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俏七零-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过好年先采购一些家里的米面粮食,再看看市场上的行情带上家里人做做生意,有她这么多年的先知先觉,难不成还饿肚子受穷不成?她也不是不知道老爸、大伯母她们看不惯,可她可不想委屈了自己和家里人。再说,她还就等着他们来跟他分说,她好提起自己的计划呢!

    一顿饭大伙儿吃的尽兴,大伯夫妻俩反正不是浪费自家的,吃的比谁都开心。爷爷他们想着小妹肯定不知道省料,不过大过年的,吃的好就好一点,又不是小气的人家,计较个啥!孩子们最开心,小姑长的漂亮,有好吃的零嘴,烧的饭菜也好吃!以前他们都不怎么喜欢到老宅这边,现在可不这么想了。按照现在的想法,恨不得以后每天都来一趟。

    吃好饭大家就开始忙了。大伯去请厨师,二伯和爷爷要整一下屋子,收拾齐整准备客人上门。老爸带着杨小贝包明天去报喜的喜饼喜蛋。一张红纸裁剪成小方块,包上一个小小的酥饼和红鸡蛋,再用搓好的草绳捆扎好。杨小贝才搓了一根草绳手心就红了,这稻草打上水,用力一口气搓成绳子不能松劲,可实实在在是个技术活!没办法,只好让老爸专门负责搓绳子,她负责包扎。哎!真想念后世无处不在的包装盒啊!

    至于大伯母,吃好饭连碗都没有帮忙收拾,就借口要回家照看娃溜了。不过大家早就习惯了她的这幅做派,随她去了。倒也不是懒,大伯家里可是被收拾的井井有条,孩子们也比别家干净。她就是不能够帮别人家干活,那得吃多大的亏?

    年头里说是不干活,大家也就只吃两顿,一般都是早上吃的晚,下午再吃一顿,晚上早早的就睡了,还能省顿粮食。今天中午有客人烧了好菜,晚上就随便热热剩菜剩饭凑和一下。农村里都是这么干的,杨小贝老早就习惯了,倒是老爸怕她饿,一再叮嘱她给二伯母烧糖水鸡蛋的时候,自己也烧两个吃。虽然只是两个鸡蛋,老爸作为家里的小毛头也是不能做主,应该是爷爷吩咐他来说的。爷爷总是这样,对孩子们最严厉,害怕他们浮夸不实诚,又默默地把最好东西都留着孩子们,从来不说半个字。

    记得以前听老爸回忆,他小的时候家里实在太穷,就没有吃过白米饭。冬天是红薯饭,夏天就是野菜饭、南瓜饭。每到吃饭的时候,作为家长的爷爷最先盛饭,总是一锅铲把最底下的南瓜、红薯都铲到自己碗里,害得老爸以为爹爱吃这些,还特地给爹留着……

    爷爷干的是体力活,吃的又全是这些没营养的杂粮,对身体都是透支的,这也是他后来早早地衰老、去世的原因吧!老爸每次说起眼睛都是红的,总觉得自己不懂事,还总怪爹脾气差,爱发火。

    其实他那个时候家里最小,大家总是尽力省出好点的吃食给他,再加上爷爷沉默寡言,从来不会表达对孩子们的疼爱,只会加倍的严厉,那么小的孩子又哪里知道这些呢?

 16 衣服

    家里的鸡蛋并不多了,杨小贝也并不馋那两个糖水鸡蛋——说实话,她小时候都吃腻味掉了。可是如果煮给其他人吃,又要让他们陷入想说不可说的纠结中,想想还是算了。现在做为家庭煮妇的她,我的地盘我做主,坚决地回绝了老爸的提议,只是在给二伯母做鸡蛋的时候,帮容姐多煮了两个。看她那馋的直勾勾的小眼神,再想想日后不苟言笑的模样,杨小贝总有种莫名的喜感。

    到第二天一大清早,家里就热闹起来。因为初三家里要办酒席,初二的时候姑姑们都回娘家来,正好都过来帮手。表哥表姐们也都过来了,再加上自己屋头上几个小孩,简直可以组成一支足球队还多。一帮子小孩呼啦一下进来,呼啦一下又拥出去,都对杨小贝表示出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她在复杂的心情中又一次惨遭围观。只好囧囧地安慰自己:“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姑姑们在娘家的时候都是女主人,现在回来也是如此。大家都风风火火地干上了,反而把杨小贝落得清闲起来。她想帮忙还被嫌弃碍手碍脚,被安排照顾小孩子玩去。可谁能知她对着这堆袖珍版哥哥姐姐们的尴尬?正好忙得也差不多了,她赶紧把大姑拉进房间说说话。

