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斗铠(老猪)-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汗这么说的,但过了一阵,他又改变了主意:“且慢!太多的斥候派出去,这会惊动他们的——就让他们继续在那边磨蹭着吧。不管他们怎么磨蹭,最终他们总要进攻默寒部落的。只要那边开打了,魏狗们就会被默寒族拖住,我们自然就能抓住他们。”
“神圣的可汗,您的智慧渊博犹如蔚蓝的天空,您的英明果断胜于最锋利的刀剑!在您的领导下,我们将无往不胜!”
可汗亲热地说:“阿穆隆,我的鹰儿,为了咱们的大事,你在这大雪天里来回奔走,你也乏累了!来来,和兄弟们一道,喝上一杯好酒,暖暖身子骨!”
眼见可汗亲近这位万夫长,王帐将领们也对他表露了善意。他们让出了坐的地方,热情地招呼道:“阿穆隆兄弟,来喝上一杯吧!这是上好的刀子酒,从南朝带回来的美酒,喝上一杯,你就知道什么是地上的天堂了!”
众人如此热情,诚意十足,阿穆隆也不推辞,脱下外套跟众人团坐在一起,捧起美酒喝了起来。再过一阵,可汗唤来了歌姬和琴手,歌姬们在营帐中载歌载舞,转眼间,王帐内变成了狂欢的宴会。
在饮酒作乐的绝非仅仅是王帐。因为风雪连天。各帐的牧人们也跟着有样学样。喝酒嬉闹——在这风雪天里,大伙除了躲在营帐里烤火饮酒作乐以外,还能干些什么呢?各路兵马调起数以万计的嗓门,开始唱起歌儿来,马群在营帐之间撒缰奔腾着,扬起了蒙蒙尘雪,被劣质酒精烧得发烫的牧人兵成群结队地在风雪中嬉闹着,吆喝着,哄笑着。载歌载舞,酩酊大醉。
午后,雪下得越加大了。沉闷的雷声,从天际滚滚涌过,金蛇般的闪电,撕裂着彤云密布的天空。听到那雷声,可汗和他的部将们嬉戏得越加起劲。
王帐将领们嬉笑玩耍,喝得天昏地暗。有人喝得人事不清。石头般倒在了地上;有人喝得口吐白沫,躺在地毯上痉挛不停;有人喝得大吵大闹,高声吵闹着;即使连阿史那土门,以堂堂可汗之尊也不例外,他拖掉了外套,光着膀子,被一群美姬环侍着,左手搂着这个。右手抱着那个,嬉闹调戏,脸上不见了平日的威严,只剩下荒淫和醉意。
雷声更大了,轰隆隆,一阵接着一阵,轰然的霹雳连连打下。仿佛连大地都在颤抖着。
陡然,可汗睁大了朦胧的醉眼,他将身边的美姬一把推开,嚷道:“静一静,你们给我静一静!”
但胡琴、羌笛声奏成一片,部将们喝得早已熏熏然,搂着美姬歌妓乐成一团,谁人听得见可汗的嚷声?喊了两声无人理睬,可汗恼怒了,他跳起身来,夺过乐手们手中的胡琴,猛然在案上砸碎了,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都给我静一静!那是什么声音?”
众人纷纷望过来,惊讶地闭了口。这时候,大伙才觉得不对头:那雷声密集又低沉,轰隆隆连绵成了一片。
可汗陡然跳下了坐榻,他光着脚踩着地毯腾腾地冲到大帐的门口,一下掀开了门帘,立即,寒风细雪扑面而至。
可汗这样光着膀子光着脚径直冲到了雪地里,帐篷里的王将都惊住了。
“大汗,快回来,莫要冻坏了身子!”
众人纷纷冲上去,要把可汗拉回来,但可汗犹如木雕泥塑一般,僵立着,众人竟是拉扯他不动。可汗抬着手,遥遥指着前方,他嘴唇颤抖着,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循着可汗手指的方向,众人望了过去,同样呆住了。
就在那蒙蒙的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黑色的线条,一路兵马正在急速地接近,那黑色的铠甲,黑色的旗帜,黑色的人马,战马驰骋,斗铠奔腾,由钢铁和肉体组成的这道黑色江河潮波,在起伏奔腾着,犹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在这白蒙蒙的天地间撕开一条道路!
借着那风雪和雷声的掩护,魏军竟已扑到了如此近的跟前!
直到这时,一阵刺耳的尖锐哨声才响起,惊醒了呆若木鸡的众人。可汗转过身,他的脸狰狞地扭曲了,尖锐地低吼道:“天神在上,这是一场大劫难!快,都回自己兵马去!阿穆隆,你领着王帐亲兵去,务必挡住他们,哪怕挡住一小会都行!”
