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间之重活一回-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晓梅被王守成带进一片芦苇荡,这里已经有三五人聚在这儿,“王叔,这是谁家小丫头,怎么眼生”一个年轻点的村民问, “村东新来李家的小丫头,和大人跑丢了” “这鬼子可真会找时候,知道粮食都收家里,就赶着过来抢了,王叔你家把粮食藏好了没?” 又一个村妇问, “ 藏好了,被抢回数多了怎么着也长点记性不是!自己家都不够吃哪有多余的留给他们!” “嘿嘿,鬼子抢不到粮食还指不定拿啥出气呢!” “拿啥出气都行,只要别伤人”王守成有些担心的说。
    
    “咱村人都跑出来了吧?” 村妇也担心起来。 “ 应该跑出来了,放哨的锣一响,大火那么大动静还能有不知道的?” “也是,但愿鬼子没赶上来” 众人议论着。晓梅担心家人,心心垫垫的,不知道娘她们躲好了没?爷爷他们能不能逃过去,伸手拽拽王守成衣角道:“王爷爷,我想去找我娘她们” 王守成看看她又四下看看:“你娘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跑了,这草泊太大,你这小姑娘跑丢了怎么是好,你先跟着爷爷,等回村了我把你送回去!”晓梅也知道这时候不是找人的好时机,点头道:“好吧”自己蹲下一边玩草叶,听着几人聊天。她最担心的还是李有福他们,就怕被抓走了以后想见怕是都不好见到,日本人抓人运到哪里都有可能,煤矿盐场东北甚至去哪帮着盖炮楼都与可能,在家附近还好,真要运到东北或是日本得救的机会就太渺茫了,心焦无力,现在只能祈祷上苍不要让亲人离开自己!
    
    24。劫后
    
    “鬼子烧村子了”不知谁惊呼一声,大伙听声向乡村子方向望去,一阵浓烟冲向天空,隐约还能看见火光。“这可叫人怎么活啊”村妇悲哀的哭泣着,众人望着村子方向一阵无语,眼看就要过冬了,没了住的地儿,这个冬天怎么熬!沉重的心情压抑着每个人,让人窒息。村妇一边哭泣一边咒骂“这些个杀千刀的小鬼子,凭什么来抢我们的东西!凭什么要少我们的家,我咒他祖宗十八代,咒他们不得好死!唔唔、、、、、” 。“拴住家的别哭了,这火都烧起来了,鬼子应该快离开了。我们看看还是尽快回村,赶紧救火,兴许没那么大损失”旁边一人过来劝村妇,“是啊,先找人探探路,看鬼子走了我们先去救火”大伙跟着附和这说。于是王守成找了个腿脚快的去打探。
    
    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听到远处传来的锣声,知道鬼子走了。众人又背包挑筐的往回赶,脚步一样的匆忙,多耽搁一分家里可能多份损失。李晓梅又被王守成放进挑筐,晃晃悠悠被带回村口,路上看到村民从四面八方冒出来,慢慢乡村口汇集,晓梅仔细寻找着张氏的身影,直到村口才看见张氏和王氏带着孩子们站在那儿,张氏也向她这边张望,看到晓梅迎上来把晓梅抱出条框斥责道“你这孩子,不是让你和大伯母在一起吗,怎么跑丢了,让我们一通好找!〃又不好意思得对王守成诚心谢道:“王叔,太谢谢你了,照顾晓梅一路,要不是您老这孩子还不知道出啥事呢!” “没什么,侄媳妇,半路看到晓梅一个人跑顺手也就带上她了,快带孩子回去吧,家里还不知道怎么样了!” 小梅忙插嘴道:“娘啊,不是我要和伯母分开的,是人太多,把我和大堂姐挤开的,”张氏还要说什么,王守成赶忙岔开话“这是怎么了?大伙怎么聚在这儿,还不赶紧回去看看家里情况” “我们也是刚来,听说是王麻子被鬼子杀了”张氏说了知道的事。“真的是王麻子被杀了?” 王守成也是很吃惊询问另一村民, “是啊,还不是他腿脚不好,肯定跑慢了”村民回答着。王守成看看人群那边,又回头对张氏说 :“先带孩子回去吧,别在这儿了,让孩子看见做噩梦”张氏点头应允,她也着急想快看看家里情况。
    
