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大汉首辅-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主意在现代已是家常便饭,但在古代科举制还没有推行的时候,人才选拔主要靠推荐,因此张贺提出的这个先笔试筛选过一轮后再面试的法子,听起来很是新颖。
第一轮分为文、武两场,文即是笔试,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这个,因此在大殿里摆放了无数排整齐的竹制书案和供人跪坐的蒲团,由刘据坐在半透明的屏风后面,作为笔试的主考官。而张贺则作为副考官,在大殿内巡视,观察大家的作答情况。
而武场则是武艺的比试,场地设在昆明渠对岸的一大片空旷的草地上,在草地上设置了武帐,由卫伉和张贺的师父樊仲子分别作为主、副考官,在草地上摆放了射箭用的靶子,还有一堆武器,和十几匹好马,主要用来比试骑射和剑术
笔试的题目主要涉及儒学和治国,张贺想要选拨出能够应对巫蛊之祸的人才,在最后另外加了一道角度刁钻的论述题:
“如果你是扶苏手下的门客,遇到胡亥和赵高、李斯联手污蔑谋反,秦皇又没有去世,你手里没有三十万大军,该如何解除这死局?”
答题采用统一的竹纸,到了午餐的时间,张贺撞响大殿内悬挂着的铜钟,宣布笔试正式结束。
陶令带着一群小黄门将所有人的答卷都收了上来,刘据和张贺回到后面的生活区,先用餐再批阅答卷。
而那些参加笔试的人都留在大殿的原位,由太子宫的人提供饮食,在此休憩,等待第二轮面试。
博望苑的厨子是刘彻特地从宫里拨给刘据的御厨,烧得一手好菜。虽然鸡肉拌米饭香喷喷的,案几上其他菜色也很是丰富,不过张贺急着阅卷,拖着小碗犹如风卷残云一般扒了几口饭,又猛喝了一杯果酒,在宫女的服侍下漱口、擦拭双手之后,就来到了窗畔的书案前,翻看起了那些答卷。
张贺仿照现代改卷的流程,给几个人分了负责批改的部分,太子太傅石德负责批阅经学部分,刘据负责批阅治国策略部分,而张贺自己则专心看起了最后一题大家的回答情况,并且从中挑选出他觉得能提出有用意见的人,用毛笔顺手记录在旁边的一张白纸上。
虽然最后一道题问得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但大家集思广益,竟然也想出了不少有创意的点子。不过巫蛊之祸所处的情境远比张贺出的这道题要复杂,他也只是拿这题的回答做一个选拔人才的参考而已。
“这个人回答得倒有些意思。”张贺将其中一张答卷推给刘据。
刘据摊开一看,只见那人写的是:“如果臣是扶苏的门客,势必先劝他不要意气用事,不查明真相绝不自杀。本来有蒙恬的三十万大军,轻轻松松就可以杀回去,现在不能让人使用这三十万大军,当下之计,唯有仿效当初庄助以符节调兵,尽可能借到可用之兵,这样退可以掩护其逃离,进可以与对方两军对峙。同时要派人从中作梗,离间那几个主谋之人。”
“子珩说的是。”刘据点头道,“此人一动一静,动则迅速借兵为我所用,静则使人从中离间,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
石德也抬起头来问道:“此人叫什么名字?”
刘据摊开问卷,回答:“此人姓魏名姚,乃是济阴定陶人士。”
“并不是长安人?”张贺奇道。
刘据扫视了卷面一眼:“上面写着他为了游历来到长安,听说今上为太子设博望苑招揽能人志士,就来毛遂自荐了。”
“是个可用之才,殿下可考虑面试之后将其留下。”
约摸过了三炷香的时间,只见卫伉穿着一身戎装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走来。他今天是第一次当主考官,提前兴奋了好几天,今天特地臭美地穿上戎装来显摆。
张贺见卫伉面有喜色,不由问道:“怎么了?伉兄可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知我和太子?”
自从刘张二人摊牌之后,两人之间那份暧昧一直处于保密阶段,除了刘据身边最为亲信的黄门陶令之外,就只有卫伉知道他们那点事了。
因此此时自觉被塞了狗粮的卫伉朝天白了一眼,嘴上说道:“我是来告诉表哥和子珩的,刚才在武场的比试中发现了一个好苗子,你们要不要来看看?”
