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只是个纨绔啊-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冕道:“县丞所给盘缠自然不多,但我们扬州有个制香的富商十分宽厚仁义,每次大比之后,举子们的公宴酒席都是由他出资,此外再给入京的举人们盘缠、卷资,粗粗算完,每人少说也有四五十两银子。”
  众人惊愕,连连赞叹。
  祁垣自然知道老爹每次都要撒几千两银子出去,然而那些学子一旦中举,心比天高,很少有人将老爹的这份恩惠记在心中,甚至有人觉得肯收齐府的银子是瞧得起他们。
  祁垣不由暗嗤一回,心道,这有什么了不起,现在大才子在齐府,也就是没赶上乡试,否则自己家就能出个举人老爷呢,而且以那人的才分,说不定也能得个解元!
  这是何等痛快!
  这么一想,他不禁又着急起来,不知道自己的回信有没有到,那边何时再写信过来。
  小酒喝过两巡,祁垣过足了酒瘾,这才偷偷溜回徐瑨旁边,小脸微红地乖乖坐好。
  徐瑨看他一眼,倒没说什么,只将桌上的鸡腿蘑菇,夹过来撕成小块给他,又或者挑些肉圆鱼片,去皮挑刺的整治好了,再放他盘子里。
  祁垣对此习以为常,徐瑨给他什么他便吃什么。一旁的唐平来回看了几眼,目光不由古怪起来。
  之前祁垣下狱时,唐平便听父亲说过这案子有些棘手。唐父就是刑部尚书,消息自然比旁人灵通的多,知道这高崖是受别人指使。
  若没有其他什么人掺和,这案子说定便也定了,谁知道会审的事情才定下来,他便听说了国公府、杨太傅、大理寺、工部尚书几方完全不相干的势力出面,劝元昭帝莫要听信奸人之言,冤枉忠臣。
  杨太傅是祁垣的座师,工部尚书是前首辅的得意门生,是祁垣舅舅的师兄,这些都好理解。大理寺跟刑部争权已久,也说得过去。唯独国公府的来路他琢磨不透,这才称病在家,将摊子丢给了下面的人去做。
  唐平当时也百思不得其解,这会儿在宴席之上,见对面俩人如此如此,他才恍惚抓到一点线索。
  他心中疑惑,又怕是自己多想,只得问旁人。
  阮鸿在他左边,唐平压低声,问阮鸿:“慎之兄,这位祁小才子……跟子敬兄是何关系?”
  阮鸿现在满脑子都是方成和的“求之不得”,所以整个人紧张的很,怕方成和行事放荡,当着众人的面子向他表达什么“倾慕之情”。
  这会儿唐平突然拍他,阮鸿被吓了一跳,想也不想地反驳:“什么关系当然只是兄弟而已!”
  唐平一怔,见他神情严肃,不似作伪,只得“哦”了一声。然而心中还是诧异,忍不住还是看向对面俩人。
  祁垣已经将小碗里的东西吃光了,正歪着头跟徐瑨说话,徐瑨垂着眼,被他逗地唇角弯起,又剥了个鹌鹑蛋塞他嘴里。祁垣张口咬住,徐瑨的手指却稍稍停顿下来,捏住了祁垣的下巴。
  唐平目瞪口呆,眼看着让祁垣微微偏过脸后,徐瑨那漂亮的手指轻轻揩去他唇角的一点油渍,神情平常,动作却说不出的暧昧。
  有那么一瞬间,唐公子真的忍不住想,周围人是不是都瞎了……
  他仍觉得古怪,见阮鸿心思恍惚,不知道在干嘛,只得再去问右边的罗仪。
  罗仪今天过来纯属意外,他原本正在带手下巡街,不想跟这帮文人凑合,但是一看里面有祁垣,他就立刻改主意了。
  那次他带祁云岚出京躲避时,曾跟这位伯府小姐共处过几日。单身二十年的罗公子,从来没见过美艳豪爽的姑娘,不由暗暗倾心。然而在京郊几日,云岚虽跟他学过几招拳脚功夫,却全是在为日后逃亡准备,哪有风花雪月的心思。等到后来事平之后入京,云岚更是日日在伯府做起了深闺小姐,从不出门。
  罗仪思慕佳人,又不敢唐突,怕自己多情,于是对祁垣的态度立刻转了个大弯,琢磨着能不能套个近乎。这几天徐瑨说让祁垣去他的校马场学骑马,罗仪更是殷勤的跟什么似的,恨不得给祁垣当个马前卒。
  这些唐平又不知情,他只知道罗仪脾气向来火爆,从不说谎,于是撞了撞后者的胳膊,小声问:“罗兄,这个祁垣……好像很得大家喜欢啊……”
  罗仪仰头灌了口酒,理所当然道:“那当然!”
