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九年-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报告的窗口打开后,一个个名字年过去,我只能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祈祷一切正常。
“彭**”爸爸的名字被念到了,是王保替我取过来,打开看。
“无明显异常,骨扫描结果正常。”我只是默默的抱着王保,躲在他的怀里平复我的心情。
从心肺功能到肝胆脾胰腺,整个检查下来花了5天时间,拿着所有报告我和王保找到了医生,那种急于想到知道结果的心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曹医生,你好。所有检查项目都做完了,您给看一下吧。”
“好,”
大概十分钟后,他说到,
“从目前各项检查的结果看,情况还比较乐观,你父亲的癌症属于早期,没有扩散,病灶仅存在于胃里。”
“那接下来要怎么治疗?”
“你父亲今年67岁,年纪不算大,明天我组织一次会诊,家属也参加一下,商讨一下治疗方案。”
“曹医生,真是太谢谢你了。”
“应该的,检查做完了,有空可以带你爸爸出去散散步。明天上午我让护士找你。”
“知道了,我在病房等你。”
爸爸有救了,爸爸有救了。我把所有的喜悦都表现在了脸上,几乎要张开嘴欢呼,看到走廊的“请保持安静。”我才渐渐的冷静下来。
回到病房,“爸,今晚咱们回家住,妈咱们收拾下东西。”
“怎么回家呢?”
“检查做完了,明天医生会诊商定治疗方案,所以明天回来就行。”
“回家好,在这憋屈死了。”爸爸,像个孩子一样。
“爸,你别担心,问题不大。定了方案后你要配合治疗,很快就能回家。”
“知道了,我闺女比我还啰嗦。”
一家人又说有笑的,离开了医院。而王保早已经打电话回家,说我们接一安回家,让他爸妈做八个人的晚饭。
从一安出生到现在,四个老人已经一起生活了四年时间,积累了很好的感情,爸妈这几天不在,他们四个还挺想彼此的,一说回来吃饭,都乐的不行。
饭桌上,能看的出大家都很高兴,包括小一安,还小声问我,“妈妈,姥爷的病这么快就好了?”
“没有,不过快了。”我也悄悄的回答她。
而一安像个大人一样,坐在姥爷身边,给姥爷夹菜,能看得出这么多年不白疼他,其实他对姥爷和爷爷的感情明显不同,只是没人挑这个理,毕竟和姥爷生活的久一些。
晚餐的菜色很丰富,不过不难看出都是适合胃不好的人的菜,一家人时隔一周后的一次聚餐,意义重大。
饭后,我帮婆婆刷碗,“妈,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孝孝啊,别和妈说这样的话。”
“喔。”
“只要你爸健健康康的,咱这个家能够团圆比什么都强。”
“会的。”
夜里,王保抱着我,轻轻的安慰着我“孝孝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看你几天下来瘦了多少。”
“有吗?”我爬起来对着镜子,还真是一周时间腰围少了有3厘米。
“就当减肥吧。”
“肥不是这么减的。”
“知道了,等爸的病有了着落,我的心放下来就好了。”
“睡觉吧,明天还要去医院呢。”
王保拉着我的手走进了医院的会议室,几个医生已经在里面了,家属一到,会诊就开始了。只见他们几个针对我把的病情和肿瘤的大小做了分析。
而我和王保在边上听,了解着我爸的病情。
大概半个小时候,曹医生先开口对我说“彭小姐,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办法有几种,我想之前给你的资料里面已经很详细说明,我就不重复了。经过我们几个医生的商量,建议你父亲手术,先切除病灶,然后辅助以中药治疗。你和你先生商量一下吧。”
“曹医生,我大概知道你们的方案了,我回去和我父母商量一下。下午给您回复行吗?”
