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打算如何?”尹戎吃完馒头,喝一口粟米粥,又拿起了鸭腿。
  “易安纸坊遍布义成七州,它不仅仅是李有禾的眼睛,也是他的钱袋。”尹恆说。
  造纸技术少有人会,李有禾靠着这门手艺,在义成境内大肆敛财,要不是纸是必需品,他早想法子把人赶跑了。
  “我听说,宋家有纸坊?”尹戎道。
  “是,阿耶,要清理掉易安纸坊,宋家的纸坊会是一大助力。”尹恆道。
  “知道了,你放手去做。”尹戎道,这些事情上他一向很信任大儿子,“跟小暔说,让他走后门多订几只啤酒鸭来,自己天天吃,也不知道弄些回来孝敬他老子。”
  尹恆笑:“知道了,我会跟小暔说的。”
  *
  红薯粉静置了一整晚,淀粉都沉淀了下去。
  宋菽让人把上头的水都撇去,用铲子把淀粉产出来,加热水和面。这面与平日的面团不同,是流质的,有些像面糊糊,要和到面从指缝落下绵延不断才好。
  面和好,宋菽拿来一个漏子。
  这漏子是木头做的,形状像个平底的瓢,只是中间被钻了好些孔洞。
  “你们像这样把面舀进去,让它漏出来,拎得越高这漏出来的丝便越细。”宋菽一边示范一边说,“漏下的丝直接进热水汆烫后,再捞进冷却池里,整理后像这样挂到竹竿上,在室内阴干半天,再拿出去晾晒一天即可。”
  漏红薯粉是个技术活,宋菽把漏子给了其中一名工人,这工人平日就以心细手巧著称,力气也大,试了几次后便能漏出像样的红薯粉了。
  “这样有没有像你吃过的酸辣粉了?”宋菽问阿南。
  阿南看着漏出的长长粉丝,点头。
  “你剑法不错。”宋菽突然说。
  那当然,阿南挑眉。
  “刀工怎么样?”宋菽问。
  阿南:“……”
  他练剑法又不是为了切菜的!
  虽然现在褚宁也常常会来恒州城的火锅店,但他要管两边的后厨,实在太忙,宋菽也不好意思再把人弄来做苦力。最后他从宋记的食肆里找了个做饭的妇人,刀工虽比不上褚宁和他火锅店里的砧板,但切切薯条还是可以的。
  宋菽让人把猪绞肉和豆腐和在一起,再加上盐、胡椒等若干调料,拍成圆圆的饼状。两面一煎,便是汉堡扒。
  汉堡扒出锅时,红薯条也刚从油锅里捞起,再配上一杯冰冰凉凉的啤酒。
  宋菽把东西往宋阿南面前一放:“尝尝看?”
  宋阿南吃了口汉堡扒,加了豆腐的猪绞肉很嫩,用油煎过的表皮更是又香又脆。他又咬了口红薯条,薯条里面软糯,外头脆,也很好吃。最后来一口冰凉的啤酒,爽快!
  “好吃!”宋阿南说。
  这东西他才吃了一口,只觉得特别有饱足干,油渍渍的,却不觉得腻。
  “好。”宋菽一拍手,跟旁边食肆做饭的妇人说,“今天中午便加这个套餐,一份五十文钱,只卖二十份。”说完后,便让阿南把东西端出去,在还未营业的食肆里,堂而皇之地吃了起来。
  宋菽坐他对面,也吃了几根薯条。
  “你早饭没吃饱?”宋菽问,这吃相,像是饿狠了。
  “吃饱了。”宋阿南脸上一红,慢了下来,转开视线,“别看。”
  宋菽偷笑。
  何止是他在看,路边走过路过的都看了过来。
  “那是不是小将军和宋四郎?”
  “好像是,小将军在吃什么?”
  “会不会是宋记食肆又出新东西了?”
  “闻着好香。”
  “香个头,这么远你能闻到个啥?”
  “宋四郎,”有胆大的直接问了过来,“你们这是在吃啥?”
  “汉堡扒套餐。”宋菽笑眯眯道,“一份汉堡扒、一份红薯薯条加一杯啤酒,今天开始在宋记食肆有售。”
  “汉堡扒是什么东西?”
  “猪肉做的,油里煎过,很好吃。”宋菽道。
  “好香的样子。”说话的这人盯着阿南,看他吃饭的样子就觉得香。
  “午间有空,可来尝尝。”宋菽道。
  那几人真动了心思。可一问价钱,却缩了手。
  五十文!太贵了!
