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性格最是开朗的刘江和陆建军说:“建军哥,嫂子是电影学校的学生,电影学校招的姑娘应该都是你嫂子那个水平的。哥,不然你让嫂子给我介绍对象吧,你看我都是二十五的人了,再不找对象就成了老光棍了。”
这几天苏敏同宿舍的人也陆续来了,陆建军去找苏敏的时候也见过几面。
电影学校这回招了一百五十多个学生,男生占了大多数。
苏敏同宿舍的就有两个姑娘是学表演的,其他都是其他系的。
就像刘江说的,电影学校表演系的女生确实相貌都很出色。
不过陆建军了解苏敏,她不是爱给人做媒的,就应付刘江:“再说吧,再说吧。”
他没想到的是,苏敏宿舍的几人知道了苏敏老公是京大的,就拜托苏敏给她们介绍对象。
电影学校学生少,一个宿舍只住了六个人。
四个人都是已婚,只有除了苏敏外那两个同是表演系的未婚。
这两个姑娘都是帝都人,一个叫于娇娇,一个叫岑静。
岑静是话剧团的,年龄比苏敏大三岁。
她结过一次婚,在今年上半年离婚了。
据说她之前就想演电影,但是因为是话剧演员,人家电影厂有自己的员工,最后只让她演个几分钟的小配角。
她一直没有机会演主角。
想从话剧团转到电影厂也不容易,所以她另辟蹊径,打算从进电影学校,等毕业后自然不会再有人说她的表演不专业了。
至于于娇娇,她今年才十七岁,去年的时候想考文工团,后来家里得到了消息说要恢复高考。
她就等着考电影学校,要是考上就上大学,考不上就去文工团。
从于娇娇的话里头,苏敏能听出来她的家境一定很好,能帮着她轻轻松松就进文工团。
岑静很清楚京大的学生意味着什么,已经十年没有高考了,这第一届毕业生毕业以后那就是各个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而于娇娇,则是觉得找个京大的男朋友很有面子。
于是这两人都催着苏敏给她们介绍对象。
苏敏其实不太愿意,因为岑静一看就功利心很重,找对象图的是对方的前程。
而于娇娇呢,又把处对象看的太儿戏,只想着有个京大的男朋友有面子。
介绍之后,不管成没成以后都有的麻烦。
苏敏只能说她不知道陆建军认识的男同学里有没有未婚的。
等开了学,一切就走向了正轨。
夫妻两人每周见面一次。
苏敏上辈子在艺考前家里就帮她请过老师教她一些表演的课程,再加上现在这个年代表演课程还没那么全面,苏敏又有灵气,所以学起来挺轻松的。
但陆建军就不一样了,不说专业课,就是英语这一门,他都得费心啃。
他要学习的知识太多,有的时候都能忙的忘了是礼拜几。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就到了七八年的十一月。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陆建军一边忙着学习,还一边关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
要是国家以后允许这样做,那老家的人肯定就更有干头了。
陆建军知道现在大队里的人种地勤快,那是因为两个大队的大队长都是能压的住人。
只要偷懒,那就别想要什么公分。
但靠着人强压着肯定不如自己愿意干啊。
到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会议上,确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陆建军放了寒假,还在学校留了一段时间,就是想多听听老师们分析这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陆建军悟的差不多了,但对外开放他有个模模糊糊的了解,但要是真的开放了,国家会变成什么样,社会会变成什么样,他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这些陆建军思来想去,也说不出个好歹。
但他觉得,现在的计划经济确实有很大的问题。
只有把计划打破,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现在,国家正是在走这样一条崭新的又未知的路。
