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怀璧-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周宫人莫不敢劝,值祭农节当日出此变故,担责者恰是宜妃亲父,平素里隆恩盈身的后宫宠妃也在此刻求不得宏宣帝一丝儿怜悯,又有何人胆大妄为敢去置身其里。
宜妃只觉闷热皮囊之下是刺骨的冰凉,身侧唯有一个拂冬忍着声揩去眼角泪水,心疼地陪她跪着,渐不知时辰几何。
御书房外死一般的寂静,许久过去,廊西现出两道人影,行前的那位其势不见张扬,然自带三分凌人贵气,腰间一柄玉骨山河扇随身而动,扇骨一侧镶嵌之白玉寸寸烁着日辉。
宜妃恍惚被燎了眼,抬眸一霎对上平怀瑱偏头置来的笑目一双,她缓缓地挑了挑不同往常红润的唇角,回以恨恨一笑,心底有掩不住的震诧狂生……
原是她未留意,那早被鲜血淋漓地折断何氏羽翼的少年,何日起竟可生出这般眼神。
平怀瑱笑意更深一重,敛回目光行进御书房去,身后蒋常躬身退到廊柱边候着,从始至终目不斜视,谦恭地垂着脑袋。
院里复又静若无人。
御书房中无形压着窒息之气,宏宣帝正自批阅奏折,若非知情,乍一看仿佛未闻窗外事。
平怀瑱上前数步,于案前驻足停下,唤声“父皇”。
“来了,”宏宣帝稍一抬眼,继而将视线落回朱红折子上,语气沉静似水,无波澜起伏,但问得格外直白,“太子此来为谁说情?刑部,工部,还是那毁了神像之人?”
平怀瑱早料宏宣帝有此一问,自是有备而来,平静应道:“回父皇,儿臣不为说情,是为请罪。”
此一言终令宏宣帝搁了笔。
宏宣帝抬首凝着他,眸里盛着一眶似笑非笑的怒意,好半晌问道:“太子何罪?”
平怀瑱仿不计得失后果,一味揽罪:“江湖门派收编在案,乃儿臣所谏;后行招安之举,亦乃儿臣所谏。今出此事故,儿臣又岂能置之事外?”
宏宣帝久久沉吟。
少顷,室内窒气少了几分。
案后天子微不可查地叹了一息,继而眉头渐解,如在心中落定决意,起身绕桌行至平怀瑱之侧,将他经久微躬的身姿扶了扶。
平怀瑱直起背脊,耳中落入笃然一句:“收编门派,为赵珂阳之意,而招安之政,为刘尹之举,皆与太子无关。”
“儿臣……”宏宣帝目不转睛盯着他,平怀瑱顺阶踩下,“儿臣明白了。”
非是与太子无关,而是无人知与太子有关。
祭农事大,民怨难息,必当有人承担罪过,而这一人绝不可是太子,这便是宏宣帝之真意。
此真意平怀瑱确乎真真切切地懂,是故今来御书房,实则根本不为请罪,只为旁敲侧击地替宏宣帝下个狠心,要令他明白,即便不忍不舍,也都不得不重惩刘尹。
院里女子仍自跪着,无从得知圣意已决,只愈渐惶惶不得安宁,满眼晃着平怀瑱入室前那三分笑意七分寒的模样,擂鼓之心几欲跳出喉咙来。
宜妃跪足了整一个时辰。
至申时,御书房门才有了动静,平怀瑱施施然行出,腰间折扇此刻尽展手中,扇面泼墨山河意境恢弘,日辉一洒似铺了一层金屑。
