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君臣-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宿卫领命而去。
谢九渊放松了申请,慢慢经过冯伟象,对着他身后的金陵知府贾思远说:“贾大人,我已经急奏圣上,不日就有回批示下。江南考场毕竟是在金陵,还需得贾大人您协助我查明案情,早日给江南举人、江南百姓,还有圣上,一个交代。”
没想到谢九渊居然可以直奏御前!
贾思远出了一后背的汗,却不得不应道:“下官明白,一定全力协助谢大人。”
之后,冯伟象匆匆告辞,事情就好办了许多,两位学士不说话,谢九渊也不理他们,只盯着贾思远磨,句句往盐商、巡抚上暗示,搞得贾思远心惊胆战,不知道谢九渊究竟是怎么在短时间内查到的,只是装糊涂绕弯子,半个字都不敢漏口风。
好在宿卫抓到魏才之后,谢九渊就领着他们回了住处,贾思远本想将人留在金陵府的大牢,但谢九渊又抛出了两个他不敢答的问题,只能眼睁睁看着谢九渊把人带走,他立刻跑去找冯伟象商量对策。
于是,启元帝收到急奏没多久,文谨礼也收到了冯伟象亲信送来的密信。
文谨礼是怒不可遏,大骂冯伟象愚蠢,可冯伟象竟是一早就将大笔银子送到了他手上,被迫趟了浑水,文谨礼这次是不保他也得保他,平白沾上这么严重的污点,文谨礼气得差点没晕过去。
顾缜看完急奏,又看了暗桩传来的接连两份消息,他并不惊讶,脸上一丝怒容也无。
前世,冯伟象在江南贡院前打了闹事举人板子,还出言讥讽,一名举人不堪悲愤,触柱而亡。
这一世有了谢九渊的及时干预,情况已经好了太多。
“要害他受委屈了”,顾缜对着急奏叹道。
其实,顾缜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太早将谢九渊划到自己身边,对谢九渊来说,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只是……
想起前世,那个要顾及百姓,要平息倭患,又要应对文谨礼党派上下的贪婪压榨,三十七岁时一夜白头的江南总督谢九渊,顾缜闭上眼,抓紧了手中奏折。
……就算不好,他也不会放手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以后晚上更新,因为想起来自己是上班党~日更时间还是不定,因为没有存稿~
感谢“sparkingrain”;“青燃白愈”;“不归”灌溉的营养液~掉落奶糕一份,可以穿越大楚朝领取~
第16章 叔侄和叔侄
“贝字生才,买榜即能高中;马象非人,畜生也可为官。”
“才财不分,想必是拿人手短;官|商勾结,正所谓狼狈为奸。”
“假(贾)知府,伪(伟)巡抚,江南考场举人哭,真金白银误了楚。”
谢九渊看着手上收缴的数张打油诗,头大如斗,底下的谢十一和谢镜清恨不能把头埋进地缝里,免得被谢九渊痛骂。
“你们!”
一声低喝,谢九渊指着装鹌鹑的那对叔侄,气得说不出话。
他这边处处周旋,想把这事处理好了,不要让举人们在群情激奋、一时糊涂下做出无法挽回之事,没想到自家人在后方给自己拆台,这俩活猴天天趁宿卫繁忙溜出门去,跟着举子们聚会抗议。
这些举子们都经历了数年寒窗苦读,家中不富裕的,一人读书就少一个劳动力,学堂笔墨都不便宜,能一路考到会试,离不开家人的付出。他们带着无限期望来到江南考场,在寒风凛冽的号舍中拼命答卷,却万万没想到,被个不学无术的魏财买榜得了头名,这叫他们如何不愤、如何不悲?
