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怀璧-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心,前几日臣偶得医师一名,年纪虽小却似不俗,今留在府上为灵儿看诊,兴许能得几分助益。”
平怀瑱闻之欣慰,可心底深处诚然不能尽信。
放目京城内外,天下良医多已在宫中,一整个太医院竭力多年都对郡主痴症束手无策,区区一名江湖小儿如何能够?不过此话不当讲,有所寄托聊胜于无,他也愿平非灵早日痊愈,能同幼时一般聪慧机敏,况且平非卿心系于此,断不会轻言放弃的。
“如此甚好,”平怀瑱颔首予他认同,多加体恤后转而问起正事来,“昨日朕与你及瑜王方才议过境北之乱,今你再来见朕所为是何?”
“仍为此事,”平非卿稍正其色,“臣与元靖于旧年便已筹谋,觉今次需行水路、备水战,今晨再作商议,查事态比及所想更为紧迫。诚如皇上所知,大船小舟俱在造中,至如今大船于人耳目之下建之从容,而密造小舟两千今已建就六成。”
“自旧年起,今不过竣工六成,战事逼近,非卿以为可会有所延误?”
“此乃臣之所虑,”平非卿凝眉不展,直言道,“臣恐秋来兴兵,而春将易逝,转眼夏来,时不待人。然而密造小舟一事行来不易,若要加快进度,则所耗财力……”
话到此处一顿,平怀瑱听明深意,当即不作迂回地予他定心丸:“你无需忧虑银饷,尽管放手去做。国库尚算充盈,即便吃紧,亏了何处也不会亏了军中事。今次一战,朕要你胜而不败。”
平非卿闻言落了心中仅有的那半分顾忌,起身回退半步,单膝跪拜,奉拳行将礼:“臣领旨。皇上放心,臣有诺在前,十年前一战北蛮阿敦无力反击,十年后一战,臣也必然教他输得心服口服。”
平怀瑱心感畅快,亲上前扶他起身。
当日叙罢,平怀瑱独在御书房内思量许久,想战事不知哪日一触即发,时时刻刻皆处在迫在眉睫之境。如他话里所讲,眼下国库确算充盈,但一国每逢战事,财力必然越是雄厚越得胜券,故当开源节流。
因李清珏而起的官卖闲置禁宅之事,竟是恰到好处地与此举贴合。
只是直到此刻平怀瑱才陡然一愣,忽然心有所疑,不可确信李清珏囊中可有足够银钱置下一座何府旧宅。
终日忙碌间此问未得余裕当面问出,待到再回神时,京城默入浅夏,沉寂多年的旧日何府迎得“新”主,已冠李姓。
许是太过引人注目,朝堂间看似人人和睦尽善,实则暗地里已生得谣言漫天起,揪着李清珏置宅一事不放,道尽闲话,且说他以权谋私,又说他野心不浅,想想那府邸前主是何身份,还不知他惦记着朝里哪个位置么?
倒是不曾想,区区侍郎而已,也当那空悬多年的尚书令之帽是等着自己去摘的。
一番又一番动荡言谈被掩埋在风平浪静的表象之下,终究压不住太久,丝丝缕缕地泄进皇上耳里,也泄进了早该不闻政事的和寿殿中。
值平怀瑱尚未生怒之期,不知作何想的太上皇毫无预兆地向他问起此事来。话自境北起,谈及造船冶兵,再自军饷盈亏落到这一事上,继而面沉无波地问道一句:“听闻朝中有臣子置得一宅?”
平怀瑱心头微紧,面不改色:“是。”
“何府旧宅?”
