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喂!你们!”李掌柜急得跳脚。
  “掌柜的,咱们还干不干?”剩下一个易安纸坊自家的伙计,忐忑不安地问道。这些人都走了,他可怎么办?
  “咱们……等!”李掌柜本想说干,可自己势单力孤,实在不敢,还是先等等吧,也许有哪家仍然愿意干的。
  又黑又窄的巷口望出去,斜对面的宋记火锅店摇身一变,成了宋记商场。
  今天是新店铺进驻的第一天,庞六郎一早就来了,各个柜台的货架上,都已经摆上了商品。
  一楼进门,迎面就是一家卖胭脂水粉的百年老号,进去细逛一番,还能见到许多时兴的店铺。有卖胭脂水粉的,有卖头钗首饰的,周围一圈较大的柜台还有卖成衣的。
  二楼以衣衫为主,也有布庄进驻。汪掌柜的吉祥布庄在恒州城也有分号,宋菽跟他一说商场的事,他立刻就拍了板,还跟几个与他交好的同行们也说道了一番,都拉入了伙。
  另外,二楼还专辟了一间,订做宋记的蚕丝被和棕绑床。里面以席居铺地,有一张双人棕绑床,和一薄一厚两条蚕丝被,方便客人试用选购。
  火锅店在商场三楼,客人要去吃饭,必定逐层而上,正好逛逛。吃完后要消食,又可逛上一圈。
  楼外原本挂着大幅火锅相的地方,又添几幅,上面绘了楼中名气最响的几间商号,用以吸引客人。
  城中不少人确实被吸引了来。
  也有许多人本是来吃火锅的,一见到这琳琅满目的铺面,又一头扎了进去。
  “这样做生意,真是头一回见。”
  “确实罕见,不过倒方便得很。我先去楼上吃了饭,下来刚好消消食,买点衣服首饰再回家,一趟下来,几天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而且这里的商号也真是全,各个老字号和时兴商铺都能找着。”
  这样把各家商铺集中在一幢楼里的做法,确实吸引了许多人。尝试一番后,大家也觉得这样很方便。以往他们要买东西,常常得从城南逛到城北,一次下来又累又饿,买东西的兴趣都消磨光了。
  而在宋记就不同了,胭脂水粉、钗环首饰、成衣布料,还有一些其他玩意儿,应有尽有。商场外临街的铺子里还能买到纸张,纸坊隔壁,卖笔墨的全义堂也来开了分号,笔墨纸砚,一趟便可购齐,方便极了!
  而且宋记商场不仅可以买东西,还能听书。
  宋菽买下这栋楼时,院子里就有好些厢房,他把东厢改造了一番,做成了听书的小剧场,又请来了几个知名的说书人,按照排班,轮流上场。
  如今市民艺术还在萌芽期,流行的书目就那几种。
  宋菽又从空间里抄了几出《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回目,给那些说书人演练。要不是四大名著又长又厚,他恨不能一次把它们都拿出来。
  不过就这几回,也足够这些少有娱乐的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
  西厢那儿,宋菽设了个茶肆,又辟出一间,给了城里一家食肆。做些便宜实惠的饭菜,供客人选择。
  东西厢之间的院子里,铺了厚厚的草皮,还种了些花草,另外宋菽还让工匠做了滑滑梯、跷跷板和秋千,给孩子们玩。
  这些游乐设施都是免费的,孩子们恨不能天天来。
  来玩一圈,自然也想吃点什么,买点什么,便又为商场带来许多人气。
  那天李掌柜在商场斜对门的巷子里等了整整两个时辰,那些四散的伙计再没来过。斜对面的宋记门庭若市,比之前只有火锅店时,更热闹了几分。
  李掌柜恨得咬牙切齿,天天在他冷清的纸坊里来回踱步。
  “掌柜的,要不咱这纸坊还是关了吧?”伙计说,眼看纸坊已经多日没客人上门了,以前的大主顾也流失大半,与其耗着,不如关门。
  听说宋记又在招工,他也是很想去尝试一番的。
  “闭嘴!”李掌柜吼道。
