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十年代小美好-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再利用的。
过了一会,卖饭票的又过来喊了一遍,有没有人买饭。也不知道是出于人性化,考虑到后悔人群的心理,还是餐盒不够,卖一次饭工作人员要过来喊个两三回。
期间又过来一个人卖饼干,方方的饼干,一大包,说是有3两,也是2毛钱一份,不要粮票。
封华迅速出钱,买了一包,她想尝尝,据说很好吃。
味道也还行……封华一边吃着一边想着粮票的问题。
她跟蔡奶奶说火车上不要粮票,其实心里也是有些不确定的。
她朋友圈里的人为了火车上吃饭到底要不要粮票差点打起来!一个都信誓旦旦地说要,一个赌咒发誓说不要,都说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最后总结下来就是不一定,时间地点不同,车次不同,要不要就不一定。
封华前世做了那么多次火车,吃饭也没要粮票,这次运气好,也没要。
但是实际上,有些火车是要粮票的,要全国粮票,国家在62年还发行了一种“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
面值一两,二两两种。
但是这种粮票刚发行不久就取消了,因为不实用,全国粮票完全可以替代它的功能。
有些地方甚至刚接到通知,还没来得及去领这种专用粮票,它就作废了。
回收之后全部销毁。
所以这种粮票是所有粮票里价值最高的!其他粮票后世收藏价格最多几百块一张,这种粮票却能达到一万多,将近两万块一张。
封华眼睛亮了亮,她打算盯好这个事,到时候一定弄她个千八百张的,多多益善~
这种好事要是错过了,对不起她重生人士的身份。
吃完饭,封华的晕车症状好了很多,但窗外已经黑天,没什么风景可看,她只好靠在椅子上装睡。
午夜时分,C春到了。
第66章 春城
随着人流出了站台,封华又回了候车室窝了下来。
售票员要明天早上才上班,而到兴安盟的车还不知道哪天有。那可不是什么大城市,经过的火车多,封华估计七天能跑一般车就算多的了。
午夜的春城火车站跟滨城的没什么区别,一样的规模,一样的冷清。封华估计这里应该也有一样的黑市。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封华走出了候车室,来到一个无人的角落,进了空间。
先换了身衣服,又把行李留下,拿着一个背筐出了空间,背筐里装着满满的大米,5斤一袋用口袋装好。
她没有选择卖玉米,这毕竟是个大城市,还是跟滨城相邻最近的大城市,没准哪个在赵永那买过玉米的客户就到这里出差了,或者把玉米邮寄给这里的亲戚领导什么的。
她是打算行走全国的,总不能所到之处都是金黄玉米粒,那个辨识度太高了。
夜路走多了总能遇见鬼,保不齐碰到哪个好奇心重又闲着没事又能量巨大的人调查她。
想查到她不容易,但是她也怕万一。
所以玉米她打算离远点卖,而且尽量在小城市卖。
至于大米,危险性就小很多,因为她偷懒,碾得不是很用心,说是大米,其实都是带着糠皮的半稻谷。
这样从外貌上不能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这些粮食出自一人之手。而且没有惊艳的外貌,人们的好奇心也会小很多。
至于这些大米为什么这么好吃?说实话这时候的大米都挺好吃的,基本无公害无污染。而带着糠皮的大米,再好吃也拉嗓子,估计吃到的人没几个有闲心追究这个问题。
封华放心大胆地卖着大米。
这里的黑市果然跟滨城一样,天蒙蒙亮的时候火车站外的广场上,小胡同里就出现了许多买家卖家。
封华随便找了个小胡同,走到中间把背筐一放就坐了下来。
周围人的眼光一下子就聚了过来,其实封华刚走进胡同的时候就黏了一身目光。
她刚换了身灰色的中山装,这是用从赵永那买来的高级布做的,比较上档次,再加上他一身的气势,一看出身就不错。
跟他的背筐气质不符。
“小同志,买什么?”离他最近的一个人立刻过来问道。
封华抬眼看去,二十出头的一个年轻人,咧嘴笑着,眼神不住在她身上和坐着的背筐上巡视。
虽然他极力掩藏了,但是封华还是在他身上看出了一丝匪气。
这也不奇怪,身上没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匪劲儿,怎么敢干这个活?就是赵永拉下脸来,也是一脸凶相。
没有几个倒爷不是这样的。哦,段良玉除外……
不过此人的眼神格外让封华难受,那打量里似乎还有别的深意。
“你卖什么?”封华问道,她想顺便打听下这里的行情。黑市可没有统一价,相隔这么远的城市,行情也许天差地别。
“名烟名酒自行车,手表电视缝纫机,就看你要什么了,保证只有你买不起,没有我卖不了东西。”年轻人很自信地说道。
封华眯眯眼,好大的口气。他这一身打扮和气质,可不像这么有底气的人。
“我想买大米,怎么卖的?”封华问道。
年轻人咧嘴笑了一下,得意道:“大米,有~50一斤不二价。”
封华也笑了,这时候张嘴就有粮食的,果然有嚣张的资本。
“那大米怎么收的?”