    张氏王氏带着孩子们绕过人群,并嘱咐孩子们不许往那边看,晓梅忍住没去看那边,不过她知道这个王麻子是被鬼子绑在木桩上活活用穿钉钉死的,死的很惨。晓梅家住在村东很快到了家门口,柴垛还着着火,房门院门大开屋顶是草烧了大半,“晓菊看好凤儿,晓兰快和娘救火,晓梅去村口望望你爹,看到了就去喊来,人都死了什么时候看不行,房子都快保不住了,没了房子冬天怎么过!”张氏一见房子还在着着火急眼了,一边吩咐一边从被打破的缸里舀水,泼向火苗。晓梅应着跑出院子,一头正撞到自己爹身上,李寿春扶住晓梅“急急忙忙的往哪儿跑?” “爹,娘让我叫你先救火” “知道了,李寿春大步量着迈进家门,也不多话挑起水桶去河边挑水,一人挑水太慢,于是张氏也跟着去挑,回来大人救房上的火,晓梅和晓兰扑打底下的火苗。房顶除了草就是木头很易燃烧也不还扑救,隔壁李贺春家一样都在忙活救火。幸亏离水源近,取水方便,火总算扑救完,等救完火大伙坐在院里望向只剩半个屋顶的新房,都沉默无语。
    
    李寿春抬头能望见隔壁李贺春家,一样房顶冒着青烟,刚被扑灭的样子。隔着篱笆李寿春喊:“大哥,你那儿怎么样了?都灭了没?” “扑灭了,正收拾呢,你那儿好了吗〃正说着话李有福也过来看看他们这边情况,家家几乎差不多,房子都挨着房顶铺的都是苇草,现在正是秋季点火就着,一烧一片。好在救得及时,房梁没烧毁,把房顶重新换新的就行。
    
    “老二,损失怎么样?”李有福沉声问道, “里面还没来的急看,屋顶肯定要换新的,门窗修修换下窗纸应该没问题了,其他损失在慢慢补;大哥那儿怎么样?” “和你这儿差不多,屋里也被祸祸了,幸亏没啥正经东西。先收拾收拾明天去割苇子赶紧把房顶补上,我去看看你二叔家。“李有福又急急火火的赶去李有财家。
    
    李寿春搬来梯子上房,得先把烧毁的房顶清干净,在收拾屋内,张氏带着孩子们把清下来的草抱出院子,一直忙到晚上众人才歇口气。“孩儿娘,先别忙了,做饭吧,孩子们也都饿了” “唉,你也歇会儿吧,我先做饭,还用去看看王麻子那儿吗家里也没啥人,帮着办办丧事” “ 好,我先去看看” 李寿春拍拍身上的脏土离开。张氏把灶间清出来,地窖有粮食,没被鬼子发现,晓兰晓梅都着手做饭收拾,人多都着手也快,赶李寿春回来时饭菜应摆好,就在院里吃,饭菜摆地上。姐几个早饿的没了力气,纷纷盛饭蹲一边解决肚子问题,就连凤儿也用小木勺舀米粥吃。
    
    “当家的,王麻子那边怎么说?” 张氏把饭碗递给李寿春,“还能怎么样,人被村里人从木桩上解下来了,我去时正换衣裳,说是准备明天就埋了,家里穷,也买不起一口棺材,还是隔壁的拿来草席给卷起来的,嗨!人命贱啊!这世道遇上事也没法” 李寿春感叹的说。这时代人活着也实属艰难。
    