所以听了谢九渊的话,这些举子们虽暂时并无过激举动,却也是天天聚在一处,慷慨激昂地抨击江南官|场,尤其是金陵知府和浙江巡抚,每日都能被花样翻新地骂出花儿来,得罪书生就是这么个下场。
谢十一和谢镜清若只是跟书生们一起骂骂街,那也就罢了。
谢九渊也不至于如此生气。
实在是这俩活猴过于能耐了。
作为聚会中的积极分子,谢十一和谢镜清编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打油诗的好处,就在于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就算是目不识丁的百姓,听过一遍也能毫无压力地复述背诵,现在,连街边顽童跳石板都念着这些打油诗,江南考场出事的消息,如今整个金陵府从上到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止于此,这些打油诗还流传到了别的州府,同样的,江南科举案的消息就随着这些打油诗流传了出去,传播速度之快,已经到了无法估量的地步。
魏财是个胆小如鼠的人,被宿卫抓起来没两天,吓唬几句,很快就把事情倒豆子一样招供了。
从他的证词中可知,贾思远这个金陵知府跟贿考案还当真是没有关系,魏家直接贿|赂了浙江巡抚冯伟象,冯伟象又将其中大部分钱财送往京城,以弟子送节礼的名义,送给了左相文谨礼。
可如今这种情况,民间都已经拿冯伟象和贾思远当罪魁祸首看,贾思远的名声跟冯伟象钉死在了一起,只要贾思远还想在官场混,那就只有证明榜单没错、江南举子是错的、谢九渊是错的,他才能彻底洗清官场上的名声,至于民间的,只要乌纱帽能保住,到时候清洗报复的机会多得是。
所以,现在,贾思远只会跟着冯伟象一起咬死他谢九渊,而不可能跟着谢九渊咬出冯伟象。
谢九渊一拍桌子,最终还是气得话都没说一句,走回书房一关门,谁也不见。
完蛋了。
谢镜清和谢十一面面相觑,大哥/大侄子这回真的生气了。
谢十一撇撇嘴,很是不理解,埋怨道:“大哥以前不是这样的,就算贾思远没参与贿考案,他平常给冯伟象当狗腿,坏事还做得少了?听说他还强抢民|女呢。大哥竟然为了这两个坏东西跟我们生气。”
谢镜清还没说话,这几日把谢九渊殚精竭虑的样子看在眼里的宿卫队长先开了口,虽然还是一副微笑有礼的样子,说出来的话,却颇为刺人:“小公子,官场上说话办事,不是说看不惯、编两句打油诗就能解决问题的。现在要抓冯巡抚为江南举子讨公道,那贾知府就是知道他阴私最多的人,谢大人拿不到贿考证据,怎么定案?靠打油诗?”
他这话说得过重,蛇鼠一窝,贾思远本就不可能轻易倒向谢九渊,打油诗虽是借火浇油,也只是浇了勺油,火势本来就猛。
所以这话说出来,其实是想为谢九渊安定后院,免得这对叔侄真做出更要命的事来。
这一番话听得谢十一涨红了脸,谢镜清也是一怔,随即对宿卫队长拱了拱手:“多谢这位宿卫大人指点迷津,是我跟十一思虑不足,莽撞了。”
“不敢不敢。”宿卫队长立刻回了礼,“属下也只是看谢大人殚精竭虑,颇有感触,一时口快,请谢老板和小公子见谅。”
他这话一说,叔侄两个更是过意不去,连宿卫都感怀谢九渊辛苦,他们两个作为谢九渊的至亲,却只顾着和看守他们的宿卫斗智斗勇、编打油诗给举子聚会添|火浇|油,一点都没为谢九渊考虑,这下惭愧得不行,谢十一更是红了眼睛,哇地一声哭着往书房冲,把谢九渊吓得差点没把笔给扔了。
谢镜清也是一脸凝重,跟着谢十一走进来,两个人先后给谢九渊道了歉、表了决心,闹得谢九渊哭笑不得,一挥手让他们出去别添乱。
谢镜清出门时居然还记得要给谢九渊书房门。
“等等。”谢九渊想起件事来,及时叫住了谢镜清。
谢镜清把脑袋从没关上的门缝中间伸进来,问:“怎么了?要喝茶还是磨墨?”
他语气谄媚得让谢九渊一个激灵,叹了口气,才问:“你们在举子聚会上,可见了那日与我斗画的书生?”
“江载道啊”,谢镜清立刻换上了八婆口气,“他就是领头的,对我和十一的打油诗赞不绝口呢,说是朗朗上口,对仗也工整,颇有”
“滚走!”谢九渊一毛笔扔过去,谢镜清麻溜地关门就跑。
毛笔砸在门上,掉下地,骨碌碌滚了几圈。
谢九渊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才对着桌案上的消息思索起来。
东暖阁中,启元帝正值休沐,抽时间跟世子联络感情,一块儿用膳,用完膳再一起唠唠嗑,启元帝近来常以故事考校他,他听得很认真。
顾岚虽才十岁幼龄,却一直是个过于懂事的孩子,他清楚自己是那个九皇子的儿子,不是顾缜的儿子,所以非常乖觉地约束自己,也并没有什么痴心妄想。
当教习师傅问他有何志向的时候,顾岚虽不知道他是受谁之托来试探,却还是一本正经地回答:“愿为贤臣。”
对此,他的教习师傅十分满意,教习师傅背后的人也十分满意。
但是,皇叔近来对他的教导,却令他十足困惑。
就拿今日的教导来说,启元帝讲述了黔西苗寨的苗人被官员哄骗着多交了一成税的事,跟先前的教导一样,启元帝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然后问顾岚应当如何处理,顾岚回答后,启元帝又问他,假设要处理的官员背后有不同势力,又当如何处理,顾岚答过,启元帝再为他一一分析阐明不足之处。
顾岚越听越是心惊。
这哪里是臣子该学的事情!这分明是帝王的权衡之道!
