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去你的孩子!杨小贝气坏了,我们还在谈婚房的问题,你就直接跳到孩子去了。谁要跟你有孩子了——不对,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好吗?搞清楚主次好吗?
但是现在的关键在周品正的态度。他的脑海里还是传统的思想,家里的房子是父亲单位分的,姐姐们都出嫁了,自然是由他继承。而母亲的赡养也是责无旁贷。如果家里还有兄弟,也许他会考虑杨小贝的意见,但是显然现在不行。
要不要这么悲催?杨小贝本能地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当然了,在还没有谈婚论嫁之前,为了和父母一起住这种事情而放弃感情是本末倒置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经过了一年的相处,她倒没有就此撂挑子不干的意思,但是超级郁闷好不好?
现在争论这个为时尚早,杨小贝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说服周品正,毕竟理念不同,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尽管心里不舒服,但是她还是明智地搁置看这个问题,说起了正事。“对了,你帮我准备的器械和药品都弄好了吗?”
不明白好好的小贝的兴致怎么就不高了,周品正想了一下刚才的话题,没毛病啊?
“你交代的事情,还用说吗?年前我就都准备好了!”说起这些周品正就来劲了。难得杨小贝吩咐下来,他不得办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在心上人面前显摆一二?结果人家年前面都没有露一个,让他的一腔热情无处宣泄,不气馁才怪!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虽然说卫生室是村里安排的,但是除了一个房间,桌椅板凳,村里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按说有农村合作医疗,村一级的卫生室是会标配一下常规的药品。毕竟这里的保健员大多数也不是专业人士,治个头疼脑热的就够了。
别人家的这个样子的,杨小贝可不行。她是谁?她可是发誓要继承老爸衣钵,成为最优秀的乡村医生的女人!村卫生室她已经决定建成一个小型的诊所,这需要的东西就多了,而且全部都是要自己掏腰包买。
回来的时候,她订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家里不再贫穷,老爸也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现在到了实现自己心愿的时候了。自从遭遇了医闹和恶心的医院负责人,还有看多了医院的灰色地带,她热爱医学的心满未变,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医院上班。
现在这样也蛮好的,杨小贝没有雄心壮志,就在家乡做一个小小的乡村医生,为目前缺医少药的乡亲们提供一下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现在她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老爸也非常赞成她的想法,因为当年他也是这么选择的。
农村里的人都太苦了。假如有一个懂得医学知识的人帮助指点一下,有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也不会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再拖垮一个家庭。她能够做到的不多,但是至少可以让自己学习了那么多年的知识用来帮助别人,不至于荒废。
至于做生意什么的,纯属顺带!
