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不好买牛奶,那就买奶粉。
一罐直接给大嫂寄过去,剩下两罐建设和二毛一人一罐,还说让他们每天喝,等喝完再买。
陆建军问苏敏是不是太喜欢孩子了,所以这么大方,苏敏却说几个孩子她是很喜欢。
还有就是陆建军和她的几身新衣服,都是两个嫂子做的。
虽说缝纫机是陆建军搬回去的,但做衣服也是很辛苦的活儿。
两个嫂子费时费力的,自然得感谢她们。
陆建军知道,苏敏是那种别人对她三分好,她一定要还五分的人。
突然听苏敏这么一说,陆建军先是诧异。
接着就是担心。
他很清楚,在他爹这一辈人眼里,家里的兄弟互相帮衬,哪怕是没本事的一直占便宜,那也是应该的。
就像他爹,自从他念完高中,家里只有建民和向红,向红还是念小学,花不了多少钱,他爹就帮了几个叔伯不少。
像他大伯三儿子娶媳妇,还有四叔家大儿子,也就是陆卫民大哥娶老婆,他爹都出了钱,还出了不是少。
还有六叔家堂弟念高中,家里出不起学费,也是问他爹借的。
说是借,只是说上去好听些罢了。
要说叔伯他们真的没钱给儿子娶媳妇,没钱送儿子念高中,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别的不说,就是他们手里拿着爷爷过世前分的大洋,也能换不少钱。
不过是觉得儿子结婚,念书这是大事,他爹这个做叔叔的,也该出一份力。
这些只是借钱或者说要钱的名头罢了。
这和结婚随份子还不一样,份子钱等自家办喜事的时候,对方总得回礼。
但这钱是有去无回的。
他爹觉得爷爷在世的时候最偏心他这个儿子,就是临终,也把自己攒的分给他大部分。
他爹觉得自己拿了大头,就该对兄弟们好。
就是不拿这份钱,他日子过的宽裕,兄弟们日子过的紧巴巴的,那他也该出手帮衬。
所以陆建军很清楚,苏敏说的那话要是他说,他爹估计直接操起扫帚打过来了。
不说他,就是大嫂二嫂这么说,他爹都一定会把两个嫂子赶回娘家,让她们好好反省反省。
但现在说这话的是苏敏。
苏敏的身份在陆家很特别,她是陆建军的老婆,但她和陆建军住的房子是她全款买的。
她还是城里人,是知青,受过教育,现在又考上了大学,是老陆家第三个大学生,要是把陆云这个大专生加上,那苏敏也是第四个受高等教育的人。
最主要的是,陆三山的小儿子大孙子是苏敏救的。
敏敏自己是很不喜欢大嫂他们提这件事,她觉得她收了陆家给的谢礼,那这事儿就过去了,没必要一直揪着不放。
但是敏敏不需要人记着她的恩,不代表他爹可以装作没这件事。
所以可以说他爹对谁都能发火,对谁都能摆大家长的架子,就是不能对苏敏发脾气。
陆建军见他爹忍着气,又听苏敏说五叔家的事儿,就知道去年过年发生的事情还让是让苏敏不高兴了。
那个时候陆建军考了京大,更是市状元,家里的几个堂兄弟就起哄说陆建军前程远大,还说都是兄弟,他发达了别忘了提拔提拔他们。
尤其是五叔家的小儿子,还说等陆建军毕业了,在北京落了户,他就要去投奔陆建军,也当个大城市的人。
作为长辈的大伯二伯,五叔六叔也说以前他们对陆建军多好,让陆建军不要发达了就忘了老家人。
六叔甚至说他一定要让儿子连党好好念书,和陆建军陆建民一样考个大学。
这样等连党出来,不仅自己能有个好工作,还能照应他大哥陆连国和陆连国的两个儿子。
苏敏当时就有些不高兴,后来私下和陆建军说他的这些个叔叔伯伯真是心都是偏着长的。
陆建军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自小就是被这么教导的,家里所有亲戚也都是这么过日子的。
都是一家子兄弟,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互相帮衬也没什么不好的。
苏敏却说陆建军觉得兄弟间互帮互助很正常,那是因为陆建军的哥哥弟弟都不是极品,不是奇葩。
他们兄弟之间彼此都有付出。
但陆建军的几个亲戚家,都是好几个没本事的死命吸血。
陆建军想想他要是五叔家的护军堂哥,那的确会对爹娘的要求心生不满的。
第76章
陆建军知道苏敏并不是对他们兄弟有什么意见; 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他爹不是那种糊涂又偏心的爹,他的兄弟也不是只逮着自己人死命儿占便宜的人。
