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之恶毒女配奋斗日常-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中午留下来吃饭吧。”贺勋带来了不少的好吃的,这两天家里又能过个瘾。
  看到锅灶上拜访的菜,有鸡有鱼,姜秀秀自然也想留下来,可家里爹妈还等着吃饭呢,况且这么好的饭菜,她哪里好意思,自家的条件可比姜瑜家里好太多了,多自己一张嘴也不好看不是。
  “三哥明天就走,我就不留了,下次你家有好吃的可别忘记给我留一份。”
  “行!”
  回到家,姜秀秀就把所见所闻在饭桌上和家里人说了一嗓子,并非是嫉妒,一家人,大事小事都能聊的起来。
  姜长海不意外,毕竟姜老爷子的地位摆在那里,这也不是胡编乱造的。
  他多少有些惋惜,若是当年姜老爷子没有回到村子里,而是留在京城,指不定姜家现在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呢,至少姜翰夫妇肯定不会被三个社会流氓给杀害了。
  也亏得姜老爷子不在了,不然白发人送黑发人,想想就让人心酸。
  “杨家那闺女的亲事定了?”
  赵彩花点点头,“定了,那家人家里条件好,她未来亲家那边对青青那孩子也很满意,明年开春就办婚礼,瞧见人家带的三大件没有,哎哟哟,简直羡慕死个人。”
  “国光也明年结婚,咱们到时候肯定也得置办这三大件,正好可以去找青青她对象帮忙。”李萍在旁边笑道。
  她和赵国良结婚的时候,可没有这三大件,不过准备的是72条腿,她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比起同村的那些小姐妹来说,她嫁的已经是好人家了,公婆也是个好性格的,和妯娌也没有那些龃龉,丈夫是个体贴能干的,小姑子也很好相处。
  想想娘家邻居那个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姐妹,嫁人后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起来伺候一家老小吃饭,粮食放多放少都能换来婆婆的一顿呵斥,生了儿子也被婆婆姥姥的抱着,以至于和她这个亲妈都生分,想想就让人心疼。
  每年正月里回娘家走亲戚,李萍都能碰到对方,看起来一年比一年憔悴枯瘦,也就更加庆幸自己嫁的舒心。
  “国良媳妇说的是,这次给国光准备好,等过几年把秀秀嫁出去,咱们家也添置那么一两件。”
  姜长海现在有一辆自行车,这还是从姜烟手里买的,也是为了去县里开会方便。
  虽说有客车,可是客车一天也就跑一个来回,早上来晚上回,去县里开会可说不准是什么时间,没有自行车是真不方便。
  贺勋在这边吃过中饭就走了,下次再来恐怕就会久一点,毕竟来的太频繁,村子里的人会说闲话的。
  隔壁胖婶在自家门口,看到骑着自行车离开的贺勋,再看看姜家姐妹,心里的酸水一汪汪的往外窜。
  以前姜老爷子以及姜翰夫妇还在的时候,他们家日子过得舒坦,那没什么,谁让人家有好爷奶好爹妈呢。
  可现在都是三个孤儿了,还有人惦记着来送好吃的,她这心能平衡才怪。
  左邻右舍的,也不知道做了好吃的来送给她尝尝,简直抠门到家。
