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家小儿子上的只是普通的私立中学,而且还是当地教育质量最差、校园氛围最糟糕的一所。

    在这所学校里,基本没有几个人是认真好好读书的,反而聚集一大批游手好闲的差生,男孩子三五成群打架斗殴,女孩子染发化妆互相攀比,一个星期起码有两三天是翘课出去打游戏,老师根本不管,因为想管也管不住,校园里的氛围混乱已经是当地公认的了。

    这家的父母其实也知道这学校不好,自然不希望在他们眼里的“乖儿子”到这种不入流的学校读书,可是却没有阻挠的办法。

    他家儿子平时的学习成绩烂的一塌糊涂,在小学里就是让老师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人见人嫌,整个小学阶段就换了十一个班级,几乎把当地小学里同一届的班级都给换遍了,老师不愿意收,学校也看到他就头疼,好几次劝退无果,好不容易才顺利熬到小学毕业。

    结果,在例行的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他又考出了“历史最高成绩”——两门考试成绩加起来,刚好三十分!

    众所周知,一般的小学生考试只有两门学科,语文和数学,而且内容非常简单,基本没什么难点,只有高级的贵族双语小学里,才会格外添加英语一门。

    大多数人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学习内容简单,成绩都不会差到哪去,最起码六十分及格是没问题的,稍微聪明或者勤快一点的学生,期末考试考出双百分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有到了初高中时候,学业加重,学科也变多了,一些人的成绩渐渐下滑,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才真正体现出来。

    一般换届的升学考试,最严格最难考的莫过于高考,这几乎是每一届考生心目中的噩梦,高考也因此被戏称为“黑色六月”。

    再往下便是初中升高中,在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同样很重要,是决定自家孩子能上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的重要转折点。

    与这两次升学考试相比,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基本就和闹着玩儿一样,没什么难度,和一般的期末考试没多大区别,毕竟国家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摆在那儿,只要是顺利读完小学六年的人,一般都会直接升上初中就读,区别只在于是什么样的初中。

    初中学校也分为重点初中和普通学校,而且大多是都是公立的。

    私立初中的数量并不多,而且两级分化严格,一种便是收费高昂的贵族私立学校,大多是六年制,初中与高中连读,管理相当严格,对入学的学生要求也很高。

正文 第1681章 意料之外(125)

    这种贵族私立学校自然不是人人都上得起的。

    因为是属于私人建立,与国家公立无关,一般名气显赫的私立学校大多都是历史悠久,甚至比一些国家重点大学也不逊色,教育质量更不用多说。

    在这种学校读书,不提其他的学杂费用,单单只是每年的学费问题,便足以压垮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根本不是一般人读得起的,何况这种学校大多都是封闭式建校,学生需要在学校住宿,每年的生活费、住宿费等等加起来又是一笔天价。

    而另一种私立初中,便是这户人家小儿子所读的学校,校园内部混乱,教学质量等于没有,与其说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的,倒不如说是来混日子的。

    这种混乱私立中学的存在,一般是为了给那些考不上公立初中,或者平时表现太差、被公立中学拒收的学生所准备的。

    说好听点叫私立中学,说难听的,其实就是一个差生收容所。

    一个差生就足以让人头疼,何况是成百上千个聚集在一所学校里。

    由此可想而知。

    这样的学校内部,会混乱到什么地步……

    这户人家的小儿子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考出了历年来的“最高成绩”——语文数学各十五分。

    这样闪瞎人眼的成绩,除了他,估计也只有智力障碍的人才考得出来……

    如果他平时表现好倒也罢了,公立学校方面也未必不能通融,偏偏他又是个出了名的熊孩子,在他们当地的小学里也算是名声远扬,学校招生办除非是脑子进水了,才会招进来这么一个学生给自己添堵。

    于是,这家的小儿子便理所当然的被所有公立初中给拒收了。

    他的父母对他也算是尽心尽力。

    如果是换成家里的三个女儿遇到这种事情,当父母可能管都不会管,直接便让女儿退学,反正在他们眼里,女孩子读不读书根本不重要,与其花钱让她们上学,倒不如送出去给人做学徒,学点手艺之类的,很快就可以参加工作,赚了钱还能补贴家里。

    但若是换成儿子,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这对重男轻女的父母就是砸锅卖铁,求爷爷告奶奶,也是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上学的。

    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儿子以后肯定是有大出息的,是未来的人中龙凤!不读书怎么行?哪怕是钱买,他们也一定要给儿子买进一个学校。

    显然,这对夫妻完全没有意识到。

    不是每一个在学校里读书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也不是每一个好学生长大以后都能有出息。

