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复国-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褚军的主力已经回来,从这一日开始便要打扫战场,安葬死去的士兵们。
无论是自己人还是敌人,曾经都是大褚子民,荣景瑄特地吩咐过领命办事的几个百夫长,务必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因为这一次谢明泽守城得当,荣景瑄归来及时,所以他们并未失去太多士兵,这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三日之后,荣景瑄和谢明泽回到广清大营,召集所有在大营的将领开了一个短会。
除了孙昭已经奉命去接钟琦和勇武军的车队,其余几位皆在座。
大帐里有大褚的山河图,荣景瑄坐在主位上,认真道:“这次守住广清,诸位将军都尽了全力,瑄在此感谢诸位保护大褚子民。”
他说罢,轻轻弯腰致意。
两边围着坐的将军们赶紧又站起来,向他行礼:“陛下言重,都是我等分内之事。”
荣景瑄道:“现在形势紧迫,瑄也只能以金酬谢,他日复国之时,必定加官进爵,决不食言。”
将军们异口同声道:“多谢陛下,臣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荣景瑄点点头:“坐吧,现在有件紧迫之事,要同你们一起讨论则个。”
“前日收到战报,说乌鹤以慜帝名义出兵哈维塔,陈胜之已经抽调主力大军西北平乱了。”
此话一出,满座哗然。
除了本就知道的宁远二十和谢明泽还算冷静,其余几位都有些震惊。
他们迟疑片刻,却谁都没有马上回话。
世人皆知慜帝是荣景瑄的亲生父亲,无论事情到底如何,都不是旁人可以决定的。
谢明泽和荣景瑄对视一眼,开口道:“三月时永安正乱,陈胜之的叛军潜入长信宫,那时父皇便已经殉国,乌鹤的慜帝必定是假的。”
谢明泽面色坦然,看起来十分冷静,这话一说出口,在场将军们顿时松了口气。
潜意识里他们不敢直接跟荣景瑄的父皇作对,可又觉得慜帝实在不是个明主,大褚如果要复立,只能由荣景瑄来做新帝。
这一点,他们每个人都很坚定。
谢明泽起身,在山河图上指了指:“现在陈胜之的兵力都集中在顺天大营和卢鸣大营,在永安也有一万多的精兵,他要想打败乌鹤,肯定要把罗平的主力抽调过去。”
陆既明道:“乌鹤来者不善,我没记错的话,过去十年里,每年三四月他们都要去哈维塔抢掠,但去年却停了,也不知是何因由。”
他作为一个王府府军统领,倒是对边关战事也很关注。
戴显也说:“正是,按理说永延三十六年春正是大乱之时,他们居然没有动作,显然是为了这个后手。”
“你们说的不错,我刚接到战报时也有些惊讶,不过转念一想就了悟了。恐怕那个天治道人就是乌鹤族人,大褚末年那些动荡,也都是乌鹤一手促成。”荣景瑄道。
将军们再度睁大眼睛,都是十分惊讶。
裴庆云斟酌片刻,便说:“陛下,哈维塔如今正是荒芜时,隆冬正寒,百姓吃穿都很艰难。曾经大褚在哈维塔有数千守军,乌鹤也多在深春时节进犯,有士兵保护的百姓还能抵抗一二,现在这个时节怕是难了。”
陈胜之立大陈之后,边疆的守军便没有换,只不过军旗从大褚麒麟旗换成了大陈的海升朝阳旗,对他们来说倒是没什么区别。
虽然陈胜之还没傻到去提高三个边境……哈维塔、多穆吉和合庆吉的农税,也还额外给了守军军饷,可每年朝廷都有的救济粮却取消了。
他大概觉得不提农税已经是他天大的恩赐,再倒着给钱给粮就不太应该了。
边境苦寒,白日里炎热难耐,夜里又寒冷逼人。夏日还好一些,到了冬日夜里几乎无法安眠,最重要的是哈维塔干旱少雨,种不了什么粮食。百姓大多都是靠沙枣、驼羊和牦牛来和临郡交换粮食,冬日里牛羊都要靠毛皮御寒,而沙枣也不生长,所以日子过得便紧巴巴的。