    25。余生
    
    晚上一家子把炕清理出来铺上干草,这一夜谁也没睡好,房顶露天,窗户用个草帘遮上,深秋的夜晚很凉,一家子相互依偎勉强凑合一宿。天一亮李寿春就起来:“孩儿娘,我和爹他们先去王麻子那儿帮帮忙,你带孩子们吃完饭就去收苇子草,等我回来再去找你们”
    
    “嗯,知道了,你不先吃点饭?” “不吃了,说是起早就埋了,这次村里房子损失惨重,大伙都要修房子,不会耽误太长时间”
    
    “那就快去吧,饭给你留在锅里,回来记得吃” 李寿春答应一声去隔壁找李有福李贺春。两人一说话李晓兰姐妹几人也跟着醒了,一晚挨冻睡也没睡踏实。“娘,我们先去割苇子,饭好了喊我们”李晓兰和张氏说完招呼两个妹妹跟着她走,“这孩子这么急,等会儿吃完饭再去吧,你一个小人能干多少!” 张氏知道晓兰是个急性子,惦记着家里屋顶,可深秋露水重,她也怕孩子受凉生病可就不好,这年头穷人生不起病。李晓兰也不听张氏唠叨,拿起镰刀带着两个妹妹就走。
    
    李晓梅可不觉得自己也能像大姐一样能割动苇子,苇子到秋季已经长成,变得坚硬不易割断。她目标还是蒲草,这时的蒲草更柔软有韧性,家里也需要编炕垫,筐篓,蒲草已经变黄轻很多,河边成片生长。姐妹几人来到最近的河边时,那里已经有了不少人,“晓兰,你们怎么刚来?” 堂姐李晓英见到姐三招手问 ,“堂姐,你们来这么早啊,我们刚起来就来了,今儿人可真多” 晓兰也和堂姐打招呼,“可不是,家家多少都遭难了,天越来越冷,都急着修房子呢,这边来吧,这里苇子又高又密,还很整齐” “堂姐,我去那边割蒲草,晓菊就留在这儿帮大姐吧” 晓梅看上另一边的蒲草,“ 自己注意点啊”晓兰嘱咐着。
    
    李晓梅身体一直很好,自己有空间吃喝也没短过,空间水也有调理身体功效,这是晓梅一点点体会出来的。自己力气比同龄孩子也要大些。割蒲草也不费劲,等张氏来喊她们时,已经割了一堆,李寿春也回来了,看来大伙都急着收拾家,天冷人受不了啊!张氏让孩子们回去吃饭,她和李寿春投入割草大业。
    
    修屋顶不是简单事,因为屋顶已经损失大半,只能从基本上建,割回家的苇子要编成笆覆盖在房梁上,上面铺上泥土,压沉也有隔温作用,最后才铺上成捆的苇子,最上面用泥土压实,这种房子冬暖夏凉。所以每家的活不可能一家能干,村民这次前所未有的团结互助,苇子可以自己来,接下来的编笆上顶几乎全村动员,相互协助,三两家一搭伙,一家完工到另一家。在三五天内,全村都恢复了基本正常生活。一个家维持生计需要的东西很多,现在只是能有地儿遮风挡雨,家里的家货式都要填制,窗户要糊纸,要挂挡风帘子,炕上要编垫子、、、总之事儿总也做不完。
    
    等到十一月份天已经很冷,因为村子被鬼子洗劫一回,村民们又再次为过冬做准备。男人们大多是去河堤上砍树枝,然后背回家做过冬柴火,冬天冷全靠烧炕,家家被子没两套,再不把炕烧热一家人这个冬怎么也过不下去,所以柴火得备足。女人们要晒野菜蔬菜干,储备过冬,没有谁家粮食能够吃,都得搭上野菜,秋季的野菜籽和草籽也是储备的食物,家里女人和半大孩子都会出去采野菜籽,吃的时候磨成面子混着粮食干野菜一起吃。李家来时没种地,在大河堤坝上种的红薯土豆收获不少,几家分分,也有几背筐,这里面晓梅多少做了手脚,不然一块刚开的土地哪能打这么多红薯土豆,除此之外每家还收获一口袋豆子。孩子们也没闲着,鱼虾不论大小一律往家端,这可愁死女人们,鱼虾是好东西,可要想放久就要腌制晒干,这就需要盐,哪家有那么多闲钱买盐腌鱼?
    