  可就单单那红薯,也能卖出天价了。
  红薯不过是去年刚刚在相河村后的山里发现的,世上统共也没有多少,像相河村那些手上有红薯的,也都是自己留种或者作为粮种卖钱,还没谁舍得弄来吃。
  也就是宋记有这魄力,昨天在做红薯粉,今天又弄了这汉堡扒套餐,这宋四郎的脑袋瓜子里,究竟还有多少他们不知道的吃食?
  这些人近来没少在宋记吃饭,宋记的东西和旁的食肆可真不一样。今天推出的这个汉堡扒,更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嫌这东西贵的人不少,但宋记客流量巨大,总有买得起的。有许多大户人家为了尝新鲜,也愿意来宋记买吃食,见到这汉堡扒套餐新鲜的很,当下买个一套两套的也有很多。
  仅仅二十套,很快便被售卖一空。
  “宋四郎,这套餐你明天可还做?我家郎君想吃呢。”某大家族的小厮说道。
  “做的做的,每天二十份,每人限购两份,先到先得。”宋菽道。
  此话一出,每天天刚亮,便有城里的郎君、娘子派了小厮婢女来排队,宋记汉堡扒的名气,更是传遍了恒州内外。
  “听说你这儿有个汉堡扒套餐,很是出名?”尹恆驾临宋记作坊,立刻有认识他的工人把他引到了会客室,又叫来宋阿南。
  宋记作坊的工人对宋阿南的新身份适应良好,毕竟他暴露后也跟从前一样,该干活干活,该发呆发呆。只是一想到这尹大公子就是他们南管事的亲大哥,这些人还有点茫然。
  “来干嘛?”宋阿南找了个凳子坐下,没有半点客套。
  “开门做生意,怎么像是要赶我走?”尹恆道。
  宋阿南不理他,还是那句:“来干嘛?”义成七州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每天有许多琐碎的事,他阿耶没耐性理会,全都是他大哥管着,他可不信这人有闲情来逛街。
  “阿耶说你们这儿的啤酒鸭很好吃,让你想办法开个后门,给他多带几只回去,那一份忒少,不够吃。”尹恆说,“我看着汉堡扒套餐也不错,要么也弄个几份吧,你侄女喜欢。”
  “说正事。”宋阿南道,几只鸭子而已,找人传话便是,他亲自来一趟绝不是为了这个。
  “啧,还是那么聪明。我不找你,找宋四郎,已经差人去请了。”尹恆道。话音刚落,敲门声便响了,他的亲卫推开门,请宋菽进来。
  看见阿南也在,宋菽并不惊讶,只是跟尹恆拱手问好。
  “四郎不用客气,都是自己人。”尹恆道,拱手回礼,叫宋菽坐,仿佛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以后喊我尹大哥便好。”
  “尹大哥忽然到访,必是有重要的事了。”宋菽说。
  尹恆看看宋菽,再瞧瞧阿南。连说的话都如出一撤,可真是有默契。
  “四郎可还记得李掌柜之事?”尹恆道。
  “自然是记得的。”宋菽说。
  “四郎可知,李掌柜那一处不仅仅是针对火锅店而来,更是要扰我整个义成军辖地。”尹恆道。
  “当然。”宋菽毫不意外,这种自杀式袭击对古人而言可能新鲜,但他在新闻里见得多了,“尹大哥是想到法子反击了?可是要阿南回去帮忙?”
  李掌柜背后的人是李有禾,那人掌着青州三地,也是颇有权柄的一名节度使,尹家如果跟他发生冲突,很有可能是要开战的。
  “不是。”然而,尹恆却摇头,“我想与你合作。”
  “我?”宋菽茫然,自己不过做些日用和饮食生意,他们的领土权柄之争,又怎么需要他帮忙。他做的也不是那火器或者盐运之类的。
  “宋四郎可知,易安纸坊并非只有恒州城这一家,义成七州,每个州城中都有,还有许许多多的县城也被易安纸坊把控了纸张生意。”尹恆道。
  这些宋菽就真不知道了,他本以为易安不过是恒州城的老字号,如今一看,竟是家背后有节度使撑腰的连锁店。这么一想明白,他一阵后怕,幸好自家有阿南,否则那李有禾要是盯上他,他毫无还手之力。
  “李有禾行事铺张奢靡,青州三地税收高昂,这易安纸坊也是他一项重要的敛财渠道,更能获取我义成境内的诸多情报。我早有将其驱逐之意,只可惜义成境内并未有懂造纸的家族,这才忍让至今。”尹恆道,“宋四郎可愿与我合作,将宋记纸坊推至义成各地,彻底挤走易安纸坊?”
