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初搞慈善-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本应诺:“当今所言甚是,君之下,不应有胁民为奴者。”
林渊脸上带笑:“尽托先生了。”
罗本拱手俯身:“臣自当竭尽所能。”
“去吧。”林渊看着罗本离开。
罗本听着府衙外的哭声。
仆从们哭天喊地,不想当百姓。
“我爹我娘,我爷爷奶奶都是仆从。”男子痛哭流涕,“我不想当百姓!”
当百姓要纳税,当奴仆却是主家包吃包住,不必担心生计,也不用考虑未来,生了孩子主家养,他们只会老老实实干活就行了。
可当了百姓,做什么都要他们自己决定。
还要纳税。
当什么百姓?
没有好处的事,为什么要去做?
“是啊!我也是,我一家都是仆从!”有人大喊,“求求大人了!”
罗本听得抬起头来,讥讽着吩咐道:“既如此,便拖出去,施以宫刑,送入皇宫为奴吧。”
外面的人听见了,连忙大喊:“大人!我母只有我一子!大人!”
罗本看着门外不停磕头痛哭的人,便说道:“为奴为婢,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天下为父母者,都希望子女成长健康,靠双手双足挣取果腹之粮,尔等为人子女,不思上进,自甘为奴,可笑可叹。”
“今日便给尔等指一条明路,天下之民,皆为陛下之民,天下之奴,也只为陛下之奴,若想为奴者,进宫便是,还有上升之道,说不定能光宗耀祖,成为名留青史太监也未可知?”
下面的人不敢再哭了。
他们缩着脑袋,唯恐被抓出去送进皇宫。
又不是活不下去,何苦割了子孙根呢?
人为男子,失了那一物,便与废人无异。
“可还有谁想再为奴仆的?”罗本朗声问道。
门外再无一人开口。
半月内,大都再无一奴。
奴仆们拿得主家所欠之资,另寻生计,倒也不如他们想的那么艰难。
有自家遮风挡雨的屋子,只要愿意干活就能拿到工钱,日子慢慢过去,倒也不觉得当百姓有什么不好。
小儿在巷间玩耍,手里拿着草蟋,迈着短腿跑进自家院子,看着爹劈柴。
“爹,怎么要劈这么多柴?”小儿蹲在一旁。
汉子笑道:“今日多烧些水,咱们都洗热水澡,昨日找你二叔打了浴桶,今日就好了。”
小儿兴奋的跳起来:“我也洗吗?”
汉子放下斧头,揉了揉儿子的脑袋:“当然。”
小儿嘿嘿笑道:“还是搬出来好,搬出来了,咱们就能洗热水澡了。”
以前当奴仆的时候,哪里有热水澡洗,要是能打一盆热水,敷衍擦身,都算是好运了。
汉子笑了笑,他跟别人不同,当有人让他们离开主家时,他不像别人一般哭求,他是自己带着妻儿出去的。
他不想他的儿子同他一般,一生都为人奴仆,生生世世为奴,子子孙孙为奴,永无出头之日。
他要努力干活,送儿子读书,让儿子不必像他一样,让儿子的儿子,也不必像他一样。
“去找你娘吧,看她今日给你做了什么好吃的。”汉子拍了拍儿子的小屁股。
小儿蹦起来,跑去屋内找母亲。
“娘!”小儿双手放在灶边,“今日吃什么?”
女子:“今日吃红薯饭,好不好?”
小儿连连点头:“好!吃红薯饭!”
女子又说:“再配些小菜,好不好?”
小儿笑得甜蜜:“好!娘做的都好吃。”
女子俯身扯了扯儿子的脸蛋:“看这是谁的小嘴抹了蜜?”
小儿笑起来,扑到女子的怀里。
饭桌上,一家人都吃着红薯饭,就着野菜吃,也颇有滋味,女子对丈夫说:“听说女子也能做工呢,要是我能做工,咱们就能早些存出钱,送大妞去读书识字。”
大妞就是他们的儿子,生得太早,怕养不活,便取了大妞这个乳名。
丈夫说:“你别去,我准备去从军,从军的月饷比你我做工挣得多,能早些存出钱来。”
女子的筷子顿住:“从军?”