大约从武帝时便定下每年冬日给哈维塔救济粮的政令,一直延续到永延三十七年,总有一百五十六年都这样延续下来,让哈维塔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再没旧日的艰难。
可是这一个年景本就不好,山河动荡,天灾人祸,哈维塔的百姓就盼着救济粮熬过冬日,结果陈胜之大手一挥说不发了,他们不说晴天霹雳也差不多了。
不过这也是陈胜之的好运到了尽头。永延三十六年大褚大褚一直跟他打仗,耗费了那么多军饷,最后还失败了。虽然去岁年末荣景瑄让人用国库仅存的那些库银买了些米粮送到哈维塔,但毕竟不如往年多,不过百姓也知日子不好过,能有些便知足。
他们也并不是不知国家危难,说实话到了这样时节,太子殿下还能想着发了粮食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到了今年,陈胜之作为打了胜仗当皇帝,又是大封后宫,又是给那些有从龙之功的人加官进爵,整个永安风生水起热闹繁华,让本就生活不如往年的大褚百姓看到了希望。
而且从秋日开始,农税就加了。
加了农税,却抹掉了救济粮这就说不过去了。
收上来的那些农税哪里去了?他们不知道,也没地方问。
他们只知道家里就要没米下锅,而临近的乌鹤却兵临城下。
哈维塔的百姓惶惶不能终日,生怕乌鹤一举破城,毁灭他们的家园。
这里虽然苦寒,什么都没有,日子过得艰难,可那也是家。
他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有他们的祖祖辈辈,有他们的亲人朋友。
看着城墙上那些严肃紧张的士兵,哈维塔的百姓确实是害怕了。
可那些士兵却跟他们说,只要他们还有一个人在,绝不会让乌鹤破城。
这话他们是信的。
这些士兵守了哈维塔许多年,来来去去,总有些士兵娶了哈维塔的美丽姑娘,留在这个虽然艰苦,却很美丽的沙漠之城。
可是他们毕竟势单力薄,乌鹤来得太快,陈胜之的大军还未来得及北上,就在一个北风呼啸的逢魔时,乌鹤攻城了。
百姓们听着城墙边传来的杀戮声,害怕地躲在窗边往外看。
外面天空中,乌鹤的苍鹰划破星空,长鸣着尖利的鸣叫。
与此同时,荣景瑄和他的大将军们也正在大帐中继续讨论乌鹤的来势。
他们都对哈维塔如今的局面不乐观,谢明泽道:“哈维塔就那几千士兵,根本抵挡不了乌鹤的大军,之前收到信报说乌鹤至少有三万大军。而且沙漠里的乌鹤族人一向人高马大,力拔山河,肯定不好对付。”
陆既明点头,他难得表情这样严肃,整个人都显得不一样了些:“哈维塔撑不住,陈胜之的大军又没有那么快。合庆吉或者多穆吉,这两个边郡乌鹤肯定要选一个进攻,只要严文涛选对了,那边还有一战之力。”
荣景瑄和谢明泽早就讨论过,他们不是从乌鹤的角度,反而是针对天治道人这个人。
荣景瑄道:“你们没跟天治道人打过交道,他来大褚这么多年都一心要回乌鹤,在乌鹤肯定有相当高的地位,不是贵族就是他们的大巫。我跟阿泽浅浅跟他接触过几次,我认为他是一个很直接的人。这一点,你们可以从慜帝曾经的政令里窥见一二。”
他这么一说,在场将军们只得尴尬地点头。
慜帝的那些政令,简直就像是大褚敌人书写的一样,没有一条不在激怒百姓,却也做的坦坦荡荡,仿佛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瞧出来。
谢明泽确实也见过他,不过没讲过话。说起来,他不觉得那个天治道人有传言中的那么妖异,他觉得他不过就是个普通人面相,大概有些书卷气,仅此而已。
这也是他不理解慜帝的原因。
反正他是死活看不出来这天治道人有什么好,让慜帝一往情深,甚至帝位和国家都不要,也要跟他在一起。
他每每想到这里,就会觉得还好,景瑄这一点不像他。
如果荣景瑄你知道他如何想,大概会笑出声来。他跟慜帝唯一相像的地方,恐怕也只有这里了。不过他比慜帝眼光好,他看中了全大褚最好、最忠心、最可爱也最英俊的那个人。
