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哑儿-YY的劣迹-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样,不怕他们被别人笼络了去?”章秋桐问。
  许宁笑:“大学者们也并不傻,谁是豺狼,谁是真心相待,难道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吗?”
  章秋桐不再说话,因为许宁这几次上门之后,却是有一些效果显见出来了。最起码金陵学界,不再像之前那样排斥段正歧的执政,而是沉默下来,静观其变。
  许宁说,这就是做实事的时候了。他转身就拿着上海寄来的资金去办慈幼堂,去建立公立学校去了。说到这笔资金,不得不提许宁处事的另一手段。
  对付文人学子这些心高气傲,不肯轻易折腰之辈,他待之以礼、施之以柔。然而对于商人士绅,这些闻着肉味就会群聚一块的野狼,他却是软硬兼施。一方面,许宁拿着张四先生的推荐信做敲门砖,另一方面,他借着段正歧的大军实力作为笑里刀。双管齐下之下,倒是有不少士绅欣赏他的手段,也看好段正歧的前景,纷纷投资这位新派系。
  没错,新派系。
  现在段正歧麾下行走在外,已经不再顶着皖系军阀的名号。一个月之前他神出鬼没在浙江,与孙系你来我往交锋之后,丁一又抵达湖南战场与叶挺独立团合作对抗其他势力。这两部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背后的意味却叫人警醒。
  段正歧显然已经与左派结盟,作为仅次于张吴的一股势力,他这一举动不仅仅是表明了立场,更可能会影响到之后的势力洗牌。且看他在浙江搅混水的手段就知道,在现在的乱局中,段正歧的军力支持哪一方,天枰就会有所倾斜。他能给孙系添麻烦,就也能吴张甚至是右派添麻烦。那些大人物或许不怕段正歧的一点小麻烦,但若有别的势力在这之后浑水摸鱼,那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左派令立新军的意图,就这么在段正歧的支持下,顺利进行。到了七月,北伐戛然而止,但是以第四军为首的左派军事力量也彻底洗脱了右派的干扰,独立出来。至此,段正歧作为原北伐军左派的盟友,似乎不能再冠以旧军阀的称呼。
  人们便给他取了新名号,段家军。只不过这段,已经不是段祺瑞之段,而是段正歧之段。
  而许宁,此时与段正歧分别也有一月之久。这一个月内,他总揽了金陵城内大大小小的杂事,办完了自己母亲的忌日,时不时与段正歧鸿雁传书寄托相思。
  可他没想到,段正歧会这么快赶回来。更没想到的是,在见到段正歧之前,他却先遇见了另一批人。那是一批从北平南逃的家小,几人正在一位友人府上作客,恰好许宁当日也是上门拜访。
  “你……你是!”
  然而其中一个花甲之年的老者,看见他却惊得掉落了手中杯盏。
  热水与茶叶倾洒一地,也引的旁人纷纷看去。老者的家眷不知长辈为何如此失态,只能也顺着他的目光向许宁看来。
  “华、华……”
  而那老人指着许宁说了半天,却吐不出完整的词来。正在此时,门外冲进一排士兵。一人顶着烈日走进厅堂,他环视一圈,心里已经有了些把握。他心下微恼,当即便做了决定。
  “全部拿下!”下属看长官手势,便浩浩汤汤将在场除了许宁之人,全都扣押下来。
  许宁又惊又气,看向来人。
  “段正歧,你这又是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科普:吴正之原型吴有训。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博士,中国近代物理奠基人。他的导师和师弟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人,吴大师本人也有杰出成就,他在事业巅峰选择了回国,回到近代科学几乎荒芜的旧中国。我总想如果他有一个更好的实验环境,他是否能走得更远,与师门其他人并肩也不在话下。
    
    第68章 愿

  许宁没想到自己刚刚在金陵为段正歧博得一些好名声,就被他来了这一招釜底抽薪。
  光天化日之下,在人家府上强行抓人,没有缘由,不给解释,直接把人投下打牢。消息很快如风散息,转眼整个金陵都知道这件事,议论纷纷。
  许宁想到自己刚刚在吴正之等人面前夸下海口,说必然会用实际行动来教他们看清段正歧的为人。好哇,现在果然是用行动表明心志了,但却和许宁预想的截然相反!
