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都是家中特意挑选出来符合招收年纪的,因家学渊源,很容易就被收入门墙。
  原本他们还有些不愿,等学到新医学,再瞧着满员后想进来却没有办法进来的那些人,心中自然有了骄傲和得意。
  因为自小学医,他们直接被分入甲班,被其它各班同学羡慕,难免得意忘形,今日听说妇科堂开学,便偷偷翻墙跑出来了。
  谁知还没瞧几眼,就被大师兄抓住。
  如果被院长知道赶他们回家,肯定会被爹娘骂死的。
  “好了好了。”宋华给几个学弟解围,“吓唬吓唬就行了,别真吓坏了。”
  徐希还要训斥的话就卡在了嘴边,瞥了宋华一眼,无奈摆摆手:“行了行了,既然宋师兄求情,就放你们一回,回去将<外科概论>抄写十遍拿给我。”
  “是是。”几个少年连忙应声。
  站在宋华身后的两个法医科学生冲着几人做了个鬼脸,嘲讽意味十足,让这些外科学生平日瞧不起他们法医科,一起上课的时候还嫌弃他们,活该!
  宋华和徐希是代表医学堂的学生来给妇科堂贺喜的,医学堂的老师代表这会已经到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变身宋行走的元佩。
  “你就不能低调一点?”梁平安一脸无奈的看着带着四个女徒弟登场的元佩。
  元佩摇着扇子,这可比仿冒版的宋华要风流潇洒多了,再瞧着身后如花似玉的四个姑娘,不像大夫,倒像是哪家公子哥出游。
  “我哪里高调了?”他笑眯眯道,“我这不是给你送人过来了,呶,我这四个徒弟可是我精心教导出来的,每人都擅长一两门外科,加起来教你那些学生足够了。”
  梁平安眼睛一亮。
  医学不是说只掌握专科知识就足够了,差不多每科都得了解一点,哪怕只是最基础的理论。
  他建立的是妇科堂,而不是产科堂,他从一开始就不单只是想宣扬妇产,从妇科炎症到科学打胎到性病到不孕不育到妇科保健……甚至新生儿护理简单儿科等等,他都想要传播开来。
  从根本建立起体系,造福这个世界的百姓,甚至全人类。
  他一个人精力有限,且妇科不比其它科,还能找太医们研究商议,一些涉及到隐私的妇科太医们根本不愿研究,他只能跟医女们研讨,元佩这回算是帮了他大忙。
  “谢了!”
  元佩笑道:“别,我可不是白帮你,我那些女学生可都到了你的地盘,还得请你日后多关照。”
  他当初招学生虽然没有限制性别,但并不觉得能招到女学生,结果没想到竟然还真有,一年下来,也招了三十多个,除了几个有天赋的跟他学了医,剩下的他想了想干脆朝着护士的方向培养了,原来还有点发愁这些姑娘今后怎么办,包括跟他学医的,如今仵作也是公务员,虽然没有品级,但还没有开放到招收女子的地步,现在有了妇科堂,也算有了出路。
  两人东拉西扯又聊了一会儿,梁平安作为妇科堂的院长,出去剪彩训话。
  虽然梁平安对妇科堂野心勃勃,但一开始还是让他失望了,跟医学堂招收盛况不同,妇科堂开学半个月,没有一个学生上门。
  饶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梁平安还是被打击的不轻。
  瞧着空荡荡的大门口,只能无奈叹气,没办法,尽管他努力将妇产和稳婆区分,但在百姓心中,给孕妇接生的就是稳婆,年纪轻也是,甚至一开始有些人因为他那些弟子年纪太轻根本不信,宁愿相信稳婆,要不是他打出了名气,又有陛下和皇后撑腰,只怕现在还举步维艰。
  虽说民间稳婆还算受人尊敬,但若论地位实在不高,所谓三姑六婆,稳婆就是其一,走街串巷,出入府宅之中,在百姓看来不是良家妇女所为。
  加之有不少贱民也干稳婆这一行,这地位想高也高不起来。
  梁平安设身处地想一想,换成他是大魏寻常百姓,恐怕也不会愿意自己的女儿来干这一行。
  但是他不求年轻少女,结过婚离婚的妇女也行啊!
  然而大魏再婚率太高,离婚妇女也不多,不少还跑去孤儿院做了奶妈,轻松又有工资,哪还愿意跑来费心学习。
  梁平安蹲在大门口简直快要哭了,这没有学生还办什么学。
  就在他考虑要不要在时报上买个广告或者上街宣传的时候,终于大半个月后有人来报名了!
