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大汉首辅-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中宫留你下来谈话,说的就是太子至今没有子嗣的问题吧?”
  张贺窘迫道:“确实如此。”
  “其实巫蛊之祸中遇难我的一儿一女还有另外两位皇孙也带着一股执念和我一起回到了过去,只不过和我不一样,他们现在还在沉睡状态,我把他们带回太子身边,让他们能够早日诞生,太子只要给我和上辈子一样的名分和待遇好了,我一把年纪也没那个闲心拆散你们,只想在宫中过上之前没有享受过的含饴弄孙的日子。”
  “那贺要多谢姑娘成全,只是这件事说来话长,你准备如何与殿下提起重生之事?”
  “你还没有和他说过吗?”
  张贺愧疚地说:“我确实不敢告诉他这件事,怕我们之间有了隔阂,我知道这是不对的,等到时机成熟,我一定会告诉他。”
  “那我就替你暂且隐瞒吧。”史妙仪说,“我把我自己的事和他说清楚罢。”
  等到卫子夫离开博望苑之后,刘据果然急匆匆来找张贺了。
  “子珩,你刚才在母后那边受到委屈了,都是我不好,没有为你考虑周全就贸然想要让你和我在一起,难怪你和我立下三年之约,这让我想明白了,要自己羽翼足够硬了才能在帝王之间谈情论爱。”
  刘据扯着张贺的手撒娇,张贺不好意思地提醒他:“史姑娘还在这里呢。”
  刘据连忙抬眼环视房间,就看到史妙仪从珠帘后面走了出来。
  “史姑娘有事情要告诉殿下。”张贺说道。
  史妙仪将重生的事情掐头去尾和刘据说了,只提了自己是从未来穿越的,还带上了刘据未来的四个子女。
  刘据一时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久久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张贺只好说道:“殿下,其实我也是和史姑娘从一个时间段穿越来的,我可以为她作证,她说的都是真的。”
  刘据苦闷道:“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从来没有告诉我?”
  “我是害怕殿下无法相信,还把我当做妖怪。现在是史姑娘大胆告知,我才鼓起勇气告诉你的。”
  刘据到底是思维敏锐之人,他很快从两人的说法里觉察到了一丝不对劲:“我以后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吗?以至于你们一个两个都重来一遍。”
  “天机不可泄露。”史妙仪说,“不过你大可放心,我们会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的。”
  张贺也安慰道:“殿下不要多想,你只有更加优秀,才能保护我们所有人。”
  刘据郑重点头:“虽然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但我不会再让你们遭遇不好的事情了。”
  “我也会尽心帮助殿下的。”张贺道,“今天这件事,我和史姑娘身上的秘密,殿下切记千万不可透露给任何人。”
  “放心吧,我又不是傻子,绝对会守口如瓶的。”刘据终于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向史秒仪打听道,“你说你带来了我的四个孩子?”
  “是的,请殿下移步一观。”
  刘据跟着史妙仪来到池畔,只见她用手一指,刘据和张贺都诧异地看过去,却看见田田的荷叶中间,有四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发出隐隐的光亮。
  “这是……”张贺惊道。
  “那四个孩子就藏于这荷花之中,是我特地从鲁国带来栽种于此处的。”史妙仪解释道,“待到机缘成熟时,它们会依次绽放,孕育出曾经和殿下骨血相连的婴儿。”
  “还有这种操作?”张贺万万没想到,史良娣给刘据带来的孩子,物种竟然看起来不太对。
  “没办法,我重生的时候还是少女,太一神只好采用了这种方法。”史良娣朝刘据展演一笑,“太子殿下,我这也算是完璧归赵,你什么时候给我良娣的位置作为奖励?”