  宋菽一时没答。
  尹恆的提议在他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凭借阿南的关系,尹恆对他的信任肯定远远高于其他商贾。况且他贫户出身,没有任何背景根基,尹恆与他合作起来也更放心。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有造纸技术而旁人没有。
  “若要挤走易安纸坊,单凭我量大价低,怕是效果不能最好。”宋菽道。
  “这我也想过,只可惜若不动用武力,实在没什么好办法。”尹恆道。宋菽说的问题他考虑过,要把一家根深叶茂的商号赶走,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动用武力,他实在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义成境内本是有商税的,大哥何不查上一查,你也说了,李有禾铺张奢靡,怕是不舍得拿出钱帛去缴税的。”宋菽道。他可不相信,偌大的易安纸坊,会查不出一点偷税漏税的事情来。
  尹恆也是聪明人,听宋菽这么一点拨,立刻茅塞顿开:“四郎果真聪慧!”
  不愧是我家小弟看上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个万更!
  为了这五天日万,作者生了一脑门子痘痘QAQ大家且看且珍惜。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72章 第七十二桶金
  与宋菽沟通好; 尹恆拍了拍阿南的头,收获白眼一枚; 心满意足地走了。
  阿南被宋菽赶出去干活; 他得自己静静; 好好想想纸坊的拓展方案。
  要是真如尹恆所言,宋记纸坊将替代易安纸坊; 成为义成七州唯一的纸张供应商,利润不可估量。且看尹家的势头; 他们绝不可能满足于一个义成节度使的名头。
  如果自己的生意版图能跟着他们占领新土地的脚步一起铺开的话……宋菽在脑中勾勒了一下这个可能,结果把自己都给吓到了。
  这样大的生意规模,真的可称富可敌国了。
  先不管这些。
  他两辈子加起来也没做过这样大的事,还是少想想微妙; 免得自己还没做就开始心慌。
  有时间胡思乱想; 不如想想要如何在义成七州铺开他的纸坊生意。
  宋菽从接待室出来,直接找到了严卓。
  “把地图给我看看。”严卓为了游历方便,弄到了一张嘉王朝的地图; 虽然地形不甚清楚,但该有的州县官道,都是有的。
  严卓把地图给他,宋菽仔细研究了一番。
  “四郎; 刚才尹公子来,可是跟你讨论了什么事?”严卓问。宋阿南和尹恆的关系已经传得人尽皆知; 严卓被宋阿南瞪过几次,早有些阴影; 这下更是绕着道走,因此他连跟宋菽说话的机会都少了很多。
  “嗯,说了点事。”宋菽含糊道,“你来看看这个,如果要把我们纸坊的生意在义成七州全面铺开,得弄几个作坊?”
  宋菽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刚好圈进义成七州。
  “全面铺开?”严卓皱眉,“义成共有七个州,除了各州州城,还有下属县城,单单恒州就有十几个下属县城,沧州更有三十来个,你打算在这所有的县城和州城都建上作坊?这不可能。”
  严卓在外游历许久,比宋菽对外头的状况要熟悉许多,这一代的路虽不像蜀地那样崎岖难行,但也不好走就是了,若要把生意全面铺开,定要建上许多作坊。像现在这样,恒州城、大涂县城、悦行市的货全都靠相河村的作坊供应,是肯定行不通的。
  “怎么说?”宋菽问。
  “你看这里到这里,都是山,不高但也要耽误很多时间,这里有河,河面不宽但水流很急。咱们这儿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也没有运河,要运货还是很不方便。”严卓道。
  宋菽点头,他对这里的地形不熟,听严卓这么一说,果然不容易。
  “不仅是货运,你要同时开这么多作坊和铺子,能不能租到买到是一点,而且你可有足够的钱财?”严卓又道。认识宋菽之前,他对做生意是一窍不通,但这些日子下来,他帮着宋菽处理了很多事,这些作坊要花多少钱心里也有些数。
  “一间铺子少说要两三万钱,若是繁华的地段,十万都打不住。一间造纸的工坊就更贵了,你手下的产业岁赚钱,但也经不住这么花啊。”严卓又道。
  货运不方便,可以多建几个作坊,多雇几个脚夫,反正都是钱的事。
  可若是手上没有钱帛,那这一切蓝图都是个空。
  “钱帛倒是小事。”宋菽沉吟片刻后说道。
  “你有办法?”严卓连忙问。
  “是有些法子。你对义成七州熟悉,得空先替我看看,如果要全面铺开,需要多少间作坊和铺面。”宋菽道。
  严卓已经有了些想法,当场就答应了,再回去推敲推敲便可给出方案。
  “你刚才说的筹钱的法子,究竟是什么?”严卓又追问道,“对了,你上次给我出的那卷子我都做完了,有几道题……”
  宋菽扶额……又来了。
  *
  “今儿宋记拍卖,你去不去?”
