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神断-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你打听过,应该知道杨三娘大概的情况。杨家老母亲年轻时寡居,又有三个孩子,根本养不活,就把容貌最好的杨三娘送给别人家当童养媳,好歹是个活路。那家人姓于,跟于有幸他们家是同族,杨三娘的小丈夫跟于有幸年岁差不多,但却是叔侄辈儿……”
穆清彦立刻想到有关于有幸的信息,其中一点:于有幸好色。
“杨三娘的小丈夫没长成,一场病夭折了。杨三娘生的极好,从十一二岁起,门前屋后早早晚晚就有不少男人流连。她家公婆年岁大了,当年也是高龄得子,孩子身体不好,想着招个童养媳,自小养着感情好,将来老俩口不在了,小两口也和和美美。如今儿子没了,儿媳妇又太招人,不止招外人,还招自家人。老两口怕闹出丢人事儿,所以将杨三娘送还杨家,准许她改嫁。
那时杨三娘正值十五妙龄,鲜花嫩柳一般,哪怕名义上是改嫁,实际上还是清白女儿身,不少人家都来求娶。杨家后来挑中了徐虎。
这个徐虎虽是孤儿,却长得人高马大,面貌周正。徐虎早先娶过妻,是入赘,岳家仅有个女儿,家中有个小油坊,积攒了不少钱财。徐虎年岁不算大,才二十来岁,家中又没负累,积蓄颇丰,聘礼给的很大方,对杨三娘也十分满意。这门亲事就成了,当时都说天作之合。
一开始,两人的确是和美恩爱,可半年后,杨三娘跑回了娘家,说徐虎打他。杨家兄弟还去给妹子做主,徐虎却对着他们大吐苦水,弄得杨家兄弟灰头土脸的离开。这杨三娘生的好众所周知,家里又有油坊,后面榨油,前面铺子卖油,本来是有伙计,她自己耐不住寂寞要去前头晃悠,引来不少地痞无赖,附近男人也围着她转,称她‘香油娘子’。
一开始徐虎好言好语的哄她,那天去外面送油,回来正好看见她跟一个穿着富贵的男人调笑,火气窜上来没压住。杨三娘又仗着他一贯忍让,不肯认错,两人吵起来,可不就动了手。”
有些事情有一就有二,好比杨三娘的招蜂引蝶,亦好比徐虎殴妻。
“在两人婚后第三年,又是一次争吵,杨三娘一看徐虎要动手,先一步跑了。徐虎以为她又跑回娘家去了,就没在意,还出去跟人喝酒,大吐苦水。隔了几天,杨大荣来杨三娘,因为正好到了杨家老母亲过寿,杨三娘说好了要回去,却迟迟不见人。杨大荣知道徐虎经常打妹子,每回杨三娘一回娘家,他们兄弟就去找徐虎算账。杨三娘的名声周围邻里都知道,可徐虎抓不住证据,所以杨家才有恃无恐。
这次杨大荣以为她们夫妻又动手了,也担心妹子给打重了,谁知去了一问,得知杨三娘回娘家好几天了。杨大荣觉得不对,正好遇到附近一个无赖,他跟无赖打听,那无赖却告诉他,说是亲眼见到徐虎打杨三娘,还失手把人杀死了。杨大荣顿时大怒,拉着无赖做证人,去县衙告状了。”
“那个无赖……”穆清彦心头微动。
“没错,那个无赖就是王大狗!”严朗叹口气:“前些天杨大荣找过我,说了怀疑,我又去见过王大狗。王大狗这才吐口,说当年是见杨大荣着急,故意撒谎耍他的,谁知被拉去县衙……一见了官,骑虎难下,他就只能撑到底。他还说,案子审到后面,越来越古怪,好几次他想反口,可有人暗中给他送银子,又有威胁,他不知对方是谁,惊恐之下,只能继续充当证人。”
“于有幸怎么会牵扯其中?”穆清彦问。
