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孩子三天、满月、百天、周岁,都是大日子,一般来说都是要办酒席请客的,今天曲家来的人虽然不多,可是该做的依旧要做。
巧莲照顾俩娃有点儿腾不出手,幸好巧娟跟春桃也不是外人,妯娌两个动手,做了些饭菜招待大家伙。
众人在曲家吃了饭,又聊了一阵子,看着天色要暗了,这才起身要走。
“二妹妹,那我们就先走了啊,咱娘说她得回大哥那儿,也跟着我们一起。
你在家好好养着,等着过了年没啥事,我和你姐夫过来接你们,去我那儿躲尿窝儿。
在我家好好住几天,咱热闹热闹。”时候不早大家伙要走,巧娟少不得要跟巧莲说点儿话。
“娘,你等等啊,我拿点儿东西。”
说着,巧莲就敞开了箱子,从里头翻出来两块很不错的布料。
一件崭新的洋服棉袄,一条棉裤,另外还有一双藏青色呢子面儿,羊羔绒做里的棉鞋。
这些都是巧莲没生孩子之前做的,没说给谁,老太太也没问。
找出来布料、衣服和鞋,巧莲又去西屋一通翻找,拿出来不少东西。
“娘,这里面是五斤大米五斤白面,还有一斤红糖,另外是一条肉一条鱼一只鸡。
娘拿着这些东西回去过年,我大哥和大嫂见了,肯定没有别的话说。”
“衣裳和鞋是我亲手做的,娘也见着了,就是照着您的身材尺寸做的。
回去穿了试试,要是哪里不合身,您自己改动一下,过年穿新衣服精神。
今年过年,我就不过去送年礼了,娘一起捎回去,吃的娘看着处置。
愿意跟大哥他们一起吃就一起吃吧,年夜饭添两个菜也行,娘要是不想跟他们一起吃,那就自己做。
年后我看看吧,要是天气暖和就回去看您,要是天冷就不出去了,俩孩子小受不住。”
老太太过来帮了巧莲一个半月,这月子里也非常用心,变着花样儿的做东西给巧莲吃。
怕巧莲挨累,晚间也都是老太太起来照看孩子,只让巧莲起来喂喂奶。
人心都是肉长的,亲娘做到这个地步,巧莲还能说什么?
她也只能是尽自己所能,拿出来这些东西,让母亲带回去,省得母亲受哥嫂白眼。
第167章 搬弄是非
巧莲拿出来的这些东西,可是值不少钱呢,老太太一看眼圈儿就红了,赶紧摆手。
“不行,这哪行啊?你给我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我在你大哥那儿不缺吃喝,你和你姐孝敬我的衣裳布料也有,穿不过来,这些你还是留下吧。
你领着四个孩子过,维扬又出去了不知道啥时候才回来,哪能把家里的东西都给我啊?”
最开始老太太想要过来照顾闺女,主要还是看着巧莲日子过好了,丈夫有好前程,巧莲往后要在乡里工作。
老太太想着跟闺女拉近关系,往后闺女多照看她一点,她晚年的日子就能好过些。
可是跟巧莲住在一起这一个半月,老太太才深刻的体会到,闺女和媳妇完全就不一样。
闺女终归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哪怕之前母女俩闹得再僵,哪怕巧莲之前那么记恨老太太,可时间长相处下来,母女间彼此渐渐熟悉磨合,感情会渐渐加深。
媳妇可不一样,隔着一层呢,当初三个儿媳妇生孩子,她也是用心的照顾,可没见着一个媳妇对她感激,好像她应该做的一样。
巧莲对老太太好,老太太又怎么舍得拿闺女家这么多东西?巧莲家的日子是不错,可也禁不住她这么花用啊。
“你这孩子,就是不会过日子,哪能手这么松啊,这些东西得多少钱?