  为了这件事,段正歧回来两天,许宁愣是避着他一面都不见。
  两人之间的冷战,连章秋桐都惊动了,章先生特地跑来询问缘由。
  许宁:“他以前做事虽然狠厉但是都有缘由,但是这一次,我实在是不明白他为何凭空抓了他人一家老小,累及无辜,还不给个说法。”
  章秋桐去问段正歧。
  段正歧:“……”
  好吧,哑将军不能说话,又不打算解释,谁都弄不明白他在想什么。或许一直跟着段正歧从杭县回金陵的几名亲兵,有一些线索,但他们显然是不会背着长官泄露出来的。
  于是这一场冷战,直到了第三天还没有缓和。而金陵城内,关于段正歧一时起意就抓人回大牢的传言传得更盛了。名声并不怎么好听。
  这个关头,段正歧还是不肯解释半句。
  许宁为了避免把自己气出病来,决定找点事情做分散一下注意力。正好这一天,他安排下去的慈幼堂初步准备齐全,算是正式经营了。
  许宁便上门瞧一瞧。
  慈幼堂是以段正歧军方的名义开办的,却是一个半官方半私人的机构。许宁参考了古今中外的类似模式,发现无论是全官方或全私人的托孤所,都有弊端。前者容易陷入经营周转不灵,后者容易变成商人笼财求名的道具。他便索性和金陵的几家商户联手,合开了这个慈幼堂。慈幼堂不仅仅是一个托孤所,还附有私塾,田地,以及自己的手工厂作坊。即便是慈幼堂外的孩儿,只要交了脩金,也可以来就读。而田地与作坊则是由入股的商人经营,既可以为其提供资金,也可以让长大的孤儿学得一身手艺,寻得出路。
  许宁来的这一天,正是这所慈幼堂正是奠基剪彩的日子。他却没有出头,只是站在人群中一起分享了这件喜事。按照许宁的构想,慈幼堂只是第一步,孤寡老弱都有所依,才是最终的目的。然而现在实现这个目的太难,他只能先一点一点从最容易的做起。
  然而,他却听见有人这么议论起来。
  “这真是白做善事。”
  “要是全天下的托孤所都像他家这么办,哪家穷人愿意自己养孩子?生了丢到慈幼堂,既有饭吃又有学上,不比在自家好?”
  “这创办人或许是心善,但是未免太天真。”
  听着人们这么议论,许宁只是笑了一笑。他不是没有想过有人投机取巧这点,慈幼堂内部规矩专门来应付这些问题。只是这些话不大能与旁人说,而且别人理不理解与他有什么关系呢。
  “我只是想,如果这些孤儿能够活下去,好好读书长大成才,也许有朝一日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也能出现一位艾先生。即便不能,能教出一个好手艺的铁匠,培养一个巧工艺的绣娘,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许宁转身,看向身后人道:“当年因我一时之善,世间多了一位哑将军,改变了这一方局势。现在集众人之力,会不会更能改变这个国家呢?你觉得呢?”
  段正歧站在他身后,眨也不眨地望向他。自从知道许宁要建立慈幼堂之后,他心中就像此刻似的又酸又喜。欢喜的是他知道许宁建立慈幼堂,多半是因为他。酸楚的是,即便如此许宁之前仍不肯和他说半句话。
  被避而不见的这几天,段正歧又是焦躁又是不安,脾气都暴躁了不少,眼中也有不少血丝。此时见许宁终于肯和他说话,他小心翼翼地抓住许宁的手掌,见对方没有甩开,又握在手里仔细蹭了蹭。
  许宁又何尝好受。段正歧出门一月有余,又身在战场祸福难料,好不容易人平安回来了,自己不能好好打量还要不得已与他斗气。没错,正是不得已。许宁想用这方法逼段正歧说出实话,问他为何非要把那天的那群人抓走,可谁想到段正歧熬得眼下一片乌青了,还是不肯交代,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在今天这个场合,许宁还是心软了。
  就像段正歧能猜出,许宁办慈幼堂是为了他。许宁又如何猜不出,令段正歧匆匆从前线赶回,宁愿犯众怒也要做下的事,是为了自己呢?