    回来有两天了,可怜她带的衣服倒是多,但都是大衣、针织裙之类,现在根本没法穿。害得她每天都穿着身上这套羽绒服,烧火的时候总是担心。这面料有点火星就是一个窟窿,好赖就这么一件能穿的,烧饭的时候穿,出去的时候也穿。本来就在火车上摸爬滚打了一天了,以杨小贝的洁癖性子,已经是逼不得已,穿在身上浑身难受。

    听完杨小贝的苦恼,大姑只怪自己想得不周到。也是,小妹带的衣服一看就是城里穿的,不适合在乡下干活。小妹懂事又孝顺,好不容易回来还又是烧饭又是收拾家里的干脏活累活,肯定得有衣服换洗。“放心吧!我跟你二姐、三姐一起给你收拾几件衣服,明天带过来。”“不用,姐你先帮我带件袄子我换洗,等过两天我想去买几件衣服。”大家都不富裕,“姐姐们”肯定都会把自己平时舍不得穿的衣裳拿过来,杨小贝打算还是去买几套现在风格的衣服,免得跟众人格格不入。

    “买衣服?你上哪里买去?”大姑震惊了!大家都是自己扯布回来,自己缝制的。赶上女儿出嫁、儿子娶媳妇的大事情,才会请裁缝师傅上门来做衣裳。还得把布料准备好,师傅带上自己的几个徒弟,主人家供吃供喝,一次性把全家该做的衣服都一口气做好。

    当然你要买衣服也是有的,城里的供销社怎么着也是有衣裳鞋子卖。贵不说,还不合心意。大姑一百个不同意买衣服,既然小妹想要几身新衣裳,那姐妹几个凑齐布料、棉花,等家里酒席办过了请裁缝师傅来家里做好了。就当小妹回来,当姐姐们送的。

    “哎呀姐!我又不是没钱,你这样我没办法跟你说话了!”杨小贝哭笑不得,姑姑们真是的,从前到现在,对人都是掏心掏肺的好。她好说歹说,因为看爹和哥哥们的棉袄都全是补丁,要给家里人都做几套衣裳。大姑非得她们来做,两个人讲着讲着吵吵起来了。

    等二姑、三姑闻声过来,大伙儿商量下来,最后由姑姑们出棉花,杨小贝假意说自己要好看的布料,去县城里买去。姑姑们拗不过她,只好同意合起来买一匹青色的料子,给男人们一人做一件棉袄。

    请裁缝师傅也是件大事,杨老汉虽说觉得让女儿们破费了,可主要是小女儿没有衣服穿,谁让家里没个顶用的女人呢?两个儿媳妇就不提了,老大家的早就分出去了,老二家的在做月子,她也是个没有丁点成算的,就算不是做月子也指望不上。现在女儿们张罗起来了,他也就默默地同意了。

    三姑偷偷跟杨小贝笑着告状:“还是小妹你有本事!我们几个老早就想帮爹他们做衣裳,每次爹都虎下脸骂我们,死活不肯量身。”其实姑姑们都知道,爷爷是怕她们给娘家人花费被婆家瞧不起。他生平最讲骨气,无论如何也是不肯接受的。

    现在正好有了由头,正好也帮家里都做做衣裳,虽然说穿着补丁的衣裳没人笑话,大家都是这么过的。可是启民也是大小伙了,在学校念书总穿的破破烂烂的,他不说也知道不妥当。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穷,这次做衣裳,还是姑娘们出钱出物的。小女这才回来,还不知道怎么安排,到时候让她去地里挣工分?杨老汉光想想也觉得不合适。可是这么大的姑娘家在家里被养着也不是个事,杨老汉自个心里琢磨,还是空下来问问小女儿,看她有什么想法。实在不行,今年和他二哥多打几个夜工,能多挣点工分就多挣点。

    最终还是三姑帮杨小贝带了一件半新不旧的棉袄,还是出嫁的时候做的,让她把身上的什么“羽绒服”换下来洗。这衣服比棉袄轻,还比棉袄暖和,听说是用鸡鸭的绒毛做的,城里人真会玩!乡下要说鸡毛鸭毛多的是怎么就没人想到做衣服呢?杨小贝一头黑线,那什么穿越里写主人公穿到古代做羽绒服、羽绒被,要知道在化工还没有发达到年代,衣服的面料只有棉、麻、丝这些天然的原料。你就是纺织的再细密再厚实,也无法阻挡羽绒钻出来。再说还不能粘一点水,要不然就会变成落汤鸡一样,那画面太美间直不敢想象。