    李晓梅见张氏王氏发愁,想起一个地儿,是距离这里有百十里地的黑沿子,解放后在黑沿子附近的南堡建起亚洲最大的盐场。黑沿子临海处于海口,海鲜味美种类多产量也大,以盛产对虾闻名,毛蚶更是美味,其他地产的没法和他比,螃蟹种类就有梭子蟹,海虹,沟渠又盛产毛爪蟹,鱼类更多,常见的有黄花鱼,梭鱼,平鱼,净鱼,比目鱼,鲈板、、、。想起那些海鲜晓梅嘴里直流口水,后世海鲜是多贵!而且天然的越来越少吃的大多是养殖,这时候不去弄些回来其不亏大方!空间有地儿,多买几口缸,每样海鲜来一缸!晓梅想着差点乐出声,这事还得找爷爷帮忙完成。那里村民常年生活在海边,以打鱼为生,盐肯定有,海鲜不会少,土地盐碱粮食一定很少,如果那粮食换他们一定会愿意。
    
    这两天晓梅干活就心不在焉了,总想找机会和李有福说说这事,这不她刚一瞄见李有福独自一人离开,就在后面跟上来。李有福见是晓梅知道一定找他有事“晓梅有事吧,走咱们找个清静地”李有福使个眼色爷俩找见没人地儿进了空间,“那个爷爷,这几天娘他们不是发愁腌鱼用的盐嘛,我就想咱们出趟门,找盐多的地儿用粮食换盐回来' 〃你知道哪有盐?” “这不前两天听村上大娘说的她娘家在黑沿子,说是那里就靠海边,海鲜很多,还给他们带来不少盐的鱼干等干货,说是那里很多不值钱,不如我们弄些来,冬天也多个菜” 李有福多少也听说过,想想就点了头 “明后天没事我们就去一趟,能把盐的问题解决了也好。路有些远,看看能不能搭上顺路车,这事我去打听打听,定准了咱们就去,李有福拍板。
    
    26。涧河行 1
    
    第二天李有福就带回消息,村西那条南北通的马路每天都有运货的大马车路过,可以搭上顺路车。隔天李有福只是说遇到一位老朋友想去串个门,也把晓梅带上,可能会住上一晚别为他们担心。爷两抓空去空间看看算计一下要带多少粮食,带多了太显眼,遭人惦记。带少了不够干什么的,白薯产量高可以带一筐,小米带上二十斤,白菜准备一筐看情况拿出来,黄豆也准备一盆,土豆这些好放又能填肚子的可以备一筐,玉米面也要带上十斤,看着差不多了,祖孙俩才住手。又多准备一些篮子筐罐子,去一趟不容易,尽量多换回东西。
    
    早上大约五点左右,天还黑着,李有福就带着晓梅蹲在马路边等车,脚边放筐红薯上面放着约十斤玉米面,这年头能拿出这些已经很打眼了,出门在外不得不防。等了约莫一刻钟,就从北面由远及近传来马蹄声,李有福赶忙站起来,感觉到近前,便高声说:“这位赶车的老哥,能不能稍上我们一段路?我和孙女要去黑沿子。“ 吁、、、、、、、”传来赶车勒住缰绳喝住马匹声,“大叔,你们要去黑沿子?我到不了那儿,只能稍你们一段” 说话的像是年轻人。“行啊,稍一段就行,到了地儿我们再想辙” “那就上来吧我车上是拉的货,你们自己找地儿坐下“车上装着麻袋,码了有半人高,李有福只得把筐放车顶,自己抱着晓梅坐筐旁边,伸手扶着,不然会被颠下去。
    
