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俏七零-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家为自己考虑这么周到,哪怕杨小贝觉得太过了,也只好全盘接下。东西都收拾好了,亲人们也都告别过,今天还有半天的时间,她决定和老妈一起,去诊所一趟。
  回来这么久,每天都忙着东奔西走,都没有时间去学校和诊所看看。这些都是她倾注了心血,付出了全部精力的地方啊!今天她特地空出来时间,专门来到这些对自己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看看。
  学校已经放假了,空荡荡的校园里只剩下冬青树郁郁葱葱。海老师年纪大了,就喜欢呆在学校里,哪怕学生都已经放假回家,可是他没事还是喜欢走到学校里来,和看守的门卫喝上一杯小酒,说说闲话,看着干净整洁的校园心里就舒坦。看见小贝的时候海老师笑得满脸褶子都开了花,“哟!小贝回来啦!回学校看看?”
  海老师老了。本来就60多岁了,现在快七十的人,还是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他没有正规编制,也不稀得那些玩意儿,就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做门卫也好啊!”当然没人真的让他当门卫,说起资格,他是最德高望重的。哪怕年纪大了,可国学知识还是学校最好的。
  杨启泰也不劝海老师回去,有这么一个“震校之宝”,他巴不得呢!也没有给老师安排教学任务,就让他带着孩子们晨读,“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后世风靡的国学教育早就在桃花小学开始普及了。
  海老师眼不花耳不聋,一直活到九十多。老人一直精神矍铄,按照他的话来说,“和孩子们呆着一起,能够让人的心态变得年轻!”是啊,和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相比,学校就是一片净土,特别是高度自治话,有着杨启泰管理的小学。
  他最喜欢杨家的两兄妹,都是好孩子啊!这个学校从无到有,可以说就是他们两兄妹撑起来的。资金方面小贝从不吝啬,什么都是按最高标准来,就算是孩子们的午餐也是免费供应的,这份福利,放在县里还有谁?
  启泰就更不用说了。堂堂正牌子大学生,多好的前程?就因为学校没有老师,他就义无反顾地回来了。前阵子过来的一个教育局小头头,还是他的同学——这要是他没有回到乡下,不也是早就功成名就了吗?
  他们俩的付出村里人或许不懂,海老师是当初最先到学校的,自然心里有数。所以他看见两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当然了,小贝他们也总是对自己恭恭敬敬的,做足了晚辈姿态。
  杨老哥苦了一辈子,想当年也是乡间出了名有本事的人,可就是被家里拖累了。现在总算是好了,还有什么比孩子们出息更让人高兴的呢?海老师打心眼里替老哥高兴。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好的,既孝顺又本事。这样的人不成功谁能成功?话说小贝都走了一年啦,也怪想她的呢!
  “是啊海老师,您不在家忙年,到学校里躲懒了吧?”杨小贝开玩笑说。海老师性格最好,和孩子们才相处得罪融洽,他最喜欢你和他说笑。“我哪里是躲懒?是躲难好不好?你师母在家里嫌弃的横脚横手,耽误她干活把我撵出来了!”海老师委屈地说。
  和外公一样,那个时代的男人,特别是读书人信奉的是“君子远庖厨”,家里那是油瓶子倒了不都知道扶一下的。可怜师母也是服侍了他一辈子了,这忙年的当口,你帮不了忙也就算了,看他悠哉悠哉的样子就出气,干脆眼不见为净也是正常。杨小贝一听就明白了,笑得不行。
  既然好久不见,海老师也打开了话匣子,拉着小贝在校园里走走,指给她看这一年学校发生的变化。这是今天竞赛咱们学校得了一等奖啊,这是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合影啊,还有,那边今年弄了个植物园,大家把山上好多植物都移植进来,还种了不少花花草草……
  这些杨启泰在家里都不会说的,在他看来,把学校建设得好都是分内之事,拿出来炫耀是很羞耻的。海老师则不同,他就像一个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把好的成果拿出来给远道而归的游子欣赏,言语之间是赤裸裸的炫耀和满足。

  ☆、第337章 旧识

  真好!杨小贝喃喃地说道。这才是她心目中的学校啊!小时候那低矮的校舍,毫无教学水平可言空有一身热情的老师,还有每天饿着肚子的经历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是自己,是多么羡慕城里漂亮的小学校园,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啊!
  因为学校没有午餐,也不提供热饭的地方,那时候的小学放学都比较早,一般下午2…3点钟就放学了。孩子们就饿着到了回家以后才能吃饭。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是每天放学回家,冲进厨房找留的饭菜那种饿得挠心挠肺的感觉。差生怕的不是留校,而是太饿了!
