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还没亮,考生们来到盛京贡院,在门外等候多时。奉笔拎着长耳考篮,姚三给唐慎披上裘衣。这才丑时,没曾想他们来到贡院门口,竟然又见到了尚书府管家。如同唐慎参加乡试时的那次一样,管家也拎了个长耳考篮。
  王溱出身琅琊王氏,很多东西哪怕唐慎有钱都买不到,比如烧起来不熏眼睛的银丝蜡。将长耳考篮里的东西综合了一下,唐慎与管家说了几句,就见盛京贡院的大门巍巍打开,两排官差从里头走出,高声喊道:“考生进场!”
  一个官差喊完,又是一个官差继续喊。
  一连喊了十二声,声彻云霄,保证贡院外的每个考生都能听见。
  唐慎拎起长耳考篮,道:“我先进去了。”
  管家道:“唐小公子,还有一事。”
  唐慎停步:“何事?”
  管家道:“我家公子命我来之前,托我向唐小公子带一句话——人人都记着状元,却鲜少有人记得会元。下个月的殿试,您可曾准备好了?”
  唐慎怔在原地,等到他进考场后,找到自己的号房。唐慎望着长耳考篮里的银丝蜡,想了半天,无奈道:“王子丰啊王子丰,你要说什么直说不就好,非得拐弯抹角,这都和谁学的臭毛病!”
  状元天下闻名,会元却鲜少有人记住。
  这是王溱在安慰他,哪怕没得到会元,也不必太过伤心。也是在担心他,为了在这次会试中得到好成绩,耗费心力,甚至可能剑走偏锋,出现差错,连进士都中不了!
  不过有句话,王溱说得对。
  唐慎目光如炬:“十个会元,也比不上一个状元!这次会试人才济济,我想拿前三,难如登天。我所求,是在金殿上,得圣上钦点,得三甲及第!殿试不考八股制艺,不考试帖诗,只考时事策问。到时论点为主,文辞为辅,这是我的机会!”
  二月初九进入考场,到二月初十的子时才开始公布题目。
  唐慎早早睡了一觉,不到子时,他就醒了,端正地坐在号房里等待官差发题目。和他一样的还有成千上万的考生。这是会试,这是他们这一生最重要的考试。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殿试上考上前三甲,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殿试没有落榜,只是分排名。
  会试,就是他们最后一次需要竭力争取的机会。
  明远楼上,开平二十七年的会试主考官李大学士用力敲响锣鼓,宣告本届会试正式开始。
  唐慎拿到题目,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一看。
  第一题是八股制艺题,题目是:“仪封人请见”。
  冬夜里,一阵寒风吹来,所有看到题目的士子浑身打了个激灵,心如坠冰窖。
  连唐慎看到这题目都抬头看向明远楼,哪怕他看不清站在上面的李大学士和其他副考官,他都想骂一句。
  “何等无耻啊!!!”坐在旁边号房的举人替他骂了。
  “仪封人请见”,出自《论语·八佾》,原句是“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意思是仪这个地方的一位官员听说孔子来了,请求见孔子,他说:“每个来到我这的君子,我还没有不曾见过的呢。”孔子的随从带他去见了孔子。他见完出来后,对孔子的随从说:“你们为什么担心现在的天下混乱不定呢?天下已经混乱很久了,但上天会让你们的先生来教化万民,恢复天下秩序。”
  这句话是从旁人的角度称颂孔子优秀的品德,赞扬孔子的所作所为。
  但偏偏李大学士出的这道题,题目是“仪封人请见”!
  要是联系全文,当然可以轻松破题。可无论如何,写的文章必须始终围绕“仪封人请见”五个字。
  一个官员想要求见孔子。
  要以这句话写一篇文章,谈何容易!
