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看袋子里好像装的挺满,实际上空隙多,分量倒是没有太重。曲维扬和巧莲一人背着一个口袋,领着嘉康,就这么往外走。
他们这一次进山走的有点儿远,中午从林子往外走,刚才摘灵芝又耽误了些时候,等到天色渐暗,总算才出了林子。
三个人到了一条小路上,仔细辨别了方向和位置,然后朝着石嘴子的方向赶路。
半路上,还遇见了几个人,一看就知道,也是进山去放山挖参的。
“呦,是陈书记和曲主任啊,你们这也是去放山了?”对方很显然认识巧莲夫妻,笑呵呵的打招呼。
“是啊,这不是正好赶上红榔头市,我这几天又有假期,就想着进山来看看。
可惜,没那个好运气,连山参毛儿都没看见。你们怎么样?有收获没?”
既然见面了人家打招呼,总不好不搭理,曲维扬笑呵呵的跟对方搭话。
“没有,啥也没遇上,咱可没有老王家那运气啊,真是羡慕人。”
第340章 搬家暖锅
这一次进山里虽然没遇见人参,可好歹摘了些灵芝回来,卖给系统换了小一万的积分,也算是一点儿安慰了。
转眼八月二十号,嘉康佳媛都开学了。
这俩娃才十岁,却已经上五年级,课业越来越重,可这俩娃好像学的还是那么轻松,这倒是让巧莲松口气。
她其实挺后悔让孩子那么早上学,生怕孩子们跟不上累得慌,如今看来,这倒是白担心了。
曲家的房子已经收拾的差不离,外墙抹的水泥,里面墙用的白灰和沙子、麻刀,就连地面,也是用的水泥。
曲维扬干活真是没的说,那地面抹的光滑如镜,里外墙各处都十分周正。
曲家这房子盖的比较大,长十五米宽八米,正好一百二十平,里面十分宽敞。
一进门是餐厅和厨房,餐厅在前厨房在后,中间用间壁隔开。
东西两边都是两间房套间,东屋套间里面盘了炕,西屋套间里面没盘。
暂时家里没那么多人住,用不着,等以后孩子们长大了要结婚,再盘炕也来得及。
新房子的窗户大,当时找木匠做窗户的时候,做的也不是老式的窗棂,采用新式窗子,上面不糊窗户纸,直接镶玻璃。
这年月已经有玻璃了,就是价格贵,一般人家舍不得用而已。估计再有几年,窗户纸慢慢都会被取代了。
明亮清澈的玻璃镶上去,这屋子里自然是亮堂的很,而且跟窗户纸相比,既结实耐用,还不透风。
当然,玻璃有个缺点,就是屋里人干啥外头都能看见,所以得用窗帘。
窗台也不像以前用的是木头,而是抹的水泥窗台,光滑又平整。
还特意抹出来一点儿斜度,即便是冬天窗户上有哈气流水,也不会泡坏了墙。
巧莲请木匠给家里做了全套的新家具,炕琴、衣柜、五斗橱、碗柜、箱子。
木头都是曲维扬提前放的树,当然,这都是跟乡里说好,也交了钱的。
木匠不能直接给钱,巧莲私底下跟人家说好,都折算成粮食和布匹,别人问起来,也好说话。
房子彻底收拾好,家具也全都做好了送来安置妥当,巧莲跟曲维扬商议了一下,决定农历七月二十二,公历九月八号这天,搬到新房子里来。
今年闰了个三月,所以公历农历相差有点儿远。
之所以选到这个时候,自然是因为马上就要秋收了,秋收前后太忙,根本没时间搬家。
倒不如这时候就搬过去,再找人帮忙,把前面的旧房子拆了,院子收拾利索,安安稳稳的秋收打粮。
按正理来说,搬家也算是大事情了,就算是前院挪后院,也该招呼大家伙过来暖锅。
可巧莲哪里敢啊?如今形势这么紧,她好歹也是乡里的干部,可不敢在这个时候顶风搞事情。
所以搬家这天没通知别人,只有张家人和老太太过来了。
看着眼前周正气派,明亮宽敞的房子,老太太也是格外感慨。
“这房子盖的真好,够气派,看着心里头就舒坦,不像咱家那种窗户纸的,天再亮,屋子里也暗乎乎看着闷的慌。好,真好。”
“这房子盖起来花了不少钱吧?你们两口子啊,能挣钱也是能花钱,我看着花钱没挡儿。
你说家里三个儿子呢,往后成家娶媳妇哪一样儿不要钱啊?怎么就不知道俭省着点儿呢?”
