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怀璧-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殿之外两名宫人彻夜不眠地候着,见他行出皆躬身行礼。姿态不用寻常宫人,使得平怀瑱足下步稍稍一顿,回首向那面熟二人望了望,忆起是李清珏从筑梦安置而来的少年。
四顾无他人,平怀瑱不急走,有心嘱道:“仔细护着皇后,今皇后失权,想必不出两日后宫掌宫之权便会落入他人手中,届时倘被有心刁难,当及时告知于我。”
二人闻言颔首:“属下明白,请太子放心。”
平怀瑱点一点头,侧首再往室内看了一眼。
此江良骥与吴阳成确无甚不令他放心的,只是两人身为男儿,护安危可,顾起居不可,必不能够同那些个宫婢般贴身料理得周道,可见皇后身边缺了个体己的雁彤,着实为一难题。
不过千难万难,也得尽快寻一应对之策。
虽于皇后而言,雁彤在这宫里根本无人可替,但于平怀瑱而言,便是不可替也定要再找出这样一人来,不求知心知意,但求竭心竭力。
可惜脑里暂且无此一人,平怀瑱茫茫然有所失,独于宫巷间行着,铺天星月落在眼里寒如碎冰,旋即又化刀刃割出漫身伤口。
他这般漫步走着,不知何时回到旭安殿中,推门声在静夜中显得突兀,教殿中人抬起头来望向帘处,等着他出现在眼里。
平怀瑱迈入内室,与李清珏目至一处,静望片刻后勉强予他淡笑,弯唇将眉间疲乏尽都掩下。
李清珏全瞧在眼里,等待时一动不动地倚墙偎着窗畔罗汉榻,榻背半屏山水雕镂如真,似伴着星辰云卷与他共成一画。平怀瑱每望着心头人便甚觉舒心,再是烦闷愁恼都不觉苦,见他步步行近身旁,展臂等着将他轻拥入怀。
“皇后可好?”
“尚好,”平怀瑱闻言轻叹,抵颌在他肩上憩着,“只是那冷宫实在简陋不堪,物具陈旧,定得着人打整一番才是。”
“若需打整当快些吩咐下去,方我细细思罢,总觉六宫之权会落到宜妃手中。”
这倒是想到了一处,平怀瑱目露不耐,直起身来认真应他:“清珏与我所想无异,父皇后宫之中无贵妃,四妃又以宜妃为首,是如何也避不开的。”李清珏听得认同,于话末颔首,罢了又听他转而接道,“可这倒不是我最为忧心之事,母后一日不遭废黜便一日是这宫里的皇后,宜妃总不好明目张胆地寻她不痛快。忧的是雁彤不能伴在母后身边,母后双目失明,再没个可信之人贴身服侍……想来雁彤在那掖庭宫里也不好过,不知能否挺得过去。”
李清珏默默听着,想身边可用男儿不在少数,女子确无一个,思来想去,甚想到可否将皇后带离皇城,暂居近郊行宫,也便于在那远宫之处多多安置人手。然此一计亦有诸多不妥,皇后现乃戴罪之身,是为幽居冷宫令其思过,又岂可轻易离宫自在。
半晌思虑不定,李清珏一时为难,无言抬手抚着平怀瑱后颈,缓将双目微敛起来。而恰在此刻,殿外忽起动静,似有人大胆自入,推门入殿向里,放肆如入无人之地。
两人相应蹙眉,李清珏收手离身,数步匿往近榻不远处那神雀鸣山八扇屏后,沿途熄了两盏临柱灯烛,教这室里骤然暗下。
平怀瑱对帘后退两步,负手肃色凝眸,听那足音不似蒋常,只待看是何人竟敢如此杳无分寸。
然而来人但于帘外驻足不前,衣物窸窣着俯身跪伏在地,声颤颤自袖间逸出道:“奴、奴婢棉春,有要事求见太子。”
所陈之名使得平怀瑱意料非常——这好些年前半胁半吓留在旭安殿的宜妃旧人,一贯为求自保总是低眉顺目地避着他,不想会在眼下这离奇关头前来寻见。
他一时逸神未作反应,帘外人便愈发紧张,声音里多了些迫切不安,细碎抖着又道:“太子,奴婢确有要事相告,与、与秋华殿相干……”
平怀瑱骤然回神,心下一震将人传进内室说话。
棉春无措眸里滑过半分希冀,忙不迭起身入内,复又跪着不肯抬首。
光影沉沉瞧她不清,平怀瑱近前一步,压着满腹疑思作波澜不惊状道:“起来说话。”
棉春迟疑半晌慢慢自地爬了起来,因太子近在眼前而将首低垂,周身如绷着一根紧弦,稍有不慎即将崩溃断裂,轻易不敢动弹。
平怀瑱瞧得不耐,然觉她毕竟一介弱质女流,此时不可再施压与她,于是退身两步离她远些,询道:“如何与秋华殿相干?”
