝,清朝虽然也对火器加以改良,但却因为过于保守,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火器发展,于是列强铁骑踏碎清朝国门,清朝无还手之力。
林渊想要的,就是齐集天下异世,把生产线弄出来,能够大规模制造。
此时跪在下方的,都是各地的匠人,林渊的旨意发下去,各城都把人送了过来。
他的政令此时还没有一点折扣。
他不指望几年内就有进展,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他这一代人都可能没有多少进展,但他要开了这个头,只有这个头开了,国内才能养成习惯。
“诸位都是朕国力之中坚力量。”林渊朝跪在下面瑟瑟发抖的匠人们说,“请起。”
匠人们不敢动,他们以往见个小吏都要担惊受怕,更何况见皇帝了。
林渊站起身来,走至殿内,搀扶起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匠人。
“老师傅一把年纪,来人,赐座。”林渊一语令下,便有侍人送上一椅。
老师傅吓得脸都白来,他差点又给林渊跪下,要不是林渊搀扶着他,他绝对要五体投地。
“草民……草民不敢……”老师傅坐椅子就跟上刑场一样。
林渊按住老师傅的肩膀,对众人说:“朕之国乃诸位之国,诸位之强,便是国之幸,是国之强。”
这话把匠人们吓得不行。
他们……他们只是小民,哪里就能跟国家的强盛联系起来了?
林渊又说:“朕听闻,元时有火铳,如今明已立,自当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诸位学艺,报效国家,朕也绝不吝啬,但有出众者,有革新者,朕以爵位嘉奖之。”
匠人们忽然不抖了。
爵位?爵位!
林渊手里的爵位都是虚爵,没有实权,不能世袭,一代而尽,也不能离京。
但有食禄,有一代为爵,子孙更好出头。
林渊笑道:“大明乃朕之大明,也乃诸位之大明,万望诸位同心协力,壮我国力,扬我国威!”
匠人们额头触地,山呼万岁。
除此以外,京城各坊改名为区,每区设区长,设书吏,整合户籍,政令皆由中央下达。
整个北京城如铁通一般,区长都为林渊发家时跟随之人,书吏为世家子弟。
皇权于京城,盛极一时。
京城周边几城尽数被朱元璋陈柏松和李从戎拿下,
大军驻城,震慑无数阴暗窥视之人。
这几城都是大城,城内官员全被捉拿,新任官员走马上任,行新法,遵新令。
“陛下,国人还需养。”宋石昭进谏道。
林渊正在吃点心,冲宋石昭招手:“先生来坐,请食。”
宋石昭坐下:“如今陛下大刀阔斧,就怕反弹。”
林渊点头:“先生说的是,但如今正好是新朝初立,改制正是时机,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再改就难了。”
宋石昭叹气道:“就怕不稳妥啊。”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原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能打通五大河流,不仅开河道,也能通陆路,运送军备,大开商道,如此,可国富民强,然结果呢?”宋石昭拱手,“陛下,还需徐徐图之。”
林渊:“道理朕懂,先生忧虑,朕也懂。”
“但先生,古有秦国变法而强,今有我大明改制,焉知我大明不强呢?”
宋石昭:“可那商鞅是何下场?”
林渊笑道:“先生,今日不是古时,没有齐楚燕赵韩。”
“先生,可愿为相?”林渊看他。
宋石昭再说不出一句话。
林渊又问:“先生,可愿助朕?”
宋石昭俯首:“臣,不敢推辞,但求为国,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152章 152
登基之后; 林渊颁发的头一个政令,就是大开科举; 选拔人才; 管理国家。
科举古来有之; 自汉朝起便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到了隋朝时期; 才有了进士科。
“我等学子; 自然要以科举晋身。”学子们议论纷纷,“科举之制; 古来有之; 元朝时不也如此吗?尔等何故面露愁色?”
有人也附和:“陛下此举; 就是安天下士子之心,要是人人都要官; 求官; 寒门庶子无晋身之道,国无宁日!”
另一边的人说:“我家世代为官; 也是古来有之; 怎可与寒门庶子相提并论!”