年轻人愣了一下,又从上到下仔细打量了一下封华和她的背筐,才道:“我得看看货。”
封华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个小口袋,里面装了一两大米,拿在手里让他看。
“我尝尝?”年轻人问道。
倒是有礼貌……不过也许是现在粮食太金贵的原因,一斤大米50块,1两5块,他尝一小捏没准就是几分钱,几分钱也是钱。
“随意。”封华大方道。
年轻人又看了她一眼,仔细挑了几粒不带糠皮的大米放进嘴里嚼了嚼。
刚嚼一下,他眼睛就是一亮,之后就一直看着封华,边看边嚼。几粒米嚼了能有一分钟,最后咂了下嘴道:“25一斤,统一价。”
封华乐了:“你们还有统一价呢?谁统的?”
年轻人抬了下眼,伸出个大拇指比了比:“我们老大定的。”
看来这地界比滨城乱啊,都有老大了。封华心道。
“25不行,你也尝了,知道我这米什么质量,这可不是一般的大米,35,不二价。”
年轻人看了看她,又想了想道:“这个我说了不算,得问我们老大。”
封华把手里的小袋子一递:“去吧,去问。”
年轻人愣了愣,接过袋子,突然也笑了,又伸手朝封华比了个大拇指,道:“大气!那你有多少斤?”
“50斤。”封华随意道。
……
年轻人看了看她坐着的筐,又看了看周围若有若无的视线:“你跟我来吧?我们老大就在广场对面小饭馆呢。”
封华一愣,这还真是个老大啊。现在凡是饭馆,都是国营的,她过去?在国营地盘里明目张胆地交易?背景够硬啊。
封华起身:“走吧。”
“我帮你拎!”
还没等封华弯腰背起筐,年轻人就抢着道。封华一愣也明白过来,她一路背着筐走进来大家都看见了,她的轻松随意自然也被看见了,这些人没准以为她的筐是空的,打算收东西用呢。
她刚才说了50斤,这年轻人不信。
封华笑笑:“好吧,你来。”
年轻人走过来,拎着背筐的一条背带往上一提,没提动……
他抬眼看了看封华,又使了下劲,还是没动……
背筐有两条带子,厚厚的宽布条,紧紧地缝在背筐上。
年轻人红着脸蹲下身,把两条带子都背在肩膀上,咬牙往起站。站倒是站起来了,但是两腿直打颤,晃晃悠悠地往前走了几步就坚持不住了,想放下又放不下,他感觉一松劲自己就要连筐摔倒!
突然,身后的背筐一轻,他扭头看去,发现这男孩正用一只手拖着背筐……
第67章 我的了
“小兄弟……我叫你一声大哥吧……”年轻人愣愣地说了一句,说完自己笑了。
“我叫斧子,他们也叫我斧头,你怎么称呼?”年轻人说道。
“你名字里是不是带个福字?所以叫斧子?”封华问道。
年轻人瞪大眼睛看着她:“你怎么知道的?你认识我?”