  发现来人的时候是一大清早,天还没有全亮,最先发现的是守门的老太监。
  说老其实也不算老,四十出头罢了,只是在这个平均寿命三十的时代,四十出头已经算老了。
  因为妇科堂都是女学生,守门不适合用护卫,护卫有专门安置的地方,正好宫里有年老退休的太监,梁平安就将他们调来守门,或者洒扫做饭之类,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出路,等日后动不了,妇科堂给他们养老。
  其实不少离宫的太监比宫女还要惨,太监们需得早早就给自己做打算,要么认个干儿子,要么到寺庙捐个居士,日后在寺庙了此残生,运气好干儿子孝顺寺庙和尚心善,运气不好,晚年可谓凄惨。
  梁平安瞧着实在于心不忍。
  当然他肯定是详细调查过的,心理有问题的绝对不行,不过能做到平安退休的太监,都不笨,知道分寸,再者他们在宫里待了这么多年,什么人品大家也都很清楚了。
  守门老太监早起开门发现来人,立刻就来给梁平安回报,梁平安穿上衣服到大门口,眼睛一亮,竟然不止一个,足足有八个人!
  这些女子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不等,风尘仆仆,似乎走了很久的样子,穿着打扮十分朴素,身上背着前头挎着,每个人眼中都带着警惕,最小的那个女孩躲在几人身后悄悄探头。
  看到梁平安出来,领头的妇女上前一步:“敢问这里可是妇科堂?”
  问完有些局促的抿了抿唇。
  梁平安笑道:“是,这里是妇科堂,我是院长,你们可是来报名的?”
  女人们齐齐松了口气,领头的妇女问道:“报名需要交钱吗?”似乎有些为难,摊开手露出里面两小块碎银子,不知道攥了多久,汗津津一片,小心翼翼道,“我们只有这些,不知够几个人?”
  梁平安忙摇头:“妇科堂与医学堂不同,不收学费,只要有向学之心,都可来报名,进了学堂,日后吃住免费,不过只一项,必须服从学堂管教,且每半年会有考试,需得合格才能继续留下。”
  女人们眼睛一亮,几乎齐刷刷看向梁平安,倒将他吓了一跳。
  那领头妇女死死盯着梁平安:“真不交钱?”
  “是。”
  “能吃饱?”
  “是。”
  “能有住的地方?”
  “是是是,还有四季衣衫可以领,其它各类用品也都免费发放。”梁平安有点无奈。
  几个女人闻言却齐齐红了眼眶,领头的妇女回头朝几人道:“吴女官没有骗我们!”声音激动。
  原来是徒弟宣传来的,梁平安恍然,正要开口,却见几人齐刷刷朝他跪了下来:“求大人收留。”
  “我认得字,能学得好!”
  “我手巧,能给大人缝补!”
  “我从前帮人接生过,手熟。”
  ……
  到了最小的小女孩,小心翼翼道:“我,我,我会背三字经,路上听人说的,我听了几遍就记住了……”似乎怕梁平安不信,急急道,“我真的会背,我背给你听,人之初性本善……”
  梁平安看着一张张脏兮兮却急切期盼的脸,忽然喉咙有点哽,再朝下一瞥,看到几人不同程度破烂的鞋子,深吸口气:“行了,我同意了,你们从现在起就是妇科堂的学生了。”
  几人睁大眼瞧着他,似乎有些不敢置信。
  倒是小女孩先反应过来,砰砰砰就朝梁平安磕起了头,声音响亮,大滴大滴的眼泪砸在水泥地上,绽开了花。


第135章 偶像
  梁平安虽然收下了这几人; 但该询问的还是得问清楚; 万一几人是在当地犯了事才跑来的怎么办; 同情归同情,该调查的也得调查。
  这一问才知几人是从平阳府赶来的。
  吴巧云和张月奴离开长安城后的第一站就是平阳府,因为山西就在长安近旁; 一年下来许多妇科知识已经传了过去,比起较远的南方,这里的百姓更容易接受。
  两人在平阳府停留了半月; 宣扬了不少知识; 同时也给妇科堂打了个广告,只是那时候妇科堂还在整修中; 她们也不清楚具体情况,所以赶来的八人才会以为跟医学堂一样要收学费。
  这八个女子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当地待不下去; 才鼓起勇气远离家乡来投奔梁平安的。
  譬如领头的妇女是因为丈夫去世,婆婆死活不同意她归家改嫁; 甚至为了小叔子想要将她的女儿卖给地主,她又怕给父母带去麻烦,便托人留下口信; 带着女儿来医学堂了。