他爹听不得苏敏的话,只是因为他的亲叔叔里就有这种人。
至于隔房的堂叔堂伯里,有这样想法的那就更多了。
他爷爷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正是靠着一家人齐心,这才撑过那些年月。
但现在不是战争年代,大家过的也不再是朝不保夕的日子。
在这个时候还要求牺牲小家为大家; 那也有些不通情理了。
就是在战争年代; 陆建军爷爷不也攒下来不少钱。
至于很会做生意的三爷爷,积蓄更是不少。
人都是有私心的; 陆三山也明白这个道理。
要求人人平等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平等。
最后陆三山摆摆手:“算了,你们的日子你们自己做主,我这老头子也管不着了。”
苏敏说这些本来也不是为了让陆三山做什么保证,只是说到这个话题上; 她就提前说出来打个预防针罢了。
至少让陆三山知道; 他儿子陆建军孝顺; 不仅孝顺自己爹娘; 友爱兄弟,就是对堂兄弟也是客客气气的。
但她苏敏不是个善心泛滥的人; 陆建军好相处,她不好相处。
要是陆三山以后要求陆建军做什么事; 也要先想想苏敏这个儿媳妇答应不答应。
苏敏才不怕人说她不通情理呢,要是被人夸的后果是被当成冤大头,那她宁可当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陆建军见苏敏不再纠结于这个话题; 他爹也说不过自己儿媳妇,就转移话题说:“对了爹,你说向红要嫁的这个人是二婚,那对方的前妻呢?是过世了还是离婚了?有没有孩子?”
陆三山说:“唉,向红这对象的命也不好。”
苏敏想,是啊,要是命好还会找陆向红当对象?
“向红这对象吧,名字叫刘洋,家境不错,家里三个姐姐,只他一个儿子。他舅舅又是个有本事的,他一念完初中,就把他弄到公社的供销社上班,后来更是去了县里的供销社。只是他工作好了,眼界就有些高。十□□的时候该准备结婚了,相看了不少姑娘,都没相中。然后不知怎么的,就和下乡到他们大队的一个女知青处上对象了。”
陆建军听着直皱眉:这家里三个姐姐,才得了他这么一个男丁,可想而知得有多娇惯。
不过陆向红嫁过去也有好的地方,有那么三个和婆母差不多的姑姐,陆向红就是脑子犯糊涂,也有三个姑姐盯着,不让她瞎折腾。
“当时刘洋和这女知青处的时候家里人就不同意,觉得女知青不会过日子。我打听过了,说那女知青长得非常标致,念过高中,还会说外国话。就是成分不好,也不会干活。下乡才半个月,就和这刘洋处对象了。然后就不挣地里那几个公分,而是靠着刘洋的接济过日子。”
陆建军说:“才半个月就处对象,这男的是色迷心窍了吧。也不想想,人家刚下乡,在城里见过那么多人,要不是别有所图,又怎么会看上他呢。”
“当时一家人都这么劝了,但是刘洋他就是瞧中这个女知青了,闹腾的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把人娶进门了。结婚之后,那女知青说不想种地,他也同意了。”
陆建军:“这可真是他爹娘的好儿子,他爹娘几十岁的人了,还得去田里。他老婆年纪轻轻,倒是先养老了。”
陆三山也摇摇头:“所以就说他当时昏头了么。他根本没想到,女知青不是喜欢他,只是不想种地,不想吃苦。又见他工作好,工资高,这才和他处对象的。结了婚,人家女知青也没和他领结婚证,更没有说过家里住哪儿,是个什么情况。就这糊糊涂涂的,两个人一起过了好几年。七七年的时候那女知青想参加高考,他家里爹娘和三个姐姐都不同意,怕他老婆考上就跑了,但刘洋觉得女知青和他是真心过日子的,就没拦着。但那女知青还是没考上。不过那女知青不信自己没考上,而是觉得考上了,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被刘洋一家人私藏起来了。”
陆建军说:“也不愿女知青那么想,既然那家人都不愿意她参加高考,自然也能做出撕毁录取通知书的事儿。”
“是啊,这事当时闹的挺大的,那个女知青直接报了警,说公婆丈夫大姑子联合起来藏了她的大学通知书。当年恢复高考可是大事,大过年的,警察只能查案。先去了邮局,邮递员都说没有她的信。但那女知青不信,非说邮递员被买通了。后来警察又给她报考的那三所学校去了电话。人家学校查了,录取的学生里并没有她。”