封华摇摇头:“这有什么难猜的,外号一般是名字的谐音或者人物特点,你哪里看着像把斧子?斧柄倒是挺像的。”
“哦……但是从来没有人猜到过。”
“也许猜到了人家没说。”
“哦,也是。”
两人继续往前走着,怎么称呼这个问题就岔过去了。
封华还没有想好自己的外号……
卖粮食的时候她不想说自己叫方华了,不然这方华牌粮食得响遍全中国。
但是她是个起名残,又不想随便给自己安个莫名其妙的称呼,这个称呼可能是要成为传说的。
突然,封华灵机一动想到个主意,一直叫一个名字卖粮食似乎不是个好主意,那就一个地方换一个名字,名字就根据地名随便来吧。
走过广场的时候,封华突然说道:“我叫春天。”
“啊?”斧子看着她:“哦。”我还叫夏天呢!不过黑市交易不说真名也是潜规则,他之前问的也是怎么称呼,而不是什么名字。
春天就春天吧。
火车站的广场不大,比后世小多了,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必要。
广场周围有些小店,斧子带她进入了一个小饭店。
之前斧子说他们老大在一个小饭店呆着,她还以为是客气话,到了地方才知道,人家说的是真话,这饭店是真小啊,大概5平米,摆着两张小方桌。
现在天光微量,饭店门口摆了一张大桌子,上面有几屉包子,陆陆续续有几个人过来买包子,买完就走,没人坐到店里吃。
而此时的一张小方桌上坐着两个人,都是三十多岁的男人,模样都是普通的大众脸,穿着也很普通。
但是封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哪个是老大。
左手边这个男人大概三十五六岁,一张脸没什么特色,但是一双眼睛很毒,那种不经意看你一眼就像要弄死你的眼神。
封华前世是在混乱里成长起来的,见过这种眼神,在几个人风云一时的人物身上。这些人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
封华心里皱皱眉,她不想跟这种人打交道,这种心黑手很的人没什么下限。
但是来都来了,转身走是不可能了,对方又是这种人,想走也走不了了。
男人看了看斧子身后的筐和封华,道:“里边。”说完起身向小饭馆的后门走去。
旁边的男人看了一眼封华,坐着没动。封华和斧子无声地跟上。
穿过后门竟然是一条小街,老大已经走没影了,但是看着斧子的样子,他是知道地方的。
封华愣了愣,还以为这饭店就是个据点呢,看来还没有胆大到无法无天的地步,这里只是个接头点。
能量似乎也不是那么大……封华放心了一些。
七拐八拐地到了一个平房前,斧子左右看了看,没人,伸手推开了大门就走了进去,封华自然如影随形。不然她一松手斧子就得趴地上。
关上大门,进了屋子,老大已经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等着了。
斧子小心翼翼地放下背筐,拿出封华给的那个小布口袋递给老大道:“老大,这位小兄弟要卖大米,50斤,他要35一斤。”
老大这才深深地看了一眼封华,捏着手里这一小袋大米,看了背筐一眼:“50斤?”
斧子什么样他太有数了,就那小体格背50斤能如此轻松随意?这筐里有5斤他倒是信的。
斧子也没说话,一把掀开背筐上的布盖。
满满一筐的布口袋,一个个鼓鼓的,装满了东西,看形状还真像大米。
老大愣了,过来一把拎起背筐,没拎动。
“斧子,你行啊!”老大道。
斧子呵呵笑了:“不行,不行,我一人可背不动,是这个小兄弟帮我,我才背动的。”斧子为了在老大面前长个脸,说得好像他出了很大力似的。
说完扫了一眼封华,看她没有揭穿自己的意思,笑得更开心了。这笔买卖办成了,他在老大面前就红了。
老大又看了看封华:“小兄弟好力气。”
封华扯了下嘴角。
老大没有再说话,把背筐里的所有袋子都拿出来,摆在桌子上,挨个打开,都是大米。
这还不算,他又从里屋拿出一个粮食袋子,把桌子上的大米一袋一袋倒出来查看,然后装进大袋子里,最后10袋倒完,装了半袋子。
最后拎着大米到旁边的称上称了称,50斤高高的。
老大看着封华笑了,眼神在封华身上转了一圈:“小兄弟怎么称呼?”
“春天。”
“春天好,春天好,万物之计在于春。小兄弟打算怎么卖?”
