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生一世,江南老-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像上一刻还是意识清醒的,自此,却再也说不出话来。
唯一的念想也被掐灭了。
其后两日,她只记得洛迦山,气息有进无出。
心头挂念的仅有渡江一战,哥哥是否平安。
弥留之际,殿门似被推开,木头碰撞墙壁。
她好像闻到了熟悉的香灰味,有水,混着手的温度,落到她的脸上。
那不是水,全是血,小宫女早就吓得瘫倒在地,持剑走入的人浑身浴血,手上全是血。他从知道她被召入宫,就不舍昼夜地往回赶,从在数百里外听说姨母去了沈宅就知道会出大事,一定会出事:“昭昭。”
她努力吸着气,眼泪往下冲,冲掉了脸上的血。
“哥……”
她睁着一双眼睛,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努力想看清他,都是一个轮廓,一个影子。手指在他的掌心里滑动着,划不出一个完整的字。
沈昭昭的手在往下滑,又被他抓住,两只手都合在掌心,紧紧握住。
往日脉脉盈盈的眼眸里没了光,全散了。
“去找红布……”他声音嘶哑,在咬着每个字,喉咙里混着血。
身后浴血的将士皆不懂这背后含义,立于殿内,全是无措。
“去找红布!去!”
他知道她要什么,从头至尾都知道。沈策其人,狡诈多谋、能征惯战,能识破敌军的阵法诡计,又如何看不破自己妹妹的心思……
往日他被困于心,受缚于己。而今,他终看破。
谋逆可为,娶昭昭有何不可?
你我自幼孤苦,彼此便是倚靠。
你要我,为何我不能给。
后记
沈策,字牧也。名门之后,姿貌过人。
少时多难,与其妹寄人篱下。凭战功进爵为王,善以战养战,性暴戾多疑,狡诈多谋。后招皇室忌惮,囚禁其妹昭昭,妄以亲眷制之。
沈策兵临都城,其妹吞香而亡。策震怒,焚烧宫室,弑杀天子,海内震动。
更有传闻,宫破之日,沈策一人一马,怀抱一红衣女子离宫。后再无踪迹,江水两岸一时无主,南境大乱。
☆、第一章 千年燕归还(1)
台州。
沈氏在江南已经传承到二十六世,数百年来屹立不倒,本就备受关注,沈公这次又是二十几年来初次返乡祭祖,自然有不少媒体紧随其后,把这家事弄得极为热闹。
天朦朦亮,祭祖已经开始。
众人从祠堂一路到内堂奉香,最后踏上先祖墓道,行至墓前,开始论资排辈地鞠躬奉香。
一排排白色的菊花,每个人上前时,都会弯腰添上一株。
沈昭昭和姐姐作为小辈,在最后等着。
她身后的两个记者,难以挤到最内侧,索性放下相机开始低声八卦。
“现在献菊花的是沈卿秋,今年在墨西哥竞选财政部长,没想到他辈分这么低。”
“这种大家族就是这样,你看他前面的男孩子,看站着的位置比他辈分大,看着也就十五六岁?”
……
她听这话,努力往前排看,没看到那个男孩子。人实在太多了。
到接近午饭的时间,祭祖终于告一段落,沈家安排了所有境内外的媒体人用餐,地点就在老宅,由专门请来的师傅做斋膳。
几个常年住在台州的人,负责招待外客的用餐。
母亲把两姐妹交给了沈公的两个孙子沈家明和沈家恒照看,沈家明昨夜见过这对小双胞胎,给沈家恒介绍说:“都是远房表妹。秦昭昭,沈昭昭,一对双胞胎。秦是姐姐,沈是妹妹。”
她们的母亲才是沈家人,所以是表妹。
“等等,你把我说糊涂了,”沈家恒一头雾水,“双胞胎?为什么两个姓?”
沈昭昭和姐姐相视,都笑了。
自从昨夜来,这问题她们听了没有十次也有八次。
“姐姐跟爸爸的姓,妹妹跟妈妈的姓。”
“那平时怎么区分,大昭和小昭?”