“就是!陛下要开科举,我等不阻拦,但我等也是世家名门; 从不靠科举晋身!”
“这是辱我世家!”
周容此时路过,面露不屑。
“周公子成竹在胸,不知有何赐教?”有人拦住周容去路,“周公子已然被陛下重用; 自然看不上我等为科举争执。”
也有人为周容说话:“周公子之前在文会上可说错了什么?我等本来就是书上学之,说是治国,只会夸夸其谈,治国,始于足下,落于实处,知百姓疾苦,知商贾来往,如若不知,何来治国?在家里治国吗?!”
周容上前一步,对为自己说话的学子拱手:“多谢赵兄出言相助,然周容也有话要说。”
“你有何话?依旧是那套老说辞。”有人不屑,“说我们夸夸其谈,我看夸夸其谈的人是你吧?”
周容笑道:“诸位,都是国之栋梁,都有大才,熟读诗书史经,自幼学的就是治国之道,自幼看得就是百姓民生,容说的对否?”
有人说:“算你说了句人话。”
周容:“陛下开科举,错了吗?”
没人敢说话,说皇帝的对错,那是言官做的事,他们的职责就是这个。
但白身之人议论皇帝对错,就是以下犯上,被抓住就是死罪。
周容笑道:“等诸位能上朝堂,议论陛下对错之时,再来同容把手言欢吧。”
“容还有事,先走一步,诸位自便。”
周容目不斜视,大步迈开,只有为他说话的赵姓子弟跟上去。
赵霖跟在周容身边,小声说:“你何必把他们都得罪了?”
周容冷笑:“得罪他们,我有何惧?无能之辈,只知享受,此生没有离过家,没有看过稻田,不识老农,不知民生,与他们交好有何用?”
“你……哎!”赵霖,“你现在去何处?”
周容走出士子楼,对赵霖说:“去见陛下。”
赵霖瞪大眼睛:“流言是真的?你真的被陛下擢用了?周二,你果然一飞冲天!”
周容面色冷峻,对赵霖说:“赵兄,我有一言赠你。”
赵霖肃穆,正容,整衣,拱手道:“请赐教。”
周容:“陛下不会用世家子弟,陛下要用有志之士,陛下有鸿鹄之志,我等要做忠臣,直臣,只忠于陛下,忠于大明,才有晋身之机。”
“文臣死谏,武官死战,如此,国兴也!”
赵霖瞪大眼睛,鼻孔微张:“不用世家子弟……”
周容拍了拍赵霖的肩膀:“赵兄,自己琢磨吧。”
“你打什么哑谜啊!把话说清楚不行吗?”赵霖对着周容的背影喊道。
周容举起手,背对赵霖摇了摇:“话说的太清楚就没意思了。”
周容走入宫门,他抬头看着门柱,又看向台阶。
他们周家子弟在元朝时一直身处乡野,与农人一道耕作,他知道民生艰苦,知道农人一生耕种到老时却依旧老无所依,在他少年时,他唯一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入这宫门,伸展抱负,向君王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可是元朝奸佞当道,连本族忠臣都被设计杀之。
更何况他们这些汉人了。
他空有报效国家之念,却无法实施。
如今,新朝已立,新君登基,他知道自己该忠于何人。
他要做一个直臣,一个忠君之臣。
林渊看着周容朝自己行礼,他笑道:“免礼平身,过来坐,到朕身边来。”
周容走到林渊身边。
林渊拉住他的手:“朕有一事要你去办。”
周容连忙说:“陛下但说无妨,草民绝不推辞。”
林渊笑道:“世家的事先不必急,然而学府之事,朕想叫你做府治,这是个新官,从六品,你若是嫌官小,此时说了最好。”
周容急切道:“陛下笑言,从无臣子嫌官小。”
林渊饮了口茶:“这样最好,我要你推行官学,让百姓稚童读书识字。”
周容看着茶杯,他问道:“陛下……草民愚钝。”
林渊看向周容:“何处愚钝?”