  不过伙计说得也有理,他这纸坊真是要彻底没生意了。
  这样下去,青州那儿肯定会不满意的,李掌柜想了想,现在不是硬撑的时候,该搬救兵还是得搬。
  李掌柜也姓李,和驻扎青州的仲华节度使李有禾有那么几分远亲,也多亏了这份远亲,他才能谋到这一差事。作为节度使旗下纸坊,他除了卖纸赚钱,也为节度使密切注意着恒州城里的动向。
  若他倒下,节度使便失去了在恒州城里的一双眼睛,他必然是不想的,所以应会帮他。
  李掌柜立刻修书一封,让人快马加鞭送了去。
  没两日,李节度使的回复便来了。
  “废物!”回信一开始,便是俩个大字。
  李掌柜缩了缩脖子,仿佛李有禾正贴着他耳朵吼。
  幸好节度使大人并未抛弃他,还是给了些好处。
  仲华军的地盘土地肥沃适合耕种,税收又高,军中的粮仓里堆了好些粮食。李有禾让他以低价卖给那些食肆酒楼,用以拉拢他们。
  低价的粮食,这倒是个有力诱惑。
  而且宋记商场只有一间铺位给了食肆,剩下做饮食买卖的,大约仍旧很不甘心。自己再去煽动一番,以利诱之,肯定能再得到一批支持者。
  李掌柜兴冲冲地开始行动了。
  *
  入秋,义成七州的各处村子都开始了秋收,今次尹节度使仍免了他们地租,只需缴交庸调即可。
  身上的担子一轻,大家伙儿干活的劲道更加足了。
  相河村一带更是产量暴增。
  上一次秋收,他们家家户户都向宋家买了高产的粟种,这次秋收,他们地里的粟米产量,都暴涨了五六倍,甚至有人翻了十倍不止,比当初宋菽他们家的还要吓人。
  这主要是因为宋菽的种子虽好,种地技术却一般般。而现在这些良种到了精于耕种的人手中,产量自然一翻再翻。
  相河村大丰收,周围村子早就盯着了。
  周媳妇她家今年有了余钱,雇了人来收割,是村里最先收完的几家之一。
  她才指挥人把收下来的稻谷放进她家新盖的粮仓,院子的篱笆墙外,已经围了好些人。
  “周嫂子,你这粟种卖不卖?”
  “二换一行不行?我家两石粟米换你家一石粟种。”
  “我三换一,你跟我家换!”
  “我也三换一,周嫂子,给句痛快话啊,村长家的都快换完了!”
  “行了行了,都别争,三换一的先来,把粟米搬进来我检查!”周嫂子提起嗓门喊道。
  这样的事情在今年的相河村里,屡见不鲜,几乎每个当初买到宋家粟种的人家,都遭遇到了这般阵仗。另有一些换到粟种的不是相河村人,但也被人一一找出,去换粟种的人络绎不绝。
  恒州北郊,北营的粟米地也是大丰收,袁三郎的嘴笑得都要合不拢了。
  他们义成军一向奉行与民休息的策略,税都要得很低,平日更不能扰民额外去征,因此军中粮食紧缺是常有的事。
  而今次继小麦丰收后,粟米也是大丰收。
  望着几乎要满出来的粮仓。袁三郎好一番感叹。
  “督尉,听说相河村那带都在拿普通粟米换良种,咱们是不是也拿些出来,跟周围的百姓换?”跟着袁三郎种地的一名士兵道。
  袁三郎一思量,倒也不是不行。
  “这还尚未有先例,待我禀报大将军再做定夺。”袁三郎道。
  然而他还未出营,一队人马迎面而来。
  “参见老将军!”巡逻的士兵见到来人,纷纷单膝跪下,行军礼。
  来人身材魁梧,约莫五十上下,两鬓已染了风霜,然双目炯炯,行动利落。
  “袁老弟啊!”尹戎下马,一把勾住正要行礼的袁三郎的脖子,“我听底下的崽子们说,你这儿粟米产量高得吓人?”
  尹戎出身草莽,虽然做了节度使,举手投足也没有什么大官的架子。
  倒是他在战场上练出的一身霸气,是旁人学也学不来的,所以即使不端架子,周围的人也对他敬畏有加。
  “大约翻了三四倍有余,主要有几亩地用了新种,一亩能出七八石粮。”袁三郎说。
  自己手底下种出这么多好粮食,他很是自豪。
  “这么多?!”尹戎傻了眼。
  他听手底下的兵说,北营袁三郎弄来好些种子,粮食产量甚高。他以为最多也不过翻倍,没想到竟然能有七八倍?这什么神仙粮种啊!