    这需要许多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要当事人自己努力才行。

    做父母的人,哪怕给孩子铺出了九十九步路,那剩下的最后一步路,也得孩子自己来走,任何人都无法代劳。

    可惜,在一对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眼里,他们的眼睛就像自带滤镜一般,根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半点缺点,反而会过度美化,觉得自家孩子完美无缺。

正文 第1682章 意料之外(126)

    只可惜,他们自己觉得儿子完美无缺没什么用处,相反的,在别人眼里,他们家的儿子就是典型的没教养,走到哪里,哪里就惹人嫌,反而是不受他们夫妻俩重视的三个女儿,却都是性格温和好相处的人。

    或许是小孩子比较敏感,早早注意到了父母的态度,这三个女孩从小到大一直都很懂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不用父母操心。

    三姐妹里,大姐和二姐的读书成绩只在中上游水平,但因为是姐姐的缘故,两个女孩的性格十分温柔懂事,从小便帮着家里做家务,平时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基本都是由姐妹俩全包了。

    而排行第三的小妹却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姑娘,从上学开始成绩便一直名列前茅,性格也十分乖巧安静,属于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和最小的弟弟形成鲜明的反差。

    只可惜,这最小最聪明的一个姑娘,却也是最倒霉的。

    她的年纪只比她的弟弟大一岁多一点,不到两岁的年龄差,因为父母超生的问题,她的户口上的晚,读书也比其他同龄小孩晚了一年,正好比她弟弟只大一届。

    这就造成了,姐弟俩从小到大的学业几乎是同步的。

    小学时候便在同一所学校,到了升初中时,姐姐的成绩优秀,被当地的重点中学直接录取,连学杂费都被学校免除,而弟弟却连一所最普通的公立中学都不肯收。

    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偏心之处便体现出来了。

    明明优秀的也是自己的女儿,但这一对父母却因为儿子没有学校肯收,竟然异想天开,让女儿把上重点中学的机会让给弟弟。

    他们是这么说的。

    ——反正姐弟俩的学业只差一届,弟弟的脑子又那么聪明,就算跳一级上初中也肯定没问题,而姐姐平时的成绩又好,哪怕耽误重读一年初三,也没什么要紧的。

    ——女孩子嘛,读不读书又不要紧,这么好的机会当然先让给弟弟啊!

    三女儿原本并不同意父母的想法,觉得这是不可能。

    哪有学生互换的道理?

    学校的老师们又不是瞎子,难道连学生换了都不知道?要真能这么干,大家还辛辛苦苦的读书考试做什么?直接想办法和重点学校的学生互换一下不就成了吗?

    但可悲的是,她的反对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或者说,她的父母根本不把女儿的意见放在眼里,自顾自的便找上的重点中学的招生办老师,提出了要让儿子代替女儿来上学的想法。

    结果……可想而知。

    这位招生办的老师估计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不靠谱的家长。

    他们学校是什么人想来就来的吗?这么馊的主意,亏他们想得出来!

    招生办老师自然是想也不想的拒绝了,但是这对父母却不依不饶,在招生办公室里胡搅蛮缠,振振有词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

    最后,连学校的教导主任都被惊动了,被他们缠的不耐烦,只能直接放狠话说——如果他们再闹下去,那对不起!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他们学校都不收了!

正文 第1683章 意料之外(127)

    虽然这对夫妻的三女儿确实是个很优秀的学生,无论是学业还是个人素养,在那一届学生中都是相当拔尖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家里的条件不太好,所以学校内部经过商讨后,才破例做出了减免所有学杂费的决定,希望能保住这样一个优秀生源。

    毕竟,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每一届考生的升学率。

    升学率越高,便意味着学校的教学质量越好,也会越受学生和家长的追捧,来年的入学率也会随之提升。

    而入学率的提升和保证,本身也意味着大量优秀学生的涌入,这些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就读后,又将保证和提升下一届的升学率。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任何一所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对这一点都是极其重视的。

    更有甚者,学校和学校之间还会因为优秀生源的录取问题彼此较劲,各施手段去争取,每一年都是不见硝烟的明争暗斗。

    而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绝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优秀生源,因为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但是,话又说回来。

    即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属于一般情况,也总有那么几个例外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

    就比如这对胡搅蛮缠的夫妻的三女儿。

    她的问题其实是非常罕见的。

    毕竟,对于一般的家长来说,自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被重点学校直接录取了,这显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做父母的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么可以故意给孩子找麻烦?

    偏偏这个女孩的父母十分奇葩,不仅不为女儿感到高兴,反而想方设法地没事找事,硬要女儿把属于她的读书机会让给不成器的儿子。

    女儿表示不愿意,他们便在学校的办公室里破口大骂,差点还想动手打人,幸好被老师拦住了。

    当父母的骂她没良心,白眼狼,一点不顾及她弟弟……

    护着女孩的学校老师听得一脸黑线。

    这和良心什么关系?!