丈夫摸了摸埋头苦吃的小儿的头:“别怕,军营每隔一月便能回家探亲,就算开战,也只剩下濠州和安丰,我不一定会去打,就是去了,也不会输,你夫身体强健,心有牵挂,必然活着回来。”
女子害怕了:“打仗,刀剑无眼,你要是回不来,我和大妞就是孤儿寡母,谁都能欺负到我们头上,我是妇道人家,到时候我又能如何?”
丈夫握住妻子的手:“我听人说了,军营里待遇很好,退伍了有钱拿,朝廷还给安排活干,伤了残了还能再拿一笔钱,若是死在战场上,我就是烈士,你和大妞就是烈士家属。”
“烈士家属,每月你们都能拿到一笔钱。”
“还会受朝廷照顾。”
女子流下泪来:“你非得要去吗?”
丈夫点头:“我意已决。”
女子伸手抹泪:“我去给你收拾东西,我在家会好好照顾大妞,侍奉公婆,你在外头也要自己珍重,别让我成了寡妇,让大妞没了父亲。”
丈夫:“我此生能得我妻,是天幸。”
女子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再吃不下东西,躲到屋里去了。
只有小儿抬起头来:“爹,你要去当兵?”
丈夫朝小儿笑:“大妞喜不喜欢?”
小儿不知战争的残酷,只知道当兵威风:“爹,你以后会当将军吗?”
丈夫:“爹会努力的。”
小儿高兴道:“那我就是将军的儿子了!”
——
林渊看着罗本写好的折子,看完之后走到罗本面前:“卿可愿为大夫?”
罗本抬头,他三跪九叩。
“愿为陛下尽忠,此生不改。”
这个大夫是林渊新任的职位。
宋朝时的大夫为正三品,以宣奉、正奉大夫为首。
而罗本的大夫,则是御史大夫,从二品,有问政,谏政之责。
林渊将行完礼的罗本搀扶起来,微笑道:“卿不负我,我必不负君。”
第150章 150
巍峨皇城屹立不倒; 清晨钟声响起,洪钟如雷鸣; 阳光大好; 万里无云。
百官立于崇天门外; 穿着官服; 宋石昭站在百官之首; 烈日炎炎; 宋石昭虽然年迈,但此刻却觉得自己已经重回壮年; 他从未觉得自己如此年轻!
这些百官都是慌忙凑的人; 其中不乏元朝旧臣; 让他们出现,就是宣告天下; 林渊为明君; 为雄主,所以元朝旧臣尽皆俯首。
入城的三位大将就在宋石昭之后; 三人穿戴战甲; 目不斜视。
钟声渐歇。
崇天门外终于看到了人影。
此人穿着黑色长袍,广袖宽大直坠腿侧,袍上锈正红色云纹; 龙腾云间,双目如矩,爪尖有火。
他行走如风,气势非凡。
宋石昭先一步跪下; 百官于他身后下跪。
无人直视天颜。
林渊立于大明门门口,文武百官尽皆俯首,此时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他看着跪伏的臣子,知道此时就要开始“劝进”了。
共有三请两辞,最后一请才能应。
宋石昭此时站起来,有他带领,其他人才能起来。
宋石昭开始说话了。
“时逢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贪官污吏众,天下苦元久矣!”
“唯南王以百姓为子,以天下为家,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所治之地百姓安居乐业。”
“今日天下大定,臣求南王,登基为帝,以正朝纲!”
百官应和。
跪地请求。
林渊此时说:“渊年轻,何德何能当此大任?天下有志之士众,渊不可。”
宋石昭二请:“天下勇士虽众,却无人能以一己之力担负天下兴亡,南王年纪虽轻,却能令天下归一,若南王不称帝,臣万死!”
百官:“臣万死!”
林渊又说:“诸位都是国之栋梁,有诸位辅佐,君王必能尽得民心,渊无能,不堪为帝。”
宋石昭三请:“当今天下,只有南王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南王称帝乃民心所向,若君不从臣之所请,臣只能以死谢天下!”
“既然如此,渊也只能从命。”林渊叹气道,“还请诸君助我。”
百官高声:“自当为国尽忠,为君尽忠!”