“是。”
平怀瑱两字皆应得极尽简短,捉摸不定太上皇问话时是以何心境回顾那距今近二十载的往昔旧故。
殿内万分宁静,太上皇若有所思,未几,才又道:“吾得知,此人乃工部侍郎,李……”
太上皇恍惚记不清其名,平怀瑱额角阵阵胀痛,不愿应接那二字。
“李侍郎,”太上皇不作竭力回想,如此称呼作罢,下一刻,道出令平怀瑱愈加心惊不已之话,“何时得闲,令他来和寿殿见吾一见。”
数字如芒锥心,平怀瑱难以答复,紧攥明黄袖摆,顷刻间忧思万千。
第九十七章
平怀瑱几乎忘了是如何从和寿殿里行出来。
几重帘帐,两道门槛,伴石阶几台,如经地狱过身。每一步脑里皆有汹涌骇浪,浪尖一叶扁舟所载之人,是他视若命根的李清珏。
蒋常在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某一时见平怀瑱双足忽而顿住,蹙眉凝眼望向远处。而那宫墙沉闷阻隔了繁华万象的灼目之地,正与过往一般沉寂,年复一年地维持着不改原貌。
蒋常不知平怀瑱眼底瞧见了什么,只知皇上与平素极不相同,这等凝重定是在思着哪件大事,或与境北异族有关,亦或与堂中风云脱不开干系。
然而两者皆错,那一时平怀瑱所思所想但为一人,并终在尚未行出庭院时深深落定决意——这一回化水龙平巨浪也好,作苍龙卷方舟也罢,无论如何身为帝王,再不惧谁怕谁,定要护李清珏平安无虞,便是他敬尊之父也绝不可将之奈何。
晚风拂面,半片零落花瓣落至发顶,轻轻巧巧地依在帝冠之侧。
平怀瑱回殿用膳,沐浴更衣后,守得天暗月出,携蒋常出宫离京,往那数日未有造访的京郊农院去。
到时李清珏正欲歇下,俯首吹熄灯盏一瞬听得木门叩响,还当是李瑞宁有事寻他,身着单衣行去启门。怎知房门开后,有一人片刻不待便迈了进来,拥着他往前几步。
室内不算宽敞,三两步已至桌旁,平怀瑱就势将他抵靠在桌畔,轻浅啄吻几下。
李清珏越过他肩头望向院外停驻的马车,想方才没能听着半点儿声音,该是这人有意不愿扰着另一侧主屋几位才是,问道:“怎的突然来了?”
“早想来了,”平怀瑱拥他不放,“近来你我皆忙得不像样子,我不寻你,你也不来寻我,教我怎不想你。”
李清珏听出他话里似有若无的几丝埋怨,唇角稍有笑意,抚掌在他肩上拍了拍。
“忙碌起来难以兼顾,往后你若不来,我便去寻你。”李清珏少有这般软语时候,平怀瑱当下被哄得舒坦,这才肯松了他,转身去将房门阖上。
清幽月辉阻于室外,眼前光线更加晦暗不明,李清珏重将灯烛点亮,又问:“你今夜可还回宫?”
“天明前回。”
如此说法,算得是要留宿于此了。
李清珏不劝,行往墙角一隅取铜盆为他打水梳洗。平怀瑱见状上前虚虚一拦,接过铜盆放回原处,再将眼落到他一身单衣上道:“在宫里沐浴过了。你今夜歇得可早,若是乏了便去榻上歇着,我只与你稍稍说几句话。”
李清珏颔首未作反驳,然今夜打算早些歇下实不因困乏,不过无事可做罢了,想他既然有话要讲,多说几句亦无妨。
于是再度熄了烛火,两人同榻共卧。
平怀瑱在沉沉黑暗里展臂拥着他,说是要讲什么又半天开不了口,李清珏渐感事不寻常,然也不催,只耐着性子好整以暇地等着,等了许久终听他叹道:“许是我杞人忧天了……今在和寿殿中,父皇问起官卖禁宅一事,说要见你一见。”
李清珏微哂。
“太上皇是想见见哪个胆大的,身在朝堂竟敢吃了当年的何府么?”
