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书]富一代-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千人里,绝大多数吃食堂。
食堂每周至少会有两天提供大米饭,人均三两,一千人会消耗掉三百斤大米饭。
通常一斤米能煮两斤饭,那么一千口人一天就能消耗掉一百五十斤大米,一周起码三百斤,一个月就是一千二百斤,整学期下来,至少要六千斤。
一斤大米,姚祺年能从中获取六分钱差价,半年三百六十块,一年就是七百多,刨除运输费和脱壳费,也会净挣至少六百块。
何况他不会只跟师范学校合作。
在快速算清这笔账之后,姚祺年压低了声道:“您从粮站买是一毛七一斤,我按一毛六转给您,您还能得点好处。”
刘师傅一愣。
是啊,上头拨钱下来,他采办,报价多少是多少,上头又不管他到底从哪买粮。
要是从小兄弟这买,他好歹还能捞一分钱的差价,一年起码能捞一百多块。
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八块啊!
刘师傅也不是个傻的,衡量一番之后,低声道:“成,你什么时候能送货过来?”
姚祺年道:“至少等新稻下来以后,先送你两千斤怎么样?”
两千斤怎么也够吃一个多月了,刘师傅道:“成,你尽快给我送,我别的地儿也不会去,就在食堂,你到了提我名就成!”
为保险起见,之后两人又用烟盒立了个简单的协议,刘师傅又把他具体地址留给了姚祺年。
此时姚祺年一身轻松,回房后,几乎倒头就睡。
一夜无梦,睡到天光大亮,姚祺年在附近早点铺吃过早饭,一路打听,去了趟书店。
别奇怪,作为无良资本家的后代,姚祺年深谙“顺政者昌,逆政者亡”的道理,他想在这里很好的活下来,怎么能不摸清政策法规呢?
姚祺年从书店里买了一本法律方面的书,又买了一份地图,以及农业运输等方面的杂书,零零碎碎,统共花了八块五毛钱。
其实他最想买的是报纸期刊,尤其是期刊,最能反映最新政策走向,可惜他没有工作证,没法买。
最近一趟回泾河县的火车在凌晨两点多,在省城晃荡到天黑下来,姚祺年才不紧不慢的去火车站。
宋明好已经到了,在不大的候车棚里坐着吃馒头,小脸一鼓一鼓的,让姚祺年瞬间想到仓鼠。
“你来了啊。”宋明好往一旁挪位子,然后从身旁的小篾篮里拿出一个馒头给姚祺年:“这个给你吃,是糖馒头,我外婆蒸的。”
馒头被笼布包裹,还热着,姚祺年确实饿了,接过大口吃起来。
宋明好又递给他个咸鸭蛋。
两人吃得喷香。
吃饱喝足,姚祺年问她:“你有工作证不?”
宋明好点头:“有,怎么了?”
“借我使使。”姚祺年道:“买报纸。”
宋明好几乎没犹豫,爽快应好:“行,我也不怎么看报,你想用就拿去用吧,不过只能在咱们泾河县用,省城买不了。”
“这位同志,你真是相当的实在啊。”姚祺年冲她咧嘴笑,忍不住打趣她。
宋明好微红了脸。
见她不好意思,姚祺年没再打趣,一张长条凳,两人各坐一边,熬到夜里两点多,火车才进站,姚祺年拍拍已经睡着的宋明好,低声道:“别睡了,上火车再睡。”
宋明好揉揉眼,大概是睡迷糊了,模样有点呆傻,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没精打采的跟在姚祺年身后上车,找到座位之后,倒头就睡。
这么一折腾,姚祺年一时半会倒睡不着了,百无聊赖的四处乱看,车厢里黑乎乎的啥也没看到,就只看到离他最近的宋明好。
皮肤真白啊……
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呢,人设可真好。
迷迷糊糊打盹到天亮,火车抵达市区时,已经天光大亮,市区没有回乡的汽车,他们只能靠走。
宋明好在前健步如飞,姚祺年气喘吁吁跟在后,才出了城,就见宋明好走走停停,不断的催:“快点,你太慢了。”
姚祺年不逞能:“你行你行,你脚上踩风火轮,反正我是不行了。”
说完,干脆坐路边休息起来。
宋明好都想丢下他先走了,照这速度,他们天黑都赶不回去。
正打算叛变时,赶巧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打他们身旁路过,姚祺年忙拦住,询问之下,才知道这是回他们公社的拖拉机。
开拖拉机的庄稼汉跟他们差不多大,二十出头的小伙儿,很是健谈,姚祺年问他拖拉机多少钱买的。
“你说我这拖拉机啊,分地单干从生产队买回来的,折旧之后九百六,要是新的,起码得一千五。”
其实姚祺年有打算买辆拖拉机,一来马上新稻下来,无论是碾压打谷场还是拉运稻谷,他们自己用着方便。
二来家里的水牛负重有限,一次最多只能驮运五六百斤稻谷,这次他要回收的稻谷量比较大,一头水牛来来回回太麻烦。
可他目前手里只有三百多块现钱,远不够买辆拖拉机。
“大兄弟,你想买拖拉机呐。”小伙子大声问。
姚祺年应声道:“是要买,就是手里现钱不够。”
“你看我这辆拖拉机怎么样?”小伙子道:“我打算卖了,你要是看行,随时过来买,我就住王郢生产队,你跟人打听东子,一准能找到我。”
姚祺年好奇道:“好好的,你卖了干什么?”