室内漫着诡谲之静,棉春大气不敢出,炎炎一夏却自额角汩汩冒着冷汗,好一晌鼓足勇气含泪道出:“太子恕罪,奴婢未敢及早坦言……那下毒太监乃是秋华殿宫婢茹夏的对食,与她早有数年交情……”
道话间抑不住心中畏惧,已再向他弯膝跪了下去,平怀瑱怒目俯瞰着瑟缩在地之人,听她含着哭腔不住恳求道:“太子当年饶奴婢一命,奴婢得以存活至今而未遭宜妃灭口,是因家人尽在宜妃手中,宜妃威胁奴婢仔细留心着太子言行……可、可奴婢多年来从不敢向她乱说半字!太子,奴婢只道您不肯教奴婢贴身伺候,难知您言行举止,时时敷衍着秋华殿……奴婢是再不敢叛太子的!”
平怀瑱姑且听之,漠然轻笑:“既如此,你今日缘何敢讲了?”
棉春满面泪痕地抬头望他,甚有誓死之愿,狠心豁了出去:“奴婢日夜提心吊胆,再难忍受了,眼下得此时机,愿为太子佐证,告发茹夏与那太监的私情,只求太子庇护奴婢家人,莫再令他们受制于宜妃。”
“你同我谈条件?”平怀瑱思忖片刻,缓踱步行向榻旁,字字不留余地地试探着,“当初留你已属恩德,孰料你不知悔改,仍与秋华殿私相往来,又有何颜面再谈条件?”
棉春听得面如死灰,身子逐渐不再畏惧抖动,在他话里愈感无望,痴傻般愣了好一会儿,自嘲嚅出数字。
平怀瑱闻听不清,欲质问她所言为何时,见她抬袖抹尽面上泪痕,通红眼底浮上视死如归之色,怀着最后几分余念再作祈求:“太子高高在上,不知这宫里是人吃人的……奴婢从前所为、现在所为,皆因怕死,可奴婢也有心,也怕家人身遭不测……奴婢不敢同太子谈条件,只求太子大发慈悲保奴婢家人万全,如此便可再无牵挂,愿为太子粉身碎骨,以报厚恩……”
话落以额触地,重重磕在冷硬地面上,闷响清晰荡在一室之内,撞进耳廊令平怀瑱愈觉浮躁万分。
平怀瑱望着她磕头模样,眼里漠色散去,回想着她所言每一字,好笑自己怎会不知这宫里为何人吃人、如何人吃人,甚至又有几人能比他更明白。
“罢了,”他挥袖转身绕至屏风后,留下简短几字,“磕坏了额头,宫里人该如何想我旭安殿。”
棉春闻话立时止住动作,懵懵望着他半道背影,不知他行去屏后作何,未得吩咐只好默默等候。
平怀瑱半晌行出,遣她退下:“我答应你,予你家人平安。”
棉春怔愣张口,待回过神来顿觉狂喜。
平怀瑱继而再道:“今次之事不需你佐证任何,你且当不知情。本太子保你好好活着,明日将你遣至皇后身边贴身照顾,你若顾好皇后,则家人无忧。”
“是……是!奴婢一定尽心服侍皇后娘娘!”棉春顶着额间一片红痕连连点头,哪想过恩泽讨得这般容易。
“管好你的嘴。”
平怀瑱警她一句,罢了将她遣离,见她匆匆拾裙起身,唯恐太子生悔般快步出殿。
殿外门闷声阖拢,平怀瑱抬手揉额,神雀屏后之人现身行出,至身旁替了他的手为他按揉纾解一番,低道一句“恰是时候”。
平怀瑱松了眉心,想起方才短短一刻间,两人默契相合,交耳几句便落定决意。诚如李清珏所言,这宫婢确乎来得正是时候,眼下恰可留作皇后身边人,即便不比雁彤贴心,也定会因心系家人而诚心照顾。
除此之外,是万万不可使她为下毒一事出言佐证的。
下毒太监已死无对证,区区对食一说,难不成能将秋华殿那位定了罪?