平怀瑱胸闷难纾:“我将此事告知与你,并非是要你去见他。”
“可我其实早有所料。”倒不是料准太上皇将他指名,而是一早做好了万全准备迎接朝中风言暗箭,李清珏自知所行张狂,有得岂可无失,“无妨,臣自去相见。”
平怀瑱手中力道难控,李清珏只觉此话过后,压在背后的整只手掌有如顽石沉重。
“我今来此,不是要你去见他。”平怀瑱重复方才之话,“清珏,今我为君,无人可迫你任何。我让你知晓此事是要你多些戒备,朝中不乏阳奉阴违之辈,父皇终日半步不出和寿殿也能听着这般风言风语,该是有人与你不善。”
“即便不善也不过是寻常人心的嫉恨罢了,”李清珏轻笑,拍了拍他的胳膊,让按在后背的手掌松懈几分,“皇上自是听不见的,臣如今已是各人口中的‘宠臣’。”
平怀瑱怒从心起,然而一时之间遍寻不出反驳之词。
“纵我初入朝堂小心翼翼,也抵不过这一回私心。你做对千万事,但凡错上一件,即是‘佞’。”
“清珏。”
李清珏不听他劝:“皇上是要臣辞官抽身,还是更像个佞臣?”
平怀瑱被他问得哑口无言。
“其实臣比从前看得开了,但行愿行之路,所以臣明日便入宫谒见太上皇。”
自此平怀瑱明白再劝不动。
他闭上双眼,在沉闷黑暗中紧揽李清珏在怀,许久,知晓李清珏仍未睡,低在他发顶道一字“好”。
李清珏整夜不曾翻过半**子,翌日天明后,睁眼抚过身畔已凉的床榻,起身梳洗一净,独赴皇城。
平怀瑱已在和寿殿里留了个把时辰,始终不肯动身离开,看似一门心思尽孝榻前,实则又有几分心不在焉之态。
蒋常起先不解,偶随呈药宫人进去几回,得不到半字叮嘱又再出来,如前候在廊里。直到某一时闻听动静,见一小宫人拘谨着身子小步跑上阶来,入殿前先恭恭敬敬地与他知会一声:“蒋公公,外面来了一位李大人,求见太上皇。”
蒋常整个脑袋都清醒了:“什么大人?”
“李大人,”小宫人仔细再说一遍,抬高双手呈来一封帖,“工部侍郎李大人求见,一早呈过帖子,皇上亲自批过了。”
蒋常不敢置信,是半丝儿消息都没从平怀瑱嘴里提前得知,瞠目接过那张帖凝神瞧过,确是平怀瑱御批。他立时信了,将帖还予小宫人手中,忙动身下阶,去向外头把人迎进院先。
小宫人摸摸脑瓜,望着他的背影踌躇片刻,还是捏着帖入殿告禀。
等到蒋常把李清珏请来廊外,殿门已启开两扇相待,方才那宫人俯身引路,请李清珏入室。蒋常不敢掉以轻心,紧随其后,见平怀瑱正从内室出来,顿时足下顿住,不知还该否往前。
平怀瑱微敛眸深深凝了李清珏片刻,将殿中闲人尽屏退下,随后也不离去,就近在那离帘不远的四季檀椅处坐下,如此举动令蒋常更惊,所幸未失机敏,立刻回身去拢了殿门。
室里光线暗下不少,李清珏不再与他相看,拾帘入内,缓步近前叩拜:“臣李清珏,参见太上皇。”
榻中生出三两轻微动静,榻外不过年迈宫人一位。
王公公倾耳听着帐内吩咐,随即将帘挑起,扶太上皇坐起身来,往那身后垫上明黄软垫,依他手势转头传话道:“李大人请起了。”
李清珏谢恩起身,从容抬首,面无波澜地望去,多年未见,如今入目所得已非从前心狠冷漠的一代君主,仅一垂老病重之人而已。
太上皇亦在那时看向他,虚了虚眸,甚有不知来处的熟悉之惑。
“你就是李侍郎?”