喝酒喝得手脚酥软,但众位王将都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候,众人纷纷撒开了腿,朝自己的营帐跑去,预警的哨声在大营的四面八方同时急促地响起:“哔——哔——”
各帐的头人来回奔走,大声地吆喝着:“勇士们,拿起兵器骑上战马了!快穿上斗铠!魏狗子杀来了!”
骤然之间,惊恐捏住了所有人,那些喝得醉醺醺的牧人兵们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有人大声疾呼:“死日到了!”
被惊扰的战马到处乱窜着,踢打着。不少牧人兵酒喝得太多,竟是站立不稳,爬不上坐骑了。整个王帐大营像是被掀翻的蚂蚁巢一般,人群激荡,乱成了一片。
~~~~~~~~~~~~~~~~~~~~~~~~~~~出击前,孟聚已知道,盘踞在野狼原野狼丘附近的,是突厥魔族的默寒部族,这是一个过万人的大部族,拥有三千到五千名战兵。但他多了一个心眼:单凭数千牧人兵,默寒部为何如此大胆,竟敢深入边墙警戒区挑衅北疆?要知道,单是东平一镇就有过万战兵和数千的斗铠。这等兵力。绝非区区一个默寒部所能抵挡。
是什么原因,使得默寒部敢冒着灭族的风险进入边墙警戒区常驻?单是因为边墙区的水草丰美?很显然,这个理由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有王北星的提醒,孟聚从一开始就存了怀疑。于是,他一路加倍谨慎,有意识地搜查线索,搜索沿途的牧人部族,逼取口供。从各种蛛丝马迹中,他越来越坚定了自己怀疑:默寒部并非孤立地进入边墙区。在他们身后,还存在着突厥部的主力兵马随后。
有经验的兵家老手都知道,埋伏之所以能成功,并非因为伏兵潜伏得多隐蔽,大多数原因只是因为对手想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反过来说,只要确定了伏兵的存在,那要找到伏兵的所在,这也并非很难的事。
对孟聚来说。这就更加容易确定了:伏兵肯定就在默寒族的半天马程以内。否则当默寒族被攻击时,他们就来不及救援和埋伏。要在默寒族的五十里以内,又便于隐藏兵马的地方——孟聚询问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们,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的地方,只有青山谷了!”
于是,东平兵马掉头猛扑,他们经过骆河原,经过野狼原。他们绕过了正在放牧的默寒部,直扑青山谷。为了保守秘密,大军过处,人迹皆绝。一路上,凡是碰到这路兵马的牧人部落,全都遭了殃。问取口供之后,魏军一个没留。全都干脆利索地让他们做了刀下亡魂。
三天功夫里,东平兵马连续赶路二百二十里,于十二月一日清晨时分赶到了青山谷外。
“青山谷”说是山谷,其实不是,只是一线连绵丘陵形成的一片起伏地。因为丘陵起伏,树林茂盛,确实是草原上潜伏兵马的好地方。看到谷外大片的人足和马粪痕迹,这时候,即使最固执的人都相信了孟聚的说法:在这山谷中,确实潜藏有突厥人的大批兵马。
东平兵马在丘陵地外只休憩了一个时辰,然后,孟聚马上趋兵入内——不派斥候,不派前锋,就这样直冲入内,这种破釜沉舟、不留后路的决心,让那些最老练的将军都感到吃惊。
可汗的王帐并不隐蔽,东平兵马绕过了一片丘陵和树丛,很快就被发现了地平线上那片连绵的营帐和突厥的金色狼旗。恰在这时,天空中密云弥补,雷声隆隆,风雪大作,天昏地暗,望不见二十步以外的情景。看到这一幕,全军将士都精神大振,深信魏军受天庇护,此战必胜。
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无须多说,孟聚下了几个命令,战斗序列立即摆开,王虎领着三百具重型斗铠配置在中线,左翼是徐浩杰的快速轻型斗铠,右翼是齐鹏领着的快速斗铠群,而孟聚亲领着一百名铠斗士在第二线压阵。虽然眼前的营帐连绵十几里,但孟聚坚信,凭着自己麾下这精锐的过千斗铠,已足以摧毁一切敌人,哪怕牧人兵马有着十万之众也不足为惧。
面对列好的阵的兵马,孟聚做了非常简单的动员:“狠狠地杀,为了我们,也为了我们的孩子,让那帮吃羊粪的蛮子完蛋去!”