平怀瑱瞧得清楚,此事无凭无据,宜妃做得干净无比,未留他后手。况且他深有所悟,觉宏宣帝并非一无所察,只不过是帝王权衡,举步比他更为慎重。
如此无妨,他与李清珏隐忍多年,已不急在一时。
但这宜妃是迟早要动的,终有下场待在途中。
第七十七章
李清珏仅歇了半宿,天将破晓前离宫而去,踩着京门初启时前往近郊看望了义兄义嫂与侄儿瑞宁。
那一方淡雅小院足以将他心中阴霾戾气暂行洗涤,他瞧着年有十六的血脉亲侄颇得安慰,可又在思及容夕怜华时内疚重重难灭。想这少年三人皆为他真心关切挚爱之子,可一人仿居世外桃源,能得以脱身困斗,另两人却要因他自私而饱受风霜重负,在这大好年纪里不识天真为何物。
“叔爹?”
耳中忽落一唤,李清珏回神,眼前瑞宁望着他游离模样愉快低笑。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若非身居近郊,还不能亲眼瞧见这诗里好景。塘里荷花放了连片,叔爹可要同我瞧瞧去?”
道话间欲引他出户外行,李清珏颔首应好,一边同他向院外走,一边听他继续讲些诗里田园好风光,道那文人笔下的鱼虾花木,果真闲适美好。他皆顺眉听着,暗将眸底痛色掩尽,手掌于袖中紧了又紧,但觉胸闷难纾。
归去之时已至浓夜,李清珏于京外农院留了整日,回楼前先往东宁街行,想要瞧瞧养子最喜的那家糕饼铺子,然而到了地方铺门早歇,他对着紧阖之门恍神抬首,望月暗自生笑。
这时辰哪由他定。
李清珏默在街边立了一阵,静夜之声伴风入耳,隔院闹蝉长嘶不绝,偶有路人孤身行过。
许久,他动身返道,似把如璧凉月背负在身,徐徐缓行,浅影印京城。
渐渐地人声四起,藏玉巷又是另一番景,不识人间愁。
寻欢恩客臂搂佳人与友推杯换盏,调笑之语不知收敛,浪荡着透窗过巷,落在耳里甚觉一室更比一室欢愉。更有醉者衣衫不整地颠出青楼欢馆之门,手里壶儿尚还晃晃悠悠,时不时往那胡话连篇的嘴里灌上两口,再喊着“美人”复又转回里去。
李清珏行着看着,觉于此格格不入,又觉实则已融身此间。
直到筑梦楼檐近了,淡紫灯笼素净盈亮,他才从飘忽不定的一晌悖梦中迈出,仿此一刻才将双足踩在地上。
筑梦楼新,落京不过数月,那门槛竟也被踏出旧色,反衬得顶上横梁门匾崭新如昨,是因这楼里来客愈多之故。李清珏本是喜静不喜闹的性子,如今终惯了这整夜躁耳的喧哗,闭一闭眼将眉头舒展开来,面目沉静地迈足向里。
门槛不当心被脚跟磕了一下,李清珏下意识垂首望去,一滴乌色落入眼中。
身后车水马龙,身前觥筹交错,各人自得其乐,无人留意此处。他在这混乱间缓蹲**,凝眸探指将那滴乌色秽物轻轻一揩,其色顿又鲜亮几分,黏黏腻腻地沾在指腹上。
李清珏将指凑到鼻下浅嗅,眸底暗起了重重狂浪,少顷,再以掌根将地面痕迹尽数拭净。回首其后,门外道上亦零零散散落有相似污物,只不过遭人往来踩踏不甚明显,未令他更早发觉。
沾着粘液的手指阵阵发烫,李清珏不动声色地起身行往二楼,细细观察,暗将沿途三两污秽抹去,如此行着,渐至楼道深处一室门前。