  想起前段时间,自家老头给了姜瑜那么多鸡蛋,心肝儿一抽一抽的疼,就算不卖钱,给她儿子补补脑子也行啊,在县里读高中,那可不费脑子嘛,比起姜家这仨没爹没妈的孤儿来说,他儿子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的。
  想到姜翰夫妇还在的时候,胖婶也想着以后和姜家结亲。
  现在看来,幸亏当年没说出口,姜烟如今可配不上她的儿子了。
  ------题外话------
  这两天心血来潮,在看美少女战士,夜礼服假面很帅啊。


第020章 拜师
  地里的活儿这段时间不多,村民大部分时间也就是扛着农具去翻翻地。
  趁着一个阴雨天,姜瑜在家里做了一锅玉米包,其中撞了一半,和姜烟说了一声,带着弟弟出门了。
  姜川胳膊上挎着篮子,跟在二姐身边,“二姐你转性了,以前你都不爱学的。”
  “你也说了那是以前,现在咱们家这个条件,我肯定得用功读书,少让大姐操点心。”
  “你早懂事早好了。”
  “怎么好了?”姜瑜差点没被弟弟给气笑了,抬手在他脑门上秃噜了一下,“等二姐学好了,回家可以教教你。”
  “那也要等你懂得比我多才行。”姜川心里觉得,自己比大姐厉害多了,要不是村子里的学校不花钱,大姐肯定连二年级都考不上,得年年留级。
  今日下了绵延小雨,远处的山都笼罩在朦胧雨雾当中,青青翠翠的很是好看。
  而几位老人的屋子就在距离小山不远的地方。
  姐弟俩过来的时候,院子里很安静,听不到人说话,偶尔能听到几声咳嗽。
  两人敲了敲门环后,推门进去,房子显得很破败,不过瞧着却很规整,院中没有杂草,能看到在墙角种着一点蔬菜,长势不错,数量却有限,至于鸡鸭之类的根本看不到。
  他们是来劳改的,若是和村民的生活一样,那岂不是说来享福的。
  就算如此,也是公社睁只眼闭只眼的结果,去别的地方看看,这几位老人的条件已经算不错了。
  虽说前几年吃不饱饭,至少也不会饿着你,让你吃不上。
  屋檐下坐着两位老人,看到他们姐弟俩进来,愣了一下后,才笑着和两人打招呼。
  姜翰在世的时候,对他们五个人很照顾,他们自然也认识姜家的三个孩子。
  “你们俩怎么来了?”可以称得上是稀客了,以前姜川倒是能跟着姜翰来走动走动,姜瑜是第一次来。
  这五位老人,都是在七六年秋天的时候,被上面平反然后接走的。
  他们走后,有两位回去担任要职,其余三位则是回去直接养老。
  女主苏音音过来后,废了一番心思,可五位老人相处的很好,以后他们也成了女主的靠山,虽说女主离开河西公社后并没有去打扰这五位,可也颇为尽心的维持这份师生情谊。
  她倒没有什么心思,至于女主过来后如何做,也和她没关系,自己不过就是维持自己的步调罢了。
  “我二姐做的玉米包,可好吃了,来给几位爷爷尝尝。”姜川上前去,掀开竹篮上边的蓝色印花包袱,从里面拿出两个玉米包放到两位老人手里,“还热乎着呢,两位爷爷趁热吃。”
  其中一位灰色衣服的老人握着温热的玉米包,笑呵呵的望着他们姐弟俩,“怎么想起来看我们几个老家伙了?”
  “我以前也来啊。”姜川站在窗户前看向里面,发现其余的三位老爷子都在炕上睡觉,也没进屋打扰,“郭爷爷他们三个在睡觉啊?”
  “今天下小雨,不用上工,我们几个老家伙年纪大了,趁着这种天儿多睡会儿。”土灰色长裤,在膝盖处打着两个大补丁的另一位老者说的云淡风轻。
  眼前的两位老人看上去都很消瘦疲惫,可眼神并没有灰败之色,反而很有神采,似乎里面燃烧着熊熊的希望之火。
  姜瑜看着两位,乖巧笑道:“两位老爷子,我能麻烦你们一件事吗?”