午后时分,东平军从隐藏的丘陵后绕了出来。大军展开了双翼,黑色的斗铠大潮犹如一道恣意放肆的铁流,向着王帐凶猛地涌去。大军扑到两里开外,王帐里才响起急促的示警哨声,随后涌出了几千魔族骑兵,中间只夹杂着很少的斗铠。他们没有列阵,就这样乱七八糟地迎了上来,在远处飕飕地放着箭,箭矢如骤雨般飞了过来,打在斗铠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但重铠们并没有损伤——重型虎式斗铠,这是专门为了冲阵、破城而特制的杀戮兵器,怎可能被流箭飞矢所伤?轰隆声中,重铠大队整队突进,猛扑而前,白亮的刀光如墙一般滚滚而前,号哭、惨呼之声密集地响起,血光冲天而起,当头一排的牧人兵被连人带马被砍成了两截。在那沉重的佰刀面前,铠甲也好,盾牌也好,统统不堪一击,佰刀的每一次落下,总要激荡起血光和惨呼。
在斗铠压倒性的力量面前,魔族兵马抵挡不住。他们被压得步步后退。他们被杀得横尸遍野,即使他们付出了最大努力,做出了最坚决的牺牲,但他们连阻挡斗铠片刻前进都办不到,就像小孩无法阻挡巨人的前进一般,踩着他们人马血肉模糊的尸首,斗铠队轰然向前,那不可阻挡的巨力推着他们、压着他们,他们倒退而回。一直退到了大营跟前,直到无路可退。
当那些最勇敢、最坚定的王帐战士都惨死在魏军刀下后,剩下的魔族兵再也抵挡不住。他们轰然发出一声喊叫:“逃命啊!”
他们失魂落魄地丢掉了兵器,丢下了刀剑、刺枪,一窝蜂地向后逃逸。但两翼都被魏军的轻型斗铠堵住了,他们无处可逃,只能向自家的营帐冲去。
那数以千计的逃散牧人兵,他们在生死之际迸发了巨大的力量。竟是一下子把自家的营帐外围的栏杆给撞翻、掀倒了。他们从自家的平民区冲过,撞翻了自家的帐篷,策马踩着自家的妇孺和小孩,拼命地往回逃,甚至不敢回头望一眼身后追杀而来的那些黑色恶魔。
这数千牧人骑兵的抵抗,也是这场战斗中东平兵马碰到的唯一有组织抵抗了,他们逃回自己营中,于是魏军斗铠随之杀入。战斗于是在营中继续展开。
当孟聚领着亲卫兵马进到大营的时候,他看到了兵荒马乱犹如地狱般的情景。尖叫的逃散的人群黑压压一片,尖锐的惨呼声铺天盖地,无数的帐篷在烈火中熊熊燃烧着,滚滚的黑色烟柱冲天而起,熊熊大火中,热浪滚滚而来。
到处响彻一片叫嚷:“魏狗来了。快逃啊!”
魏军的斗铠和骑兵组成了一条宽大的战线,他们不紧不慢地前进着,象牧羊人挥着鞭子驱赶羊群一样,他们也在驱赶着人群,漫山遍野的魔族平民被逼向营帐的深处。在身后和左右两翼的骑兵、斗铠的逼迫下,成千上万的魔族平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向前逃,因为他们若是逃得稍慢,身后的魏军便是劈头一刀砍下,绝不容情。
被这群黑色的死神驱赶着,逃命的人众犹如一道狂流,营火被踩灭了,帐篷被冲塌了,栅栏被冲垮了,辎车被推翻了。人们只要稍微跌倒,那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只有被后来人踩踏而死。人们便这样踩踏着人尸逃跑,呼天抢地。
成千上万男女老少的牧人哭喊着、哀求着,连跌带爬地逃跑,哭声震天。这些逃难的男男女女犹如一道洪水,冲散了那些还在集结的牧人兵马,也摧毁了他们斗志。看到铺天盖地的妇孺正在被魏军驱赶着,屠杀着,便是最勇敢最坚定的魔族战士都会意气全消的,想到自己的妻儿也正在危险中,谁还能安心作战?
在这大难袭来之际,谁都知道,最要紧的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保护好自己的妻儿。牧人士兵纷纷逃离了队伍,跑回自己的营帐,尽管军令频频传来,头人们挥舞着皮鞭大声吼叫着,但谁都顾不上他们了,很多地方,肯来应命出战的战士只有寥寥数人,甚至有些已经集结的牧人兵马都是一哄而散,整个王帐大营溃不成军,不复再有抵抗的兵马。越来越多的牧人兵马被那逃难的人群卷入,轰然散去。
看到突厥王帐的表现如此不堪,东平军将们都深感不可思议:这样一盘散沙、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真的是曾威胁北疆数十年的大敌吗?我们这几十年来,竟是被这么弱小的敌人压着打?