  恒州城新开的浇头汤饼摊上,一个卖柴郎放下扁担,问跟他同桌的男人。
  “当然得去,你看我今天只担了一桶油来卖,可不就是为了能早早出城?”同桌的卖油郎道。
  宋记作坊虽然能送油,但只接受整坛订购,若要零买便只能出城去他们的作坊。许多人不想走这些路,便催生出了许多卖油郎来,他们从宋记买来油,再挑着担到城中叫卖,也能赚些薄利。
  “客官,你们汤饼来了!”摊主亲自端上两碗热腾腾的浇头汤饼,又道“客官,对不住,咱今天要去宋记拍卖,您能吃快点不,要不然就赶不上了。”
  “没问题,我们也要去!”卖柴的与卖油的异口同声。
  后来再有人要坐下,都被摊主婉拒了。他利索地收起摊车,等两人吃完时,连桌椅板凳也一并收好了。他家就在不远处,很快便把所有东西放好,解下围裙便往城外去了。
  去城外的路上,除了这样徒步走的,还有骑骡子骑马,或者乘轿子的。
  宋菽那儿拍卖场早就布置好了。买主们一到场,签到领牌讲解规则,都有专人负责,所以来的人虽多,倒也不乱。
  因为不知道会来哪些人,宋菽便全都放了最普通的凳子,全是从宋记食肆或者火锅店里匀过来的。来的富户也好,农户也好,先来先选位置,没有优待。
  有养尊处优惯了的大家郎君见到此景,立刻要发火。可又一瞧,拍卖场周围,足足有十来个军装笔挺的士兵巡逻。立刻蔫儿了。
  他一个文弱书生,哪敢跟当兵的对着干?
  那十人正是吴什长那一队,宋菽昨天下工前特意嘱咐,要他们今天穿军装来上工。
  原本吴什长还有些疑惑,可见到今日的场面后,就明白了。要不是他们穿着军装晃来晃去,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宋四郎还不给富户和大家族优待,不闹起来才怪。
  想到此,吴什长沉下脸来,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铁面无私。
  “尹三!”沈清一拍宋阿南的肩膀,“给我找个好位置呗?”
  上次他开赌庄失败,好不丢脸,这次的红薯生意他一定要让那些嘲笑自己的人瞧瞧,自己也是能赚到钱的。
  可惜,他没料到拍卖会如此盛况,来得晚了,好位置都被抢走了。
  “没有。”宋阿南毫不留情。
  “尹三,你太不够朋友了!”沈清对着他的背影叫道。宋阿南理都没理,他自己还没位置得站着呢,哪里去给他找位置?
  “切。”沈清最终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跟他来的小厮只好乖乖站在旁边,因为周围全都满了。
  好多人,沈清看了一圈。
  来之前,他还想着要把力压全场,把宋记的红薯全都拿下,可现在看来好像不可能了。
  全城有钱没钱的,似乎都集中到了这里。
  第三排左数第七个位置,是泰茂楼的唐掌柜。他身前两排中间的位置,是福康源的窦掌柜。就连画心阁这种地方,都拍了两个花枝招展的姑娘参加。除此之外,谢家等几个豪门大族也都派了人来,沈清都挺熟,扫了一眼便知。
  完了完了,没戏了。
  沈清在心里哀嚎。
  与此同时,其他的商号和大家族也都注意着彼此。
  场中那些农户和小贩早已经被他们忽略了,这些人都想着如何力压彼此,好尽可能多买一些红薯。要知道,红薯这作物还有限得很,如今才是发现的第二年,五年内都不会太普及,自己这儿多一些,别人那儿就少一些,自己便可多赚许多钱帛。
  这些人盘算时,宋菽也到了现场。
  现场人山人海,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略扫了一眼,也认出几个大家族的人,还有他曾见过的各家掌柜。宋菽想了想,招来庞六郎:“你让人传一则新规,今天的拍卖会,每号限买两组拍品。”
  “什么?!”难以置信的咆哮此起彼伏。
  甚至有人派了底下伙计回城,跟背后的东家禀报。
  宋记的红薯拍卖会,竟然限拍!愚蠢至极,愚蠢至极!那些个富户商贾大摇其头。
  没什么钱的农户和小贩,却是仿佛见到了清晨的第一缕曙光。
  他们还以为今天买不到了呢!