有了家人的支持,还有周品正的无条件帮助。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他根本就没有问原因,杨小贝列的单子,早就托人从市里、省城弄的最好的运回来。医疗用品、药品不是普通的商品,管控得更加严格。周品正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成本,虽然杨小贝说要用自己的钱,可以周品正是那种人吗?早就一声不吭地全部准备好了。
带着杨小贝去水产公司的办公室看这些设备,看看有什么遗漏的好再补上。见面前一堆堆的托盘、器械、注射器、消毒包,还有一大箱子的药品,杨小贝非常满意。
事实上由于对现在的医疗市场并不熟悉,她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列齐。现在也没有后世那种大的医药交易市场,唯一的渠道只有市医药公司。还是周品正托关系,找经验丰富的人才帮忙把很多杨小贝想不到的医药用品配齐。因此在还没有开张之前,一时之间杨小贝也不知道还缺什么。就这样吧,她已经很满意了。
第133章 开张
回到家里,杨小贝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起来。叫上老妈拿上卫生室的钥匙,一起去看房子。
最终卫生室被放在桃花村。这里面有的典故,解放前本来桃花村和韩家冲是一个大村子,因村里多植桃花而得名。后来因为办人民公社,桃花村的地形狭长不方便管理,就把下游的韩家冲独立出来一个村子,变成了两个。现在又重新土改,上面说两个村子的面积都不大,干脆还是合并好了,这样不用浪费资源。所以大概这两年又会重新成为一个村。
这样的话,两个村里也就不用纠结卫生室没有人,小学没有老师等等头痛的问题了。利肯定是大于弊的,除了住的远的小孩子上学会远一些,村民们也并没有意见。“五百年前是一家”,两个村子本来就是牵扯不清的。
但是杨小贝就比较倒霉。她家住在韩家冲的最东边,本来离村部两里路,还算是可以接受。现在这么一来,到桃花村村部,卫生室的所在地得5里路,这就很尴尬了。每天来回走路十里,按照杨小贝的速度得一个小时,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也没办法,考虑到村民们办事方便,村部一般就选择在比较靠中心的位置,谁让杨家就在村子的最边缘呢?一边哀叹她的霉运,杨小贝还得一边早上很早起床,吃好饭往村部赶。
房子是早就腾出来的,条件还不错,易支书可是在村部为她们特地挑了一间最好的。砖瓦房,房间大概二、三十平米,宽敞明亮,年前的时候村里还特意用石灰粉刷了一下,已经不能再上心了。但是如果用诊所的要求来看,肯定是远远不合格的。
首先没有隔间,将来来看病的村民,有男有女,有外科有内科,总不能就在一筒间。这倒好办,到时候放个屏风隔一下就行。其次是地面,连水泥地坪都没有,只是用掺了沙土的水泥抹平。这就没办法了,现在来说已经是乡下最好的地面了,基本做到了平整、硬化——除了灰尘比较大一些。
灰尘是个最大的问题。房间虽然是砖瓦房,可是没有天花板,抬头一看就是瓦片。这样是设计倒是不漏水,可是灰尘大啊!还有地面,走路就会起尘土,将来诊所的器械都是要消毒的,想想满屋子灰杨小贝就头疼。
易慧芬卖力地扫地、擦灰,对这间卫生室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瞧瞧这房间,窗明几净的。这墙壁,雪白雪白的。她们只需要稍微打扫一下久OK了。但是小贝为啥还愁眉苦脸的?
哎!这就是思想太前卫,没人理解的烦恼啊!杨小贝制止了老妈的瞎忙活,带着她去找二舅,把自己的要求讲了一下,让他去想办法解决。
只要肯花钱花功夫,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一个礼拜之后,二舅过来通知那边完工了,让杨小贝去“验收”。
这回过去就不一样了。房间还是那个房间,但是屋顶全部用实木做了吊顶,显得整洁很多。当然灯光也做了调整。原来就一个老灯泡,现在考虑到房间比较大,前后加装了两个大瓦数的灯泡(因为电压较低,灯光不是很明亮,必须要瓦数高一点)。地板二舅本来想弄个水泥地坪,结果周品正不知道从哪个采石场弄来了水磨石!
乖乖!一起来的易慧芬蹲下来摸了摸,这地板都快赶上高级宾馆了!光滑、平整,美观。易慧芬简直都无法形容这个地板。问题是,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生室而已,杨小贝你至于搞得这么高大上吗?