房子好看着的确是舒心,可是一想到要盖起来这样的房子,要花不少钱,老太太又心疼了。
“娘,这房子没花太多钱,不是跟您说了么?
砖是维扬去年闲着没事自己烧的,石头是他冬天里去打的,所有的木料都是从林子里砍的,给了村里一点儿钱。
沙子河里就有,也就是水泥白灰,还有木工跟玻璃,花了点儿钱,其实没花太多。”
巧莲明白老娘担心,于是笑着解释,“咱这房子大框是请人来帮工盖的,剩下的活,全都是维扬自己一点一点儿弄出来。
这房子啊,大半儿的功劳在维扬身上呢。”这一点,巧莲是真的服气。
曲维扬真是太能干了,不管什么活都能上手,而且干的还特别好,一点儿不比那正经泥瓦匠干的差,太佩服了。
老太太哼了一声,“是啊,你现在知道维扬能干了吧?不是以前总埋怨我给你说这么门亲事了?”
老太太白了巧莲一眼,看见闺女那得意的样子,老太太就忍不住想吐槽。
巧莲被亲娘一句话,给怼的半天不知道说啥好,只能无奈苦笑。
“娘,是我错了还不行么?您就别提这件事了。我都知道维扬的好了,往后不跟他闹腾还不行么?”这可真是亲娘,那块儿疼就往哪里捅。
“嗯,知道错了就好,往后好好跟维扬过日子,可不行再胡闹了。
你说嘉康佳媛都这么大了,再有十年八年的嘉康都该说媳妇,安安生生过日子吧。”
老太太还是担心闺女,她知道巧莲这脾气暴,脾气一上来就不管不顾。
两口家过日子哪有不拌嘴吵架的?就巧莲这脾气,一个闹不好就不知道啥样儿了,万一再喊着离婚可咋整?
“娘啊,我今年才多大?我才二十五呢,你就跟我说嘉康娶媳妇的事情?
让你这么一说,我就感觉我都老了,你可别吓我,如今不流行早婚,都提倡晚婚了。
嘉康还得念书呢,这要真是考上大学,不得二十好几才毕业啊?毕了业找工作,才能结婚呢。”
巧莲可不希望孩子们早婚,结婚太早多累啊,本身还是孩子呢,就得承担起一个家,太累了。
老太太听见巧莲这话,叹了口气,“你啊,我说什么你都有话来对付我。
嘉康我是不担心,这孩子聪明懂事念书也好,就算不念大学,高中上完了也能找着不错的工作。
唉,要是万福他们几个,能有嘉康这么懂事,可多好?”
老太太心里还是惦记孙子,只是平常不怎么说而已。
万福都十八了,书念不好,只能跟着陈民生种地,偏偏还摊上王氏这么个娘。
自从巧娟早产那次的事情之后,陈民生两口子在乡里这人缘是臭大街了,哪有好人家的闺女,愿意嫁给万福啊?
万禄就更是不用提了,成天招猫逗狗的惹祸,街坊邻居都快烦死了,老太太真是担心,这几个孙子不成器,往后可怎么办?
第341章 不许逗孩子
自从去年春天,巧莲在街上给了王氏一巴掌之后,基本上跟陈家就没什么来往了。
老太太在张家住着呢,巧莲就算是回去看老娘,也是去张家,陈家那边她根本就不想沾。
当然,陈家那边的情况,巧莲还是知道一些的。
王氏接连惹祸,气的陈民生够呛,后来倒真是拘着王氏在家,不许她出去闲逛了。
当然,也是王氏人缘太臭,一般人家都不愿意搭理她,她出去逛游也没人愿意跟她说话聊天,自然就没意思了。
幸亏去年的年景好,家家户户都打了不少粮食。
王氏卖出去的那些种子,虽说产量比不上大营乡合作社里的,可也能达到一亩地四五百斤。
所以那些买了王氏种子的人,并没有来找王氏麻烦,也让陈民生松了口气。
万福这孩子念书不咋地,早就不上学了,如今跟着陈民生一起下地干活挣工分。
十八的大小伙子有的是力气,干活也还算踏实,今年陈家的工分计数不错,看样子秋天能分不少粮食和钱。
唯一可惜的是,有王氏这么个娘,大营乡附近的人,没有不知道陈家情况的,一说起陈家都摇头。
所以万福这亲事就不太好说,王氏托了好几个媒人,都一点儿结果没有。
本来巧莲是不愿意掺和陈家的事情,可这会儿看见老娘一脸落寞的模样,又有些不忍心。
“娘,其实最好的办法,是让万福找个地方当工人,他只要有个正经工作,再离开我大嫂,媳妇还是不难找的。
这要是一直在我大嫂跟前儿,你看着吧,这辈子打光棍儿都有可能。”
工人和农民,那差距可是太大了。
谁家闺女嫁人,不想着找一个有正式工作,不管刮风下雨都不耽误挣工资的工人啊?