    还有没有基本的逻辑了?!

    但很显然,在这对夫妻的眼里,逻辑良心什么的都不重要,他们一力想要维护的,仅仅只是小儿子的利益罢了。

    哪怕,这份利益原本不是属于他们的。

    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替儿子抢过来。

    对于学校方面来说,这个女孩的确是一个很优秀的好学生,也是值得大力争取的生源。

    但是,哪怕这个女孩她再优秀,那也仅仅只是一个学生而已。

    学校要顾全大局,也要为学校里的其他学生考虑,可以适当的进行通融,却不能为了一个优秀学生便破坏学校里原则性的规矩——这对于其他所有学生而言,都是非常不公平的。

    如果这个优秀学生因为个人或者家庭原因,影响到了学校的秩序和规矩,那学校方面哪怕再遗憾,也只能选择拒收这名学生。

    ——他们学校收不起,也不愿意招惹上这种麻烦!

    就如同眼下这种情况。

    校领导把这话一说,原本还胡搅蛮缠的夫妻顿时傻眼了。

正文 第1684章 意料之外(128)

    按照这对夫妻原本的想法,不过是看准了学校不舍得放弃他们女儿这么优秀的学生,所以他们有恃无恐,一味的胡搅蛮缠,企图用这种方式逼迫学校收下他们的小儿子。

    不过,夫妻俩虽然重男轻女,对小儿子偏心的厉害,但到底没有良心丧尽。

    对于女儿的学习安排,他们心里也是暗暗打着精明算盘的。

    夫妻俩是这么想的:学校不是不舍得放弃他们女儿这么优秀的学生吗?那他们就故意折腾一下,非要把女儿换成儿子。

    如果学校方面同意了,那自然再好不过。

    小儿子可以上重点中学,以后也能有出息。

    女儿虽然耽误了一年,但是也不算什么,大不了再读一年小学六年级,重新升学再考一次就是了。

    反正她的成绩好,升学考试对她而言也不算什么难事……

    但如果,学校方面坚持不肯同意……

    他们也有另一套办法。

    那就是要求学校在收下他们女儿的同时,也要收下他们的儿子!

    并且要把两个孩子放在同样的优等班级,这样一来,当姐姐的正好可以照顾弟弟,帮助他提升成绩。

    这个办法无疑比第一种办法更好,也是夫妻俩心目中真正属意的解决方式。

    说白了。

    这对夫妻在考虑这件事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首先就是小儿子的事情。

    无论是哪一种处理办法,对小儿子的种种好处自然是不用说的。

    而且,也只有在小儿子得到充足好处的情况下,这对夫妻才会开始考虑女儿的问题,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掉女儿,以此来保证儿子的利益。

    ——偏心到这种程度的父母,当老师的也是第一次遇见。

    然而,无论这对夫妻打的小算盘有多精明,校领导一句“儿子女儿都不收”,顷刻间便让他们所有的计划全部崩盘。

    夫妻俩一时间几乎傻眼了!

    万万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事实上,他们之所以会生出调换女儿和儿子的学籍,逼迫学校一定要收下他们儿子的想法,也是因为之前学校的录取工作做得太好了。

    因为学校重视优秀生源的缘故,不仅有招生办的老师亲自上门给他们女儿送录取通知书,又主动提出了减免所有学杂费,甚至还表示,如果他们家里实在困难,他们学校还可以替她母亲在食堂里安排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算高,但至少稳定有保障,对他们家里也是一种帮助。

    而学校方面种种的贴心做法,也让这对夫妻意识到了学校对他们女儿的重视,这才生出了歪心思,想要以此做筹码,为自己的小儿子讨点好处。

    至于给儿子讨来的好处,会不会对女儿以后在学校里的读书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这对父母却是从来没有考虑过。

    不过现在,他们考虑不考虑的,也不重要了。

    因为校领导已经把丑话说在前头——他们学校确实欢迎优秀学生的入读,但也不是非你们女儿不可……

正文 第1685章 意料之外(129)

    想要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多得能挤破头,品学兼优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即使这一届的好学生不多,还有下一届,再下一届……

    单单凭着他们重点中学的名气和教学质量,根本就不用担心入学率的问题,争取优秀生源,不过是学校每年的传统,也是保证学生质量的一种手段。

    但实际上,他们学校还真不是特别稀罕某一个优秀学生,因为可以替补的人太多了。

    所以,想凭着他们学校的重视态度,逼迫学校必须接受一个各方面都配不上他们学校的差生入学……

    那真是不好意思。

    你还是带着你的宝贝儿子,从哪来回哪去吧。

    甚至连你的女儿,我们学校都不收了!