严朗眉峰皱拢:“据说杨三娘跟于有幸关系暧昧,杨家肯定不承认,但外面流言不少,于有幸妻子还大骂过杨三娘。按理说,官司的事儿跟于有幸没关系才对。不过,当时杨家不是状告徐虎杀妻嘛,第一要紧当然是找尸体啊,没尸体怎么能算凶杀案?可是,当时徐虎不承认杀妻,王大狗只说看到杀妻,之后跑了,不知道尸体去了哪儿。官府就四下寻找,大半年过去也没找到,徐虎喊冤,说杨大荣诬陷他,说杨三娘没死,是被奸夫于有幸给藏起来了。
当然,于有幸被叫来问过话,他当然不承认。再者,当时的县令并不信任徐虎的话,即便没有确凿证据,但凭着人证,县令认定徐虎是凶犯。”说着,严朗讽刺的笑。
“至于范家,你知道,范文进是秀才,杨大荣打官司求助了他,得到不少帮助。否则杨大荣不大识字,官府内又不熟悉,哪能那么容易打赢官司。我猜测,范文进肯定从杨家弄到不少银子,他可不是眼中只有圣贤书的秀才。”
“尸体是什么时候找到的?”穆清彦清楚,既然不是悬案,那么尸体一定找到了。
严朗道:“一年后,有人在河里发现一具尸体,因为泡的时间太长,尸体浮肿,辨认不出特征,杨家一口咬定是杨三娘。可仵作去验尸,说那根本不是女尸,而是一具男尸。你说多可笑。”
穆清彦听到这里,脑中闪过了什么,一时没捕捉住。
严朗叹口气:“后来县令严刑拷打,逼问徐虎埋尸之地,徐虎受不住,胡乱指了一通,为此县衙挖了上百座无主的空坟。又过了三个月,有村民来报官,说发现了一具女尸。那具女尸穿着蓝纱裙,身上晕染了大片血迹,面目模糊不清,但和杨三娘失踪那天穿着相同,最后认定是杨三娘。”
这起杀妻案的确疑点重重,可以说,整个案子的定案,就建立在王大狗的证词上。可实际上,王大狗承认他撒了谎,并且有人清楚这一点,却要他继续撒谎。
当年的案情疑云暂且放在一边,让穆清彦和严朗不解的是,当年的案子还牵扯了什么人?为什么要报复?又为什么以杨三娘的名义报复?
那个蓝裙娟女,无疑是以杨三娘为蓝本制作。
凶犯让“她”欣赏死者的痛苦,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第118章 分工追查
严朗看着穆清彦,笑问:“有什么想法?”
穆清彦理了理思绪,说道:“最大的疑问,大概是杨三娘这个人,她究竟是死是活?”
严朗笑出声,一拍桌子道:“对!杨家能将男尸认成女尸,县令又急于结案,一具相似的女尸出现,不是正合众人心意?可既然王大狗目睹杀人是撒谎,那就不能证明徐虎杀妻,甚至杨三娘可能还活着。另外,到底是谁要王大狗撒谎?他的目的呢?我觉得,如果抓到蓝裙娟女的凶手,或许就解开了七年前的谜团!”
穆清彦点了点头,问道:“对于凶犯,官府有什么线索?”
“有一张画像。杨家儿媳妇是吃药中毒死的,卖药的游方郎中有人见过,描了一张相。只是这种排查不是那么准确,更是耗时耗力,目前还没有进展。”严朗反问:“穆兄弟呢?可有什么发现?”
“我怀疑,凶犯不住在城里,因为案发都在热闹的节日,城门夜晚不会闭合。”
严朗愣了愣:“对,听你这么一说的确有道理。我原本只以为他选择节日是为方便下手。若是不在城内,那就更难查了。”
“可以从娟女查起。”穆清彦却不觉得难查,反而在接触了严朗之后,觉得有捕快们人手上的补充,再加上精准的方向,很快就会有结果。
“娟女?我们查了,没从中发现可疑的人。”严朗一时不明白他的意思。
“所有制作绢人的匠人都否认蓝裙娟女是他们做的,那么,是否表明娟女是凶犯做的?”