老农民成天弯腰撅腚的在地里干活,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儿,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最后划拉百十块钱,就觉得特别美了,能跟工人比么?
万福还算老实,也挺认干的,要是能想办法招了工当工人,往后离着王氏远一点儿,想来这媳妇也不愁。
当然,巧莲也就是这么一说,陈家的事情,还是让陈家人自己费心去吧,她可没那个本事。
老太太听见巧莲的话,沉默了好久,“唉,这要是真没办法,那也只能像你说的了。
等着过一阵子看吧,不行过年的时候,我跟老二说说,看他能不能把万福弄大安煤矿去。”
老太太还是老思想,最盼着的还是儿孙都在跟前儿。
可万福这样,要是不找个出路,以后真的怕是连媳妇都说不上。
为了子孙后辈着想,老太太也只能豁出面子,想办法帮万福一把了。
巧莲不爱提起陈家那些人,正好这时候炕上睡觉的小凤英醒了,于是赶紧抱过来凤英。
“来来,让二姨抱抱,我看看,咱们家凤英是不是又俊了?”
这小丫头的长相随了巧娟,五官格外精致秀气,尤其是那一双大眼睛,眼睫毛很长,绒嘟嘟的别提多招人稀罕了。
巧莲每次见了凤英,都喜欢的抱着不松手。
“来,二姨给好吃的,咱们吃个山楂片儿吧。”
凤英这孩子早产体弱,跟嘉和差不多,也是脾胃不算太好。
前阵子闹腾了一些时候,还是巧莲给弄了些健脾消食的药吃了,这才慢慢好些。
所以巧莲也不敢给凤英太硬的零食,只翻出来一卷山楂片,放到凤英的小手里面。
凤英时常见到巧莲,跟巧莲相处的也好,此刻很是乖巧的坐在巧莲怀里。
小手倒是挺巧,一点一点扒开纸,从里面拿出山楂片来,先给了巧莲一片儿。
“我看你不如跟你二姨过算了,你二姨拿你啊,比你几个哥哥还看重呢,你瞅瞅,这才刚醒了,就给你吃的。”
那边在五间房子转了一圈的巧娟,刚回到东屋,就看见闺女坐在巧莲怀里吃东西,忍不住说道。
“得,这些话你都不知道说多少回了,哪一次我真要抱这凤英回家,你同意了?
我可告诉你啊,这么大的孩子能挺懂话了,你往后少在她面前这么说,当心她以后跟你生分。”
巧莲最不喜欢的,就是大人逗孩子。
小孩子的心灵脆弱着呢,那些看起来是善意,实际上就是恶意逗趣的话,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不好的阴影,也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
小时候或许看不出来,等长大了,行为举止上都会有影响。
巧娟就是想跟巧莲和闺女开个玩笑,结果却被巧莲给训了,不由得也有些讪讪。
“我就是随口一说,她这么小哪能听懂啊?”
如今这年月的人大多都是如此,喜欢逗孩子,喜欢在孩子面前开一些玩笑,他们并不觉得如何,只是想看孩子有趣的反应而已。
这是一种常态,不管家里亲人还是外面的人,都爱这么做,巧娟这性子大咧咧的,她哪能想到其他方面?