  那年纪最小的女孩就是她女儿。
  路上遇到了两个走投无路自杀的; 被她救了下来,其中一人因为被休弃,父母早死,哥嫂不容,一人是女伎; 被骗了钱财,劝说之后结伴来了长安。
  剩下四人也是在路上遇到的,来投奔的队伍从母女两个变成了八个人,因为没有多余银钱,又怕到了学堂交不起费用,几个人一路都是徒步,战战兢兢终于到了长安,找到了妇科堂。
  她们夜里就到了,但怕太晚打扰,生生在门口等到了清晨。
  梁平安听完叹气,他从穿越就一直待在长安,不知道远离皇城是什么情形,但天子脚下,大体都是光鲜亮丽的,哪怕长安城周围的村镇也是如此,所以也难怪每年有不少人争着涌入长安。
  但即便如此,还是看得出来古代女子的艰难。
  大魏风气再开放,这依旧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上流贵族还好些,有娘家撑腰,底层的女人真的是一辈子靠丈夫靠儿子,不是说她们立不起来,而是自生下来被灌输的思想就是靠丈夫靠儿子,做一个贤妻良母,即便他看不过去劝离愿意提供帮助,说不定先反对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
  虽然有女户,但真正敢立的没有几个,想来当初魏太祖毫不犹豫答应这条律法,也是料定了掀不起波澜。
  不过这几个人的出现倒是提醒了梁平安,那些读过书识过字的姑娘他是招不到了,年纪小好培养的也不会被父母送来,那就干脆专攻那些走投无路的女子,还能救人一命。
  一边想着上报纸买广告,一边吩咐人带几人去收拾。
  时间倒退几日,梁平安妇科堂开学的时候,邵岩回来了。
  他这一趟出门去了三个多月,主要去了江南,之后又与高晏汇合,对大魏如今的食盐买卖情况做了一个汇总,将他们查探到的具体消息带了回来。
  元清帝看完蹙起了眉。
  他料到民间贩卖私盐的情况严重,但没想到会严重到这个地步,完全超出了他预计的底线。
  高晏受伤也算换来了些成效,新盐不再受盐商们打压,已经开始贩售,但价格被盐商们抬得很高。
  大魏的食盐属于定点销售,商人们领到盐钞后到指定产盐地取盐,然后去指定地点贩卖,决不允许跨省。
  而就邵岩调查来的,私盐贩卖已成风气,甚至有组织有预谋,且不止一家,官商勾结成风。
  元清帝脸色微沉,这些盐帮已经堪比山匪。
  盐改一事必须得尽快进行了。
  盐改的风声已经通过殿试放了出去,想必这会各处已经收到了消息,他倒要看看谁先沉不住气。
  放下折子,他道:“这几月辛苦你了,暂且歇息歇息,待端午过后再提巡查之事。”
  “谢陛下。”邵岩应道。
  “对了。”元清帝似不经意般道,“朕吩咐了新科状元,叫他待你回来后上门拜访,此人于盐务极有一套看法,朕觉得可行,你挑着些能说的告诉他,看看他能否再想出什么办法来。”
  邵岩是御前行走,黄修如今不过是个翰林修撰,之前恩荣宴上,他并没有立刻许了他下放的请求,打算等邵岩回来揭穿了他的身份再说,以两人身份差距,不容易碰得上,他干脆直接叫人上门去。
  送走邵岩,元清帝就派人去招皇叔进宫,关于处理盐帮一事,这一回恐怕需要皇叔出面。
  传令的太监出去不久,忽然有小太监来报,皇后来了。
  元清帝诧异,自打他与皇叔真正在一起后,他就极少进后宫了,皇后几个也完全不在意他去不去,甚至他不去他们还自在些。
  有太后压阵和皇后管事,后宫掀不起什么波浪。
  当然主要是后宫根本没有几个妃嫔,唯有的几个也都一团和气,一些怀着小心思的宫人们就是想挑事也挑不起来。
  邵岩元佩几个在宫外忙碌,皇后几人在宫里也没有白忙活,之前培育的一些新植物已经陆续有了成果,譬如像草莓、菠萝、大小西红柿、花生等等,还有一些生长在其它洲的花朵,譬如夏婵心心念念的向日葵,只等到时间开花结果。
  元清帝也打算陆续将这些新植物分门别类传播开来,按照生长适宜性进行种植。
  尤其是橡胶树,虽然得需五六年才能见成果,但不得不种,依照眼下的发展,杜仲胶不是长久之计。
  四轮马车有了,虽说一整个自行车如今制造起来有些困难,但车轮或者说车胎可以尝试着造一造。
  一年过去水泥路已经越来越普遍,可谓四通八达,便是有些深山中也开始集全村人手想方设法修建。