国乐奏响,气势高昂。
林渊:“诸君请起,与渊一同入内。”
大明殿门户大开,恭迎着自己的新主人。
林渊一步步走上台阶。
明德元年,明帝渊登基,国号明。
明德,出自《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
新的龙椅昭示着新的主人,这把龙椅扶手为龙头,用的是紫檀木大料,染为黑色,庄重大气。
林渊背对龙椅,待文武百官入内,才坐上龙椅,取来帝冕,帝冕垂有天子十二旒,天子之气乍现。
林渊坐在龙椅上。
百官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渊伸手:“众卿平身。”
“朕初登大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今大都百姓人心惶惶,诸位可有良策助朕?”林渊问道。
“臣有本奏。”郑清风出列。
百官都看着他。
郑清风是被宋石昭叫来的,他此时上前,胸有成竹。
林渊笑道:“哦,郑卿请讲。”
郑清风言:“开市、纳美、祭天,如此,大都安定,百姓安定。”
“那便依郑卿所言,开市祭天。”林渊,“纳美再议,如今百姓刚刚远离战事,怎好夺人子女?”
郑清风也没有坚持,刚登基就广充后宫确实不妥,他不过是依例提一嘴而已。
林渊叹气道:“经过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
“朕念百姓疾苦,免五年赋税,众卿以为如何?”
宋石昭先一步说:“陛下心怀天下,怜爱百姓,乃百姓之福,天下之福!臣为百姓,谢陛下!”
话都被宋石昭先说了,后面的官员气得要吐血。
下了朝,林渊走到了大明殿后的延春阁。
宋石昭和郑清风紧跟其后。
林渊让两人就坐。
“朕想开府学。”林渊道:“让百姓之子年满六岁者皆可入学。”
“无需学资,一坊一学。”
“从京城开始推行。”
宋石昭沉吟:“陛下,此事耗资巨大,适才陛下又免除五年赋税……”
林渊:“莫急。”
郑清风道:“陛下胸有成竹,已有良策,还望陛下指教。”
林渊笑道:“各地世家,一家便能养活一城。”
宋石昭猛然道:“陛下深谋远虑!可世家未必愿意双手奉上家资,若有不妥,非但无利,反而有害。”
林渊看向郑清风:“卿也以为如此?”
郑清风却说:“宋大人所言不差,但非常时期,还需非常手段。”
林渊笑道:“郑卿知朕心意,那此时就尽托于卿了,朕初登基,手下可用之人甚少,天下世家培养子弟,朕自然虚位以待。”
郑清风拱手道:“臣遵旨。”
——
世家们胆战心惊不过数月,又开始欢欣鼓舞。
朝堂之上已泄露了口风,当今陛下初临朝政,力有不逮,要从世家挑选能臣干将。
世家如今正在商议怎么把自家子弟送到皇宫。
郑家如今的当家人乃是郑家大儿,郑子慧,他得知消息之后召集家中子弟坐谈,他儿子们年纪有大有小,一个家族,最重的就是人,所以他除了妻子以外还有数位妾室姬婢,郑家韬光养晦时关着门就生孩子。
孩子越多越好,无论男女都有用。
于是郑家子弟,年过弱冠的就是六人,未及弱冠的共十一人。
幼童不曾出席,出席的共十四人。
“当今陛下要广开文会,选官以充朝堂,咱们郑家的机会就在眼前。”郑子慧面带笑容,“尔等可明白自己肩上之责?”
儿子们高声说:“儿等明白,必不丢郑家的脸面,多年苦学,便是为了此刻。”
郑子慧:“好!若写文章,必要有溢美之词,再有提议便不会得罪君王。”
“尔等之风骨,需上殿为臣后才能施展,切记切记,莫要自以为事。”
“若能与世家子结识,可亲近,不可亲密。”郑子慧又言,“郑家的未来,就在尔等身上来。”
“儿必为主尽忠!力争上游,为我郑家增光添彩!”郑子慧的大儿子朗声说。
郑子慧拍案:“好志气!”
“我儿必定乘风而起,扶摇直上!”郑子慧大笑,“去吧!郑家就靠你们了!”