孟聚却是知道其中缘故的:魔族部族实行兵民合一制度,突厥部牧人上马便是战士,下马便是平民,他们的作战部队和家属是不分开的。这样的体制,固然能使得魔族在作战时候能动员出大量兵员,但也因为这样,一旦遭遇措手不及的危机,他们就很难集结,表现得十分脆弱——这就是民兵和职业常备军的区别了。
在欺凌平民、追杀妇孺、掠夺财宝等打顺风仗的时候,牧人兵马能表现得很残忍,很嗜血,甚至显得比魏军还要勇悍;但一旦处境不利时候,民兵不够坚韧、缺乏组织等缺点就暴露无遗了。
看到敌人的表现如此不堪,各路东平军将愈加恣意放肆。大伙儿久在北疆,谁没有兄弟血仇,哪个不是对魔族满怀仇恨?
报仇歼敌,既然复仇之机便在当下,哪个甘愿落后?
激昂的鼓声密集地响起,屠杀开始了。各路兵马不再是不紧不慢地跟着了,一队队的斗铠、骑兵陡然加快了速度,向着人群猛冲而去,他们挥舞着佰刀、刺枪,大肆收割着人命。每路兵马经过,就像船儿划过大海一样,他们就要在人众中划开一道血肉的浪花。
这一刻,哭嚷声、求饶声震天的响起,但魏军早已杀得铁石心肠,哪个肯手软。屠杀在草原上展开,在树林间展开,在原野上展开,魏军士兵杀得手臂酥软、刀剑起卷,到处都是尸首,到处是惨叫,在魔族部落逃跑的道路上,人尸累积得成了堆,他们不是被自己人践踏而死,就是被魏军砍杀而死。
屠杀从午后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夜间,直到夜色笼罩大地时候,各路出击兵马才纷纷返回。看到蔓延十几里的这一片死亡平原,即使胜利者们也为自己的功业感到毛骨悚然。
当晚,东平兵马连夜退出了青山谷,在草原上扎营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孟聚才安排各部兵马进去收拾清理战场。
可汗的财库、辎重、武库,这些肯定是要充公的,那是没话说的,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妨碍士兵们清理战场的高昂热情:突厥牧人逃得仓惶,他们在账中留下不少金银饰品,这些都是突厥部南下掠夺而来的不义之财,现在统统便宜了魏军了。对于这些零散的战利品,军官们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谁都不会妨碍出生入死的部下们发点小财。
战后,孟聚召集诸将,统计战果。对于昨天到底歼灭了多少敌人,部下们各持异议,但都认为决计不会少于五万之众——其实,孟聚和他麾下的将军们都低估了自己的胜利:突厥王帐原先拥有人口十五万,其中光战兵就有四万多人。但经历了青山谷之战,能从这场屠杀中逃出去活命的魔族,仅仅不足两万人。
战前,孟聚本打算此战一定要捉拿或者杀死阿史那土门的,要将这个未来的大患彻底消除在萌芽中。但亲眼目睹了整场战斗之后,他倒是熄了这念头——就他亲眼所见,突厥王帐几乎全体覆没于此。遭受了这样毁灭性的打击,就算阿史那土门运气好能在那恐怖的混乱中逃得活命,但失去了亲信部族和兵马,他就算活着也跟死差不多了。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二百八十三 凯旋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事情,你越是期待它发生的话,他就越不会发生;你若是对它无欲无求的话,那就在那不经意间,它往往就会出现。对擒杀阿史那乎赫这个希望,孟聚本来已不放在心上了,不料忽然间,这事又冒出来了。
午后时候,孟聚正在营帐里盘点自己胜利品——那堆积如山的金碗、金盘、金烛台、金刀子——的时候,外面忽然响起了一阵喧嚣,外面的士卒在大声欢呼着。
孟聚差了个亲兵出去看看怎么回事,那亲兵很快地跑了回来,欢天喜地地报告说:“镇督,他们抓到魔酋了!”
“谁?”
“阿史那乎赫!他被咱们的人生擒了!”
听到这消息,孟聚立即就把手上那只镶着红色宝石的金烛台甩到了一边,他急切地说:“带他进来!”
