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十年代农家记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怎么啦”唐杏问到。
  “哦,没有就好。哦,不是不是,我是说你也没有啊”陈鹏飞有点词不搭话。
  “鬼知道了,可能还没装吧,可以上学问下。”唐杏说到。
  “那就这样了,有事记得报我大名。”
  “好的,拜拜”唐杏一不留神,说了后世常用的,而此时时髦的挂电话用词。
  “哦,拜拜”陈鹏飞意犹未尽地挂了电话,心情有点小兴奋。


第43章 过往
  唐爸被唐妈说服,决定放手不管房子的事。
  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风水、日子都已经看好算好。剩下的事阿金应该能应付。
  这事还真不难,阿金自己买东西,都会多走几步路,询问几家,对比东西价格才买。同理,建房子也一样。
  一连几个放学后,阿金和唐浩辉一起走访几家在建房子的房主和泥水匠。把得到的信息详细地写下来,汇总。得到红砖,水泥,钢筋价格和人工价格。甚至建一平方的房子大概需要多少水泥,红砖,钢筋等等。哪些泥水匠活计好,不偷工减料。哪些泥水匠活计马虎。
  在得到这些信息后,唐金找一天休息时间专程去河对面找华红旗询问承包价。
  唐家现住的房子就是华红旗修建的。
  华红旗对唐家几个孩子相当客气,他算是看出,他们不是普通人,将来前程错不了。毕竟唐杏提供的别墅图纸,让他声名四起,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建房子,接下的活计都能排到明年去了。
  他很感激唐家,决定就算不挣钱也要先把唐家的先修建好。遂郑重详细地向他报价。
  阿金听了,与自己预期的差不多,也不耽搁时间,直接就定下来了。
  华红旗尽心尽力帮助唐家建房子。都怪唐浩辉那个大嘴巴,村里关于唐家正在那块晦气的地建房子的消息不胫而走。唐家这次又成了村里茶余饭后的谈资。唐志成甚至直言“唐家人是钻到钱眼里了,那地是个旺地吗?要是能发财,我把头切下来,给他们当尿壶。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人现眼。”
  对此讥讽的话,唐家人已经习惯了,该干嘛干嘛,也不做无谓之争。
  唐浩辉惭愧了好几天不敢找唐金玩。
  唐姗姗看到唐杏也会移开视线,不敢和唐杏对视。
  …………
  唐家种的蔬菜已经长大可以出售了。
  唐爸唐妈每天凌晨三点起来,打着小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去菜地割菜。割两大框,先挑回家,就着昏暗的白炽灯,一根根整理好,用打湿的稻草捆成一小扎一小扎,垒好在竹筐。车尾架横摆着扁担。竹筐左右放在扁担上扎紧。拉到菜市场卖掉。菜价虽高,但是黑灯瞎火的,也危险。
  这不,唐家村出了件大事。
  村民唐发,小儿子出车祸了。这些天菜价高,唐发家连续几天起早贪黑,忙着卖菜。骑自行车拉货的小儿子,精神不济,一头撞上了公路护栏,死掉了。他妈妈,唐发的老婆疯了,逢人就说“阿宝是被人撞死的,那杀千刀的,还我儿子”,一直不肯相信是他们自己害死儿子的。就因为忙着挣钱,连累小儿子没能休息好,自己精神不济死掉。
  唐杏得知这个消息时怔住了。前世唐杏33岁那年,过年前,60多岁的唐爸,开着三轮摩托车凌晨五点送菜,经过小桥前,转弯处,大货车直直冲过来,情危之际,唐爸立即从摩托车上跳下来,避开了大货车。还在开着的摩托车连同两筐菜冲进河里。大货车停也不停绝尘而去。
  死里逃生的唐爸,忍着胸口闷痛,站在河边,痴痴守着。守着淹没在河水下的摩托车。(60多的唐爸没有手机)
  昏暗的天色,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变亮,太阳逐渐从东边升起来,过往的行人,从一个,两个,到一群的经过。他们都没有问唐爸为什么傻站在河边,也没有人关心唐爸是否想轻生。