“35一斤。”
“这可不行啊,我们这的规矩,都是25一斤,我作为制定规矩的人,不能破坏了规矩,不然怎么服众?你说是不是?小兄弟。”老大脸上带笑,慢悠悠道。
封华很讨厌跟这种人打交道,这种人往往不讲道理,也没什么道义。看他这样子是不打算正经做这笔生意了。
“那行,25吧。”封华干脆道。
老大和斧子都一愣,他们知道封华最后肯定得妥协,但是没想到妥协地会这么干脆。干脆得像不在乎10块钱的差价,也像知道老大不好惹……
老大眯缝了一下眼睛,不管是哪种,这小少年都不简单。
“50斤毛粮,我算你40斤商品粮吧,25一斤,1000块。”老大道。
封华弯起嘴角,露出一个冰冷的笑,她就知道会这样,这种人做事就是这样的。
“好啊。”封华说道,半点火气不见。
老大眯着眼睛看了她一会,转身回屋拿钱去了。
封华打开精神力,看着他挪开墙角的一个柜子,掀开柜子下的一块地砖,从里面拿出一个带锁的盒子,又从身上拿出一个钥匙打开,里面满满的都是钱。
大黑十居多,看着大概有两三万。
我的了,封华心道。
第68章 谭书玉
黑吃黑什么的,虽然没干过,但是在这种人身上开个先河,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封华嘴角弯了一下,这次是真笑~好几沓大黑十呢!品相虽然不怎么好,但是再不好一张也值好几万~
斧子偷偷看了她一眼,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尴尬。
封华挑挑眉,这个小弟还没全黑啊,还要点脸。
老大在里屋磨磨唧唧地数着钱,数了1000块,皱皱眉,又放回去100,这才拿着钱走了出来。
“小兄弟,实在不好意思,一时不凑手,这里只有900块,你看剩下的等我把这些粮食出手了再给你怎么样?”
“行。”封华接过钱,点都没点就放到包里,拎着筐走了。
跟这种人多说一个字都是废话,都是浪费时间。
老大和斧子一时愣在屋里。
这么干脆?钱都没数,也没问他什么时候来拿那100块。
老大一时心里有些没底,这是遇到了软柿子还是硬茬?
“你在哪碰见他的?”老大问道斧子。
“火车站小巷。”斧子小声道。他现在也感觉哪里怪怪的,就凭那小兄弟那么大的力气,就不像个好惹的。
斧子纠结了一下,没敢告诉老大,他感觉自己似乎可能是惹了个麻烦回来。
老大又把那袋子大米拎过来,伸手进去抓了一把,仔细看着。
看样子像新米,而且10个小袋子拆了又倒折腾了半天,到现在已经是一屋子稻花香。
老大抓起几粒放嘴里嚼了嚼。
“好米!”老大说完,脸沉了下来:“你快去跟着他,看他去哪了。”
斧子赶紧转身跑了,老大拉下脸来真是太吓人了!外面都传言老大以前杀过人,他还不信,真杀了人怎么没被抓起来呢?
现在他有点信了。
斧子跑到巷子里,没有见到封华的影子,跑到街上,也没有。他出来的太晚了。
“完了……”老大是不会管什么原因的,找不到人就是他的错!
斧子在街上转了半天也没看见封华,灵机一动,又回了火车站。
封华此时正在买火车票,买票的人倒是不多,但是窗口就一个,排了半天才轮到她。
“我要一张去兴安盟的火车票。”封华对售票员说道。
售票员愣了一下,然后白了她一眼:“没有,一边玩去。”
态度之恶劣惊呆了封华。
“顾客是上帝”这个概念在中国流行起来之前,服务人员态度是挺恶劣的,封华前世就领教过无数回,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么恶劣的,正常的一句买票就被撵走?
