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俏七零-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床是普通的木架子床,但四周有立柱,床栏,上面有简单的木头雕花。讲究点的人家,女儿出嫁的床是费很大工夫的。从前几年就要准备好木料,定好亲“看家”时来量房间尺寸,回去再请木匠打造,结婚的时候陪嫁过来。这张木架床还是奶奶的陪嫁,虽然不是很豪华,也是蛮精致的。以前是姑姑们睡的,这次杨小贝回家,又被收拾好铺盖,挂上用粗纱布做的账子,成了她的睡床。

    在床上发了会呆,以往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现在没有手机看总觉得不习惯,很没有安全感。暗自叹了口气,自己这手机依赖症晚期,总算是可以治愈了。昨天担心这些东西解释不清,杨小贝把手机等东西都锁进了拉杆箱,现在正被姑姑们放在靠门边的角落里。她们并没有要求杨小贝打开来看看,但是从今天起家里就会来许多小孩子,到时候肯定满屋子乱窜。看来还是要想办法把箱子也收起来。

 12 龙猪

    男人们需要守岁,到凌晨的时候才去睡,所以大年初一这一天,是农村人唯一一次不用早起的一天。饭、菜都是年三十烧好的,猪啊,牛啊也都是喂好的,今天加点料就行。规矩就是初一不用做事,否则一年都是劳碌命——其实只要你投胎到农村,就是天生的劳碌命了,这也算是农村人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家里静悄悄的,要是现在是在后世的家里,妈妈已经早早的起来了,给全家人煮汤圆,煮鸡蛋过早。而现在的家里,二伯母要坐月子,家乡的男人都是传统大老爷们不会下厨,看来自己回来的正是时候,要担起女主人的重任了。杨小贝穿好衣服起床,打开大门看看,快8点了,外面还阴沉沉的,寒风钻进衣服里,冻的她打了个机灵。看来天不是很好,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把门打开,去火炉房准备生火烧水。却发现火炉里那个巨大的树根还在默默地燃烧。每年秋季过后,等山上的灌木都枯萎了,大家就会一起上山砍柴火。把所有的不成材的灌木、杂草等砍好码齐,挑回家堆成高的柴垛,这就是一年的燃料了。然后汉子们会上山,给树木修枝理叶,拖回家再锯成一段段,用斧头劈开,晾干。最后还要上山挖树根,因为冬天的炉火里,树根最耐烧。冬播过后,大家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这些柴火。这其中,每家都会把挖出来的树根挑出来最大的一棵,留着在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烧。这样一个大树根放下去,要烧到年初一,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龙猪”,寓意是它越大,烧的时间越长,就表示今年的日子越红火,过年猪也杀的越大。

    杨家都是勤劳肯干的,从来不会发生夏天过了没柴火烧的囧事,农闲的时候,还砍好柴大老远挑到城里去卖,换一些微薄的收入。这个“龙猪”也是挖的最大的,看这架势,烧到明天也烧不完。

    不用生火太好了,很久没有发柴火,她还有点怵。到灶头后面抓了一把树叶,撒在燃烧的树根上面,再操起吹筒,用力的吹气。这是一段粗粗的竹子,中间打孔,专门用来吹风的。但是由于将近一米长,又选用比较粗的竹竿,这就要求肺活量巨大。杨小贝对这玩意的最大印象,就是看见它就鳃帮子疼。

    树叶易燃,很快就着了。赶紧加上细柴,等会全部燃起来后再加硬柴。马上去打好一铁壶水,挂在火炉上方的铁钩子上。忙活了半天,总算齐活。等水开的工夫,先去看看有什么食物,一会儿爷爷他们要起了。再说还要给二伯母烧“月子餐”呢!

    到厨房找了一圈,米、油都还蛮多的,毕竟是过年。没有面,南方主要种稻谷,小麦产量低,种的也少,一般人家很少会吃面食。杨小贝还发现了一碗“糍浆”,就是水磨糯米浆,用来做汤圆、糍粑的。就只有一碗,大概是哪个姑姑送过来的。

    就这么点,看来只有做汤圆了。老家这边的汤圆是不带馅的,只要把糍浆揉好,搓成圆圆的团子,煮熟后盛到碗面的时候加上糖就行。那么问题又来了——没有糖。

    鄂北这边不产糖,现在的物资又如此紧张,糖是连有钱都买不到的紧俏商品。记得听老妈说,她生杨小贝的时候,外婆到县城都买不到红糖,她实在心疼女儿,硬是走到邻县买到了一包最劣等的红糖给老妈送来。所以现在吃汤圆都是不放糖的。

    无味的汤圆怎么咽的下去?杨小贝在厨房里翻了一圈,发现还有一块肉。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按照浦海那边的做法,切了一点瘦肉下来,剁成馅打算包肉汤圆吃。

    厨房里丁丁咚咚的声音把杨启泰吵醒了,想起现在家里没人做饭,他作为老幺还得起来烧饭赶紧爬起来。结果发现门已经打开,水也烧上了,小妹正在厨房剁肉馅呢。这才想起来家里他已经不是老幺了,多了个妹妹感觉好幸福!

