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要是往后年年如此,咱还愁什么啊?”老韩书记掰下来一棒苞米,在手里掂量掂量,笑的更开心了。
  “这新品种就是好,你瞅瞅这苞米长的多稀罕人啊,棒子这么长,粒儿还大,真好。”
  “今年各生产队都自行留种就可以了,大营乡里的四个队,可以把种子放一起,还放在乡里的种子仓库去。
  这么好的种子,可一定要保管好了,千万不能出岔子。”
  “留下种子,其余的三分之一留着交公粮和上级收购粮食,三分之一分下去做各家口粮,剩下三分之一,留作咱乡里的储备粮。”
  巧莲之前跟老韩书记提过了,今年粮食产量高,不能把口粮全都发到各家各户手里。
  乡里要留一部分储备粮,以备不时之需。
  今年气候好,地里的庄稼长得都不错,加上大家伙侍弄的精心,保守估计,今年苞米亩产可以达到八百多斤。
  往年一亩地也就是两百五六十斤,好了能有三百斤,除去公粮和国家收购,自家留下的口粮并不多。
  相比之下,老韩书记提出的办法,收益更大。
  而且留下储备粮,可以预防万一,真要是有什么天灾人祸,储备粮还能救命。
  老韩书记眼光长远,对巧莲的这个提议很是赞同,秋收之前就跟乡里干部还有各生产队队长都商议过了,就按照这个办法来执行。
  秋收无疑是喜悦的,但更是累人的,尤其是今年粮食产量高了,比往年就更累。
  可是再累也抵挡不了大家伙干活的热情,每个人都觉得浑身是劲儿,他们恨不得地里的粮食一直搬不完才好呢。
  收地、打粮同时进行着,忙活了大半个月,地里的庄稼全都收完,高粱、黄豆、谷子等也都脱粒晒干入库。
  就剩下苞米,脱粒还没有完成。主要是苞米脱粒是纯手工,女人们成天出工,可干的并不快。
  巧莲一看,这一棒一棒的脱粒,要干到哪一年去啊?
  今年苞米产量这么好,等着所有苞米都脱粒了,还不得进腊月?这可不行。左思右想,最终巧莲一咬牙,找到了老韩书记。
  “韩叔,苞米这么脱粒不行,累死人一天也干不出多少活来。
  我这有张图纸,是个小型的手摇脱粒机,咱县里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做出来?”
  巧莲拿出几张纸来,那上面是一台小型手摇玉米脱粒机的结构图。
  原本巧莲是想直接从系统里买个十台八台的拿来用,可是这东西现在根本就没有,她怕这个谎圆不过去。
  无奈之下,只好自己买了一台,在曲维扬的帮忙下拆了,然后照着画了个结构图。
  “咱乡里现在没有铁匠,要不然这玩意儿铁匠就能做。我是想着问一问韩叔,知道哪里能做这个么?
  挺简单的东西,从这边往里放苞米棒子,这底下出来苞米粒和苞米骨子,比咱们这么手扒,强多了。”
  巧莲拿着图纸,跟老韩书记解释了一下。
  刚开始老韩书记还没明白过来呢,等着巧莲一解释,老韩书记眼睛立即瞪起来了。
  “哎呀,这可是好东西啊,要是有这玩意儿,咱能省多少力气?你等等啊,我来想办法。
  这样,我拿着图纸,去找乔书记去。
  如今钢铁管的太严,咱乡里出面分量不够,这要是乔书记能帮忙想办法,估计差不离。”
  老韩书记拿着那几张纸,珍而重之的揣在怀里,然后骑着车子就去县里了。
  巧莲以为,就算是韩书记请动了乔书记,做出这个脱粒机也得十天半月。
  可是没想到,韩书记送去图纸的第五天,县里竟然来电话了,说是让去县里取脱粒机。
  巧莲惊讶不已,难道这年月的工作效率这么高么?