“那她怎么知道吃饭睡觉,知道想尿尿了跟你说?别小看了孩子,他们懂的很多。
我可告诉你啊,往后别在孩子面前胡说,别人逗孩子也不行。”巧莲沉下脸来,很是正经的叮嘱巧娟。
他家这个姐姐别的都好,就是心思不够细,凤英是女孩子,跟风林他们那些皮小子不一样,闺女就得娇养。
“好,好,我以后不说了,绝对不说了。”没办法啊,谁让自家妹子读书多见识多呢,人家说的话肯定有道理,那就得听啊。
“闺女,有尿尿没?妈妈领你出去把尿尿吧?”小娃一般都是直肠子,睡觉前凤英喝过水了,估计能有尿。
凤英听见妈妈问话,赶紧点点头,“尿尿。”
这娃已经一周岁零九个月了,能说很多话,小女孩一般都嘴巧。
估计这娃随了巧娟,说话早,吐字发音还很准,如今已经能说不少话了。
一听闺女说尿尿,巧娟赶紧接过来凤英,抱着就往外走,来到外头院子边儿上的水沟,赶紧蹲下来给孩子把尿。
凤英现在穿的是开裆裤,把尿不用脱裤子,倒是挺方便的。
等着把完尿重新回屋,就见到巧莲从柜子里翻出两套衣裳,还有几条小内裤。
“姐,往后天凉了,给凤英穿死裆裤吧,可别穿活裆了,闺女不是小子,不好穿活裆裤。
这是我闲着的时候给凤英做的,拿着让凤英穿,不够穿跟我说,我再给做。”
第342章 旧房拆掉
巧莲对这个年月的人伺候孩子,真的是各种吐槽,而开裆裤,就是其中之最。
经常看见三四岁甚至更大的孩子,还穿着开裆裤满地跑,不光是满地跑啊,关键是跑着跑着累了,直接就坐在地上。
不知道这些当母亲的到底怎么想,真是把孩子当小猫小狗养了是吧?
别人家的她管不着,可自己家的孩子,绝对不能这样。
嘉俊嘉和俩娃不到一周岁呢,就不给穿开裆裤了,尿了就换下来洗,时间长了孩子知道尿了不舒服,就会张口说。
别看嘉俊嘴那么笨的孩子,也早早就会说尿尿了。
前些时候巧莲就跟巧娟提起过,别给孩子穿开裆裤了,女孩子跟男孩又不一样,穿开档口不好。
可巧娟嫌死裆裤太麻烦,一直都不给孩子换。巧莲索性直接给孩子做衣裳,又给买了小内裤,就不信巧娟还不给穿。
“不是,孩子小,这时候就穿死裆裤,太麻烦了。”
巧娟看着那些崭新的小裤子小内裤,倒是挺喜欢,可一想孩子尿了换很麻烦,忍不住就皱眉。
“是,换裤子麻烦,她这么穿着开裆裤透风,天冷冻着了,我看你说不说麻烦?
让你穿个开裆裤你试试?都一岁多了,孩子也会说话,你多问几遍不就好了?”
巧莲白了大姐一眼,把衣服推到大姐面前。“衣服我给做了,爱穿不穿,反正该说的我都说了。”
巧莲给孩子用的布料都是很柔软的纯棉布料,巧娟拿在手里摸了摸,感觉特别舒服,哪里还舍得说是不给孩子穿啊?
“得,听你的还不行么?就是你养孩子讲究多,别人没这么多讲究,也把孩子养大了。”
当然,巧娟这嘴茬子也是不饶人的,还是没忍住嘟囔了两句。
这边姐俩打嘴仗,那头曲维扬和张文广连襟俩谁也不吭声。
自家媳妇嘴茬子多厉害,没人比他们更了解啊。
再说了,人家是亲姐妹,吵嘴也是增进感情的方式,这种事情,他们还是别掺和了。
“妹夫,你家这房子收拾的真好,太敞亮了。
哎呀,等着过几年我再攒点儿钱,也盖五间这样的大房子,留着给风林风华娶媳妇用。
到时候妹夫可得帮忙啊,别的不说,水泥和玻璃,一定帮我买回来。
还是这玻璃用着好,一眼看出多老远去,屋子里也亮堂,看着就舒服。”
瞧见曲家的房子这么好,张文广真是满心羡慕,也忍不住心动起来,想着以后也盖这么一栋房子,住着得老舒心了。
“行啊,这容易,姐夫什么时候想盖房子了,我帮姐夫买水泥玻璃,还能帮你烧砖呢。
虽说比不上咱在外头买的砖,不过也比土坯结实。
房子是大事儿,要盖就盖好点儿,住一辈子呢,对吧?”曲维扬自然是不会拒绝。
张家盖房子最快也得十年八年,到那个时候,水泥和玻璃估计也就能好买了,再说了,就算不好买,还有巧莲呢,怎么也能想办法弄到。
曲维扬这么痛快就答应了,把张文广高兴的够呛。
“是不是应该把前面的房子拆了啊?这么留着挡后头不说,破破烂烂的也不好看。