  “确实如此。”袁三郎道,带着尹戎去看了粮仓。
  尹戎看到里面的粮食粒粒饱满,且数量极多,便也信了袁三郎的话。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有了这高产量的粮食,老子就不信咱们义成军拿不到这天下!”尹戎兴奋得哈哈大笑。
  “……老将军,这话您还是不要挂在嘴边为好,咱们低调些,更能出其不意。”袁三郎道,这话是尹恆说的,老将军这么兴奋,他不得不提醒一句。
  “对对对,说得对。你把粮种给我一些,西营那里我也让他们种下去。”尹戎道。
  袁三郎又跟尹戎提起了跟百姓换粮种之事,尹戎一听,粗黑的眉毛倒竖而起:“这扰民的事还是少做为好。”
  袁三郎:“……”
  他们老将军打仗一等一的牛,精通兵法、治军有度,可一到面对百姓的时候,真是连三岁小儿都不如。
  “将军,”尹戎身边的亲卫立刻凑了上去,贴在他耳边道,“大公子早前跟您说过,若是有上好的粮种,不妨换一些予百姓,也好让他们吃得更饱。”
  “恆儿说过?”尹戎完全没有印象。
  亲卫很肯定地点头。
  “既然如此,行吧,你去换。”尹戎跟袁三郎说,“记住,不准虚抬价格,不准强换,不准扰民。”
  “是!”袁三郎利落地一抱拳,这下他们军中的粮食就要更多了。
  “对了。”尹戎本来要走了,忽然回头问,“你这高产的粮种哪里来的?”
  “相河村那来的。”袁三郎有点心虚。
  “买的?我给你的那点钱不是买了黄金果么?怎的还有余钱买这个?”尹戎问,黄金果高产价高,这粟种怕也不便宜,他不过总共给了袁三郎八百文,哪能买这么多。
  “这个……”袁三郎卡壳了。
  尹戎敏锐地察觉出不对:“说,怎么回事?”
  “老将军,这里不太方便,您跟我到帐子里去说。”袁三郎道。
  他按小将军的吩咐,告诉营里的所有人,见到小将军要装作不认识。可营里的人只知道小将军在恒州一带,却不知道他在宋家作坊,更不知道他还在相河村里种过地。
  这些细节还是少些人知道为妙。
  尹戎还是很信任袁三郎的,当下跟他进去了。
  袁三郎搓了搓手,跟尹戎说道:“是这么回事,属下在相河村那儿见到了小将军,那个粟种是小将军给我的。”
  “你见到小暔了?”尹戎抬高嗓门,“这小兔崽子哪儿呢?老子要宰了他!”
  “老将军息怒,息怒,这我真不能说,要不您去问大公子,他晓得。”老将军最是倚重信任大公子。而且大公子聪明机智,这种难题,还是交给他为好。
  “恆儿也知道?!”尹戎青筋暴跳,“他/娘/的这俩小兔崽子,连老子都瞒,岂有此理!”
  尹戎转头冲出了帐子,对守在外面的亲卫说:“大公子在哪里?现在去找他!”
  袁三郎:……
  完了,好像捅娄子了。
  希望大公子不要怪他。
  作者有话要说:
  尹老将军出场啦~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70章 第七十桶金
  “禀将军; 大公子现在府里。”
  “嗯。”尹戎翻身上马,“回府。”
  他这几个不省心的儿子; 先是接连跑了两个; 剩下的一个还帮着他们瞒自己; 简直岂有此理!
  尹戎一路快马,气势汹汹地回到节度使府; 管家迎了上来,他看也不看。
  管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连忙跟上。
  往常老将军回到府里,定会解下配剑给他,可今天却一路直往大公子的院落冲去。
  噌——
  剑尖上闪过金光。
  “将军,不可。”管家大骇; 将军这是怎么了?要杀大公子灭口吗?
  “尹恆; 你个不孝子,给老子滚出来!”尹戎提剑,大步闯进儿子的院落。
  “公公?”尹恆的妻子正在院里喝茶; 一见尹戎,差点摔了茶杯。
  “尹恆,给老子出来!”尹戎不理她,继续喊。
  院里院外的下人全都躲了起来; 有个别胆子大的,偷偷探出头; 想看看这俩父子闹起来,究竟谁能占上风。
  不过说起来; 他们大公子的弓马骑射普普通通,怕不是老将军的对手。
  “阿翁!”
  一个响亮的童声响起。
  小女孩提着裙摆跑出来,一把抱住尹戎的大腿,甜甜地道:“阿翁。”
  尹戎的心都化了,忙不迭收起剑,把小女孩抱了起来:“小莲子来了,想不想阿翁啊?”