    收不起你们家的大佛!

    校领导作为教育机构的人,说话自然不会这么难听,但是言下之意,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连带着招生办公室里,被这一对胡搅蛮缠的夫妻弄得很不耐烦的其他老师,听到校领导这样一番软中带刺的话,也是忍不住侧过头,掩住嘴,肩膀偷偷抖动了两下,心里有些幸灾乐祸。

    倒不是这些当老师的人太促狭,没点同情心,这种时候还想着嘲笑别人。

    实在是这对夫妻做的事情太没道理了。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硬的不行就撒泼打滚……

    把他们学校当成什么了?!

    不说当家长的为了自己家的孩子考虑,想方设法的讨好学校里的老师,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上点心,就是作为一对父母,对学校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应该有吧?

    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问题,在他们身上却看不到半点。

    所以,也难怪这些老师都不待见这对夫妻,对他们的女儿倒是没什么迁怒,反而在心里有些同情。

    可惜这么一个懂事的小姑娘了,生在这样的家庭,有这样一对做事不着调的父母,恐怕以后难免被拖累不少……

    校领导把话说到这一步,饶是这对夫妻脸皮再厚,一时间也尴尬得满脸通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反驳这话吧……

    万一真的把校领导惹怒了,学校真的不肯收他们家的孩子怎么办?

    但若是不反驳,承认吧……

    这话也不能承认啊。

    他们俩来闹这么一场,可不是想和学校方面闹翻脸的,仅仅只是想要些好处而已。

    若是直接承认这话,难不成他们真要带着女儿灰溜溜的离开?那他们今天折腾这么一场的意义在哪里?岂不就是白折腾吗?!

    夫妻俩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时间相顾无言。

    他们倒是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想显得有骨气一点,直接带着女儿走人,不稀罕上这种瞧不起人的破学校!

    可问题是,走人没关系,但是走了以后呢?

    他们要怎么办?

    难道真的不让女儿读书了?送她去学技术?然后直接参加工作?

    他们倒是想啊。

    然而这却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女儿今年才不满十四岁,小时候户口上得晚,连入学时间也跟着推迟了一年。

正文 第1686章 意料之外(130)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年纪自然比同一届的其他学生大一岁。

    但就算稍微大一点,十四岁也属于标准的童工了,又仅仅只有小学生文化,这样的学徒谁愿意收啊?收回去是养孩子还是教学徒呢?

    人家最起码也要初中毕业好么!

    可如果不送她学技术,让她继续上学的话……

    如果现在和这所学校的领导老师闹翻了,难道他们夫妻俩还得想办法给她转学不成?

    先不提转学之后,其他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没有这所重点中学优秀,还会不会像这所学校一样,因为她成绩好便大开方便之门,甚至减免了所有的学杂费。

    单单只是转学的手续问题,就够他们夫妻俩麻烦的了,而且有些学校的领导层质量参差不齐,你想让孩子转学到他们学校,不仅要看人脸色赔笑讨好,甚至还得给校领导一笔好处费,对方才肯松开……

    他们夫妻俩难道是疯了,才会放着眼前的重点中学不上,偏要再贴一笔钱,让女儿去别的学校上学?!

    单单只是费用和钱的问题,在夫妻俩心里就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儿。

    如果是给小儿子上学需要用钱,他们半点都不会吝啬,反而会欢欢喜喜的主动拿钱出来,不管用在哪儿,只要是对儿子好就行。

    但是,如果这钱是用在女儿身上,他们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

    不仅是斤斤计较,反复计算,生怕多用了一点,甚至还会迁怒到无辜的女儿头上,觉得养个女儿就是不合算,居然要用这么多钱,不怪人人都说女儿就是个赔钱货!

    可事实上呢?

    他们用在三个女儿身上,从小到大所以的钱,加在一起恐怕还没有一个儿子数量多。

    即使对女儿已经吝啬到这种程度了,夫妻俩还是觉得不合算。

    哪怕是几个女儿上学必须要的学杂费,每个学期几百块而已,实在不多,但在他们眼里却像是活活割了他们的肉一样,每次都要推三堵四,直到学校老师都打电话来催了,才不甘不愿的拿出钱来。

    在平时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几个女孩也早早习惯了父母的偏心,不敢多说什么,哪怕是生活在自己的家里,感觉也像是低人一等。

    而现在,三女儿考出了全优的升学成绩,得到了学校的优待,每年的学杂费都给免了,对夫妻俩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因为要供养小儿子的缘故,他们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比较紧张,如果不是国家有九年义务制教育,他们恐怕早就让三个女儿辍学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而现在,好不容易其中一个女儿上学不用花钱了,他们哪舍得放过这种便宜事?

    办公室里的气氛一时间非常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