室内杳静无声,若无晦光隐隐透出,许觉其内无人。李清珏欲推门直入,思虑徘徊半晌,终是强压满腹惊疑,抬手叩响房门。
数下之后才有足音传来,却是容夕的声音,戒备询道:“谁?”
“我。”
室内骤然静下,附门剪影一动不动地凝在原处。
李清珏耐心等着,片刻后见他启了门,目里滑过素来少见的惊慌神色。
满室光影朦胧,仅燃着隔帘内室里的一盏灯烛,扇扇紧掩的窗框隔断月辉星华,更教人视物不清。李清珏往里两步,反手阖拢身后门,另一手借着微弱光线探向眼前养子。
容夕抿唇垂眸,视线落在他混杂着血迹与尘灰的手掌之上,面上不安散尽,好似经他撞破反倒无需再遮盖隐瞒,神情渐渐归于宁和。
“何人之血?”李清珏收回手,自上而下将他探寻一番,见他周身无碍,又问,“怜华?”
此处实乃怜华居处,眼前容夕无碍,李清珏断定必与怜华有关。
此问容夕未答,侧了侧身透帘向内望去,思及屏后浴中之人,想他自回房以来无非说过一句话:“周君玉已死。”
道话时面似寻常,然而染血双手始终细碎战栗着。容夕从前以为这世上再无哪双人眼能比怜华更为灵动,今再瞧时却觉遍布死灰,唯余之色不过几分嘲讽而已。
容夕将他双手按入水下,血迹丝丝缕缕地浮上来,洗净后又是未染尘垢的模样。怜华垂眼望着水面淡红,仰头倚靠在浴桶边沿合上双眸。
若非午后一时兴起往戏楼行了一趟,他恐不知何时才知,原来周君玉早已对他怀有疑心。
戏子婉转声腔过耳不入,怜华心不在焉地赏了半出《将军行》,戏未尽时,见隔间两人动身离开,便也搁下手中温茶,匿身尾随其后。
那两人正是周君玉与武阳侯荣永昌,怜华所识朝中人不多,武阳侯恰是其中一个。方才二人于戏楼中交谈片刻,周遭锣鼓震耳,看客哄闹喧哗,偏于此处交耳议事,令他直觉事不寻常。
这一路跟了下去,他终从周君玉口中切切听得“筑梦楼”三字,当下如雷惊耳。
十数年来所知所记皆是不叛太子,心中之情是为父子情、兄弟情,除李清珏与容夕,怜华难寻一处安放忽如其来的一个周君玉。
恍惚之下,践言而行。
李清珏从容夕口中听来满心震诧,想他有愧多年,而此愧如今最甚——养子近在身旁,可他一不晓其心中喜,二不知其心中苦。
他行过月色垂帘向内,入目屏风绽着连片海棠,是这一室间最燎眼靓丽之色,如同星点火种瞬间燃烈天地,燃尽室外欢愉声色、作乐众相,只孤寂残忍地留下满室身不由己与诛心焚骨。
似有窒气扑面而来,李清珏倍感压抑地顿足不前,好一会儿后,听得屏风后水声微微一动,惊碎凝滞沉寂。
怜华复又睁开眼来,隔屏障将他立身之处坦荡看着:“爹爹放心,孩儿未叛太子。”
李清珏如掌扼喉。
同过往一样是那风清气朗之声,但再不是蹲在他身前弯眸笑言着“人当惜福”的怜华。
他悔,悔未能予之更多关切,悔令之识得周君玉此人,悔教他牢记护储大业,甚至悔不该当年将他认在膝下。
他悔得无可自抑,可到头来就连究竟应当自何生悔都还不得解。
“怜华,”李清珏绕至屏后,“为何不早与我讲?”