没办法,有钱就是任性,咱现在不差钱!土豪杨小贝淡定地表示很满意这个装修。总算差不多达到了她的要求,可以开始布置了。
招呼了一下,周品正立马亲自开着货车把设备都运了过来。大家伙一起帮忙,很快就把诊所安置好了。这时看上去就有一点诊所的样子了。进门就是一个玻璃立柜,上面是药品,杨小贝准备得并不多,现在她还搞不清楚需求,最初只能是一样备一点。下面是封闭式的,用来放医疗器械。针头针筒、手术器械、针灸等等,都会在消毒都放在这里。
靠窗放了一张办公桌,也就是诊疗桌,后面放了一张椅子是杨小贝她们坐的,桌子前面则放了一张长条凳,预备病人们等待的时候坐。房间中间加了一个嫩绿色的屏风,在白色的房间里显得很清爽,这个颜色是周品正挑的,杨小贝为他的眼光点了个赞。转过屏风,后面放着一张诊疗床,还有并排的两个躺椅。有的时候病人需要观察或者输液,也需要地方。
虽然还是很简陋,没有病床,只有两张竹躺椅,上面的架子也是木头做的。没有洗手台,只能是用水缸里的水。但是该有的都有了,条件有限,不能奢求更多。
作为一个合格的乡村医生,实际上就是“全科医生”,你可能不会遇到什么疑难杂症,也不会有高深的医学水平,但是你必须得是全能小能手。村民们来找你,不会去分内外妇儿。所以最好什么都要备齐,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来找你的是哪一科的病症。
翌日,桃花村卫生室就静悄悄的挂牌开张了。除了两位穿着白大褂还显得稚气的“卫生员”,就只有他们的家人来捧场。传统来说,医院药房、棺材铺这些,其实是不会庆祝开张的。棺材铺及不用说了,人一辈子就去一次。药店则是跟阎王爷抢生意,得低调行事。再说了,去药店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大家都是静悄悄的,名声全靠口碑。
不过后世就全变味了。药品成了暴利行业,医院成了商圈,“莆田系”等等只是冰山一角,早已经把老祖宗的规矩忘到九霄云外。人呐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真的是无底线的。
爷爷还忙着,早上特地过来看了看,说了句“好好干”就走了。他也不懂这些,就别在这给孩子们添乱。但是看得出来他很得意,跟外公打招呼的时候嗓门都比往常大了不少。外公则细细的看了药品,又问了那些器械是做什么的——有很多他也没有见过,很好奇。
周品正当然也来了,但是大人们只当他是来庆贺开张,并没有想到其他。过去这一年他也时常露脸,两家都知道这个小周是一起合伙做生意的,是县委周书记的侄子,除此之外就没有了。再加上他也没有空着手,来到时候车子上又装了不少东西过来。
老爸快到开学了,这几天正忙着整理手里的田亩资料交上去,也没有空在这里赔她们。不过这里是村部,好歹还有易书记看着,也不愁两个小姑娘被欺负,他瞪了在一边厚着脸皮跟着小妹转悠的周品正一眼,交代易慧芬到道,“不要紧张,就算的有病人也不会有什么大毛病,细心、耐心就好。”小妹他是放心的,反倒是芬子,杨启泰总是担心她毛毛躁躁的,怕她应付不来。
第134章 第一
啧啧,这还没有结婚呢,就护上了!虽然是自己的爹妈,这种强行秀恩爱还是被鄙视的!杨小贝默默地带着周品正撤退,去外面忙活,眼不见为净。
外面就是村部的走廊,靠卫生室这边被摆了一个带盖子的大水缸,还有一个煤炉子。这当然不的用来煮饭的,而是用来做最要工作——消毒。
是的,煤炉子消毒,你没有看错。一般来讲后世的消毒都是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而且几乎所有的器械都是一次性的,再也不用为了这些烦恼。但是现在可不行。针具、器械等全部都是要重复使用的,对于杨小贝概念来说这存在很大的隐患,可是没办法,医学是不断进步的,在这个时期,条件就只有如此。
要重复使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消毒工作,否则后果简直是灾难性的。条件所限,诊所能用的只有煮沸消毒法。
消毒前,要将物品洗净,把针管等易损坏的物品用纱布包好再放入水中。应自水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需15~20min对肝炎患者污染的器械与物品,应煮沸30min。对注射器或手术器械灭菌时,应煮沸30…40min。煮好的器具不能用手碰触,以免二次污染。要用消过毒的镊子全部夹起来,放入无菌包包好密封备用。
你以为消过毒就万事大吉了?NONONO,哪有这么一劳永逸。首先无论任何针具器械,使用过一次就必须重新消毒,一针不能二用,这个是铁律。然后就算是没有使用,因为没有那么密封的环境,三天以后无菌包必须全部拆开重新消毒……
小的时候在老爸的诊所做作业,耳边永远响着炉子上消毒锅里,煮沸的器具之间轻轻碰触的响声。那个时候不明白老爸怎么成天都在消毒,但是她从小就知道,注射器要煮一个钟头,每回老爸都是看好时间的。
现在轮到杨小贝来煮了。村部里桃源水库不远,平时用水都是从那边挑过来的。水库的水质非常好,也不会久煮后在锅里留下水垢,这算是一点小小的安慰吧。杨小贝一边把注射器等包好后指挥周品正往锅子里放,一边想着要是有高压锅就好了,消毒效果更好,也不用一天到晚地煮个不停。
“高压锅?是进口的吗?”周品正听过国外有杨小贝说的那种锅,但是从来没有见过。既然小贝想要,那只好请人帮忙看看能不能从国外带一个回来。
原来现在咱们国家还不具备生产高压锅的能力,这个还要进口?那就算了,不合算,也太兴师动众了。她也不过就这么一说,用普通的锅子也行,只不过就麻烦点而已,不过想来她们也不会忙到哪里去,有的是时间。
杨启泰和易慧芬叮嘱了一会儿,才急匆匆的地去了村部。他在那边帮着整理资料,今天一天大概都弄不好,这两天倒是会和杨小贝一起“上班”。易慧芬激动得在房间里这里擦擦,那边理理。哎呀今天穿着白大褂,人生当中第一次正式上班了,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这人一兴奋啊,就管不住嘴。这不,老妈还唱上了,“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水缸里面将我把身藏……”
……杨小贝一脸的黑线,周品正已经憋不住呵呵闷笑起来。这……这能联系到一起她也算是服了!