偷倚着廊柱的蒋常直回身子随行其后,平怀瑱未延廊离去,步步踏着台阶行向院里,路过宜妃身畔时停了一霎步子,垂首低嘲:“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啊宜妃。”
罢了抬步又走,随风落下半嗓笑。
宜妃顿时周身禁不住地起了一阵战栗,猛地瞪眼望向前方紧阖之门,等了这一个时辰的传唤,却忽在此刻只愿那门永不开启,室内天子永不出现。
然终究枉然,平怀瑱半只脚尚在庭院口时,王公公便亦自御书房里现了身。
王公公缓至院里劝道:“宜妃请回罢……”
宜妃蓦地将他袖摆一把攥紧。
王公公摆了摆首,退开几步,那衣裳挣脱而出,空余一团皱痕。
平怀瑱收回了眼,迈出后头那只脚。
回殿路上,蒋常忍着没问半个字,过后一番打听,才知王公公当时动身是往钦天监请了温智元问话,宏宣帝问了什么、温智元又答了什么皆不得而知,只晓得再之后王公公便又奉圣上口谕转头令中书省起草了圣旨。
一朝刑部尚书,不待经审便为宏宣帝亲自问罪,谪官远贬,驱离京城。
刑部担主责,工部小惩大诫扣罚俸禄,而至于修固城墙的那波招安之士,仿历经一场闹剧,临尾声重归其位,且当梦一场。
误毁神牛之人得以赦免,乃陈知鹤以戴罪之身向宏宣帝求情之果。
宏宣帝亦自有衡量,觉招安之举本为善策,却因监管不力而酿成大祸,既事已至此,刘尹已为失职偿罪,倘再对招安之士严苛以待,难免会如陈知鹤所言,令朝廷与江湖之势更显棘手。况且此事之中,由户部借去的那一支门派所作所为皆无所纰漏,短短数日间征齐春税,功过相抵,不妨严宽相济,就此作罢。
自此之后,凡招安之众,愿留归朝廷者尽可留,愿重返江湖者尽可去,皆既往不咎。
第六十一章
京外数人将远行,为首之人褪去一身官装,粗衣蔽体,直腰高坐马背之上,目光沉静遥望前路,似当年初入江湖那不羁之姿。
城门内外人潮不息,时有百姓往来,未几,一辆素色马车自内行出,伴着车轮辘辘声驶近身后。马上人回过首来,随即一跃下地,行上前去。
车帘恰在此时挑起,前来相送者竟是陈知鹤。
飓风门伍门主拱手致意,掩下眸里复杂情绪,无一字相与。
神牛神像一事,他知是陈知鹤出言相保,于皇威之下救了他与一众弟兄,亦知自己同样是为陈知鹤所害,从鸿鹄楼一宴而起,便是一道抽不离身的陷阱。
甚至尚在更早时,原该潇洒江湖之人就已成了政局里的枚枚棋子。
事到如今伍门主终是懂了,从不曾有谁于他有恩,刘尹没有,陈知鹤更没有。这朝廷里有的只是蚕食争斗、尔虞我诈,若非有所图,如他这般草莽之徒又如何值得礼待有加。
好在陈知鹤尚且算得保有良知,虽以他为棋,但不视若废棋,姑且念在一个“义”字的份上与宏宣帝讨来宽赦。
可伍门主实难向他道出半句谢言。
索性陈知鹤倒不图谢,所作所为皆因心中有愧,此番相送,亦为求个安稳。
偶有浅浅马嘶在耳,那候在马背上的众人本就不愿见他,不时引马徘徊数步,不耐神色一览无余。
陈知鹤无奈作笑,只可视若不见,与伍门主关切问道:“不知伍门主此后将去何处?”