  水泥路虽平稳快速,但也加重了对牛马蹄子的损害,便是钉了马蹄铁也依旧会造成损伤,为此元佩几人还将他们在现代见过的马蹄铁画出来交给营造司,对大魏现有的马蹄铁进行了改良,总算减缓了一些,但并不够。
  所以在得知了橡胶轮胎这个东西后,营造司的工匠便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元清帝虽说支持他们研究,但并不看好这种轮胎的应用,至少在橡胶树长起来之前不抱期待,按照穿越者的说法,杜仲胶产量太低,而且论弹性根本比不上橡胶,现代科技那样发达,照样是橡胶轮胎占了市场,可见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杜仲胶本身就不适合。
  不过这也算一个研究课题,就当是在橡胶出来之前积攒经验。
  营造司如今研究的东西太多,一些需要人力物力的交给他们,有些小玩意儿被皇后几个拿来当成了实验课,叫资善堂的学生们去尝试,譬如继续改良纸张,制造出硬纸来,还有能在硬纸上书写的羽毛笔,仿制长乐公主兑换出来的画笔颜料乐器等等,虽说他们不能用,但看一看还是无妨的。
  如今营造司制造玻璃已经越来越熟练,元清帝下旨单独开设出了玻璃坊,与营造司分开来,像元佩他们需要的简单玻璃器皿已经有了成果,足够他们来做一些小实验。
  除了植物,皇后几个也弄出了不少新东西来,不过碍于身份,多都是与衣饰吃食有关,随着新的织布机投入使用,织布效率大大提高,各式各样的花锦也争相而出。
  上个月慈幼局的慈善拍卖,拍卖的就是皇后几人研究出来的新衣裙。
  皇后不是一个人来的,竟然还带了夏婵。
  元清帝挑眉,自上回那件事后,他还是头一回再见她。
  伤筋动骨三个月,有长乐的止血药,倒是好的快。
  “见过陛下。”夏婵看到他瑟缩了下,恭恭敬敬行礼。
  大约是太过害怕,竟然没有什么心声,只能感觉到惧意,元清帝摆摆手,直接问皇后:“皇后可是有事?”
  皇后从不会无缘无故来找他。
  果然,皇后笑道:“确实有事,我来找陛下是有件事想跟陛下商量。”
  元清帝示意她坐下说。
  皇后转头,夏婵立刻端来了小圆凳放到皇后身后,等皇后坐下,她乖乖站在旁边,这样乖觉,倒是惹得元清帝瞧了她一眼,看来这一回是真的懂事了。
  皇后拍拍她的手做安抚:“现代的明星效应我跟陛下提过,其实还有一个现象叫文化入侵,想来单看字面陛下已经知晓是什么意思,如今舞台剧火爆,我便想着能不能在大魏制造出明星来,尤其是偶像,然后用这种方式去与各国交流,最后潜移默化传播华夏文化。”
  “舞台剧虽然也可以,但语言不通,歌曲舞蹈不同,更容易传达感情,那些女伎受欢迎的程度陛下也都看到了,如果将她们培养起来,巡游各国,粉丝喜欢她们,就会来了解咱们的文化,再叫这些伎人加以引导,不提战争,先在文化上侵蚀他们,一年两年可能看不出什么,等十年,二十年,说不定到时候这些国家全都念着中文,写着中文。”
  “当然,这可能有点夸张,不过不管怎么说,文化入侵是有效的,在我们现代哈韩哈日的孩子不少,我们也可以效仿让他们来哈中,就算做不到完全侵蚀,也可以趁着巡游,去各国弘扬大魏文化,展现大魏国威。”
  元清帝听着,心中微动。


第136章 想通
  不得不说; 元清帝对皇后说的文化入侵很是心动。
  之前穿越者们身份刚暴露的时候; 皇后跟他仔细捋过两个世界历史的不同; 皇后所说的盛唐时包容开放的情景很是叫他心动。
  不单只是皇后,其余几人提起唐朝也都是盛赞。
  那是真正的万国来朝。
  作为一个皇帝,元清帝自然也有这样的野心; 恨不能其它诸国都对大魏俯首称臣。
  但西有匈奴东有辽,要想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过皇后说的文化入侵却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饶是匈奴和辽成功立国又如何,他们如今用的写的说的; 还不是汉字; 自上而下的体系也依旧沿袭周制,甚至不少参照大魏。
  皇后继续道:“咱们汉人; 或者说华夏人,是最为包容的; 出则夷狄,入则华夏; 只要认同汉家文化,学着一样的文字说着一样的语言,那他就是华夏人; 又何必以血统肤色来区分不同?”