  “韩叔,我跟你一起去取,正好看一下,是不是我图纸上画的那样子。”巧莲有点儿不太相信,于是主动要求跟着一起去县城。
  于是乡里几个干部赶着两辆马车,就这么去了县里。来到县政府找到乔书记,乔书记一见到巧莲就笑了。
  “陈同志的脑子真活泛,竟然能想出来脱粒机。
  我找了不少人研究过,人家都说这脱粒机可行,脱粒效果肯定非常好,省工省力是个好东西。
  所以就立即找了人试着做出来了,之前试用了一下,真的好用,比手工快太多了。”
  “咳咳,那个,县里面是这么想的,这个脱粒机不错,想要大力推广,所以这图纸,我们就不还给你了。”
  这年月没有知识产权一说,更没有什么发明设计专利,上面的人既然看中了脱粒机,想要使用图纸和设计,也是正常。
  巧莲本来也没指望着脱粒机来挣钱,就是想弄出来个趁手的工具干活而已。
  再者说了,这年月讲的就是无私奉献,不过是个脱粒机的图纸而已,也不算什么稀罕玩意儿,谁爱要就要呗。
  “书记您客气了,这也就是我突发奇想弄出来的小玩意儿,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既然证实了这东西有用,我也希望能够推广,至少可以节省人力嘛。
  书记您尽管拿去用,只要对群众有利就行。”巧莲是谁?这点儿漂亮话还不会说?
  乔书记高兴不已,直接承诺,大营村的这十台脱粒机,算是县里送的,就不用大营乡掏钱了,这下可把韩书记高兴的够呛。


第344章 粉条作坊
  十台脱粒机运回乡里,这下可解决了大问题。
  这玩意儿简单好操作,底下固定住,下面接个槽子,一个人手摇,另一个人往入口塞苞米棒子,底下苞米粒子和苞米骨子自动就出来了。
  干活的人全都惊呆了,大家伙抢着用,没办法巧莲只好挑了些干活利落的人分成十组,其余的人都安排到其他地方干活。
  秋收之后,社里很忙,各地方都缺人手。
  今年种了不少土豆地瓜,除去好的卖掉,一部分留种之外,各生产队分了一半给农户。
  剩下的一半,都被老韩书记下令,全留下来了。
  老韩书记的意思,土豆地瓜产量高,这玩意儿也不能当主食,各家留一部分吃就行,剩下的他打算在乡里弄一个粉条作坊。
  粉条作坊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冬天没事干的状况,而且还可以把土豆地瓜这些不怎么值钱却产量大的东西,变成非常紧缺的粉条出售,这不就换成钱了么?
  合作社成立是为了啥?还不就是为了让大家伙的日子越过越好?既然是这个目的,那就得好好经营。
  作坊属于合作社,不属于私人,按目前来说,应该是不触犯任何规定。
  而且还可以带动百姓致富,使冬闲变成冬忙,这可是大好事呢,谁会反对?
  除了粉条作坊,老韩书记还打算在乡里弄个养猪场,养上几十头猪。
  新品种苞米和高粱等产量不低,口粮问题完全可以解决,除了公粮、口粮和计划收购粮之外,剩余的粮食养猪。
  等着猪出栏了,分一部分给社员,剩下的卖给供销社,这不就等于是把粮食转化成钱了么?
  老韩书记不是那种死脑筋,这一年来他始终就在琢磨,秋收之后看到了产量,这才提出了建议。
  对于老韩书记的建议,巧莲真的是百分百赞成。
  “要不怎么说姜是老的辣呢,你看人家韩书记,真是不白给,想的比我都多。
  咱乡里沙土地不少,种别的作物产量一般,可是种土豆地瓜长势非常好。
  弄个粉坊做粉条,然后把粉条卖给你们供销社,可比卖土豆地瓜挣钱多了。”
  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巧莲就跟曲维扬说起了这件事,对于老韩书记这个安排,巧莲觉得非常好。
  这才是发展之道,要是光指着粮食,卖不了多少钱。粮食高产,吃饭问题可以解决,接下来还有其他方面呢。
  衣食住行,哪一方面不需要花钱?可百姓从哪里挣钱?除了卖粮,就得想办法把粮食转化成更值钱的东西。
  比如说粉条,再比如说猪肉,或者将来还可以发展更多的种类。
  曲维扬听了也十分赞同巧莲的意见,不过,他还是给提了个建议。
  “媳妇,我觉得这件事吧,你得让韩叔主动跟县里提一句。
  乔书记人不错,特别关心民生问题,这事儿最好有乔书记点头,你们就可以放手干了。