  “想!”尹莲响亮地道。
  “小莲子亲亲阿翁?”尹戎把脸凑过去。
  吧唧一声,尹莲响亮地在他脸上亲了两下。尹戎心里那股火,彻底全消了,还是小女孩好,自己怎么就生了三个男崽,一个比一个惹他生气!
  “父亲怎么了?这么大阵仗。”尹恆姗姗来迟。
  “孬种,打不过你耶耶就拿女儿来挡箭。”尹戎抱着小莲子,任她玩自己的胡须,特别嫌弃地看了眼大儿子。
  “阿耶,这叫策略。”尹恆笑,“阿耶可是听说小暔的事了?”
  尹恆接过妻子递来的茶,亲手送来给尹戎。
  “哼。”尹戎冷哼,找了个石凳坐下,接过茶,让小莲子坐在自己腿上。
  “阿翁见到小叔叔了?”小莲子问。
  “是啊。”一和孙女说话,尹戎立刻变了脸,笑得合不拢嘴。
  “小叔叔什么时候回来?阿娘说他会打拳,小莲子也想学打拳。”小莲子说。她之前一直养在尹氏的老家,几乎没有见过宋阿南,但常听人说起他如何厉害,便心生了向往。
  “阿翁也会打拳,小莲子跟阿翁学,好不好?”尹戎问,不愧是她孙女,小小年纪就知道要好好练武。
  尹莲想了想,摇头:“小莲子要跟小叔叔学。阿翁年纪大了,得多休息才行,打拳太累了。”
  年……年纪大?
  尹戎石化。
  他的孙女竟然嫌他年纪大,他才五十多,哪里就大了?他还可以舞刀弄枪,还可以一顿吃下两斤牛肉,哪里就大了!
  尹恆的妻子打破僵局,上前说小莲子得去睡觉了,把尹莲抱进了房里。
  尹戎还没从刚刚的打击中醒来,有些发愣。
  “阿耶身强力壮,不用忧心。”尹恆道。
  “老子当然知道。”尹戎瞪他一眼,突然又想起了今天的正事,连忙问,“小暔回来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他现在人在哪里?”
  “小暔有重任在身,还不方便回来。”尹恆道。
  那宋四郎可是个人才,会造纸,会用棉花,他所在的村子还出产了高产粟米、小麦,还发现了红薯,这样的人才可不能流去其他藩镇,得让他三弟好好拉拢着。
  “有什么任务比回家还重!”尹戎道,如今他们早与朝廷谈拢,哪里来什么重任要不着家的!
  “嘘,阿耶,小莲子要午睡了。”尹恆道。
  尹戎立刻闭嘴。
  他在战场上喊惯了,嗓门粗大,可不能扰了他孙女睡午觉。
  “快告诉你老子,你弟弟在哪里?”尹戎压低声音,虽然还是很粗,但已经比之前轻了许多。
  “这可不能告诉阿耶,不过应该也快了。”尹恆道。
  宋四郎不傻,近日发生的那些事,他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不妥。至于宋四郎究竟能不能想到小弟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尹戎气得又要骂,可一想到自己孙女在午睡,那气焰便又消了。
  说到底,小暔会离家出走这事,还是怪自己。两年前有人送了他许多美女,大儿子有老婆了,二儿子说他喜欢男人,他便赐了许多给小儿子,盼他早日通晓男女之事,多给他生几个孙子孙女。
  然而,他的小儿子,在沧州战场立下赫赫战功,从小天赋超群,武艺高强的小儿子,竟然逃走了!