其实也不能怪老妈。她本来就是个爱唱爱跳,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去年一年都在紧张的学习,今年又因为刚定亲,家里宣传队也没有让她去了,估计憋着也有一阵了。今天高兴,可不就唱上了吗?
说起来今年王干事也是往家里跑了好几趟,想邀请杨小贝去参加文艺汇演,据说春上还有个什么县里的文艺比赛,王干事可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杨小贝身上了。可是杨小贝对歌唱的热爱只不过就是一年唱两次K的水平,去年是因为老妈,今年老妈都不去了,她有兴趣才怪呢!
所以哪怕王干事几次三番地专程来杨家邀请,她也没有答应,只是说去年的几首歌你们随意换个人唱就行了。她忙着呢!连“恋爱”都没有时间好好谈了,就别说这些浪费时间的事儿了。说实话她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穿越大神给的这个“金手指”有什么用场,太鸡肋了好吗?
正当大家笑着唱着,欢乐无比的时候,卫生室的第一个病人猝不及防地到来了!
桃花村三队是离村部最近的小队,别的地方还不知道卫生室开张,他们每天打这边过倒是第一时间就知道的。这不,三队的袁大婶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拎着一个蛇皮袋子,问易慧芬,“小易啊?哪个是医生?今天治病不?”
治!开着门当然要治了!杨小贝赶紧上前说,“大婶,我是小杨,你哪里不舒服啊?”大婶一路小跑过来的,一脸的着急,但是从面上也看不出哪里不舒服。
“哦哦!小杨医生啊,你快帮我看看,我们家猫中毒啦!眼看就不行了!”袁大婶一边说话,一边从蛇皮袋里掏出来一只……猫!
……我能说“不”吗?
好吧,杨小贝之前漏算了,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不仅是内外妇儿全科,还要身兼兽医……
乡亲们才不管人医和兽医的区别呢!在他们看来,你人都能医,还治不好猫猫狗狗了?所以以前老爸凯诊所的时候,也常常会有人送猫狗来看病。以至于后来老爸不得不另外配置了一套兽医器具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只是时间太遥远了,杨小贝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么,现在诊所的第一个病人,就是一只猫?
