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十年代小美好-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把钥匙给你。”封华拿出一个大门,一个屋门的钥匙递给了赵永。他得过来修房子,以后收了大件东西也会放在这里,必须给他钥匙。
“走吧,去吃个午饭,下午他们就会把东西放在这里,你们直接过来搬就好。”封华道。
对于这么与众不同的交易方式,赵永和段良玉已经习惯了,半点异议都没有。
三人走出这片居住区,来到了繁华地段,找了一家国营饭店走了进去。
赵永尴尬地请了个客,杂面馒头,土豆炖白菜。要别的?没有!就这些都不是常有呢。他们饭店现在营业一天,歇业九天!
“呵呵,将就一下……”赵永尴尬道。第一次请大小姐吃饭竟然吃这个……
封华自然不在意,只有不让她花粮票,吃什么都行。她手里的粮票都是方远给的,她打算以后裱起来挂在墙上天天看~
吃过饭,几人又回到了段良玉家,赵永说他还收到了许多好东西,放在那里,有些东西比较值钱,放在别处不放心。
封华好奇地看着赵永搬出来的大箱子,一眼就看到了摆在最上面的一个照相机。
封华只觉得牙疼肝疼哪都疼!
她很喜欢照相机,特别喜欢,特别是在重生的现在。她想把周围的一切都拍下来,留到将来好好欣赏。
但是,有相机没胶卷啊!相机多少钱她都买得起,胶卷有钱也买不到。就是报社记者,想要胶卷都得一层层申报,还得是高级记者,小透明靠边站。
第59章 大黑十
封华这个大小姐可是装的,有钱没门路,想要这种稀缺物品难如登天。她就是想拿钱走后门都找不到门。
“这是别人寄卖在我这的,不知道大小姐要不要?”赵永问道。
封华拿起照相机,这是一个上海照相机厂出产的59…I照相机,算是最新型国产小型照相机了。
封华之所以认识,是这个厂子很有名,就是辉煌一时的“海鸥相机”,曾经占领国产照相机霸主的地位。
她有钱之后买的第一个照相机就是海鸥的,不过自然不是这个型号。
“有胶卷吗?”封华问道。
“……没有。”赵永说道。
“以后留意一下,有就给我收着。”封华低头熟练地摆弄了几下照相机,随意说道。那样子,云淡风轻地,仿佛随便交代的一件小事。
大小姐架势十足!
不装不行啊,她背后那么强大的豪门,几个胶卷都弄不到吗?那也太掉价了!
细节必须完美!不然这种小漏洞多了,难免会被精明的赵永发现破绽。
这次租房子的事他可能是一时没反应过来,或者自己脑补了什么,没往深里想,她一个神秘的大小姐怎么还用他租房子?
这种事还是少干。
封华又摆弄了几下照相机,问道:“多少钱?”
“500。”赵永小声道。他刚才一直没敢说,觉得这价太贵了。这可是个旧的!新的才多少钱啊?
封华平淡地看了他一眼,把相机放在了一边。
她不知道新的多少钱,这个东西需要票,凡是要票的东西再拿出来卖,那价钱就没发说了。
不过她也不觉得贵,现在这种机械科技产品都特别贵,一个小破收音机还上百呢,别说这种最新型的照相机了,绝对可遇不可求。
但是,她一个豪门大小姐,不能对一个国产二手货太迫切了不是~那太有失身份了。
“这个多少钱?”封华又拿起一个花瓶问道。
“10块钱收的。”赵永道。他也不说自己的卖价了,就实话实说。10块钱的玩意,他再赚大小姐三块五块的,他自己都觉得臊得慌。
他现在收这些玩意,都不是为了卖钱了,就是想讨这个大小姐欢心。他跟段良玉详细探讨了豪门生活,觉得这个大小姐似乎是喜欢收集古董。
段良玉说有钱人都这么玩!
