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神断-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清彦没瞒着,把当初林嘉关心的三起死亡事件都说了:“林兄那边已经去信。飞仙镇的情况远比预料的更复杂,非我等轻易能动,只能等待时机了。”
  袁骋叹口气:“仙女庙是个好地方,可世上污浊,安能容得桃源在。”
  袁骋也是久在官场,尽管看着冷硬不知变通,可诸事清楚。如今也是惋惜仙女庙。
  “真到那一步,尽足心力便是。”保仙女庙,穆清彦有这个心,但因牵涉前朝,他也不敢夸下海口,只能说尽力一试。
  袁骋点点头,执杯道:“我敬穆兄弟,此番辛苦了。”
  “袁兄言重。”
  闻寂雪突然问道:“袁县尉可认得松坪府仙品居的东家?”
  “姚湛?”袁骋点头:“倒是有数面之缘。别看他是商人,为人却是儒雅,风度翩翩,言谈举止倒像是世家公子。我也是随县令赴宴,见过他。他家的酒楼能开的稳当,除了他本能的能力,关键在于他有官家撑腰。
  你们也应该知道他岳家的事吧,俞家是松坪府本户,世代书香,虽嫡支人口少,但数代繁衍,旁支姻亲故旧不少。况且俞家祖上不仅做过官,还有人在县学等地任教,很多人脉都是俞家牵线给姚湛,可以说,姚湛能有今日,俞家出了大力。
  俞家那位过世的老爷子,尤为欣赏姚湛,拿他当子侄看待。后来更是将孙女嫁给他,如此来,姚湛才算真正在松坪府站稳脚跟。”
  “姚家不是松坪府本户?”
  “不是,南边逃难来的。十几年前南边闹灾荒,不少人背井离乡。我们这边也有难民投奔,据说姚湛父亲跟俞家祖父是旧识,所以姚湛来寻个门路。姚家应该还是有些家底儿,姚湛到了松坪府,盘了一家老店,就是酒楼的前身。那老店在当地颇有名气,但老夫妻只一个独子,没娶妻就病死了,两人年纪渐大,没精力开店,这才有心兑出去。姚湛也仁义,不仅盘下店面,又见老夫妻确实没有依靠,还给二人养老,后来干脆认了干亲。”
  闻寂雪挑眉:“姚湛不是有个姐姐嫁到丰州么?为何他不去丰州?”
  按理,其姐是最亲的人,真要投奔,也该去丰州。
  “这个就不清楚了。只知道如今那个姚氏丧夫,带着独子,依靠着姚湛帮衬过日子。”
  闻寂雪给袁骋斟了一杯酒:“袁县尉,若是不麻烦的话,能否帮忙查一查姚家的来历?”
  袁骋面露沉思:“为何要查姚家?”
  “实不相瞒,我们在飞仙镇遇到了姚湛的外甥,有点儿凑巧。”意外的,闻寂雪说了实话。
  不过,实话有实话的好处。
  飞仙镇本就牵涉甚广,袁骋知晓这一点,会更慎重仔细。
  且,故意点出这些,未尝没有闻寂雪试探的意思。若袁骋不愿牵涉其中,自然会回绝。
  袁骋饮了一杯酒,倒是意外的爽快:“好说。若是别的,我没办法,若是要查姚家底细来历,我可以试一试。”
  这事儿不难,就是有点繁琐,且衙门公人才有那个便利。
  那就是顺着藤子朝回摸。
  姚湛当年是逃难来的,虽在松坪府重新落户,但也有个旧户,是有籍可查的。并非所有难民都在新地方落地生根,古人讲究落叶归根,人离乡贱,且没有土地,生活困苦,一旦灾荒结束,肯定要返乡。
  当地的衙门要发给返乡的灾难口粮和种子,要核查人数,户籍等也要重新录一遍。