我觉着把前面拆了,用那些木料,靠近东边盖个大仓房不错,正好院子里也宽敞,家里放东西也方便。”
“是,我想的跟姐夫一样,正寻思着最近就拆了,赶在秋收之前收拾利落,正好可以放粮食什么的。”
曲维扬笑笑,他和张文广很多事情上都能想到一处去。
“得,那就明天,明天我找几个人过来,帮你把前面的房子拆了,把院子平起来收拾利落。
嗯,就差院子了,这要是园杖子也都好好收拾一下,这小院可不比城里人住的差。”张文广瞅着外头的园杖子有点儿不顺眼。
曲家的园杖子,一直都是用树棵子别,每年开春拆下来旧的换新的,年年这么维修。
以前是土房子看着倒还算相配,可如今看起来,这么漂亮的房子还配着树棵子的园杖子,就有点儿显得磕碜了。
“一点一点儿来吧,慢慢收拾,房子是为了住着暖和点儿,这园杖子差不多就行。
我家这房子本来就出眼,这要是再把围墙修起来,恐怕人家得说我们家是地主老财了。
行啊,只要能挡一下就可以,也别要求太多了。”
曲维扬何尝不想把园杖子都拆了砌成围墙?可眼下这形势有点儿紧。
五间大房子已经够出风头了,要是再砌一圈围墙,保不齐真有人会去举报,这个可不是闹着玩儿,还是小心点儿好。
张文广一听也有道理,“嗯,这话在理,是该注意点儿。
关键二妹妹如今是乡里的书记,也是咱县里唯一的一个女书记,不知道多少人背后眼红呢。
这也就是二妹妹工作出色,多次受到上头的表彰,那些小人再怎么蹦跶也没用,是该注意点儿。”
不管什么年月,红眼病的人都存在,曲家的日子这么红火兴旺,怎么可能没人妒忌?
也就是曲维扬和巧莲两口子为人处世好,不管谁家有事情张嘴求,都能尽力帮忙,在乡里人缘不错。
再加上这俩人工作上也的确出色,曲维扬年年是劳动模范,巧莲更是妇女代表经常受表彰,加上有韩书记和乔书记维护着。
即便是有几个红眼病的,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可要是他们不注意,行事太过高调,让人抓着把柄了也不好。
新房子处处都好,大家伙看着也都喜欢,说说笑笑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
巧莲特意预备了饭菜,中午大家伙聚在一起热闹了一回,下午张家人离开,老太太也跟着回去了。
第二天,张文广果真找了几个人来,帮着曲维扬把前面的旧房子拆了。
西屋那个间壁墙,曲维扬早就给拆了,那些砖正好用来砌东屋炕的炕墙,金子就藏在那些砖里面。
两口子等于是枕着金条睡觉呢,没有比这更安全的了。
几天的工夫,前面那栋木刻楞的房子就被拆掉了,直接在东边又重新支起来一个大仓房。
盖仓房容易,不用挖地基也不用抹泥,只要大框起来就行。
地面也都收拾平整了,铺上石板,这回,曲家小院可就好看了,地方更宽敞,嘉俊嘉和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别提多开心了。
第343章 大丰收
曲家院子收拾完,正好进入了农历八月。
今年闰了一个三月,加上乡里大部分庄稼都是早熟品种,刚进了八月,地里的庄稼就一派丰收景象。
苞米棒子尺余长,外头的苞米皮子已经裹不住,露出半截儿颗粒饱满金黄的苞米粒儿,就像小娃娃的牙齿一般整齐,看上去格外喜庆。
地里的黄豆早已经黄了叶子,豆秸密密麻麻的结满了豆荚。
紫红的高粱穗子沉甸甸弯下腰来,随着轻风在地里摇摆,好像在告诉人们,快来收割。
其他像是谷子糜子等作物,今年长势也都不错,处处都显示着今年大丰收。
八月初三,韩书记宣布开镰秋收,各生产队带着人下地收割庄稼,这一回不管男女,就连半大孩子,也都下地干活。
难得一见的丰收景象,让所有人都笑的合不拢嘴,就连韩书记等人,也是眉开眼笑欢喜不已。
“好,好啊,真不错,都看看,今年咱乡里这收成,比往年翻一番儿还多呢。
这要是往后年年如此,咱还愁什么啊?”老韩书记掰下来一棒苞米,在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