  刘据还在消化自己凭空多了四个孩子的认知中,被史妙仪这么一提醒,他才恍然大悟地说:“我明日就去告知母后,让她禀明父皇,封你为太子良娣。”
  太子难得开窍要纳良娣,刘彻和卫子夫自然非常高兴,一道旨意很快下来,册封史妙仪为良娣。
  接到旨意的当晚,刘据、张贺、史良娣三人一起在北宫的水阁畅快痛饮。
  史良娣端起酒杯敬道:“妾今生再无别的宏愿,惟愿张贺能够助殿下一生顺畅,快意人生,不再受那小人所害。”
  张贺也回敬道:“贺定当为殿下鞠躬尽瘁,在此先行谢过史姑娘成全。”
  刘据问道:“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我一定想办法满足你。”
  “当然是安心等待我的进儿再次回到身边。”史良娣笑道,“不过我老是呆在北宫也是很闷的,还请殿下允许我经常回博望苑继续帮你打理那边的事务。”
  “今天开始你就算是博望苑的女主人了,那些属官、奴仆都任你驱策。”
  “那可多谢殿下了,等有了好消息我会尽快告诉你的。”
  于是外面传闻,史良娣一入太子宫便非常受太子宠幸,经常带她陪伴在身边,居住在博望苑,因为史良娣非常喜爱荷花,便将苑内一处荷池专门划给了她,在水边建造新的房间,并且让专人打理荷花,一时间博望荷池,竟然成为美谈。
  作者有话要说:  刘据:一脸懵逼
  顶锅盖
  明天开始打西域,还是打打杀杀适合我,处理这几章真是卡文一整天还不讨好的节奏
  但太子又不能没后代,否则蝴蝶了宣帝,只能采取了这么一个不太科学的方法


第116章 河西
  一队近万人的骑兵队伍; 正浩浩荡荡地通过戈壁荒滩; 朝黄河进发。这支队伍由匈河将军赵破奴带领; 此次领命从令居出兵,朝匈奴境内的匈河水进发; 威慑打击和西域小国勾结在河西走廊上作乱劫掠汉使和通往西域客商的匈奴人。
  在最前面的高头大马上坐着长着一张敦厚老实的圆脸的赵破奴将军,他之前多次跟随霍去病出征匈奴,因为战功出色而被封为从骠候,可以说是霍去病最为忠实的老部下。
  但在元鼎六年的酌金案中,他也受到牵连,失去了爵位。也许是作为补偿,刘彻先是派同样在此案中丢侯的韩说出征东越; 然后再派赵破奴首次独当一面; 带领一万骑兵攻打匈奴; 也是给了他们立功复爵的机会。
  在赵破奴旁边并排骑着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穿着红色的汉军战袍; 外披玄色战甲; 马尾在头顶高高束起; 身后披着一条黑色披风,正是之前早就盘算过要主动请缨跟随赵破奴出征的张贺。
  另外一个穿着和其他人都不一样的银白色盔甲; 里面衬着深蓝色战袍,头发用一个银质发冠束着,披着一件绣有银线云纹的褐色披风,正是这次坚决要求一起去的太子刘据。
  “赵将军。”张贺眺望远方紧贴地平线的隐约的山脉轮廓,问道; “那是祁连山的余脉吧?我们还要多久才能到达令居?”
  “快了,我们日夜兼程,明天早上就能到达令居。”赵破奴在马上回过身体对后面紧跟着的骑兵喊,“兄弟们,再加一把劲,我们到达令居后再好好休整。”
  虽说整个后半夜都准备赶路,但等到夜色降临的时候,他们还是在一座沙丘的背风处坐了下来,升起篝火,开火烧饭,准备吃饱喝足了再继续赶路。
  张贺之前读过不少描写边关的诗歌,所谓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的大概就是此时呈现在他眼前一副雄浑而苍凉的风景。
  一轮巨大的上弦月悬挂在冰蓝的夜空,浩瀚的星海在头顶如棋盘笼罩,那些流沙在风中流逝,四周黑暗中环绕的沙丘仿佛沉睡着的古老未知的怪兽,随时准备变换着形状。
  风通过不知道潜伏在何处的孔洞,发出埙一般呜咽的声音,与这些苍凉的背景不同,围绕着篝火炙烤牛羊肉的士兵们脸上倒是露出一些欢乐的神情。
  因为还在汉境内,并不需要担心随时会袭击的敌人,他们有些狼吞虎咽着刚刚烤好的肉,有些举起盛酒的皮囊畅饮,还有人唱起了边关流传的歌谣。
  刘据正用竹签子扎着两大块肉,动作并不熟练地放在火上翻烤着,张贺作为随军校尉,同时兼任了匈河将军司马一职,巡视了一圈士兵之后走回到刘据身边,在他旁边蹲了下来。
  “军营生活难免艰苦,殿下还习惯吗?”张贺询问道。
  刘据转头,火光将他有些苍白的脸照得通红,平素娇生惯养的太子被一口烟呛到了,咳嗽了几声才回答:“我没事,咳咳,就是这肉怎么都烤不熟。”
  张贺从刘据手中自然地接过竹签,开始娴熟地翻烤起来:“你把肉块切得太厚了,里面不容易被烤透,而且烧烤的时候要注意翻滚,否则很容易烤出夹生肉。”
  “这烤肉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啊。”
  “那是当然。”张贺转头温和地凝视着刘据,“我早说了你好好的长安不呆,非得跟我来边关吹风。”