后面人一把把封华扒拉到一边,买票去了。这人买票去下边的一个县,售票员虽然表情不好,但是正常卖给他了。
什么鬼?她长得人憎人厌?还是不卖给小孩子?没这一说啊!她之前买票就很顺利。
也许封华惊讶迷惑不可置信的表情太生动,后边一个排队的年轻人笑了起来。
“小同学,你要去兴安盟啊?”年轻人笑着问道。
封华看了看这个人,十八九岁的样子,中山装,戴眼镜,五官能看得出清秀,就是打扮的比较老成。
看出这年轻人的善意,封华走过来也笑了:“是啊,我要去兴安盟,她怎么回事?”
封华指了指售票员。她现在看出来了,这售票员不卖她票肯定是有别的原因,不是看她不顺眼。
“呵呵,她没准都不知道兴安盟在哪呢。”
“嗯?”
“兴安盟是8年前的叫法了,8年前跟呼纳盟合并了,现在叫呼伦贝尔盟。”年轻人看了一眼年轻的售票员:“像这种刚工作没两年的售票员,估计是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的。”
“哦……”还有这个历史?封华前世一点都不知道,她没有业务在内蒙古,所以不太了解。
“而且你说买票去兴安盟也是不对的。”年轻人说着又笑了起来,半天才停下:“你说买票去兴安盟,就跟说买票去东北一样,她知道你要去哪?怎么卖票?”
“啊?”这又是封华不知道的。她对内蒙古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个草原,省会叫青色的城市。前世去玩过一次……
知道内蒙古有三个“盟”都是托了她家离兴安盟非常近,偶尔会有人谈起的关系。
她从小以为盟就是个“市”的特别叫法,难道不对?
“一个盟下辖几个市几个县几个旗,你得说你具体要去哪。”年轻人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我历史也不太好,不知道原来的兴安盟所辖都是什么了,但是现在呼伦贝尔盟的行政公署在乌兰市。”
“哦,我就是要去乌兰市。”封华笑了,原来是这样,她小时听人说起,兴安盟,乌兰市,两个还总替换着使用,她当时还搞不明白,原来是这样。
封华又排了一轮队,售票员白了她一眼倒是顺利地买到了去乌兰的票。运气不好不坏,明天下午3点有车。
年轻人已经买完票,拎着行李往外走。他就站在封华前面,封华看见他买了去首都的票。
封华追上他说道:“刚才谢谢你啊。”
“不客气,你帮家人买票吗?”年轻人好奇地问道。
“……嗯。”封华犹豫了一下就应了,她要是实话实说,后面肯定会引出一连串的追问。
年轻人笑笑,倒是没有时下人的好奇心,没有追问其他的,也没有攀谈的意思。这种客气礼貌的疏离,让封华很舒服,很熟悉,这就是后世陌生人之间该有的距离。
这反而让封华有些好奇了。
“我叫……常春天,你叫什么名字?”封华问道。
年轻人一愣,眼里全是笑意:“真是个好名字,我喜欢春天,常春天真好。我叫谭书玉。”
封华也笑笑,这名字跟这人倒挺配。
封华还想说什么,突然一顿。她之前就看见斧子进来了,慢慢悠悠地东张西望着,她还以为在找买家。
谁知道斧子一看见她就是一躲,转到柱子后就一直盯着她。
这是冲她来的啊。
封华眯眯眼,这老大胃口倒是不小。
封华没有再说什么,跟谭书玉礼貌告别,出了火车站。
第69章 再找人
斧子果然跟了出来。
封华有些生气了,占便宜没够也就算了,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耽误她做买卖就过分了。
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她还打算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把一锤子买卖做大做强呢!
斧子在她身后跟着,不便于她往外拿东西。
前方是个站台,一辆公交车正要开走,封华心里一动,立刻上了车。
斧子追了几步就停下了,他就是追上去也不能上车啊,那不是暴露了吗。斧子转身跑了,不一会骑着一辆自行车出来了,远远地跟着公交车。
封华坐了几站地,在一片居民区下了车,这里的地形跟段良玉家一样复杂,其实全国城市都差不多,人越多越复杂。
封华七转八转地就甩下了斧子,从某个胡同口出来的时候,背筐里又装满了玉米,封华又坐车回到了火车站。
小巷里的人比黎明时候还多一些,来来往往的比较热闹,三三两两地交谈几句就相携走了。
看来交易比较繁荣,说明这里管的不严,怪不得“老大”都能拼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