“行啊,病人的配合对治疗效果起关键作用。”
我爸能配合的吧?我心里的小鼓咚咚咚的敲了起来,
“我和爸说,”王保看出了我的心思,
“我想把爸的片子给上海的专家再看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毕竟手术都是有风险的。”
“你说的对,我马上就去上海找那个熟人。”
“辛苦老公了,我陪你去,咱们先和爸妈打声招呼。”
从上海回来已经是晚上的六点钟了,而从上海专家那里得到的建议也是手术治疗,路上我已经给曹医生打了电话,安排手术时间。
走进病房,看到公婆正坐在那里,他们来送饭了。
“爸,咱们可能要手术了。”
“手术?”
“嗯,你怕不?”
“你爸呀,这几天看着病房里的人做手术,他都准备好了。”
“真的吗?我还想怎么和你们说呢。”
“孝孝啊,爸没事。别那么紧张。”
“我让曹医生安排手术时间了,这几天要是想回家就回。我和医生请假。”
当晚我们就带着几个老人回了家里,三天后,接到通知,下周四手术,提前入院准备,时间过的还真快,爸爸就要手术了,我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就已经站在了手术室门外。
这一辈子似乎和医院特别有缘,上一次子山做手术的场景还在眼前,如今就又站在这里。子山已经走了几年,而我每年都要受一凡的委托给他寄礼物,不知道能瞒一凡多久。
手术持续了3个小时,我没让王保的爸妈来,他们年纪也大了。手术室门外只有我们三个人,当手术中的灯熄灭的时候,我们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手术顺利,一会儿就回推回病房了。”
“谢谢医生。”
“恶性肿瘤,不过还好发现的早。一会儿会有术后医生教你们怎么护理及注意事项的。”
“好,好。”
“手术报告,三天后到我那里拿。”
“行。”
接下来,爸爸的术后恢复很好,又进行了几次化疗就健康的回家了。
大病一场的爸爸精神状态还不错,而我答应他夏天带他回东北,他说他想老朋友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回到故乡
一个八口之家,因为我爸爸的病变得凝聚力更加的强,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很多,我婆婆说,他们要健健康康的多活些年,好好的陪着我和王保。
有的时候觉得对不起我的爸妈,从一凡出生他们就来了江苏,如今一凡都已经14岁,这14年里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生活重心完全转移到了我这里。
如果是我呢,未来的我要怎么去过我的老年生活,帮一凡带孩子吗?似乎我不愿意。
可是我的父母就是在他们五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这种生活,他们会不会有怨言?
“妈,你和爸都来江苏这么多年了,想不想老家?”
“怎么不想,可是在这呆习惯了,回去还不适应呢。”
“有的时候我也想,想小时候在伊春的时光。”
“你爸还念叨好些年的夏天都没回去过了,想家里的瓜果青菜呢。”
“妈,今年夏天我申请个假期,咱们回去待一段时间怎么样?”
“行啊,你爸的病眼前看是好了,以后也不知道啥样。”
“我爸没事儿,那八月初回去。你先别和爸说,免得他惦记又睡不好。”
“知道了,就你孝顺。”
此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三伏天的江苏真是热的难过,来了这么多年也不适应,好不容易熬到一凡放了暑假,我们一家八口就回了东北。
一安已经四岁了,一直没有回过东北。看的出她很期待东北之行。
王保陪我公婆先回了沈阳,他们也想会会老友。而我带着两个孩子和爸妈直飞了哈尔滨。
家乡的变化很大,不知什么时候电气化的火车已经通进了小兴安岭,可是火车在小兴安岭里穿梭的感觉还是那么亲切。
小兴安岭里的铁路是当年日本人按地势修的,没有山洞,沿着山间的平原绕行。火车的速度不快,陪伴火车的还有山间那条母亲河。
人们都说东北人直爽,亦如这河流直流而下,不像江南水乡里的河流你几乎看不出他在流淌。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安睡了,爸妈睡了,只有我和一安坐在那里看车窗外,而我细声细语的给他讲着小的时候我是怎么翻山越岭,帮妈妈上山砍柴。
后来又是怎么因为父亲工作变动搬家离开,看着那草甸里的一颗颗塔头,小的时候我就是踩在上面玩的,如今再没有那种勇气去面对它了。
是什么磨灭了我那勇敢的心,一凡静静的听我给他讲,时而提出一个问题。
“妈妈,这山有多深?这树怎么这么细。”
“这山有多深我不知道,只是从这头到那头一天的火车做不完,小兴安岭的树早些年被伐光了,这些都是这几十年人工种的,红松长的很慢,几十年也就大碗口那么粗。”
“妈妈,我最爱吃的那种松子是这个树上的吗?”