  本来孩子们就不耐饿,那时又没有什么零食干粮可以填填肚子支撑一下。带饭吧,夏天太热要馊掉,冬天太冷冻成冰疙瘩。就算是不冷不热,冷饭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吃多了伤胃——杨小贝的胃病就是那时候落下了,和她一样的小朋友还有很多。
  那种苦在父亲那个年代的人看来并没有什么,至少他们不会饿肚子不是吗?只是晚了一点,家里都是留着饭呢!可是杨小贝再也不想体会那种艰苦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黄氏小学从一开始就建设了安全卫生的大食堂,让老师和孩子们都能够吃上有营养的热饭热菜。
  桃花村的村民走出去,说起学校都骄傲不已,“咱们学校有免费午餐,县里的学校都没有呢!”周边的人们更是削尖了脑袋把孩子往里面送。桃花村富裕,福利又好,教育又是乡里有名的,带来的好处就是,桃花村的女孩子再也不愁嫁了,男孩子也成了香饽饽。
  那时廖主任和杨小贝犯愁的问题,现在早就成了最不需要操心的。如今计划生育也实施了这么多年,早就没有一开始那么激烈的矛盾,哪怕是最保守的老人也已经接受了事实。妇人们说起那时候的挣扎痛苦,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国内的民众是最善良、最好管理的。哪怕和千百年来是思想严重冲突,但是人们在痛苦的磨合期后还是选择了接受。就像后世房价越来越高,各种不公平越来越严重,可是人们还是默默地咬牙扛起了需要几辈人努力才能买得起的房价,接受了“同人不同命”的贫富巨大鸿沟。究其原因,当日子还能过下去的时候,没有人会尝试着反抗。
  这就是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大国,还有众多封建统治长久以来灌输给老百姓的儒家思想,才会产生如此温良的国人。就像现在一样,哪怕在杨小贝看来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在乡亲们眼里,这些已经足够好,足够满足了。
  乡间的人们不像外界那样经受着各种冲击,不停地追逐着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疲于奔命。对他们而言,大房子造好了,手里有钱了,孩子们学得好,将来有出息……这些就是全部,人生在世,不就是追求这么些吗?
  回到诊所,临近过年病人很少。传统的思想还是对年头吃药看病很忌讳,一来比较忙,二来能不急着看就等到年后再说,没得弄得年都过得不开心。所以诊所这段时间是最冷清的,至于年后——干脆是关门的,反正没人来。
  但是易慧芬还是会坚持到腊月二十九才会关门。诊所说白了也是服务性质的,全年无休,哪怕晚上也会有急诊病人找到家里去。这几天忙着给小贝准备东西,诊所就有点顾不上了,这不刚弄好就要赶过来收拾。杨小贝过来的时候,她正把需要消毒的东西准备好,放进高压锅里。
  离开了诊所杨小贝也没有忘记这边,这些年虽然还是这这个小小的房间里,但是里面的器具、用品都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鸟枪换炮了。那个天天冒着气饱咕噜咕噜专门消失的锅子也早就给猫咪做了饭盆。
  正说着呢,猫咪就来了。还是那只喵,当年诊所刚开张时杨小贝的第一位患者。当时它只是一只半大的小橘猫,误食了有毒的老鼠被心善的大妈带过来死马当活马医。都说“猫有九条命”看来是真的,小家伙顽强地挺了过来。并且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
  它家离得不远,平时没事就来这边转一圈。前几回杨小贝来的时候不巧,已经很久都没有见过它了。“哎……你还在哪?”她也很惊奇,这都多少年了?一只喵活到现在算是步入老年了吧?
  “人家活得好好的,就是年纪大了,总喜欢离家出走。我这边平时就给它备了猫食,饿的时候它会自己过来的。”易慧芬一边打扫着卫生一边说道。“人老成精,猫老了也懂事着呢,肯定是看你回来了过来的。”
  橘猫小的时候就对杨小贝很依恋,那时还常常叼老鼠什么的过来呢!现在它再也没有以前的活泼精神,略显干枯的毛发和消瘦的身体都意味着它已经年迈,走起来也不像以前那么轻盈,步伐稳重地迈着猫步走到杨小贝脚步,绕着她的裤脚蹭了蹭,就惬意地趴下来开始享受午后的阳光浴。
  它不会说话,但是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杨小贝心里异常妥帖。也不计较老猫常年在外面游荡身上脏兮兮的,一把抱起它放在腿上,顺着毛感叹说,“下回回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你呢!”