    “小妹,你剁肉馅做什么吃?我力气大,我来!”杨启泰自告奋勇,杨小贝也没客气——在家这些体力活本来就是老爸做的!她把手里的菜刀递给杨启民,“我做个浦海味道的汤圆给你们吃,哥你先帮我剁好的,我去洗脸。”

    这会子水总算开了,昨天太累,随便擦了一下就睡了。今天早上她才从箱子里的瓶瓶罐罐,拿出洗面奶来洗脸。一面洗一面发愁,这面霜、化妆水什么的,用完了咋办?现在带的这套可得省着点用,都成绝品了。

    不得不说,女人有时候的关注点永远不在重点上。吃饭的问题还没愁上呢,就在为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伤脑筋了。等杨启民一口气把肉馅剁好,跑过来向妹妹邀功的时候,就看见小妹面前一堆漂亮的瓶瓶罐罐,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看上去就特别。而小妹正对着这堆东西发愁呢!

    杨小贝对老爸毫无防范之心。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任的人非老爸莫属了。她并没有想对老爸和盘托出,但也不想对他撒谎,也许潜意识里,她想让老爸慢慢产生疑惑,后面再慢慢接受吧。看见老爸进来,她也没有收拾起来这些东西,直接去厨房了。

    倒是杨启泰,赶紧出来将门带好。小妹也真是的,这些东西一看就价值不菲,她就这么大大咧咧的摆在台子上。他一面为小妹对家人的信任感到高兴,一面又有点犯愁——从行李和用品可以看出,小妹之前的家庭条件特别好,又在大城市生活了这么久。现在突然回到家里,连白米饭都吃不出的,她还能吃得了这个苦吗?他倒是能理解,就怕爹生气。昨天回来的路上,看见小妹连路都走不动,爹就很看不惯了。

 13 厨艺

    肉馅被杨老爸剁的碎碎的,也没有别的调料,杨小贝只是加了点盐,用力的朝一个方向搅上劲。然后把事先揉好的糍浆揪成个个小剂子,再把肉馅像包饺子一样包进去,小心翼翼的搓圆。汤圆不像饺子那么好包,还特别容易漏,要特别小心。

    接着在灶头上生火,洗锅,烧水。家里的土灶头小时候烧习惯了,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大铁锅,大锅铲,柴火烧的旺旺的,一下子家里就乒乒乓乓地热闹起来,二伯家的容姐听见动静就吵着要起床,估计是肚子饿了。

    等家里人都起来的时候,杨小贝的汤圆已经煮好了,大大的汤圆像个小胖子似的挤在碗面,显得特别的好看,跟老家这边随便搓圆煮出来的汤圆完全不一样,容姐一看见就吵着要吃。爷爷还没上桌子,当然不可以让她先吃,趁爷爷还没有过来,杨小贝又开始煮鸡蛋。刚刚问过二伯,鸡蛋藏在他们床底下。是攒了好久的才攒起来的一篮子,预备二伯母坐月子吃的。

    鸡蛋直接打到滚水里煮成荷包蛋,再加上一点点红糖、猪油,闻起来香喷喷的。杨小贝一口气打了十几个,家里人每人两个尝尝鲜,其它的都是二伯母的。一小篮子鸡蛋转眼就去了一小半,把二伯看的直皱眉头,他也没吭声。好不容易过年,是应该吃得好一点,但是……小妹手太松了,大老爷们吃什么糖水鸡蛋?太不会过日子了,哎!