不行,我可不能要,我就拿着这套衣裳和鞋回去,这是你给我做的,其余的我不要。”老太太摇头不要。
一个半月的相处,母女间以前那点儿隔阂早就烟消云散了,巧莲本来就是个心软的人,人家对她一分好,她能还十分。
老太太真心实意的过来帮忙,她哪能亏待了亲娘?“娘,你留着就是,家里钱够花,你就放心吧。
这点儿东西孝敬娘,是我的一片心意,娘不能驳了我这份儿心。”巧莲坚持要给。
巧娟两口子这会儿也傻眼了,这母女俩感情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以前俩人见面都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如今这是怎么回事?俩人和好了?也是,母女哪有隔夜的仇?是应该和好。
“娘,既然是二妹给你的,你就拿着吧,二妹如今日子过好了,能拿得出来,娘就安心收着。
回去也好堵住大嫂那张破嘴,省的她成天念叨二妹小气。
不管咋说,娘过来伺候二妹月子,费心费力,别说是这些东西,就算再多,娘拿着也心安理得。”巧娟见在这个情形,赶忙劝老太太。
那头春桃还有张文广和文星都劝,老太太一看这样,没办法只好点头收了。“你看看这事儿闹的,我过来可没有这个意思啊。”
“好了娘,啥都不用说了,我们姐妹都知道,您跟我俩都差不多,刀子嘴豆腐心,您心里也是有我们姐妹的。
走吧,时候不早了,咱得赶紧回去,越晚了天越冷呢。”
巧娟笑呵呵的扶着老太太,那边张文广帮忙拿着东西,一行人就这么出了曲家,到外面坐上了爬犁,飞快的朝着大营乡行去。
马爬犁走的快,从石嘴子到大营乡没用半个钟头就到。
路过陈家的时候,马爬犁停了下来,巧娟扶着老太太,张文广帮忙拿着那些东西还有老太太的包袱,夫妻俩护送着老太太回家。
刚走进院子还没等进门呢,就隐约的听见屋里王氏在说话,“孩子爹,咱娘到底回不回来了?
哪有这样儿的,去闺女家一住就四五十天,儿子这边不管不问的?
你看看咱家这都啥样儿了?过年的东西一点儿也没置办,家里家外的也没收拾。
咱娘行啊,人家能在闺女那儿过年,那咱呢?咱咋办?”
“我就奇怪了,以前咱娘不是挺不待见二丫头的么?成天不给她个好脸色。
这回是怎么了?二丫头生个孩子,咱娘还巴巴儿的过去伺候月子,显不着她了是不是?
家里三个孩子不见着咱娘多么上心,倒是跑去帮外人带孩子了,这老太太可真是偏心眼儿,咱对她多好啊,咋能这样儿呢?”
王氏这人长了一张破嘴,最爱在背后搬弄是非,自从老太太去曲家,王氏在陈民生跟前就没少下蛆,各种说老太太不好。
陈民生对母亲还是有几分尊敬,可也架不住媳妇成天的这么念叨啊,枕头风的威力可是不容小觑。
一开始陈民生还能反驳媳妇两句,可这么长时间来,媳妇成天念叨,陈民生现在也觉得老娘这事儿办的的确不妥当了。
“你瞅瞅你这话说的,咱娘还能是为了什么?
咱娘是看着二妹夫当兵是军官,那天韩大叔又要请二妹妹去乡里上班,咱娘就想着跟二妹妹家缓和缓和,往后二妹妹那边也能多照顾咱们几分。
行了,大过年的你就别跟我叨叨了,这些日子我耳根子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咱娘心里还是向着咱的,你就放心吧。”陈民生还算有点儿良心,倒是没说老太太的坏话。
“你可别在这说好听的了,二妹夫在外头当兵不假,可也不是啥好差事。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碾钉,真以为当兵是啥好出路啊?
二妹夫走了多长时间?大半年了吧?到现在一点儿音讯都没有,我可是听村里人说了,二妹夫弄不好就去江对岸那边打仗去了。
秋天的时候你也不是没听见,如今江对岸都打成什么样子了?死了多少人?
二妹夫现在是不是还活着都不好说呢,你还指望二妹夫回来,做梦吧。”
王氏这张嘴的确是够损,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曲维扬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巧莲等也是白等,空欢喜一场。
老太太原本还想着站在外面多听听儿子媳妇说什么呢,可这会儿却一肚子的火气,气的老太太重重咳嗽了一声。
“老大,你媳妇就这么满嘴胡咧咧,你怎么不揍她?你怎么不大耳光子扇她?
她是个什么东西?大年下的满嘴喷粪咒念你二妹夫?你给我揍她,今天你要是不揍她,我就抽你。”
老太太生气了,推门进屋,阴沉着脸盯着王氏,恨不得自己动手抽王氏两耳光。
王氏和陈民生两口子在家闲聊,哪想到都快天黑了老太太能回来啊?