封华又把桌子上的瓶瓶罐罐都问了一遍,她也看不出真假,不过都挺便宜的,最多不超过20块。
赵永可不是个好买家,就是给他个玉玺,他的最高开价也就20了。
封华把那个相机轻轻往里一推,跟所有东西摆在一起,道:“都给我吧,给你1000块。”比他报的成本多了50块。
“成。”别说多50了,就是少50他都干,只要大小姐肯收,他做这事就有意义。
东西虽然比较多,但是一个筐也装下了,封华背着筐又跟两人来到了新租的仓库。
进了院子,打开屋门,赵永和段良玉就说不出话了,眼珠子差点掉地上。心也要掉地上了,吓得。
客厅里从地到棚,堆满了麻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猜都不用猜。
“这,这……”这么多!哪来的啊……粮库的?……
赵永心里也没底了,比刘保柱还没底。刘保柱是换回去自己吃,几天就吃没了,啥也抓不着。
他却不一样了,他被抓到得吃花生米。
“这里是1万斤,能多一点点,就算你们1万斤,要不要?”封华笑着问道。
赵永和段良玉转过头,直勾勾地看着她,没吱声。
封华笑笑,也没再说话。思想工作什么的,让他们自己做去吧,她才懒得说。
她近期就打算出门去了,短时间内不会回来。赵永这的生意她也不想断了,实在是太捞钱了。到明年秋后就没这好事了!100年之内不会有!
错过这两年,就是错过一辈子。现在卖1麻袋粮食赚1500块,后年卖100袋子能赚1500块,差距就是这么大!
这粮食可是她一点点种出来的,1麻袋够她忙活半小时的,赚1500她就忍了。以后累死累活50个小时才能赚1500?封华有种以后不卖粮食的冲动。
所以她狠狠心,拿出1万斤出来。她自然能拿出更多,但是那实在是太吓人了。
赵永现在还没成长起来,胆子、魄力和手腕都不是当年的赵永,拿多了,她怕会坏事。
“我要出门游历去了,东西放着你们看着卖,等我回来再收钱。”
赵永眼睛瞪得更大了:“就,就放这?”他可是有钥匙的!而且卖完再收钱?
“大,小姐,你就不怕我们卖完拿钱跑了?”赵永说出了心声。
封华笑笑,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我的人24小时看着呢,不怕你跑。”
哦,忘了,人家可是有一批神出鬼没的手下的!这话他绝对信。
“那,那行。”赵永磕巴道。反正东西先放这,到底卖不卖他可以慢慢想。
“但是定金我是要收的,把你俩手里的钱都给我吧。”
“行行行。”赵永道。
这1万斤粮食最少值30万,他俩交3万块定金太应该了。也就大小姐能干出这事了,要是他,他可不放心!
赵永要回家拿钱,封华叫住了他。
从墙角拎过来一个小袋子,对他道:“这是一袋子大米,你上次不是说有人要用小黄鱼换?换多少你拿去换吧。”
“哦,他家说要换10斤,5斤大米5斤白面。”赵永道。
“白面没有。”只有黑面~封华上次答应得挺痛快,回头才想起来,自己根本没有人家要的那种雪白的特级面粉,她都是自己生产的全麦面粉,黑!
虽然味道肯定比什么白面好100倍,但是别人没吃过肯定不认,她就不费那个事了。
大米碾碾就好,面粉碾完了还得上石磨,跟个驴似的磨半天……性价比太低!
所以封华决定不卖面粉了。
“哦。”赵永犹豫了一下,还是用封华拿出来的布口袋装了10斤大米带走。没有面粉,全是大米,估计那家人也能接受。
不接受再背回来呗。
第60章 1万斤
“段大哥,你家有麻袋吗?都给我拿来。”封华又对段良玉道。
“有,有有。”段良玉转身走了。
段良玉胆子比赵永小太多了,这会心里还在天人交战呢,直愣愣地不知道想什么。
封华不想跟他单独呆在一起,把她支走了
封华现在不缺麻袋了,这些麻袋是她第二次去大队仓房用碾子的时候在隔壁仓库发现的。
农村最不缺的就是麻袋了,每年交公粮的时候得用无数麻袋,那玩意交上去可不给你退。所以大队存了很多麻袋。
以前是村民一点一点手工编织的,费时费力,后来是上交黄麻,然后去麻袋厂领麻袋出来。
封华看见隔壁仓库堆了大半个仓库的麻袋,估计是去年剩下的。然后今年还会发新的,所以她拿的时候没什么心理负担~
把段良玉支走,她又去了西屋,把那些家具都收了起来。
封华一脸微笑,怎么止都止不住。真是太开心了,这种遍地是黄金的感觉真爽~
……
两个小时之后,赵永和段良玉前后脚回来了。
那家人果然不挑,10斤大米就10斤大米,他们估计也知道现在不是想要啥就有啥的时候了。
接过赵永递过来的一匣子小黄鱼,封华随手放进了背筐里。
10条小黄鱼,312。5克黄金,市价625块钱左右,还真不值得她激动。哪怕放到几十年后,价钱翻了100…200倍,也才值10多万块钱而已。
而现在的625块人民币,如果是全品的10元“大黑十”,几十年后,一张15万!62张全新大黑十就是930万!