他跳下凳子,一骨碌跪倒在地,对启元帝请罪道:“皇叔!侄儿惶恐!”
顾缜托着腮,看小孩一本正经、老神在在的样子,颇觉有趣。
光看这两人,也不知究竟谁才是重活一世的那个。
“教给你,你就学着”,顾缜没说出实情,只忽悠小孩,“你现在是世子,长大后便是我大楚的亲王,自然要学这些。”
顾岚将信将疑。
小破孩子,顾缜敲敲他的脑袋,太聪明也是愁人,于是把小孩拽起来,转移话题道:“东坡先生《范增论》有云,‘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这话是什么意思?”
顾岚恭敬一礼,然后答道:“这话是说,物品先有腐烂,才会生蛀虫;人也是先生了怀疑之心,才会听信谗言。”
“好,书读得不错。”
启元帝夸完顾岚,牵着他走出东暖阁,边走边说:“朕让人准备了风筝,走,到广场上让三宝公公带你放风筝。”
啊?不是考校吗?怎么就跳到要放风筝了?
三宝看着少年帝王带着小孩世子,一张老脸笑得都是褶:“奴婢可不会放风筝,还是陛下来吧。”
“真是没用”,启元帝笑着“责备”他,勉为其难道:“那朕只能亲自教世子了。”
三宝还真模真样地请罪:“劳烦陛下,都是奴婢无能。”
顾岚苦着脸,他都十岁的人了,实在是不想在宫城广场上疯跑,有失体统。
“顾岚,快过来~”,拿着风筝启元帝招呼他。
叹了口气,顾岚朝自家皇叔走去,狼崽子般圆溜溜的大眼睛早已藏不住满满的喜悦。
作者有话要说:
列大楚朝的官员表列得太嗨,居然过了零点~不过打油诗写得可开心~
感谢“青燃白愈”扔的手榴|弹,感谢“磨叽”;“清尘不醒”灌溉的营养液~掉落风筝一个,请前往东暖阁前领取~
第17章 西北传捷报
西北捷报传来,新上任的安西卫统领猿九,三战三胜,将马族赶出了安西天关之外。
更振奋人心的是,第三战的末尾,马族仓皇逃窜,猿九将军领兵追击,成功将马族汗王斩于马下。
这位几乎与启元帝同时登上王位的马族汗王,在他烧杀抢掠过的大楚领土上,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此时安西天关依旧是寒风凛冽,春风连玉门都吹不过,更不曾吹到过安西天关。
一行马族人想要偷回他们汗王的遗体,却被安西卫发现,一路追赶,又牺牲了数名马族壮年男子,等到马族军|队前来接应,安西卫才勒马返回关内。
十二岁的马族王子阿骨欢,被他的阿娘抱在怀里,他知道,阿爹的遗体被楚朝人扣下了,目睹负伤将士们不甘的神情,和所有马族人的悲愤,阿骨欢握紧了拳头,未脱稚气的声音在草原的苍穹下高声立誓:“我,未来的马族王阿骨欢,将来定要领着我马族英勇的战士们,打过安西天关,直入玉门关,让大楚人的血流遍大楚的版图,为父王报仇!”
马族的将领们终于大笑出声,用笑声,表达对大楚的蔑视,赶走内心的悲愁。
有这样勇敢的小王子,他们已经看到了马族光明的未来。
猿九带着亲兵在安西天关高耸的城楼上,观察那一队马族军|队的动向。
他的大儿子猿卫已满十六,从小便耳濡目染,跟士兵们一样训练,现在作为亲兵跟着他身边,继续学习如何应对军情、排兵布阵。
马族人狂妄的笑声,飘过毫无阻碍的辽阔草原,被夜风送到瞭望塔上,众亲兵惊疑不定,没抢走汗王遗体还笑成这样,马族人都疯了不成?