小伙子笑道:“我也不瞒你,咱们王郢村不是在修码头吗?等修好了一准得通船,我一表叔有门道,包了艘货轮,我打算跟他一块干,这不得要本钱吗,先把拖拉机卖了凑钱。”
姚祺年明白了,应道:“行,我要是买,就去和你商量价。”
有拖拉机代步就是快,到公社时,还不到晌午,叫东子的小伙儿把他们放在公社粮站,下拖拉机前,姚祺年扔了包香烟给东子。
“回去?”姚祺年看眼头发被吹得乱七八糟的宋明好。
头上再插根稻草,就能拿去卖了。
其实他也好不到哪去,原本的三七分被吹成了鸡窝头,实在有损美男形象。
不过此时两人心思都没放在衣着样貌上,都想着快些回家,坐一路的拖拉机,快把人累坏了。
别以为坐拖拉机很爽,时下的路可不比几十年后的高速公路,就是土坷垃路,坑洼不平,尤其是下过雨之后,更是颠簸,这会儿两人的腿已经被颠麻了。
正打算各自回家时,有人喊了声宋明好。
两人齐回头,见是马连成,一身仿军装,推着自行车从粮站出来,脸上带着笑,仔细看还有点羞涩。
宋明好其实想装没听见,但马连成已经推车走到她旁边。
“大年,你也在啊。”
马连成看看姚祺年,又看看宋明好,见他两都是一副外出归来的架势,问道:“你们半路碰上的?小好,你也认识大年?”
姚祺年嗯了声,大概猜到马连成跟宋明好什么关系了。
其实宋明好跟马连成只见过一面,也是刘大娘给介绍的,姚祺年去卫生站拿药那会儿,他们刚见过面,要怪就怪宋明好她爸太迫不及待显摆了,整得她好像跟马连成相处很久一样。
马连成相中宋明好,有意跟她处对象,言语间自然就热络起来。
姚祺年瞧眼站一块差不多高的两人,觉得自己跟竹竿似的杵在这没意思,冲两人点点头,然后离开。
宋明好喊住他:“哎……工作证你要不要了?”
她实在不喜欢马连成,不想跟他有太多瓜葛。
“要。”姚祺年又折身回来。
宋明好道:“等着,我回家拿。”
话音才落,逃似的往家奔,留下姚祺年和马连成大眼瞪小眼。
“小好是我对象。”马连成介绍道。
“哦。”有对象了不起呐。
不多时,宋明好折回来,见马连成已经离开,不由松了口气。
“用完记得还我。”她把工作证递给姚祺年,叮嘱道。
“谢了啊。”
姚祺年冲她咧嘴笑,本来想问问她跟马连成的事,不过又想着跟她不是很熟,问了有些冒昧,干脆就没问。
他离家的这两天,家里日子如常。
知道他今天回来,王乃云特地多烧了碗饭,又把昨天煮的草鱼汤盛一碗端给他。
“年娃子,还买了这么多东西呐!”
姚祺年大口吃饭,含糊道:“给七斤买了罐乐口福,还有芳芳的,都是书笔。”
闻言,姚祺芳嘴甜道:“二哥你最好了。”
贡付姐也高兴,给小叔又添了碗饭,问道:“去省城找到头绪没有?”