  唐爸站立着注视着过往的行人。突然,他眼睛一亮,他看到自己的弟弟,唐杏四叔。四叔才从菜市场卖菜回来。唐爸让他去找升降机过来捞车。询问过后,四叔打电话给自己儿子过来守,好替换唐爸回去休息。唐爸回到家,简单洗漱吃早餐,就急忙找升降机打捞。摩托车几经艰辛,捞起来了。但是打捞的费用都够买一辆新车了。
  唐爸胸口疼舍不得去医院看病。他找村里的土大夫,吃些治跌打损伤的草药,效果不大,唐妈阿金硬拽唐爸去拍片,吃药。
  出嫁外地的阿桃啊杏得知消息已经是年后了。
  …………
  唐杏眨眨眼,试图将快要流下的眼泪逼回去。唐杏挺了挺腰,抬头挺胸,“唐杏,你已经三十好几了,古人三十而立,前世唐妈唐爸庇护下生活,那么今生,轮到你来守护他们了。”


第44章 卖牛
  唐家就“是否继续种菜卖”展开了讨论。
  以唐梅为首的四姐弟持反对意见,理由如下:
  种菜难伺候,需要整天下地接触水,年老了易得风湿骨痛;早上起来摘菜,睡眠不好,影响身体健康;大清早运菜,路上不安全。
  再者,唐家另一个房子,虽说地段以前是乱葬岗,但是近几年经济大开发,很多以前是坟地的地已经开始商用。连唐家附近几家都已经开始出租或者自用开店。唐家完全也可以在那房子开小超市。
  家里的地除了种些够自家吃的菜外,全种稻谷,时间就可以少花些。可以兼顾两头,两厢不耽误。
  至于进货渠道,可以从市六百户批发市场或者广州、深圳进些小物件,满足镇上居民日常用品需要。
  秋高气爽时,唐家可以做豆豉,黄豆酱,晒些萝卜干在自己小店卖,也可以批发。
  小超市生意要是好,也可以帮助外公外婆。外公那些花生糖,杨桃干,麦芽糖也不用辛苦地挑去卖。
  外婆现在还年轻,眼睛看得见,可以做些背带,虎头鞋,婴儿帽过来卖。外公外婆的养老钱可以自己挣。(外婆再也不用步前世耳聋眼盲招人嫌弃,孤零零死在养老院——唐杏心里补充到)
  要说一开始唐妈犹豫不决,最后一条外婆外公养老钱可以自己挣打动了唐妈。她期盼地看着唐爸。唐爸本就三分愿意,让唐妈这么含情脉脉一看(唐爸多想了),立即飚到十分愿意。
  就这样,唐家一边加快速度卖掉剩下的菜,一边准备开店事宜。
  既然准备开店,那家中的大牛仔也不需要养了。农忙时候,脸皮厚点,借别人家的牛用或者雇人帮忙犁地。
  90年代耕牛是农民重要的劳动工具。偷牛是要判刑的。耕牛价格较高,一头大公牛六七千块。
  …………
  唐爸得空就去找中人唐兵。
  唐兵也算是子承父业。他消息最灵通不过,哪家要卖牛猪狗,找他准没错。随着时代进步,他也不断开拓新业务,最近几年他还兼任媒婆工作。
  村里对这类人会很客气,时人爱面子嘛,可不能因小事得罪他,要是名声臭了,家里的孩子还用不用婚嫁啦。
  没过几天,中人就带了买家过来。买家是憨厚的老人。黝黑的脸庞,牙齿已经脱落了几颗,一说话就漏风。嘴巴一张一合,还能看到黑洞。双手皲裂,指关节粗壮,还扭曲变形,典型的风湿症状。看到此处,唐杏眼睛微酸,十几年后,唐爸唐妈也会如老人一般。
  唐杏从厨房端了碗米汤递给老人,老人憨厚地笑笑,接过喝完。手背抹着嘴巴说“闺女,长得好啊,一看准能上大学,吃上皇粮。”
  唐爸摆摆手,“哪里有那命,家里几条化骨龙负担重啊”
  唐爸的话得到中人与老人赞同。
  老人点点头,接过唐爸递来的水烟筒,蹲坐在椅子上,跟大伙诉起苦来。无非是自己婆娘不争取,生了六个闺女,才生了一个命根子。眼看年纪大了,无力供养,想让女儿去打工。打工又没门路,还说是童工不收,真是岂有此理,想当年老子还是十二岁就开始放羊放牛挣公分。现在四女儿十五了,还是童工,世道变了。
  一旁的唐杏听了,暗地翻翻白眼,暗道“是啊,世道是变了,变得更能保护儿童,十几年后,你再来看看,有些人家女儿比儿子还金贵。”
  老人抽完烟,有精神了。唐爸带着犁与两人一起去看草地看牛。
  看牛是个经验活。这也是中人看家本领。
  中人掰开牛的嘴巴,指给老人看,牙口宽大,是健康牛,牙齿多少,大概牛龄是多少。完了指着牛鼻子,鼻子潮湿是健康牛。
  四肢有力,两眼间有白线连接是健康牛无疑。
  一旁的唐爸笑呵呵地说到“老哥,咱家的牛肯定是健康的。你去村里打听打听,我阿富最讲信用不过。”
  老人也笑呵呵地说“哪能不信,不过还是要上犁看看。”
  唐爸二话不说,给牛套上犁,哒哒地犁了起来。牛轻松而温顺地在前面走着,唐爸轻轻一挥绳子,绳子啪一声抽在牛背后,牛立即温顺而快速起来。看到此处,老人更满意了。