  “你要不想说便不说吧。但我知道那天事出古怪,你十有八九是为了我,对不对?”他凝视着段正歧的黑眸,又叹道,“好,我现在不逼你。但以后若真到了紧要关头,你别再想瞒着我。”
  段正歧连忙点都示好,两人便尽释前嫌,重归旧好。
  毕竟是一个多月没见面,又化解了纠葛。段正歧便不想直接回府,而是带着许宁在街上逛了起来。两人不知何时走到了夫子庙旁,一同静静望着秦淮河水。斜阳树影,流水潺潺。
  许宁突然开口道:“都说它是六朝帝都。从范蠡筑越城,到朱元璋定都,前后千载一晃而逝。又说它红颜薄命,几经战火,颠转不休,却还要离遭大难。正歧,我看到这座城,就像是看到了你。”
  孤儿的命格,残疾的缺损,却还要颠沛流离,凄风苦雨。
  段正歧听他这么说,望向秦淮的目光也是眼波流转。
  “廖老先生说你有赤诚之心,爱俞爱,恨俞恨。我想你或许对这同命相连的城市,有几分怜惜。所以我到处与人夸下海口,说我们段将军治下的金陵,绝对不是人命如草芥,法治如飞蝗。”
  可结果,段正歧回来的第一日,就毫无理由地抓人,弄得人尽皆知。
  段正歧微微用力抓紧了许宁的手,许宁看着他。
  “既然你不能说缘由,我也不能再责怪你什么。但是正歧,你能不能答应我,下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无论是为了我还是为了你,都不能再做这样的事。金陵若要安定,需要的是法度而不是专权,更不能人心惶惶。就像是你,你孤苦无依还是个小哑儿的时候,手握强权者随意拿捏你,你又是如何不甘不愿不忿呢?”
  向来门阀军阀都将自己看做王法,行事无所顾忌。可是现下的中国,已经不再有皇帝了。许宁不希望让段正歧培养出这样飞扬跋扈的风格,以后成了别人的刀下亡魂。
  段正歧安静地听他说着,眼神闪了闪,曾经有人教他要做豺狼,不能做绵羊。可许宁却告诉他豺狼也是人人喊打,不如去做一只守护平安的家犬。若是别人说了,段正歧必然不屑一顾,但是——
  他低下头,轻轻在许宁唇上落下一吻。
  【好。】
  就算是要他弯下脊梁,做只家犬,他也只愿意做这一人的犬。
  两人回到段宅时,已经是彻底尽释前嫌了。甄吾看见他们,惊道:“这出门一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好事?元谧不再愁眉苦脸,将军也不再板着脸吓唬我们。早知道有这个效果,就应该让你们手牵着手天天出门逛。”
  孟陆被段正歧派到上海去办事了,丁一和姚二各自在外领兵。如今,这府内只有甄吾敢调侃他们,更仗着他和许宁的关系,有时候连段正歧都不能拿他奈何。
  还好甄吾还知道适可而止,他拿出一封信,对许宁道:“正好有一个好消息,元谧,师兄回信了。”
  这是傅斯年的回信。
  许宁展信阅读之,信上大概陈明了傅斯年在德国的状况,并表达了年底就欲回国的心愿。最后对于许宁提起的那位船舶专业的能人,傅师兄是这么说的。
  【失其踪迹已久。】
  失踪?
  许宁微微蹙眉,能外出留学的学子不是有才华就是有家底,这样的人好好的在国外怎么会不见了?而且听傅斯年的意思,这人消失已经有一段时间,亲友同学找了许久一直都没消息,大概是已经罹难了。
  许宁叹了口气,只能暂时放弃这一条线索。
  “只能希望孟陆和张孝若的谈判,能够顺利一些吧。”
  目前华东最大的轮船厂,就掌握在张孝若手中。虽然军舰和民船终有不同,但已经比毫无助力好上许多了。
  而此时的上海,也正有人提起了他们。
  “哦,竟然有这一回事?”
  杜九听着属下传来的消息:“许宁好心帮他经营人脉,这段正歧竟然会自毁长城?他可不像是那种莽夫。”
  下属:“或许有我们不知晓的原因。”
  杜九:“必然是有原因的。”他突然道,“去查,那天被段正歧抓起来的,究竟是什么人?”
  他有预感,或许这一条线索,能帮助他掰倒越来越势大的段系势力!                        

