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啊,那些漂亮女人为了讨好他们,竟然可以把自己弄成残废!还对他们卑躬屈膝,生怕他们不满意!
——对一个男人而言,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
如果说“三寸金莲为美”,是为了从身体上压迫女性。
那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不争不妒才是贤惠”的言论,便是实打实的从精神上压迫女性。
什么叫无才便是德?
话说得再好听,不过是打着虚伪的幌子,限制女人的见识,给她们洗脑。
不让她们读书认字,不让她们接触外面的世界,不让她们知道不该知道的事情。
让她们的眼界只能拘束在小小的后院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正文 第1667章 意料之外(111)
让她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生活接触到的,全都是男人刻意灌输给她们的东西。
被这样养大的女孩子,自然便成了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心甘情愿的被男人养在后院里,作为一个生育工具,一个漂亮的装饰品,甚至是一个用来赏玩和取乐的玩意儿,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感恩戴德……
而说一句难听点的话。
这样的女人,其实本质上就是一头别人豢养起来的宠物。
和猪圈里被养肥的猪没什么区别。
作为一只“人形宠物”,女人自己根本不需要有什么自我意识,她只需要懂得如何讨好“主人”就够了。
只有让“主人”感到开心满足,她才能好好活下去,才有存在的价值。
如果“主人”不满意了,随手弄死一个“宠物”,再买一个回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更可怕的是,对于这样的做法,女人自己竟然也觉得是理所当然,完全不懂得反抗,只会一味的卑躬屈膝,加倍讨好男人,博取他们的宠爱,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这在古代的后院之中,是非常常见的。
哪怕是到了现代,大多数人对于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也仅仅局限在妻妾矛盾、后宫争宠,以及各种各样发生在女人之间的宅斗和宫斗之中。
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觉得,生活在古代的女人就应该过着这样的生活,不停的斗、斗、斗。
小妾和正室斗,嫡女和庶女斗,皇后和妃子斗。
总之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阶级,只有是个女人,在古代就一定是和其他女人互相争斗,斗个你死我活。
哪怕是穿越过去的现代女人也不例外。
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女人所争斗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答案也简单。
在所有人的常规观念里,无论是真实的古代,还是现代人想象出来的各种穿越小说、电视剧等等,女人们互相争斗的根本原因,几乎全都是因为男人。
为了争夺男人的宠爱,为了争夺男人手里的权力,为了争夺男人身边的地位……
总而言之。
不管是宅斗还是宫斗,也不管是朝堂斗争还是普通的种田矛盾。
在绝大多数的人心里,女人总是在为了男人斗来斗去,哪怕是现代人所写的小说漫画情节,也往往逃脱不了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可是说到底——为什么女人非要为了男人争斗不可呢?
大家都是人,有手有脚,有自主生活的能力。
难道没有了男人,女人靠着自己,就活不下去了吗?
简直可笑。
而事实也不是这样的。
造成古代女人互相争斗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男人刻意造成的。
他们故意限制了女人的见识,把她们养在一个小小的后院中,培养她们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完全限制了她们的自我发展。
这样被养大的女孩子,要见识没见识,要本事没本事,除了伺候和照顾男人,给男人生孩子之外,她们几乎什么都不会。
正文 第1668章 意料之外(112)
而生育子嗣,原本就是女性的特权,也是所有雌性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
这一点男人教不了,也不需要他们去教。
所以他们唯一能教导给女人的,就是告诉她们怎么去伺候一个男人,怎么讨一个男人的喜欢,怎么博得男人的好感……等等
说穿了,都是在给男人自己谋取好处。
简直就是在教育一个宠物。
什么三寸金莲就是美,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可以嫉妒,要贤良淑德……
这些所谓的大道理,其实不过男人用来压迫和控制女人,给女人洗脑的恶意谎言。
而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女人,完全丧失了自主的生活能力,除了依附男人活着,她们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
而就是在这唯一可选的道路上,还有无数被洗脑的女人狭路相逢。
为了争夺男人的宠爱,给自己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她们不得不互相争斗,按照男人所想的那样,互相残杀。
其实,把话说白了。
不是这些女人们傻,偏要为了一个渣男斗得头破血流。
与其说她们之间的争斗是为了男人本身,亦或者是为了不值钱的爱情。
倒不如说,她们之所以斗得这么厉害,完全是因为男人给她们的生存空间太小了,而她们自己的成长环境,又让她们没办法自己去创造一个生存空间。
所以,她们只能在这样过度狭小的空间里,通过铲除其他人,来保证自己的生存。
这实则便是另类版的丛林法则。
更何况,女性的自我崛起和发奋自强,在古代的封建大环境下,原本就是被所有人联手抵制的。
古代历史上有多少个男皇帝?多少个男朝臣?多少个男将军?