此问出口他亦觉好笑,早讲晚讲有何区别。
怜华摇了摇头,未回他所问,先前颓色已藏得不露破绽,似比他更为冷静道:“今周君玉一席言,已令武阳侯对筑梦心存疑窦……爹爹,此处留不久了。”
李清珏置若未闻,上前探出未染血的左手,如幼时般覆到他发顶之上。
怜华骤然一颤,闭眼不再出声,终有湿热雾气酸涩漫进眸中。
当夜别无多话,而京中刑部侍郎所居周府,隔日便挂上了丧帘白笼。
胆大京人一大早地凑在府邸之外好奇嚼舌,传道周大人在外结了厉害仇家,昨儿夜里遭人闯入寝房行凶,不幸身死案前。
此事又有怪异之处,怪在满府亲眷甚无一人愿捉拿匪徒,反将其尸身匆忙入殓,如何都不肯再令官家查下去。
众人愈说愈是热闹,各有各的猜想,好一阵喋喋不肯休。
李清珏心事重重,亦在清晨时候亲往周府之外远远瞧过一眼,听着隐约可闻的哭丧之声,时而想到当初尚在人世的何家老小,时而又想到宫中犹自挣扎的平怀瑱……想若此事落到自己身上,要他如何才能狠下心来取其性命。
李清珏自问做不到,是以怜华今日所为,岂非将太子之志、养父之言视作性命重要?更怕是重于性命,才枉顾心中情意。
他这些年来收容孤子绝非行善,反是缠了满身罪孽,如罗刹般剥了筑梦上下百余人魂。
身侧盈着路人的闲言碎语,李清珏不欲多听,浑浑噩噩地拾道独返。
藏玉巷白日空旷,时辰尚早,往来无人,一重重谢客楼门显露出夜里罕见的冷漠疏离。
李清珏回到楼中,步履沉重地行上二楼,到一处门前停下,逸神倚着廊壁,暗想怜华昨夜所言,此处确乎留不久了。至如今他仍不得不自私缚着楼中死侍,非得等到平怀瑱登基之日方可放手——唯独怜华与容夕,他是多一日也不忍。
他早该有此念头,到眼下为时已晚,但好过再错下去。
兀自思索良久,室内忽起动静。
门内人一番打整向外行出,方一推门便瞧见了他:“爹爹?”