“……很有可能,但是,绢人可不是那么容易制作。”严朗也是仔细询问过的,那种精美的娟女,想要做出来,得多年苦工磨砺,还需要一些天分才行。一个人若多年坚持练习这等技艺,他应该有个师傅,而且不该籍籍无名。
“于小福的死亡现场,你勘察过吧?当时于家人外出,大门紧锁,凶犯是如何进去的?”穆清彦不能直接说出回溯的场景,只是一点一点的提。
严朗道:“我仔细勘察过院墙,于家那一片是一户接一户,彼此间的院墙共用,要么直接是别家的屋墙。出了大门,唯有大门两边有一人高的院墙可翻入,但是没有找到翻越的痕迹,除非凶犯轻功卓绝,没有借助任何东西就飞过去了。”
严朗不觉得凶犯会飞檐走壁,顶多孔武有力,懂点儿粗浅的拳脚。
“我怀疑凶犯是从大门进去的,但是,大门上的锁完好无损。或许,他偷配了钥匙。”严朗做过推论,还仔细询问过于家人,但于家人表示,钥匙从未丢失过。他检查过铜锁,看到锁孔有浅淡的一道划痕,猜测是有人用工具透开了铜锁。
这一点,他故意没跟穆清彦提,想试探他的看法。
“或许他会开锁。”时下最流行的锁是广锁,也是一种簧片锁,根据簧片数量不同,增加安全性。只不过,平常百姓要么是用更简单的木锁,要么就是于家那样,使用三片的广锁。
一般人没钥匙的确弄不开,但若手巧,可以凭借工具将黄锁片透开。
“有这个可能。”严朗笑了笑。
“如果他有一双巧手,亲自制作绢人的可能性就更高。目前没有别的线索,我觉得可以顺着这条线来查。从他的大概年龄、外貌,询问所有懂得绢人技艺的匠人,若是一点儿线索都查不到,只能说明他不是广林府的人。”这是最坏的结果,超出一定范围,想要查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他不能轻易暴露出异能,凡事要么有理有据,要么独自去查。
严朗点头,又道:“我觉得七年前的旧案有很大关系。虽说徐虎是孤儿,也没什么亲戚,不过,为防万一,我会安排人再筛查一遍。如此,杨家也是审查重点,毕竟杨三娘是杨家女儿,他们杨家从徐虎那儿得的好处不少,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耐人寻味。”
“卷宗上所记载的案情,肯定有所遗漏或掩盖。若是你那边人手充足,不妨再走访一下徐虎的邻里,亦或是经历过此案的捕快。”穆清彦也做了补充。
严朗忽而一顿,食指摩挲酒杯:“穆兄弟,我在查看案宗的时候看到了当初审案的县令。七年过去,那位县令已然高升,如今是广林府知府。”
穆清彦随之面色微变:“这么凑巧?”
实在不是个好消息。
从七年前的案子上就能看出知府的行事手段,若是知晓有人翻查旧案,恐怕……
穆清彦不得不问:“如今这位县令如何?”
毕竟知府管一府事务,却是不能直接审案,初审的权利在县令手中。当然,有可能县令这边审完,上报给知府,知府不满意也会打回来不给通过。
“如今的县令姓童,两年前调来的,还算公正勤勉。不过,童县令在官场多年,不是什么愣头青,起码表面上看,县令跟知府关系不错。”严朗叹口气,言外之意很明显。
童县令或许会公正审案,但若上司知府有什么意见,这位县令估计会听从。毕竟县令属于下级,每年考评都掌握在知府手中,岂能对着干?
“先查吧。”现在说那些还早。
“娟女这边,交给穆兄弟?”一番交谈,严朗彻底认可了他的能力,也很想在这件案子里较量一番。
“好,只不过要跟严兄借个人,有官府的名义会方便很多。”穆清彦提出要求。
“这个好办。”严朗痛快答应了,并道:“马上就到七夕了,我就担心……”
“尽力而为。”穆清彦端起酒杯,先饮而尽:“多谢严兄信任。”
一顿饭,两人完成了案情交流,也各自分了任务。
相对而言,严朗是捕头儿,属于官府,人手又足,查的东西多一些。一是深挖杨家,寻找杨家在七年前的案子中究竟什么用心。二是再查一查徐虎的人际关系,没有亲人,又是否有关系亲密的好友之类。三是翻查七年前的旧案,寻找被隐藏的东西。
至于穆清彦,顺着娟女的线索追查。
另外,他打算正面接触一下于家人。
查案当前,严朗一壶酒只是浅酌,酒足饭饱,他依旧神色清明。两人在酒楼分开,穆清彦回到客栈,不多时就有个捕快来找他。
“穆公子,我叫刘通,严捕头儿让我来的。头儿说了,有什么事情你只管吩咐,我都听你的。”刘通看上去最多二十岁,瘦瘦高高,总是一脸笑,看上去很寻常,实际上很容易跟人打成一片。
通俗来讲,刘通属于亲和力高的那种人。
严朗倒是会选人,刘通绝对是他有意送来的。
刘通还带来了两样东西,一是官府描出来的游方郎中的画像,一是仔细装在盒子里的蓝裙娟女。
这是穆清彦第一次接触实物。
他将蓝裙娟女拿在手里仔细观看,的确,正如张家那位小妇人说的,这个娟女尽管容貌很美,仪态很美,但穿着的衣裳并不华丽。起码跟其他的娟女比,算得上十分平民,可因着制作者灵巧的心思,在细节上加以弥补,使得蓝裙娟女依旧夺人眼目。
他们先去了杏花巷子的张家。
张家小夫妻不在家,只张家老夫妻。
老者胡须半百,但精神很好,看到刘通,叹口气:“怎么又来了?我知道的都说了,实在帮不上你们。”
“进来坐。”张老婆子笑呵呵的,迎他们进来,张罗椅子和茶水。
小院儿不大,正屋三间,左侧厨房,右边厢房,院内有些杂物,但收拾的干净整齐。这一家四个大人,两个孩子,日子平淡安稳。
张老头儿大概近五十的年纪,在古时而言,是个高龄老人了。
“张师傅,我这儿有张画像,您帮着认认。”刘通取出画像递过去。
张家夫妻凑在一起看,而后摇头:“不认识,没见过。”
穆清彦突然问:“张师傅有徒弟么?”