张贺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刚好也改得有些累了,那就走动一下吧。”
两人将卷子暂且都交给了石德,跟着卫伉来到了草坪上。远远地就看见樊仲子和一名身材高大的青年在比试剑术,樊仲子是长安出名的游侠,虽然处于上风,但那个青年剑术也不俗,和樊仲子连过几十招都没有败下阵来,仍在顽强地坚持。
刘据忍不住喝了一声好。
看到太子前来观战,两人都顺势收剑。樊仲子拱手行礼,淡淡地说:“见过太子殿下。”
那名青年也跪下行礼道:“小人张光,见过太子殿下。”
“你叫什么名字?”张贺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忍不住再问了一遍。
张光抬头,看见太子身边除了今天的主考官卫伉之外,还站着一位姿容秀丽,看起来气质斯文的文臣模样的少年,一时摸不清他什么身份,只好含糊称呼:“回大人,小人名叫张光。”
张贺从记忆力搜寻了片刻,马上想起来了,这个名字是巫蛊之祸时候,太子将囚徒和长安市民临时组起了杂牌军,让太傅石德和这位张光分头带领,与丞相刘屈氂率领的官军血战数日。
如此推测,当时那名太子舍人张光应该是有领兵打仗的才能的,因此刘据才在一群舍人里挑选了一个当时对外还默默无名的张光,和太傅石德一起担当指挥作战的重任。
这么想着,张贺眼睛都发亮了起来,这可是送上门来值得好好培养的人才啊。
他微笑着对张光说:“我叫张贺,说起来咱们还都是张氏后人,我听卫伉说你很有几分能耐,能告诉太子你都擅长些什么吗?”
张光爽朗地一笑:“小人学艺不精,骑射剑术多少都通一点。”
卫伉在一旁说道:“他太谦虚了,子珩我告诉你,他可是今天比武的成绩第一,其他人都打不过他。”
“我看出来了。”张贺笑道,“能在我的师父樊仲子剑下过那么多招的,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可是只能躲过师父十招。”
“您就是游侠樊仲子?”张光一听顿时露出了倾慕的表情,“久仰大名,刚才承让了,您要是出全力,我这会估计得趴着了。”
张光这话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刘据趁着轻松的气氛对张光说:“你愿意来我的太子宫吗?从侍卫做起。”
张光连忙谢道:“小人求之不得。”
因为张光身高将近一米九,张贺踮起脚来拍了拍他的肩:“现在要改口说我了。”
刘据也温和地说:“子珩说得没错,你接下来虽然职务上是我的侍卫,但既然博望苑是父皇让我招募人才的,进了博望苑,大家和我刘据都是平起平坐的朋友,以后在博望苑内相处,无需拘泥于尊卑高低。”
张贺在心里给刘据点了个赞,好一出收买人心,颇有刘大耳之风。
作者有话要说: 贺贺帮太子招兵买马ing
刘大耳:宝宝还没出生,举例这么穿越真的好吗?
第100章 大婚
太子在博望苑的这次招募人才最终选出了不少门客; 文以魏姚为首,武以张光为主; 魏姚任太子洗马; 张光任太子门大夫,均寄食在苑中。
又过了数日,天子刘彻终于得空; 带着两位大司马前来看看刘据在博望苑折腾得如何了。
听到刘彻要来的消息,张贺赶紧命人将博望苑上上下下来了个大扫除。
因为博望苑就在长安城近郊上林苑内,所以刘彻是骑着马带着打猎的装备来的; 准备看完儿子就去靠近终南山的五柞宫一带射猎。
来到博望苑门口时; 刘据早已带着太子少傅石德和张贺在门口等候。
刘彻身手敏捷地跳下马; 一把扶起正准备行礼的刘据; 挽着他的手臂高兴地说:“我远远就看到这博望苑的飞檐在林木中隐约可见,近看果然大气素雅,建得很不错。”
“这要多亏张贺帮儿臣把关。”刘据笑道; “阿翁快跟我进来好生参观一番。”
“那是肯定的。”刘彻点头说,“这昼食就在你这里用了,你可要把你舅舅和表哥招待好。”
“那是自然。”
趁着父子俩聊天的空档,张贺匆匆赶往后厨,帮忙安排昼食的菜色去了。
不得不说这博望苑所处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适合当做一处疗养胜地的,平时太子手下的那些武侍们出门在上林苑里溜达上一圈都能顺回来不少野味,昆明渠直通昆明池,可以用小船从那里运来新鲜的湖鱼和莲藕。