  不然别看是合作社,将来真有人找麻烦,也不好办。”
  曲维扬这么一说,巧莲也明白过来,这话在理。虽然是合作社来经营,可要是大营乡日子好起来了,难免有其他乡镇看着眼红。
  到时候真要是有人往上面捅,这件事他们提前跟乔书记打过招呼了,就不会出毛病,要不然,还真是容易出岔子。
  “好,这事儿我跟韩叔说,到时候问问乔书记的意见。”巧莲答应了下来。
  “时候不早,睡觉吧,困死我了。”最近天天忙,巧莲累的不轻,说完这话,没两分钟就睡着了。
  曲维扬还想跟巧莲再说两句呢,结果就听见巧莲微微的鼾声,不由得心疼起来。
  媳妇这是多累啊,说睡就睡呢,伸出手将巧莲搂在怀里,估计是换了个姿势的缘故,鼾声消失,曲维扬笑笑,搂着媳妇进入梦乡。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巧莲就跟韩书记提了一句,让韩书记得空了请示一下乔书记,看看上级有没有什么指示。
  老韩书记也不是糊涂人,正好找了机会去县里,就把想法汇报给了乔书记。
  乔书记一听,觉得完全可行,于是非常高兴的鼓励老韩书记,支持大营乡搞试点儿。
  就这样,老韩书记回到大营乡,立即召集各生产队队长,还有乡里的干部开会。
  定下了合作社在大营乡开设粉条作坊,各生产队自行建猪场养猪的计划。
  粉条作坊倒是容易,乡里有闲置的房屋,收拾一下就可以用了。于是趁着天气还很好,立即组织人赶紧加工粉碎制作粉面子。
  粉条的加工过程不算太难,一般就是把原料,比如土豆、地瓜之类粉碎,然后过滤沉淀,得到淀粉。
  再把淀粉调和勾芡,然后用专业的工具漏在开水锅里捞出来晾干,就成了粉条。
  加工过程里最要紧的,是淀粉团晾晒的时候不能冻了,不然粉质不好。
  再一个,就是淀粉调和,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做,不然漏不出粉条来。
  大营乡以前没有粉坊,多数人都不会干,老韩书记开始想的挺好,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
  “这可咋办?难道咱还能去别的地方请个师傅来教?”
  一切都办妥了,就剩下最后的工序,可是粉坊的人折腾了几次,就是漏不好粉条,这下可把老韩书记给急坏了。
  巧莲对这些东西也不懂,实在是不能给提出什么建议来。
  “那怎么办?不行就找地方请人吧,要不然咱也不能眼瞅着一个劲儿的浪费东西啊。
  这么一锅一锅的试,都试了好几回,不行,这玩意儿没人指点,还真是不好办。”
  巧莲也有点儿懵,她没见过漏粉的,真不知道这里面的技巧在哪里。
  看着那边断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粉条,众人都唉声叹气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忽然间,那头张文广喊了一声,“哎呀,咱们怎么把我岳母给忘了?陈家以前在青山沟的时候,不是开过粉坊么?”
  陈家当年也是大户人家,陈明德在的时候,家里有粉坊、织坊、油坊,还有好多地,要不然他哪里有钱去资助抗联?
  只是陈明德后来出事,那些产业都被充公,土地也大多都变卖了。
  那时候巧莲还小,记不清楚,倒是张文广,以前听老太太和巧娟提起过。
  “姐夫,能行么?我娘好像也不懂吧?”巧莲有些迟疑。


第345章 搬救兵
  “不管懂不懂,咱先去问一问啊,要是咱娘真的懂呢,这不就有救星了么?”
  张文广有点儿着急,立即从粉坊里出来,急匆匆就往家里走。
  老韩书记跟巧莲一看,也赶忙跟出来,一路到了张家。
  张家这边,老太太正哄着孩子们玩儿呢。
  嘉俊皮的要命,满院子乱跑,嘉和如今身体好多了,比以前也能闹腾了些,虽然没有满院子跑,却也连蹦带跳哈哈笑着。
  凤英还小,老太太不敢让她乱跑,就搂在怀里,小丫头看着哥哥们东奔西跑的样子,高兴地直拍手,那叫一个乐啊。
  孩子们正笑闹着呢,张文广急匆匆走了进来,后头还跟着老韩书记和巧莲。
  不等老太太张口问他们呢,张文广先开口了,“娘,我记得以前您说过,陈家在青山沟的时候,开过粉坊是不是?”