    爷爷早上一起床,都要去看看牛,喂点草料,等收拾好了才回来。大家都等着了,他才往桌上一坐,发话道:“吃饭吧!”容姐顿时欢呼起来,刚才眼看看不能吃,馋的口水都流了老长老长的。

    大大的汤圆一口要下去,肉馅的汤汁就流了出来,又鲜又香。纯生态养殖的猪肉跟后世那些饲料喂出来的相比,简直吃不出来是同一种动物的肉。一时之间饭桌上大家都在埋头苦吃,只有容姐比较着急,又好吃又烫,还粘喉咙!一个劲地催二伯帮她吹吹。

    只有一碗糍浆,做起来汤圆每个人能分4个,男人们一口气就吃完了,再吃两个糖水鸡蛋,虽然量少,但都是精粮,油水又足,也就差不多饱了。爷爷点评了一下:“好吃,费料!”老爸说:“做起来太费工夫了,这是浦海那边的做法?”“对啊!江浙一带,做的小吃、点心都比较精细,他们喜欢花功夫在这些吃头上面,不像我们这边。”说起这些,杨小贝也给大伙讲了一下那边的饮食风俗,和鄂北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汤圆,老家这边没有馅,还是甜的。浦海的汤圆都是带肉馅、芝麻馅、枣泥馅等等,粽子也是一样。更别说饭菜的口味,更是天壤之别。浦海嗜甜,喜欢浓油赤酱。而老家这边则是无辣不欢,从来没有听说过烧菜还要放糖。

    “俗话说得好,离家十里不同音,你去的那么远,风俗肯定跟我们这边不一样的。”爷爷虽然没有去过外面,但是阅历使他对这些比较淡然,倒是老爸,听的特别有兴趣,恨不得的也去看看外滩,吃吃城隍庙的小吃,毕竟是少年心性啊!

    其实这顿早点做下来,老爸偷偷松了口气。看来小妹并不是娇小姐,这手艺,比起几个几个姐姐都不差了“,看来只是没有做过体力活。至于大手大脚的毛病,等以后慢慢跟她说,应该会改过来的……吧。

    吃过饭,收拾好碗筷,大伯一家就过来了。拜年的风俗,初一父母家,初二走娘家。今天大家都在自己不出去,或者是邻里之间互相走动一下,扯扯白话,打打小牌,大年里难得放松一下。

    这下屋子里就热闹了,大伯家最大的涛哥也只有十二岁,二姐杨芳,三姐杨玲,还有最小的亭哥才5岁,再加上二伯家的容姐,全部都是小罗卜头。这还没算上刚出生一天的平哥,还是这个时候孩子多,热闹!后世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不管是因为政策还是其它,其实小孩子是最寂寞的。兄弟姐妹们平时一起打打闹闹的,有别家的小孩欺负人,大家一窝蜂全上去,那才叫爽!

    早上趁着有点工夫,杨小贝把背包里的吃食都拿了出来,包装袋去掉放灶头里烧掉。鸭脖子之类的肉食放起来当下酒菜,其它的话梅、瓜子、核桃、巧克力等零食都拿出来放在干净的竹簸箕里。这会儿孩子们来了,赶紧端出来让他们吃。

    大伯母本来对过来这边吃饭有点不情愿,孩子们的零嘴也没有,吃饭吧也没什么好菜,连猪都没有杀,鸡肯定也不会烧,要留着给月母子。要不是想着小姑子带回来的那个大箱子里说不定有什么好东西,她真的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这会子看见杨小贝端出来簸箕,赶紧接过来,一边口里说:“这么客气做啥?”一边已经手里在拨拉有什么好吃的。

    哟,还真的都是稀罕物!看这瓜子,不是葵花子,是西瓜子。她也只是听说过还没有吃过,还有核桃,怎么这么小?其它的吃食她居然连见都没有见过,果然是浦海那边带来的好东西!

    大伯母还在研究,孩子们已经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在簸箕里抓东西吃,大伯家里的孩子们昨天晚上就听大人说了,小姑姑从很远的大城市回来,肯定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这会儿大的直接抓了往口袋里塞,小的抢不到急的哇哇叫,那叫一个鸡飞狗跳,把杨小贝都看傻了。

    大伯母又小气又势利,因为大伯在生产队当了个小队长,家里条件也比其它弟妹好一些,一向是对其它人很有优越感,有她的言传身教,几个孩子也都有点走歪,还好后来大了都还不错,但跟他们总是不如其它的兄弟姐妹那么亲密。不过现在杨家也就这么几个小孩,杨小贝想着把零食给他们分掉,谁承想现在都快要打起来了,两个小的更是哇哇大哭,弄的她不知所措。

 14 孩子们

    大伯正在火炉傍边跟爷爷说话,一转眼的功夫家里的孩子们都闹起来。他心里气恼:“这败家娘们!在家瞎叨叨啥,让孩子们听见了这么沉不住气!”他也不想想,大伯母念叨的时候,他也在盘算小妹到底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有没有什么能看上眼的。他是家里的老大,深得爷爷的看重,从小就认为家里他最大,什么好东西都是他的。至于照顾弟弟妹妹,别提了,他自己的子女长大后都是靠自己,他就坐在家里等着儿女们孝敬。

    爷爷一早上心情不错,虽然从他那张脸上看不出来,可是话明显比之前多了好多。孩子们一闹腾,他脸唰地一下又拉下了。指定又是老大媳妇没教养好!老大媳妇爱占小便宜,他最看不惯,总是把孙子们的不听话归咎到老大媳妇身上,老大见天的在外面忙着养家,连个媳妇都管不好了!