张老头儿摇头:“我没收徒弟,我有儿子,他虽然天分上欠缺一点儿,好在踏实稳重,多磨砺几年就能继承我的手艺。再者说,我小孙子天分好,他还想手把手教他几年呢。”
古人尤其注重传承,若是张家没儿子,为了技艺传承,估计会收徒。但既然自家有儿子孙子,那么他们更习惯传子传孙,把技艺作为谋生的手段、家族的财富。
穆清彦又问:“我听说,能跟你相比的有个方家,一个唐家,他们也是传子传孙?不收徒?”
“不收,一门好手艺何等要紧,哪里能轻易传给外人。”张老头儿说着,又道:“偶尔会有例外,无子无孙的孤家寡人,遇到天分特别好的,会收徒。亦或者直接收做养子,把技艺传下去。”
“张师傅是否知道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方面天分的人。”
张老头儿摇摇头,又似想起什么,不大确定的说道:“这么些年,的确有些人想学手艺,可我这手艺不外传。也听人提过一些有天分的孩子,但即便其他人收了那些孩子,也不可能将手艺全部传授,顶多是半个徒弟。我们张家简单,没收过外姓孩子,你们可以去唐家方家问一问。”
穆清彦有种感觉,离凶犯很近了。
第119章 孟斌
当下马不停蹄,穆清彦在刘通的带领下,先去了方家,而后又去唐家。方家那边的确收过一些半徒,来历、去处都很清晰,也不认识画像中的人。只剩唐家那边,穆清彦打算一鼓作气。
到唐家时,天色已黄昏。
唐家在东大街有家祖传的大铺面,许是人丁旺盛的缘故,比起张家可要气派的多。
“今天小四爷在店里,捕爷稍等,我去唤小四爷。”伙计客气的招呼,忙去后院通知主家。
从称呼上就看得出来,唐家兄弟多,再加上叔伯辈儿,一代一代下来可不就是人丁旺盛。方家那边也差不多,只张家艰难,几乎代代单传,但相应的,最具匠心的就是人丁单薄的张家。
人多争斗就多,这在哪里都是不变的真理。
人把心思放在争权夺利上,自然纯粹之心少了,钻研技艺也少了。
“是刘通啊,这位是……”唐小四从后院出来,奇怪的疑问,当然,打量的视线多落在穆清彦身上。
刘通简单说了两句,取出画像给他:“小四爷帮着看看,认不认识?”
唐小四看了画像,眉头皱了皱眉:“有点儿眼熟。”
穆清彦和刘通俱是眼前一亮,问了那么多人,唐小四还是第一个说“眼熟”的人。
原本画像就只是辅佐手段,画像是经过人口描述,再请画师画出来,画师的画技的确不错,但跟真人肯定存在偏差,再者,当初的目击者描述时会不自觉的随主观意识进行修改调整,偏偏本人意识不到,种种原因,使得画像只是当做辅助。很多时候,哪怕凭着画像找到了相似的人,对方也不是凶犯。
穆清彦想了想,伸手盖住画像的下巴:“若是没有胡子呢?”
画像上是个游方郎中,头顶发髻,五柳胡须,显得仙风道骨一点。一般走街窜巷的郎中差不多都是这样。
在穆清彦回溯的记忆中,他看到凶犯是个络腮胡子,但跟游方郎中脸型是一致的,他有理由怀疑凶犯根本没有胡子,胡子只是伪装的手段!