周容:“陛下若是推行官学,必然不会找草民,草民无名,无论是郑大人还是吴大人,甚至是宋相,都比臣更适合,陛下找草民,必然有非草民不可的原因。”
“推行府学,必招骂名。”林渊目光如炬地看着他,“一直以来,文字知识都被上层垄断,哪怕是寒门,也不过是三代无官而已。”
“如今推行府学,无异于与世家争食,你若应承,必然身处危境。”
林渊又说:“况且,不仅仅是府学,还有一要事。”
“造字。”林渊看着周容。
这两字一出,周容惊得肝胆俱裂。
林渊微笑:“你可能干?你可敢干?”
周容抿唇道:“草民若从,天下士子皆与我为敌,恨不得将我千刀万剐。”
林渊:“可敢?”
周容抬头,直视林渊双眼,一字一句,落地有声:“周容敢!”
“好!”林渊吩咐道,“上酒来!朕要与周卿共醉!”
“此等胆识,此等魄力,周容,你若能成事,朕必将你奉为上卿!”
两人喝得半醉不醉,周容借着酒劲问:“陛下,陛下为何选草民?”
林渊脸色通红,他很久不喝酒,现在沾上一点就不行了:“不怕死的,敢为名放弃一切的,周容,你这样的人,难得。”
周容苦笑:“陛下置臣于绝境。”
林渊:“你可有信心绝境求生?”
周容趴在桌上:“微臣等待此时,等了足有十年,前方哪怕是龙潭虎穴,臣都愿意去闯,只求陛下仁爱,不要……不要在臣成事之后,为平世家之怨,取臣项上人头。”
林渊哈哈大笑:“外头如何说朕的?说朕是暴君,暴君者,何惧庸人口舌?!”
周容:“悠悠之口,可比刀剑啊……”
林渊:“你若成事,世家便不足为惧,周容,你要做的事,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你若做成,将名留青史,万古流芳!”
周容高声道:“臣,遵旨!”
待周容被内侍带去寝宫后,林渊才用冷水洗了把脸。
这事他不能让宋石昭或吴长青他们去做,他们这些人都是上层阶级出身,哪怕是出身最不堪的宋石昭,也是世家出身,他们认为庶民不配读圣贤书。
当年林渊在高邮等地推行小学,宋石昭他们没有反对,是因为那些老师教的不是治国之道,只是小民生计。
林渊让周容造字,是按照现在的世情把文字重新简化。
这就是在冲击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化基础。
他可以想到,天下学士要怎么说他,怎么说周容。
周容敢答应他,就是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
林渊对二两说:“这人是个狂人。”
二两没听懂,但还是顺着说:“是啊,敢叫您喝那么多,他是挺狂的。”
林渊笑起来。
二两又说:“陈将军早就在外面等着了,您今晚还见不见他?”
林渊站起来:“见,怎么不见?我此时精神正好呢!”
二两小声提醒:“陛下,该自称朕。”
林渊:“不要计较这些,快请他进来。”
陈柏松进去的时候,就看见林渊在对着他笑,林渊双颊绯红,双眼湿润,不笑也含情,更何况他此时正笑着,陈柏松脚步顿了顿,他已经很久没有打量过林渊了。
林渊长变了,气势变了,脸没变,上苍待他宽厚,如今依旧像少年。
“陛下。”陈柏松正要行礼,林渊摆手,“别行礼了,过来。”
陈柏松走过去,他还穿着盔甲,行走如风,高大强悍,他从血中拼杀出来,在战场上成长,已经有了悍将的气质。
“你看着有点老了。”林渊忽然说。
陈柏松知道林渊醉了,他看着林渊:“我今年也有三十八了。”
林渊:“……是吗?”
古人命短,平均年龄也就四十,就是不算上老百姓,达官贵人能活到六十的也不多。
更何况是战场杀敌的将领,旧伤无数。
林渊忽然说:“你都三十八了,还没娶妻呢。”
陈柏松:“太忙,没空。”
林渊:“你还是这么耿直。”
陈柏松看着林渊,双眼中如有烈火:“少爷现在才知道吗?”