    等爷孙俩坐稳车把式又接着赶车,路不平一颠一颠的,晃悠的晓梅只想睡觉,“大叔,你们去黑沿子做什么?那边可有鬼子” “我们想去换点盐和海货,这边盐买着贵,就想拿东西换” “我们那边是缺粮食,这回就是乡亲们把积攒下来的鱼干扇贝等干货拿来换粮食的,我们在涧河里黑沿子不远,海货也不少,盐每家也都有偷偷攒下的,足够你们换,” “ 那真是太谢谢大侄子了,这可让我们省不少事,”两人聊着天,马车赶得也快,天大亮时已经快到涧河。
    
    李晓梅是被一股鱼腥味呛醒的,左右一望,一片水看不到草,水不深,有的地儿漏出河底,沟边长的都是碱蒿子,一群群鱼鹰子飞起又下落寻找吃食,马车从大路上下来,转弯拐上一条小路,这里的空气充斥着咸腥味,又走了少半个时辰,前面才出现村庄,鱼腥味更重,时不时的在空地上看到晾晒的鱼虾,有的村民在收拾翻晒,这就是涧河村了。
    
    “大叔,到了,我带你们去我家吧,我家就我和我娘媳妇儿子,清净,忘了告诉你们了我姓郑叫郑海,一会我把货送到村长那儿就去通知乡亲们,谁家有干货和盐就来换,不看行不?” 李有福思索一下,觉得这样安排最好,有个当地人照应着总比他们祖孙俩瞎摸强,“ 那就先谢谢大侄子,我们就先打扰了”李有福很客气的道谢。 “没啥,出门在外都有个方便不方便的“。
    
    马车赶到村中一家小院前。“大叔,这就是我家,你们先下来,到家里歇歇。”郑海又对院里喊:“媳妇!家里来客了,”
    
    “谁来了?”一声清脆的声音从院里传来,“娘,谁来了?”紧跟着是一个男孩的声音。前后走出来一位二十多岁的妇人和一个**岁的小男孩,虎头虎脑的,麻溜的蹿到马车前,抬眼正好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坐在马车上,头上扎着两支小辫,一身洗得发白的布衣,正用黑溜溜的眼睛望着他,郑小虎小心肝一跳,好可爱的小妹妹,不自觉得嘴咧开了眼睛也弯了,“你是谁?” 郑小虎望着李晓梅问道。
    
    晓梅还没回答郑海就到儿子跟前伸手一拍虎子脑袋“是家里的客人,来晓梅,表叔抱你下来,媳妇,这位是李叔和他孙女晓梅,李叔先进家,等我回来再说”。郑海嘱咐完媳妇,赶着马车朝西去了。
    
    “李叔,先进屋” 郑海媳妇客气的帮着李有福把东西搬进院内。“这次真么麻烦你们了”李有福客气的道谢。
    
    “你叫李晓梅?我叫郑小虎,他们都叫我虎子”虎子开心的到晓梅跟前自我介绍,“我一会儿和狗蛋他们去捉螃蟹,你也去吧,还有鱼可多了”
    
    晓梅看着这个天真直率的小男孩一阵无语,这还真是自来熟,刚认识就拉着去玩了,抬头看看李有福,说心里话晓梅是想去的,对海鲜她没免疫力,何况她也想看看螃蟹怎么抓。李有福看出孙女眼里的渴望,就点头到:“去和虎子玩去吧,别弄一身泥回来”
    
    郑海媳妇也嘱咐虎子:“看着妹妹点,别让晓梅抓螃蟹,她还不会抓”
    
    “知道了娘! 晓梅,我们快走,去找狗蛋”说着从院里拎一木桶,拉着晓梅就走。
    
    到地儿才知道,这群孩子是在河岔口捉螃蟹,他们捉的有两种,一种有十来岁孩子拳头那么大,母的满盖都是黄,流油的肥,公的膏满肉厚很是鲜美。另一种只有小鸡蛋那么大,这里人称鬼蟹,除了皮子没什么肉,当地人一般用来做螃蟹豆腐。
    