“正是,”李清珏自报名姓,字句缓慢,“微臣李清珏。”
太上皇从不觉此名耳熟,不知缘何会听得心口一阵窒闷,蹙了蹙眉,敛眸亦难将他容貌瞧得更为清晰。
“你行近些来。”
李清珏往前数步。
每近一尺,便似有前尘往事在足下腾起浩渺烟波,太上皇道不明为何,只觉此人不与自己所闻所料相像,并无半分佞幸之相,更无丝毫怯懦惶恐,反是自己在其步步逼近时莫名不畅快……
愈近,更近,直至倏然止步。
李清珏不多一言,垂眸恭谨地立身原处,可那恭谨表象之下分明满不在乎,仿佛榻上之人绝非曾经天子,不过空空如也。
太上皇见之失笑,欲把他看穿看透,可惜半晌徒劳,险要忘了传此人一见目的为何,思来想去直言问道:“吾听闻李侍郎近来置得新宅,要问你一问,可知满朝上下只你一人行此一举?”
“臣知晓。”
“那李大人可知何为‘避嫌’?”
“臣亦知。”
“既如此,李大人为何偏行旁道?”
李清珏有一答一:“臣不以为然,臣以为此非旁道,无需避嫌。比之避嫌之理,臣更信身正不惧影斜。在朝为官,是为佐天子、谋民生、展抱负,而不必畏畏缩缩,更不必捕风捉影。臣为臣亦为民,是故置宅一举无需避嫌。”
太上皇自他一番话里越发听出怒意,末了气笑出声,问:“‘捕风捉影’,你在骂吾?”
李清珏掀袍弯膝:“臣惶恐,臣论人臣而已,岂敢论人君。”
“好个伶牙俐齿。”太上皇听他口称惶恐,但半分惶与恐也瞧不出,再问,“若吾执意要你避嫌呢?”
“那臣只好再将宅卖了。”
太上皇眼神微寒,伴着杳无情绪的冷笑声道:“起身,再近些。”
李清珏起身再近,太上皇恍惚一眼,觉一影从脑里闪过。
“吾……从前见过李大人?”
李清珏不答,面上神情渐难挂住,越是近前,越有难挡仇恨丝丝缕缕地浮上眸中。
太上皇思不出缘由,迷惑不解之际,内室垂帘忽被掀开,平怀瑱行上前来,阻了两人谈话。
“父皇该服药了。”
蒋常呈碗上前,托盘待平怀瑱亲自来伺候用药,巧将李清珏隔在身后,遮去大半身姿。
太上皇闭眼摆手,皇帝此举护人护得太过明显,他身老绝非心盲,既难再谈下去,不如到此为止,把人遣了下去。
李清珏离后平怀瑱未刻意提他,耐心喂饮着手中汤药,原想药尽便作告退,怎知碗将见底时仍未避过,听太上皇主动问道:“皇帝以为,这位李侍郎如何?”
平怀瑱无法,从心而言:“恪尽职守,才思敏捷,是乃良臣。”
“才乃其次,忠乃根本。皇帝,此人留不得。”
平怀瑱手中动作未顿,喂罢最后半勺汤药,把碗搁回蒋常呈近的托盘上,这才回道:“李大人之忠毋庸置疑。”
太上皇听出他话里反对,本就恼怒未平,甚感不满:“巧舌如簧,行事出格,吾瞧不见他忠在何处。”
“朕瞧得见,”平怀瑱初与他弃了父子之称,于他眼前称朕,令之意外非常,“朕不愿失此良臣,也不会失此良臣。”
满室悄静,蒋常与王公公早已听出覆背冷汗,断不敢置言其中。
平怀瑱不作分毫让步,眸中孝悌仍在,却正疯狂蔓延出从前不于太上皇身前所展露的天子龙威。太上皇失神良久,自禅位以来从未真正察觉,生杀大权、天下之计原已在那一刻便再不攥于自己掌心。
如今天下姓平,只可是平怀瑱之平,他纵为天子之父,也只可为父不为君。
今非昔比了。
方才的满腹恼怒忽于此间消逝殆尽,太上皇并未觉出凉薄,他知平怀瑱孝,自不必暗感凉薄,因而不过是觉出日月如梭,流光易逝。
“罢了……”
室里空余一声叹。
平怀瑱心中有愧,但半分不悔,尚未接话又听太上皇问:“在皇帝眼中,吾此一生可有做错过什么?”