陆建军知道国家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他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
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幸运,在他最好的年纪,可以亲身经历这样的历史变革。
陆建军不只是听他们系的老师讲,还时常去别的系蹭课。
许多专业他都蹭过,但他最喜欢听的还是讲世界金融的课题。
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可以依稀看到祖国的未来。
很神奇,又很有趣。
到了后来,教经济的老师都认识陆建军了,见他这样悟性好的学生竟然是法律系的,顿时觉得暴殄天物,一个劲儿的劝他转到金融系。
陆建军确实挺喜欢听老师分析这些各国金融经济的,但又下不了决心转系。
法律系他也挺喜欢的,最重要的是在他还没有确定未来要从事什么行业的时候,法律系对他来说是个最好的选择。
学了法律,他以后进了政府,说不准可以从乡镇干部一步步爬上来,让苏敏也当个官太太。
陆建军处在两难的抉择中。
最后就想着要不要再修个辅修专业学位。
只是要学第二学位,那学习任务势必会更重。
本来一周和苏敏见一次陆建军就觉得有些对不起苏敏,要是加重课程,说不准一个月都未必有时间见一面。
而且陆建军也不知道自己辅修了金融后,会不会因为课程太多,学的多而学的不精,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苏敏是很支持陆建军的,她自己在学习上不开窍,只能走特长。
但陆建军不一样,陆建军就是苏敏心目中的学神,学什么都块,最重要的是苏敏知道陆建军是真的想学金融,真的对经济感兴趣。
苏敏想陆建军在大学期间学的越多,等毕业之后受益也就越多。毕竟这可是京大啊,京大的教授那是一般的教授嘛。
她劝陆建军:“你别操心我,你没时间来看我,难道我还没时间去看你!以后我也不耽误你学习,每周末咱们一起吃午饭,吃了午饭聊聊天,你再继续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陆建军很感动于苏敏对他的支持。
苏敏总是说自己对她好,可陆建军清楚,苏敏同样是全心全意支持着他。
等到了腊月二十三,苏敏和陆建军这才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在火车上,陆建军还在思考这些时日听老师讲的,自己悟的种种。
苏敏见他沉思,也不打扰他。
作者有话要说: 这回是彻底把停站期间欠的补完了,开心!
第75章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三; 也就是腊月二十五,陆建军和苏敏才回到石河子公社。
小半年没见儿子,陆三山想念的不行,一个劲儿的说:“我知道你今年回来的迟,但怎么这么迟啊。”
又说:“今年你大哥把他老婆孩子接走了,你二哥回来了一趟,说明年让你二嫂和二毛也去随军。还有向红; 也相看好了人家; 订的日子是明年三月份。等明年过年的时候,家里就更冷清了。”
陆建军和苏敏还不知道陆向红准备结婚了; 陆建军就问:“给向红看的是哪里的人啊?男方人品怎么样?做什么工作的?家里爹娘好相处不?”
陆三山摆摆手叹口气:“唉,那男的也是咱们公社的,家在二大队。家里舅舅挺有本事的,是县里供销社的主任; 后来就把这大外甥也弄供销社了。这男娃人也不错; 长得精神; 工作体面。唯一不好的就是二婚。”
陆建军吃了一惊!
“二婚?怎么给向红找个二婚的?”
陆三山说:“没法子; 你看看向红的年纪,她是五七年的; 今年都到了七九年了。要是找对象,得往五七年往上挑。可这五七年往上都; 都二十四五了。”
陆三山抽了一口旱烟:“就像建民,他是五六年的。要不是他考上了大学,我也该逼着他找对象了。再说; 建民以前是工人,家里你们三个哥哥都能挣钱,他的工资不用补贴一家子。就是不念大学,他也是不愁找对象的。建军你说,要是你是建民家里人,愿不愿意他娶个向红这样农村户口,没工作,又只念过初中的老婆?”