“不能松懈”,猿九指着那些打马远去的马族人,对猿卫镇重地教导,“他们还会回来。到时候,就该你带兵上阵了。”
“是。”猿卫亦望着马族人远去的方向,应声亦是十分沉稳。
捷报由边疆通政飞速传进朝廷,于是这日朝堂上气氛终于松快了些,兵部尚书详奏之后,百官齐声恭贺启元帝,连文谨礼也出班赞道:“陛下慧眼识英,猿将军果真将才。”
启元帝谦虚道:“究竟是先帝亲封的金刀将军,朕不敢居功。金尚书调遣也及时,该赏。”
被启元帝从兵部左侍郎提为尚书的金戈,是个上过战场获过军功的,今年四十有七,行动干脆利落,眼睛平日里总是半闭微睁,一睁开就是精光熠熠,此时也并不诚惶诚恐,淡定地出列受赏谢了恩,又半闭着眼睛站回了位置。
启元帝又调侃户部尚书秦俭,笑道:“仗打完了,咱们秦尚书夜里总算是能睡得着了。”
众臣中忍不住传出些窃笑。
秦俭却没个笑模样,板着个脸说:“陛下,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战后修缮、安顿百姓、发军|饷,哪样不是银子堆出来的。”
启元帝点头称是,安抚道:“那就还得劳烦咱们大楚的当家管事了。”
秦俭深以为然,并不觉得如何,众臣却又有窃笑的,大约是想起了“婆娘”外号的事。
文谨礼见启元帝心情不错,眼睛扫过吏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硬着头皮出列,启奏问道:“陛下,原安西卫统领还在京卫大牢里关着,大楚朝有定规,武官犯事需得奏请才得提审,这安西卫统领,何时提审?”
这条定规,先帝就没遵守过,尤其是后期,直接拉出去砍了都有可能,还顾得上什么奏请。
文谨礼要人出来问这句话,是想提醒启元帝这人还关在牢里呢。启元帝派京卫把人押回京,往京卫大牢里一关就没动静了,虽说文谨礼与安西卫统领并无太深的瓜葛,轻易也查不到他身上,但文谨礼晚上毕竟是睡不踏实,到底要杀还是要办,还是希望启元帝能痛快给个说法。
启元帝还真痛快:“安西卫统领,渎职失察,应敌不力,愧对朝廷,愧对我大楚百姓,罪无可恕,即日交给刑部提审。”
他只想把这个日后会搅出大乱的安西卫统领趁早斩了,至于文谨礼所担心的,启元帝根本就没指望过从安西卫统领身上着手。
“是。”吏部左侍郎应了声,刑部尚书出来接了旨。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时无人出列,三宝公公唱道。
启元帝心里清楚还有事,百官也都清楚还有事,连守着奉天殿的宿卫们都清楚还有事,殿内一时间静默得连根绣花针落地都听得见。
礼部尚书终于站了出来。
他丧着个脸,一开口就是哭嚎:“启奏陛下,臣等办事不力,江南考场举人闹事!”
紧接着,礼部左右侍郎也都出来跪倒,请罪道:“臣等办事不力,致使江南科举出了乱子,请陛下降罪!”
礼部这番表演就把江南考场的事给定了性,不是出了贿考案,而是举人闹事。
他们话一出口,文谨礼就知道,礼部尚书怕是还不知道谢九渊能够直奏御前,他暗自悔恨为了避嫌没有趁早与礼部通消息,没想到礼部尚书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只希望自己的学生、礼部左侍郎梅子期不被牵连进去。
“哦?”顾缜一抬手,把谢九渊的折子扔到他们眼前,“怎么朕的钦差,说法与礼部众爱卿不同啊?喜欢跪就给朕跪好了,仔细想想,到底是举人闹事,还是另有隐情?”
礼部尚书看完谢九渊的奏折,抖得筛糠一般,知道这次是彻底完了,悔不该贪了浙江巡抚五千两银子,这下不知道还有没有命花。
左侍郎梅子期没什么反应,他早就说过这个主意不行,奈何礼部尚书是他顶头上司,未免以后被穿小鞋,只得跟随一起犯蠢,心里倒还镇定;右侍郎是个溜须拍马之辈,现下跟礼部尚书一样哆哆嗖嗖的,神态可谓猥琐。
出乎意料的是,启元帝并没有乘胜追击。
“礼部左侍郎,梅子期。”启元帝轻声点人。
梅子期本就跪着,此时利落一叩首,应道:“臣在。”
“朕就派你负责江南科举贿考案,即刻赶往江南,协助钦差谢九渊审理此案,不得欺上瞒下,你可明白?”