画风突变,老妈和周品正有点反应不过来了。老妈本来有点生气想要说什么。却被杨小贝阻止了。她轻轻抱起这只小橘猫,它可能之前还呕吐过,整个猫脏兮兮的,但是被袁大婶仔细地用一块布包裹着,焉哒哒地在杨小贝怀里一动不动。
袁大婶并没有注意易慧芬的表情,她正一脸愁容地跟杨小贝说,“我家的猫肯定是吃了老鼠药了!都吐得没力气了,小杨医生你快给它打一针吧!”。乡下猫也没个名字,但是农家都很看重家中的猫,养了猫就没有鼠患,粮食也不会被老鼠咬得乱七八糟的。所以大婶特别着急。她感觉生病最严重的时候就要打针,所以直接要求医生给猫打一针,希望能够救回它一命。
第135章 病除
小橘猫有灵性,杨小贝抱着它并没有挣扎,只是不停地抽搐。它用尽力气微微抬眼,“喵”了一声。气息微弱,似求助,似叹息。如果它健康的时候,只要在家里喵几次,老鼠就会躲得无影无踪了,霸气得不得了。可是现在却较弱无力,痛苦不已。
土猫,又叫“中华田园猫”,一般由橘猫,狸花猫最多。全黑的猫大家都不爱养,觉得有点不吉利。这些猫其貌不扬,但却是真正会抓老鼠的猫咪,而那些名贵美丽的品种只是宠物而已。农家爱养猫,它不黏人,也不需要照顾。除了家里吃鱼的时候给它一份,甚至都不需要喂食。它们平时自己会抓老鼠为生,还有青蛙等小动物。和你关系好的话,它还会把吃不完的食物给你带回来。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家没有养猫,家里的老鼠多了,就买一点“毒鼠强”投放。这其实是特别不负责任的,毒鼠强剧毒,很多年以后都不会代谢掉,吃过药的老鼠一时之间也不会死去,反而会四处逃离。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猫误食了“毒老鼠”而中毒,眼前的这只猫咪就是如此。
这也一条生命,不能不救。杨小贝以前在老爸的诊所里也碰到很多这种情况,知道怎么处理。她让老妈拿出来最大的针头,还有阿托品,抱着小猫坐到外面的凳子上开始准备打针。
药品不全,现在只能是用阿托品解痉挛,让猫咪不至于那么痛苦。实际上阿托品主要用于有机磷中毒,因为农村常有打农药致中毒,所以是常备药。也没有专门应对猫、狗中毒的药品,以前老爸都是用阿托品,只要不是送来得太晚,一般都能够救得过来。
事不宜迟,老妈很快就把药水弄好,注射器拿过来,一脸担心地问,“猫怎么打针啊?它抓到你怎么办?”
猫、狗的皮下注射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脖子两侧的毛皮提起,直接注射到皮下就可以。他们的皮下组织并没有神经系统,也感觉不到疼痛,一般如果不挣扎的话,打针是很容易的。杨小贝把小橘猫用腿轻轻固定住,慢慢在它的脖子上抚摸。猫咪仿佛知道现在是在救它,虽然很不舒服,但是一点也不挣扎。
见猫咪趴着一动不动,杨小贝迅速提起一块颈部皮毛,右手进针,退药,一气呵成。等退针了猫咪都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还懵懂地喵了一声。
“没事没事!打针了等会就好了!”杨小贝摸摸它的头,安慰说。她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至于能不能挺过来,接下来就只有靠它自己的生命力。这只橘猫还小,送过来的时候已经在家抽到没力气了,才被袁大婶家里人发现,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送过来的。
“大婶,猫就放我这儿吧!要是……”杨小贝想要让小橘猫在这路观察,显然一时半会药效还没有上来。
“没事没事!那就放这儿吧,如果死了晚上我叫当家的来收拾!”袁大婶赶忙说道。她也是看着是一条命,才会送过来救一下,现在针也打了,要是还活不过来,那也是它的命。又万分感谢地说,“谢谢小杨医生啊!哎呦一看就是好心人!那个……多少钱?”
“算啦!大婶也是善心人啊,把小猫送过来。不过就是一支药水,就不收钱了。”杨小贝笑着说。其实药水倒真不贵,贵的是针具。这崭新的一套针具给人打过了都可以消毒再重复使用,给猫用过后就只有报废了。
袁大婶十分不好意思,回去的一路上见人就夸卫生室的小杨医生是个好姑娘,连猫都帮忙治,还不收钱!(这个才是重点)。然后开张第一天,杨小贝就凭借着一只猫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和宣传。但问题……她不是兽医啊喂!
家属走了,病人还在杨小贝怀里呢!周品正赶紧找了个纸箱子,把猫咪放进去休息。又张罗着打水让杨小贝洗手、消毒。早上刚穿上去的白大褂也得脱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