  老太太闻言一愣,看了张文广一眼,不明白姑爷问这个干什么。
  当初他们从青山沟搬到这边的时候,老太太曾经叮嘱过儿子媳妇们,到了这边不许提以前在青山沟的事情。
  陈民生兄弟几个别的事情上不在乎,但是在这件事上却做到了守口如瓶,就连王氏,在外面也从来没提过。
  倒是陈家老太太在张家住着,可能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有时候会想起来以前,偶尔跟巧娟说话时,提起过以前的事情。
  张文广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听了一耳朵,这时候忽然跑来问,倒是把老太太吓了一跳。
  “那个,文广啊,你问这些事儿做什么?”老太太不想说,她怕说了惹麻烦。
  陈家好不容易在这边立足,化成分的时候划了个中农,这要是闹不好,万一出岔子了怎么办?
  老韩书记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出了陈家老太太的顾虑,于是赶忙走上前来。
  “嫂子啊,我们是来搬救兵了。
  你也知道,咱乡里弄了个粉坊,别的都好说,可就是这调和粉面子,没有人会。
  你说这粉坊都已经建起来了,就差这最后一步,可咋整?”
  “文广说,你们家以前开粉坊的,嫂子,能不能请你给指点指点?
  你不能眼瞅着咱乡里的粉坊开不起来啊?”老韩书记过来,很是恳切的说道。
  “娘,你放心,真的没有其他事情,就是粉面子没和好,往下漏的时候断条,到了锅里就成一锅粉面子汤了。
  您要是懂行,就给指点指点吧,不然咱这粉坊开不起来。
  前头做了那么多粉坨子呢,还能瞎了不成么?”巧莲也过来,跟老太太商议。
  老太太看见韩书记一脸诚恳的模样,再看看自家闺女着急的神情,叹了口气。
  “是,咱家以前是开过粉坊,那时候你岁数小,估计是记不起来了。
  调粉子我倒是会,不过我这年纪大了体格不好,干不了这个活了,那需要力气。
  你大哥也会,当初他都挺大了,帮你爹管了一阵子粉坊来着,这活他行。”
  老太太前半截儿话,让大家伙心头一凉,可是当她说出最后那句的时候,韩书记等人全都笑的合不拢嘴了。
  “哎呦呦,早说大侄儿会,你说我们至于费这个劲吗?这可好了,总算有救星了。
  那啥,那我去找大侄儿吧。”老韩书记因为粉坊的事情急的嘴角都起大燎泡了,一听说陈民生懂行,高兴的立即就要去找人。
  “别,老韩兄弟,你等等,让风林去喊了他大舅过来。
  这事儿叫了老大过来慢慢说,别让王氏从中间搅和。”老太太这时却喊住了老韩书记,让他等一等。
  陈老太太那是一般人么?从几个人的态度里头,就看明白了,乡里现在是急需陈民生这样的人。
  自家儿子能有点儿差事做,自然是好事,大冬天的没什么活也没进项,要是能进了粉坊当大师傅,咋地也能挣一些工分吧?
  工分是啥?那就是钱啊,这么好的事情,老太太当然乐意。
  可有一样儿,这事儿不能老韩书记亲自去请。
  一旦老韩书记去请了,那头陈民生两口子肯定会明白过来,粉坊这是没有陈民生玩不转。
  就王氏那德性的,知道这事情还不得狮子大张口的讹人啊?
  老太太可有点儿害怕,万一王氏说话不小心,惹恼了老韩书记,人家一怒之下去别处请师傅,那陈民生可就啥都捞不着了。
  把陈民生叫过来,老太太好生敲打一番,到时候让陈民生领着万福一起进粉坊。
  这爷俩在粉坊里挣钱,一冬天咋地也能挣点儿,日子不是就宽裕了么?
  老太太心思转的快,这才拦住了老韩书记。
  “老韩兄弟,你信得过我不?等会儿让我跟老大说这事儿行么?”老太太看着老韩书记,问道。
  老韩书记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巧莲娘要干什么。
  不过以他对巧莲娘过往的看法,这老太太不简单,是个人物,或许,她还有别的主张?
  那倒是不妨听一听,要是陈家提的条件太高,大不了去别处请人。
  “行,今天这事儿全听嫂子安排。”老韩书记也是痛快人,直接点头答应下来。
  老太太挺高兴,招呼了刚放学的风林,“风林啊,你去你大舅家一趟,就说我有事找他,让他过来。”
  风林虽然不明白姥姥让他去找大舅做什么,不过这娃听话,人小腿快,一溜烟儿的就跑了,不多时便领着陈民生回来。
  陈民生听说是亲娘找他,让他上张家来,这心里七上八下的,还以为是家里又出什么事情了呢。
  “娘,你找我啊?咋地,是王氏又惹祸了,还是万禄那熊孩子又不消停了?”