  “子珩你都已经参加过两次战斗了,在这方面懂得比我多很多。我怎么能再呆在长安固步自封呢?再不出来看看,你可要样样都比我强了。”刘据脸上露出了小时候那样的好胜心,令他看起来显得有些稚嫩。
  张贺爽朗地笑了起来:“陛下就没有打过仗,还不是运筹帷幄的天之骄子?殿下你大可不必非得在亲力亲为上和我比的。”
  “那是你们不知道。”刘据压低声音说,“我偷偷告诉你个秘密,每次舅舅和表哥出征的时候,父皇在宣室殿内秉烛对着舆地图直待到天亮,还对我说,恨不得能自己也插翅飞到那广袤的草原上去吧。”
  “也许每个男人心中都要一个驰骋沙场的英雄梦。”张贺拔出腰间的短剑,将在风中有些要熄灭的火堆拨弄得烧得更旺了些,“其实我也是如此,当初看到大将军河朔凯旋归来,骑在高头大马上迎接长安城的万民敬仰的时候,我也热血沸腾,想做一个世人心目中的英雄。可是当我真的踏上战场,却发现两军对阵,不仅仅有豪情壮志,更多的是生死杀戮的残酷无情。”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不能只做一个守仁的太子。”刘据的眼睛闪着坚定的光芒,“自从史良娣和我提了一些以后的事情之后,我想过了,我也不能困于深宫,而是要多出去增长见识,这样才能成长起来,保护好我的家人,保护你。”
  张贺听着太子情真意切的一番话,心里很是感动,背后不远处士兵们正在唱着雄浑的军歌,借着这大漠月夜的豪迈气氛,张贺也说出了一直藏在心底的话:“其实我来到这里,一路不停地迫使自己成长、变强,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你。”
  “子珩……”刘据握住张贺空闲着的左手,“上次你欠我的那个彩头,是不是可以趁着这月黑风高,让我亲回来?”
  “尽胡说,这月光明亮,哪里月黑风高了?”张贺慌忙站起身来,走开前将烤熟的肉连着签子扔回给刘据:“肉烤好了,殿下慢慢吃吧,我还有军务在身,暂不奉陪了。”
  刘据看着张贺紧张离开的身影,嘴角上扬,显然是非常开心。他咬了一口张贺帮他烤好的肉,果然味道很是不错,看来张贺是真的越来越适应军营生活了。
  刚才张贺和他推心置腹的那句话,刘据知道张贺是完全出于真心的。
  当初他第一次见到张贺时,对方还是个一脸懵懂可爱的团子,这些年刘据看着张贺一点点学习进步,其中付出的辛苦和心血都不计其数,听说张贺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刘据瞬间觉得自己整颗心都如同泡在温水里那样酥软,恨不得将张贺抱在怀里。
  虽然张贺借口躲开了,但这个彩头,刘据还是盘算着什么时候好好讨要回来的。
  大军在沙丘背风处休息了一个多时辰,就重新骑马前行。在夜晚马蹄践踏起砂砾,真的好像飞腾的雪花。
  一万人的骑兵披星戴月,经过那些沉默不语的胡杨木,朝着更远处的地平线前行。
  终于到了天亮时分,一轮红日从远处冉冉升起,将金色的光辉撒在每个骑兵被露水和雾气沾湿的披风上。
  在众人的视线前方,一座宏伟的城池出现在眼前,这座城池因地制宜,用当地的沙土堆垒成黄褐色的城墙,在墙垛上插着旗杆,以红黑为色调的汉军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这就是赵破奴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金城郡令居县。
  作为扼守河西走廊东门关口的战略要地,在当年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之后,汉军就一直长期在此地驻扎守护。再加上前几天汉天子下令迁徙内地百姓实边,令居由一座军事重镇,变成了军民共同居住的一座边境大城池。
  令居县令和守军将领早就接到诏令,派人在城墙上守候,看到远远汉骑兵扬起的灰尘,就命人将城门打开,提前来到官道旁边,迎接汉军的到来。
  县令姓王,是从中央委派到此地的文官,而守军将领姓陈,出身六郡良家子。两人拜见赵破奴之后,将他们带到了令居守军的驻扎地。
  王县令说道:“将军旅途劳累,我已经为大家安排好了歇息之所,还有您之前来书要求我准备的粮草,也已准备妥当,等到大军开拔就可以随军带上。”
  “那就有劳你了。”赵破奴说,“等下我派人去清点一下。”
  说完,赵破奴又转头对陈将军说:“你驻扎在边关多年,军队里应该有一些对匈奴地形比较熟悉的士兵,我需要你给我挑几个能打仗能认识路的人,这次随我的骑兵一起出行,帮我们辨认草原地形。”
  “这肯定没问题。”陈将军说,“我这边还真不缺少能识水草辨认地形有能打能骑马的勇士,我就去挑人。”
  “陈将军等等,就让我随您一起去吧。”张贺此时站起身来说道。
  “这位小兄弟如何称呼啊?”