“还大乔小乔呢……”沈家明轻声对自己弟弟耳语解释,“他们爸妈分开得早,姐妹俩一人带一个,没这种难题。”
沈家恒被解了惑,仍盯着她们,似还有疑惑。
“是不是还要问,我们为什么长得不像?”姐姐甜甜一笑,望着这位远房表哥。
说实话,这双胞胎生得差别真是大。
姐姐下巴尖尖,鼻高,眼窝深,桃花眼,眉毛很浓但因为年纪小没刻意修过,有些杂、不是很齐整;而沈昭昭是鹅蛋脸,面颊有肉,偏杏眼,眉毛弯弯,生来就整齐。
嘴唇那里最不像,姐姐是薄唇,她唇形偏圆润。
“我们一个像爸爸,一个像妈妈。”沈昭昭也对两个哥哥笑了。
是异卵同胞。
父母从小就这么告诉她们。
两个哥哥要招待客人,要叫人开车送她们去看沈家玉坊。
姐妹俩都表示没兴趣,问人要了一把雨伞,一同撑着出去闲逛。
沈家在这里有三处宅院,一处捐给了当地政府,一处开了玉器展馆,仅留了这一处地处偏僻祖宅。
因为位置极偏,完全没商业化的痕迹,全是一家家的寻常住户。
桥有,未经过修葺,窄巷有,被连日雨水冲泡的泥泞难行。
她们绕了一个大圈,没看到什么好景致,反倒连着看到两个荒废的空院子,尽是灰墙枯树,在雨中颇为萧索。
两人商量着,还是回去好,
远看着有家敞开式的糕点铺,没招牌,倒是像卖吃食的。
巷子积水多,姐姐脚上是白鞋,怕弄脏,不肯往前再走。
她倒不怕,把伞留给姐姐,用手挡在头前,绕开几个水沟,用手挡在头上,跑到了铺子前。墙上有一张纸,写着各式花糕的价格。
屋里没亮灯,西北角的炉子生着火,照得室内半壁亮堂堂的。
面前几个藤编的篮筐空着,里边笼屉也是空的,她往里看,终于看到的右边桌子上有刚做好的一排花糕。一只手打开了深蓝的布帘子。
终于有人了。
“你好,我想买花糕。”她声音清脆地招呼着店家。
伴随着她的询问,帘子后走出来一个少年。
看上去十五六岁,穿得是一套合身的休闲装,身上清清爽爽什么都没有,只有手腕上的一块玫瑰金色的表。
短发下的一张脸乍现在她眼前,映着炉子里的火光,是白是黑她都判断不出来。待他走到自然光线下,方才露出清晰的五官。瘦脸,鼻窄高挺,眼睛内勾外梢,犹如刀裁。眼光奕奕。
鼻梁上有一块新的血痕,像方才撞破不久。
沈昭昭没仔细看他,将斜跨在背后的银色链条包拽到身前,打开搭扣。
炉子里爆出两声炸响,是木柴被烧得爆裂。
她被骇得抬眼。
这回是正正好好,目光相对。
她突然就看不清他的眼和脸,像完全透不过气……极不舒服。这压迫和难过只有短短的一刹,很快消散。
肯定是下雨低气压,气闷了。
沈昭昭默默地缓了口气,找出零钱,双眸含着笑对他说:“那个上边有红色的一点点的,要那个味道的,要三块。”
隔着低矮的柜台,递过去钱,对方没接。
“红色的那个。”她又重复。
他迟疑了一霎,顺着小女孩的眼神,去看新出炉的各色花糕。
“再说一次。”他终于说了第一句话。
“红色的。”
他未动,继续问:“从右边数第几个?”