姚祺年唔了声,等吃得差不多了,才跟家里人说这趟去省城的情况。
“等新稻下来,刘师傅说先要两千斤。”
姚四海接话道:“加上赵师傅要的六千斤,咱们得凑八千多斤才行啊,这八千多斤稻谷光是脱壳都是件麻烦事。”
牛车一趟只能驮五六百斤,八千多斤稻谷送去碾米店,来来回回起码得折腾十几趟,实在太耗费时间。
第12章 脚踏两只
公社街上有家碾米店,店主姓李,大家伙儿习惯喊他李老三,算起来跟姚家还有点亲戚关系,姚家人经常把稻谷送到他那儿脱壳。
一来二去,原本渐疏远的亲戚又热络了起来。
“这样……年娃子,你抽空去碾米店跟你表舅打声招呼,让他把拖拉机借给咱们先使使,他家种的是晚稻,咱家是早稻,不耽误他收割。”
思来想去,姚四海只能想到这个招了,哪怕事后他们出点借用费也成。
姚祺年应好,吃过晌饭,休息片刻后就去了碾米店。
得知姚祺年来意,李老三几乎没犹豫就道:“成,你只管开去使,我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
李老三之所以这么爽快,也是因为姚家总在他这碾米,没少照顾他生意。
“表舅,那我先谢了啊,过几天我哥过来开。”姚祺年塞了两包香烟给他。
李老三把烟揣进兜里,乐呵呵道:“都是自家人,谢啥谢。”
不错,这外甥懂事!
一场雷雨之后,田里的水稻几乎在一夜间全部泛黄,为了抢收,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起来,姚家也不例外。
上半年老天爷给面,风调雨顺,水稻的亩产量超出姚四海原本预算,达到八百多斤,姚家十亩水田收了八千多斤,刨除百分之三十的农业税之后,还能剩六千斤。
姚四海笑得龇牙花:“这样一来,咱们自家收的稻谷就能给赵同五装一车送去了!”
其实还是不够,因为他们要送的是大米,通常一百斤稻谷在脱壳之后只能剩八十多斤米,所以他们得多准备几百斤才够宽裕。
“大哥,我不会开拖拉机,所以这几天你辛苦点,先把咱家的稻谷送去脱壳。”姚祺年开口道。
姚祺田没意见:“成,回头我就去舅家开拖拉机,不过年娃子……咱家六千多斤稻谷,我看至少得脱出八九百斤米糠,全堆在家里也太占地方了。”
贡付姐也道:“可不是,咱们还得留足地方囤大米,这么多米糠,就是拿来喂猪,猪也吃不完。”
确实是个问题,以后回收的稻谷都得送去碾米店脱壳,家里的米糠只会越积越多。
其实用米糠喂猪还是姚祺年坚持要求的,以前家里喂猪都是刷锅水拌猪草。到冬天,猪只能喂干树叶,或者红薯藤,稍好点的就在猪食里加拌榨过油的大豆粕,猪的营养跟不上,至少一年多才能养出一头成猪。
这样一来,庄稼人想靠养猪赚钱,投入的时间就特别长。
自从姚家用米糠喂猪,喂成的时间就比别家缩短了一半。
眼下家里有一头成年猪和三头伢猪,掺着猪草喂,一天能消耗掉三斤左右米糠,八百多斤米糠,够它们吃大半年了。
“送去粮站卖掉吧。”姚祺年一时也想不出米糠能有什么大用途。
大家伙都没意见,粮站回收价是一分钱一斤,好歹还能卖几块钱呢。
等新稻完全打下来之后,姚祺田就借了拖拉机把稻谷往碾米店送,姚祺年也没闲着,赶了牛车,把碾米机脱下来的米糠一麻袋一麻袋送去粮站。
这天,姚祺年刚赶牛车进粮站,就瞧见马连成急匆匆出来,他应该是特意打扮过,一身崭新的列宁装,头发约莫是抹了头油,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差不点没把人熏晕。
“这么着急去干什么?”姚祺年随口问了句。
马连成脸上带着喜色,压低了声道:“别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我去见见。”
闻言,姚祺年忍不住皱眉:“你不是说小宋同志是你对象?”