“对呀,就是它。小兴安岭给了我们太多的宝藏,还好这些年大家的保护意识已经提高了很多,你看这一片片青山绿水多美。”
就在这时眼前开阔的景象瞬间边小,原来火车开进了窄道,两侧变成了巨石,这条路我不知走过多少次,从上大学第一次离家开始,可是我还是喜欢火车在山间穿梭的感觉。
夕阳西下,我们经过了一座桥,阳光洒在河面上,桥上还有垂钓的人,那感觉是大城市里无法找到的宁静。
大概晚上七点钟,火车进站了,我们五个人下了火车,回了家。
这里的房子我们始终没有卖,总是想着有一天会回来。
打开房门,家里一尘不染,因为我早早就让大哥找人收拾了。大哥的日子过的不错,孩子也大了,生意也比较稳定。
放下行李,我们就出去吃饭了。东北的夏天黑天比较晚,七点多还很亮。
大哥知道我们爱吃什么,接上我们就去了地道的东北菜馆,那地道的大丰收真是让人百吃不厌,而那红烧河鱼更是人间美味。
“一凡,别吃那么多,一会睡觉不舒服。”
“别管孩子那么多了,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放松一下吧。”
一凡看看我,笑笑我也就不再管他了。
走出饭店,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小城的亮化工作也做的这么好了,一条通山的大路两侧的路灯颇具特色,让人有一种想要走上去的感觉,只是天色已完,爸爸也要休息了。
回到家里,爸妈洗洗睡了,一凡一点睡意没有,我就拉着他坐在阳台上看星星。
苏城是看不到星星的,而我永远忘记不了高考那年,我坐在书桌前学习,学累了就抬头看星星的日子。
南岔的夜晚还是那么安静,没有城市的喧嚣,那份宁静让人陶醉。
“妈,天上有这么多星星啊?”
“多吗?”
“多,还亮。好美,它们都眨着眼睛。”
“那是太阳反射到他们上面的光,星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我和一凡看着星星,我告诉他那个是大雄星座,那个是射手座。我俩饶有兴致的看着星空,突然间一颗流星划过,一凡激动的几乎把整栋楼都吵醒,我及时制止了他。
原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流星,而我为了等流星到凌晨两点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那时候家里的房子还是平房,任我怎么开的的蹦跳也不会扰到邻居。
一凡已经打起哈欠,我拉着他洗洗就睡了。
“妈妈,我喜欢星星。”夜里他呓语着,而我透过星光看着眼前的这个大男孩,情不自禁的上去亲了一口,他长的越来越像丁一了。
这么多年,我很少和一凡一起睡觉,这次王保不在,我才能和一凡一起睡,在别的家里妈妈和儿子一起睡是很平常的吧。
不知不觉我的儿子已经这么大了,我还在犹豫要不要让他出国读高中,我要自私的把他留在身边还是给他谋划一个好的前程?