  袁骋借着在衙门的便利,能够查旧档,掉出姚家的信息一一核对,再找旧邻询问。事情说起来简单,之所以说繁琐麻烦,是掉旧档麻烦,再者相距甚远,各方面都要打点,前后要费不少事儿。
  闻寂雪要查这事儿不是办不到,但他人手紧缺,姚家的事儿又不禁要。再者,若是袁骋去查,反倒更隐蔽,真被人觉察,危险性也低。
  这就是作为衙门中人的便利,袁骋可以随便推给哪个案子,旧档上迁了户的又不止姚家一户,也好遮掩。
  之后,两人又在松陵府停留数日。
  这一回主要是整理蔡骏驰的信息。
  真正的蔡骏驰十六岁去了桐山书院,在书院待了两年。按年龄算,蔡骏驰大赵书成一岁,那么蔡骏驰到书院时,赵书成十五,那时也不确定赵书成还在不在桐州。
  穆清彦和闻寂雪分析过,觉得赵书成后来定是发生了什么大变故,这才不得不寻找新身份,那时“蔡骏驰”这个身份才进入他的视野,而并非一开始就谋算着取而代之。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弄清赵书成在桐州的境况。
  也就是说,得花大力气去寻找当年的常家人。
  估计没有人比常家更清楚此事了。
  “公子,常家的消息。”好在没白等,就在两人打算离开的时候,焦礼拿进来一只密封的竹筒。
  闻寂雪扫了一眼封口的蜡,把竹筒打开,抽出细细卷起来的纸张。这回的消息有两张,写的密密麻麻,闻寂雪看的很快,之后就递给一旁的穆清彦。
  这上面是常家的境况。
  当年常家三子一女。女儿嫁在桐州本地,但早就去世了。三个娘家兄弟盯着家里油坊,等着常老爹去世,三人都挖空心思想多弄钱,又不懂经营,加上别的油坊竞争,最后油坊开不下去,三人只得把油坊兑出去,分了钱各奔东西。
  那时已是“刘生”到桐州的十年后。
  所以,“刘生”的事情常家兄弟肯定是知道的。
  常家老三得了钱就离开了桐州,一去就没了音讯。
  常家老大守着老宅,后来儿子不争气,气的旧病复发死了。之后,其子卖了房,跟人跑商去了。也有说是欠了债不还,逃债去了。
  唯有常家老二,据说是常家兄弟里最老实本分的一个。他儿女多,反倒没那么多心思,他媳妇是个精明的,分了家自己做油,挑着担子出去卖。按理这样的人,一辈子不会离开原籍,可世事无常。常家老二两个儿子没多大出息,小女儿却生的聪明机灵,尤其是出挑的有几分模样儿,不知怎么就认识个富家老爷,给人做了妾。
  一开始只是被当外宅养着,后来她肚子争气,生了儿子。那富商高兴坏了,便把母子俩接回家去。这做女儿或许想有个娘家依靠,亦或者纯粹孝心,便把爹娘兄弟都带去了。
  可惜,当初常家估计也觉得这事儿不大好听,对外没细说“女婿”情况。那富商也不是在桐州做生意,而是途径这里,慕名桐山书院,停歇数日。
  外人只知富商是南边口音,自称是南川府人,姓吴。年纪在三十来岁,是个富态的老爷,此人说做的是绸缎生意。
  南川府地少山多,当地气候很适合种植桑蚕,多以此为生。
  蚕丝是只做丝织品的原材料,因此当地大大小小织户不少,更有贩丝者云涌而来。类似吴姓富商这等,大约有着自家桑蚕产业,亦或者是个家底厚实的贩运行商。古时交通不便,货物流动不易,倒买倒卖能赚取暴利。
  如此一来,要查这个吴姓人就不容易。
  南川府那边吴姓的极多,谁知这个吴富商是府城人,还是下辖某个县城的人呢?