马连成愣了愣,应声道:“是啊,那也不耽误我再去相,谁合适就跟谁处呗。”
事实上马连成跟宋明好只在相亲时正儿八经见过一面,他看上宋明好了,可宋明好没看上他,只是这段时间忙着收稻谷,给他们做媒的刘大娘没功夫问他俩合不合适,所以这事就被搁置了下来。
眼下听姚祺年这么问,马连成觉得自己没被人看上丢脸,干脆就说自己在挑人家。
“大年,我跟你说啊,以后你要是相亲了,可别犯傻吊一棵树上,有合适就相,这娶媳妇就跟挑白菜一样,当然哪个水灵就挑哪个……哎哎,我还没有说完,你乍走了啊……”
姚祺年懒得再听他废话。
丑人多作怪,一点也不假!
姚祺年打算当回小人,要是碰到宋明好了,就提醒她一下,毕竟这姑娘为人处世都很上道,也很讨喜。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提点,江北一通电报拍了过来,赵同五催他送粮。
接到电报,姚祺年没耽搁,联系上林师傅,连夜将大米装车送去江北市。
这次送的六千斤大米,全是姚家自产,还按两分钱一斤的价算,所得纯利润是一千两百块。
厚厚几捆钱,林师傅眼都看直了。
“大兄弟,你可真行!”林师傅没半点眼红,要是换他来干,他可没这个脑子。
姚祺年摆摆手,谦虚道:“都是为混口饭吃。”
话虽如此,林师傅还是佩服不已,转问道:“下趟什么时候走?”
姚祺年想了想,道:“估计要月底,不是来江北,而是去省城,林哥,你看你方不方便?”
“我行,不过……”林师傅叹口气,实话道:“大兄弟,你没跑过长途,估计不知道,跑省城比跑江北远多了,路上可不安全。”
尤其是山多的地方,山窝里藏土匪,好些地方是整个村合伙作案,专门拦截外地车辆。
时下通讯又不便宜,要是真遇上了,只能认倒霉乖乖挨宰。
“大兄弟,跑远路你得听哥的,钱不能带多。”林师傅笑道:“要不你挣多少钱都得打水漂。”
这些事姚祺年还真不清楚,不过林师傅这番话倒是给了他一个警醒,等再回到公社,姚祺年没急着回家,而是去了趟农村信用社打听怎么开户头。
时下的银行跟几十年后还是有些不同,开户要拿户口本,还要刻印鉴,存取款都要凭印鉴做证明。
打听清楚之后,姚祺年怀揣着巨款往家走。
事实上,仅凭穿着打扮,谁也不会想到他身上有这么多钱,此时的姚祺年实在太邋遢了。
因为去江北送货,他已经两天没洗澡,胡子拉碴,身上穿的还是去时那身衣裳,眼下天气炎热,味道实在不好闻。
就在他自我嫌弃时,身后传来自行车打铃声,姚祺年回头看,就见宋明好骑着辆自行车过来,车后座上还载着姚祺芳。
“二哥,我头破了,老师送我回家。”姚祺芳一脸苦巴巴的样子,从自行车上跳下来。
宋明好也下了自行车。
“怎么摔到头了?”姚祺年才注意到她后脑勺包着纱布。
姚祺芳没吱声,悄悄往宋明好身后躲了躲。
宋明好反手先护住小姑娘,看了眼姚祺年,小声道:“小孩子打架,被人打到头了。”
时下的小孩可不比几十年后,皮得跟泥猴一样,男孩女孩打架都是常有的事。
“护这么严干什么,我又会不打她。”姚祺年好气又好笑,瞧了眼低头不说话的姚祺芳:“你回去想想怎么跟爸妈交代,书不好好念,倒先跟人打起架了。”
说完,又看宋明好:“老师也不尽责,光顾着处对象,没心思管学生。”
宋明好:“……”
见她干瞪眼不说话,姚祺年还蹬鼻子上脸了:“怎么,我还说错了不成?”
“胡说,你哪只眼看到我处对象了?”宋明好脸都气红了。
“你跟马连成不是正处着?”姚祺年垂眼看她。
“没有的事,你听谁说的?”宋明好有些疑惑,摇头道:“我跟他是见过一面,但不合适,没有相处的必要。”
闻言,姚祺年倒没再说马连成背着她继续跟别人相亲的事,只是道:“既然没处,最好早和人说清。”
宋明好无可辩驳,应声道:“你说的对,等刘大娘家稻谷收完了,就托她和马连成说清楚。”
姚祺年点点头,话风一转:“那什么,路挺远的,宋老师,顺道也带我一程呗。”
“不干。”宋明好这回直接拒绝了,蹬上自行车,回头对姚祺芳道:“芳芳上车。”
姚祺芳哦了声,立马甩下她二哥,不带一点犹豫。
姚祺年快走几步,追上她两:“宋老师,发扬下精神,带我啊。”
他都快累死了。
“不带。”姚祺芳很坚决,瞧了眼他邋里邋遢的样子:“因为你实在太臭了。”
姚祺年:“……”
作者有话要说: 姚祺年:宋老师,等我赚钱盖了大瓦房,买了自行车,开着拖拉机去娶你!(~ ̄▽ ̄)~
第13章 戳破伎俩
姚祺年才进家,就被王乃云拉到一旁,低声道:“年娃子,怎么回事?我听芳芳说你跟宋医生家闺女私下认识?”