    第69章 渊

  七月底,北平陷入了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奉直两军接管北平以来,从各地驻军到派系内大小官,来了一次大换血。在那之后,北平城内动乱频发,妇女遭受驻军凌辱的案件比率有增无减。尤其是在四月底,《京报》记者邵飘萍之死后,北平人人自危,南逃的学者一批又一批。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留在北平的《妇女之友》编辑张兰就显得格外醒目。
  虽然身边不时有朋友提醒她明哲保身,但她非但没有选择撤退,还多次直言道:奉张党派肆意抓人,其实毫无道理,犹如犬吠,我若因怕他们的威胁而遁走,犹如被败家之犬赶走,不该如此助长他人威风。
  她便一直留了下来,于此同时,也很小心注意自身的安全。
  今日,张兰外出去见了一位受驻军侮辱的女性。这位受害者遭家人摒弃,又无依无靠,只能上门寻她求助。张兰见到她时,也不由吃惊,因为这竟然是一位十分年轻的女学生。
  女学生叫刘宜人,之前在女子师范读书。
  “我父亲叫我去死。”刘宜人说,“我去报官,他们说我诬陷士兵。还说若我真是被强迫的,怎么还有脸面来报案,不该早就投河自杀了吗?”
  她年轻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嘲讽。
  “我不明白,为何明明受侵害的人是我,在这些人眼里,倒像是我做错了事一样。”
  张兰抓住她的手道:“那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只以为女人都应该懦弱,接受他们的命令与强权,你的反抗使得他们感觉自己的统治受到了挑战。这才要你去死。”
  “男人都是这样的么?”刘宜人脸上露出一丝心灰意冷。
  “和是男人或是女人无关,只是因为他们心的腐朽。”张兰道,“现下的局势,我会为你尽量搜集证据。但是你留在北平不太安全,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
  “我……”
  与女学生刘宜人谈完后,已经快近黄昏。张兰暂时把人留在自己家,出了门一趟。她买好两人的生活用品,想了想,还是顺路去看望了一眼老师。
  李先生身体已经康复,但是脸色依然显得病弱,看到学生来探望,他眼中浮上一丝欣喜。如今,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李先生依旧不能出现在公众场合。那些大肆恶名化他和以他为敌的人,却在北平活得好好的。张兰又想起刘宜人之前的质问,心里不由也有些忿忿。她的表情带在脸上,叫先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卉心,你要不要离开北平?”
  像是没想到会被老师这么建议,张兰错愕地抬起头。
  “如今南下的文人越来越多,北大教授也十之八九都不在校园,授课已经不能正常展开。风声鹤唳,人人都知道奉张还会有下一步行动,我担心你继续留下来,十分危险。”
  “那老师您走么!”张兰抢问道,“你不走,为何要我走?而且老师自己亲口跟我说,绝不跟这群匪徒妥协,如今却出尔反尔了吗?”她因为震惊和失望,语气里都带着些质问。
  李先生长叹一口气:“我是怕他们禽兽不如,对你施用……更折辱的手段。”
  张兰说:“老师这就不用担心了,我早就嫁过了人,丈夫虽不在身边,但已是人妇。那些人还真是狼心狗肺,连这样缺德的事都做得出来吗?”
  李先生看她天真,无奈道:“他们为了威逼你,甚至威逼我,什么手段都使不出来。”
  张兰想说那她也不怕,大不了当被畜生咬了一口,难道还真因为这种恐惧而畏手畏脚,无所进益吗?
  李先生却在她之前开了口。
  “你和许宁应该还有通信吧。”
  张兰一愣,却已经听老师继续道:
  “去金陵吧,带着那些向你避难的女子们,去找你师兄。”
  南逃的文人们原本只有两个最佳选择,广州和上海。然而最近几个月,选择去金陵的人也多了起来。
  金陵虽然是段正歧的地盘,但却和一般军阀辖地不同,非但是因为段与左派结盟的缘故,也因为这几个月人人都能看到它的变化。最大的改变则在于学校,以金陵大学为首,各校都新得了一批资金,是从段正歧军费中划拨出来的。金陵大学用这笔钱建立了新的物理实验室,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
  然而若仅仅只是一笔资金,并不能买通文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看法。他们观念最大的转变,还是来自于民生的改变。自从段与左派结盟后,金陵工会便主动与段正歧合作,订立了新的工人作息薪酬制度。现在工人五作两息,不再劳作如耕牛,这是其一。
  段正歧关闭城内所有烟赌馆、娼寮,连靠近英国领事馆的几家外人出资的也没有放过。城内一扫颓靡风气,这是其二。
  许宁在金陵先后建立慈幼堂、辜老院,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寡老幼,并建立了一套还算完备的自学自助体制,这是其三。
  而最关键的是,在国内上下都因战火而陷入乱局的时刻,金陵的治理却逐渐变得清明,这便在有心人眼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起来。他们不禁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改变了金陵,或者说,是什么改变了段正歧?