  陈民生最近进山捡柴禾呢,万福也跟着,俩人都不常在家,还真是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
  这会儿见着院子里老韩书记,张文广,巧莲,这几个人都在,陈民生心中惴惴不安,就怕是媳妇儿子又惹祸了。
  老太太一听这话,叹了口气,“没有,那娘俩我根本就没见着,他们也没来烦我。”
  听见这话,陈民生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媳妇儿子惹事情了,其他的都好说。
  “那是啥事儿啊?娘,有话您就直说,我是您儿子呢。”
  老太太点点头,“是这么回事,咱乡里不是建了粉坊么?如今里面还缺人手。
  我今天特意把你二妹妹,你韩叔请来,是想跟他们说说,让你领着万福进粉坊干活,咋样儿?你愿不愿去去?”


第346章 大显身手
  陈民生刚开始还以为是媳妇儿子又惹祸了,心里头吓的不行,这会儿一听说,是老娘想让他去粉坊干活,当即就乐了。
  乡里弄了粉坊的事情,他早就听说了,之前也有些心动,想要过去报个名干活。
  可是一想自家在乡里的人缘儿,陈民生很有自知之明的就没敢靠前儿。
  谁都知道粉坊是个好地方,冬天能在里面挣钱,那么多人脑袋削个尖儿往里钻,哪能轮的到他?
  所以陈民生就断了念头,老老实实上山砍柴禾去了。
  不想此时老娘却亲口对他说,为他求了人,想让他和万福都去粉坊干活,陈民生高兴的恨不得飞天上去。
  “哎呀,那敢情好,还是娘惦记着我和万福呢。
  那个,老韩叔,只要您同意我进粉坊,我一定好好干,绝对不能辜负了我娘这一片苦心。”
  巧莲一直都站在老太太身后没说话,刚刚老娘和大哥一番对话,巧莲听的明明白白,心中暗自赞叹。
  看看,还是她家老娘厉害吧?瞧这事情让人家办的,多圆满啊。
  一边儿忽悠住了大哥,让他以为是老太太舍了面子替他求来的差事,这样陈民生肯定会老老实实尽职尽责的在粉坊干活。
  另一头,老太太顺带还把万福给塞到了粉坊。
  万福十八了,也该学点儿什么手艺,这漏粉虽然不是啥特别难的技术,可也是一门手艺不是?
  万福要是学会了,只要粉坊还在,冬天就能在里面挣钱,多好的事情?
  巧莲听明白了,那边老韩书记和张文广也听出门道来,不由得偷偷竖起大拇哥。
  这老太太真不是一般人,瞧人家这一手玩儿的,太溜了。
  “咳咳,你娘刚才是跟我们说了,我呢,看着你娘还有巧莲文广的面子上,也就答应了。
  可你进了粉坊,就不能像以前那么懒散,得好好干活才行。
  民生啊,你也知道,你家那媳妇总是得罪人,在咱乡里人缘不好,说实话我真怕别人知道了心里不服气。”
  老韩书记心里都美坏了,可脸上却还得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来,就是为了配合陈老太太。
  “你得拿出点儿真本事来,让人家看看,你陈民生也有能耐,会干活,这才能服众,对不对?”
  陈民生这会儿已经满脑子都是他们爷俩可以进粉坊的事了,不管老韩书记说什么,他都得答应下来啊。
  “老韩叔,这事儿你放心,我肯定好好干,那啥,现在粉坊在干活么?要不然我过去看看,有活就干?”
  老韩书记要的就是这句话呢,那边粉坊里一团乱,没有陈民生哪行啊?
  “好啊,那咱们就过去试试,正好我也得看看你干活咋样儿。走,咱们过去。”
  老韩书记一听这话,立即站起来往外就走。
  陈民生和张文广俩人跟在老韩书记身后,也都往外走,倒是巧莲没跟着。
  “韩叔,时候不早,我就不过去了,等会儿我直接回家了。”
  这几天忙着粉坊的事情,巧莲都好几天没能早点儿回家做饭了,不是曲维扬回去做,就是佳媛放学了回家做饭。
  既然粉坊已经找到了大师傅,她过去也没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