“父皇一世英名,未曾有错。”
太上皇意味难明地笑了笑,探手将床帐扯落,且当今日无风无波。
第九十八章
不出两日,前堂高殿里就有人遭了秧。
平怀瑱向来少怒,发起天威来却无丝毫回转余地,三两罪名压身便将朝里一人举家贬谪出京。
与之牵连者莫不佝偻着背脊瑟缩微抖,额间冷汗涔涔,知皇帝嘴里那几宗罪岂会是天子真意?从前睁一眼闭一眼的事,在这节骨眼上翻出来算旧账,谁人不懂内里的意思?
这是惹了不该惹的人了。
现今世道不同,皇帝只有一个,只他一句“可”,一句“不可”,那怕是太上皇也插手不得。
可怜此理竟是让在朝摸爬滚打了多年之人犯下糊涂,非得得个杀鸡儆猴的教训才能醒醒脑子。好在起码这一回过去,不论是由衷地敬,还是虚伪地尊,都绝不再有谁轻易与李清珏不对付。
平怀瑱勉强消了些火,而李清珏还是那个李清珏,从始至终面无异色,更不过问半句,安心置办家用打整旧宅,将一灰蒙蒙的何府焕作亮堂新居。
时逢大暑,李清珏赶着极热的气候,携侄儿兄嫂自京郊迁来。
府里仆从尚还寻得不多,当日一场乔迁宴令本就匮乏的人手忙得愈是焦头烂额,府门新匾下来来往往无数人,在帖的、不在帖的皆顶着烈日纷纷前来凑这热闹,生怕巴结不上。李清珏不计前嫌,毋论来者为谁一律笑脸相迎,听众人口中道尽吉利话,对这府邸啧啧称叹,好似从前当真未曾见过般。
暑气炙人,兄嫂帮着凉了数坛好酒宴客消暑,李清珏说不得酒量好或不好,只是当日不怎么停过杯,直至日落客散,仍将杯盏捏在指间,面上红晕浅浅,不知是醉的还是热的。
李瑞宁担忧了大半日,上前扶他,与他微一踉跄,好容易稳稳夺过瓷杯搁下,扶他往寝院回去。李清珏尚还能好生行着脚下步子,只将身稍稍偎着他,行不一会儿扯他驻足,指向另一侧道:“瑞宁……随叔爹去去那处罢。”
李瑞宁不明何意,只管颔首依他,循他心意一路行往偏僻处,愈远愈觉清净,片刻后随他迈入一方庭院,院里一幢独屋带锁,莫名生出几分忌讳。
夕阳忽地敛尽余晖,李瑞宁虚眸前望,觉掌心一凉,敛首垂眸,竟是一枚铜钥。
李清珏目视前方,声轻如夏夜晚风:“去,拜先祖。”
李瑞宁周身一震。
手中钥顿有千钧重,他动身向前,步渐疾,开锁推开旧门,入眼之景晦暗朦胧,然不知缘何能教他看得真真切切——是何家那染过血色的座座牌位,肃立眼前,与他十余年来初相照面。
李瑞宁心下所有难言半字,上前数步弯膝跪下,深深叩下三记头,其声闷响,仿佛穿透年月轮回,穿至多少年前仍自荣华的何家。
而这闷响中,李清珏久立院中不敢入。
如今终将侄儿带到至亲灵前,他却觉满心是愧。
他愧幼时常离身旁未将瑞宁爱怜更甚,愧何家血仇此生难得尽报,愧身负护储之志,守得太子登基称帝,可……终究没能护得两身清白。
他要如何向父亲道出顶头的这一“佞”字,如何让父亲看清看透他与平怀瑱之间的君臣不伦。
李清珏步步往后,渐退至院中树旁,背倚阴湿树干,越发头晕目眩,缓缓地滑坐合眸……
再醒来,已是更深露重时,李清珏身在寝房,榻畔有人凝眉担忧地候了多时,手中湿帕为他拭了多遍细汗。
“酒醒了?”平怀瑱见他睁眼,搁下湿帕扶他起身,取笑道,“又不是不曾醉过,还敢喝得那般无所节制,竟在树下睡过去了。”
李清珏闻言浅笑:“你怎么来了?”