  “可是,子敬兄对他未免太好了吧……” 唐平问,“打进来之后,子敬一直在给他布菜。”
  “这有啥?”罗仪一听,竟然一脸艳羡道:“徐子敬不让我坐那,要不然给他喂嘴里我也肯!”
  唐平:“??”
  唐平骇然,再看罗仪一脸正气,不由怀疑起自己来。莫非如今京中盛行男风,是自己落伍了?
  还好这祁垣已经弃考,不会入朝为官了,否则这人还不得在朝中掀风作浪的?
  唐平暗暗咋舌,再一想,他虽跟徐瑨阮鸿等人一处玩耍,但几人家里的立场并不相同。
  刑部尚书有自己的路子,阮阁老是官中油条,出了名的圆滑。国公爷倒是耿直,但他又是皇亲……几人从前年少,只顾读书骑射之事,尚能称兄道弟,如今大家渐渐成年,眼见着各自除官授职,关系恐怕也要愈来愈远了。
  他心中轻叹,再看今日的主角方成和,在乡试之中力压太子伴读陆惟真和松江府的任彦。此时跟众人推杯换盏,言语间竟也滴水不漏,又忍不住暗暗慨叹,或许再过几年,朝堂便是他们这些人的天下了。
  揭榜之后,各地提调官便忙了起来,偏远等地的士子便要尽快动身,准备入京参加明年会试。
  祁垣跟方成和商量了一下,将商铺后面的四方小院修整了一番,给方成和以及暂时看店的小厮住着。又将旁边的那家也租下来,准备改成日后的作坊。
  方成和在此借住,不知道省了多少事,不过祁垣也没放过他。
  在揭榜当日,他便被祁垣揪着给店铺题了新字,牌匾改成了“祁才子合意香铺”,一侧还题上了他的落款。题完之后也不得清闲。
  祁垣在放榜前几日,除了去兵马司跟着罗仪学骑射之外,便是带着自己的丫鬟小厮一起备料制香。方成和只有第一天参加了几场吃请,从第二日开始,他便被祁垣压在了店铺里。
  铺子正中给他备了一把披红挂彩的大椅子,方成和端坐上上面,眼睁睁地看着店铺门口挂红绸,放鞭炮,另有小厮叉腰吆喝:“今科解元方大才子在此!”
  “本店新出状元香,强记忆,静心神,方解元便是日日焚烧此香伴读,事半功倍……”
  “状元香开业酬宾,凡购香者还可得方解元题字一幅!”
  ……
  闻声而来的乡亲还真不少,祁垣便穿着掌柜的衣服,头戴瓜皮帽,小手一踹,笑模笑样地去招呼人。
  于是乡试之后,中举的读书人或到处吃请,拜见恩师,或凑在一块攀交情,议朝政,唯有方成和整日的被拘在铺子里,跟祁垣一块揽客挣钱。
  好在铺子生意着实不错,往往只卖半日,店铺便要挂上“倾销”的牌子。然后全店的人再跑后面磨粉的磨粉,捏饼子的捏饼子。
  “你这样不行,得招几个伙计。”夜色渐深,方成和将黄丹磨成末,边磨边跟祁垣商量,“前面招三个,一个机灵点的吆喝买卖,一个看店,一个掌柜的理货记账。后面再找两个,你如今开店了,不比零卖,磨粉就是个体力活,这样天天的自己做哪行”
  店铺里还没招伙计,祁垣这几天赶着挣钱,白天当掌柜的收钱管账,晚上再回后面制香。幸好他天生就会龙门账,做这些倒也不觉得难。但方成和看他磨粉磨的手心通红,还是忍不住心疼。
  祁垣接过黄丹粉,跟旁边的木炭末,定粉,针砂各自称了,混在一块,边加入熟枣肉边一通捣,等捣匀后再给旁边的小厮,放到模子里压成饼。
  “你当我不想吗?”祁垣捣完一轮,看着木炭末不够了,又去弄木炭,叹气道,“但这伙计是来店里干活的,又不是伺候人的。万一心术不正,新铺子名声就要坏。现在才放榜,这才子香正是最好卖的时候,我哪有功夫办那个。”
  方成和失笑,“你这么着急赚钱?”