  膝盖带补丁的老者姓程,来河西公社之前是京城大学的物理系教授,在后期回到京城后,担任京城大学校长,虽说只有三年时间,却也是教育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女主苏音音也是借着这个,才能在京城站住脚,并且和顾宵走到了一起。
  “什么事?”程老他们几个,刚来到这里没多久,姜老爷子就过世了,他们几个虽然和姜老爷子并不熟悉,可姜老爷子的名字,他们都知道,尤其是之后国家安定,姜老爷子带着全家人执意回到河西公社这点,在他们几位看来,是淡泊名利,不慕富贵的好品质,再加上姜翰在世时对他们几个人的照顾,因此也乐意和姜家的三个孩子说说话。
  看到对方的态度,姜瑜心里算是轻松不少。
  将自己的来意说了一下,两位老人倒是不觉得这件事多麻烦,毕竟都是各个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教导一个小丫头还是很轻松的,累不到哪里去。
  程老旁边的老者姓方,两年后返回帝都进了科学院,他多年前留学帝国理工,“村子里的学校,的确是学不到什么东西。”
  “当初你爸爸还过来找我们说过,说是要在村里办个学校,刚开始给孩子启蒙没什么问题,只是这边的百姓似乎都觉得读书没用。”
  程老轻声叹息,“糟蹋了。”
  姜瑜在旁边听两位老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感慨了一番,心里也为他们觉得酸涩,不过苦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虽说耗费的时间补不回来,这也是不可抗力。
  姐弟俩在这边陪着两位老人说了会儿话,眼瞅着快中午,才告辞离开。
  程老的意思是,不上工的时候可以给她讲课全天,上工的时候就中午和晚上。
  回到家里,姜烟问了妹妹此行的结果,得知那五位老人没拒绝,姜烟也挺开心的。
  当晚,雨势稍微大了起来,一直到天亮还没有停。
  姜瑜做好早饭,又趁着早饭的功夫,在灶膛里煨了几颗红薯,准备待会儿去茅屋的时候带着,给五位老爷子吃。
  因为是妹妹有求于五位老人,姜烟还用家里仅剩的面粉,给蒸了一锅白面膜,新麦子还没有空闲去磨粉,毕竟那边可都排着队,反正家里也不太着急,晚点也行。
  姜瑜把白面膜装在竹篮里,烤红薯放在上面,之后挎着篮子,一手拎着书准备自己过去。
  姜烟见状,干脆锁上门,将她送过去,一个小丫头拎着这么多东西,她瞧着也不放心。
  今日的雨势稍微有点大,村子里几乎看不到人,因此两姐妹来到茅屋的时候,并没谁看到,倒也不用担心别人在背后说闲话,毕竟这些年,村子里的人都尽量远着茅屋里的几位老人,生怕沾染上,被扣上什么帽子。
  一直把妹妹送到,姜烟才和几位老人打了招呼,转身回家去了。
  趁着这两天不上工,她得在家里将破了的衣服补一补。
  ------题外话------
  快过年了,你们走亲戚都带什么?我家老太太总是让我带些奶制品,可这年头奶制品是常态,想换个种类。
  比如干果礼盒之类的?或者肉类礼盒?


第021章 自学成才
  曾经姜翰夫妇在世的时候,会偶尔给茅屋那边送点吃的,可如今姜翰夫妇不在了,整个家里的重担都压在姜烟一个小姑娘身上,茅屋的五位老人自然也不会生出任何不满,他们心里也是心疼这三个孩子的,可再心疼,自身的能力有限,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现在姜瑜这个孩子想读书,他们几个老家伙也有能力,自然是不会推辞,再说了,这个年头,对于想学知识的孩子,他们都喜欢。
  日子本身就浑浑噩噩的,有个孩子来分散一下郁结也是个很好的调节方式。
  而且他们还真怕长期的不回顾脑子里的东西,会慢慢生锈,顺带脑子也变得不灵光。
  既然要教导姜瑜读书,那最开始肯定是先熟悉一下姜瑜本身的能力,因此程老几个人第一时间就按照小学的知识点,考校了一下姜瑜。
  她没有藏拙,当然也没有太冒尖,小学的知识点她都回答的很好很正确,几位老人对这个还是比较满意的。
  姜瑜本身在上辈子的成长期就是学霸,学习成绩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从来没有掉出过年级前十,她对自己本身的智商还是很满意的,既然这辈子想做个学神试试,也就更没有理由装笨。
  “学校看来也没白去啊。”方老笑呵呵的道。
  “从书本上看,小学的知识点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的。”郭老跟着点点头,他是国内这个年代最着名的作家,读书时期主修的是文学方面,来河西公社之前也是出过不少书籍。
  之后又开始考校初中的知识点,姜瑜依旧回答的很不错,这倒是让五位老人觉得惊讶了。
  在他们看来,公社学校里的知青虽说都读过书,可要是教导成姜瑜这种条件的,几乎做不到,毕竟你会读书并不代表就会教书,再说公社的这些知青大多都是高中生,有的甚至还没毕业,学的也是参差不齐,而姜瑜初中的知识点掌握的并不差。
  “这是我自学的。”姜瑜厚着脸皮说道。
  她也不觉得羞耻,本身就不是公社知青教导的,她也没必要往对方的脸上贴金,而且他们还真的没教孩子们什么。
  几人一听这个,心中虽有疑惑,可也不会当面提出来,毕竟都照顾着孩子的自尊心。
  而且也并非就是完全不相信,毕竟姜瑜刚才的表现可不是假的。
  程老笑道:“小丫头先自己看看书,我们几个商量一下教你读书的事情。”
  “好!”