谢明泽想想道:“我认为,天治道人恐怕会选多穆吉。”
将军们抬头看他,谢明泽却不再说话,扭头看向荣景瑄。
荣景瑄笑道:“他们想要的都一样,那就是大褚的长信宫。只有立于长信,才能光明正大号令天下。而多穆吉,便是从哈维塔到永安最快最短的选择。”
“天治道人等了那么多年,他肯定等不及了。”
将军们若有所思点点头。
荣景瑄又说:“乌鹤来势汹汹,这场大战肯定一触即发。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练兵,然后把周边几个郡府夺取回来。”
谢明泽接过话来:“这几日内,请陆将军与戴将军一同操练步兵和弓兵,裴督事从旁协助。等到孙将军带着勇武的车队回来,便可以开始操练火器营。到时宁愿将军统领宁远卫,舅舅统领火器营,钟督事从旁协助。”
他说罢,所有将军都站起来点头称诺,荣景瑄摆手,让他们各自去忙。
倒是冯义迟没有走,依旧坐在原位。
他认真看着荣景瑄和谢明泽,无声叹了口气:“你们……”
听不见之后,他就几乎不怎么言语了,他知道自己现在说话音调很怪,所以轻易不开口。
他虽然并不介意自己耳聋,可也不想看到旁人同情的目光,当世界都安静下来之后,目光所带来的含义便更重了。
荣景瑄站起身来,拉着谢明泽走到他身旁坐下,笑道:“舅舅本就枪法卓绝,瑄也是私心想请舅舅帮忙。别看那些年轻将军一个比一个勇武,可手上功夫还是略差了些。再说火器营是大褚的根本,交给别人瑄还不放心的,舅舅便帮我这个忙吧。”
他语速不快,让冯义迟能看的清楚些,冯义迟有些无奈地摆摆手,只好点了点头。
“臣,自当……尽力。”他哑着嗓子说。
大陈顺天元年十一月二十八,乌鹤攻破哈维塔北城门。
大陈顺天元年十一月三十,乌鹤占领哈维塔,强迫哈维塔百姓为下等兵,一同进攻多穆吉。
大陈顺天元年十二月初四,大陈主力军四万士兵到达多穆吉,以严文涛为主帅,在多穆吉北部鹰丘拦截乌鹤大军。
大陈顺天元年十二月初六,鹰丘大战正式打响。同日,褚军进攻崇礼。
这一日,拉开了三国混战的序幕。
☆、 第75章 当归
再回崇礼,荣景瑄有恍然隔世之感。
他身边的谢明泽恐怕也是,两个人策马行在城中,目光所及皆是民宅紧闭的门窗。
他们历经五日,终于攻下了守军不多的崇礼。大褚士兵武器精良,人数也比郡兵多了数倍,这一仗打的十分轻松,要不是为了怕损坏城墙,恐怕两日便成功了。
伤亡也并不很多。
指挥攻城的是孙昭,而陆即明依旧留在广清,训练两万精兵。
荣景瑄和谢明泽一路往郡守府行去,这条曾经走过的巷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显得十分清冷。
百姓不敢出门,商人们不敢出摊,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到底还是对战争十分恐惧。
荣景瑄叹了口气。
山河动荡、战事繁多的时候,百姓日子便难过。生意没得做,田也种不好,所以越是打仗,国家越是贫穷。
穷兵黩武,大抵便是如此。
让百姓过不好日子,跟荣景瑄的期望背道而驰,可他却不得不这么做。
一代人的苦难,可以换来后世的平安喜乐,他有勇气承受千古的骂名,也愿意为了把大褚重新推上繁荣而努力。
跟他荣氏列祖列宗一样,他看的不是现在,而是那遥不可及的未来。
谢明泽望着他,轻声道:“会好的,我们的军队纪律森严,绝不会骚扰百姓,过几日他们便会知道,大褚还是那个大褚。”
荣景瑄点点头,道:“但愿如此。”
两个人说着话进了郡守府,崇礼的郡守还是原本荣景瑄立的那一个,他镇守一方,是从二品大员,自然面过圣。
当荣景瑄从大门策马而入的那一瞬间,四十几许的郡守居然突然跪地痛哭。
“陛下,您回来了。”他呜咽地说着。
荣景瑄翻身下马,走到他身前亲自扶起他:“许爱卿,多日不见,可还安好?”
