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大汉首辅-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妙仪乌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一圈; 一派天真地回答:“正是家兄,这位大人如何称呼?可是认识家兄?”
  “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罢了。”张贺心里已经确定了; 眼前这位活泼娇艳的少女,就是历史上为刘据生下长子刘进的史良娣,也是汉宣帝刘询的祖母,“在下张贺,乃是张汤之子。”
  “原来是张侍中啊。”史妙仪说道; “久闻大名,今日有幸一见,果然是容姿过人,玉树临风。”
  “姑娘过奖了,外面日头毒辣,还是先请移步到正厅小坐。”
  史妙仪踏入博望苑正门,脚步略有迟疑,先是环视了一圈门内的景致,然后询问道:“我听说这博望苑的布局,还是张侍中加以指点的,这么看起来,真是别有意趣,大不相同。”
  张贺被史妙仪这么一句句夸赞着,没来由觉得心虚,他连忙在前面引路道:“太子殿下暂且还未回来,还请姑娘跟我来。”
  史妙仪坐在正厅里,张贺命人端上新鲜的瓜果和泡好的花草茶,陪着她坐着闲聊。
  那史妙仪和张贺说一些鲁国的风土人情,其他无非打听一些刘据在长安城的所作所为,当张贺向她陈述的时候,她表情一派沉静,看起来像是认真聆听。
  张贺和她绕了半天圈子,还是没搞明白她来找太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后只好直接问道:“不知道史姑娘求见太子是为了何事?”
  “太子殿下不是招募人才吗?”史妙仪抿了一小口花草茶,脸上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我就是来毛遂自荐的。”
  “你?”张贺吃了一惊,“可是我们没有招募女官啊?”
  “张侍中可不要诳我,来之前我可是托人调查清楚了。”史妙仪说,“那李广的孙女李姬,可是在当女官协助太子家令为殿下打点事务,我也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能比她做得更好。”
  张贺没想到她是有备而来,这事他不便断夺,毕竟按照历史走向,这可是刘据要纳为良娣的女子,他只是回答道:“这件事还是等你见了殿下再说吧。”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陶令从外面走了进来,对张贺附耳说道:“殿下已经回来了,等换身衣服就来见这位史姑娘。”
  张贺先行出去等候,远远看到刘据穿了一件湖蓝色的广袖外袍就从长廊那边走了过来。
  “子珩,听说有一位姑娘来找我?”刘据走到张贺旁边,急忙解释道,“我向你保证我绝对不认识这位姑娘。”
  张贺笑道:“你跟我保证什么?人家姑娘是上门自荐的,你快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职位安排给她。”
  “你是想让我留下她?”刘据奇道,“那我倒要看看这位姑娘有什么才能,让子珩特地推荐。”
  张贺但笑不语,他总不能说这位可能是你未来的妻子所以我不能将她赶走吧。
  刘据一进入房间,张贺就觉得史妙仪眼睛绽放出光彩,脉脉地将秋波投了过来。
  “见过太子殿下。”史妙仪起身行礼。
  刘据连忙道:“姑娘免礼。”
  两人重新落座,张贺也陪坐在一旁。
  刘据对史妙仪说:“我听张贺说,你是中郎将史恭之妹?我和他倒是有数面之缘,不知道姑娘你想要来我这博望苑做什么事务?”
  史妙仪轻笑道:“小女子不才,愿意为殿下打理府上事务。”
  “我府上已经有一名女官李娃,跟随太子家令做事,你先跟李娃一道吧。”
  “全听殿下安排。”史妙仪又说道,“我适才听张侍中说,殿下想要在军中找一处场地训练门下武官,不知道可有择中之地?”
  “我刚才去宫中找霍将军就为了此事。”刘据回答,“他已经答应给我一块场地,只是还缺个教头。”
  “家兄史恭可以担任此事,不知道殿下是否愿意?”