 17 酒席

    年初三早上四点钟,大厨就背着自己的家伙什到了。大家也都赶忙起床帮忙。因为洗三就一天的客,厨师先写了单子叫主人家备好材料,等今天到了才开始准备工作。时间还是比较紧的。家里马上热闹地开始忙活起来,除了杨小贝。

    爷爷和老爸们都没有想过叫她起床。早上太冷了,温度大概只有零下5。6度,家里的水缸都结了一层冰,就更别说外面了。二伯早上去河边担水的时候,得用木桶使劲砸开厚厚的冰面才行。给厨师帮忙都是洗菜、洗碗、洗锅子这些洗洗涮涮的事情,水冰冷刺骨,连男人们都有点吃不消,就别提看上去娇滴滴的小妹了。

    外面忙得热火朝天,杨小贝还在被窝里酣睡。与懒惰、矫情、娇气无关,打小她就不能熬夜和起早。不为别的,一旦熬夜和起的太早,她就犯低血糖,严重的话还眩晕。所以她老老实实地守着无比养生的作息时间。虽然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她却和周围的同事格格不入。人家晚上十点开始夜生活,她却早就已经上床见周公去了。

    有时候想想,其实她来到七十年代反而更适应一些。除了几本正在追的,基本上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平时她从不看电视,不追剧,不刷微博,也从不发朋友圈,把自己活的跟隐形人似的。也许过年后没有回去上班,除了几个同事,其他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她的消失——当然,她也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而已。手机里倒是下载收藏了不少喜爱的,可是早就没电了,充电宝里面电量也不多,现在家里也没有电,只好都压箱底当摆设了。

    一直到天大亮,大伯和姑姑们都到了,杨小贝才被三姑从被窝里挖起来。帮忙的人主人是要提供早饭的,大家吃完再开工。厨房是”主战场”,多半的人都在这边忙活。大厨一个人恨不得自己是三头六臂,忙得连轴转。这边在起油锅炸丸子,有藕丸子、绿豆丸子、苕(红薯)丸子等。那边在上蒸格,按照规矩,做酒席一定要蒸上老家这边的特色菜——鱼糕、肉糕、蒸肉、蒸鱼,才算得上是席面。但是都是穷苦人家,哪里能这么讲究。顶多就是蒸鱼,蒸菜。鄂北是有名的“千湖之省”,鱼是从来不值钱的。蒸菜则是把青菜剁碎了,拌上面糊一起蒸出来,口感绵软,做起来也费工夫,很是受欢迎。

    肉不多,只有炖藕,炖白菜,能吃到肉味就行。虽然如此,大厨还是很尽心的安排出了八个菜。大多是过油的,手艺也好,平时等闲也吃不到的。所以对大家来讲,吃席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杨小贝在厨房里转了一圈,各式丸子吃了个饱,连早饭都吃不下了。满足地摸摸肚皮:“这才是过年的感觉啊!”大厨是村里的肖师傅,小时候杨小贝最喜欢他,因为每次看见他就会有好吃的。现在也不例外,肖师傅笑咪咪地给她左一块鱼,又一个丸子,看她吃的满手油开心的不得了。

    在老爸她们这辈里,杨小妹算是小的,走丢的时候全村人都帮着找了好几天。现在忽然回来了,大家看她总觉得稀罕,这不,孩子们都捞不着吃的,被大人们打发出去玩,反而是杨小贝又这种特殊待遇。她也不嫌害臊——其实我比你们都还小啊,啊哈哈哈……

    洗三的主要客人是娘家人。平哥的舅舅们,每家都要挑一担粮食,上面放着鸡蛋、面食、糖等等,还要提上大母鸡,外婆还要准备平哥的贴身小衣服,肚兜,帽子等等。条件好的还要给孩子打上银饰。容姐出生的时候,因为是第一个孙女,她外婆还特地用祖传的东西打了个银项圈,叫做“狗圈”,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也许明晃晃的项圈戴在脖子上,是有点像那啥。现在轮到平哥就没有了。

    快十点钟的时候,外婆打头,挑着一担担的东西就到了。顿时鞭炮齐鸣,杨家屋上喧嚣起来。邻里听见娘家人上了门,也都过来吃席了。随礼也不多,一元、五角的,就是凑着热闹。孩子们喜气洋洋地跟着主人家收祝米,这个时候往往能赏到一些好吃的,粘个喜气。更多的孩子们喜欢拍着手,唱起送祝米的歌来。