  赵破奴回答:“这是我的军司马张贺,就让他随陈将军一道去挑选向导吧。”
  张贺随陈将军走了出去,驻军长期驻扎在令居,因此军营都是固定的建筑,出门右拐不远便是,除了当年跟随霍去病转战河西的将士,还接收了一批边郡勇猛、善于骑射的当地勇士。
  因此当陈将军带张贺巡视军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批骁勇善战的年轻人,有些手里拿着刀剑练习格斗,有些骑着马练习跑跳,整个军营热火朝天,干劲十足。陈将军脸上也满是自豪的神情。
  “令居守军名不虚传,果然勇武。”张贺也毫不吝啬地夸奖道。
  陈将军听得熨帖,连连点头道:“我已经派人去挑选一批认识匈奴地形的士兵,等下你可以随意挑选。”
  “那就提前谢过将军了。”张贺话锋一转,突然开口问道,“我想向将军打听兼讨要一个人,骑士赵充国可在此处?”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写打仗爽啊,历史上赵破奴这趟算是白跑一趟,无功而返
  不过既然贺贺和太子都去了,不能再白跑了,接下来某些历史剧情会提前
  大家可以猜猜贺贺这次要打哪?


第117章 居延
  “赵充国?”陈将军楞了一下; “是有这么一个人; 你找他何用?”
  “让他来当我的向导。”张贺微笑道。
  陈将军办事很是雷厉风行; 很快就将十几名年轻的士兵叫了过来。
  张贺站立在点将台上,扫视过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这些人看起来和他上辈子穿越前的年纪差不多大小,因此看得他也起了几分亲近之感。
  “你们中间哪位是赵充国啊?”张贺朗声问道。
  “正是在下。”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台下传来,只见一个穿着小兵服饰的青年上前一步。
  张贺循声望去,只见那人身材高大健壮,一双虎目圆睁,虽然只有二十六岁年纪,皮肤却在边关的风吹日晒下显得有些粗糙; 再加上蓄起的大胡子; 看起来倒颇有几分威严稳重。
  “我们这次出兵要前往匈奴境内; 主动寻找敌军,作战目标直达匈奴河畔; 你知道那一带的地形吗?”