一见老太太阴着脸目光凶狠的模样,王氏吓得腿都哆嗦了。
第168章 一耳光
王氏进曲家门早,当初可是没少受老太太折腾。
只不过她这人心眼儿不少,在老太太面前装乖,伏低做小成天奉承着老太太,这才渐渐改善了老太太对她的态度,不再像最初时那么动不动就打骂。
王氏惯会搬弄是非,当年没少在老太太跟前儿说巧娟姐妹的坏话,巧莲以前就碰见过无数次。
想当然,这背地里说老太太坏话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没让老太太给当场逮着。
原本以为这都快天黑了,老太太也没见着回来,估计是留在巧莲家过年。
王氏最近没有婆婆管着,胆子也大了,才敢在屋里胡言乱语败坏婆婆和小姑子。
谁成想陈老太太回来了,而且在外面不知道听了多久,把该听见的不该听见的全都听进去了。
此刻老太太一脸怒气的模样,吓的王氏心里突突直跳。
陈家这三兄弟都不是啥善良人,打媳妇的事情根本不顾虑,妯娌三个都没少挨揍,一想起以前挨的打,王氏腿都软。
“哎呀,娘,您咋回来了?您看这事儿闹的,也不提前让人捎个信儿,好让孩子爹过去接您啊。
这冰天雪地外头冷飕飕的,咋能让您自己回来啊?二妹妹也是,好歹打发了人往回送送也好。
娘,快上炕暖和暖和,我这就去做饭,今晚上弄点儿热乎汤水,给娘喝暖暖身子。”
张文广和巧娟夫妻俩没有直接跟在老太太身后进屋,所以王氏只以为是老太太自己回来的。
她这人踩捏小姑子习惯了,就连这个时候,也没忘了把巧莲给捎带上,一张嘴倒是埋怨起巧莲来了。
要是以前,王氏这么说,老太太心里不会觉得怎么样。
闺女嫁了人就是外人,媳妇虽然也不是好的,可终归是陈家的人,不过说一两句,老太太不会在乎。
可如今能一样么?老太太跟闺女相处了这些日子,母女感情日渐加深,巧莲在老太太心里的地位有所提升,自然听不得王氏诋毁巧莲啊。
“你个败家玩意儿,就长了张叨叨叨的破嘴,什么话你也敢胡说?”
老太太有些生气,也不等儿子动手了,伸手就给王氏了一耳光。“我的闺女也是你能随便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你算个什么东西?”
陈家老太太个子不矮,巧莲姐妹其实都随了亲娘,相比之下,王氏的个头不算高,别看王氏年轻,却比老太太还矮了点儿。
老太太在曲家这些日子虽然受累,可吃的挺好,手上有力气精神头也足,这一巴掌呼过去,直接就把王氏给打懵了。
“娘,您这是干什么?我也没说什么不应该的啊。
孩子爹,你倒是帮我说句话啊,我跟了你这么多年,给你生儿育女当牛做马,你好歹心疼心疼我,帮我说句话求个情儿啊。”
王氏敏感的察觉到事情不太对,老太太似乎对她十分不友好,于是赶紧转头去求丈夫。
这王氏对陈民生倒是极好,温柔小意的伺候,俩人也算是打小的感情。
陈民生以前偶尔会因为老太太撺掇着揍王氏,但是这几年随着孩子大了,倒是很少再动手。此刻瞧见媳妇被打,陈民生也有点儿舍不得了。
“娘,有话好好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好动肝火。
快,赶紧上炕坐着去,孩子娘就那张破嘴,她也不是有心说什么,这不是闲着没事跟我闲聊么?”
陈民生赶紧扶着老太太上了炕,回头瞧见老太太当初带着的包袱不见了,赶忙又问了句。“娘,你的东西呢?你是咋回来的?”
老太太哼了一声,没好气儿的说,“你大妹妹和大妹夫送我回来的。
大丫头,大姑爷,你俩进来吧,这些不成器的东西,真是丢人现眼。”老太太扬声喊了句。
巧娟和张文广这才从外面进来,巧娟拎着老太太的包袱,张文广拿着巧莲给的那些东西。
夫妻俩进了门,巧娟瞪了王氏两眼,“该,揍你就对了。
二妹夫哪里得罪你了,二妹妹哪里对不起你?你非得这大年下的咒二妹夫?