  他如今得了解元,春风得意,自然想着日后若有机会,还是帮祁垣谋个正经差事。哪怕是个闲官散职,也比在这开铺子强。
  谁知道祁垣理所当然道:“你以为呢?这种机会三年也就一次,谁家放着钱不赚?我现在就是做的少,每天不够铺子上用的,要不然我都想跟国子监的监丞打打招呼,往那里面卖一些。”
  方成和大惊:“你现在还用着国子监的省亲假呢,竟然还想回去赚钱?”
  “又不是去坑人,国子监的同年还可以给便宜呢,怕什么。”祁垣道,“我想好了,这几天也不能白用你的名声,以后这铺子收益,咱俩各分一半。”
  方成和帮摆手:“不用不用,我可以卖画!”
  祁垣:“卖画?那些个富豪乡绅会买一个解元的画?辛辛苦苦画半天,拿出去贱卖还不如屯着,明年你过了会试,我给你哄抬一下,这价格立马就上去了。奇货可居懂不懂”
  方成和:“……”
  “听我的,”祁垣摆摆手,也不磨粉了,也不煮枣肉了,抬着头一脸遐想,“这几天别看辛苦,铺子入账可不少。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现在卖的香饼子和香丸都不用窖藏,用料太简单,估计不出几日就会有人仿着做。我已经让人去做模具了,再过几天,咱就换方子……”
  他越说越激动,叉腰站起,指指点点:“到时候这边,这边,全都打通了,改成两处作坊。那边挖个地窖。这香品先不做杂了,就分几样,给儒士学子用的,就用些经久耐烧的;闺阁中用的,就用些海外的稀罕料。再就是供给寺院的……”
  国子监、各个书院、各地会馆……都是他兜售宣传才子香状元香的好地方。熏香衣香这些东西,则打算让婉君姑娘帮忙,有她在,这个自然不怕没有销路。
  再者还有徐瑨,以前他给了徐瑨青莲香后,便听有人打听过这种香粉。后来徐瑨去晚烟楼接他,他也总听旁人悄悄打听徐瑨喜欢什么香……
  祁垣越想越美,扭头见方成和也是一表人才,笑嘻嘻道:“以后你们几个用香,从我铺子里拿便是,不许用别家的。”
  方成和哪能不知道他的小算盘,哭笑不得地点了点头。
  “我粗算了一下,按这几天的势头,日后这小店一年至少能得六百两银子的利。别说你这一年吃喝,便是日后入朝为官,四方打点,都能供得上。”祁垣又重新坐下。
  他这只是粗算。齐家铺面大大小小,已经铺满了江浙一带。小铺子一年净得利润少的也又五六百。这间铺子虽不大,但京中生意可比扬州好做的多。
  这边似乎很缺专门卖合香的铺子。普通的蔷薇水五两银子一瓶,齐府的返魂梅过来也贵的离谱,祁垣之前散卖的香丸香饼子,定价随意,一样不缺买主。
  若是按这情形算,他把价格定高一点,这铺子想要日进斗金也不难。但祁垣对此始终有些疑虑,合香香方不算稀缺,为何做这个的很少?他们齐府是怕在京中不便,那其他几家呢?苏州万家,杭州穆家也都是合香世家,怎么只有万家有个小小的分号?
  事出反常必有妖,祁垣决定还是静观其变,留个心眼的好。更何况,再过几日便是斗香大会了。到时候天南海北的制香高手都会入京比试,徐瑨已经答应了,到时候带他一块去看热闹。
  就是不知道,这次比试,家里可会来人?