  公牛比母牛便宜,不只是因为公牛不能生牛仔,也是因为公牛没母牛温顺。
  老人点点头,说到“可以了,那价格怎么算”
  中人给他报了七千块,老人想想大声对着唐爸说“贵了点,这是公牛,不值这个。”
  唐爸停下来,卸下犁。为难地说到“这是行价,咱家的牛壮实,除了做耕牛,老了还可以卖肉。不贵。”
  老人开始各方面挑刺,你来我往,争执不休。
  中人开始协商。双方让步,还到六千六百块。
  当场抠抠索索从裤袋掏出一个包裹严严实实的塑料袋,哆嗦着打开袋口,往外掏出钱。钱皱巴巴的,还有一股霉味。
  老人点了两遍,将钱递给唐爸,唐爸也清点了两遍,将钱揣入裤袋。依依不舍将牛绳递给老人。老人牵着牛先走。老人家里远,牵着牛赶路,走不快,不早点回去,天都要晚了。
  过后,唐爸给中人一百块辛苦费。中人拍着胸口说到“阿富,往后有什么卖的记得找我,准给你卖个好价钱。”
  唐爸连连道谢。
  …………
  唐桃6月底已经顺利考取了市中学,和唐梅一个学校。而不是如前世一样为了省钱,就读隔壁镇镇中学。
  镇中学是食宿制,每个月要不交米要不交钱。交米的要交三十块加工费。交钱的有三个等级,90块,150块,250块。
  前世唐杏也在那上学,毕业好多年,同学不一定记得她,但是提起那个自带萝卜干的人,估计大家都会有印象。
  唐杏为了省钱,一般是交米,自带萝卜干当配菜。
  当时唐杏一门心思读书,根本不知道萝卜干也能让她闻名全校。这也是多年后,闲聊,才得知的。
  萝卜干特别美味,清炒配粥是一绝。或者切成碎片,打上几个鸡蛋搅拌均匀,文火煎着吃,又香又脆。唐杏很爱吃萝卜干,就萝卜干喝白开水的事唐杏也做过。
  …………
  学校放暑假了。村民一边忙着收割,一边忙着买六合彩。


第45章 六合彩
  六合彩在香港是合法的。内地的却是那些有点资本的人做庄,赌外围。
  六合彩可谓毁人无数。
  村民干活也没心思了,整天想着怎么一夜暴富。赌额从一开始的几块钱一个数字。到后来的十几块钱。甚至上百上千。多少人倾家荡产,多少人妻离子散。
  唐杏同学就是因为他爸赌六合彩,活活被弄死的。
  那天是开码天,一大早,同学他就起床,勤快地打扫屋前的落叶。落叶很多,他使劲挥动着扫帚,一大一会,落叶就堆成一大堆。远远看着像一座孤坟,就伫立在他家门口。
  他爸起床找赌资,翻遍了,都没找到。他火气上来认定是大儿子偷的。找条绳子,气冲冲地将他绑住。逼问钱在哪?同学他愣住了,他根本不知道,都不是他弄的。他一直解说,奈何他爸不听,认为他在狡辩。他爸变本加厉,将他倒挂在树下。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他越来越难受。他爸依然在质问他。同学依然摇头。
  滴答滴答,流逝的不只是时间,生命也在流逝。
  等他爸反应过来,大儿子已经没气了。就为了那50元赌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去了。世界的精彩他都没去看过,怎能不让人惋惜。
  得到消息时,同学很震惊。唐杏唏嘘不已,原来是他,那个爱笑,勤快的男生。唐杏有点自责,为什么自己的记忆不能好点。她只记得有这回事,但不记得具体是谁,想提醒也做不到。
  ……………
  自从有了六合彩,时常可见,村里男女老少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讨论那些从镇上买来的《白小姐》,《特码》所谓的内幕报刊。
  真好笑,要是那么灵,弄报刊的人不藏着掖着,闷声大发财?怎么会可怜兮兮地靠挣报刊钱。那报纸钱也不便宜,一张得10元。
  唐爸唐妈也在买。唐杏知道了,开始绝食,爸妈一日不戒赌,她一日不吃。饿得她头昏脑涨。
  阿金很不解,赌六合彩,多好啊,一赔四十,三姐为什么反对。
  唐杏哀伤地告诉阿金,班上有个同学就因为他爸怀疑他偷了打算买六合彩的五十块钱,活活弄死了。唐杏害怕总有一天,唐爸因为赌六合彩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最后弄死他们。索性饿死算了。
  唐金很害怕,惊恐地盯着唐爸。(唐杏自责:戏演过啦?阿金不会患上被害妄想症吧,汗!)