我看咱娘打的轻了,这是二妹妹不在,要是二妹妹也在,她不撕了你?”巧娟气的不轻,她都恨不得再扇王氏两耳光。
陈民生没想到妹妹和妹夫也在,这时便有些不自在了,“咳咳,原来是大妹和妹夫送咱娘回来的啊,让你们费心了。
快,进屋坐啊,外头天挺冷吧?赶紧坐下暖和暖和。”陈民生一脸讪讪,很是不好意思的招呼巧娟两口子坐下说话。
巧娟白了大哥一眼,将老太太的东西都放在了炕上。
“暖和什么啊?你试试这屋子,哈气都是白的,我说大哥,你怎么就不能多烧点儿火啊?这屋子你住着不难受么?
我就纳闷儿了,你个大男人过日子怎么还比不上咱二妹妹?二妹妹家里那柴禾垛老高。
你再看看你家,外面就那点儿柴火,你这是要把咱娘冻出个好歹儿来?”
“以前兄弟三个一起住,你们互相攀比不愿意动弹,现在就你自己单独过了,咋就不知道勤快点儿去捡柴禾?
你家万福万禄也不小了,让他们进山去捡柴禾也行啊,那么大的小子了,书不好好念,活也不干,你这是养儿子还是养祖宗呢?”
巧娟对三个哥哥的不满由来已久,今天倒是一股脑儿发作出来了。
她家这三个哥哥没有一个特别勤快成器的,当年陈家日子好,祖辈儿积攒下来的家底儿厚,父亲又特别能干会挣钱,家里这三个哥哥都游手好闲惯了。
后来家里发生变故,这三人不得已才出力干活,可原本懒散的性子已经养成了,哪能那么容易改变?依旧是能糊弄就糊弄,根本不愿意出大力。
陈民生这些年还算好些了,至少家里那些地侍弄的不错,可其他方面就不咋地。
尤其是家里的柴禾,不说是烧了上顿没下顿,几乎也差不多。
巧娟是过日子的人,最是看不惯哥哥这样,往常年都是张文广上山伐木,每天放工就拉回来一车树头枝桠,隔山差五的送一车过来免得冻着了老太太。
今年冬天老太太住在巧莲那边,张文广也就没管陈家这头,结果这屋子就跟要上冻了差不多,真是把巧娟气的不轻。
第169章 敲打王氏
被亲妹妹这么一番数落,陈民生这脸面上也有点儿不好看,可是张文广也在,他不好说什么,只能讪讪地挠挠头。
“那个,天不是有点儿冷么?我这几天腿有点儿不好受,就没去捡柴禾。
明天,明天我领着俩皮小子进山去,咋地也得弄点儿柴禾回来,不能冻着了咱娘。”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谁让他家没少麻烦张家呢?在张文广面前,陈民生真是强硬不起来。
巧娟瞪了哥哥嫂子两眼,“我不管你们,反正不能冻着咱娘。真是让你们两口子给气死了,啥事都得我操心。
得了,看不得你俩这样子,我们把咱娘送回来,也该回家了。
大哥,我可告诉你,管好你媳妇那张破嘴,要是以后再胡说八道,你当心我扇她。”
“娘,你先在家过个年,年后了他们要是对你好,你就继续住,要是对你不好,你就搬我那儿去。
别以为咱娘离开你这儿就没地养老,你也不想想你们跟着咱娘沾多少光儿?咱娘要是不在你这,我们才懒得过来看一眼呢。”
巧娟气不过敲打了哥哥嫂子一番,这才扯着张文广出去走了。
送走了巧娟夫妻俩,陈民生进屋来瞪了王氏两眼,“还不赶紧烧点儿火去?
没看咱娘回来了么?这炕不热乎,咱娘怎么睡啊?”陈民生一边说着,一边给王氏递眼色。
毕竟是十几年的夫妻了,这点儿默契还是有的,王氏顺着陈民生的目光往炕上一看,好家伙,老太太带了不少东西回来啊。
布口袋里面有什么不清楚,可那冻着的鸡、鱼、肉没用东西装,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炕上呢,王氏眼睛又没坏,哪能看不着?