这是我不得不开始考虑的问题,因为一凡开学就要初三了。
人老了的标志就是开始回忆,可是我的人生似乎一直都在回忆中度过,看着一凡,我想起了山顶上那片人家,还有我的那户房子,我应该去看看。
我又突然想起儿时的玩伴,如今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打个电话给他们,看看能不能回来聚聚,儿时月牙湖划船比赛的场景就出现在了眼前,几个女孩子和男孩子玩儿玻璃球的场景也出现在眼前……
回乡的第一个夜晚我失眠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们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听见房门声响,应该是爸妈带着一安出去遛弯了。
伊春的夏天特别宜人,如果不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每天早晨起来都会以为是个阴天,直到*点钟,空气中的水雾散去,你会发现原来是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
当人们已经习惯于城市里的雾霾的时候,这里空气中弥漫的清新的味道会让我觉得是奢侈品,这种富含氧气的水雾是林区特有的。
“一凡,醒醒,妈妈带你去爬山。”听见爸妈出门,我也按捺不住,
“爬山,好呀。”一凡立即就精神抖擞。
我俩简单洗漱了一下,换好衣服就出门了。不用擦护肤品,山里的空气就是最好的护肤品。
决定带他爬我小时候经常爬的南山,小的时候南山山下是一条林荫路,后来山边修高速路,这条林荫路就成了断头路。
永翠河上原来有一做铁桥,如今也仅供行人通行了。
走到桥头,就早已经听到桥下的水声哗哗作响,正值雨季,河水充沛。连续几天没有下雨,站在桥上向下望去,清澈见底。
“妈妈,你看那里有条鱼。”
“是吗,还真是。”
这条河里的鱼非常鲜美,没有一丝污染,绝对纯天然。
走过桥,来到河边的一个台阶上,我和一凡又洗了一次脸。河边有很多早晨起来晨练的人,离家太久,几乎没有认识的人了。
带着一凡走进山里,水雾弥漫,轻轻围绕着自己,深呼吸几次,感觉体内的废物都已排出。
“妈妈,你看那不是姥爷和姥姥吗?”
“还真是。我们悄悄走过去。”
山坡上有个凉亭,只见爸妈和几个他们的同龄人在聊天,我俩沿着小路走了过去,依稀间可以看到爸爸脸上的笑容,听到妈妈爽朗的笑声。
“一凡,我们不打扰他们,妈妈带你走过那个山头,那里景色很美。”
“好。”
一路上有说有笑,大概十分钟不到,我俩就走过了那个山头,那里有一条小河,我中学时候和很多玩伴一起来过,河上有座木桥,桥下有一群附近的居民养的鸭子。
走近小桥,发现桥还在,只是没有鸭子,附近的平房也没有了,林区整改,山里不让住人都下山了。
就在不远处有个林蛙养殖基地,隔了多少年,那个基地还在。
待了一会儿我俩就往回走,走到那个凉亭刚好爸妈下山往回走,我就喊住了他们。
然后我们五个就一起往回走,“一凡,拉着妹妹。”
“爸,你还记得吗,以前我每次回家咱俩都爬这山?”
“当然记得,刚才在山上遇到了你孙大爷,他还问起你呢。我们还说要约几个老朋友一起聚聚呢。”
这个孙大爷我知道,是和爸爸同期退伍进单位的老同事,也算是我爸爸的青春记忆呢。
“妈,你那些老同学还在吗?也聚聚,别让我爸比下去。”
“我也正想呢,你爸去聚会了我多无聊啊。”
“都去吧,我来带俩孩子。”
路过早餐摊我们买了油条和豆浆,还有肉包子。这家小店在这里开了好多年了,虽然这个地方拆迁盖楼但是店始终在,主人换没换不知道,味道没变才是真的。
吃过早饭睡意正浓,来个回笼觉再惬意不过了。
搂着俩孩子一直睡到十点钟,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爸妈从菜场已经回来了。
“家里的菜真是便宜,又新鲜。”妈妈兴致很高的说到,
“明天早上我和你去,我最爱逛早市了。”
“中午给你们做豆角啊。”
“好啊,我帮你摘豆角。”
电话铃声突然想起,是江南的电话,上周和她说过我要回来,这还没来的及联系她,她电话就到了。
心有灵犀,她说好多同学都在家里,要聚聚,正和我意。
聚会那天,来了好多同学,江南还是那么能张罗,在她的号召下,没过一会儿,大家由几十年没见的陌生到熟络,仿佛乘着时光快车回到了童年。