“打哪儿来,回哪儿去,”伍门主应得通俗,此一开口全将心中不满不遮不掩地袒露出来,爽直道,“我飓风门上下弟兄错就错在不该入这朝廷。鱼游水,鸟在天,走兽岂有不在林间的道理。先前之事权当是烂醉了一回,如今得以酒醒,便各归各位。在下对不住各位弟兄,往后拼了一身力气也要带着大伙儿混出一番名堂,即便混不出,就是寻个村落耕地犁田也绝不再沾这京城半寸。此间风气,我等是万万招惹不起的。”
陈知鹤不置喙他话里嘲讽之意,深知换作何人又能无怨,于是不作反驳,儒雅一礼,道句“珍重”。
伍门主话至此不再多言,上马抱拳敬道:“陈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诚无那句后会有期。
马蹄卷起尘土远去,陈知鹤目送良久,思及当日鸿鹄宴时,伍门主一句“知恩图报,言信行果”,令他愧对之情难消半分。
然他不作悔过——恰是知恩,才永不悔所行之路。
人存于世,诸多事难断是非对错,但多少当得一句值或不值。陈知鹤只知从何炳荣当年施恩于他起,万事便注定是一个值。
祭农风波渐渐平息。
城墙未固之际,宏宣帝先是下旨重筑神牛石像,令之筑成之日即刻送往京外佛寺开光,依温智元所谏倾力挽回破兆之势。
京人纷纷随之释怀,日日期盼着神像重归其位,怨怒之情随刘尹贬谪而得以抚慰,全当送走这一樽瘟神,灾劫便不会降临京中。
自遇刺之日起,太子历时三载,胜了一盘筹谋万千之棋。
这边儿蒋常欣欣然行入殿内,从袖里摸出一封书信,小心翼翼理平了皱痕呈上前来。
平怀瑱眼底霎时淌过暖流,其外无字的褐色信封被蒋常揣了一路,接到手里尚有暖意,拆开细阅,如故是些境南琐事,细碎却可令他觉出厚重温情。
李清珏此番回信应了他先前提及的小瑞宁哭鼻子一事,心疼之余狠下心来置评几句,道瑞宁养父养母本就对这养子慈爱无比,愿平怀瑱切莫惯多了他,堂堂男儿当有顶天立地的一腔气血。又说同是三岁小儿,怜华容夕恰似不同,逢他离去时尽管极其不舍,但仍强自抿紧了嘴,包着满眼雾气不肯掉下泪来。
平怀瑱一遍遍反复看着,想这些话倘若是从李清珏口里说出来该是哪般语气与神态,不觉想得心头又疼又软,相思满腹。
今刘尹遭贬一事李清珏尚不知情,想来消息亦不能那样快地传至境南,于是提笔往来,再与他一信。
信里告之刘尹重拾璃崇总督之衔,其位不低,可见宏宣帝尚且留了情面,予百姓交代之余仍未能狠心令这宠臣太过凄凉。好在璃崇远京,宫中总算拔了这株隐患,往后行事便利许多,不必似从前那般如履薄冰。
平怀瑱书了满满当当三页纸,除这喜事之外亦教李清珏莫忘好生照顾着自己,近来天转热,切勿遭了暑气。
柔软毫笔蘸墨游走宣纸之上,蒋常在旁静静候着,心里搁着一件未了之事。
他这边儿不催,且待平怀瑱一信书罢,仔细入封交予了他,这才小声问道:“太子,后厨里的那个……”
平怀瑱几乎忘了那人,听他言罢想了一想才记起此事。
方才与李清珏通了信,他当下心绪明朗笑了一笑,颔首回道:“把人带来罢,莫扰着旁人。”
“奴才明白。”
蒋常躬身退下,过不片刻重回殿中时,身后已然跟着一位宫婢。
从上回送呈香果之后,此宫婢未再得时机近身侍奉,平怀瑱此时一瞥尚觉陌生,目光悠然转在她眉目之间细细瞧着,问道:“叫什么名儿?”
宫婢低敛首,瑟缩着应得极其小声:“回太子,奴婢棉春。”
“棉春,”平怀瑱好笑念出另两个名儿来,顿令之面上失了血色,“拂冬,茹夏,你们秋华殿莫非要把那四季凑全?”