  “史姑娘这可真是及时雨。”刘据笑了起来,“你一来就解决了我一块燃眉之急,看来张贺说得没错,你还真是个人才。”
  “张侍中过奖了。”
  张贺坐在旁边,看着他们两个人一来一往地说话,心中有些酸溜溜的。上一辈子他穿越到巫蛊之祸的时候,并没有见过史良娣一面,跟随太子出城门的时候,侍卫已经传来了这位刚烈的女子悬梁自尽的消息。
  当时刘据手中拿着史良娣绝笔的手绢,跌落尘埃,那一瞬间刘据脸上的表情是深刻的哀叹。虽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但还可以看出,刘据和史良娣的感情是不错的。
  历史上史良娣在刘据十五岁的时候给他生了长子刘进,年少夫妻,互相扶持,等到皇曾孙刘病已出身的时候,史良娣又亲手编织婉转丝线绑在婴儿的手臂上,盼望他能健康平安地成长。
  刘据没有太子妃,而良娣是太子宫中除了正妃之外份位最高的。如果没有巫蛊之祸,史良娣在刘据继位之后很有可能凭借皇长子晋升为皇后。
  此时这一世的刘据虽然没有如期遇到史良娣,但此时两人坐在一起,聊起天来竟然非常合拍,就仿佛多年老友叙旧一般充满默契。张贺觉得两人看起来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而自己看起来倒像极了一个横刀夺爱的恶人。
  眼看胡思乱想要泛滥了开来,张贺偷偷退了出去,准备呼吸一下庭院里的新鲜空气让头脑清醒一下。
  看到张贺偷偷离开,刘据的目光随即投向了他消失的门口。
  史妙仪看向刘据,问道:“殿下和张侍中的感情不错?”
  “张贺自小是我的伴读,这些年来一直帮着我做事,我们两个形同兄弟。”
  “原来如此。”史妙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史妙仪在博望苑住了下来,她性格开朗活泼,她的哥哥史恭为人老实,抽空训练太子府上的武官和侍卫,史妙仪就会让厨房做一些小点心和吃食送过去,很快和太子府的那些门客打成一片。
  李娃一开始听说太子又招了一个美人来和自己共事,心里气闷,明里暗里地和史妙仪斗了几回。但史妙仪与人相处非常有一套,和她对话有如沐春风之感,一来二去竟然将李娃收服,两个人成了一对无话不说的小姐妹,让上门来想帮妹妹找场子的李禹大为称奇。
  随着史妙仪在博望苑里混得风生水起,很多人都偷偷议论了起来,说太子快要成年了还没有纳人,鲁国是礼仪之邦,又出大儒,史家是鲁国的大儒,史姑娘家有个姐姐做了鲁王后,哥哥在朝担任中郎将,再进一步便是将军,前途不可限量,这史姑娘和太子倒是颇为般配。
  这番话很快传到了皇后耳里,这天卫子夫特地坐车来到博望苑,明面上是来探望儿子,实则是想要来看看这位鲁国来的史姑娘到底是何等人物。毕竟太子宫里除了使唤的宫女之外,就只有一个李娃是从小待在一起陪玩的情分,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了别的姑娘在博望苑内活跃。
  史良娣第一次见到皇后,也不怯场,只见她换了一件清爽的湖青色纱裙,头发在两侧挽成垂鬟,跪在地上迎接道:“小女拜见中宫。”
  “起来吧。”卫子夫亲切地说,“太子呢?”
  “回禀中宫,太子一早打猎去了,可能要中午才回来。”史妙仪回道,“我差人骑马去请太子回来,中宫请随我来花厅先行休息。”
  所谓花厅是修建在后院的一处小山坡上,四面墙上做了巨大的满月状纱窗,正对着外面花团锦簇的园子。
  史妙仪命人给卫子夫呈上了新摘下的桑葚,又在花草茶里特地多加了几勺蜂蜜。
  卫子夫端起玉杯喝了一口,不由得询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爱吃桑葚,喝茶喜欢多加蜜?”
  “是太子平时挂念中宫,和我们说过您的口味。”史妙仪微笑着回答。
  卫子夫又和史妙仪交谈,觉得她谈吐优雅,说话又能投自己所好,并没有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妮子的忸怩神态,一举一动反而落落大方,看着心生欢喜,两个人不觉得就随意地聊了起来。
  张贺跟着刘据从外面打猎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卫子夫和史妙仪这副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
  作者有话要说:  先剧透一句,史姑娘是个好人


第114章 母子
  刘据刚打猎回来; 身上还穿着猎装; 看起来风尘仆仆的; 额头上还有汗珠。
  卫子夫看到儿子一身汗走了进来,就招手道:“怎么骑马出一身汗; 快坐下来喝几口冰镇的葡萄汁。”
  刘据就坐在卫子夫旁边,卫子夫对刘据说:“我刚才和史姑娘聊得很是投机,你让她有空进宫陪我。”
  “就依母后所言。”刘据回答道。
  卫子夫喝了一口茶水道:“前阵子你的三姐刚生了个女儿,非常可爱,你有空也过去看看。”
  “孩儿最近忙于事务,已经送上贺礼了,明日便登门去看。”
  卫子夫朝旁边的宫女使了个眼神:“我要和太子说几句梯己话; 你们先退下吧。”
  “诺。”其他人纷纷离开。
  张贺正欲转身告退; 却听到卫子夫说:“张贺暂且留下。”张贺只好乖乖地跪坐在一旁。
  卫子夫虽然让他们两人留下; 但却对着刘据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你熟读诗书; 这《礼记》里的话的意思你可参悟透了?”