陆建军当然是不愿意,县里那么多有工作有工资有城市户口还是高中文凭的不找,干嘛要找陆向红。
他就说:“看来向红是选择太少了,只能矮子里头拔将军了。”
陆三山说:“可不是,这城里的头婚年龄差不多的人家看不上陆向红。二十四五的村里种地的,那都是家里娶不上媳妇的。你也知道,咱大队的小伙子,大部分都是十七八,最多二十一二就娶媳妇了。村里要的聘礼也不多,十块八块的,二十那就是顶多的了。要是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那可想而知得多穷。”
陆建军说:“我娘肯定不让向红嫁给这么穷的人家。”
“是啊,向红现在就是她相中的人家看不上她,看得上她的她不愿意嫁。就算这些人知道向红有四个出息的哥哥,尤其你这个三哥更是高考考了全市第一,还是京大大学生,以后前途无量。但一来咱大队打听,就知道向红和几个哥哥都不亲。好几年前大过年的就和你媳妇当着两三个大队的人吵过架。”
苏敏听着,心说,什么叫我和陆向红吵架,当时明明是陆向红先撩者贱,自己只是自证清白罢了。
陆三山还在说:“现在家里就过门了三个嫂子,陆向红和这三个嫂子处得都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有仇。就她和这嫂子们的关系,就是以后娶回家,也别想着几个舅兄帮衬帮衬。陆向红看着娘家红火,实际上靠不上力。所以那些本来想通过娶向红和你攀上关系的人都打了退堂鼓。”
陆建军说:“打了退堂鼓也好,爹,我这话先摆在前头,向红嫁了人,要是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我不出手她就活不了了,在这情况下,看在我们兄妹一母同胞的份儿上,看在你和娘的份儿上,我会出手帮她。要是以后向红只是眼红我的日子过的好,因为她一个月能挣五块,我一个月能挣五十,就觉得我该贴补她,那她是想都不要想。不止是向红,就是大哥二哥建民建设,他们要是有这想法我也不和他们交。我不眼红他们的日子过的好,他们也别眼红我的日子过的好。咱都是成了家的人了,各过各的日子,不要拿着兄弟情分说事儿。”
陆建军话赶话说这些自然是为了告诉他爹,千万不要让陆向红来找他帮忙,他可不欠这个妹妹的。
至于大哥二哥,建民建设,他们都不是陆向红那见不得别人好的性子。
陆建军觉得自己只有这么说,说的严重些,他爹才不会劝他看在陆向红是他亲妹妹的份儿上,能帮就帮她一把。
陆三山听了却觉得陆建军这是在说以后谁都别想占他便宜。
觉得陆建军这是上了京大,前程无限了,生怕家里人沾了他的光。
陆三山的脸一下就拉下来了,长长的叹了口气,在村子里,像来都是过的好的拉拨过的不好的兄弟们。
就是他们老陆家,在他爹那个时候,不也是最会挣钱的三叔出钱多,长房长兄的他爹出力多。
到了他这一辈,就是他自己,也时常接济他大哥,四弟,六弟。
二哥是只有一个儿子,两口子只养一个儿子不吃力。
五弟是二儿子护军当了兵,有他的津贴,五弟的大儿子三儿子的日子才过得宽裕。
就是老三护民娶媳妇,靠得也全是护军挣的钱。
当时建国六六年去当的兵,开头两年挣的津贴是全寄给家里,让剩下的几个弟弟们娶媳妇。
六七年陆三山先拿这钱给建国娶了媳妇。
同年建党去当兵,等第二年建党娶了媳妇,建军也念完了高中。
建军建民念书的钱都是陆三山和苗翠花挣的,他们的钱够用,也就没有动大儿子二儿子寄回来的钱。
当时陆三山为了自己的私心,想着把家里的钱全给建军,他文凭高,再加上有钱开路,一定能在县里头找个正式工。
建军的两个哥哥肯定也愿意帮衬弟弟一把。
但他还没开这个口,建军就自己找着门路,进了钢铁厂。
还说等建民毕业,他也能给建民弄个铁饭碗。
儿子们都有本事,只养一个小儿子也不费力,陆三山这才写信给老大老二说他们以后只把工资的两成给家里,余下的就自个儿攒着吧。
攒了一年多,两个儿子就盖了小院子。
为了不让人眼红,名义上这院子是陆三山这个当爹的给大儿子二儿子盖的。
因为家里的老房子住不下,所以就分开住了。
要是陆建党没有去当兵,陆建军和陆建民没有本事,那陆三山一定是会让老大把工资全寄回来,靠着这钱给余下的儿子们成家的。
所以现在陆三山一听陆建军的话,第一反应是生气!
他没想到建军去念了一个大学,竟然就成了白眼狼!
他小的时候两个哥哥照顾他,两个弟弟更是和他亲近!
可他现在竟然说出来这样的话!
什么叫各过各的日子,谁也别眼红谁,不要拿兄弟情分说事!