第56章 
  祁垣从知道斗香大会开始,就一直盼着这一天。然而谁想天不遂人意,八月末,各地制香商户、民间高手纷纷入京,礼部的官员却除了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山东乡试的冒籍大案。
  从去年起,山东登、兖州等地便遭了大旱,百姓颗粒无数,朝廷又不肯赈灾免赋。于是山东数城饥民遍地,在籍之丁或死或逃,匪患四起,民不聊生。
  寻常百姓仍在原籍的不足一半,应考生员自然大减。于是,今年大比,便有外省生员贿赂考官,冒籍应试。山东解额八十名,其中半数皆为冒籍应试者。
  此案一发,举国哗然。涉案的山东提学、诸考官、监临官并几十名考生皆被押送入京,送刑部问罪。又有人弹劾山东巡抚张勋,言他是江西人士,此次冒籍着半数为江西学子,恐此事与他亦有牵连。
  而张勋又是礼部尚书王旻的老乡,经由后者举荐入仕,科举之事又是由礼部主办,于是王旻也被参了一本。冒籍之案闹的沸沸扬扬,继而演变成了党派之争。
  礼部尚书、礼部郎中等人相继遭到弹劾,斗香盛会眼看就要被暂时搁置。
  祁垣原本对朝中之事不甚敏感,但方成和十分关心朝政,时常同他聊起这些。祁垣只得把精力从制香赚钱中拨出一点,陪他瞎聊一番。
  在祁垣眼里,当官与经商并无两样,朝中权利事由就这么多,大家分而食之,若想多个帮手依仗,自然要结党营私。
  反正不是此党压过彼党,便是彼党压过此党。然而无论怎样,朝政之斗对老百姓而言,都远之又远。
  祁垣如今除了替灾民揪心之外,只关心斗香盛会的事情。又过两日,朝中却传出消息,斗香盛会如期举办,只不过改为由太子一人操办。
  祁垣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又听到另一个消息——徐瑨要被派往山东查案了。
  这消息来的太突然,祁垣听到游骥来告诉的时候,立刻铺子也不管了,撒腿便跑去了国公府。幸好国公府的下人都认得他,放他去了徐瑨的院子。
  徐瑨却正在花厅里跟父亲谈话。祁垣跑得满头是汗,冒冒失失闯进去,一见还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立刻傻眼了。
  徐瑨也愣了。
  “你怎么来了?”徐瑨回过神,看他还穿着铺子里掌柜的那套衣裳,又好笑又有些紧张,忙示意祁垣,“快来见过我父亲。”
  祁垣也回过了神,简直要尴尬死了。
  他以前还设想过,若自己要见徐瑨他爹,必先要先斋戒三日,以香汤沐浴,八白粉敷面,衣服鞋袜整洁如新,整个人一丝不苟,矩步方行。让人一见他就知道这伯府的小才子很有气度。
  哪想到如今这副模样,这个地点给撞上了。
  国公爷长了一张黑漆漆的四方脸,络腮胡,如今须发皆是半白,唯有高挺的鼻梁和刚毅嘴巴跟徐瑨很像。
  祁垣深吸一口气,忙整好衣服,趋步上前,乖乖见礼。
  “祁垣?”国公爷轻捋着胡子,看着他问:“你就是祁卓之子?”
  祁垣应道:“是。”
  “嗯,怪不得。”国公爷点点头,转脸对徐瑨道,“如此,你们两个有事聊去吧,我出去转转。”
  祁垣听他问话,问的是“祁卓之子”而不是“顺天府神童”,便知国公爷大约对忠远伯有些印象。如此,他心里反倒是踏实了一些。
  徐瑨将父亲送出去,转身回来,见他在原地翘首张望,不由笑了笑。
  “怎么这时候过来了?铺子不管了?”
  “你都要出门了,还管什么?”祁垣想起来意,不由郁闷起来,“好好的,去山东做什么?”
  “朱大人让我去查查登州知府的事情。登州大旱,那知府见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疲于抚绥,已经举家逃徙,自图存活了。”徐瑨怕他吹着风,把人领屋里,让他擦了脑门上的汗,这才继续收拾行囊。
  祁垣想起,徐瑨第一次跟他提起登州大旱的事情,还是他才入国子监时。因监中有两名山东士子直言进谏,被抓去绳愆厅去衣杖刑,那俩人情绪激愤,触柱而亡。
  “旱情一直没有缓解吗?那边的巡抚不管?”祁垣问。
  “我之前去那边查案,曾与巡抚张大人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张大人连发奏疏,求朝廷解粮赈灾,始终未得音讯。”徐瑨摇头,唏嘘道,“如今赈灾之事没着落,张大人反倒牵连进了冒籍案……”
  巡抚一官最为紧要,久任地方之后才可熟知利病,如今这等关头,再换官上任,黎民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也正是因此,大理寺卿朱俨派徐瑨去登州查案,名为查逃徙的知府,实则是暗中走访,看冒籍案有无冤情。这案子虽暂在刑部,但事涉朝臣,早晚会被送入大理寺复审。
  祁垣心思通透,隐约明白了一些。只是有些心疼徐瑨,那边灾荒既重,途中又有流民匪寇,这一路恐怕很难安生。
  当夜,徐瑨让厨房整治了饭菜,仍是跟祁垣一块用饭。祁垣难得的话少起来。晚上二人仍是同塌而眠,祁垣才低声道:“你要记得给我写信。”
  徐瑨把他揽在怀里,低低地“嗯”了一声。
  “会的,我用驿递快信,寄到府里,到时候让人给你送去。”徐瑨看他只拿脑袋不停的蹭自己下巴,伸手摸了摸祁垣的脸,果真发现掌心一片濡湿。
  祁垣本来默默难过呢,这下被徐瑨发现,便使劲抓住徐瑨的手,在他掌心里蹭来蹭去,眼泪吧嗒吧嗒地掉着。
  徐瑨张了张嘴,想安慰他一下,半晌又叹了口气。
  “这一路约莫不太平,朱大人让我去,也是因为我有武艺傍身。”徐瑨道,“我自幼学武读书,求圣贤之理,便是为了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如今……哪怕先保住几员贤臣,也算不负师恩了。更何况山东本地亦有官民自救,我去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他说完轻轻叹气,无奈道,“……山东之于京师,乃是唇齿之地,漕渠中贯于山东,江淮数百万粮食取道山东,倘若那边大乱,那京师危矣……”
  祁垣也听得忧心忡忡:“既然如此,朝廷为什么还不赈灾?”