数都数不清。
而换成女人呢?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从头数到尾,也仅仅只有一个女皇帝武则天。
其他有权有势的女人虽然也有,但基本上不是太后就是皇后,要不就是公主。
至于朝臣,女人当官在古代被视为大逆不道,是亡国的象征。
古代的男人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女人,认为女人不详,认为女人的生理期是污秽,甚至在女人为他们生孩子痛苦的时候,男人都不会进产房看一眼,理由竟然是女人生孩子时的污血,会玷污他们的气运!
简直可笑。
而女人当将军的事情,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唯一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女将军花木兰,其实不过是民间的歌谣传说,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物的真实记载。
而现代人所知道的,那些古代有权有势的女人们的权力又从哪来的呢?
不过是因为男人罢了。
太后是因为儿子是皇帝,皇后是因为丈夫是皇帝,至于公主,那是因为她爹是皇帝。
所以说到底,这些看似有权有势的女人,不过是因为她们站在了男人身后一个最靠近的位置上。
而权势本身,依旧是掌握在男人的手里。
就连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也不是凭借自己而登上皇位的,而是先嫁给了老皇帝,有了一个男人给予的后宫名分,又和自己名义上的继子——当朝太子有了瓜葛。
正文 第1669章 意料之外(113)
在老皇帝死后,太子成为新皇帝,她又成了新皇帝的女人,一步一步当上了皇后。
在成为皇后之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又在第二任丈夫死去后,她才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最后废掉儿子,自己登基为皇。
这样一条曲折的道路,耗费了她大半的人生。
而在她真正登基为帝之前,她所走的每一步路,几乎都是与男人紧密相关,如果不是顶着男人的幌子,她根本是寸步难移。
试想一下,如果武则天不是一开始就进了老皇帝的后宫,做了他的女人,后来又成了老皇帝儿子的女人,她还有机会接触朝堂吗?
如果她不是给新皇帝生了一个儿子,又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她还有机会垂帘听政,继而慢慢掌控朝堂吗?
——根本不可能。
谁都知道武则天聪明隐忍,心狠手辣,是千古第一位女皇帝。
论才智手段,论智商情商。
谁都知道她并不逊色给任何一个男人。
在许多方面,她甚至比男人更优秀,做得更好,更让历史铭记。
然而就是一个聪明到可怕的女人,想要获得成功,一开始也必须躲在男人的身后,利用男人给予的身份,才能迈出第一步。
这便是古代压制女人最可怕的地方。
——没有男人的依仗和支持,女人什么也做不了。
别说是像武则天一样步步为营当上皇帝了,哪怕只是做点小生意维持基本生活,甚至是躲在山村里种田,没有男人在身边护着,一个女人就只有被人活活欺负死。
而武则天最聪明的地方,无疑就是在这样一个压迫的环境下,成功的利用了男权体系作为挡箭牌,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变成了夺取权势的工具。
先利用,再舍弃,最后成功的将权力收入囊中。
而她能做的这一点,和当时的朝代背景是脱不开关系的。
要知道,武则天生活的时代可是在唐朝。
唐朝几乎是华夏历史上对女性最宽厚的一个朝代,社会风气开发,有些方面甚至和现代不相上下。
比如说,唐朝对于女子的贞操并不放在心上,女子也不用讲究三从四德,哪怕失身了也能重新嫁人,没人会在意这一点。
不少唐朝女性选择和丈夫和离,并且改嫁给其他男人,这样的做法并不会受到社会歧视,甚至一般的婚前/性/行为、婚外/恋等等,在唐朝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一点,就是唐朝女子可以在不经过父母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决定和谁结婚,并且受到唐朝法律的认可。
这一点几乎和现代的自由恋爱没多大区别,即使结婚后生活不愉快,双方也可以选择自由和离,然后重新改嫁,和现代的和平离婚一模一样。
这些开放的社会风气,使得武则天可以先嫁给老皇帝,在老皇帝死后,又改嫁给了他儿子。
这种几乎等同于luan/伦的事情,别说古代,就是现代都很少有人能接受,偏偏在唐朝时候却并不罕见,因此也没有受到其他人的反对。
正文 第1670章 意料之外(114)
如果换成清朝,武则天敢这样做,妥妥就是一个***/后/宫的罪名,分分钟就会被人拉去沉塘浸猪笼。
那后来的历史第一位女皇帝,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古代女子必须守节,被男人拉拉小手就要嫁给他,婚约也都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许多夫妻都是到了洞房的时候,才第一次真正见面。
但其实,这些充满了女性压迫气息的畸形观念,几乎都是从清朝延续下来的。
在我国历史上,民风开发、优待女性的汉/族朝代并不罕见。
而清朝却是man/族入侵的朝代,和汉/族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民/族,所推行的奴隶制度和儒教思维,对女性的压迫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限度。