文会按时举行,就在皇宫宴会的偏殿。
京城里的世家子弟尽皆前来。
这是他们的机会,他们将在君主面前一展所长,然后封官。
毕竟新朝初立,没有那个时间开科举寻找良才,现在是他们最大的机会。
文会简单,不过就是林渊出一题,众人作答。
不必书写,只需要口头作答。
林渊出的题不算难。
他问:“诸位今日因何而来?”
下面有人答:“为报效国家!”
“为为国取利!”
“为与百姓谋福祉!”
只有一人说:“为闻名天下而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此人,这人面白若玉,身姿挺拔,有修竹之姿,但所说却狂妄至极。
当下就有人问:“你有何能?如此嚣张?今日所来者皆是熟读诗书之人。”
此人:“诸位熟读诗书,奈何?”
众人怒目而视:“圣人言说!治国之道!”
此人又说:“哦,那诸位厉害,书上学之,纸上治国。”
“你!你是何家所出?口气这么大,也不怕咬了自己的舌头!”
此人拱手道:“不才,鄙人姓周,周容。”
“我道是谁,原来是闻名远近的周大才子,有天才之称,少年成名,可惜少时了了,大未必佳,周大才子可有小名?”
周容:“小名不堪入耳。”
“那我便赠你一小名,便叫仲永可好?”
此话落音,众人大笑。
周容却不怒,只说:“听闻口舌能化刀剑,伤人于无形,鄙人见识了。”
“你这话是说我等都是狭隘之辈?”
“周容!如今是天子文会,容不得你放肆!”
“我等为报效国家而来,你为自身名利,我若是你,此时就会羞得无地自容。”
周容:“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鄙人为何羞愧?诸位不是为做官而来?”
众人一愣。
周荣又说:“陛下能得天下,足证陛下心胸宽广,能容天下人,便能容鄙人此等狂妄之人。”
林渊朝身边的宋石昭说:“此人有趣。”
宋石昭笑道:“哗众取宠,但求君王一顾罢了,另辟蹊径,恐名不副实。”
林渊点头:“先生所言有理。”
“叫上前来。”林渊吩咐道。
内侍领周容上前。
林渊笑问他:“周公子,可有见教?”
周容先行礼,等林渊免礼之后才说:“见教不敢,但草民前来,可解陛下之忧。”
林渊又问:“朕有何忧?”
周容:“陛下免除百姓五年赋税,以定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草民感念陛下怜民之情,故此,也愿分陛下之忧。”
“世家盘踞,势大根深,陛下召集世家子弟,便是以虚爵诱之。”
“但京城世家可用此法,他地世家如何?”
林渊正色:“周公子请讲。”
周容:“草民愿为陛下奔走,周家举家之力为陛下分忧!”
林渊:“公子有何求?”
周容双眼精光闪烁:“陛下觉得,草民可堪太常一职?”
宋石昭:“放肆!”
林渊摆手:“先生不必动怒。”
“周公子有鸿鹄之志,朕必应之,公子若成,莫说太常,便授光禄大夫又有何不可?”
“若不成,公子就有欺君之罪,项上人头难保。”
周容当即跪下:“草民若不成,自戮之!”
第151章 151
自林渊登基起; 宋府便门庭若市,宋石昭为了安置门客; 又再买了两边的屋舍。
无数学子想拜入他门下; 好借此跳板扶摇直上。
宋石昭又见过一批学子; 这才能退回室内。
郑清风早已在此等待了。
“先生。”郑清风拱手。
宋石昭回礼道:“郑大人。”
棋盘早已摆上; 郑清风笑道:“先生与下官来一局?”
宋石昭坐到郑清风对面:“郑大人请。”
棋盘上对战正酣; 郑清风忽然问道:“陛下拿世家下手; 是立威。”
宋石昭落子,面上带笑:“天子登基; 此刻正是定基调之时; 世家盘亘; 世家强,则帝王弱; 帝王强; 则世家弱。”
“世家子弟与寒门不同,自幼向学; 陛下即便打压; 也不会全然弃之不用。”郑清风摇头,“陛下此举,可会寒了天下世家子弟之心; 先生为何不劝?”
宋石昭:“如何劝?劝陛下,这天下没有世家,便无人能治?劝陛下,当今之天下; 仍非陛下之天下?放任世家做大,子弟上任为官,营党结私,皇令即便出了京城,也要看世家的脸色?”