阿史那乎赫被带进来的时候,孟聚便被他那迥乎常人的个头吃了一惊:从外表上看,这位突厥可汗更似一名武夫而不是一名君主。他身材高大,体形介于臃肿与壮实之间,露出褂子外的臂膀又白又粗壮,那宽阔的肩膀和硕大的脑袋给人一种强烈的气势和压迫感。虽然已经沦为俘虏,但可汗的态度依然显得很嚣张,他肆无忌惮地到处张望着,目光中带着种咄咄逼人的挑衅味道。
被可汗那满不在意的态度激怒了,陪着孟聚的王虎大怒,喝道:“兀那魔酋,尔兵败被俘,既然见到大都督了,还不赶紧跪下求饶?”
阿史那乎赫不屑地望望王虎,那神态。俨然是猛虎瞧不上猎犬的狂吠一样。他没有跪下,而是很响亮地嚷了一句。孟聚转过头问通译:“他在说什么?”
“他问。您就是北疆大都督吗?”
“告诉这狄酋,本座就是大魏伯爵,北疆大都督,兼左都御史大夫、文渊阁学士!你问他。今日见了本官,他有何感想?”
听了通译的传话。可汗打量着孟聚,眼中露出惊讶之色:眼前这个瘦削而斯文的年青军官就是威震一方的无敌猛将、北疆大都督吗?
“可汗说,倘若不是这场风雪和打雷。现在大伙的位置该倒个转。做俘虏的人该是大都督您了。”
孟聚哼了一声。他也承认这次偷袭得手确实带有几分运气,但阿史那乎赫这样说,他肯定是不认的——就像后世那样,有哪个演员、歌手承认自己获奖是全靠爹妈或者潜规矩的?大家都只会说自己拍戏唱歌很辛苦很用心,言下之意就是你们这帮人不要搞错了喔,老子可是实力派喔实力派。
人同此心。孟聚自然也不肯承认自己交手得胜是因为开了外挂。他义正言辞地喝道:“你告诉这狄酋,得天命者。天自助之。突厥魔族多行不义,滥行杀戮,逆天行事,自然天厌人恶。而我大魏兵马乃护境卫民的义师,得天庇佑,将士齐心用命,上应天命,下载人心,自然万事顺风顺水,以有道义师伐尔等暴戾不义,岂有不胜之理?”
翻译译了孟聚的话,阿史那乎赫听得一脸的不屑,他很响亮地往地毯上吐了一口痰,看得孟聚怒气陡生。
那可汗唧唧歪歪又说了一通,通译又翻过来了:“可汗说,血汗骏马能追上敌人的脚步,锋利的马刀可以砍断敌人的脖子,草原的勇士只相信这些,只相信快马和刀子,不信天命、道义那些乱七八糟东西。大都督你趁人不备偷袭,不是英雄好汉的做派。若是大家摆明阵势真刀实枪地交战,他是决计不会输给你的。”
“呸,败军之将也配言勇?告诉这厮,我军将士精悍,兵家犀利,哪怕就是正面交锋,我军将士以一当十,击败你们这些乌合之众亦是轻而易举!”
“可汗说,他不服气。他说,他麾下有三千百勇悍的金帐卫士,个个都是万夫不敌的好汉。倘若不是因为来不及穿上斗铠,光凭那三千勇士就足以抵挡大都督您的整路大军了。他还说,南朝人卑鄙无耻,只会鬼鬼祟祟地偷袭,不敢光明正大地挑战草原的勇士……”
“大言不惭!告诉他,突厥的金账卫士,咱们不是没见识过。就算是光明正大地交战,你们也得照样输。靖安大战那会,你们的金账卫士是什么货色,咱们可是见识过了。”
“可汗说,靖安大战那次,输的可不是他们,而是柔然族的人。他们突厥部可是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了,他们可没输给魏军。”
“狗屁!光是老子手上,宰的突厥万夫长就有那么三四个,千夫长也有那么个十个八个,至于你们的什么金账卫士,我们杀得数都数不过来了!”
“可汗说您在吹牛……他还冲你做鬼脸,吐舌头,翻白眼……”
孟聚大怒:“废话,这个不用你翻译——呸,可汗,吹牛是小狗,吹牛死全家!”
事后,孟聚回忆起当天的一幕,自己也觉得丢脸:一个是统治北疆的猛将,誓要捍卫中原的志士;一个是草原的霸主,野心勃勃要摧毁华夏的枭雄。同样是野心勃勃、统御一方的霸主,这样宿命的大敌遭遇了,怎么也该有些激烈的碰撞,迸发些思想火花出来,自己该放几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类流传千古的狠话出来;或者两位枭雄之间惺惺相惜,真英雄识英雄,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那倒也不失豪杰体面。
但象现在这样,两个统御万军的霸主就象小孩子打架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