  猫年纪越大,呆在家里的时间就越少,这个习性和狗是截然相反的。最后当它感觉到大限将至的时候,会回去看一眼,然后孤独的离去,找个地方默默逝去。也许是天性,也许是不愿意离别,猫咪这种种族就是这么高冷。它们的野生近亲也是如此,当死亡来临时会独自离开族群。这只猫已经不怎么在家里了,作为一只不那么精心喂养的家猫,可能它寿不久矣。
  “猫活到这么久已经是善终,难得了!”易慧芬也这么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避不了。这个问题让杨小贝想起了从以前就担心的一件事。
  不在家的时候,最牵挂的就是家人的健康。以前父母都六十多了,特别是母亲身体不好,杨小贝总是但是会有什么意外,自己不能及时赶回来。曾经无数次的想过,如果妈妈真的像外婆那样中风的话,不管什么事业、工作,都他妈的滚一边去,她一定第一时间回来照顾爸妈,陪伴在他们身边寸步不离。
  但有时候又会恨自己,为什么非要等到父母老了,病了才会回来呢?父母要的不是病痛时的照顾,而是平时的陪伴才对。

  ☆、第338章 轮回

  现在父母正年富力强,爷爷也身体健康,每年都定时检查,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外婆那边,以前三个舅舅都英年早逝,而现在知道了身患隐疾,早早地就开始干预了,应该不会出现前世那些悲剧。
  杨小贝觉得这是最值得自己安慰的地方——大家都好好的!当然每个人都会老去,包括她自己,总归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轮回。最起码自己尽力了,如果还不能扭转命运的轮盘,那也无怨无悔。
  现在她相信自己是能够改变的,至少小舅现在已经成年,高中毕业以后进入了水产公司,外婆又开始张罗着替最小的儿子说媳妇儿了。小姨的轨迹命运变化,她依然认识了自己的那个他,虽然是远嫁,但是姨夫一如既往地对她好,当然现在舅舅们健在,还有自己看着,以后也绝对不允许他欺负小姨。
  大姨的变化的最大的。和上辈子有名无实的婚姻相比,王大成实在可以称得上是“模范丈夫”。脾气又好又能干,正赶上开放二胎的时候,他们果断生了个儿女双全,让易慧芬都羡慕不已。大姨脸上洋溢着上辈子看不见的笑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特别满足。
  现在的韩家冲,早就不像她刚回来的时候那样穷苦。家家户户都新起的大瓦房,讲究些的还都是二层小楼。作为最早加入合作社的村子,每家每户都是有分红的,光是这一项就让村民们生活富足无忧。杨小贝回来以后每家都恨不得接她去吃饭,要不是她明智地谢绝,估计都没有空挡端家里的饭碗。
  乡亲们都是朴实的,嘴上虽然不说但是谁不知道,当年杨家幺女回来的时候是咋样,现在又是咋样?虽然有着改革开放、分田到户的原因,但要不是小姑娘那时候的的“瞎折腾”,大家也不过就是和其他村子一样,混个温饱而已。
  那时杨家小妹拉着她二哥大冬天的挖洞找黄鳝,大家都当她的小孩子家嘴馋,笑话杨家宠孩子呢!后来又弄出来什么西瓜玉米的,谁乐意种?好不容易分到了田地,赶紧种粮食是正经!说实话那时候大家都不以为然,还背地里说这孩子咋就那么折腾呢?
  不过都是乡亲,又有政府是承诺保障,大伙儿才勉为其难地跟着种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作物。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谁知道就那些蔬菜水果的,都卖到国外去了呢?
  现在这些农产品的名气可大,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包装都比以前的大户人家金贵!农民们不是很懂这个,咱们以前也是这么种的,只不过换了品种,口味嘛……吃啥不是饱肚子?咋就能卖出大价格呢?
  不懂归不懂,钱挣到口袋里才是实惠。规模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种植比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知道轻松了多少倍,很多年轻人都解放出来,正经八百上起了班,进了包装车间、物流公司、水产公司等成了拿工资的人。
  城里人咋啦,商品粮又如何?现在早就不讲究那些了,韩家冲的乡亲们说起来都是头仰得高高的,“咱们村的户口,那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可不是!莫不说优厚的工作,优越的居住环境,还有满意的分红,哪个不是周边村子羡慕得眼珠子发蓝?大伙儿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杨家小妹带来的,要不是她啊,大伙儿还在土里刨食呢!
  现在人家终于去了大城市,就是从前,想感谢她也没有什么好的机会。人家什么都不缺,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啥了不起的,在家还是喜欢穿自己家缝的滚身大棉袄,脚下穿着她嫂子做的布鞋,见面都是笑眯眯地叫着“叔叔伯伯婶婶”,一点也没有自己做了这么多大事情的觉悟。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现在杨小贝就是韩家冲嫁出去的姑娘啦!大伙儿既为她高兴又依依不舍。没有什么是人家看中的,大家只有把这种好留给杨家人。不是瞎说,杨老汉现在在村里的地位,那真的是德高望重,说句话比村支书还有分量。
  晚上和易慧芬一起回去的时候,每个人见到她们都是热情地打招呼,“小妹回来啦?”“什么时候走啊?”还有阿婆拉着小贝的手不放,“这都要过年了,怎么就不留下来过好年再走?”让杨小贝陪着笑脸一个个的解释。
  其实大家哪里不知道她的难处呢?只不过把她当成最宝贝的孩子,舍不得罢了!易慧芬笑着说,“最好你把你婆婆带回来过年,就不会这么矛盾了!”