沈昭昭被他的话唬住,没懂自己哪里说错了,但还是按照他的方式回答:“右边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
沈策没去拿糕,反倒从裤子口袋里摸出一个黑色钱夹,对着帘子后说,刚才的都包起来,再要三块花糕。
一个老婆婆笑着走出来,一个劲地道歉着,说来晚了,包好了她要的花糕。
直到他结算,她终于懂了,这人不是卖糕的。
这是她和沈策的初相识。
半小时后,她和姐姐被母亲带去见表外公,进了正厅,看到他坐在沈公右手侧的椅子上,而他的对面是表哥沈家恒。
“双胞胎来了。”沈公笑着说。
沈昭昭眼睛睁大,不可思议地望着他。
他看着她忍着不说话,猛瞅自己的神态,倒是毫不意外,好似知道,一定会有这第二次的见面。在后巷看到她的衣着,还有脖子上挂着的玉坠,他就晓得这女孩是沈家的人。这次来祭祖的孩子,每个都被沈公送了个类似的小玩意儿。
沈策,来自澳门的沈家后人。
对于澳门的分支,她听妈妈讲过两回。沈家祖上曾受过一次大难,险些被灭族,因此分了支,一支留在台州,一支南下,几经辗转定居到澳门。不过南下那一支在清朝灭亡前亦受过重创,人极少,但不论男女都是人中龙凤。所以她对澳门的沈家人始终有着极好的印象,今天终于见到了。
起初她还以为这个哥哥很特别,听说自己和姐姐是双胞胎,也没露出惊讶表情,也没问为什么长得不像。
等到他听到说两个“昭昭”,突然抬眸,认真在两姐妹这里看多了一会儿。
沈昭昭忍不住笑出声。
姐姐则故意叹了口气。
大家都望过来。
“怎么,和这个哥哥很投缘?”表外公和气地问她。
她笑着“嗯”了。
他一定会问,为什么有两个昭昭。
意外地,沈策盯着两姐妹看了半晌,只是赞了句:“好名字。”
“算起来,你辈分不低,”沈公说,“这对双胞胎要怎么叫你,还真是个难题。”
“叫哥哥。”沈策说。
来时他父亲嘱咐过,十几代以前就分开了两支,早没了血缘联系,这回来不必跟着台州的人排辈分,按照年纪随便一些就好。
两姐妹在长辈的安排下,和这位关系远到十万八千里外的哥哥打了正式的招呼后,被人专门送去了到了另一个院子。
这院子在雨停后,早早被人打扫干净。
庭院里的灯,还有装饰性的木灯笼都被点亮。假山上、湖上也都有灯,全都点亮,为了让这群孩子们玩的尽兴。
今日祭祖结束,明日后大家都会相继离开,也不晓得能不能再见,所以沈家的孩子们被大人们安排在这里,最后一聚。几岁的孩子被带着看走马灯,大些的一起玩牌九,因为生长环境不同,院子各种腔调,各种语言交错着,英法西居多,还有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和四川话混着来。
再加上软糯婉转的吴侬细语,全汇在一处,热闹得不成样。
姐姐和人玩牌九,她在一旁听大家聊天。
夜幕降临后,有人开始往花丛里洒驱蚊水,搬了几盆夜来香放到池塘旁驱蚊。她是头回见夜来香,蹲在花盆前看那柠黄的花,仔细闻了闻,好浓的味道。
一只手拉她起来:“这香味闻多了,对人不好。”
提醒自己的是沈家恒,而他身后一道来的就是沈策。
这算是今日两人第三次见面。
旁边有个四五岁的孩子在玩跑马灯,光在飞快地转着,一道道影子从他的脸上掠过。他倒不像在正厅里,佯作未见过她了,明显在看到她这里时候,笑了笑。
沈昭昭倒背着手,故意没和他打招呼,和表哥沈家恒细细问起了夜来香。
沈家恒本就喜欢这个生得极漂亮的远房妹妹,讲得仔细。沈策饶有兴致听着他们两人闲聊,没插话,两人都只当没下午那场意外的相识。
“我晚上看不大清楚,”姐姐忽然把手里的骨牌塞给身旁的一个女孩,“你来吧。”
这是个借口。整晚姐姐赢了太多次,不好意思再赢。
接了姐姐牌的人,很快赢了。
在大家的笑声里,忽然有人问姐姐:“为什么晚上会看不清?”是听了半小时的夜来香、驱蚊草都没加入话题的沈策,终于有了聊天的兴致。
“是夜盲。”姐姐没料到这个人会问。
姐姐下午没去花糕铺子,和沈策没交集,仅有的一次见面也就是在前厅叫了声“哥哥”。沈策对她来说就是纯粹的陌生人。
所以两人的对话出现的很突兀。
沈家恒倒是关心表妹,跟着问:“没看医生?医生怎么说?”
“看过,好很多了,”姐姐含糊地说,“有时还不行,光线暗就不行。”
沈昭昭听得想笑。
从小夜盲的是沈昭昭,不是姐姐。几岁时在国内,她经常因为这个被小伙伴哄笑,也因为如此,姐姐知道她不愿承认,经常会帮妹妹,把这件事揽到自己的身上。后来年龄大了,她的夜盲症好转,姐姐反倒喜欢用这个“借口”来搪塞各种问题。
连父母都被姐姐骗得很好,还会感慨,这是不是家族遗传,小女儿好了,大女儿却有了这问题。
后来那晚,
沈昭昭察觉沈策看了两次自己这边,开始都不好意思回视,最后发现,他看得是身旁的姐姐。
☆、第二章 千年燕归还(2)
半夜三点,母亲先要送姐姐去机场,赶早班机。
她也跟着送到了大门外,有四辆车停在那,都是困得迷糊的孩子,跟着大人往机场去,是第一批要离开的沈家人。沈公的两个孙子今夜不睡,轮流送客,正好这一趟出来的是沈家恒。
目送客人们离开,沈家恒揽她的肩往回走:“吃不吃宵夜?”