    他沉着脸走到这边,一把将杨小贝手里的簸箕接了过去。一帮子小的看到爷爷过来就噤声了,除了两个小的嚎的收不住。在家里都知道爷爷是最凶的,他还不骂人,看你做错了事,调皮了,偷懒了,一拐枣就上来了。还好是过年,爷爷心里也不烦闷,今天倒没有一人赏一记。在簸箕里面给容姐和亭哥一人抓了一把,就递给杨小贝:“放好!留着明天来客人吃。”

    其实按照现在的条件,年节里条件好的人家,待客也就是自家种的花生、红薯干等。最殷实的人家也就再加上几样茶点。杨小贝一背包的吃的,拆出来也蛮多的,她也留了一些给明天姑姑家里的哥哥姐姐们。说起来虽然不是一个屋头的,以前大家的关系还要更亲热些。小时候一直都是去姑姑家蹭吃蹭喝,老妈烧的一手好菜,又是几个舅妈里面最大气的,姑姑们回娘家也都是在他们家。后来杨小贝出门在外,弟弟也还小的时候,家里面有什么事,打个电话表哥们都会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赶过来。

    大伯母有点悻悻的,也不敢表示不满,赶紧假装去看弟妹去了。平时再怎么在弟妹们面前嘚瑟,公公这张脸一板起来,她也是吓得胆颤。真是的!果然是“大儿子、老姑娘”,这才回来呢,一看就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护上了!

    和二伯母说了一会子话,刚出生的娃娃也不闹,尽顾着呼呼大睡。二伯母生产的时候遭了罪,又被吓了一场,昨天精神萎靡,今天倒看着好多了。她是最没有弯弯肠子的,大伯母话里话外想勾着妯娌一起说小姑子的八卦,谁知这个憨货,一直傻呵呵地夸小姑子人好。生的又好,还做的一手好饭食。今天早上还做了个什么肉馅的汤圆,哎呦!她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比肉包子还好吃!那糖水鸡蛋也做的好,怎么能那么好吃呢?

    二伯母说着说着口水又来了,把大伯母气得够呛。有多好吃?她又没有尝到!还有刚刚拿出来那么多稀奇的吃食,她不过就看了几眼,就被收起来了!明天回娘家说起来,简直都没有什么好吹的。哥哥嫂子那边虽然条件好,可哪里见过浦海带回来的好东西?她本来还想着弄点啥东西回去撑面子,小姑娘脸皮薄,到时候开口还能不讨点好?可气的是老头子这就护上了,还让收好一点,不就是防着她吗?

    孩子们得了吃的,都欢呼着跑出去疯了。今年在小伙伴面前肯定倍有面子!口袋里的好吃的也就是拿出来在别人面前秀一下,再细细地放在嘴里慢慢尝。嗯,这西瓜子还是甜的,小姑说的话梅味的,话梅是什么梅子?树长的咋样的?还有这个硬硬的像弹珠那么大的核桃,咬的牙要都掉了,肉才那么点,虽然味道不错,可也太难吃到嘴了!还是这个叫什么巧克力的糖好吃,那叫一个甜!芳姐把巧克力抵在舌尖一点点的舔舐,看着王家大妞馋得口水直流,心里感觉比嘴里还甜。“哼!平时兜里装几粒花生都要到我面前炫耀一下,这回我小姑从大城市回来了,给我们带了一大箱子好吃的,都是你们没有吃过的,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不提孩子们之间的恩怨情仇,男人们正围坐在火炉傍边商量。老二得了儿子,这是大喜事。初二大家要走娘家,洗三的日子就定在初三。年节里办酒席有好处,大家油水比平时足,可以省点材料。也有不好的地方,难得过年,亲戚们肯定是全家过来吃席。算起来比平时说不定还要多备一点。大家商量好久要分头准备。