因此这刘彻御赐的大厨,完全不用担心巧妇难为无米炊; 每天都有大量的食材供他研究全新的菜色,很快就已经出了好几样博望苑独家的招牌菜。
张贺平时担当侍中时,对刘彻的口味也有一定了解,他让厨子做上招牌菜之外,尽量多做几道刘彻平时喜欢吃的。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刘彻饮着刘据新开的郁金美酒,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一些家常。
餐后水果是一大盆紫红色的桑葚,刚从博望苑附近的树上摘下来的,个头饱满,咬在口里一股甜甜的汁水盈满口齿。
刘彻许久没有吃过这野外的果子了,突然想起一件事,就开口道:“朕想起在这上林苑里为养南方进贡来的奇花异木的扶荔宫,前些年在里面栽种了几百株荔枝,竟然没有一株成活的。”刘彻颇为惋惜地叹道。
“陛下喜欢吃荔枝吗?”张贺问。
“朕是比较喜欢,但要吃到太不容易了,南方又远,进贡过来的往往也不够新鲜,如果能在长安城栽种成功就好了。”
“据臣所知,种植荔枝需要在比较炎热的地方,长安城不能一年四季都如此湿热,所以都无法种活,陛下如果想要在长安吃到最新鲜的荔枝,不妨试试温室大棚法进行栽培。”
刘彻感兴趣地问:“是温室殿的那个温室吗?”
“正是。”张贺回答道,“就如温室殿一般,将荔枝树养护在一个位置刚好容纳它的房间里,在四周涂上能让里面变成温暖的东西,必要的时候可以再里面挖出地龙烧火,让室内一直保持那样的热度。”
“这个法子不错,朕让人试试。”
“不过荔枝树最好能让日光照射进来,臣提议陛下将屋顶改用透明的琉璃进行覆盖,这样才能让荔枝不至于因为缺少日光而萎靡不振。”
刘彻让随行的侍从将这些一一记下,然后站起身来说:“朕今日在太子这也逗留了不少时间,现在要去南山打猎了,你们想要随朕一起前往吗?”
刘据摇头道:“孩儿虽然很想陪父皇前往,不过博望苑这边很多事都刚刚起头,万事开头难,我还是留在这里继续处理事务吧。”
“那好,你也不要太累着自己,慢慢来,无需着急。”说完刘彻便往外走去。
霍去病经过刘据身边的时候,难得开口道:“我前天听卫伉说你这儿招了一些骑射本领还不错的侍从,有需要训练的直接给我送过来,我让赵破奴安排。”
“多谢表哥,等我这边诸事处理完毕,会找机会把人给你送去的。”
刘据和张贺将天子一行送到博望苑门口,上马前卫青也走过来对刘据叮嘱道:“太子太傅赵周前几年被陛下升为丞相,你这边现下只有一个少傅,如果管理宾客忙不过来,我可以将我的长史先借给你一阵子。”
“舅舅放心,我这不是还有张贺在帮忙嘛,暂时还忙得过来。”
刘彻在一旁笑道:“因为博望苑这件事,我都给张贺放了几个月的假了,他暂时不用回未央宫当值,我可是把千石的大中大夫都借了出去。”
张贺连忙说道:“多谢陛下照拂,臣一定尽心尽力为太子谋划。”
“你现在不用操心了吧?”刘彻和卫青都跳上了高头大马,刘彻转头对卫青说道,“孩子们都到了该独当一面的岁数了,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至于仲卿你呀,还是趁着今天打猎赶紧猎两只大雁吧,别让皇姐等急了。”
汉代迎娶新妇的聘礼里就有两只大雁,卫青被刘彻当着众人的面调侃了一句,顿时有些窘迫。刘彻哈哈大笑,扬起马鞭,率先沿着昆明渠往远方扬尘而去。
正如刘彻所说,长平侯府和平阳公主府两边的下人们正在紧张地做着大婚前的最后准备。
刘彻将平阳公主加尊号为平阳长公主,并且在定好吉时之后,诏令列侯宗室都在那天前往祝贺,给足了这对新人排场。
当时富裕人家成亲时就“衣皮朱貉,繁路环佩”,更何况是皇帝的姐姐和皇后的弟弟成亲。
平阳公主和卫青穿着玄色的繁复礼服,携手踏上宗庙的重重台阶,汉代成亲的仪式一般要经过告庙、蘸子、蘸女、奠雁、同牢和合卺几个阶段,壮丽的仪式在此时才刚刚开始。
刘彻当着宗室和列侯的面,宣读了两人的成亲祝词,并且告知祖庙。复杂的仪式结束之后,刘彻向两人敬上美酒:“朕的姐姐以后就要靠你多多照顾了,姐夫。”
因为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卫伉也穿得非常庄重,他的两个弟弟性格比较文静,站在他的身后。而平阳公主那边,因为曹襄早逝,就由卫长公主牵着孙子曹宗的手站在一旁观礼。