她肚子很配合地咕噜了几声,算是应对。
还是那个院子。
前半夜人多,孩子多,都在露天玩,到后半夜不剩几个,索性都搬到了水榭里。
等人进去,才见到只有自己一个女孩。余下的都是哥哥们。
沈家明和沈家恒有送客任务,专门换了衬衫西裤,余下人都是前半夜的衣着,显然没离开过。
年轻男人们聚在一处,没了在长辈面前的规矩,也没有了在小孩子们前要端着的压力,散漫四坐。大家没想到会有妹妹过来,乍一看到沈昭昭迈进门,其中一个当即灭了手里的烟:“双胞胎来了,这是哪个昭昭来着?”
“沈家的,”沈家恒说着,对外边候着的女孩交代,“弄点热的,小女孩吃的。”
围在紫檀四仙桌旁的人在玩牌九。
沈昭昭一间屋就瞧见了沈策,他在庄家的位子。
他因为辈分高,虽说是让双胞胎叫“哥哥”,但和其他的哥哥终归不同,眼下有资格能上桌陪玩的人,全是沈公的亲孙子。
沈昭昭进去时,他正慢悠悠分着骨牌,一摞摞碧色的牌,两个一叠,慢慢排在桌上。骰盅和骰子也都是翠色的。
“继续。”沈家恒在空位上坐下,牌桌上的人都在等他。
“会玩吗?”沈家明笑着把沈昭昭拉到跟前,问这个小妹妹。
她先是点头,想了想又摇头:“只会一点。”
沈家的孩子们没几个不会的,因为长辈喜欢,小辈也就跟着学,于是小辈们聚在一处也都爱摆弄这个。她知道这些哥哥都是这方面的好手,还是谦虚得好。
“我教你。”沈家恒马上有了兴致。
“轮得到你吗?”沈家明抬眼,看自己弟弟。
“说得对,谁让你教了?”有人也笑说,“论资排辈也轮不到你吧?”
“真论资排辈,也是庄家最大。”有人搬出了沈策。
这倒没什么争议。
今日不论是奉香献菊,还是家宴,他都始终和四五十岁的老男人们在一起,或坐或立,人家去见沈公是小辈问候,在前厅规矩立着答话,唯有沈策是在一旁坐着。若论辈分,没人和沈策争。
沈策恰好把骨牌码好,对她招招手。
沈昭昭本是站在沈家明身边,是沈策对面,绕过了一个哥哥,方才到他身边。立刻有人搬了椅子,摆在沈策身旁。
少年的手,把骰盅摆到她眼皮下:“随便摇。”
随便?怎么个随便法?
她双手握住骰盅,不大安心,看看面前三个表哥,再瞧瞧他。这回换她对他招招手,沈策看懂了她要悄悄说话的意图,临近。
“摇得不好,你会输吗?”她小声问,“你玩这个怎么样?比我表哥?”