唐小四有些犹豫:“没有胡子啊。那个、这就是连杀了好几个的凶犯?”
穆清彦制止刘通出声,只说道:“现在还不确定,只是有人在死者附近见过他,我们要排查。如果你知道什么,希望你说出来,真不是他的话,也早还他清白。”
“倒也没什么不能说的,我想起这画像像谁了,但是那个人不可能去杀人的!”唐小四摇头叹气,告诉他们:“我认识一个人,叫孟斌,他以前在我们唐家做过伙计。”
“讲的详细一点。”穆清彦追问。
“是这样,大概是十五六年前吧,他到了我们家,一边干活儿,一边学手艺。一开始也没在意,以为他跟其他人一样,想学点儿糊口的本事。后来发现,他的手特别灵活,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我爹可喜欢他了,整天拿他做例子,我大哥当年还不服气,想打他出气呢。”
唐小四一下子说远了,忙又把话题拉回来:“他在我们家待了五六年,我爹都打算招他当上门女婿了,那年刚好赶上他娘病死了,他回家办丧事,之后就没再来。这么些年,年节他都会给我爹送礼,但人从来不出现,他就这么个性子。我爹还去打听了,知道他过的好,虽没从事这一行,但家里有房有地,也就放心了。”
“他不住在城里?他个人的情况,你多讲一些。”尽管在唐小四口中,孟斌是个沉默寡言、踏实做事又感恩的人,但不表明孟斌没有嫌疑。
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你熟知的一面,并非是一个人的全部。
“要说孟斌家里的情况……”唐小四又是叹气,口气不自觉带点儿同情:“他自小就可怜,若不是有人帮衬,不止是他,恐怕他娘都早死了。”
孟斌的娘姓黄,黄氏三四岁就父母双亡,家产都归了叔伯,她便在叔伯家轮流吃饭,好不容易长到七八岁。那一年,叔伯们要将她嫁出去,说是嫁,实际上是卖给别家当童养媳。黄氏早就听说那家儿媳妇过得苦,天天吃不饱饭,又要干重活,时常还挨打,童养媳更是低人一等,她觉得去了会死。
当时有个开铺子的掌柜夫妇对她很好,时常给她吃的,她就去求助。对方果然帮了她。不知对方怎么说服了叔伯,把她带到铺子里,名义上是做丫鬟,当然,每月的工钱都给了黄氏叔伯。
在黄氏十五岁的时候,黄家叔伯们又开始打她主意,催她嫁人,如此可以得一笔聘礼。这时又是掌柜夫妻帮了她,他们给她说了一门亲事,聘金都给了黄家叔伯。
安稳的生活过了没几年,黄氏丈夫出徭役死了,剩下孤儿寡母,衰老的公婆。孟斌从小手巧,又会自己琢磨,用竹篾子编织各种笼子、席子、篮子、筐子,拿到城里卖钱。这事儿被掌柜夫妻知道了,就从中牵线搭桥,将他介绍到唐家学手艺。
“那对掌柜夫妻,是开油铺子的黄家?”穆清彦几乎可以肯定。
“对!当初帮着孟斌他娘,不就是说一个姓么,也是缘分。黄家老掌柜真是个好人,跟我爹关系很好。可惜那么好的人,偏生绝了后。”唐小四想起黄家后来的事儿,不仅唏嘘。
“孟斌家在哪儿?”
“在城外的石坡村。”
现在基本锁定了孟斌疑似凶犯,事不宜迟,刘通立刻回去告知严朗。
穆清彦看看天色,天已经暗了,街市上灯火已亮。
他没有立刻就走,反倒请唐小四去寻了一家饭铺子,聊起孟斌此人。鉴于唐父和油铺子黄家相熟,也知晓了不少黄家旧闻。
唐小四已有些半醉:“穆公子,孟斌不可能杀人啊。他那人的确嘴笨不会说话,但他感恩,别人对他一点好,他始终记在心上,怎么可能会去杀人?再者说,当初黄叔他们帮过的人不少,不止孟斌一个。”
孟斌留给唐小四的印象很好,因此尽管多年不见,唐小四依旧想给他说几句好话。这种感觉就好比是身边的熟人犯了罪,令人无论如何都难以置信。
穆清彦想起一事,问他:“七年前徐虎杀妻案,你还记得吗?”
唐小四愣了愣,点头:“记得,怎么可能不记得,那个小娼妇!徐虎大哥就是被她给害了!”
“为什么这么说?”
“广林府谁不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