林渊似乎被陈柏松眼中之火吸引了,痴痴地看着他:“我一直都知道。”
陈柏松呼吸一窒。
林渊问他:“这么多人在我身边,可我最信的,只有你。”
陈柏松闭上眼睛:“臣……知道。”
林渊忽然问他:“我问你,你敢不敢以下犯上?”
陈柏松忽然成了哑巴。
“我不会娶妻,这一生都不会有子嗣。”林渊忽然说,“我若有子嗣,我所图之事,此生无望,这一条路或许是一条死路,你敢不敢陪我一起走?”
陈柏松张嘴,所说之话,掷地有声:“我敢!”
他不知自己是何时心生绮念,他只是发现自己不想任何人比自己离林渊更近。
这股念头根植于心,长久以来他刻意避而不想,林渊一日不娶妻,他便也一日不娶。
他以为自己此生都会如此,他会见证林渊登临大宝,坐御九州,他将为林渊流尽最后一滴血。
不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天下,只为了林渊。
作者有话要说: 陈柏松的占有欲一直很强。
任何感情到了极致都这样,所以他对林渊的感情很复杂。
第153章 153
学府的开设一开始并没有吸引任何人的实现; 开官学以往也有例子,只是没有这么广过。
不少学子都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思在看这件事。
周容也挑了几个帮手; 林渊告诉他; 但凡是他需要的; 林渊都会提供。
于是周容就选了十多个学子; 这些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但有几个都曾给过周容难堪。
此时被周容挑选出来; 脸面上都有些挂不住,狭隘的觉得周容是挑这个机会打他们的脸; 以显示自己宽厚。
也有不狭隘的觉得周容胸怀宽广; 不记仇。
但当他们发现; 他们招纳的学子将是百姓之子的时候,反对之意空前绝后。
“周容!你这是什么意思!”
“低贱小民也配读圣贤书?!”
“我等不屑与你为伍!”
“我自请辞; 你好自为之!”
周容冷笑道:“诸位要走便走吧。”
十六个人; 瞬间就走了十个,还有六个茫然无措; 不知道自己该如何。
好不容易有个活干; 家里的大人都指望着他们借此机会出仕,此时走了,回去怎么交代?
这六人留下了。
周容冲留下的人说:“继续吧。”
六人继续看书册; 他们要选出不同年龄的学子要修学的书,每人都要列出来。
林渊给他们订好了,一共有三门主课,一门选修课。
国学、算数、礼仪。
琴棋书画就是选修; 学子自己选择学习哪一门。
他们不仅是要选出书册,还要自己重新修订,十多个人都不够,更何况现在只剩下六个人,哪怕加上周容也只有七个,周容必须要再去找人。
可惜经过那十个人的宣传,士子们都不愿意与周容为伍。
周容现在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打击世家。
世家的权利太大了,他们代表的是天下士子,是天下读书人,当他们集合起来反对什么的时候,连皇权都只能为之退步低头。
如今天下刚刚安宁,世家还没有恢复元气。
如果此时不去管,等将来一切尘埃落定,就更管不了了。
周容抿着唇,想起自己那个借醉意问陛下,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对世家。
陛下告诉他,他可以把权力分出去,但他可以分,别人不能主动来拿,谁拿,他就要砍掉谁的手。
此时的林渊正在和吴长青商讨赋税的问题。
百姓减免赋税五年,林渊倒不担心下面的人会阳奉阴违,此时他的号召力是前所未有的,免税的事没人敢背着他去瞒百姓。
而且百姓的胆子也被他养起来了。
尤其是高邮,很多高邮人有了点小钱,发现高邮的工作机会变少了,就主动离开家去其他大城找机会,自然也把高邮重新养出来的风俗习惯带了过去。
许多百姓家都会供奉林渊的雕像。
虽然林渊还活着,好像有些不吉利,但林渊也没有去制止。
林渊治下的每一地都有人敲锣打鼓的宣传免税。
宣传语也很简单——
“皇上说了,五年不收田税!”