棉春倏然惊惶跪下:“太子明鉴,奴婢、奴婢是从漱玉殿出来的,欣美人遭贬,殿里再留不得那样多的人伺候,奴婢才被调来了旭安殿……”
“既不是秋华殿的,那你跪什么?”平怀瑱抬抬下巴,“起来。”
棉春缓缓止了颤,正欲自地站起,骤听平怀瑱故意打着趣儿又问:“这么说,欣美人犯事遭贬,亦是着了你家主子的道?”
棉春重又惊得跪下。
平怀瑱面上笑容终趋寒凉,寸寸敛尽,漠然俯瞰着她。
“太子,奴婢冤枉,奴婢不是秋华殿的人!”
“是与不是,本太子今日不需你认。”平怀瑱冷冷道出声来,早令蒋常将她来路探得一清二楚,又何须再看她演戏,“想来宜妃费尽心思送你到旭安殿中,为的是探听京北之事的玄机,未料你打一开始便露出马脚,半点儿用处皆无。眼下尘埃落定,刘尹已不再是刑部尚书,我若将你送回秋华殿去,必定没你的好果子吃。”
“太子恕罪!”棉春再不作伪装,只一想到宜妃当如何收拾了她便觉惊惧无比,跪行两步向平怀瑱伏身拜下,“太子饶了奴婢罢,奴婢身不由己,确是不敢逆了宜妃之意……往后……往后奴婢唯太子一主,绝无二心!”
“绝无二心?”平怀瑱沉声作笑,“好,本太子姑且饶你一回,但你今日所言若有不实,便莫再妄想讨要第二次机会了。”
“是、是!奴婢谨记,谢太子宽宏大量!”
“下去。”
“是……”
棉春如蒙大赦,娇俏面容涨得通红,两鬓与额间尽覆一层薄汗,忙不迭告退离殿。
身后蒋常凝眉瞅着她,待人去后回过头来疑道:“太子当真信了?”
平怀瑱悠闲摆首:“背主之人岂可信?只是姑且留着罢了,忠心之人不必多,而可用之人不嫌多。”话至此顿了一顿,看向他嘱道,“你平素多留意着她,若见端倪,再处置不迟。”
“嗻。”
蒋常不作多言,全当平怀瑱今日心情畅快,应后转身退下,将那一封书信秘密送出。
平怀瑱不爱留人伺候,独于室内研墨作画,消磨光阴。
宣纸上迎风细柳方勾了枝,又闻人声自外传来。来人许是未寻见蒋常,兀自行近门前唤了声“太子”。
平怀瑱认出其声,当即搁笔迎出。
“舅舅快请。”
赵珂阳得他相传,不再守礼候于廊间,大大方方行入殿内,过两重珠帘出现在眼前。
琉珠碰撞声清脆悦耳,如春雨坠弦,惊起天籁无数,平怀瑱不察这经年熟悉之声亦可这般怡人心神,笑邀赵珂阳于桌旁落座,亲执壶斟茶与他,万分和缓地问道:“舅舅入宫寻我,可是为刘尹之事?”
赵珂阳接过茶盏在手,浅啜两口点了点头。
“今太子得利,臣身为太子太保,却不得不扫兴多言几句。”
平怀瑱闻言顿将心绪沉敛下来,郑重颔首道:“舅舅但讲无妨。”
“刘尹虽遭贬离京,但近年来已于京中笼络人心数重,势力未减,更难保哪日卷土归来,故太子万不可掉以轻心。依臣所见,当趁热打铁,借其离京之期分崩其势。”
“舅舅所言字字在理,侄儿谨记。”平怀瑱顺眸应下,其实赵珂阳所言他皆心中有数,断不至得意忘形、乐极生悲,于是也将心中打算告知一二道,“不止京中,我亦打算于璃崇安置眼线盯紧刘尹,若得良机,彻底将之除尽最好;若无,亦可知其态,防范未然。”
“好,依太子之计行事便可。”
赵珂阳见他早有谋划,不就此事多谈,但以拇指指腹摩挲着手边茶盏,默默无言起来。
平怀瑱觉他与往日不同,似有话欲讲未讲,然而耐着性子等了好一会儿,始终不闻其开口,不免失笑主动问道:“舅舅可是有话要讲?”