  “我曾经出关数百里进行探查; 对地形颇有了解。”赵充国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陈将军也笑着对张贺说:“这赵充国从小就熟读兵书; 在一群大老粗里面他是脑子最好的,你找他当随军向导; 大可以放心。”
  张贺点点头,他又在赵充国之外挑选了七名向导。
  赵充国对张贺说:“虽然我和几个兄弟们平时没事都常常外塞外跑,但对匈奴那块到底没有打小在草原上长大的匈奴人了解,我以为张司马还可以从陈将军的归义匈奴营里挑选几名匈奴战士,和我们一起行军; 可保大军无忧。”
  “你想得很是周到。”张贺对陈将军说,“就请陈将军帮忙挑几名匈奴战士。”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赵破奴率领的一万骑兵在令居修整了一天,每名骑兵随身都带上了三日份的干粮,又把战马喂得饱饱的,第二天天还未亮,就由王县令命人偷偷打开另一侧的城门,骑兵沿着黄河一路北上。
  张贺和赵充国初次见面,充满了新鲜感,赵充国此人果然名不虚传,不光有勇有谋,精通兵法,而且因为从小居住在边郡,非常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张贺一路和他并驾齐驱,通过聊天掌握了很多他在长安没听说过的边关知识。
  黄昏时分,骑兵来到了居延。
  居延南接河西走廊,位于一片荒芜的戈壁、沙漠之中,弱水汇入此处形成居延海,沿岸和弱水三角洲一带水草丰美,匈奴有一个叫做驹衍的部落曾经在此游牧,居延就由此谐音而来。
  自漠北决战之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居延因为其扼守漠北、河西,成为来往商队休憩的一处小型村落。
  这里在将来的几年后,将由路博德率人建造起居延城,成为历朝历代西北的军事重镇,但如今当张贺等人到来时,它还只是一座人烟稀少的村落而已。
  村子里杂居着汉人和西域各国之人,也很有可能有不愿意离开的匈奴人混居于此。赵破奴不想打草惊蛇,就在距离居延二十里外的弱水河畔安营扎寨,派了十几个人打扮成商队,去居延打探消息,顺便购买一些物资回来。
  赵破奴因为曾经跟随霍去病打过河西,恐怕有些匈奴人对他眼熟,所以就不便出马,就由张贺自告奋勇,赵充国带路前往村庄。刘据自然也主动要求一起前往。
  因为假扮商队,就不好骑着军马前往,还好只有二十里,大家骑马来到五里开外的时候,就将马藏在隐蔽的地方,徒步进村。
  刘据趁大家一脚深一脚浅在沙地里走的时候,伸手拉了拉张贺的袖子。
  张贺将兜在头顶的风帽拉了下来,转头低声问道:“怎么了,太子殿下?”
  “你一路上只和赵充国说话,都没理睬我。”刘据有些委屈地说。
  “那赵充国有丰富的边关经验,我这不是向他求教吗?你也多听听,对接下来的行军会有所帮助。”
  “我有在听。”刘据连忙说道,“不过谈论正事之余,你也不能不理我吧。”
  “好好,我现在就陪你聊天。”
  张贺和刘据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很快就看到茫茫黄沙前面出现了大一片绿洲,还有绿洲中搭建的茅房。
  “前面就是居延村了。”赵充国用手指了指,“我以前出塞查探的时候,好几次经过这里,这儿居住的人群混杂,但也是最容易打探到消息的地方。”
  “那我们就去问问看吧。”张贺说道。
  此时日头西沉,沙漠上的暑气消散了不少,已经有不少人在路边出来,贩卖一些作物和野味。
  张贺他们一副明显的外来汉人打扮,一进村子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一位卖水的老大娘起身招揽道:“几位远道而来,一定口渴了吧,买一碗糖水吧,五碗才十钱。”
  张贺转头和赵充国对视一眼,赵充国朝他略微颔首,张贺随即会意地走到糖水摊里,将胡椅拉开,对刘据说道:“公子请坐。”
  他们这群人里就数刘据穿的衣服最华贵,所以他很理所当然地扮演了商队领队的角色。
  刘据坐了下来,从袖子里取出一串铜钱,对老大娘笑道:“大娘,给我们一人一碗糖水。”
  “好嘞。”老大娘看到做成了一桩大买卖,喜滋滋地去舀装在缸里的糖水。
  因为摊子里位置有限,只有一张简易的木桌,所以就刘据、张贺、赵充国还有另外一名士兵坐了下来,其他人都站着拿碗喝水。
  村里条件简陋,刘据拿在手里的碗口还破了两个缺口,他略一迟疑,但看到张贺和赵充国等人已经毫无形象地仰头将糖水灌了下去,他也优雅地端着碗喝了起来。
  说来奇怪,平时在宫里蜜水、甘蔗汁等经过精心料理的饮水喝了不少,这次在沙漠里跋涉出一身臭汗之后,一碗普普通通、平淡出奇的糖水,喝到口中也如同琼浆甘露一般可口。
  张贺微笑着看向刘据,打趣道:“公子不用省着喝,喝完可以问大娘再买。”
  大娘也在一旁附和道:“就是,出门在外多不容易,这糖水喜欢就多喝几碗。”
  “那就有劳大娘给我们这桌再加上四碗糖水。”
  等大娘将四碗糖水一起端上来的时候,张贺已经解了渴,也和刘据一样端着碗,慢条斯理地喝着,一边喝一边向大娘搭讪:“我们是第一次出河西经商,听说最近这一带不怎么太平,可有此事?”
  “最近确实不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