  徐瑨的喉结滚了滚。
  祁垣抬头看他,百思不得其解。徐瑨都明白的道理,朝中那么多大臣不会不懂。元昭帝好不容易夺来的皇位,就不怕引发叛乱,别人杀进京师,取他狗头吗?
  “朝廷……”徐瑨停顿好久,才轻声道,“朝廷,可能没钱了。”
  祁垣大惊:“什么?”
  徐瑨轻轻“嘘”了一声,“崖川大军迟迟不还朝,户部的粮饷快供不起了……”
  先帝时,崖川之战便耗资巨大,幸而唐临是用兵奇才,未将战事拖延太久。而如今这次,崖川大军与西川王胶着在了独水河一带,远征之兵本就疲乏,最近几次又接连战败……
  “今日,父亲刚跟我说……去年年初,忠远伯屡出奇兵,原本将西川王赶入了夷国,我朝大军只要乘胜追击,几乎胜局已定了。然而军中有人忌惮他在军中威信太重,所以迟迟不发援兵。西川王得到情报,反杀回来,差点将伯父困杀在外。”
  徐瑨听道这断的时候,几乎要咬断后牙槽,他本不想告诉祁垣,但又觉得此去路远,让祁垣知道总比蒙在鼓里的墙。
  祁垣如今已经拿自己当伯府的儿子了,听这话猛然一震。
  “后来呢?”
  “伯父带残兵逃出来了。但被治了罪。而至于高崖所说的叛逃之事……”徐瑨道,“有人允诺向西川王岁岁纳贡,云贵钱财尽入西川,女子皆为西川之俘……”
  祁垣简直气疯了:“混蛋!”
  “这也是朝廷的意思……”徐瑨低声道,“打不起了,所以出此权宜之计。”
  忠远伯祁卓对此并不知情,带兵打仗,最后向夷贼纳粟称臣?贡□□女?他不服,时将军自然也不服,于是最后有了五千死士。
  再详细的,国公爷也不知道了。这些消息,其实恐怕连徐璎都被蒙在了鼓里,否则他的家书中,不会只提及军中诸多蹊跷。
  徐瑨跟二哥熟悉,知道他大约是在猜测兵部尚书畏敌不战。然而如今不战的,却是朝廷。
  祁卓坏了朝廷的计划,如今失踪是实,叛敌却是假。大约元昭帝也清楚,不管是为了群臣的意见,还是心底仍有些微的一点良知,总之祁垣既然从狱中出来,忠远伯家便是彻底无事了。
  祁垣听的心里乱极了。
  这些事情,大才子知道吗?可惜自己并不能说,他们之间往来书信只能靠婉君,万一被人看去,怕是会牵连国公爷。
  可是这朝廷……
  祁垣暗自恼火半天,忍不住又想,若自己是方成和,自己是那祁才子……这种朝廷,是明哲保身?还是入朝为官?
  大约也是入朝为官吧?多一个好的,便能多一分公道和希望,读书人不死,求证之路不断,忠臣良将尚存,这朝廷便还有救。
  二人低声絮语一夜,天刚蒙蒙亮,徐瑨便卷了包袱,策马出城,直奔山东而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ps:看到有人担心完结。是这样,如果爆更的话,月底能完结。如果爆不成的话,就不一定什么时候了……
  渣作者日万之心不死,并打算给自己立个旗……
  pps:
  上次有读者说看到江西出戏,感觉很尴尬(⊙o⊙)
  实际上古代江西人还是很厉害的,明朝永乐到正统,内阁首辅8个,有6个江西的。
  翰林学士各种学士33个,17个江西的。
  体现在科举上,会试廷试的考官30几个,14个江西的……
  大家熟知的大才子解缙是江西的,奸臣严嵩也是江西人。
  羡慕,秃头作者太羡慕了……


第57章 
  这次查案不比以往,徐瑨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