封华心里笑道:建议重生过去的朋友们都去收藏全新人民币,安全简单省事,性价比最高,这就是最大的漏,不用去别的地方捡了。
赵永又递过来一个大布兜,封华猜到里面是钱。段良玉把一捆麻袋放在角落,也从身上拿下个包,递过来。
赵永先把钱倒在桌子上。
封华看了非常高兴,新的!大黑十!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虽然不多,只有5000块。但是要这么算:5捆,500x15万=7500万!
“怎么只换了这么点新钱?”封华随口抱怨道。
“我找的一个买家换的,他在银行工作,没敢一次换那么多,怕暴露。”赵永小声解释道。
封华自然知道为什么,还在心里大赞赵永心细谨慎,但是样子还是要装的:“也是,你没靠山。算了我自己换吧。不过你以后多找些门路,练练。”
“是。”
封华快速认真地数着钱,1万5千多一点。
之后是段良玉的,这次他学奸了,也学会涨价了,但是再学他也不是赵永,总有抹不开面子的时候,再加上数量比赵永少了几十斤,他的包里是1万4千多块钱。
而且全是旧的,封华有些不开森。
“大小姐,不够3万。”赵永看着封华的脸色,有些尴尬地道。
“没事,记账。”说着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只钢笔,刷刷刷写了两份收据。
那字刚柔相济,潇洒飘逸。让自小就学过书法的段良玉自惭形秽,更不要说狗爬体的赵永。
封华就是想打个补丁,证明她大小姐的身份。
现在穷人虽然也上得起学,但真没几个下得去心练字的。就是想练,都找不到字帖!
想找个写字好看的老师请教一下,都不容易,老师的字,也那样。
她一个女孩子,能写出这手字,就非常不一般了。
虽然她坐在1万斤粮食面前打这个补丁,有些多余……
“这本子我留下,你们卖一笔记一笔,但是一定要藏好。”丢了就是**烦。
“好的,一定。”赵永保证道。
正事谈完,封华又去麻袋边拖过一个麻袋,打开,里面装的是一麻袋风干兔子。
“赏你俩了。”封华嬉笑道。
赵永和段良玉眼睛都绿了,他俩得有多久没吃肉了?都忘了肉是什么味了!
“谢谢大小姐!”
“对了,大小姐,你什么时候回来啊?”赵永问道。之前光顾着震惊了,现在才想起来,封华说过一句要去游历。
游历……这年月了,还能出去游历……这才是大小姐啊。
“两三个月吧。”封华也不确定。
告别他俩,封华坐了火车回家。
“奶奶,我回来啦,看我给你带什么好吃的回来啦?”封华放下背筐,露出里面的东西,一对活的大兔子,几只风干兔,外加30斤大米。
“兔子是我用粮食跟人家换的,粮食还是用方大哥给我的钱和粮票去粮店买的。”封华主动解释道。
蔡老太太皱皱眉,实在忍不住好奇问道:“他给了你多少?”