沈策好似听到了一个笑话,盯着她认真的小脸瞧了半天:“我玩得不错,你随便摇。就算输,也输得起。”
妹妹是沈家恒骗来的,倒是偏向了沈策。
于是,沈家恒又被屋子里的自家兄弟们奚落了一回。不过都是玩笑,沈家尤其注重家族的发展,这些互相贬损的兄弟感情好得很。
沈昭昭早就起了玩心,被沈策喂了定心丸也不再犹豫。她捧住骰盅,用力摇着,清脆的撞击声在水榭回荡,像能看到两只骰子滚动碰撞。
“昭昭妹,摇得好点,”沈家恒笑着说,“哥哥们明天开车还是走路,全靠你这一双手了。”
表哥这么一说,她摇得更彻底了,半天放下骰盅,开盅,分牌。
庄家通杀,沈策一人赢三家。
沈家恒一声感叹:“咱家的表妹,胳膊肘朝外拐喽。”
从这一局开始,沈策就没输过,不管是庄还是闲。
沈公交代过,要大家陪澳门来的沈策玩尽兴,输多少都不要紧,当给澳门沈家的见面礼。所以也不知道是沈昭昭和沈策这对临时搭档的手气好,还是大家故意放水,个个都输得精光。
最后,沈家恒还笑着调侃他:“难怪说见血吉利。你这新伤来的真是时候。”
沈家明倒更像是个哥哥,跟着问:“你这鼻梁上的伤怎么弄的?上午还没见。”
沈策都忘了自己鼻梁上的这道新伤,食指指背划了划鼻梁,说:“下午划的,去买东西,没看见树上挂着的东西,撞上去了。”
那估计是在花糕店后院。
沈昭昭猜着。下午看到还是鲜红的印子,现在颜色更深了,结疤的前兆。
“我有精华,可以去疤,你要抹吗?”她有妈妈给的去疤精华,因为是疤痕体质,时常被蚊虫叮咬都要留神抹一些,否则会浑身留下印记。
沈策本是看着沈家明在说话,转而看她,好像是不太熟悉精华这个词,沉默两秒,说:“这种东西,算了。”
不止他笑,水榭里的哥哥们都笑了。
可留疤了多难看。
年轻男人们的闲聊内容转向澳门即将开放的博|彩经营牌照,又了解着这两年回归后的经济情况,她也就没机会再往这种芝麻大小的事上说。
待到四点,筹码全都堆在了沈策的右手边。
他推说困了,让人把筹码全都均分了,这水榭里的人见者有份,怎么赢来的,怎么都给散光了。自然沈昭昭也领了一份。
凌晨五点,有人来给沈策传话,说家里来了电话,有长辈身体情况不好,让他立刻回去。据说他原本是要多留几天,陪表外公去公海游轮上应酬,等船返程时,途径澳门再下船,家中变故,不得不改变行程。
他临走前,从把两只骰子从筛盅里取出来,举着一个,给她看“四”那面:“这是什么颜色?”
她被问得莫名:“红色。”
他点点头,看自己捏着的骰子:“知道为什么骰子上的四点是红色吗?”
这还真不知道。
“下次告诉你,”他把两只骰子都塞到她手心里,“送你了。”
等他走了,哥哥们告诉她,这骰子是沈策带来的。
这个哥哥根本就是高手中的高手,都自带骰子,亏得她还问人家会不会输。
她等不到下次见面揭晓谜底,隔日陪表外公吃早饭,直接问了。
外公讲了一个不知真假的传闻,源自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一次掷骰为乐,那一局必须掷出双四,唐玄宗才能赢,于是当骰子转动时唐玄宗就不停叫着“双四”,最后竟真中了。皇帝认定这是吉兆,下令将“四”涂成红色,对应“四”的“一”也染了红,自此民间效仿,沿用至今。
因这骰子,表外公也和妈妈聊多了一会儿博|彩生意。
隔年,也就是澳门回归后第三年,一直被垄断的博|彩|经营牌照终于开放,这也算是回归后的一大利好消息。妈妈因此和澳门沈家来往频繁,起先是生意上的事,后来也交杂着私事。
因为妈妈事业的忙碌,她高中都在女子寄宿学校读书,慢慢从妈妈的话里发现有个沈叔叔被提及次数增多,多到让她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家庭变化。
高中毕业的夏天,妈妈在客厅里给她倒牛奶,忽然宣布:“妈妈要结婚了。”
“是不是澳门的那个沈叔叔?”她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眼睛像小鹿一样,黑眼珠比寻常人都要大一些,所以比一般人眼睛都要亮,“对吧?我没猜错?”
妈妈在笑。
她趴到吧台旁,咬着玻璃杯沿,对妈妈暧昧眨眨眼。
一两秒的空白时间里,像过了一年、两年,甚至更久……明明是喜讯,却突然有了逃避的怯意,竟然盼着自己猜错了。
但母女连心,怎么会猜错——
“对,是那个沈叔叔,以后你真要叫沈策哥哥了。”妈妈最后说。
五年未见,十万八千里外的哥哥成了真哥哥。
她脑海里的他还是在水榭里一手搭在檀木四仙桌边沿的大男孩,试想了一下他如今的样子,心像在湖面上打水漂的小石头,留下一连串涟漪,飞去了对岸。
为了迁就两个女儿的假期时间,婚宴就在这个假期。
妈妈作为新娘子,自然要提早动身,而她在三天后乘飞机先到香港,和姐姐汇合,一同去澳门。
漫长的飞行路途后,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