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流云在-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何敬真让矮胖老头领进了门,也不知去哪,就这么跟在后边,很受罪地听他叨咕—— 一口地道京白,舌头卷曲展平,快速碾轧出的一个个汉字,他半个没听懂。路上颠簸这么些天,他就想倒下睡一场痛快的,不吃不喝单睡。老头什么人物?能不马上把这简单得就剩一二三的小子看进肠子里去?本来还想说句什么,看小子狗看星星的神色,马上闭牢嘴,领到地方,铺好床让他睡、尽他睡!
  一睡就睡到转天傍晚,老头来叫起,说是再睡下去肠胃就遭罪了,又说要开个家宴,三个徒儿见一面,日后同读书共进退,也抵得半个手足。
  家宴上何敬真见到了另两个同门:陇西周行逢,字墨阳,年十四;江南薛凤九,字季鸾,年十一。何敬真最小,取了名,没来得及取字,八岁挂零九岁不到。
  年岁长,入师门又早,两人礼当受何敬真招呼一声“师兄”。二人见他进来也都起身相迎,都等着他周全礼数呢,谁知竟一味傻站,三人大眼郎当地面面相觑。老头也坏,站干岸,不肯点破小子不会汉话,半晌,不用明说也都醒过味来。
  薛凤九在家行九,拉秧垫底的老幺,不用承祀家业,专门生来宠着的,宠着惯着,加上门第在那摆着,溜须拍马抱大腿的太多,难免生出几分“舍我其谁”的傲气。他上上下下扫了一眼何敬真,从鼻孔喷出一股气:“蛮子”!
  周行逢赶紧飞个眼神制住他。高门巨族该有高门巨族的气度,三两下就露底了的算怎么回事呢?不也和“蛮子”一样?狗肚子盛不住二两油!
  薛凤九比周行逢年幼,又晚了他几年拜入师门,长幼有序,名分上就矮了一截,又兼周师兄平日里老成持重,轻易不吐一个字,有什么安排,眼神就够使了,薛凤九这二世祖天不怕地不怕,单怕周师兄的眼神。从周师兄的眼神里演绎出的东西很多,比如世态人心,比如人心不古,比如人心隔肚皮,比如人心如狗肚、盛不住二两油!
  周师兄一双凉薄的丹凤眼特别适合表达诸如:“好狗不挡道!”、“孽畜!不和你一般见识!”、“这么说你能听懂?不是对牛弹琴吧?”、“一段文章写成这样你也好意思当人!”
  薛凤九拜入老头门下不到一年,倒有有半数时间受这眼神磋磨,刚开始还想“梗脖子”,可周师兄一来门第把他跺在了脚下,二来学问把他甩出了天边,识时务者为俊杰,少招惹他给你赏眼神也就是了。
  今日好容易熬出头来,也做了人家师兄,薛凤九兴兴头头准备给新人立规矩,不想刚喷出俩字,周师兄“哗啷”一桶眼神浇下来,薛师兄就歇菜了。
  该!人家正门正路的大师兄都没发话,你上来凑什么热闹!
  周行逢等老头慢条斯理地给两边序了齿、对了号、排了序,井井有条了,才开口招呼:“日后若有课业不熟,可来少苍阁找我。”话说得客气轻巧又实在,还不缺那份同读书共进退的手足体己,师兄的模样扎实牢靠。
  何敬真听不懂,但有眼色,看得出来这“师兄”很是靠谱。于是笑了一个还给他。八岁挂零九岁不到的孩子,笑容干净,一双眼睛澄澈透明不染纤尘,太过难得,周师兄的眼神复杂起来——这份干净澄澈能留到几时?再干净的人,放到乱世里泡上一道、浸上一浸,出来就毁了。
  周师兄对于太过干净的东西从不抱指望。他身上扛着小家大族,将来“家天下”了,或许还有三分之一的江山社稷要扛,千斤重担,手足兄弟偏又不茂盛。他爹十几房姬妾十几年来独独修成他这一颗“正果”,没有左辅右弼,家里大人恨不得他吹一口气的工夫就长成了。四岁开蒙,数九寒天磨墨习字,还不让生火,冻得裂皮露肉仍不许停。七岁,别家孩子都在上房揭瓦下河摸鱼,他却被一藤条一藤条抽掉懒筋懒骨,一竹板一竹板打掉少年习气,吃苦受罪是应当应分,谁让你是周荣的儿子呢!英雄老子的身旁从来只有好汉儿子的位置,窝囊废不配!十一岁随军征战,见识过人命草芥,浊世万般;经历过等也等不起救又救不回的绝望,世相人心都存下一本账,看透了,不抱指望也就谈不上失望。
  不曾想一个意外当空杀出,周师兄没接住,之后的那个干净的“笑”也没接住,心念转过来,眼神又抛空了,成了个哑炮。三人于是落进了洋相里。
  老头看够了大小徒弟的洋相,才慢慢摇上来,说:“坐。开饭。”
  一人一张小几,师父坐上首,徒儿们按辈分依次往下坐。三人都开始举箸,只有何敬真不动。
  “怎的?”老头把头朝向他。
  “吃了,还不出来怎么办?”何敬真搜肠刮肚,好容易将几个汉字摆秩序了。
  “还不出来?谁要你还?”老头笑眯眯。
  “……”这话就难回了。话里意思曲里拐弯,不是他肚里那几个有限的汉字能穷尽的。
  老头又将他看了个对穿:“吃喝拉撒睡,人之根本,天大的事也不能越过吃饭去!先吃,吃了还不上另说,再不行,我替你还。不就是顿饭么?多大点事儿,值得几个钱?靠扎住嘴巴就能还上的,那都不叫债!”