    女婿到家来报喜,

    不知是男还是女,

    接到喜物便知底,

    男茶女酒自古语。

    娘家商量送祝米,

    鸡蛋要有五百几,

    还要两斗上熟米,

    猪肉猪肝不能缺,

    鲤鱼要买活鲜的,

    鸡母只管提壮的;

    打了摇窝和枷椅,

    又买花鞋和布匹。

    家家么姨一大群,

    热热闹闹送祝米

    笑声、闹声把整个屋场上都填满了。添丁进口是大事,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花。老杨家这是双喜临门啊!家里几个老姑婆、堂奶奶之类的老人家,杨小贝都没有见过,等她长大记事都已经去世了。这会子拉着杨小贝的手不肯放,嘴里一个劲的念佛,那叫一个稀罕。本来她今天被安排给客人端茶倒水,好么,现在啥也干不了,妥妥的当个吉祥物得了。

    等说过了吉祥话,娘家人去看了二伯母和小平哥,客人也差不多就到齐了。支客先生看好时辰,一声铳响,就正式开席了。

    农村的同志们,不知道小时候有没有见过这个“铳”,长得跟手榴弹一样一样的。里面也是填充火药,一般有3个火药洞和引孔,外部有散热铁片,称为“3眼铳”,可放3响。家里过事放铳一是图个热闹、气派,二是有驱邪压魔的祈望,放鞭放铳要讲规矩,否则会给东家带来不吉利的征兆,给专门放铳的“大炮手”本身招来挨打的麻烦。而且放铳是门技术活,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后来渐渐被更响亮,更方便的“高升”代替,消失在历史中了。

    支客先生喊“大盘走起”,大炮手会应声而动,大炮手一般要在放一挂长鞭之间放3—6铳。当听到支客先生喊“5碗菜”时,要放一铳,此铳一响,东家主人就要到桌席给客人致礼。当菜全部出齐,支客先生就喊“菜圆”,大炮手又放3铳,表示没有菜了,等这一发席上客人全部放碗,支客先生就会喊“拆空”,此时大炮手再放一铳,席上客人即下席散坐,下一发席的客人准备入席。这些规矩,都是很讲究的,可不能乱来。

 18 热闹

    席面一排排的摆过,这个时候是最繁忙的时刻。传菜的,打饭的,端茶的,递烟的,川流不息,忙得脚步沾地。主人家要保证每个客人都要招待周到,支客先生要安排头一排席该谁坐,二排席哪些人做,具体到谁坐上席,谁坐次席,都是大有讲究,一个不好就要得罪人,给主人家添堵。所以都是由经验丰富、灵活能干的人来担当重任。这次杨家的支客是请的王家大伯来担任,他是公认的“能人”,在生产队担任会计。做个支客那是绰绰有余的。

    客人坐在席面上,一声铳响,就流水般的开始上菜了。老家这边不像其他地方,摆的是流水席,客人随到随吃,一次性就摆3…5桌,吃完一排马上撤席,再上第二排。所以大家的时间都比较紧凑,菜上了一半,就要开始添饭了,负责的人要眼疾手快,谁的碗里空了,马上要过去添满,直到客人吃饱为止。这个时候如果让客人自己起身去盛饭,就比较失礼了。客人吃完饭,看见谁放下筷子,要第一时间递上茶,男人还要装上烟。这才叫周到细致。

    如此再第二排、第三排,直到客人全部都吃好,自家人和厨师、帮闲的才最后上桌子吃饭。从中午12点开席,到最后二、三点了才结束了吃上饭。对办酒席对主家来说,这绝对是个体力活。杨小贝没那个眼力劲做别的,就只是立在门口给客人们端茶送水,外加微笑面对各种好奇的眼神和问候,到现在都已经感觉自己要摊在椅子上起不来了。用力地搓搓自己的脸蛋,我了个去,脸都笑僵了。这个真心是累啊!怪不得后世都已经发展成为一条龙服务,厨师自带一套班子,主家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把客人招待好就行。哪像现在,自家人加上姑姑们,还有邻居几家都要来帮忙。还一个个人仰马翻的。

    累归累,大家伙还是非常的高兴。杨老爹这回下了狠心要好好的办一场。客人们越多,代表主人家越有面子。姑姑们一边吃饭还一边大声谈笑着,爷爷和肖师傅也倒上酒,打算美美地喝一顿。客人们满意,是对厨师的肯定,也是对主人家的满意,整个忙而不乱的过程中,大家都功不可没,的确值得庆祝。酒都是乡间酒坊酿造的粮食酒,这个年头还没有酒精勾兑一说,度数要达到五、六十度,喝起来非常醇厚。男人们一顿来个一两二两的,是辛苦劳作之余最大的享受了。