启元帝这道旨意一出,整个奉天殿上下皆是一惊,随即各自猜疑。
梅子期可是文谨礼的得意门生!什么时候得了启元帝的器重?
不知其他官员是怎么想,梅子期自己出了一身冷汗,只得接旨道:“臣,领命!”
“好。”启元帝不嫌事大,还温言道:“朕和天下学子,就等着梅大人与谢钦差查明案情,还江南考场一个公道了。”
梅子期是欲哭无泪,强撑着回答:“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三宝公公不知是不是察觉了启元帝此时的好心情,眯着眼睛高声唱道:“退朝~”
“恭送陛下~”
等启元帝走出了奉天殿,殿上群臣这才散了,不知不觉就三三俩俩窃窃私语起来,梅子期不敢去看顶头上司的脸,也不敢去看文相的脸,低着个头走路,心中七上八下,不是个滋味。
启元帝下了朝回东暖阁用早膳,特意绕道御花园转个弯,路过珠镜台,发现那株老桃树已经结出了不少花苞。
三宝公公看着高兴,对启元帝说:“陛下,看样子,这株老桃树今年能结不少桃子呢。”
睹物相思瞬间成了丰收喜悦,启元帝一阵无言。
他一心想着桃花,这老家伙想的是桃果。
“就知道吃。”启元帝板着脸教训三宝。
三宝公公十分委屈:“去年陛下还念着要吃桃子呢。”
都说是去年了,去年和今年能一样吗?
见他还真委屈上,启元帝忍不住乐道:“那等结了桃子,让谢侍卫爬梯子摘下来,赏你吃个够。”
这都能想到谢侍卫,三宝心里直嘟囔,却道:“谢陛下赏,奴婢也盼着谢侍卫办好了案子回宫呢。”
一个“也”字,让启元帝又赏了这老货一个瞪眼。
该说的说不出来!
同日,天还未亮,谢九渊就匆匆赶进了金陵知府的大堂,一脚踹飞了阻拦的衙役,看清大堂上的惨景,怒火中烧,大喝一声:“住手!”
浙江巡抚冯伟象狗急跳墙,竟是连夜将几个带头举子从会馆旅社中捉到了衙门,威吓拷打,定要他们承认是落榜不甘、诬陷朝廷大臣。
谢九渊赶到时,几个带头举子都被廷杖打得血痕斑斑,冯伟象应当是不想落下什么把柄,用的是薄竹杖,但打了这么久,这些书生又大多文弱,而且以举人之身受刑本就是侮辱,一个个看上去已是相当凄惨,还有气得吐血的。
衙役们面面相觑,宿卫们倒是对弱小的举人们十分同情,他们本就是大爷惯了的,此时不用谢九渊吩咐,学谢九渊提脚就踹,把衙役们一个个踹出去老远。
被踹的衙役们爬起来躲到冯伟象周围,不顾冯伟象“继续给我打!”的命令,压根不敢靠近,气得冯伟象抓起令签就往他们头上扔。
冯伟象对着谢九渊拍桌怒喝:“扰乱公堂!谢大人一个三品钦差,倒是对本官这个浙江巡抚摆起了威风!你是不是想造反!”
谢九渊虽已是怒火中烧,说话却是不紧不慢:“本三品钦差现在站的是金陵府的知府衙门,管的本该是金陵知府这个四品官管的事,何况,本钦差奉旨代巡江南科举,对扰乱调查之人,不论平民重官,都可先斩后奏,何来造反一说?”
冯伟象怒不可遏,喝道:“有胆子你就斩了本巡抚!我爹可是先帝御赐的少保!一个媚上宠臣也敢对本官喊打喊杀!不看看自己算个什么东西!”
谢九渊提高了声量,还是不紧不慢,语气却重了许多:“谢某身为大楚官员,自然是要依照大楚律和陛下圣旨办事,不会无据抹黑。”
“若冯大人参与了贿考案,等证据确凿,不论令尊是少保还是少傅——”
“本官一定斩了你,绝无戏言。”
他说最后这话时,紧盯着冯伟象的眼睛,冯伟象竟是被谢九渊吓得不自觉向后退了两步,反应过来,大觉丢了脸面,气得脸红脖子粗。
不能再拖了。
“来人。”谢九渊闭上眼。
宿卫应道:“属下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