  何敬真望了望老头,又掂量掂量自己面前的几碟子菜:一碟子叶菜,一碟子肉菜,一碟子豆腐,量都很精当,小家子量入为出的俭省和大家族宽胃养气的习性都周全到了,不至于吃败家,也就默默举箸扒饭。
  好样的,不矫情。老头想。
  用过饭,师兄们各自回居处温功课。老头留下何敬真,待人都撤没了,才说:“出去走走。”。两人在后院树林里绕圈圈,绕了一会儿,老头开腔了,换了个调调,一口掉着土渣子苗民土话,偏偏还净用来表达些高深意思。他说:“小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合时’,时至则行,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有大数。古人十岁外出就学,称作‘就外傅’,那是到时候离家见世面了……”一回头,又张见小子那副“狗看星星”的神色,乐了:“用苗话也听不懂?我说的是既来之则安之,换成大白话就是——既然来了就啥也别想,先学着,学懂了再想其他。”
  何敬真其实不是不懂,只是让老头吓了一大跳。谁能想到老头这么样式一个人,居然还能把苗民土话说得这般顺溜。太本事了!
  “我不能花他们给的钱,花了,要是没本事攒回来,昆仑就是他们的了。”八岁挂零九岁不到的孩子最会说大实话,牵来扯去还是绕着钱打转,“我可以自己挣钱。”何敬真换回苗话就松快多了,一应一答都能踩在板眼上。
  “哦,从哪挣?怎么挣?”老头笑眯眯。
  “你雇我吧!我做事能顶三个人,不偷懒!我会打扫、烧饭、烹茶,还会洗衣服……”何敬真掰着手指头细数各项能兑成钱粮的小本事。
  老头笑眯眯的胖脸慢慢浮上一抹肃色,他定定看着面前这张瘦得光剩两只眼的小脸,心里老大不好受。是什么叫这么小个孩子一再错过“时宜”,早早担忧“欠”与“偿”能否相抵?
  “……好,我雇你。你每月要价几何?”
  “不要价,给我饭吃,给我地方住就好。”
  老头背过身去,快走几步,走得远了,心绪都拨乱反正了,才吐一个“好”字。

☆、结“梁子”

  何敬真拜入师门第三天就起了个大早,先洒扫,把讲坛上的桌椅板凳都抹一遍。等他捅开厨房灶火,烧好师父的洗脸水,喂完挂在廊檐下的一只虎皮鹦鹉,准备穿过院子去荷塘边扫扫落叶,天边才依稀染一层黛色,刚有要亮的意思。进了院子,先看见一院子傻站着的人。都是仆从。来路各不相同:能静居两个,管着老头起居;少苍阁一个,负责打点周行逢身边杂务;余下的都归薛凤九,吃喝两个,拉撒两个,醒来睡下两个,出入两个,跟来的是三十二个,就这还裁掉了三分之二呢。
  这些人闹不清楚这个和他们抢活干的小子是个什么来路。看情状么,是萧一山的关门弟子,举动又不似——徒弟不都是吃饱了看两页大书小书,写几篇不痛不痒文章,听老头讲几句不咸不淡鸟话的么?谁见过起个大早洒扫烧火浆洗的?洒扫烧火浆洗的徒弟不能出在萧一山门下,该出在某个连掌柜带伙计只有俩人的野鸡店里,也叫徒弟,但叫“学徒”可能更合适。萧一山门下只能出经天纬地之才,要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正是做大事的料!