    老家没有低度酒,现在也更没有什么饮料之类。女人们就着前面酒席剩下的菜,马马虎虎吃过了,马上又要开始忙活了。大脚盆里面的碗筷堆成山,要全部清洗出来,还要准备晚饭的菜品。大家只是短暂的休息一下,又得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

    下午没有别的事情,杨小贝被安排招待亲戚家的小孩,“侄子、侄女”。年级大的客人,自有姑婆、姨奶奶这些老辈的人陪着。老人家都经不得冻,全部坐在火炉房里讲古。当然了,今年的主题不做二话,杨小贝已经被叫进去重复了两遍她编造的离奇经历,还是耐不住老人们感叹一番,过一会儿又要问起。送祝米的娘家人,由二伯亲自招待,女人们在二伯母的房间里帮着带小孩,和二伯母说话。男人们则趁着年节里难得的休闲时光,打打小牌,小赌怡情。说起来赌博是一种陋习,但对于老家的人们来说,这就是唯一的休闲放松的方式。亲戚碰在一起,喝喝小酒,打打小牌。最惬意不过了。

    孩子们都忙。晒场上面一地的鞭炮屑,大家都忙着在里面埋头找宝贝。如果有掉落的还带着引线的鞭炮,这就是上品,要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放好。更多的是引线没有,又没有爆炸的,在土里刨半天,也能捡上一荷包。至于把为了吃酒席特地穿的干净衣服、新鞋子弄脏了,回家要挨揍之类的小事情,就不要太在意了。

    杨小贝蹲在旁边,看着这帮子后世人模人样的哥哥姐姐们,时不时为了捡到一根完整的鞭炮而发出欢呼声,不禁感慨:小时候是多么容易单纯的满足啊!想的以后,过年的时候好不容易凑在一起,这个愁着换车子,那个愁着买房子,还要操心子女的学习、婚姻。那边正和芳姐玩得开心的丽姐,是大姑家的大女儿,她们俩这会子正拿着杨小贝送的两根扎头绳爱不释手,总是丢头绳,杨小贝索性在某宝上面19。9买了一盒子,很简单的款式,但是比如今的头绳精致了不知道多少倍了。看她们两个大的都扎起来头发,就把头绳一人给了一根。看着情形,估计今晚睡觉都要放在枕头下面。

    芳姐和丽姐顶着妹妹们羡慕的眼神,心里那叫一个美。眼瞅着“小姑姑”在旁边,有心想去套近乎,又被她和别人完全不同的穿着、容貌所摄,不敢凑近前去。看着她们那躲躲闪闪的小眼神,杨小贝不禁抚额长叹:后世这两个姐姐都当上奶奶了,想起她们的孙女被带过来叫杨小贝姨奶奶,那个懵懂的小眼神,再看看如今这两个怯怯的小女孩,简直一言难尽。

    丽姐和芳姐儿不知道杨小贝的心路历程,她们正讲着自己的悄悄话。丽姐从年三十那天她娘回去,激动的语无伦次说起小姨回来了。她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小姨,小时候走丢了的。这两天就听着老娘唠叨小姨的事情,听得她好奇的不得了。本来两家离的也近,要换成平时老早就跑过来家公(外公的意思)这边来了,可是正好赶上过年,不能随意走动,好不容易挨到今天,宁可起了个大早,也要跟妈一起去看小姨。

    到家公这边,小姨才刚起床,头发都还没梳好。她穿着一件雪白雪白的毛衣,领子高高的堆在脖子上,竟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样式。裤子也不是像大家穿的棉裤那样粗壮,是黑色的,贴身的很,显得腿有细又长。小姨随便披着一件黑色大衣,领子上也是长长的毛,头发披散着有点像卷过的,又有点不像,总之就是洋气的不得了。看见丽姐她们过来,,小姨笑的眉毛弯弯的跟她们打招呼:“哎呀!这是丽姐吧?你们怎么这么早?”丽姐儿也没想小姨怎么就认得她,当时脸就红了。

 19 闲话

    “芳儿,你说小姨的衣服是什么料子的?怎么滑滑的,还有光泽呢?”丽姐跟芳姐两个女孩子,和男孩子的关注点永远不会在一个频道上。男孩子们听说有个小姨(小姑),只是表示一下好奇,就专注地去玩耍了。几个小的不提,只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