不用说,这肯定是二妹妹给老太太的年礼啊,好家伙,曲家日子过得可真不错啊,出手真大方。
王氏这人惯会见风使舵,一见到那么多吃的,立时就忘了脸上还疼着了,马上换了笑脸。
“是,是,我这就去烧火,娘,你坐着啊,我再给你这炕添点儿柴禾。
主要是也不知道你今天回来,就中午做饭烧了点儿。”
说话间,王氏就出门抱了几块木疙瘩样子的柴禾,先是往锅灶里扔了点儿细柴禾,等火着起来,便把木疙瘩扔进去,这样火着的长远,炕能一直热很久。
烧了火,王氏又笑嘻嘻的进了屋,“娘,这些东西你看看放哪?搁屋里不行,等会儿就化了,还是放外头冻着吧。”
王氏就这样,见到好吃的就馋,连刚刚挨过打都忘在脑后了。
老太太坐在炕上,又拿出以前的老做派来,耷拉着眼皮,连看都不看王氏一眼。
“那些都是二丫头给我的,你要是孝顺好好照顾我,就让你跟着沾点儿光。
你要是还不长记性背地里胡说八道,我自己单独做饭开小灶,馋死你也不给你吃。”
有闺女撑腰,老太太可是横的很,一句话差点儿没把王氏噎个好歹。
幸好王氏这人能屈能伸,再者也是见惯了老太太这般做派,并不觉得如何。
“哪能呢?我一直对娘都挺孝顺的,娘岁数大了,哪能让娘自己做饭啊?
再说了,这不眼瞅着就过大年么?娘难道过年都不跟儿孙一起?”
王氏在老太太跟前没面子,可丈夫和儿子有啊,这会儿故意提起来陈民生和孩子们。
老太太闻言叹了口气,“行了,把东西都拿出去放着吧,年三十拿回来做了吃,一家子乐呵呵的过个年。”
提起儿孙来,老太太的态度也就没那么强硬了,媳妇可以得罪,但是儿子孙子不行。
不然等哪天她死了,谁给披麻戴孝,谁给她打幡摔盆?谁给她年年上坟添土?
闺女再好这些也做不了,儿子再不好,好歹还有个盼头不是?
一见到老太太的态度放软了,王氏就知道今天的事情过去了。
虽然心里依旧恨着老太太,脸上却丝毫不敢显露,依旧是满面笑容,上前来把鸡、鱼、肉拿在手里。
“娘,这些呢?这些是啥东西?”手不自觉的就伸向了那两个布口袋上。
“啪”的一声,老太太快速出手,拍开了王氏的手。
“什么东西你也敢动?那是二丫头给我的白面和大米,留着我自己吃的,不用你管。
等着三十晚上包饺子舀点儿白面就行了,其余的你少惦记,跟你没关系。”
老太太可不会把所有的吃食都给王氏,自家儿媳妇什么德行她太清楚了,大米白面给了王氏,估计不出三天,就全都能造光了。
老太太岁数大了身体不好,需要吃点儿细粮。
王氏一天到晚就知道各处游逛,要是饭菜有个不及时,老太太自己也能煮点儿大米粥或者做碗疙瘩汤垫垫。
所以老太太才不会犯傻,把大米白面也给王氏。鸡、鱼、肉搁不住,过年吃了正好,其余的就别想了。
王氏一听是大米和白面,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只可惜老太太正恶狠狠的盯着她呢,王氏不敢再伸手。
“娘,二妹妹家日子过得这么好啊?大米白面都有,还给你拿回来这么多?”
王氏心里就跟猫抓的一样难受,恨不得把曲家的东西都搬到自家来。
老太太又瞪了王氏两眼,“败家玩意儿,就知道眼气别人日子好,你怎么不把自家过好了?
你瞅瞅你懒成什么德行?一天吃饱了就出门去逛,家里地里的活一点儿都不干。”
“你看看你二妹妹,人家一个女人领着俩孩子过,家里外头收拾的板正利落,地里的庄稼侍弄的更精心。
那苞米棒子长的别提多稀罕人,院子里大柴禾垛那么老高,你还有脸惦记人家?
我告诉你,少给我惦记那些没用的,开春了跟着民生下地干活去,如今十几亩地都归你们种了,光靠着民生一个人,你要把他累死啊?”
老太挨早就看着王氏不顺眼了,只不过前阵子刚分了家,老太太也不好再摆出当家人的派头来训儿媳妇。
今天正好趁着这个机会,逮着王氏,劈头盖脸的一顿训。
“老大,我也跟你说,你家万福万禄都不小了,不能再满处跑嘚瑟惹祸。
既然他们不想好好念书,开春就都下来种地去,不好好挣钱,怎么说媳妇?”
第170章 躲尿窝
两个孩子出了满月,老太太也离开了曲家,当天晚上,巧莲就给嘉俊和嘉和俩娃用了纸尿裤。
她才不要费那个神洗那么多尿褯子呢,有方便的东西干嘛不用?
月子里巧莲就试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