  杀鸡用牛刀不是好事。一院子的仆从都被这把“牛刀”搅和得浑身微微冒汗。
  “公子……这些个小事杂事交给底下人做就行了……您……咳,您到能静居看看萧老起了没……”一个年岁最长的斗胆站出来,提点“牛刀”把握好“度”:游戏可,玩耍可,耍一次可,只不能大材小用。大材小用是造孽,造孽还连带一院子人跟着不安生!
  “是师父说要雇我的!”何敬真拖着一把高他一倍不止的大扫帚,抿紧嘴唇,把每个汉字嚼透摆妥才吐出来。护饭碗护出一股牛犊子的犟气。
  “是我说的没错。”老头上了年纪,睡眠浅,外头动静他一点没落下。“从今天开始,三个徒弟轮流打扫讲坛,烧水烹茶。不白干,按月给开工钱!还有,不许叫替,谁叫替谁跑路!”别看老头平日里与人为善,一张胖脸始终笑眯眯,板起脸来也很够瞧,绝对的说一不二令行禁止。
  仆从们齐声应“是”,鱼贯而出,各回各家各寻各主,话也都原封不动带回去,没人敢添油加醋。
  周师兄接到话也没说什么,只在眼神上有个起落——入师门才三天,老头就又当师父又当爹,起个表率,要师兄们跟着怜幼惜弱,不简单。
  薛师兄那儿可就通天彻地了,不过发狠撒泼耍横都只敢放在私底下,耗子扛枪窝里横。他怕老头让他“跑路”。他舍不得,舍不得老头这种不费什么劲就能把书读进脑子里的教法。春风化雨,不动声色,这是“师”与“匠”的分野。跟着教书匠,一天就要累死了,一篇书原样读进去,原样拉出来,三五年工夫人就不是人,是书蠹,人脑子也不是人脑子,成了狗脑子!有所得必有所失,两害相权取其轻,捏着鼻子认了就是。认归认,始作俑者可别想让他给张好脸瞧!哼……
  那天课上,薛凤九对着何敬真又是翻白眼又是喷鼻孔,周师兄一向管用的眼神这回也不好使了。
  梁子结得山高水长,难不成还不许人泻泻火气?!
  闹得不像了,老头就点名:“小子,‘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这句话何解?”他以字呼周行逢为“墨阳”,剩下这俩都是小子,一个大小子、一个小小子。小子意味着还未长成,竹萌青青,尚缺定性,长歪了还有扳正的机会。呼了字的,那就是定了性,是正是歪都只能小修小补,“扳回”是种妄想。
  被点了名的小子一张脸定在了“寻衅滋事”那格,没来得及收拾,抓了现行,慌张得书也掉了,砚也砸了,抓耳挠腮,支吾不上来。
  “回去将顾亭林的《廉耻》抄三十遍,明早交来。”
  “……”这下梁子算是结牢了。
  下了学,老头又把何敬真单独留下开小灶。必学的大书小卷之外,还念些童谣民谚。什么:胖老头,撑红伞,到云边,抛麦芒,麦芒小,带钩针,钩针细,掉下川,川边路,有棵树,树上蝉,叫得忙…… 
  什么: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路望晴农望雨,采茶娘子望阴天。
  登不上大雅之堂,但胜在活泼生动,逗乐解闷长知识,哪边都不耽搁。
  书山有路学海无边,再长再远都不该是件纯粹的苦差使。苦有,乐亦有,且能苦中作乐,方才长久。
  老头放羊式的教着,徒儿们苦中寻乐地学着。引进了门,见识过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再不肯回到“教书匠”门下。
  也因此,师威胜过天威。师父说要雇徒儿们洒扫伺候,那就是驷马难追的事,第二天就顺着排下来了。周行逢也起了个大早,先去讲坛洒扫。到了地方才发现有人抢了他的先。
  周师兄不说:今天该我当值。也不说:师父说了不叫替,谁叫替谁走路。
  他说:“怎么不多睡会儿。”。这就叫会说话。
  “他们都说是我拖累了你们。”“拖累”是何敬真新学的词,现学现卖,用着也还顺口。
  周师兄不说:别听底下人嚼舌根!那些话怎么能当真呢?!
  也不说:你和我谁跟谁啊?师出同门抵得半个手足呢!这么见外做什么?