  更何况几十年过去,他未必还做这个生意,排查起来难度更大。
  “已经很好了。”穆清彦眉目舒展,毕竟这个富商还有个可查的线索,便是有个从外地带回来的常姓小妾,得了儿子,娘家也跟了来的。这般情况的,必然极少。
  “再费些功夫就是了。”闻寂雪也清楚,只要再缓些时间,总能查到。


第257章 温明玉求助
  返回凤临,已是七月底。
  穆婉在六月二十七生了一女,快满月了。
  吃过满月酒,穆清彦和穆林一起作为娘家人,旁听了赵家分家。赵家请了里正和几家交好的长辈做个见证。赵家就两个儿子,感情又不错,所以就是均分,一人一半儿。考虑到赵叔赵婶还没老到不能动,所以房子和田地暂且不分,只定了个契,赵叔拿出积蓄,一个儿子分二十两银子。
  对于庄稼户而言,三十两真不是小数目,能攒下六十两,很有家底儿了,但一下子都拿出来,估计赵叔赵婶手里也不剩什么了。这些银子也不是单靠种地赚来的,都是兄弟俩每年拿回来的钱,赵叔赵婶都给攒着。
  赵叔赵婶分银子,主要是为让小儿子赵河有银子盖房。
  家里东西虽说都是平分,但实际上约定俗成,养老的长子一般分得多些,尤其是房子,多是养老的儿子继承。再者,赵家房子不算太宽敞,以往家里没什么人不觉得,但每年过年住的实在拥挤,赵河虽在外跑镖,但家里也要有房子住。
  孩子满月,赵河回来了,打算把房子盖好了再走。
  赵河打算贴着自家老宅子起个小院儿,三间正屋带个厨房仓房,土砖砌院子,花不了多少钱。穆婉今年不跟着去,等明年再去,那时孩子也大了些,比较好带。
  穆家肯定愿意穆婉跟赵河在一块儿,夫妻俩总分隔两地不大好,至于旁人嚼舌根又碍不着自家过日子。
  穆婉在外边见多了镖局里的男人晚上出去找乐子,别说老婆不在身边,即便有家室跟着的,也多的是管不住人。穆婉自然不信赵河会那么混账,可不在一处,难免瞎想,在外虽没家里帮衬,但她心里还是愿意。
  送走了赵河,陈十六那边又请暖房酒。
  陈十六的新宅子建好了,宽敞大气,处处收拾的精细。一应桌椅床架等物也都是新做的,陆陆续续摆了进来。尽管是作为新房建的,但两人婚事肯定是在京城陈家宅子办,新娘陪嫁的床架等都是照着那边的屋子量的尺寸,也不方便大老远运过来,倒是在这边另做一套方便。
  宅子比较空,各色摆设装饰还没到位,花草树木都是新移栽的,有死苗,还得补种。陈十六实在不耐烦各样琐事,好在带来的有管事,又有何川料理着外面的事务,省心不少。
  “这些月季养得不错。”穆清彦参观新宅,见花园修得格外精心,心知肚明。园中花草多,不乏珍贵品种,但最出彩的还是月季,或红、或粉、或白、或黄,黄色月季少见,但这园子里却以黄色月季居多。
  陈十六闻言笑笑:“我为这些花草,专门请了人打理照料,总算没白费。”
  闻寂雪落后着几步,思忖着别事,忽有所觉,扭头朝西边望了一眼。
  “你这宅子里还住了什么人?”闻寂雪问。
  陈十六顺口回道:“不是外人,我表哥。他前两天刚来,在我这儿住两天,消遣消遣,顺便送些东西过来。”
  “温明玉?”穆清彦有些意外,毕竟自从温明玉出现,好似一直听繁忙的样子。
  闻寂雪同样翘着嘴角,有点儿幸灾乐祸的意味:“他不忙着办差了?”
  陈十六本来没觉得奇怪,经两人一问,恍然:“是啊,他可是少有清闲的功夫。”
  穆清彦看向闻寂雪:“你是不是听说什么了?”
  闻寂雪笑道:“你们忘了在万霞县的事?那个叫净闲的女尼。”
  陈十六接话道:“当然记得。当时回京后,我表哥给找了宅子安顿了,此后也没见什么动静啊。”
  “那是你离开京城了,不知道。若你现在回去,能听说不少热闹。”闻寂雪放在京城的耳目多,消息还是挺灵通的,事涉温明玉,他对神捕司自然较为关注,也留心了这方面的消息。
  陈十六龇牙:“她不会缠着我表哥了吧?”
  想到净闲那个冷傲无人的姿态,有点儿难以想象。
  “当初温明玉不是查了净闲么,查到了?”穆清彦好奇。
  陈十六点头:“我问过,表哥说没查到什么,只知道净闲在明月庵待了七八年。净闲也不是一个人去的,当时身边跟着两个老仆,给了老尼不少银子,只说是借明月庵的房子修行。那个净闲去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但已是做小尼姑打扮,剃了头,有了法名。日常吃用起卧似个小姐,但每日里诵经礼佛很是虔诚,那老尼猜着是哪个大家子小姐不得已托身在庙门修行的,所以素日不管净闲的事,其他人也不去招惹她。”
  “没问净闲?”
  陈十六摇头。
  说到底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平日里又接触不到净闲,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只温明玉知道。后来他定亲,心里只想着兰家的事儿,更没工夫理会别的,在他看来,他表哥肯定不会吃亏就是了。
  穆清彦扭头又问闻寂雪:“你听说什么了?”
  “净闲如今在京城颇有声名,不少人都提起她,都称她‘净闲花主’。”
  “净闲花主?”穆清彦和陈十六对视一眼,都觉得怪异:“这是什么称号?”