    这里的孩子都是爪蟹能手,看到螃蟹伸出拇指和食指掐螃蟹前后,往桶里一扔,盖盖,利索的像是捡螃蟹。晓梅心痒痒,也想下去抓,虎子可不干”晓梅你不能下来,泥里可凉了,弄一身泥你爷爷要说你的,好好看着咱们的桶,回去叫我娘给你蒸螃蟹,做螃蟹豆腐,可好吃了”
    
    晓梅想想爷爷的嘱咐,忍忍,算了吧,不然爷爷可又要唠叨。这时旁边一个小男孩笑嘻嘻的问虎子:“虎子,这是谁呀?”
    
    “我表妹,怎么?羡慕吧!你看看你家流鼻涕妹妹哪有我表妹好”
    
    “我怎么没听说你还有表妹?哪家的表妹?”男孩贼兮兮的问。
    
    “要你管!表妹还有哪家的,她就是我家的”虎子有点急了。
    
    “不问还不行啊,看你急的!快抓螃蟹了,晚上给你表妹吃”说完又是一阵笑。
    
    抓了一阵螃蟹,虎子又带晓梅到浅水处捉鱼,与有好几种,有两寸长的虎头鱼,蹦跳的最快,又小又不好捉,还有是小海梭鱼,五寸长,一般用盐腌制在锅里煎着吃,很下饭,还有就是今天要捉的海鲶鱼,这里叫愣(leng)蹦鱼,一尺来长,肉质鲜嫩,清炖或是炖白菜豆腐是上上之选,几条鱼一棵菜一块豆腐可以炖上满满一锅,吃饱全家。天冷时连汤带水吃上一锅,足叫各个冒汗。
    
    27。涧河行 2
    
    这年代东西就是多,没污染,没过度捕捞,没多大会儿,这帮小孩一个个满载而归。虎子拎着木桶一路的唠叨,说着这里他觉得的趣事,弄得晓梅一阵翻白眼,还真拿她当小孩子哄呢!进家时郑海已经回来了,郑海媳妇在做饭,这里一天两顿,上午一顿,下午一顿。现在正是吃下午饭时,约莫四五点钟。
    
    虎子进门就喊:“娘,我抓螃蟹和鱼来了,你给妹妹做螃蟹豆腐” “你去把螃蟹洗干净再拿给我 ”郑海媳妇从厨房里吩咐虎子。晓梅进堂屋和郑海打个招呼对李有福道:“爷爷筐里还有白菜我拿给婶子晚上咱们吃” 郑海赶忙拦住“那怎么行,那是拿来换东西的” “都是自家产的,不值钱,到这儿也是很打扰你们了,晓梅筐在仓房自己去拿吧”李有福很是诚恳,这回是他们爷孙俩遇到好人了,等下再留给他们些粮食,这里海鲜不少但是粮食确实缺乏的。粮食对于海边人很是珍贵。
    
    晓梅进仓房,从空间拿出两颗白菜抱给郑海媳妇“婶子,我爷爷让我拿给你白菜,都是自家产的别和我们客气”
    
    “好,婶子不客气,一会咱们就炖鱼吃”郑海媳妇是个爽利人,家里别的不多干货不少,走了多拿些便是。
    
    “那我看婶子做饭,也顺便和婶子学学怎么做菜,我会烧火”晓梅说完就蹲下添柴。
    
    “行啊,就在这儿帮婶子烧火,我可就缺个闺女呢,虎子那小子就会淘气,上蹿下跳的,没一点老实劲儿” 郑海媳妇唠叨着。
    
    这里一般都是吃海鲜,做法也简单,原汁原味。郑婶子人痛快干活也麻利,她让晓梅点着火,一点油微炝锅就把洗干净的愣蹦鱼放进锅里,点上醋去腥加水,然后把大块白菜放进锅内加少许水,烧开锅加盐慢熬。另一个灶点着,锅内加水放屉,又把虎子洗干净的螃蟹倒进去盖盖,螃蟹是活的,底下一加热,就在锅里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