  他说:“日子还长着呢,说得上谁拖累谁呢。”这就叫说人话。
  会说话,说人话,这就容易得人心。
  “师兄人真好!”当流言蜚语把个孩子搅扰得心神不安时,“被拖累”的那个轻描淡写、大而化之,这就算“好”。
  何敬真拖着那枝瘦长扫帚,仰头朝他笑,童言无忌,带点专断和一意孤行。八/九岁的孩子,认定了谁是好人,谁就是铁板钉钉的好人。对认定了的“好人”都是死心塌地的好,一股脑一根筋的好。还能怎么好呢?别的力所难及,也就是把“师兄”那份洒扫伺候偷偷揽下,还不叫师父知道。
  白驹过隙,长河梦远,日后周师兄成了少年天子,沙场征战,杀人如麻,平天下泽四海利万世,到了暮年,快要“盖棺”了,说他毒的有,说他狠的有,说他功评他过,唯有这一个人拿个“好”字给他定案。每每忆及,他那颗比海深比铁硬比纸薄的心就会浅一些、软一点、厚几分。那是他的温暖。
  彼时正少年,心放得远,眼光放得长,当前目下不屑收进眼底。他看穿了这便宜师弟的小把戏小盘算,却并不点破,不说:怎么好意思让你把该我做的活儿揽去呢?。也不说:我有底下人替我做,好意心领了。他说:“我有一套颜士晴的《求索集》拓本,下了学到少苍阁一趟,我给你讲讲运笔。”
  周师兄世相人心见得多了,晓得这类小盘算小把戏是卑者弱者的和盘托出,搜刮殆尽方才寻出这一点微薄的供奉,并不图什么,只是单纯的感激,再推拒就伤人了。
  单从这点上看,周师兄确实把薛凤九跺在了脚下,也把乱世中的各路枭雄甩除了天边。他从萧一山那里学到的不是死学问,而是活心术。心正则气正,气正则人正,人不歪斜,做的事才能不出圈,走的路才会大道通天。
  相较之下,薛凤九的应对不能说逊色,只能说是“本色”。
  轮着他洒扫伺候那天,抄了三十遍《廉耻》、三更天才歇下的“二世祖”死活醒不转。最后是让服侍起居的小僮给活活吓醒的——凑近耳畔,森森低语:师父来了!
  二世祖“蹭”的一下蹿起,“诈尸”似的,兵荒马乱地著衣穿鞋,胡乱薅几把头毛,就这么“啷当”着直奔讲坛而去。驷马狼烟地溜到地方,人家早替他弄干净了。他也不客气,溜溜达达四面巡着,还挑刺:“喂!我说这儿怎么还落着灰?”他戳出一根手指头,点点窗台,又转到门口廊柱下,“这儿也有!我说,干活能用点儿心么?”江南人念京白怎么念怎么不对付,就跟京东紫皮蒜和红烧狮子头怎么放怎么不对盘一样。薛师兄自以为糊弄“蛮子”富富有余,而且还显身份——萧一山门下,就该一口京白!
  他架子端着,姿态也端着,没一会儿就累死,索性垮下来赖在座位上:“哎!以后洒扫伺候的活儿你替我包了,每月我付你一两银子怎么样?”他趴踏实了,换一口苏白,软绵绵冲着抄一人多高大扫帚、一下一下扫着庭院的何敬真低声喊话。“记得别让师父知道!”想了想,觉着利诱不大够分量,还得威逼:“让师父知道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其实“二世祖”也不知道师父知道以后,到底该怎么收拾这小子。他对所有恶事一律缺乏想象,迄今为止见过最恶的事就是这桩——要个打从“落草”(出娘胎)起就几十号人围着绕着捧着呵护着,十指不沾泥,连年居广厦的少爷秧子去拿扫帚、拿拂尘、甚至还要拍苍蝇!!他一想到这个就觉着揪心,一揪心就恨死了始作俑者。可即便恨死了,那“恨”也没有具体去向,撑死也就使个小性子,给几个孬脸色。就是被护得太好了,宠得太过了,其实心不坏,人也还好,说话也算话,说给一两银子立马就让人把一两银子送到何敬真手上。怕人反悔似的。
  老头不知道何敬真揽下俩师兄的活计了么?当然知道。不知道他收了俩师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报酬”么?当然也知道。不知道言出行不果的后果么?都知道。一来这事有余地,二来俩师兄对师父的脾性还是把得准的,知道“底”在哪,别傻不拉几的一竿子捅到底就行。
  老头求的不过是“心安”。要让小小子心安,必得顺着他毛捋,捋顺了,气平了,心才定。定心才能把书读进脑子里,不白费光阴。
  何敬真过上了“吃自己喝自己花自己”的小日子,每天早睡早起,课业不重,缓缓而行,汉字汉话都突飞猛进。吃得香睡得好,养得不错,一天一个模样,一年以后变化就大了:原本的底子在那儿,添了点描画不出的韵味,秀在根骨,气韵天成,其味大不同。