  他们几位商量的时候,并没有让姜瑜避开,本来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再说这件事也和姜瑜息息相关。
  约么二十分钟左右,几人商量好,郭老教导许宁语文,程老教她物理,方老教她化学,其他两位老先生教她余下的,课程也都安排好了。
  原本姜瑜想着中午不打扰几位老人休息,程老却摆手笑道:“不碍事,这人上了年纪,觉少。”
  他们都这么说,姜瑜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她知道几位老人是看在姜翰夫妇的面上,甚至是姜老爷子的面上,才肯教导她的。
  所以她也没什么报答的,唯有用心读书,对几位老人才是最好的回报。
  当然家里有好吃的,姜瑜也会经常带过来的,再多他们家也无力承担,家里出力的是大姐,她做不得主。
  比起公社学校里的知青,在这边跟着程老几位读书,才真的是痛快。
  中午姜瑜在这边就着有限的食材,给几位老人做了一顿饭。
  程老看着面前的三盘菜,感慨道:“这是咱们这几年,吃到最酣畅淋漓的一顿饭了吧?”
  “可不是,老陈的手艺是咱们里面最好的,老程的最差,这几年吃的我味蕾都失去作用了,还是姜瑜这丫头做饭好吃。”方老给姜瑜塞了一块白面膜,“你年纪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别饿着。”
  姜瑜瞧见饭桌上的竹篮里还有昨天的玉米包,就知道他们是舍不得吃,“几位爷爷,玉米包你们随便吃,家里的玉米还是有不少的,里面的菜都是自家种的,以后我还给你们做,吃得饱饭才能身体好。”
  “每天都饿不着,我们几个老东西能来到河西公社,也是好运气,遇到你爸那么好的公社队长,可没饿过肚子。”昨天姜瑜带来十个玉米包,他们一人吃了一个,味道真的很好,比起他们之前每顿都吃随手弄得玉米团子,味道别提多美味了。
  本打算今天中午一人再吃一个,不料想姜家的孩子居然还送来了珍贵的白面膜,在这年头,除非是大过年的,不然谁家舍得用白面做馍馍吃啊。
  可若是给退回去吧,还怕孩子心里多想,这么吃下去,也心疼三个没爹没妈的孩子。
  姜家的日子可比如以前了。
  他们也并未说谎安慰姜瑜,的确是来到河西公社,因为姜翰的关系,他们五个人真没吃不上饭,若是连他们都饿着肚子,也就说明年景是真的不好,村子里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之前姜翰在世的时候,过年还会给他们几个人送点肉过来,除夕夜也能跟着沾点荤腥,遇到大病小灾的,也不会不管不顾,比起其他远在别的地方的同僚等,已经很知足了。
  姜烟那边,见姜瑜中午没回家吃饭,知道应该是留在茅屋这边了,她也没做什么,只是傍晚来接妹妹的时候,从家里带来两根腊肉,这腊肉还是贺勋前天来的时候带的,总共带了六根,当然个头并不大,有姜烟手掌那么长,拇指粗细,可里面货真价实的都是肉,香料也足够,切片在锅里蒸一蒸就能吃。
  “几位爷爷,我妹妹没给你们添麻烦吧?”将手腕上挎着的篮子放在锅灶上,从里面将带来的东西一一取出来,有一碗炼好的的猪油,两根腊肠,还有一小包茶叶,“这茶叶是我爸还在的时候买的,我们家也不喝,今天才看到,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喝,若是不能……”
  不等姜烟说完,郭老上前来,小心翼翼的打开外面的塑料袋,然后是里面的纸包,看到里面的茶叶,捻起来先闻了闻,再放到嘴里嚼了两下,眉眼之间似乎很满足。
  “能喝,这个我就不和姜烟小丫头客气了,老头子我还真好这一口。”
  姜烟闻言,眉眼弯起来笑的很是开心,“您老可别和我们客气,再多我还真就弄不到了。”
  “知道知道,这点也足够我们几个老东西解解馋了。”
  ------题外话------
  昼夜颠倒了,发际线一点点的往后移,真怕有一日……
  我秃了,可是却没变强。
  琦玉老师是个例,难怪杰诺斯不相信他。


第022章 巧遇
  姜瑜的学习进度很快,平时她会在家里收拾家务,准备一日三餐,姜烟去上工的时候,她则会继续看书,每天午饭后,再去茅屋那边,将看书后自己整理的一些问题带过去。
  程老几位也见过书读的好的,可最起码都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姜瑜这完全就是自学,还能将书中的知识点掌握下来,并且能举一反三,简直让他们几位欣喜异常,不知道多少年没遇到这么好的苗子了,自然也更愿意加倍的副导这丫头,即便是睡眠时间被压缩了不少,可依旧精神奕奕。
  同时他们几位晚上还会商量着,明天那孩子会来问什么问题,然后几个人再教导那孩子学什么。
  比起文科,姜瑜似乎对理科更加的感兴趣,当然并非她文科不行,相反文科的底子也不比理科弱,可以说是全才。
  “姐,这道题怎么做?”晚饭后,姜川拿着一本数学书来找姜瑜。
  他们这边的学校里没有一套完整的书本,不过姜瑜这边很齐全,自己巩固完知识点会教导弟弟,也会教导姜烟读书,这段时间她和姜川都会跟着姜瑜学习,不过是姜瑜出题两个人做。
  此时姜川问的是一道数学应用题。
  给小家伙仔细讲解了两遍,“听懂了吗?”