比如说裹小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则、女训之类的畸形观念,基本都是从清/朝开始流传。
除了清朝之外,华夏没有哪一个朝代,是皇帝把所有臣子当成奴隶,而臣子在面对皇帝时,也是一口一个自称奴才,卑躬屈膝,奴颜媚骨。
这其实就是奴隶制度的驯养。
清/朝的皇权制度高度神化,凌驾于一切人权之上。
也就是说,在清朝的朝廷制度里,只有皇帝才是整个天下的主子,其他人都是他的奴才。
主子要奴才生,奴才就得生,要奴才死,奴才就得高高兴兴的去死。
这样的制度,明显就是非常畸形的。
而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那么多更替的朝代中,除了特殊的魏晋朝代,是世家凌驾于皇权之上以外,几乎所有朝代都是皇权至上,皇帝独自一人君临天下。
可就是这么多朝代之中,唯独只有清/朝的制度,是极度扭曲并且令人恶心的。
五千年华夏历史。
霸秦,强汉,盛唐。
哪一个不是纵横天下,民族之气傲骨铮铮?
即使文学昌盛、武力孱弱如明朝,两百多年的国祚传承,始终坚持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的铮铮风骨。
明朝的历代皇帝,虽然也有昏君和明君之分,但从明朝建立到亡国,从第一任皇帝明成祖朱元璋,到最后一任皇帝崇祯,无不是在国难临头之际挺身而出,没有一个人舍弃皇都自己逃跑。
明成祖朱元璋,将自己的皇城从南方迁移到北方,距离北疆边关只有咫尺之遥,以皇帝之尊镇守边关,史称“天子守国门!”
而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在明朝灭亡之际,拒绝了迁都到江南,躲避战火的建议。
他送走了太子,让自己所有的后宫嫔妃自尽,以免遭到敌人的羞辱,然后亲手斩杀自己的女儿,自杀殉国,被称之为“君王死社稷!”
这才是一个皇帝应有的风骨,也是一个朝代的民族气节。
所以,即使明朝在建立期间,也曾有过诸多的毛病和缺点,以至于被关外的游/牧/民/族叩开边关,建立了清王朝。然而在清/朝建立之初,民间依然有无数的有志之士抬举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为这个已经死去的王朝尽最后一份力。
正文 第1671章 意料之外(115)
这其实便是一个朝代的凝心力,也是汉/民族最后的风骨体现。
而清朝呢?
它原本就是关外的草原民族入侵,和中原的汉族文化格格不入,为了更好的统治汉人,清朝才故作虚伪的弄出了一个八旗制度,号称是满汉一家。
但实际上,这样的八旗制度里,却又明确区分出了满军旗和汉军旗,并且是以满人为贵,汉人为附。
在清朝三百年的统治期间,重用儒术,打压汉民,剥削女子,奴隶百姓。
清朝把皇权竖立为至高无上,把其他所有人统统贬低成奴才,以奴性来教导汉/民,给汉族人洗脑。
甚至在清朝建立之初,为了快速打压汉族文化,清朝皇帝屡次颁布“剃头令”,命令所有汉族男人必须如如满族男人一样剃光头,只留后脑勺一根狗尾巴辫子。
如果超过期限不肯剃头的人,便直接按明朝逆贼处置,斩立决。
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便是由此而来。
众所周知。
古代的汉人十分重视发式和衣着,并且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轻易不能剪掉自己的头发,否则就算是不孝。
并且在服装方面,汉服也有许多传承悠久的特殊意义和规矩。
而清朝逼迫所有汉/人必须剃成和满族男人一样的光头发型,女人也只能穿满族的衣服,梳满族人的发型,其实就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来打压和摧垮汉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并且强化满/族的统治地位,以保证满族不会被汉族同化。
这一点说穿了,其实就是文化入侵。
以武力压制汉人民族,再以文化侵蚀民族精神,最后再以漫长的奴隶制度,彻底驯服汉民的风骨。
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归根究底,都是清朝皇帝为了保证满/族人的统治权,维持清朝的江山统治,并且塑造满/清皇室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所作出的一系列强压政策。
毕竟,在华夏的土地上,数量最多的始终是汉人民族,中原江山也一直掌握在汉人的手里。
而满族人在当时,不过是关外的游/牧/民/族,根本算不上主流。
而且,汉人的文化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兼容并蓄——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被传播进中土,都会渐渐的被汉族文化所吸收,最后同化为一体。
而清朝建立之初,统治者皇帝就是因为看穿了这一点,害怕自己的民族文化会被汉人所吸收,最后反而和汉族同化在一起,忘记了自己的本源。
于是,他就先下手为强,百般设计打压,把汉族文化狠狠的压制到谷底,以此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
这样的做法,对于一个统治者而言并没有错。
但错就错在,清朝在文/化/入侵之后,为了控制天下的百姓,一力所推行的奴隶政策。
要知道,华夏的古代原本并不是像清朝这样的,而是在经历过唐宋朝的政治开放后,民/族/的思维解放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几乎和现代没多大差别。
正文 第1672章 意料之外(116)
然后,清朝入侵了。
一招“奴隶驯养制度”,硬生生摧毁了华夏几千年来思维开放的所有成果,直接让民众的思维倒退回了人权最卑微的奴隶时代。
这种思维倒退的程度有多可怕?