茶水入盏声扰了耳。
瓷壁温温热着手,新茶续杯,激起杯底沉睡的褐色叶儿,赵珂阳瞧了片刻将眼抬起,寻一隐晦之言与他慢慢讲道:“前些日子,臣奉太子之意夜访温府,询天象之事。听温大人说,近来鸾星频现,宜结姻缘。”
平怀瑱神色隐约有变,目光稍显波动,却在一霎之间又平静如常,仍以浅笑之面望着他。
“太子及冠,想来是该成婚了。”
“舅舅,”平怀瑱摆首,“可惜侄儿不宜早婚。”
“不宜,还是不愿?”赵珂阳话到此处不再隐瞒,与他开诚布公,“当日我已从温智元口中探出实情。不宜早婚,不过是太子一己托辞。”
平怀瑱眸里风云剧动。
“臣思之颇久,以为太子之所以如此,无外乎心中已有求而不得之人。”
一字一字愈近真相,平怀瑱攥杯之手越发收紧,凝神对上赵珂阳意味深长的目光,两人皆未再出言半语,但已有三字呼之欲出。
是为李清珏。
第六十二章
两人相对沉默,整一座大殿闷闷寂了许久,久到蒋常送信归来,才有珠帘声惊破这如冰的凝滞。
此间平怀瑱思虑深重,似将过往与李清珏相识那十余载皆从头到尾走了一遭,自黄口小儿到翩翩少年,再至如今这顶天立地的男儿之姿,无不是风雨相伴,生死不离。
他望着赵珂阳,未闻李清珏之名,却已从那眼里清楚瞧见了洞察明晰之色,索性把一干芥蒂尽数抛下,怀着满襟坦荡诚诚告道:“正是。”
赵珂阳闭了闭眼。
“与舅舅所想无差,我心中有那一人。”
帘边蒋常停了脚,觉气氛有异,悄无声息静立一旁不挪半步。
赵珂阳一句“荒谬”憋在口里,隐忍片刻换作另外两字:“糊涂。”
“确非糊涂,”平怀瑱浅笑,既已坦言,索性万分坚定地与他道个明白,“我非懵懂稚子,总不会想错了这十余年的情意。舅舅,侄儿从未求过你,唯此一事,还请舅舅切莫干涉。”
赵珂阳胸中窒气难纾,一时之间不知如何答复,然与此同时,又实如醍醐灌顶,诸多疑惑在此一刻尽都明朗了。
为何平怀瑱拼死要保李清珏,为何宫中美人云集他却长年不近女色,又为何此二人亲密无间情义更甚兄弟……不过都只这一个答案而已。
可一国储君,岂可不婚,岂能无后。
赵珂阳苦思良久,仿佛浑身坠进了冰冷河沟里,即便挣扎爬出也都摆脱不了那一身潮湿难受。一时之间他陷入了死胡同里去,脑中甚至闪过一念,不知他与皇后多年以来苦心孤诣,如今看来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本无血缘,但亲情实存,比及江山是否后继有人,赵珂阳更怕来日新君遭天下诟病,风光半世而凄凉余生,徒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赵珂阳难以释怀,偏他熟知平怀瑱脾性,心知劝说无用,只好退而求其次,寻一两全之策。
“臣可不干涉,”好一晌过去,他才莫可奈何地睁开眼来,道,“太子心中有谁皆无妨,但身为储君,还当及早成婚。”
平怀瑱摇头:“舅舅不必挂心此事。”
“你……”
“这一世不得不为储君、争皇权,自在与否不由我选,但爱谁护谁,必由我选。”
赵珂阳再无言以对,眸底深处之悲之怒层叠起伏,最终卷作一狂浪潮,汹涌过后静若死水。
当日不欢而散。
二人两相不得劝服,谈至无解僵局。