☆、幻境

  昆仑还在。一直都在。收进心里了,轻易不敢拿出来。无能为力时,昆仑就是一道伤,每季发作一回。何敬真只能从白袍们留下的丸药中去猜度,顶多能猜到昆仑现在还活着,并且还有点用处。至于活得好不好,还能活到什么时候,想一次剜一次心。
  其实昆仑活得不算好,但也不能算坏。那班“白袍”把他当“巫神坯子”供着,衣食住行都供到极处。一同供着的还有另两个,同是“巫神坯子”。甫上神山,一脚蹚进这池水里,他就知道这是泡浑水,浑的年月长了,里头长的是一团团乱麻,乱麻中心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巫仙白泽。
  昆仑第一眼见到白泽就知道他是什么人。血脉不隐,即便他们之间千差万别,一部分还是秘密流转了。显在表面的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某种偏好,不容细究,细究起来触目惊心。正是这份触目惊心护佑他到如今。若不是他身上残留着一部分白泽,若不是此中纠葛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就不会仅仅被弃在一个苗寨中,归宿很可能是某条暗沟、某方深林、某条大河、某片山崖,小小一条人很快就尘归尘土归土,轮回往来后,他会是十八年后的又一条好汉。
  他们彼此对这流转心知肚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正因为心知肚明,他们之间淡淡的,客气而疏离。三个巫神坯子与一个巫仙分居神山四角,碰面的几率不大,不得已碰见了也不过略颌首。极偶然地,昆仑会感到白泽目光的边角拂过他,这已然离尘出世的巫仙眸子里似含一缕无处着落的尘情,一闪而逝,无法笃定。从他上神山到后来白泽“历劫”(辞世),不过两三回。直到最后他也没读懂他。那些寂寥零落,覆水难收,求而不得究竟是给谁的?表面看来他遗世独立,谁也不偏帮,任几帮几派去争去斗,实际暗地里在袒护谁?他把战火烧到昆仑这个本该尘归尘土归土的禁忌身上,究竟是想为谁竖一块“挡箭牌”?他有没有想到这“挡箭牌”最终反手一剑,结果了他要护着的那个人,立地成“神”,站在由千里瘴疠、十万大山、百万山民供起来的神山之巅,从此高处不胜寒?
  昆仑或许从未向往过权势,但在权势横扫一切的威势面前,留不住人之常情,容不下人情况味,越高远的东西越是酷烈。有那么一瞬,他会觉得他们这三个“巫神坯子”就像是三条千挑万选拣出来的蛊虫,被拘在神山上平心静气地你死我活。到了这里,争斗都白热化,也明面化,暗里的算计和追杀都告一段落,只要不死在“试炼”上,暂时没人能奈他何。他活的不算坏,好过只好过在面子;活的不算好,坏就坏在里子上,心里受苦。除了他们四人,没人知道所谓的“试炼”到底“试”些什么,进了试炼的“巫神坯子”们到底要经历些什么。
  那是种不能为外人道的惊怖。说白了就是幻境,是“梦入黄粱”,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甜也自知,苦也自知,生不如死亦只有自知。内中敌手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那是你的痴心妄想结出的蛛网,一层一层复一层。九层幻境,一层一层剔骨剥皮,不容欺心。它把你的心切成片,捣成粉,扬成灰,一切邪念妄想无处遁形。幻境当中不分“人”“仙”,一律空前绝后地丑恶。不肯抑或不敢正视这空前绝后的丑恶的“受试者”,轻则堕入魔障,从此癫狂,重则心念惨动,一命呜呼。
  数千年来,无数大巫小巫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如江河入海,不断继替,伤亡惨重,仍是“种多收少”。到了第八层还能活着出来的,就是“巫仙”。巫仙之后,尘根拔除,心念不动的,方可望向第九层。
  第九层是什么?是万物寂灭,是凤凰涅槃,是一次性死绝后迎来的绝处逢生。
  千二百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