  她神色认真:“唐时上到朝堂上的官员; 下至伎人舞姬,都有来自各国的胡人,唐朝消亡的本质原因也并非包容了这些胡人,我希望有一日能在大魏看到盛唐时的情景,不; 希望比唐做的更好。”
  大魏虽说也接受各国来朝贡求学,但远比不上唐时包容,不过也正因为唐太过包容,使得日本借机发展了起来,数百年后反过来坑害了华夏。
  所以她希望能够反过来借由文化入侵来给其它国家洗脑,尤其如日本这类小国,这个时候他们本国的文化还不发达,许多更是连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字都没有,用的依旧是汉字,既然如此,不如干脆归入华夏,不不,是民族大融合,她记得穿越前教科书已经改成了这个说法。
  用着他们的文字仿照着他们的风俗,那就是华夏民族之一,那就妥妥得融合,反正倒退千年本来就是一家人。
  当然,咳,倒退几十万年全人类都是一家人,统称猿人。
  元清帝沉吟片刻:“你们打算怎么做?”
  皇后就看了眼夏婵,笑道:“其实这个主意还是夏婵提出来的。”
  元清帝看向夏婵,夏婵瑟缩了下,对上皇后鼓励的目光,硬着头皮道:“回陛下,我,我是看舞台剧的时候想到的,因为我追星,知道粉丝效应有多强大,就想着在大魏也制造出偶像来。”
  “在我们那,偶像是很受欢迎的,因为男的很帅女的很漂亮,再有点才艺,如果人品不错的话,就更受欢迎了。尤其以前那些日本韩国,噢,韩国就是高丽,他们可擅长制造偶像了,以前我们偶像制造不发达的时候,大家都很迷那些韩国偶像,有好多十几岁的小孩喜欢他们,为他们学韩语,攒钱坐飞机去韩国看他们,看他们的演唱会买他们的唱片,反正就是给他们花钱。”
  她皱眉:“还有不少喜欢到为了偶像诋毁自己的国家,反正各种各样的脑残事都有,可见偶像对人的影响力,尤其是小孩子。”说完急忙道,“不过我不脑残的,如果我爱豆做了坏事,我就不喜欢他了,真的,我不傻的,大不了换一个喜欢呗,而且现在我已经不喜欢韩国偶像了。”
  【现在国内小鲜肉这么多,一周一个都喜欢不过来呢。】
  “嗯。”元清帝示意她继续。
  夏婵松了口气,继续说:“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反过来文化输出给他们,说不定以后不需要打仗他们主动就愿意做大魏人了呢?”
  她看新闻香江回归这么多年还有年轻人念叨着要搞独立,甚至要求英国继续统治,说明文化输出洗脑这个手段还是有用的。
  皇后最后补充:“眼下大魏不是缺少人手吗?不说偶像效应,咱们还可以夹带私货,让这些伎人们顺便宣传宣传大魏,当年马可波罗一本游记让外国人认为华夏遍地是黄金,趋之若鹜,现在也可以,咱们如今有先进的枪炮,这一回换成他们怕咱们。”
  国外如今也都不怎么太平,与其在本国水深火热,不如来大魏追求安稳的生活,来给大魏打工,来为大魏发展添砖加瓦。
  元清帝目光微亮,最后这一点算是真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大魏如今确实缺少人手,按刘愿所说,与大魏同时段的大宋,人口是大魏的两倍,百年后甚至达到了亿万,然而大魏领土面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