李清珏眼底凝着容夕极为陌生的颓唐,与他轻声讲道:“你同怜华走罢。”
容夕愕然。
“你与怜华已不年幼,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安身?此番离去,再与京中诸事无所瓜葛。”
第七十八章
容夕诧异非常,万没料到会听他说出这话,好半天不知如何作答,许久过去才将心中翻滚浊浪平平整了下来。
方还笃笃不容回绝之人已失尽力气,故作泰然之言一气呵成,末了整个人往后退开半步,直退得再无可退才贴墙合眼,漆黑双目里仿能看见当年襁褓中的两个婴孩儿,若还能够……
若还能够反悔,他李清珏绝不教此二子认他作父,“爹爹”两字,当唤给温情人家慈眉善目者听,那才是世间天伦,凡子厚福。
可如今种种已成定局,容夕听罢此言很是沉默了一会儿,随后摆首反驳道:“爹爹忘了,我与怜华姓李。”
李清珏倏然睁眼,但见容夕带着半面微愠怒色延廊离去,是这十余载间仅此一回与他置气。
他忽觉好笑,胸口疼得好似将裂,想容夕懊恼确在情理之中,是他太过荒唐。
楼外青天浓云蔽日,京里方还布着煦暖晨阳,转眼就飘起了碎雨。片刻后雨势渐长,李清珏被坠地雨声拉回神思,记起容夕离开时未携油伞,匆匆取来两柄追出楼去。
然而容夕已远,整一巷里不闻人声,李清珏执伞寻向外街,淅沥水滴如豆砸落头顶纸面,身侧路人或撑伞悠悠,或抬袖遮首踏水小跑,瞧来皆陌生。
李清珏行过几条长街,雨至倾盆,伞已难蔽,道中更为空旷少人,眼瞧着是寻不着了,不得不无奈放弃,安慰想着容夕兴许已寻得避雨处,于是沿途而返,任足下成溪水流湿透淡青鞋履。
如此行了半途,心下始终难安,他又驻步停下撑伞立了好一阵子,换道往赵府去了。
李清珏几经犹豫,原不想赶在这样的气候里嘱人传话进宫,令平怀瑱冒雨前来见上一面,但思及昨夜之事,伤怀之余不能忘记事态严峻,确该早些告与他知。
濡湿鞋袜黏得双脚愈渐发凉,李清珏耐着不适敛眉疾行,一身薄衣连片润透,待到赵府才知平怀瑱赶巧竟已在此。
年幼门童不识他身份,只知这位大人每每前来,所为之事多与太子有关,一面揣度着拿他当个智囊门生,一面想着赵大人的教训闭紧了嘴,半字不道半字不问,闷着声替他启门。
此行仓促未能好生准备,李清珏便不收伞,顺手压低勾勒出淡墨山水的素雅伞檐遮住大半面貌,对那小门童低声问道:“赵大人可在府中?”
“在的,”门童听了问话开口回他,“太子爷也来了,同大人在花厅里坐着。”
李清珏意外一霎,点了点头向花厅赶去。
夏雨自廊角滚落,滴滴缀连成线,折着过云而出的少许余阳,行走间遥遥望去,偶有几下能被琉璃般的斑驳光华给晃了眼。
李清珏望了片刻收回目光,耳中传来熟悉人声,大抵是听着了廊里足音,当下止住交谈未再低语下去。直到数步之后他行至门厅跟前,偏头望向室外的那人才微有一愣,松了眉心温和唤道:“清珏?”
李清珏收伞入室,踩出身后几双湿漉漉的鞋印。
平怀瑱方才展开的眉头霎时又拧作一团,顺着那印子望到他脚上,见那双鞋被水浸得颜色都变深几重,若不是赵珂阳在旁,怕已忍不住蹲**去替他打理。
“赵大人,”李清珏先作问候,道话间随赵珂阳示意动作随性把伞给搁置脚边,罢了再将目光挪回平怀瑱面上回他疑音,“我本有事相寻,赶巧太子也在此处。”
“怎么湿成这样,”平怀瑱不问何事,着实无法视而不见,禁不住话里一番责怪,“如此大雨,撑伞有何用,既要出行便该嘱人驾车。”说着才见他所执青伞并非一柄而已。
“无碍,这时节不寒人。”李清珏尚不知赵珂阳早在数年前就已识破他二人之间情意,只怕平怀瑱过分关切,摆首简短应了两句,旋即话入正题道,“我今来府中实有要事相告,与朝中刑部侍郎周君玉有关。”
平怀瑱余下诸话只得暂且咽了回去,闻言又觉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