婚礼完成之后的酒席要举行三天三夜,凡是上门祝贺的,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将收获价格不菲的礼钱。
刘据坐在卫伉他们那边最为尊贵的一块席位,张贺本来想往下面坐的,被刘据一把拉了过来:“你就跟着我坐。”
“这……不太合乎礼节吧。”张贺犹豫道。
刘据笑道:“这一块坐的那些人,哪个不是你平时最为熟悉的,这个时候就不要见外了。”
卫伉在一旁连忙帮腔道:“表哥说得没错,咱们都是一个榻上睡过的交情了,不用见外,随便坐。”
卫伉算是今晚长平侯府的一个小主人了,他说的话自然是很有分量的,张贺这才微笑着挨着刘据坐了下来:“恭敬不如从命。”
等到他坐下之后,发现刘据还抓着自己的手不放,张贺忍不住抽了一下。
刘据凑近张贺的耳边低语道:“真羡慕这样的场合啊。”
“你羡慕还抓着我干嘛,赶紧娶一个去。”
“娶个喜欢的才羡慕,娶个不认识的有什么好羡慕的。”灯火照耀下,刘据近在咫尺的眼睛里犹有点点星芒闪动,张贺心里默默想,太子真不愧是他当初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进了娱乐圈会倾倒众生的那种顶级帅哥啊。
只是皇家的婚姻,总是掺杂着许多政治因素,在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寻求感情的人之外,他们承担了太多普通人不该承担的重担。
灯烛摇曳,茫茫夜难知前路。
卫青尚主的热闹刚过去不久,大汉又迎来了一次盛大的仪式。
因为太子刘据已经搬离未央宫居住到北宫,又按照天子的意思,在博望苑里招揽了不少宾客,意味着他很快要独当一面登上政治舞台了。
那么剩下的三位皇子被封为诸侯王也势在必行。
在历史上,早在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元狩六年,他就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后上书请封三王,将太子的地位更加巩固。
而在张贺所处的这个时代,霍去病还活着,所以并没有将封诸侯王这件事提上议程。现在太子出宫之后,皇二子刘闳已经十岁,刘旦和刘胥也分别是九岁和七岁。
按照旧例,刘彻下诏封刘闳为齐王,刘旦为燕王,刘胥为广陵王,三位皇子前往封地。
这些皇子之中刘闳和刘据的关系最为亲密,离开长安之前,刘闳邀请刘据、张贺等人在长安最好的酒楼,刘闳扯着兄长的衣袖大哭了一场,然后以水代酒敬刘据:“大兄保重,弟虽身在齐国,但心一直常系长安。”
刘据也含泪抱住了刘闳:“此去路远,你一定要多加珍重,勤来书信,一有来朝的机会务必要来与我相见。”
张贺想起历史上刘闳早逝,在封王八年后就去世了,因此忧心他的身体健康状况。
“齐国水土不比长安,我会禀报陛下,让他从体检司里抽调几名医者,专门为你调理身体,还请闳皇子多多保重。”
刘闳眼泪汪汪地说:“我身为诸侯王不能随便出封地,大兄身为太子想必也无法轻易出长安,只有张贺你是最为自由的,有空一定要来齐国看望我。”
作者有话要说: 算是过渡章,接下来要开启平南越等开疆拓土模式了
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B站搜索《消失的古国 南越国》这个纪录片来预习一下XD
第101章 南越
公元前121年的元鼎五年是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远在欧亚大陆遥远西端的罗马在被战火焚毁的原城址上重新兴建了迦太基城; 而在大汉疆域的南边; 一场宫廷政变正在悄然发生。
博望苑里,此时正飞舞着冷冰冰的剑光,张贺正和门大夫张光在庭院中比试。张贺在现代拍古装剧的时候就为了拍摄打戏专门训练过剑术; 因此在被教授的诸般武艺中,他找了游侠樊仲子开过小灶的剑术学得最优。
而张光那一身无师自通的剑术,却来得分外刁钻; 今天张贺闲暇无事; 就和张光切磋起剑术来了。
刘据坐在一旁的软榻上; 时不时给张贺提个醒:“注意脚下……往右避开他的剑锋……小心!”