  “阿母是来靠孩儿的学问来的吗?”刘据笑道,“孩儿当然领悟透了; 这是说要治理天下的人,先要从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做起。”
  “既然道理你都明白,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卫子夫点头道,“只是你三个姐姐都已经嫁人,有了自己的子女; 只有你还没有给皇家添个小皇孙,你看看是不是应该考虑起来了?”
  刘据偷偷瞄了一眼张贺,心里着急,嘴上却强辩道:“父皇在我这个岁数不也什么也没有。”
  “胡闹。”卫子夫呵斥道,“你父皇年少登基,又有诸多阻碍,饶是这样,他在你差不多年纪的时候,我已经怀了你大姐卫长公主。你现在春秋正富,又是太子并没有太多政务要忙,本该趁这个时机多生育几个子女才好。”
  “可是孩儿没有心仪的姑娘……”
  卫子夫朝着史妙仪刚才离开的门口看了一眼:“心仪的姑娘以后遇到再娶就可以了,我和你父皇商量过了,可以允许你先不册立太子妃,这正妻之位暂且空着,其他女子只要容貌好,品性不错,都可以考虑,我看史姑娘就挺不错的,我听下人说她平时温柔贤淑,家里又是鲁国大儒出身,你对她就没感觉吗?”
  刘据一口水差点呛在喉咙里,他万万没想到卫子夫今日造访是来给他做媒牵线的:“史姑娘在博望苑只是帮孩儿做事,孩儿对她并无别样的心思。”
  “我刚才和她聊了几句,从她那里探了点口风,姑娘家对你还是蛮心仪的,依我看哪,你挑了日子,将人纳入太子宫中,还有那李娃,从小跟在你旁边长大的,又喜欢你,我看你也可以……”
  刘据见卫子夫越说越离谱了,连忙打断道:“母后!李娃我从小就当妹妹看的,你也别乱点鸳鸯谱了。”
  “《诗》曰,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兄弟之情虽好,也要当心南山张开的落网。”卫子夫转头对安静跪坐在一旁的张贺说,“我是看着张贺从幼童逐渐在据儿旁边长大起来的,相信你也是秉承了张汤的志向,要做一名端方明正的君子,你说是吗?”
  “臣一直谨记长辈的教诲。”张贺抬头对上卫子夫若有所指的眼神,心中一惊,顿时感觉如有芒刺在背,心想他和太子的那点猫腻不会被卫子夫给看出来了吧?
  刘据有心回护:“母后,您教训孩儿就是了,为什么要扯上张贺?”
  “为什么?你是我的孩儿,你心里存的什么心思,以为我看不出来?”卫子夫脸上似笑非笑,一双美目凝视着刘据。
  在卫子夫那清澈的双眼貌似平静的注视下,刘据也觉得有些不安了起来,不过他平素里受宠惯了,此时还死鸭子嘴硬说道:“孩儿不知道母后在说些什么。”
  “你不愿意纳史姑娘或者李姑娘,先前又在你父皇和我面前屡次拒绝从郡国挑选淑女充入太子宫,都是为了张贺吧?”
  张贺连忙从自己的位置上膝行下来,跪伏在地板上:“臣有罪。”
  卫子夫刚才图穷匕见,给张贺立了个下马威,此时方才不徐不疾地说道:“我观张侍中平时聪明伶俐,颇有口慧,此时怎么不为自己辩解了?还是你以为我是个不分青红皂白的阿母,只会把据儿的错全部推在你身上?”