蒋常立身殿内听了整出对话,临赵珂阳去时垂首送远几步,期间半字不敢多嘴,回到殿里亦不干扰太子丝毫,只闷声取走桌上茶壶亲将凉茶换热。
平怀瑱一转眼又独留内殿,一日间的好情绪消散无踪,空旷室里仿佛处处可见李清珏身影,似从前的何瑾弈眉目含笑唤他“太子”,又似后来的李清珏拿那氲满悲痛与切切深情的眸子将他久久望着,无所不在,如影随形。
他在这般思念里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任谁都逼不得他。
此生他必不成婚,不论是今为储君或是来日称帝,唯有此事不计代价,令他甘愿赌上所有乃至性命,都要给李清珏留着完好一心。
大殿不期然显得萧寂。
平怀瑱掌心朝上,握拳再松,一遍一遍,仿似攥紧了手心人。
是夜忽生旧梦。
有幼童乖巧趴在床畔看他,偏着小小一颗脑袋,清灵双眸缀满星河。
平怀瑱偏头望过去,小小年纪的何瑾弈笑出几许白牙,小胳膊撑着身子倾上前来往他眉间一吻。
“亲一亲就不难受啦。”
软糯童声润入心肺,平怀瑱怔愣不已,极缓地探出手去欲将他拥入臂间,可在即将碰触之际又眼睁睁见他如风化没。
平怀瑱心头一惊,掀了锦被匆匆下榻,殿内昏暗,宫灯晦涩,夜里轻帐垂帘似鬼影翩跹,随透窗夜风荡如水波。而在那道道轻漾的朦胧光影里,有一人时隐时现,他急切追逐而去,不过一方内殿,竟行得有如翻越千山万水。
甚久,帘间之人才被他紧紧地攥住了手臂。
少年何瑾弈回过身来,手中烛台顷刻间盈亮一整个旭安殿,那面上笑意更比柔光暖人,带着眼底的半分疑惑和声关切:“太子何故急作这般模样?”
那一时里,平怀瑱恨不得此梦为真。
他诚愿李清珏仍是少年模样,尚无血海深仇,更无悲绝哀嗟,明如朗日,净如清月。
平怀瑱拥他入怀,紧了又紧。
烛台不慎翻落在地,燎燃道道帘帐,何瑾弈不慌不乱,但笑由他拥着,听耳里一声声地传来“瑾弈”呢唤。
平怀瑱揉他入骨血,低道着梦醒时从不能说出口的肺腑之言:“瑾弈,我带你离京远去可好……这世上再无人能伤你、害你……瑾弈、瑾弈、瑾弈……”
烈火冲天起。
平怀瑱于火光中睁眼骤醒。
幽夜寂静,只沉重鼻息声突兀入耳。
蒋常于床榻之外皱眉不展:“太子可是遭梦魇着了?”
是梦,非魇。
平怀瑱未作应答,渐缓心跳,揉额坐直身子。
正是当夜丑时。
额上薄汗很快凉似寒露,蒋常眼明心细地拾来棉帕为太子拭净,静静守着这睡意全无之人,不问他方才梦见了何事。
平怀瑱饮罢半盏温茶,一袭单衣至桌后作画,身后蒋常忙将锦袍取来为他披覆在外,随即顺眉研墨,待那上等松烟与清水缱绻相合。
一室内恍只余低低研墨声,蒋常手里认认真真不作停歇,一边却偷眼将旁瞅着,瞧得太子走笔如行云,那荡荡一片纸上未几现出一人轮廓来,是一稚子含笑捧着一把桂枝,扑鼻香气透纸而出。
再随后便见少年行,斯人风华世无双,令人见之莫能忘。
蒋常心鼓渐疾,约莫猜着太子方才梦见了何人何事,隐忍许久,想起李清珏别前教他“时时记着那口忠主的志勇之气”,总算咬牙劝阻道:“太子,奴才有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