“那她闹这一出,之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陆建军说。
“是啊,他们一家成了咱们整个公社茶余饭后的笑柄。就是警察来澄清了,也还是有不少人觉得是他们家不让儿媳妇念大学呢。而那女知青呢,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就说是因为她复习的时候她婆婆大姑子故意干扰她。婆媳姑嫂之间闹出来不少笑话。”
苏敏无语。
陆三山接着说:“去年的时候那女知青参加了第二回 高考,考上了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一个大专。到了八月份,拍拍屁股走了。在去年过年那女知青报警的时候,刘洋就知道这老婆是一心要走。他留不住,也就在那女知青真的离开以后,同意家里人给他相看对象。”
“然后陆向红就相中了他,他也相中了陆向红?就冲他前头那位,就知道他是个以貌取人的,他能看上陆向红?”
“他前头老婆是漂亮,可说跑就跑,说报警就报警,他还敢找个那样的啊?至于咱家这头,我和你娘觉得这小伙子除了二婚以外,别的方面都挺好的,人挺机灵。向红脑子不好,只能找个有脑子的,不然两个棒槌,日子过不下去。向红自己也看中刘洋了,说想嫁他。”
陆建军说:“我娘一直想给向红找个条件好的,要是遇上那人品号,踏实能干的,就是家里穷的,我娘也一定不会答应。至于这小伙子,不管人品怎么样,只要他手里端着铁饭碗,我娘就觉得好。”
陆三山说他:“怎么说话呢,说的你娘嫌贫爱富似的。你娘挑挑选选,不就是为了让向红能过上好日子么。”
陆建军心想陆向红还未必能过上好日子,在娘家的时候,前头十几年陆向红可以说是要星星她娘不给摘月亮。
就是后来她惹了事,两个嫂子也不是那种会用言语羞辱人的人,打人更是没有。
就是心里恨陆向红,也最多是当她不存在,不理会她。
他娘一直顺着陆向红,这两年他爹开始管教陆向红了,但他毕竟是个男人,没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
平时就是让陆向红洗洗衣服做做饭种种地。
就是对陆向红很失望,在吃喝穿戴上也没有亏待过陆向红。
但是她现在找的这对象,有三个大姑子和一个婆婆。
看看前些年他娘对两个嫂子鸡蛋里挑挑骨头的做法,就能知道这婆媳之间是大问题。
何况还有三个姑子。
这四个人一人挑一件事找茬,那这一天都能吵四场架了。
所以说陆向红要是想着嫁过去过好日子,那就是做梦。
日子过的再好,也比不上家里好。
不过从物质上说,陆向红这个对象的优点也很突出,独子,有铁饭碗,说不准再干个三五年,有他舅舅帮衬,还能在县里头分套房呢。
就是把陆向红安排一个临时售货员的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
陆建军说:“爹您觉得好那就行。反正丑话说到前头,我虽然只有陆向红一个妹妹,但我不欠她的。要说亲近,在我心里陆向红还不如四叔家的陆云呢。当时陆云高考前问我借了几本书,高考完陆云给我缝了一双鞋。陆向红呢,这些年别说鞋了,就是鞋垫都没有一双。”
陆三山知道陆向红这个闺女不是不会来事,而是心里不记挂他们这些亲人。
不说陆建军这个哥哥,就是陆三山苗翠花这亲爹亲娘,家里又有缝纫机,陆向红也没说着给他们做件衣服。
她不是不会做,她就是没这个心。
前些日子相中了对象,陆向红花了一个多礼拜,给那小伙子做了一身中山装。
那布还是陆向红问苗翠花要的,苗翠花觉得陆建民年纪也大了,听他说师范里女同学多。那布苗翠花本来准备给陆建民做新衣服,让他穿的精精神神的,能在大学里找个大学生处对象。
陆向红开了口,苗翠花只能先把布给她用。
就是心里有气,看在陆向红没几个月就要出门的份上,苗翠花只能把气憋着。
翠花现在也知道自己把陆向红教坏了。
她从小教陆向红说她有四个哥哥,做哥哥的得对她好。
但她从来没有教陆向红说她这个做闺女的得对爹娘好,做妹妹的得对哥哥好。
现在看陆向红熬夜给刘洋做衣服,苗翠花就知道陆向红不是不会对人好,只是不愿意对自己的娘家人好。
那段时间苗翠花失眠了好几天,最后只能说后悔。
可后悔已经晚了。
她不想承认自己娇养了十几年,觉得最贴心的小闺女是个白眼狼,可事实摆在那儿。
陆向红就是个白眼狼!