  “不,太子殿下无过,俱是臣一人行为不端。”张贺很快将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他觉得自己应该负起责任来,毕竟如果自己当初积极拒绝刘据,就不会让太子和皇后发生冲突。
  刘据连忙走过去,想要将张贺扶起来:“孩儿一人做事一人当,此时不应怪罪张贺,是我自己起了不应该有的心思。”
  “好了。”卫子夫今天本来就不是来拆散他们的,毕竟这种事情也算是老刘家每一代的传统了,她只是准备来敲打敲打两个被感情冲昏头脑的小少年的,“张贺也起来吧,不用跪着了,我屏退左右就是为了好好和你们说说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谢中宫宽恕。”张贺坐直身体,目光投向卫子夫。
  卫子夫对刘据说:“这断袖分桃之事,在皇家也不算什么,我和你父皇并不会过多干涉你,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一旦被别人知晓,张贺又当如何自处?”
  “我和张贺并没有……”刘据脸上一红,“总之我们两个还在彼此心悦之的阶段,并不是同你想象的那样,而且我并不会让别人知道我们的事情的。”
  “傻孩子,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被人走漏的消息,你瞒得了一时,但随着你年龄增长却迟迟不肯纳妾,你觉得别人会怎么想?那些捕风捉影的人难保不会从你和张贺身上联想到什么,到时候张贺平白担了佞幸误国,迷惑太子影响国柞绵延的罪名,我看你怎么收场?”
  “母后的意思是让我纳一个姑娘,生育皇孙?可是我不想耽误一个不喜欢的女子的一生。”
  “你天性善良,有此顾虑,我也想到了,不过帝王家哪有一生一世一双人,你也要权衡利弊,想想你所以为的钟爱,是否会把你意中人推向万民唾骂的境地。”卫子夫对刘据说道,“张贺本是前途无量,如果不旁生枝节,他也许是你将来的辅佐之臣,这件事情,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想清楚了。”
  “母后要我想清楚什么?”
  “没有什么两全之法,有舍必有得。”说完卫子夫对张贺说,“张贺,我一向很看好你的,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据儿年轻气盛,难免有糊涂的地方,你平时多规劝一下太子,我和太子还有话要说,你先退下吧。”
  “诺。”
  张贺退了出去,在他关上门之前,他看到刘据投过来的急切的一眼,那眼神含着万语千言,又充满着患得患失和不安之情。张贺本来随着卫子夫一番话硬起来的心肠,很快又软了下去。
  张贺在迂回的长廊上行走,紫藤花如瀑布般倾泻下来,在阳光下艳丽夺目。
  也许这长安的一草、一木、一花,乃至任何一人,都不属于他这穿越而来的异乡人。韩增那句话说得没错,穿越者本来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又遑论和青史留名的人物谈恋爱。
  张贺觉得自己也许是在长安城呆得太久了,久得遗忘了自己到底是谁,从哪来来,最终又将归于何处。
  透过紫藤花帘,他看到池塘畔史妙仪正站在一处花荫下,用手中的团扇去扑一对玉色的蝴蝶。那双蝴蝶飞得时高时低,史妙仪只是和它们嬉戏,任由它们在半空中翩翩起舞。
  少女、花树和蝴蝶,看起来像一副意境悠远的工笔仕女画,这才是原本应该属于刘据的世界。
  张贺一边心乱如麻,一边走出了长廊,那史妙仪看到他走到近前,就将团扇握在手中,步履轻便地走了过来。
  〃张侍中。”史妙仪微笑道,“能否有空陪我聊上几句呢?”
  “史姑娘想和我聊什么?”张贺问道。
  史妙仪轻摇团扇:“张侍中不想和我谈谈吗?我可是一直很好奇呢,关于你和太子殿下的关系。”
  张贺一脸警惕地看着她。
  “别以为我看不出来。”史妙仪说道,“刚才中宫留你下来应该也是为了此事吧?”
  “如果姑娘想因此对我说些什么的话,我想说,只要殿下愿意,我自然会及时抽身,不会影响你们什么。但如果殿下不愿意,那么……”张贺脸上露出一个淡定的笑容,“请恕我无能为力。”
  “魏姚对我说你是个滑头,今日所见,可见其所言非虚。”史妙仪往前走了一步,“我一直觉得奇怪,你和殿下怎么会变成那种关系,现在我知道了,因为人不一样了。”
  张贺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难怪我在鲁国左等右等没有等到召我入京的诏令。”史妙仪一字一顿地说道,“原来这一世最大的变数,竟然是你啊,张贺。”
  一阵风穿过长廊,仿佛带来了长安城荡涤的尘埃,血与火,生与死,过去和未来在一瞬间连接到了一起。
  “这博望苑的风,比以前要爽利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看出我准备怎么安排史良娣和刘进了吗?