  唐家几个孩子也都纷纷加入绝食行列。
  唐妈、唐爸没法子,无奈答应以后不赌了。唐杏挺着饿扁的胃,心里比了个胜利手势。
  这还不够,唐杏陆续拜访了附近几家做庄人家,又是哀求又是威胁,不能接唐家人的赌资,包括爷爷的。要不然等着被警察捉。
  陈鹏飞爸爸也是庄家之一。唐杏走出陈家,陈鹏飞跑了出来,喊住唐杏,有些忐忑地又有些扭扭捏捏地向唐杏解释,“唐杏,我跑出来,就是想告诉你,我……我……我不是我爸那样的人,我现在以后都不会赌,真的,我保证。”
  唐杏挑挑眉,略显诧异。说到“那好啊,不错,好青年就得这样。”
  陈鹏飞开心地裂开嘴,语无伦次的说“好,太好了。你真的相信我?我帮你盯着我爸,绝不收你们家的买码钱。”
  唐杏满意点点头。
  唐杏绝食法不知怎么流传出去,很多同学纷纷效仿,试图阻止家长买码。效果还是有一点。
  …………
  1997,7月1日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村民为之前忧心打仗的事感到汗颜。
  邓爷爷与铁娘子谈判轶事也慢慢在村子里流传开来。话说谈判那天,铁娘子摔倒了。村里有人说那是邓爷爷气场大,铁娘子吓到的。有人说,铁娘子是佩服邓爷爷,对他五体投地。唐杏听了,很佩服大家的脑洞,不就是高跟鞋崴了一下,都能联想到别处去。
  …………
  放暑假了,不再赌六合彩的唐家一扫之前的浑浊之气,变的神清气爽起来。
  唐梅继续她的创造。经过失恋的她,迅速成长起来,写的小说也慢慢有内涵。
  唐杏她加大力度帮助宏兴厂,她需要钱。
  阿金唐爸唐妈忙着准备开店事情。联系供应商,寻找货源,定制货架。忙得不可开交。
  本来唐妈提议找舅舅做木工。被唐爸拒绝了。舅舅还在铁路部上班呢,哪有时间做。不可否认舅舅的木工厉害。唐家去年就收到舅舅休息时间给做得木板车。木板车是双轮的,前面把手栓根绳子,拉车人挂肩膀上。一边双手扶板车,一边肩膀使劲,车就拉动往前走。
  木板车很大,农忙时可以拉干稻杆等等。村民有时也会过来借。
  …………
  唐桃揣着那分到的两万多,有点着急,已经花掉了几千块了。再不想办法钱生钱,都要让她花光了。
  大姐买了个小单间,阿金阿杏建了小平房。唐爸唐妈也建了房子还开店。那她应该怎么做呢?
  唐桃上街考察,还真让她发现了商机——开大排档。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夜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文艺点的可以去看电影,活泼点的可以去唱卡拉OK,去蹦迪。玩累了,总得吃吧,大排档也就应运而生。在炎热的夏天,吹着凉风,吃着田螺,喝几口啤酒,说不出的畅快。
  90年代人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变的更加讲卫生。街头摆摊的,出现了一次性筷子。透明塑料袋也出现在餐桌上。
  陪唐桃过来考察的唐杏,看到了让她皱眉的一幕。
  摊主,将一个个白色透明塑料袋套在餐盘上。那些汤汤水水就直接盛在塑料袋上。再端给顾客吃。
  当下的人都会觉得很卫生。摊主也免除清洗餐盘,两厢方便。
  哎,唐杏心里叹气,十几年后,那些卖河粉的店,餐具是里红外黑的塑料盘,大家都这么吃,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时下这么用塑料袋,也说得过去。塑料行业发展那么快,怎么就不能好好治理下滥用塑料的情形呢。


第46章 学而知之
  “我要是塑料界的翘楚,是不是就有更多的话语权,是不是就可以规范塑料的使用?”唐杏静静坐在餐桌旁思考着。
  唐桃在一旁用筷子挑挑拣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半天不见唐杏说话,抬头一看,只见阿杏皱着眉头坐那一动不动。撇撇嘴,把筷子往桌上一放,伸手在唐杏面前晃晃,大声叫到“阿杏回神”
  唐杏猛地回过神,抓住唐桃晃动的手,说到“二姐,咱们回去吧,天黑了,路看不清。”
  “怎么会看不清,那白泥厂不是拉了路灯吗?”