“怎会不来?”平怀瑱不答反问,探手抚他后颈,方才不便擦拭,果然汗湿了几缕发,“你回回醉酒便身子极热,天生少汗之人也会闷得一身湿黏难受,我生怕你受了暑气,不敢不来,来了还不敢走,非得守着才能放心。”
李清珏心中动容,牵一牵他袖摆。
“确乎有些闷热,皇上可要与臣共浴?”
平怀瑱低低笑罢几声,眸色暗沉地倾近身来,在他眉间一吻:“朕从命。”
夜半院中无人伺候,两人就着屏后凉水共浴欢好,令李清珏耗尽了整日下来的最后几分气力。
天未明前平怀瑱赶回宫中,李清珏恰值沐休,这一觉无所顾虑地睡得绵长,醒时周身舒泰,而脑中空空洞洞,觉昨日所历所感纷繁复杂,极不真切。
他合眼敛了一会儿神,好半晌神思清明,后知后觉地回过味来,想从今往后就又在这何府住下了。
不,当是李府,但凡他一日在仕,便一日没有回头路。
倒是想来也不需回头,佞,便佞了罢。
李清珏自嘲弯唇,起身梳洗,借这一日沐休好好伴这阔别已久的地方。
度日渐归风平浪静,朝中无人轻易添扰,太上皇也不再置喙帘外事,身染之疾愈发重了。
秋来叶红,宫中偶有碎语传出,道皇帝大婚即在眼前,然而举宫上下并无筹备之举,令这一言似真似假,教人捉摸不定。
不及得个究竟,又惊闻境外乱起,平非卿亲率兵马克敌,未能候得中秋佳节便要离京远征。
平怀瑱临城下相送,为军队洒酒践行,目随马蹄渐远,回宫前与众臣一言,平了各人心中猜想。
“今大将军征战远伐,朕于战期不恋私情,婚事容后再议。”
在场诸位并不惋惜诧异,皇帝好事拖了这么些年早不急在一时。
唯独赵珂阳于人群中微不可查地皱起眉头,目光拂过平怀瑱泰然之色,继而越过数人落在李清珏肩头……
是年冬,战止。
又两旬,太上皇病危。
平怀瑱长守榻侧,朝中政事无暇多顾,不过数日便看尽了“风烛残年”四字。
想从前太上皇为帝时,分明也曾是诸子眼里心里的天地至尊,彷如万民所呼,能得万寿无疆。他着实难以记得清楚,究竟何时起,他这父皇忽而老了,褪却权柄与康健,徒剩一副虚弱苍老之骨。
人皆有一死,不论天潢贵胄亦或村野匹夫,于世都不过蜉蝣一物,碍不着日升月落,四季更迭,只是亲眷过不去心里那道坎罢了。
室里药草味浓得涩人喉口,平怀瑱静坐榻旁守着终日难有几时清醒的太上皇,间或逸神,忆起太后去时情景,遥见那妇人端坐轿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