第77章
说了陆向红的私事; 陆建军就开始说公事:“爹,国家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对内改革,就是改变这计划经济。爹,去年年底,安徽的一个村子就分了地;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负盈亏,大家就等着看明年他们的收成了”
陆三山听了皱着眉:“家庭联产什么制度?这是什么意思?”
陆建军给他解释:“现在这地都是大队的; 公社的。咱们这种地是记公分,等到年底的时候算帐,公分多分的粮食多,公分少分的少。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就是把这地分给各家各户。以后就各种各的; 等到年底; 把该交的交了; 那余下的就是自家的了。种的好,收获就多。你不好好种自己的地; 偷了懒,秋收的时候没粮食; 那也是你自己负责。”
陆三山一听眼睛都亮了:“真的?三儿,这消息是真的?真有这么好?”
“当然是真的,。我这放了假没按时回来; 就是为了这事儿。想听听这靠谱不。我们学校的教授都说这事可以办。爹,你也该考虑考虑,等后年,咱们大队要不要分地。”
陆三山沉默了一会儿:“三儿,要是真的能分地,咱们农民的好日子就来了。就是怕国家不支持啊。毕竟这地是公社的,是国家的。咱们私下把公社的地给分了,这是褥社会主义羊毛,被jubao了,那是要进局子的。说不准还会连累你们兄弟几个。”
陆建军说:“真是这样,爹,现在国家没有明确表示支不支持这个做法。但我觉得,应该差不了。等明年秋收的时候,咱再看看风向。不出意外的话,等后年春耕前,咱们就可以把地分了。爹,你也要让村里人有个心理准备。不然突然分地,怕是会闹起来。”
“我晓得,这一年多我就和村里人说一说这件事,让他们都有个盼头。等到了后年,要是国家允许,那咱们也这么干。”
“爹,要是公社不同意,那咱么也能和那小岗村似的,签包干保证书!爹,现在看来农村改革势在必行,能早一点分地,老乡们也能多收获一些粮食。”
陆三山也很高兴:“三儿啊,你这可真是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不说一年,就是再等三年五年,你爹我也是能等得起的。咱们全村人都是等得起的。当农民的,不就是盼着能有自己的地。”
陆三山心里高兴,现在离过年没几天了,家里的丸子已经炸好了。
晚上的时候,陆三山一口小酒一口肉丸子,心里乐呵的很。
过了年,陆建军买了正月初九的车票。
他现在感觉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一个人恨不得分成两份。
过了初八年也算过完了,他就准备提前回学校了。
正月初八,陆建军和苏敏在离开前又回了老家,一家人坐一起吃顿午饭。
陆三山苗翠花陆二嫂陆建军陆建民苏敏陆向红陆建设加陆二毛,七个大人两个小孩,把家里的圆桌坐的满满当当的。
吃着饭,陆向红突然开口:“爹,我二嫂过了年是不是就要去部队了。”
陆向红没有直接问陆二嫂,因为她知道她就是问了,陆二嫂也只当听不见。
陆三山皱了一下眉:“是啊,怎么了?”