  姜川点头,“懂了!”
  二姐讲的仔细,他自然听得明白。
  姜烟从书本中抬起头,看着外面的夜色,“快中秋了,过节前等去县城里看看能买到什么,给方爷爷他们送去。”
  “什么时候去县城?”姜瑜也来了兴致,来到河西公社好几个月了,她还一次都没去过县城呢,这次大姐去,她也想跟着去转转。
  “中秋前一天,公社不上工,咱们仨一块去。”姜烟道。
  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可这年头想吃上月饼也不容易,首先基本是限量供应,等他们从村子离出发到了县城,早已经被县城就近的人给买光了,瓜果和肉类也几乎摊不上。
  农历八月十四,天还泛黑的时间,姜家三姐弟就落了锁,往村口去了。
  这个年代,好多人家连手电筒都没有,只能抹黑往外走,可也因为去县城的人不少,出门没几步路就遇到了村子里的熟人。
  姜烟在前面和几位婶子叔伯打招呼,姜瑜则是拉着弟弟的手,安静的跟在后面。
  昨晚她可能是兴奋的,没怎么睡好,现在精神头有些困顿,也懒得说话。
  出了村子后,顺着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继续往外走,经过他们村子唯一的一辆客车是早上五点五十分,然后就是下午四点半返程,中间这段时间做什么,姜瑜不知道,可能是跑别的地方吧。
  从河西公社到县城,坐客车要四十分钟的时间,每人车票是八分钱。
  等他们三人被后面的人推上车,里面早已经没座位了,好在站的地方还有。
  而且这年头也并非都坐客车去县城,有的家庭条件好的会骑自行车,有的为了省钱也会步行,当然也有村子里有拖拉机的,那就更方便了,根本就不用抹黑去赶车。
  河西公社的村民吃喝不用犯难,可也不是多富裕,拖拉机是没有的,不然小麦脱粒的时候也不会用牛拉着石碾子。
  听到车票的价位,姜瑜已经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吃惊了。
  只要八分钱,她不记得多少年没见过分票了,上辈子也不过是小学的时候家里有这种钱,很快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分票完全用不上,自那之后就再也没见过。
  将弟弟放在两人中间,姜瑜抬手抓着车顶的把手,客车摇摇晃晃的往下一个村子去了。
  在如今并没有所谓的超载,不超载的话客车也不够用,每天一班车,一辆车只能坐二十出头,几乎刚发车就满了,余下的怎么去?再者说按照原本的载客数,也赚不到几个钱,况且现在上面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许超载,一般是能塞多少是多少,反正路上开的也慢。
  再说现如今车辆可是极少的,即便是最繁华的京城,也看不到多少四轮车,几乎都是自行车。
  “我感觉有点晕车!”姜瑜靠在大姐肩膀上,胃里直翻腾,好在车窗开着,有微凉的风吹进来,稍微能让她舒服点。
  她怎么都想不到自己还有晕车的一天,飞机轮船她都不带晕的,谁想到如今却栽了。
  “咣当咣当……”
  “吱嘎吱嘎……”
  客车几乎就是在这种声音中前行,实在是脚下的路让人一言难尽,全部都是土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