举个例子来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秦王朝,有秦始皇一人独尊天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秦始皇也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这样的成就,这样的地位,这样的权势。
无论怎样相比,秦始皇的身份地位也绝不可能逊色给区区一个清朝皇帝吧?
虽然秦始皇在位期间,也曾有过许多令人诟病的地方,比如滥施暴政、焚书坑儒等等,看似是一个残暴不仁的皇帝,但实际上,秦始皇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无论是臣子还是下属,都是十分尊重并且爱护的。
他信用大臣,求贤如渴,对有真本事的人十分包容忍让,最鲜明的一个例子便是当时韩国赫赫有名的法治大家,韩非。
从秦朝立国以来,便有“刑不上大夫”的律令。
而所谓的“大夫”,和清朝叫大夫的普通医生可完全不一样。
在古老的战国时代,大夫是仅次于“三公九卿”之下的高官职位,有一些甚至是皇室宗亲,职位可以世袭,并且拥有自己的封地,意义大致与后世朝代的侯爷、国公爷差不多。
所谓的“刑不上大夫”,也就是说,一个官员的职位如果达到了大夫以上,以至于更高的三公九卿,那他便可以免去刑法,不能再被随意用刑。
这其实就是对高级官员的一种特权保护。
而这种特权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对不同人的一种歧视和区分,把上等贵族和下等平民明确的区分开来。
这无疑是一种贬义。
和后世号称的“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截然不同。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样的律法同样也是在说明——在不公平的战国时代,哪怕你是一个普通人,只要你有能力当上高官,同样可以享受到贵族的特权。
这样一想,不公平的律法,反而就变成了一种振奋人心的特殊的激励。
这是尊重有能之士的体现之一。
而清朝呢?
清朝的奴隶制度如果整合起来,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皇帝就是主子,全天下都是奴才!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甭管你是贵族后裔,是武将后人,还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只要你不是皇帝,那你就是一个奴才。
一个生死掌握在主子手里,主子叫你活就活、叫你死就死,连反抗资格都没有的极度卑微的奴才!
这就是清朝的畸形制度。
它把皇权高高捧起,却把皇权之下的其他人,一个不少的统统踩进泥里,用贬低所有人的方式,来衬托唯一一个皇帝的至高无上。
这和其他朝代是截然不同的。
即使是在几千年前的秦王朝,秦始皇同样也是大权在握,地位至高无上。
但他所制定的严酷律法,却从来不曾贬低自己任何一个朝臣和百姓,更没有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正文 第1673章 意料之外(117)
秦始皇之所以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完全是因为他的个人成就,而不是被一群奴才追捧起来的。
相比之下。
清朝皇帝奴化臣民、抬高皇权,以保证来江山统治的做法,无疑显得小家子气。
而且,还不止是秦朝。
华夏历史上的所有朝代,无论国力强弱,无论朝代久远。
从来没有没有哪一个朝代,像清朝这样小家子气,生怕被人抢夺了江山,非要把所有百姓都驯化成奴隶才放心。
这也同样说明了,清朝的统治者在面对自己打下的江山时,心里也是缺乏信心的。
要知道,他们只是一个外/族入侵者。
不像华夏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无论皇帝姓什么,始终都是汉人的江山。
自己的民族朝代,哪怕互相更替,彼此结仇,那也只是汉人之间的内斗,谁都不可能去打压自己的民族文化。
而清朝,却是一个真正的异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们的族人数量远远不如汉人的数量多,民族文化也不如汉民文化历史悠久。
两者一旦碰撞起来,汉族文化被吸收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反而是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