  古人喜欢给自己起字,起号,尤以文人为甚。若说净闲自己作诗作画,不便透露闺名,给自己起个雅号,倒还算好,可若这称号是外人给的,那就完全不同了。别说是古时,便是前世号称男女平静,一群男人给个女人起名号,传出去也会让人觉得这女子不大正经。
  “一群所谓的文人墨客给的雅号,这些人以能被净闲花主邀请赴会为荣。”
  “这、这不是……”陈十六瞪大了眼,毕竟听着,不是什么好名声,更不是好人家姑娘该有的行径,倒像是高等娼妓兜售自身的手段。
  一想到净闲那副做派,陈十六浑身上下都不对劲儿。
  闻寂雪又丢出一句:“如今京城的人都知道,净闲花主倾心温少主,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即便没吃东西,陈十六也有种被噎住的感觉:“……我表哥就是为这个躲出来的?”
  穆清彦却有不同看法:“那个净闲,不像是个蠢人。”
  不论爱慕温明玉是真是假,她都不该把自己的名声弄到那步境地,未嫁女子声名远播并不是好事,反倒会遭好人家嫌弃,再想跟温明玉有个好结果会更难。再一个,净闲是个很清傲的人,世间人物就没几个她看得上眼的,孤高好洁,进能忍受自己被无数男人谈论?
  退一步说,花名在外,如何不遭人觊觎?
  若说她借温明玉的托庇安身,可在京城,多的是世家贵子、皇子王孙,温明玉在其中还真不显眼,多数人只是碍着神捕司的特殊以及陈家的面上,不欲跟温明玉起冲突。但动一个女人,只是个不大不小的事儿,别说温明玉管不管得了,只怕是温明玉根本不会管。
  净闲能不知道?肯定清楚的。
  那她为何要这么做?
  闻寂雪看出他的疑惑,说道:“肖想她的人不少,但还没人真的动她。有人护着她。”
  “什么人?”陈十六也奇了。
  “康郡王。”
  陈十六更疑惑:“这个康郡王一向低调,万事不冒头,只以端郡王马首是瞻,怎么就突然护着净闲?”
  虽说净闲是个美人,但作为一个郡王,真想要个女子,容易得很。况且康郡王又不是风雅性子,应该不至于跟净闲去玩什么趣味。
  “所以,这才是温明玉避出京城的原因?”穆清彦了然,不管温明玉对净闲如何想法,净闲的举动令人误解,所以未免跟郡王府起冲突,唯有避让。这不仅仅是畏惧皇室,更因温明玉身属神捕司,是个敏感部门。
  陈十六突然失笑:“没想到我表哥也有这么狼狈的时候。”
  “很好笑?”说曹操,曹操到。
  背后说人,猛地见正主笑意吟吟的站在面前,陈十六收口不及,呛得猛咳。
  “表、表哥。”陈十六打心里有点儿惧他,这会让又心虚,笑的更讨好了。
  温明玉只是笑着扫他一眼,没跟他计较,而是看向闻寂雪和穆清彦:“闻公子,穆公子,幸会。”
  “温少主客气。”闻寂雪跟神捕司有约定,但平时双方默契,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以往便是温明玉遇到闻寂雪,能不见也是不见的,这会儿主动出来,必是有话要说。
  跟闻寂雪预料的不错,但温明玉想找的人不是他,而是穆清彦。
  “实不相瞒,穆公子,我想请你寻人。酬金好商量。”温明玉道。
  “寻人?”穆清彦下意识的看了闻寂雪,见他皱眉,似有疑惑,显然也是不清楚温明玉所言何事的。于是他直接问了:“不知温少主要寻什么人?难道神捕司找不到?”
  温明玉沉默了一下,苦笑道:“封停失踪了。”
  封停,天枢部少主!
  在神捕司内部共有七位少主,看似地位一样,可实际上是以天枢部为首。简而言之,封停能任天枢部少主,他的实力必然是几位少主中最强者,可如今,封停却失踪了。
  温明玉能找到穆清彦求助,必然是神捕司找不到人,怕夜长梦多,不得已才求外援。
  且不提穆清彦如何想,闻寂雪来了兴致。
  “封停?难不成,他是追捕朱漪失踪的?”