许郡守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在场士兵们简直都看不下去,纷纷扭过脸去。
在他们心里,这郡守昨日还是大陈的官,今日见到陛下却又哭又叫,十分做作。
许郡守叫道:“老臣等候陛下多时,也好好守住了崇礼,陛下他日重登大宝,老臣也可安心致仕。”
大褚定年五十致仕,他现在也确实没几年了。
虽说做到郡守总要被朝廷再三挽留,干到六七十才回家的大有人在,可许郡守却很清楚,年轻的荣氏皇帝一旦能重归长信,必定会撤换大半朝臣。
被人赶走和自己主动要求走,那是不一样的。
荣景瑄笑着看他,以前就觉得这位许爱卿很有意思,现在看更是有颗七巧玲珑心,要是放他致仕,恐怕还浪费了人才。
“许爱卿多虑了,朕见你身体康健,过阵子崇礼的任期满了,换地方还是一方父母。就烦请你多多操劳,为大褚百姓谋些福祉吧。”
他说罢,跟许郡守寒暄几句,便让他继续掌管一郡事物,便临时在郡守府开了个短会。
跟在他和谢明泽身边的一直是宁远二十,他也掌管斥候,吩咐起来十分便宜。
原本他们预计崇礼至少要打十天半月才能攻下,结果没想到崇礼的郡守就没认真打,意思意思,五天就开了城门,这令荣景瑄十分意外。
倒是谢明泽出身忠臣世家,多少懂些大臣们的心思。
“我的陛下,这是很简单的事。现在北边乌鹤与大陈打了起来,到底最后如何谁都不知,中部和南部除了几个有兵营的郡府换了郡守,其他都还是大褚原来的臣子。”
“既然以前便被你看重当了郡守,未必不愿意继续给大褚效劳。跟着你,总比跟着陈胜之强,陈胜之从来都看不上读书人,你觉得他们心里能服气?”
那必然是不服气的,学子清高,不容半分鄙薄。寒窗苦读几十春秋,官场沉浮数十载才熬到如今这地位,陈胜之一句话便抹杀了他们的辛苦,谁能甘心?
荣景瑄十分吃惊,他想了片刻,倒是有些释怀:“如果硬要说他们是因为忠心大褚,我恐怕还不太信的。你这样一说,才是合情合理。”
谢明泽笑道:“这也是人之常情。”
他们这边说完,那边招来宁远二十和孙昭。
“孙将军,加紧安顿士兵,我们在崇礼休整五日,五日后进攻洪都。”荣景瑄道。
洪都的郡守并不是大褚旧臣,那是块硬骨头,要好好啃一啃。
孙昭领命而去,荣景瑄又对宁远二十道:“多穆吉有什么消息?广清那边如何?”
经历这么多场战役,宁远二十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他现在已经是个相当合格的将军了。宁远卫的士兵们都跟他一样,身姿挺拔,身手敏捷,都是精兵之中的精兵。
“多穆吉那边没有结果,双方都是互相试探,斥候一直潜伏在周边,一有动静马上放信鸽飞回。广清的陆将军和戴将军一直练兵,弓兵营不日可建。”
荣景瑄现在最主要的是把几大营重新建立起来,火器营自不必说,那是重中之重,而弓兵营也相当重要,这两个大营稳定下来,荣景瑄便能所向披靡。
乌鹤没有火器,而陈胜之并不重视它,如果是他荣景瑄造反夺位,第一件事便要建立一个最强悍的火器营。
就像《大褚志·文帝本纪》里文帝所言,只火器可战天下。
文帝虽然在位时间极短,却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远山国库里那些火器,大多都是他下旨造办。
荣景瑄虽然从未见过他,但愍帝那样的情况下,他便只能从史书的只字片语里学习皇祖父的风采。
为帝者,当以民为天,当心胸宽广,泽被万物,当知国事。
这一切,文帝都可以做到。
荣景瑄对他十分崇敬,他的本纪和《荣氏宗谱·帝王书·文帝卷》也一度手不释卷,直到他全部都记到心里为止。
他曾跟谢明泽言:“欲效曾祖也。”
所以对于火器,他临朝后便一直十分上心,甚至让不可触政事的大驸马付彦和进了督造局。那时候大褚还是他的,他一心想让大褚比以往更加强大,所以对火器从不放松。
他亲自学习如何打火铳,如何扔炸炮,就连大炮他都会发,而这一切也有了用处。
勇武那两千火器营,广清那三千火器营,便成了他翻盘的根本。
想到勇武,荣景瑄突然道:“让多穆吉的斥候务必一天发回两次战报,让广清大营准备,五日后直接攻打凤羽,让戴显领兵,试一试弓兵营。”
谢明泽一愣,他跟荣景瑄说话从来不那么拘谨,只道:“一起打?”