聚会的地点时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我们一行二十几个人吃过午饭就结伴开始爬山,走在原始森林里的感觉真好,一处一景,边走边聊也不感到累。
说起这次聚会,是让我重新见到了一个从高中毕业就再没有见过的好朋友,记得高中时我们曾经彻夜畅聊,聊青春,谈爱情,曾经一床睡觉,一碗吃饭。
后来还是因为任性彼此断绝了联系。
这一次彼此见面的我们,热情的打了招呼,可是我感觉到曾经的过往我们都没有忘记。
她叫杨兰,见到她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一笑泯恩仇。
彼此留了电话,相约再见的日期。
我还见到了我们班的班草,雪明,他可算得上是大众了,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早恋不像现在这样普遍,仅有几对朦朦胧胧的,也就拉拉小手送送礼物。
那时候的他可是众多女生爱慕的对象,为了这个事我们还开他不少的玩笑,他说“老喽,”
我们说“哪有,meili不减当年呢。”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第二天我们就乘车回了南岔。我们找了一个摄影师给大家拍了一个合影,合影上印了俩个字“我们”。
两个字含义很深,值得回味。
我回忆了我的青春,爸妈也有属于他们的青春。
匆匆赶回家里,爸妈也正准备晚上出去聚餐,我有属于我的我们,他们也有属于他们的我们,未来一凡和一安也会有属于他们的“我们。”
在家一共带了有半个月时间,大聚之后我们几个要好的又进行了几次小聚。后来美幸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也回来了,童年里的八个人又聚在了月牙湖上,划船大赛又一次拉开帷幕。
欢笑声把我们带回了童年,这一次的我们无关爱情,只有追忆。
八月中旬王保来了,他来接我回去上班。
散漫了这么久,觉得工作好遥远,就像一个孩子不想开学一样。
那天,妈妈给我抱了韭菜馅的饺子,带着家乡的味道,我再一次远行。第二天一大早我和王保带着一凡就起程回苏城了。而四个老人还留在他们的回忆里继续寻找属于他们的“我们”。
回去的路上我问王保,
“老公,你找到我们了吗?”
“嗯?”
我拿出我们聚会拍的照片给他看,他就懂了我的意思,
“我们也小聚了一下,感觉还不错。”
“从我的二十九岁起,我的生命里有了属于咱们的‘我们’。”
王保轻轻搂住我的肩膀,我俩面带微笑,同时看向窗外的风景。
第一百一十六章 山里的房子
还记得那些山坳坳里的人家吗?还记得我曾经买过一处房子在那里吗?
那天是我回到故乡的第七天,带着一凡,爬过几百节的陡峭的台阶,来到了月牙湖的山顶,来到了我曾经买下的那所房子。
这是我第一次来,手拿钥匙,颤抖的想要打开这样一个老式的锁头。而当时那个梦的场景已经冲昏了我的头脑,没想到梦里和这里竟如此的相似。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穿越时空的能力,从没来过的地方怎么会在梦里出现?
“妈妈,我来开吧。”一凡在一边说到,
“好,”
“妈妈,你怎么了?”
“没怎么,锁头太难开了。”
此刻的我有些激动,眼前的这所房子是如此的温馨,能看的出曾经住在这里的人是多么的幸福。
不算大的院落,有两块小田,门口两侧的窗台下边还有两个花坛,花坛里面还有花,夏天里它们开的正艳,一条整洁的小路一直铺着石子延伸到房子门口。
这么多年都是哥哥,每年**到这里清理杂草,打扫一下卫生。看样子房子保养的不错。
红色的砖墙还清晰可见,蓝色的窗棂也能看的出,玻璃也几近透明,这里并不像没有人住的样子。
不知为什么这个村子总是感觉有点奇怪,我没多想就和一凡开门走了进去。
标准的东北老式砖房,左右两侧是两个卧室,两个卧室都朝南,一进门就是厨房,没有客厅和卫生间。
左边的卧室是一铺炕,右边的卧室是一张床。房间里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空,家具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