“好多呢。”封华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把粮票和钱。钱有50块,粮票一小沓。
蔡老太太拿过来一点一点数了数,道:“这也太多了。”虽然她很多年不出门,但是这些东西放在她出门的时候,都是多的。
“他厉害嘛,赚了好多稿费好多粮票!我当时也不要的,但是他给我看了他自己留下的,比我这多10倍呢!”这谎话,绝对是张口就来,没打过草稿。
蔡老太太眉头微松,信了。
在她过去的认知里,作家都是非常有钱的,一个个大文豪,都是豪。看来这个方远不但心善,还是个大才子。
她没见过方远,也许远远见过,但是她不认识。
“以后要好好报答人家。”蔡老太太道。
封华嘻嘻笑着应是,她一定会好好报答他的!
“奶奶,我打算给方大哥邮10斤鱼干过去。”
蔡老太太点点头。
之后的几天,封华就是钓鱼,做鱼干。等一个星期之后,不但攒够了给方远邮寄的10斤,家里也剩余好多,封华看着有四五十斤。
封华邮寄的时候,邮递员眼睛都绿了,偷偷问她还有没有,想买点。
封华为了以后好办事,早就准备好了3斤鱼干随身放着。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邮递员,获得了一顿夸赞和周到的服务……
封华还在包裹里放了一封信,聊了一下近况,又解释了一下这些鱼的来历。可不能实话实说,那是要出问题的。
第61章 世界那么大
所有的物产都是公家的,公家的河里钓的鱼自然也是公家的,按理不许自己留下的。当然这是“按理”,实际上几条鱼留下来也没人说什么。
不过她这是要送到部队枪口上的鱼,这么说就是给自己给方远找事了。
封华说这是大队组织集体钓的鱼,然后分给她的。
这样就ok了,就是如此简单。
他们村有几个小池塘,都是干枯的河汊子改的,村里每年秋天会组织人手把鱼捞出来给大家分了,年成好的时候每家分个二三十斤也是有的。
不过村里倒是从来没组织过去河里钓鱼。渔网是个十分金贵的东西,村里没有。钓?更不可能了。
东北只有深冬死冷寒天,地都冻上的时候才会歇工,其他时候人都在地里,不管什么活反正都是有活干的,哪有时间钓鱼。
所以村里吃鱼,全年都是靠那几个池塘里的鱼,或者偶尔谁家孩子有空,去河里弄几条鱼上来。
池塘里的鱼是不许去钓的,那个真是集体的了,管的比河里的严。
他们村算好的,其他远离河道的村子,一年也吃不上鱼,就像他们村吃不上松子一样。
不过这个事除了方远,部队里应该没人知道。以方远的聪明,自然不会说出来,反而会帮她圆谎。
封华回到家,蔡老太太正在院子里晒太阳。
金色的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温暖,安宁,又有几分暮气沉沉。
封华的心突然痛了一下,犹豫了半天,坐到蔡老太太身边。
“奶奶,我打算出趟远门。”
“出趟远门?”蔡老太太转过头看着她,实在忍不住惊讶道。
封华突然有些想笑,她是不是快把蔡奶奶的自闭症治好了?
“是,出趟远门。”封华肯定道。
“去哪?”蔡老太太发现现在的封华跟她最初认识的那个不一样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从那天她打开门,看到一个浑身狼狈,却笑容灿烂的封华开始。
“第一站打算去内蒙古。”
“第一站?”蔡老太太还是很会抓重点的。
“是的,第二站打算随便走走,一路往南,去上海。”
封华可以撒个谎的,比如说城里的裁缝师傅正式收她为徒,让她住到店里,完全合情合理,这样一走几个月也没人担心。
她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但是刚才,看着蔡老太太苍老的脸,她突然就不想这么说了。
按照前世的时间,大概明年,蔡老太太就会死,她不知道她能不能改变蔡老太太的命运。她做了很多,给蔡老太太吃空间作物,喝空间水。她也眼见着蔡老太太身体比以前硬朗了。
但是,死劫是可以改变的吗?如果不能,她和蔡奶奶相处的时间,就寥寥无几了。
蔡奶奶是除了方远之外,唯一关心她的人,她不想将来回忆起来发现,她们之间,只有谎言!