荣景瑄点头:“一起打!你别忘了,凤羽的郡守,是我亲自选出来的。”
谢明泽立马反应过来,会心一笑:“那边应当稳妥了,但他到底年轻些,不如许郡守老练。便让戴将军多带五千步兵,五百火器营,尽量不要伤亡太过。”
宁远二十诺了一声,这就要转身办差去了,倒是荣景瑄叫住他:“原本预定让勇武军中旬来广清,现在去信告诉他们,原地等候,做好守城的准备。”
让勇武军守城?守的自然是丰城,丰宁郡是北上要道,想要踏入北二郡,便一定要攻破丰城。
那边勇武大军两万,有两千火器营与三千弓兵营,勇武的士兵训练时间最长,又有以前勇武大军的老兵,显然是一支劲旅。
让他们守丰城,自当万无一失。
谢明泽很快便了悟,等宁远二十走了,便抬头看向荣景瑄:“你的意思是,陈胜之顶不住了?”
荣景瑄点头:“他手里有武器也有火器,却一直跟人数更少的乌鹤试探,显然乌鹤的骑兵并不那么简单。”
“乌鹤人本就高壮,他们吃惯牛羊,力气也更大。再一个,他们手里有愍帝,这让他们看起来出师有名,而陈胜之就成了某朝篡位的乱臣贼子。”
“这一仗,陈胜之如果输了,会比我还惨。”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他从一届农民成为皇帝,一下坐拥万里江山,膨胀的权欲压倒一切,让他乱了阵脚。一路北上的时候他或许还很清醒,懂得分寸,然而当了皇帝之后,那些理智便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长信金碧辉煌的大殿。
这江山美丽多娇,这帝京繁荣喧闹,这国家是他的,他拥有一切。
所以他毫不畏惧,肆意妄为,终于尝到痛苦的滋味。
他到底没有看过那么多史书,不懂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他不知大褚两百六十八年风雨飘摇,也曾一度国破,也曾停朝乱政。可他们到底及时斧正,成就了后来的辉煌繁荣。
除了三字经和百家姓,荣景瑄学的第一本书不是别的,便是《大褚志》。
临渊阁中几十册史书作为他的启蒙,让他永远记住当皇帝是多么艰难。
他拥有天下,可享无边富贵,却是最不能肆意妄为的那个人。
“他到底是怎么走到那一步的?如果孙昭还在,他有两路大军,乌鹤未必就敢动。”
谢明泽抬头望向外面西斜的夕阳,道:“时也,命也。”
“那是他的选择,便是他的命。我们先不用操心他,只要凤羽和洪都打下来,这局面便稳了。”
荣景瑄笑道:“是,我们也从南往北,就当南巡而来,不日便要归矣。”
☆、 第76章 连胜
大陈顺天元年十二月十二,孙昭率兵到达洪都。
洪北郡自古便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内小桥流水琳琅秀丽,城外绿草如茵山峦叠翠。
当初慎王爷为一方百姓出城抗敌,就是因为洪都的城墙并不十分高大,臂力好一些的士兵根本不用梯子都可徒手攀岩而上,更不用说孙昭足足带了三架攻城车。
那攻城车上的原木足有两人合抱那么粗,再厚实的城门也经不住它没命地撞击。
现在洪都西城门的士兵都紧张地看着大褚数万兵力来势汹汹,飞扬而起的灰沙几乎遮天蔽日,让人不寒而栗。
洪都的士兵在陈胜之胜利之后便全换了,现在守城的都是原来的顺天军,陈胜之在各城的守军方面还算用心,无论人数和能力都不算太差。
就拿并不是要地的洪都来说,这里都派了三千士兵守城,可见陈胜之刚当上皇帝的时候,确实是想好好守住他的大陈的。
无论是他还是洪都的士兵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大陈顺天元年的第一个新年还未来临,这天就要变了。
孙昭如今已经是不惑的年纪,在褚军里,他跟陆即明都是大将军,但他到底年长一些,所以很少兵行险招。
不过这一次的攻城却是十分迅速,他的大军上来便直接用了攻城车,后面跟着一排弓箭手,城墙上的士兵想要往下还击都不行。
“咚咚”的声音一直在洪都上空回响,城里,洪都的百姓们闭门闭户,人人都躲在家里,谁都不敢出去。
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