陆向红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那家里大嫂二嫂不在了,娘又不会用缝纫机。我能不能不要别的陪嫁,就要那台缝纫机。”
陆向红说完这话屋子里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儿陆二嫂才开口:“谁给你的脸啊,那缝纫机可是建军结婚的时候买给苏敏的聘礼,不过是因为苏敏上班忙,没空做衣服,所以放在了老家。这东西可不是你想要就要的。再说了,缝纫机不好买,连票带钱,没有三百拿不下来。”
说着陆二嫂看着苗翠花:“娘,我嫁过来的时候你们只给了我二十五的聘礼。大嫂是长嫂,聘礼比我多点,也不过三十块。怎么,儿子三十块娶媳妇,女儿的嫁妆倒是陪嫁三百块。这难道就是老陆家的规矩么!”
苏敏也觉得陆向红挺会想的,这缝纫机她自己不用,也不愿意成了陆向红的陪嫁。
苗翠花也没想到陆向红会来这么一出,前几天陆向红就和她打听她出嫁的时候会给多少嫁妆。
苗翠花也实话和她说了,男方给的聘礼家里一分不留,全给她带回去,再给她二十当陪嫁。
除此以外,还给她做一身新衣服。
这份陪嫁在村里都是顶大方的了。
陆向红却很不愿意,觉得太寒酸了。
初三的时候她听刘洋说他家买了四大件三转一响的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就是缝纫机票不好弄,差了个缝纫机,希望陆向红不要介意。
陆向红听了,就想到她家里有缝纫机啊!
家里没人用,还不如给她陪嫁了。
人家刘洋都买齐三样了,她家不能一样都不出吧。
这么想着,陆向红就挑着苏敏和陆建军都在的时候,这么问出来了。
苗翠花被儿媳妇这么一质问,只能赶紧说:“向红这是胡说呢,她的嫁妆我和你爹早定好了,二十块,越不你们去。”
陆向红忍了三年半,她知道她必须忍着,不然他爹就不给她相看对象。
现在她结婚的日子都定了,自然就不需要再忍了,她问陆三山:“爹,凭什么啊,我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手里全有钱,他们不差钱。那缝纫机也没人用,我一辈子就结一次婚,就不能让我体体面面的嫁人么?”
陆三山想起腊月二十五的时候苏敏说的那些话,陆向红现在不就像苏敏说的,她觉得哥哥们有钱,就该把钱给她。
在陆三山开口之前,陆建军说:“陆向红,你是不是忘了,大哥二哥,都不和你交了。而我和建民,同样也不打算和你交。既然都不交了,我们又凭什么给你钱!凭什么拿我们辛苦挣的钱给你撑面子!”
陆向红说:“胡说,是大嫂二嫂不和我交了,不是大哥二哥。还有三哥四哥,我都要嫁人了,你们就不能原谅我以前做的错事?要是你们不和我交了,我嫁了之后没娘家兄弟撑腰,日子可怎过啊?你们可只有我这一个亲妹妹啊!”
“你做的蠢事可不是你嫁人就能抹平的。陆向红,我现在就明明白白的说清楚,我们是真的不打算和你交了。不是说拿这个威胁你让你学好改好什么的。是真的当没有你这个妹妹,你也当没有我们这几个哥哥吧。陆向红,你应该很清楚你自己不聪明。所以你那些结婚之后从我们身上占便宜的想法可以停了。”
陆向红忙说:“我没有。”
陆建军摇头:“可能你本来是没有想过现在要讨好我,等以后再从我身上拿好处。但是正月初三你那对象来了一趟,刚才你就塞给我一双鞋,说是特意给我做的。这鞋是你做给你对象的吧,我都不能穿。向红啊,我走之前会去你对象家把话说清楚。他就是娶了你,那也和我没关系。”
陆向红一听就急了:“三哥,不行,你不能这么做。”
陆建军说她:“陆向红,你以后有点脑子吧。”
陆二嫂这时说:“建军,我和你一起去二大队,我们大房二房不和陆向红交,哪怕是今儿陆向红就要死了,我也不会认她这门亲戚。至于向党,他要是认妹妹,那就别要老婆孩子。”
陆向红实在是不知道事情怎么变成这样。
刘洋和她说了,她是陆家唯一一个闺女,做哥哥的都该疼她。
就算她和嫂子们处的不好,可和哥哥们毕竟是亲兄妹啊。
刘洋还说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