苏敏见陆三山气的不轻,忙说:“爹,建军的意思不是说不和大哥二哥,建民建设交了。建军是说兄弟们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挣钱多少自然也就不一样。像是大哥二哥,将来转业了,那就是死工资,还有建民,他要是当老师,每个月的收入也是稳定的。但是,就说大哥二哥和建民,他们每个月挣的肯定数目不一样。要是挣的少的觉得挣得多的因为是他兄弟,合该把多出来的分自己。那这样,这兄弟情分不就越处越淡了。”
陆三山刚想说,哪有人什么都不干,就盯着自己家兄弟,看对方挣来多少钱啊,就是兄弟家挣的多,那也是人家有本事,哪有那厚脸皮说因为我不如你,所以你得帮我!
天底下就没这道理!
但陆三山想想自己家的人,还真有这种人。
远的不说,就是他亲四弟的媳妇和大儿子,不就是这样的人么。
当时建国去当兵,四弟媳妇就觉得是建国占了她大儿子卫国的名额。
也不想想卫国那身子骨,连大毛都不一定能打得过。
后来卫国结婚,因为身子不好,愿意嫁过来的闺女少,好不容易相看好一家,开口就要六十六的彩礼钱。
老四媳妇非说全家数他这个当三哥日子过的好,合该帮衬。
最后六十六的彩礼,陆三山出了大头,给出去三十。
余下的兄弟也被老四媳妇闹得没办法,只有一个儿子的二哥日子也好过,出了十块。
大哥是老大,身体不好的侄子娶媳妇,他该表示表示,出了五块。
老五老六一人三块,最后老四作为卫国亲爹,只拿出来十五块!
当时老四媳妇闹,老四也是默认的,不就是觉得他和老二的日子过的好,所以该帮他。
这事说起来,可不就是苏敏说的那样,弱者有理。
苏敏又说:“像咱们老家,远的不说,就是五叔那里,护军在部队上拼死拼活挣的钱,却拿来给护国哥和护民盖房子,娶老婆,养孩子。护军心里不说,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不甘心?还有护军老婆,这钱是她男人挣的,不攒着给她儿子置办家业,而是给了大伯子小叔子用,不止是大伯子小叔子,还有大伯子小叔子家的儿子闺女,你说她心里能高兴?就是护军哥的儿女,心里也是埋怨这个父亲的吧。要是哪天护军哥不出这份钱了,占便宜占习惯的护国哥和护民一家子,不仅不会感激护军哥,还会埋怨他。明明护军哥是付出最多的那个,最后却成了被所有人埋怨的那个。你说这公平不公平!”
陆三山不好和儿媳妇说重话,更不好说他们这些当长辈的做得不对,只能道:“都是一家子兄弟,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
苏敏笑笑:“您呀,就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呢。这当爹娘的,都是偏心的。有的偏心聪明伶俐些的,有的偏心嘴甜会说好话儿的,更多的呢,是偏心没本事,日子过的不好的。在老人心中,这儿女都是他养大的,自然该听他的话。可实际上,就像哥哥还有建军建民,爹娘您老两口养到他们十八岁,他们就合该孝顺您。他们给爹娘的钱,给你们买的东西,你们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想给谁就给谁。因为这是给爹娘的养老钱。但是,做哥哥的没有替爹娘养弟弟的责任,做弟弟的同样没有养哥哥的责任,更不要说什么侄子侄女了。”
苏敏说这些,是她觉得陆建军说不定去做生意,他挣得钱多了,家里哥哥们弟弟们都不是那眼皮子浅的。
但是堂伯堂叔家的呢?
要知道,陆家可是个大家族!
就是陆建军的亲叔伯都有一大家子!
更别说隔房的了!