  这是不可能的。不过后来80后的独生子夫妻,家住两地的很多人就是这么干。四加二加一的家庭,在那一边过年就会把另一头的父母给冷落,还不如不嫌麻烦地拖着全家两边跑,大伙儿今年在男方家,明年就到女方家,轮换着过年。
  可是现在的情形不一样,婆婆是不可能也不会愿意到“乡下”过年的。尽管也非常遗憾,可她们都知道这也就是说说而已。就像诚诚说的,“妈妈,暑假我们两个月都在老家玩可以吗?”大不了只有尽量在放假的时候多回来几趟。
  “以后啊,你们就开始这么两边跑了,虽说交通比较方便,可总是很累的。”易慧芬感叹道。小贝在家多好!大家亲亲热热的,从来都不会闹矛盾,两个小的也好。如今去了浦海,明知道她也过得很好,可自己老是有一种小贝一个人孤零零在那边的错觉。
  是啊!时光轮回,仿佛又回到了当初自己在外面打工,每年回来的日子。不同的是这次有老公和孩子做伴,她不至于一个人孤零零地拎着沉重的行李箱,在过年的最后几天还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还有一点是不同的。这次父母都还年轻,有着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他们的感情一样亲如一体,但毕竟已经不是一家人,不用时时刻刻牵挂着自己,也不会渴望着自己的陪伴。
  这一世他们会一起变老,互相关心扶持,永远也不会离开彼此。而自己也不必一个人漂泊在异地,如浮萍一般随风飘零。这是多么幸运的事?
  看着周品正拎着行李箱走在前头,宝贝儿子蹦蹦跳跳地跟着后面和哥哥说着明年的相遇,爷爷、伯伯和老爸老妈全部都来送她,大家虽然依依不舍,却还是通情达理地帮着拿着行李,殷殷嘱咐着路上小心——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分别而已,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都会习惯这样的送别,因为她会常回来看看。
  这里是她的家,而那头则是婚姻,这是女人长大后必须要面对的事。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不过小妹嫁的比较远而已……想当初她的婚姻也是一波三折,甚至不得不在娘家生活了这么了多年,如今她的生活恢复正常,大家也是打心底为她高兴来着。
  杨小贝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坐在车上的时候还惘然若失。周品正给她把围巾仔细地围好,关心地问,“怎么了?舍不得吗?”即将过年的时候离开家乡,一定很失落吧!
  “没什么,只是想到很多事情而已。”杨小贝嫣然一笑,把手放进他宽厚暖和的手掌里,两人十指相扣,“我不是还有你吗?”
  “还有我啊妈妈!你把我忘记了!”诚诚不满意地挤过来,控诉着妈妈的偏心。怎么能够没有他呢?他也最想回老家的啊!
  “对对对!还有诚诚,咱们一家在一起,怎么会舍不得呢?”杨小贝哈哈大笑着说。因为离别而有些阴郁的气氛一扫而空,车厢里回荡着一家人开心的笑声,直至远方……

  ☆、完结感言

  完结啦……
  首先要申明,绝对不是烂尾……当初交给编辑的大纲,预期就是一百万字来着,现在想写的就写完了,安心也不想再水字数,果断完结。
  其实本来想上个月第完结的,可是老朋友都知道了,工作特别忙,又要准备出差事宜,10月份没有加更过还请假,实在是力不从心。
  这本书算是安心的第一本试水之作,说实话成绩很很不好,但胜在有几位亲爱的盆友一直陪伴到最后,再次鞠躬感谢!
  没有你们的一直关注和支持,就没有安心坚持写下去的动力。成绩不好的原因很多,文笔不好啦,题材不够吸引人啦,没有故事性啦……这些我都懂。可是读者要求的那些,不是我想要写的啊!
  一来能力有限,无法将大纲彻底推倒重建。二来希望能够满足我内心一点小小的希望,希望记录下一些东西,哪怕现在看来不那么吸引人。让大家感到失望了,十分抱歉!
  给一直陪伴我的几位书友,我爱国粹,美59511973a,cheny瑜,幸福的宠物猪,梦紫亭fairy,览一尽,小书虫爱读书,五彩缤纷2016,日月99,夏天xiaoxiao……等等打赏和投票票的盆友们,安心会永远铭记你们的陪伴,谢谢了!
  新书已上传,感兴趣的欢迎围观,回见!手动拜拜~
【更多精彩好书尽在 http://www。bookbao。c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