姚祺芳这个大嘴巴!
姚祺年扭头四看,小姑娘约莫是心虚,早就捂着烂脑袋跑远了。
“上趟去省城,正好坐同班火车。”姚祺年解释了句。
王乃云明显不相信:“要真像你说那样,这非亲非故的,人家大老远送芳芳回来干什么?”
“她那是发扬雷锋精神,再说了,芳芳不是摔破脑袋了吗?”姚祺年脑子疼,怕王乃云再问,忙转移话题:“爸和大哥呢?”
“收稻谷去了。”王乃云总算没再问,抬头看看天,哎哟道:“这都晌午了,我得赶紧烧饭去!”
夏季农村蔬菜瓜果多,晌午王乃云炒了盘豆角,蒸个茄条,又拌了碗西红柿,外头蝉鸣阵阵,一家七口围着圆桌吃饭,一屋的唏哩呼噜声。
七斤光屁股坐在贡付姐膝头上,两眼提溜圆,盯着桌上的饭菜,直流哈喇子。
姚四海拿筷头沾点西红柿汤汁,往大孙子嘴里喂,又问小儿子:“年娃子,省城的货打算什么时候送?”
“下个星期吧,不过具体时间还要和林师傅商量好。”
说话间,姚祺年把一千两百块钱拿出来,继续道:“爸,这钱你拿着,留着囤稻谷用。”
到目前为止,姚家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块的存款,约莫是穷惯了的缘故,乍一见到这些钱,姚家上下高兴之余,又有些发飘,总觉得不太真实。
相较其他人,姚四海还算淡定,叮嘱道:“咱家有多少钱,谁都不许出去乱说,尤其是你们娘几个。”
防人之心不可无,虽说他们不算太富裕,但在农村已经算很不错,何况他们还正处于上升期,就怕说出去遭别人眼红。
娘们好碎嘴,姚四海这一番话,算是给她们个警醒。
贡付姐瞧了眼公公,暗暗松口气,本来她还打算跟娘家人说,幸好没有,要是真说了,往后去她在公婆面前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爸,我打算先买辆自行车。”姚祺年道:“家里有自行车,外出也方便点。”
姚祺田也赞成:“就是,要不每次想办点事还得管别人借,借来借去,人家也嫌烦。”
以前家里穷就不说了,现在手里有点积蓄,犯不着再扣扣索索过日子。
兄弟两都想买,姚四海哪还能有什么意见,点头道:“成,一辆自行车差不多得一两百块,不过咱们没自行车劵,恐怕不好买。”
他话音才落,姚祺田就道:“这事交给我,买不来原厂的,咱们就买组装的,还能便宜点。”
这年月,自行车堪比几十年后的私家车,但凡年轻小伙儿,没人不想有一辆,姚祺田也不例外,真要买了,以后回老丈人家也有面子。
“大哥,你说的组装车靠不靠谱?”姚祺年问他。
“肯定靠谱。”姚祺田敢拍胸口保证:“估计能便宜二十来块。”
闻言,姚祺年没再多问,反正在他眼里自行车就是个代步工具,只要能骑就行。
没几天,姚祺田就弄了辆自行车回来,乍一看,跟百货商店卖的差不多,区别在于组装的自行车没有商标,价格上也比百货商店便宜,只要一百二十块。
姚祺田对这辆宝车爱不释手,只要外出一趟回来,就要擦得干干净净,连车轱辘都不放过。
知道姚祺年要骑它去趟县城找林师傅,姚祺田再三叮嘱道:“注意点路,避开坑洼的地儿,可别把轮胎扎破了。”
姚祺年好气又好笑:“干脆我扛着它走算了。”
姚祺田嘿嘿笑起来。
有了自行车,这趟去县城可就方便多了,才半天时间就打了个来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