郑清风一愣,他自己就是世家子弟,他瞠目道:“先生何以如此狭隘?”
“狭隘?”宋石昭笑道,“我且问你,皇帝是何人?”
郑清风:“统帅天下之人。”
宋石昭:“错,是手握天下权柄之人。”
郑清风面露惧色:“先生的意思是……陛下想要……陛下要……”
宋石昭点头:“世家如狼,狼成群结队,他们各自盘踞一城,如元时一般,天子下派官员只得与其交好,皇帝之令也可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天下是谁人之天下?是皇帝?还是世家?”
“世家有无数,可各自交好。”
“皇帝只有一人。”
“郑大人,懂否?”宋石昭落下最后一子,龙势已成,郑清风落败。
郑清风叹气道:“再无回转之地?”
宋石昭:“郑大人乃世家出身,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陛下如今已非昔日手段,不会立即斩尽杀绝,世家子弟可用,但是却是作为有志之士被擢用,而不是谁家子弟被擢用,懂否?”
郑清风垂首:“听君一席话,下官茅塞顿开。”
宋石昭连忙道:“郑大人是聪明人,忠于陛下,便是忠于国。”
郑清风叹息道:“是我狭隘……”
宋石昭笑道:“郑大人啊,你已是天下少有的明理之人,你信不信,我此时对外头的世家子弟说这番话,他们定然万般不从,因为他们心中,家为重,君为轻,他们是为了家族之名,不是为了帝王之利。”
郑清风明白了:“陛下,想开科举?”
宋石昭抚须:“正是。”
郑清风离开时转身看了眼宋府的牌匾。
陛下不是不愿用世家子弟,他只是要……世家子弟脱了那层壳再为他所用。
要让他们忠于大明,忠于皇帝,忠于皇权。
而不是世家。
世家没有走到绝路。
但也已经走到了绝路。
郑清风上了马车,想到自己的生平。
郑家虽是世家,但世家也分大小,也分穷富,郑家藏书富饶,但那都是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若说钱财,真是穷得叮当作响,他父亲曾告诉他,一时之困,绝不会是一世之困。
只要家中子弟上进,无论如何,都能保住郑家的招牌,只要招牌在,郑家就还能为官。
郑清风果然为官,由亲朋引荐,成了官员。
他亲眼所见,大都派下来的官员被当地世家辖制,没有世家首肯,皇令甚至出不了府衙,更勿论实施。
城池之中,世家盘踞百年,对城中人口了若指掌,城中泰半人口都是世家之奴。
以前他以为世家做的对。
毕竟皇帝昏庸,他的政令于百姓无益,幸而有世家督之。
这才能令百姓休养生息。
可是此刻,郑清风想到过去种种,不寒而栗。
那是皇权!从古至今,独掌权柄之人,哪一个会愿意让人分享皇权?
以下犯上,是死罪。
郑清风叹了口气,对车夫说:“不必去吴府了,回府吧。”
车夫奇怪道:“大人,天色还早呢。”
郑清风摇头:“回府吧。”
车夫只得调转马头。
林渊此刻正在面见能人异士。
他有招贤之心,不过此刻招的不是治国之臣。
是匠人。
匠人地位一直不高,士农工商,看似商是最低,但经过宋元两朝,商人的地位早就不能跟以前同日而语。
实际上,匠人才是地位最低的人。
但国家科技能力,靠的是匠人。
一把刀,一口锅,一艘船,都是匠人的成就。
匠人钻研没有好处,依照旧例没有坏处。
林渊现在希望的是早日造出更强的火器,中国火器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火药乃秦汉时期现世,于唐朝用于沙场。
宋朝时期,火器更进一步,突火枪出现。
元朝改良了突火枪,称做火铳。
到了明朝,火器之利罕见,手持的便有手铳,鸟铳,有大炮还有火箭,不仅如此,还有地雷和水雷。
但是明朝技术不够,没有能力造出后装功能的管阀型炮身。
还是葡萄牙的进犯才让明朝的当权者发现西洋人的火炮更为优秀。
于是明朝开始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可惜的是,虽然学会了,也改良发明出了更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