卫伉一进门就看到的是这番情形; 他喝彩道:“今日博望苑内真是杀气腾腾,不过太子和张贺以二敌一,不厚道啊。”
“就你话多。”刘据笑着站了起来; 伸手招呼卫伉过来,“我听说舅舅最近不是让去病表哥在军营里给你派了一堆任务吗?怎么有空来我这边做客了?”
“我来自然是给你们带来第一手的□□消息。”卫伉一屁股挨着刘据坐了下来,伸手从案几上捞了个头最大的脆桃,放在嘴里咬了一口,“这上林苑自种的桃子就是甜,哎我说你们要不要听啊?”
张贺看到卫伉一脸我有八卦你们快来问我的嘚瑟表情,忍不住笑了起来:“你快说罢。”
刘据朝张光使了一个眼色,张光拱手说道:“我先行告退了。”
等张光转身离开之后,张贺将剑收回鞘中; 走到刘据身边,卫伉压低声音对他们说:“我听说,朝廷要和南越打仗了。”
“怎么会?”刘据惊讶道,“那南越新王赵兴不是有意内附我们,只是孤儿寡母受那王相吕嘉所制,父皇不是已经派遣韩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前往协助了吗?”
刘彻曾经想让南越王赵胡入朝,但赵胡称病不肯入朝,派太子赵婴齐入长安宿卫。后来赵胡病逝,赵婴齐归国成为立其子赵兴为太子,赵兴之母樛氏为王后,为赢取汉王朝的信任,赵婴齐按照旧例遣子赵次公入朝长安宿卫。
元朔六年的时候,赵婴齐曾向汉武帝进献受过训练的大象和鹦鹉,博望苑中养着的那只白色鹦鹉就是当时的一件贡品。
元鼎四年,南越明王赵婴齐崩,其子赵兴继位,樛氏为太后。
刘彻想要劝说南越王及南越太后入朝长安,于是想了一个攻心的法子。南越樛太后在嫁给赵婴齐之前,曾经和霸陵人安国少季有过一段感情。因此汉武帝特地派安国少季作为汉的使者,同辩士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等人出使南越。
南越王太后和南越王赵兴果然听从了安国少季的建议,想要归附大汉,但吕嘉担任了三代南越王的国相,权势滔天,新继位的王和王后对付不了他,但刘彻觉得既然对方的王和王后都想归顺,一个国相恐怕掀不起什么风浪,一开始并没有引起重视,于是有了刚才刘据所问之事。
卫伉说道:“我在我爹幕府里听到了前线军报,那吕嘉与其弟领兵攻入王宫,杀害了赵兴、樛太后和汉使终军等人。杀死赵兴之后,又派人告知苍梧秦王赵光和各郡县官员,立赵婴齐长子术阳侯赵建德为南越王。韩千秋那边箭在弦上,不得不与南越交战。”
“还有这等事?”刘据惊道,“父皇肯定大为不悦,我还是进宫劝慰他一下吧。”
“殿下说得极是。”张贺早知道了南越这事在历史上的大致发展,因此对刘据说道,“那韩延年一踏入南越国境就遭遇此变,加上他带的人手过少,只有两千人,恐怕寡不敌众。”
“陶令。”刘据吩咐道,“帮我准备一辆马车,我要马上入宫。”
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张贺对两人说道:“你们还记得当初李姬陷害我一事吗?”
“当然记得。”刘据语气略微变冷,虽然李姬因为此事获罪被幽禁,没过几年就因为无宠郁郁寡欢而逝,但一想起当时自己几乎失去了张贺,刘据还是带上了几分愤恨。
“当时廷尉给我减轻了罪责,最终只判我服三年兵役,说是等我成年之后再实行,不过我看这次汉与南越之间势必会有战事,不如我主动请缨去参军吧。”
“你要去参军?”刘据惊道,“万万不可,前线凶险,你去边关戍边三年就可以了,为何要去参与南越战事。”
“殿下。”张贺叹了一口气,“守边很难立功,我又能倚仗什么在军中立足?”
“我的母族卫家在军中独揽大权,你又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