第258章 又是中秋
  既要要请人帮忙,自然没有藏掖的道理。
  温明玉讲道:“事情还要说道上回万霞县的案子,明面儿上了结,但皇上下令,务必要抓住朱漪。”
  的确,万霞县的事其实是两部分,一是李子英四人的犯罪,二是受害亲属的复仇。朝廷处理的重点在前半部分,也是百姓最关注的部分。后半部分没处理,一是安抚百姓,二是没找到报复者,三则是因罪魁祸首当属策划并推动一切的朱漪。
  温明玉受伤,封停接任。
  神捕司为此抽调了不少人手,加上有深谙朱漪秉性行事的封停,朱漪再没工夫理会外事,唯有逃窜。谁知眼看局势大好,封停突然失踪了。封停身边带有一队亲卫,他们之间也有独特的联络方法,可依旧是失联,封停虽留有暗记,亲卫却没找到人。
  “封停失踪的地方在苍梧县。”
  “苍梧?”陈十六反应很快:“那地方我去过,离凤临不算远。”
  温明玉点头:“天枢部的人循着暗记找到城外一座土地庙,庙里有进出的脚印,跟封停的脚印相符。庙中并没有打斗的痕迹,封停应该是自己离开的,但出了土地庙,就没了踪迹。”
  “朱漪故意引他出去的?”闻寂雪立刻就猜到了。
  温明玉点头:“当时是夜里,朱漪主动现身,封停追出去。朱漪轻功极快,其他人跟不上,封停怕耽搁下追不上人,所以先一步,并尽力留下暗记。暗记留的不多,天枢部找过去也颇费了一番周折。”
  “什么情况下,封停会自愿跟着朱漪走?还不留下信号?”闻寂雪越琢磨越觉得有趣,要是打起来,封停是占上风的。
  “我们就是担心这个,所以当务之急,是找到人。”
  朱漪的狡诈,神捕司十分清楚,尤其温明玉更是亲身领会过。封停是了解朱漪,可相对的,朱漪也很了解封停,指不定就用什么拿捏了封停,使得封停只能配合。
  “失踪多久了?”闻寂雪问。
  “五月初六夜里失踪的,端午节刚完,三个月了。”
  当初他们从万霞县返京,是在二月,封停已接任去追捕朱漪。也就是说,朱漪被追了两个月,实在逃脱不得,才想到主意对付封停。
  封停一失踪,神捕司立时得到消息,各种手段齐出,三个月过去始终没有成效,最终寻到穆清彦这里。
  对于穆清彦来说,真不是什么难办的差事。
  何况,见闻寂雪的样子,很感兴趣。
  想到朱漪还会制药,穆清彦多了几分动心,若能拿捏住朱漪的短处,就不怕对方药制成后提无理要求了。
  “过两天就是中秋,节过完了再去苍梧县,如何?”穆清彦言下之意就是接了这件事。
  温明玉笑道:“左不过是两三日,就等中秋完了再说。多谢穆公子!”
  今年中秋陈十六只顾着忙新房,倒是没回京,好在温明玉在这儿,兄弟俩有个伴儿。陈十六人虽没回,但节礼却送了,还有兰家一份儿。京城那边也给他带了东西,陈十六拣了两样给穆清彦送了来。
  两坛子桂花酿,一篓柚子,这水果凤临没有,也少见。
  穆清彦也是要送节礼的,别的人家都是何顺操办,见了柚子,穆清彦拣出几个,给穆家送六个,赵家送两个,也就是个新鲜。柚子个头儿大,一篓子也装不了多少,穆清彦也只留了两个尝尝味儿。
  中秋中午在穆家吃团圆饭,主要是想晚上跟闻寂雪一起过。
  从去年开始一直忙,在凤临待的时间很短,席间穆林还抱怨了几句。
  穆婉也回来了,今日一家子齐全。
  赵家叔婶都是和气人,知道他们中午吃团圆饭,就让穆婉过来,左不过两家离得近。赵山带着妻儿也回来过节,晚上吃了饭再回城。过节城门不关,况且离得近,村里还有不少人进城赏灯。
  “都尝尝,今儿这一桌子菜都是四弟做的,我跟小婉就打个下手。”青娥将穆清彦送回来的桃花酿开启了,连同穆文穆武穆婉在内,都倒了一杯。
  桂花酿的酒水粘稠,口感绵甜,带着桂花香气,喝时烫了壶,口感更佳。这酒大人孩子都能喝,只考虑到毕竟有度数,只给穆婉倒个底子,一两口的量。
  今日过节,为着热闹喜庆,比平时放松很多。
  穆林拿筷子蘸酒给牛牛尝,酒不辣口,反倒是甜的,惹得牛牛追着筷子咬。青娥怕孩子醉懵了头,赶紧制止。
  穆清彦看着满桌菜色,荤素冷热皆有,摆盘也讲究。
  穆武目光灼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