  “可我不想逛了,回去好不好?”唐杏摇晃着二姐的手,撒娇到。
  唐桃受不了,平时小大人一个,冷不丁撒娇,怎能不让人起鸡皮疙瘩。
  “好啦,受不了你,走”
  两人慢慢地骑回家。昏暗的路灯,迎面徐徐而来的风,池塘传来呱呱的蛙鸣声,行人的欢声笑语,交织了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
  …………
  第二天,各有各的忙。
  唐杏开始了她朝九晚五的上班日子。
  在唐杏帮助下,三转校生开始了代理商之路。说实在的,唐杏并不看好,塑料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生活消耗品,别人会买他们的账吗?
  唐杏刚放好自行车。就听见有人喊她名字,唐杏寻着声音看,哦,原来是林琳琳。
  唐杏把钥匙放进裤袋,朝她走去。问到“你们做的怎么样?”
  “不好做,不过挺有挑战的,我喜欢。”林琳琳扬起素净的脸庞,自信的说到。
  唐杏一直欣赏那些美丽而努力的女人。“不错,万事开头难,熬过去,就是坦途”
  “嗯,说到对,就算卖不出一粒,我也是有收获的。现在我就差在年龄上。哦,对了。莫聪想让你把厂里现有的塑料特性,分别用在哪里详细给咱们说说。”
  “那好办,你要不一起去曹厂长那跟他反应下”唐杏邀请道。
  “行,走吧”
  两人进来时,曹瑞正在翻上个月的销售记录。笑呵呵地让两人坐。
  “你是林……琳琳,名字不错。找我什么事”曹厂长虽是问林琳琳,实际视线却是集中在唐杏身上。
  “厂长,我们几个代理商,想详细了解下厂里产品具体特性,具体用在哪里”琳琳也不怯场,大方地提出来。
  厂长思考片刻,说到“很好,你们去找销售的了解下,就说是我说的”
  琳琳高兴地站起来,向厂长鞠躬,“谢谢!”
  厂长摆摆手,琳琳有眼力见,也不耽误厂长聊正事。告辞自行去找人。
  林琳琳走后,厂长递了本本子过来,唐杏接过,翻开第一页,原来是账本。她疑惑地抬头看下曹瑞。曹瑞鼓励地抬抬下巴示意唐杏继续看。
  唐杏一页页慢慢翻看,账本清楚记录着哪种材料卖得好,哪种材料利润高,哪种材料卖不动。
  改革开放以来,家电行业发展快,彩色电视机不但国内畅销,还出口海外。塑料需求很大。卖得较好的是电视机用的阻燃材料,其次是白色家电用的ABS,AS。玻璃增强材料也不错。
  玻璃增强材料卖得还不错,但是利润不高。主要是工艺不行,玻璃纤维含量做不稳定,报废多。
  唐杏抬头,对厂长说,“都好,就是玻璃增强材料那块,还要多试试,怎么才能做稳玻璃纤维含量。”
  曹瑞赞许点点头。“阿杏,你好好干,就算没达到合同上说的,给不了股份。我也不会亏待你的。”
  “那就不劳您操心,按这个程度,准能的”
  “阿杏你不要忘了,现在是家电行业旺季,材料需求也大。淡季时,你再来看看。”曹瑞正色到。
  唐杏想了想,决定回家再好好想想淡季该怎么做。
  唐杏忙着去告诉老周,怎么调温度,压力,送纤维速度等才能解决问题。
  老周尝试了很久,才找到合适的参数,生产出来的的玻纤增强塑料材料,表面光洁,无毛刺,玻纤含量波动小。
  在场的人都高兴地欢呼起来,这次生产的质量比以前的都好。那些不服气的老员工,纷纷收起轻视的目光,露出心悦诚服的表情。
  …………
  唐杏上午下班,饭也不吃骑自行车直奔市区图书馆,她要去找工艺方面的书看。甭看她表现的那么自信,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