    大伯负责去请掌勺大师傅,写菜单子,明天就要备菜。二伯要正式上门去亭哥的外婆家,舅舅家,姨妈家······总之亲戚们不管多远,都要上门报喜,送上喜蛋、西饼。而姑姑家,叔爷爷、姨奶奶等则要老爸去跑。这下老爸比较惨,因为他年纪轻,被分配的都是比较远的亲戚。有一家甚至有四十里的山路,还好可以骑自行车到,否则老爸一天都回不来。

    报喜的东西家里倒是老早就备好了,老爸也不是第一次出门办事,还是被爷爷耳提面命地强调注意事项,生怕他有失礼的地方。最头疼的其实并不是请客,而是待客的准备。去年没有杀年猪,办酒席怎么着也要有个硬菜,这年月不是后世,连买都没地买去。到底是亲兄弟,大伯虽然心里不爽,还是答应把自己的猪肉拿过来先办了酒席,等收了礼金再折钱给他。至于大伯母难看的脸色,大家都当做没有看见,就这么决定了。

 15 安排

    都是当家的汉子,很快该安排的都已经安排好,下午就得开始忙活了。杨小贝也开始准备午饭,虽然只有大伯一家,可架不住人口多,一桌子还坐不下。按照老规矩,女人和小孩是不能上桌子的,现在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可是在讲规矩的人家,吃饭的时候女主人总得在旁边照应着,添酒、盛饭,总要把客人招待好。至于小萝卜头,你让他们老老实实呆在桌上也不行,总是喜欢端着饭碗满地跑。

    所以杨小贝还是只准备了一桌。也没什么好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原材料空有一身本领也使不上劲。说起来她一手烧菜的本事还是因为她是个吃货。从小只要是有什么好吃的,总要想方设法学会怎么做。人家夸她勤快懂事,打小就懂得在厨房帮忙。老妈只能默默地眼泪在心里流——这娃哪里是勤快哟!纯粹是嫌弃老妈没空帮她做各种好吃的,自己就撸着袖子上了!

    早上在厨房忙活,心里早已经把中午的饭菜计划好了。二伯杀了只鸡,一半炖了给二伯母,还留了一半加上一大把晒好的萝卜片,煮了一大锅子,这个就是硬菜了。早上那块肉上的骨头剔下来,上面加上莲藕,吊在炉子上面炖了两个钟头,这会子已经炖的烂烂的,入口即化。这是鄂省有名的红花莲藕,只有这种藕才能炖成这样的口感。后世那些就算号称是红花莲藕,洪湖莲藕,其实都已经改成人工种植,比现在纯野生的味道差了老远。

    这两个炖菜除外,就只剩几个炒菜了。一个炝白菜,一个干煸藕片,再拌了一盘萝卜,加上之前杨小贝拆出来的一碗鸭脖子、鸭翅之类。好不容易凑齐6个菜。老家讲究数量要成双,可不能弄个单数出来,被别人笑话。

    大伯母自告奋勇的帮忙来烧火,她就不信了!一看就是没干过活的作派,你瞧那双手,白白嫩嫩像根葱似的,会做饭她信,吹她做的有多好吃她可不会信。自个儿都在灶做了一辈子,也没听见老杨家的谁夸过手艺好,哼!不就是老姑娘嘛,都哄着呢!

    等杨小贝开始炒菜,大伯母这才算是服气。这动作行云流水的,一看就是老手了,还有这炒菜的做法也很不一样,闻着又香,看着还好看。趁端上桌的工夫偷偷尝了一口,也不是样子货,的确好吃!随后她又撇撇嘴,烧菜费这么些油,能不好吃吗?大家平时都缺油水,炒菜的时候拿块油布或者肥肉,在锅里擦一下,就算是有了油气,在加水一煮就得,哪像小姑子这般提着油壶倒啊!家里都是大老爷们不懂,不那么省着吃,等过几天没油了难道顿顿拿水煮啊?

    不提大伯母的腹诽,杨小贝只觉得整这几个菜比之前烧一大桌上菜都难。没办法,这时节地里就只有两样菜,萝卜和白菜。藕是大家去湖滩挖的,也没人管,只要勤快不怕冻,想吃多少都有。她想着手头反正有钱,有什么好省的?79年政策已经宽松多了,虽然没有明确说不能做买卖,可大家伙平时卖卖土特产、做做小生意也没有人管了。但是村里人也都不出去,根本不知道这些。而且大家都是土里刨食的,谁知道那些?

    等过好年先采购一些家里的米面粮食,再看看市场上的行情带上家里人做做生意,有她这么多年的先知先觉,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