陆三山见做生意容易又挣钱,说不定就让陆建军带着这些堂兄弟一起发财了。
苏敏想就算陆建军要和家里亲戚一起做买卖,那也是要挑人品好的,而不是看着是血脉亲戚,就让他们分一杯羹。
陆建军对陆家有感情,但苏敏没什么感情,陆建军不能说的一些话,苏敏能说。
她就是要提前打好这个预防针。
十块八块的利益还好,要是亲戚看着陆建军成了万元户,十万元,百万元,那个时候说不定都会扑过来,拿着辈分压陆建军了。
苏敏是宁可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不愿意陆建军沾上一身的吸血虫。
陆建军也没想到苏敏说这些话,本来他说完见他爹脸色不好,就有些后悔了。
他只是想远离陆向红这个麻烦精,陆建军知道,自己但凡伸手帮上陆向红一回,那就会有第二回 第三回。
虽然他爹把教养陆向红的活儿扔给了他娘,他爹也有些重男轻女,但不管怎么说,陆向红都是他爹的亲闺女。
还有他娘,在六个孩子里头,他娘最疼的是陆向红,再就是小儿子陆建设和大儿子陆建国。
要是陆向红过的不好,他娘觉得他伸手就能帮帮她,一定会和他爹吹枕头风,让他爹出面,命令他帮助陆向红。
陆向红和陆大嫂陆二嫂的矛盾这辈子无法调解,他娘只能让他和建民建设帮陆向红。
建设还小,他不在老家,他娘最多让他借钱给陆向红。
但是建民不一样,他以后就在林城了,从五大队到林城,也就是小半天的功夫。
再加上建民性格好,又孝顺,万一以后陆向红缠上去了,说不准还会耽误建民结婚。
就是为了弟弟,陆建军也得提前把话掰扯清楚。
并不是陆向红结婚了,以前的恩恩怨怨就能一笔勾销了。
陆建军不知道未来妹夫是个什么性格,但他知道陆向红是个什么性格。
陆向红自私,且不懂感恩。
从小他们这些当哥哥的买些什么东西,陆向红都是先吃,吃了连句谢谢都不会说。
就是去年夏天,他给她娘,两个嫂子和陆向红带回来塑料凉鞋。
两个嫂子收了鞋,后头非要把钱给他。
他娘也说了句让他不要乱花钱。
但是陆向红新凉鞋收了,就再没多说一句话了。
这两年他爹压着陆向红,让陆向红学会了洗衣做饭,也学会了低调做人,但不代表短短三四年时间,就能让陆向红把性子转过来。
陆向红的自私是他娘从小惯出来的,家里男娃不用讲究吃穿,所以有了好吃的,有了好布料,都是先紧着陆向红。
陆向红却从来没有给这个家出过一份力。
但是除了陆向红,陆建军和家里其他的兄弟都处得很好。
他们几个小时候有爹教,有爷爷教,爹和爷爷从小就教育他们兄弟要懂得让枣推梨,只有兄友弟恭,这个家才能和和美美。
要是哥哥弟弟们要他帮忙,陆建军自然是二话不说就帮了。
甚至哥哥弟弟们不说出来,他也会主动伸手,就像帮大哥二哥照顾大毛二毛,不让他们因为生活中缺失父亲这个角色,加上母亲溺爱而变得胆小懦弱没担当。
就像建民,他从念书开始,陆建军就常常帮他补习,等他高中毕业,又帮他找工作,帮他转正。
还有建设,他以后念初中高中的生活费学费,陆建军都出了。
陆建军对兄弟们好,他的哥哥弟弟们对他也好。
就像大哥二哥,部队里发了新水壶,他们舍不得用,就把新的寄给陆建军陆建民,自己还用旧的凑合。
在他考上大学的时候,大嫂二嫂一人拿出来三百,说让他念书花。
三百块,这可是两个哥哥一年的工资啊。
这钱陆建军没动,和他爹给的分家钱,他帮陆建民收着的分家钱都在一起放着。
还有建民,很信服他这个三哥,他在建民跟前说的话建民就没有不听的。
建设对他也很是孺慕,把他当成了榜样。
所以一听苏敏的话,陆建军先是一愣,他了解苏敏,这回她还特意买了三罐奶粉,说人家城里的孩子每天都要喝牛奶,能增加抵抗力,不容易生病,还能补钙,长个子。
他们不好买牛奶,那就买奶粉。
一罐直接给大嫂寄过去,剩下两罐建设和二毛一人一罐,还说让他们每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