“当官的收税要砍头!”
当然,田税不收,别的税还是要收的。
“个税要收,商税要收。”林渊对吴长青说,“税法要改。”
吴长青:“微臣必然督促。”
林渊笑了笑:“你记着,不要着急,慢慢改之,百姓经不得大变动。”
吴长青低着头,陛下还是老样子,他对百姓就像最温柔的母亲,稍微用点力都会心疼。
唯独对官员,那可比最严厉的父亲还要严厉。
内侍在门外说:“陛下,宋相来了。”
林渊:“叫他进来。”
宋石昭走进书房,刚要行礼,就听林渊说:“先生过来,不必行礼了。”
宋石昭走过去。
林渊叫他坐下以后他才敢坐。
“招你们来便是想跟你们商量。”林渊喝了口茶,“朕想重新编撰民法。”
宋石昭连忙说:“陛下深谋远虑。”
宋石昭又说:“陛下,乱世当用重典。”
林渊摆摆手。
宋石昭这个重典的意思简单,就是让刑罚更加严酷,犯罪成本加大,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反对势力,或是林渊看不顺眼的势力一起铲除,加强中央集权。
但问题在于,这样一定会产生很多的冤假错案。
林渊:“这次要把方方面面都完善下来,要有法可依,依法治国,而且你们听清楚了,是民法典,不是刑法。”
宋石昭和吴长青都愣住了。
“陛下,这恐怕……”宋石昭叹了口气,“难啊。”
林渊:“正是因为难,朕才要把这件事交到你们手中。”
制定了新法,治国有法可依,才能保证国家发展。
当年法国就是靠拿破仑的《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成果,也促使法国反复扫荡封建残存势力,最后成为了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林渊不准备走资本主义道路,主要是社会发展的限制,但是他可以打下依法治国的基础。
他不准备走得太超前。
民法典顾名思义,管的是民生,而不是刑法。
现在关于民生的法律文件少得可怜。
不管是婚姻法,劳动法,几乎都没有明确的条文规范。
大多数都是靠现有的民风民俗来治理,每一处民俗不同,官员的治理方式也就不同。
比如有的地方,通奸是大罪,但罪不至死。
但有的地方,通奸就是死罪,男女都要被私刑处置。
而且很多都是一族族长施以私刑,甚至不用给官府禀明,到时候报个病死的缘由上去,这事就了了。
百姓是不被重视的。
犯罪了有法律,但关于民生根本无法可依。
宋石昭摸着自己的山羊胡:“恐怕三五年内都难以修好。”
林渊似笑非笑:“天下学子供你取用,一年内,朕要看到初版。”
宋石昭:“臣遵旨。”
吴长青也连忙说:“臣遵旨。”
林渊说道:“先生,你来主编,吴卿做你的副手,你二人当齐心协力,若有拿不准主意的,便来问朕,可好?”
宋石昭露出一个笑容,脸上褶子都挤在了一起。
——
很快,吴长青便来请教林渊了。
“宋相说要废除姬妾。”吴长青不明白,“废除了,他们就能不养小的?”
林渊:“不能。”
吴长青松了口气:“那废了也没意义。”
林渊笑道:“律法上不能有妾,他们愿意养女人那是他们的事,官员抓住一个私下养女人的就革职,百姓不管。”
吴长青懂了,这又是管官的。
当官可真是倒霉。
林渊:“他们要是能瞒住所有人,那也算是本事。”
这条律法的用处是不再保障姬妾的权益,也就是说,她们除了钱以外得不到任何地位,不被社会承认,虽然孩子依旧留有继承权,但她们自己无法靠这个改变自己的自身阶级。
随着社会平定,经济复苏,这一律法可以让很多女性不再选择去做妾。
而官员不能纳妾,私下纳妾被抓住了就要革职。
商人更没有纳妾的资格。
但根除是不可能的,现代没有妾这个说法,但二奶小三也层出不穷。
只要男人有钱,女人想要钱,就禁不住。
可律法不会保护她们。
吴长青又问:“宋先生说,不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