  那些农户和小贩有城里的,也有附近农村的。自从知道了红薯拍卖一事,他们便找出了家里的所有钱帛,打算买上几个留种。
  可谁想到,城中的富户们倾巢出动,看那架势,半点也没打算给他们留。
  本来,这些人都以为自己肯定没机会了,可宋四郎这条新规真是及时,仿佛一剂强心药,又给了他们盼头。
  “第一组拍品!”庞六郎朗声道,如相河村那次一样,立刻有伙计整齐得将他的声音传播开来。
  这一次宋菽一共拿了一百多斤红薯出来,有大的也有小的,分门别类弄了六十二组拍品。
  跟今次来的人一比,简直少得可怜,不过他也没想再多拿就是了。比起卖粮种,他还是更爱薯条和粉丝。
  恒州城毕竟是大城,这一场拍卖会的价钱,竟然比原来相河村的还要更高。
  因为有了限购令,有那么些农户小贩抢到了几组漏网之鱼,不过更多的还是在富户们手里,只是因为限购的关系,并没有哪一家能吃下全部,最后的分配还算均匀。
  农户还是富户都好,如此均匀分布,便没法垄断了。
  宋菽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他以后还要卖红薯粉丝呢,光自家种的肯定不够,如此各家都种上一点,他便能每家每户都收上一些,价钱也会划算许多了。
  “宋四郎啊,你这一限购,价钱反而抬不高了,可不划算。”拍卖结束,泰茂楼的唐掌柜跟宋菽道。
  宋菽笑笑,从怀里抽出一份请帖:“这点红薯不过小生意而已,唐掌柜若想寻摸点大买卖,两日后宋记纸坊的路演就在火锅店举行,可千万得赏光。”
  “路演?”唐掌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纸坊他知道,火锅店也知道,可这路演是什么?
  “唐掌柜来便是,在下保证,您会感兴趣的。”宋菽道。
  与此同时,福康源、画心阁、新正合等店家,沈家、谢家等大家族,甚至远在大涂县的汪大前、杨剑等人,都收到了来自宋记的路演邀约。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73章 第七十三桶金
  “阿耶; 这路演是甚,您可听过?”傅文拿了邀请函; 给傅老爷子看。
  傅老爷子捋捋胡须:“不曾。”
  路演。
  杨剑从底下掌柜那儿接过请柬; 快速扫完内容; 闭目轻叩了两下桌面道:“准备一下,我亲自去趟恒州城。”
  “掌柜的; 您忘了请柬!”吉祥布庄的伙计追出来,汪大前已经钻上了马车。
  “给我给我。”汪大前从马车的窗帘后伸出手; 拿了请柬小心放好,嘱咐道,“好好看着店,我过几日才回!”
  话音未落; 马车已经奔向城外。
  路演当天; 火锅店做完午市便关了门。
  宋菽邀请的,基本都是与宋记有过生意往来,并且合作良好的商号; 还有像沈清、谢婉这样熟识的大主顾。
  自从发出邀约,这些人没少打听这路演究竟是何物。
  避免节外生枝,宋菽什么都没说,让他们来就是了; 就算路演没有趣味,还有免费的火锅呢。
  这些人倒不是会稀罕一顿免费火锅的; 但宋菽既然都这么说了,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便都答应了邀约。
  “把这些桌椅都撤走,雅间的那些搬出来放到正中。”午市结束后,宋菽叫火锅店的掌柜安排人手,把点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随后,他又亲自指挥起店堂的布置来。
  他把一份事先画好的座位图交给掌柜的,上面写了每一个答应前来的人的姓名。
  “去取些硬纸,按这个图纸把每个人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