  太子没有老婆孩子不行,又不想破坏1V1,又不想让女配当那种可怜炮灰
  只能想了这么个法子,大家怎么看
  剧透:下集会带点玄幻剧情


第115章 荷池
  “史姑娘知道博望苑以前的风是怎样情形?”张贺望向史妙仪; 心中已经有了猜想。
  “征和二年; 长安城血雨腥风。”史妙仪缓缓说道; “我在椒房殿陪伴中宫,虽然只是初秋; 但风吹得人透骨生凉,那悬挂在梁上的白绫,就在我面前不断飘荡,犹如一个久久不肯咽气的幽魂。”
  “你是史良娣?”张贺问道,“你也重生回到了过去?”
  史妙仪点了点头:“我至今难忘脖颈被拉扯的巨疼,但当我彻底失去意识后,发现自己竟然在鲁国的家中醒来; 我还是尚未嫁做人妇的鲁国史家的女儿; 所有一切竟然如同从未发生过一样。”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一处偏殿; 这里没有来往的仆从,是个适合说些不想被其他人知道的秘密的绝佳场所。
  “既然如此; 你为何不来长安城?”
  “我一个姑娘家; 哪有这么容易离开家; 千里迢迢奔赴长安?我本以为等到元鼎四年,会有诏令让我入太子宫; 结果等了快三年都没有等到,我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正好家兄进京任职,我就直接跑来找太子了。”
  “你找到太子之后有何打算?”张贺柔声道,“你和他原本就是夫妻; 我于情于理都不会再拆散你们,知道你是史良娣之后,我可以选择离开。”
  “不用了。”史妙仪也微笑着说,“我并不是来和你抢太子的。不瞒你说,来到长安之前,虽然我打听到了不少关于你的事迹,在见到太子之前,我还幻想过能不能和他再续前缘,但现在我知道了,博望苑的风已经不同以往,也许我和刘据只有一世的夫妻情分,既然这一世他有了意中人,那么我只要他过得好就行了。”
  “史姑娘倒是想得通透,贺自愧弗如。”
  “我有一件问题一直想问你,既然你也是重生的,那上一世最后太子究竟有没有最终逃脱?”
  “我和太子一起逃出了长安城,在一户农家藏匿起来,却被追捕的官吏发现,太子救了我一命,自己和两个皇孙却……”
  “我知道了。”史妙仪悲叹道,“想来上一世如果是圆满的结局,你也不会重生了。”
  张贺下意识地安慰道:“刘进的儿子刘病已最后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中兴之主,一代明君。”
  “你知道得比我多。”史妙仪惨然一笑,“那些真切发生在我身边的巫蛊惨案,如今说起来,倒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至少我们都重来一世,可以改变这辈子太子的命运。”
  “我一个妇道人家,在朝廷上也帮不了太子许多,还是要靠张贺你了。”史妙仪问道,“不过上一世你的性格小心谨慎,和现在不同,你这一世到底是怎么和太子走到一起的?你心里也喜欢太子,愿意为他做任何事,照看他,关心他,为他好吗?”
  被一个女子如此追问,张贺脸上微微发烫,不过他还是用认真的眼神望向史妙仪:“太子上一世对我有救命之恩,这一世我们朝夕相处,彼此间有情,我愿一世都为他谋划,感情方面我们原本定了三年之期,如果太子能够想清楚我们之间的感情,到时候我会向太子表明心迹。”
  “这我就放心了。”史妙仪摇了摇手中团扇,“我也是活过三十岁有过孙子的人了,加上这一辈子的岁月,比一些普通人活得还要长,该看穿的早已看穿,如今来找太子,最主要的还是完成太一神托付给我的任务。”
  “是什么任务?”张贺想起来湖神鲤鱼就曾告诉过他,这世上重生的人往往拥有两种特质——对过往的不甘和被上天赋予的使命。
  “刚才中宫留你下来谈话,说的就是太子至今没有子嗣的问题吧?”
  张贺窘迫道:“确实如此。”
  “其实巫蛊之祸中遇难我的一儿一女还有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