那太可怕了,封华想想就不寒而栗。所以她选择说实话,哪怕这个实话看起来匪夷所思,更像假话。
“你要去干嘛?”蔡老太太问道。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封华说完,无奈地笑了。
哎,说了不想全是谎言,但还是说了谎言。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空间的秘密,她打算一个人带进棺材。
不过这句话也有几分真,她真的想出去看看,看看60年代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
前世的此时,她就是个孤苦无助,麻木独活的小女孩,什么世界、什么时代,都与她无关。
她的世界里只有下顿吃什么。
之后回头看来,她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经历过历史,却错过了见证。
何其有幸,人生可以重来,她要清醒地看着这一切。
她要出去走走,看看。
顺便消化一下空间的出产,趁着这两年好时机……
蔡老太太无语地看着她,显然是在消化这两句话。这么野的女孩子,她是真的没见过。
“出门要坐车,要花钱,吃饭要粮票,住店要介绍信,你那点钱……”往返个内蒙古似乎够了,蔡老太太顿了一下,继续道:“走不了第二站。”
“嘻嘻~”封华笑了一下:“那就走一步是一步,不走出去,一步也没有。”
蔡老太太无语了,半晌说道:“你有什么具体计划,说来听听。”
具体计划啊,还真没有……她就打算先坐上火车到内蒙古,有顺风车就坐,没有就靠两条腿随便走走。
反正她有空间在手,不愁吃不愁喝不愁住的,又有功夫在身,打架逃跑都不怕。
她是奔着第一套人民币里的“牧马图”“蒙古包”“绵羊”去的!“牧马图”贵的一两百万一张,“蒙古包”和“绵羊”也几十万一张!重生一回,岂能错过?
这些都是只在内蒙古地区发行的纸币,上次段良玉给她的那些里没有。
但是这些怎么跟蔡奶奶说呢……
哎!
“一定要去?”蔡老太太突然问了一句。
封华点点头:“一定要去。”
“你去把梁青山叫来,我让他给你开介绍信。”蔡老太太道。
“啊?”
“我的三个儿子都牺牲在外头,一个葬在新疆,一个葬在云南,一个葬在广西,我从来没去看过。对外就说我让你替我去看看他们吧。”
封华沉默了半晌,认真道:“奶奶,我一定去看看叔叔们!”
“不用,那么远,还危险,你随便走走就回来吧。”蔡老太太道。
封华笑笑,没有再说,不过她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之前从没想过这方面,蔡老太太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失去了丈夫,失去了3个儿子,是何等的痛苦?更痛苦的是这么多年竟然从来没去看看儿子……
不知道心里是何等的煎熬。怪不得每天沉默寡言,近乎自闭。
“蔡奶奶,那您有孙子孙女吗?”封华小心问道。之前从没考虑过,看蔡老太太一直一个人就理所当然地觉得她没有亲人,但是,也不一定啊。
蔡老太太沉默了一下道:“有啊,有好多哪,每个儿子都留下了孩子。但是现在住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封华的心狠狠痛了一下,为这个可怜善良的老太太。
第62章 粮票
三个儿子都留下了孩子!现在竟然都杳无音信,不知道是不在了,还是,不联系。
不管是哪种,都令人心痛。
“你说说名字,我顺便打听打听,又不费事。”封华道。
看蔡老太太并没回答,只是坐在那里发呆,封华回屋拿了本子和笔,又问了一遍,态度坚定地等着蔡老太太。
蔡老太太看了她半晌,慢慢地说出了每个儿媳妇的姓名,地址,曾经的工作,还有孙子孙女的名字。最后又说了她们最后的地址。
老大死的早,只留下一个儿子。外祖家是首都的,也许现在在首都。
老二留下的多,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当初媳妇随军,也在云南,之后儿子牺牲了,她也不能再呆在部队。媳妇又没有娘家,这个就不好找了。
老三留下一儿一女。外祖家是上海的,也许在上海。
“蔡奶奶,她们没有写过信来吗?”封华忍不住问道。
“之前几年都写过,但是好久没有再写了,有,十来年了吧。”蔡老太太轻声道。
三个儿子当然不是一块死的,每个儿子牺牲之后的头几年,儿媳妇和孩子会给她写信问候一下,但是慢慢的,联系就断了。
封华仔细收好这个本子,也没对蔡奶奶做什么保证,现在说什么都是空的,找到人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