  “啊欠。”
  许宁打了个喷嚏。
  张三立马在一旁道:“怎么了,夫人,三伏天的你还感冒了吗?”
  许宁的回应是一个眼白飞过去。
  “谢谢,你只要少喊我一句夫人,我就不会有事了。”
  张三闻言对他笑了笑,露出右脸颊一个浅浅梨涡。他们两人此时正站在船厂门口,等着与接头人汇合。
  七月中旬过后不久,段正歧匆匆回了趟金陵又离开了。毕竟南方的局势还未稳定,依旧需要他在前线掌控。而许宁也需坐镇后方,不能陪同在他身边。这样算来,两人在互通心意后竟是聚少离多。
  不过局势所迫,分离也是不得已。因为段系的插手,南方的局势更加混乱起来,北伐军一分为二,大部分有生力量落在蒋汪手中,左派为重聚实力正在民间广泛招兵。大概一周之前,李默来向许宁辞别。
  他说:“先生如今做的事,都不需要我了,又有将军的人保护你,更显得我毫无用武之地,像是个废人。我想去南方闯一闯,要证明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
  他投军去了。
  当时信誓旦旦要跟在许宁身边的李默,终于也选择去寻找自己的理想。而人的相聚与离别,似乎总在这一次次的选择中发生。许宁心中虽然有一丝不舍,却更乐于见到李默有自己的方向。
  张三突然道:“人来了。”
  许宁看向路口,果然见几个穿着西装的外国人,在一人的陪同下向他们走来。陪同的人是张孝若,而这些洋人则是他轮船公司的设计师。今日前来,自然是为了与许宁谈技术交流的事。
  许宁脸上挂起笑容,正准备上前招呼。他旁边的人,却突然一把把他推了开去。
  “怎么——”
  许宁一个踉跄,还未来得及站稳,却见推开他的张三身形突然一颤,整个人晃了一晃。那一瞬间,许宁仿佛听到什么穿入肉中的响声。前面张孝若也来不及反应,而他旁边的绿眼洋人已经扣下扳机再开了第二枪。
  这第二枪,许宁眼睁睁地看着子弹刺入张三胸膛,听见张三突然撕心裂肺地大喊了一声。
  “去你爷的!”
  张三早在中第一枪的时候就掏出了武器,中第二枪的同时他手中的飞刀已经射了出去。飞刀射中那开枪的洋人的手腕,对方惨叫一声,张三顺势倒入一旁的掩体。
  而其他几人,似乎至今都没回过神来。张孝若与他身旁的另两名外国设计师,错愕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而许宁看着滴落在地的一汪鲜血,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快走。”
  隔着数米距离,张三对他大喝:“快走啊!”他掏出枪,对着又涌出来的几名刺客射击,而他每射一下,胸前就是一股鲜血涌出。
  “你……”许宁近乎失声。
  “被他们抓到了,你要将军怎么办!”张三大吼。
  终究还是被这一句话喊醒,许宁咬牙看了眼张三,借着集装箱的掩护撤离。
  他不回头看,却能听见身后声声枪击,重重敲击在他心扉。一切发生的这么突然,前一刻他还和张三在这里谈笑,现在他却丢下张三独自逃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留下来成为拖累,更不能被人抓到,成为别人要挟段正歧的把柄。
  许宁不记得自己跑了多久,明明是酷暑夏日,喘进他胸膛中的气息却使人如坠寒潭。他从骨髓到灵魂都在簌簌发抖,他不能去想象留下来的张三在独自面对什么,不能去回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