  尹戎真是不知道该气儿子不争气,还是气自己太着急,把人给吓跑了。
  后来听尹恆说,小暔到了军营,又被尹昇拉着试药,最后跑得没了影,一失踪就是两年。
  就算他儿子武艺高强,他也是有几分担心的。
  被人用假消息诓骗了几次后,尹昇主动提出去找他三弟,也已经走了快两年了。
  也不知道找哪里去了,人都回了恒州城,他倒没影了。
  说起这二儿子,尹戎也是一脑门子官司。
  “算了,你不说,老子自己去找。”尹戎道,说话的同时,还不忘了压低声音。
  “阿耶随意,别扰了小暔如今在做的事情便好。”尹恆道。
  尹戎没再多问,算是默认,转身走了。
  *
  几日间,数间食肆酒楼的掌柜,都见到了同一个来自青州的陌生粮商。
  他的粮食很便宜,且仿佛源源不断,深入接触后才知,他背后的东家,竟是易安纸坊的李掌柜。
  李掌柜那点事,他们大都心知肚明。自从宋记火锅店楼下开了商场,那里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人群都往那里涌去。开在宋记周边的食肆酒楼的生意,也开始日渐便好,甚至比宋记来之前还旺了几分。
  而开在离宋记较远地方的食肆酒楼,就更加意难平了。
  李掌柜的粮食到位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这些人。
  他的方案很简单,他们联手搞垮宋记,同时组成行会,今后由青州那里给他们供应廉价的粮食,助他们在与恒州城其他酒楼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方法虽简单,利益却大。
  商人重利,一时间,许多观望的人也参与了进来。
  “听说青州方向来了一批廉价的粮食,不知袁督尉可知道?”宋菽又一次去送豆油时,跟袁三郎说道。
  他现在也是有人手的了,恒州城里许多消息,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宋四郎还是跟以前那样,叫我袁老伯便好。”袁督尉道,“这批粮食我们也有所耳闻,只是它正常缴了关税,除了价贱,并无不妥。”
  青州属于仲华节度使麾下,与他们之间是有关税的,所以从那里来的东西理应更贵,却不知为何,这批粮食比本地农民卖的价钱还低。
  “这批粮食是易安纸坊的,老伯不觉得奇怪?他一个纸坊,怎的突然做起了粮食买卖。”宋菽道。
  易安纸坊做得很隐蔽,出面卖那批粮食给酒楼的,都是青州来的生面孔。
  不过,前两日杨剑来了趟恒州城,他自有他的消息渠道,很快便打听出,这跟他抢生意的粮商,竟然是易安纸坊。
  “你也知道?”袁三郎讶异,这消息隐蔽得很,除了他们,整个恒州城再难找出第三个知情者了。
  难道这宋四郎的情报网,竟然堪比尹恆么?
  还是说,是大公子告诉小将军,小将军在设法说给了宋四郎听?
  这也不无可能。
  “我担心这易安纸坊有动作,所以今天特来拜托袁老伯一件事。”宋菽说。
  易安纸坊这举动,有几分像是要拉拢那些酒楼的意思,宋菽注意到,买了这批粮食的酒楼,几乎都是离他较远,生意受到宋记冲击较大的。
  如果这些人想联合起来,把他踢出局,也不是不可能。
  而那易安纸坊,怕是已经看不惯他许久。
  易安纸坊的李掌柜脸上抹了两把灰,混迹在听书的人群中。
  “好!”
  一折书刚讲完,说书人喝了口茶,向台下众人拱手致意,又引来一片叫好。
  “先生讲得好,再来一个!”
  “来一个!来一个!”
  不知是哪个人率先喊道,起先只有两三人响应,很快,这声音弥漫开来,台下观众竟齐声喊了起来。
  今天的说书人恰巧是新人,僵立在台上有些不知所措。
  “来呀,怎么不来了?”
  “爷我买了票了,没看够,再来一个!”
  喝彩声里夹进几句叫嚣,说书人在台上,一眼看到了那几人。
  一个带着绿幞头的黑壮青年,带头嚷了起来。
  这一嚷,普通百姓便闭了嘴,可场子里总有几个流氓,竟跟他唱起了对台。
  绿幞头说要听这一出,另几个人就嚷嚷着要听那一出,绿幞头不知什么来路,但也带了几个跟班,不多时,跟那几个流氓对骂起来,不知是谁先动了手,场面瞬间一片混乱。
  “阿娘!”
  有孩子被冲离了娘,尖锐地啼哭起来。
  说书人本还站在台上,一见人动手便要躲,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把椅子,直朝他门面撞来。
  说书人吓傻了。
  那椅子腿直直冲着他。
  他闭上眼,下意识用手挡在前。
  “全部安静!”
  不知是谁大喊。
  说书人睁开一条缝,一个军装大汉背对着他,手里还举着一把缺了腿的椅子。
  “谁闹事,站住来!”大汉道。
  两个流氓想逃,立刻有人喊:“军爷,是他们!”
  话音未落,又有几个军装的男人冲出来,三两下制住了要逃的几人。
  “什长,闹事的一共七人,全都在这儿了。”底下有军人禀报。
  “拉到衙门去。”那什长说。
  听到衙门一词,立刻有人腿软了,但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