  盛京贡院们,举人们愁断了头发,望着卷子不知如何作答。李大学士自己考上了进士,是闻名天下的大学士,可是贡院内的举人们还等着出头啊!他出这种偏题来考自己,为难自己,举人们骂一句“何等无耻”,也不是没有缘由。
  然而再怎么骂,卷子还是要写的。
  唐慎拿着笔在草稿纸上勾勾画画,他写了几个破题点,可都觉得不满意。这种题目容易走题,一旦走题,或者写出犯上的文章,等于葬送了自己这次的会试之路。
  王溱说,让他稳扎稳打,不要想拿第一,要想着考进殿试。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名次。
  唐慎苦逼地想到,难道王子丰早就知道李大学士这次出了个偏题,容易让人写跑题?
  随即他又想,那肯定不至于。因为他,王溱早就避嫌没能成为本次会试的考官。
  会试与其他考试不同,会试的主考官必然是中书省高官,连三个副考官也都是中书省大官。王溱十七岁中状元,之前两次会试都是他资历不够,一直只当副考官,没当过主考官。本来有传闻,今年很有可能让王溱当主考官,但因为他的师弟唐慎参考,他只能避嫌,这次连副考官都没当。
  会试主考官,是每一个官员的丰功伟绩,是他们官场一生的里程碑。
  不过下一届,以王溱的资历,他极有可能担任三年后的会试主考官,且可能性比这次更大。
  胡思乱想了一阵,唐慎叹了口气,继续想题目。
  官员拜访孔子,与孔子交谈后,由衷赞叹孔子。他在拜见孔子前,就称赞孔子是君子。那么“仪封人请见”,请见……好一个“请见”!“请”字,既说明了官员对孔子的尊敬,也说明了官员拜访孔子,是在拜访圣人君子。
  而无论是官员未见孔子,就有的尊敬,还是他见了孔子后的表现,都是在赞美孔子高尚的品德与行为。
  仪地的官员想见孔子,天下谁人不想见?
  哪怕是千年之后,他们这一万多在号房里埋头写文的举人,也想见!
  虽然不合时宜,唐慎却想起一句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生不逢时啊!
  灵感瞬间涌上心头,唐慎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写下:“封人欲见圣人而曰之请,既见圣而叹其行。夫天生夫子而不得见之,三请而见圣言,是以见圣而不自知……”
  破了题后,唐慎又仔细思考,逐句斟酌,花了两个时辰终于写完这篇文。
  他长舒一口气。
  会试的第一题太难,他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唐慎自认自己写的已经算是标新立异,且在梁诵和王溱的双重指导下,他的八股制艺向来结构严谨,文辞井然,只要破题不错,就不会出错。
  好好休息了一下,把这篇文誊抄到试卷上后,唐慎再看第二题。
  看清第二道题的题目,唐慎双目圆睁,吐出一口浊气,抬头看向远处的明远楼:“何等无耻啊!!!”
  开平二十七年,盛京会试第二题——
  “逃墨必归于杨”!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好巧,我也喜欢麻辣兔头。


第41章 
  “逃墨必归于杨”; 出自《孟子·尽心》; 原句是“逃墨必归于杨; 逃杨必归于儒”。
  战国时期,并不如春秋那般百家争鸣,有三大学派比较为世人接受; 这三者就是墨家学派、杨朱学派和儒家学派。“逃墨必归于杨”,是孟子评价这三大学派的话。意思是“抛弃了墨家学派,必然会走向杨朱学派。抛弃了杨朱学派; 必然会走向儒家学派”。
  总而言之; 在孟子看来,儒家学派是正统; 是所有学派的最终正道。
  如果单纯地看这个题目,其实并不算特别难写。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 要的是舍己救人,造福苍生。杨朱学派是利己主义; 不管他人,不管天下,不损人只利己。唐慎一下子就能想出两种破题思路; 比如从利己利人的角度来写; 以墨家和杨朱两派,来宣扬儒家利己利人的思想。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批判墨家、杨朱,尊崇儒家的前提下。
  唐慎望着纸上的题目,又抬头看看远处的明远楼; 深深叹了口气。
  可是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当今圣上赵辅追求长生不老,修炼丹药,早已入了道家!
  杨朱学派,正是道家三大经典。
  赵辅从未说过尊崇道家的话,甚至他十分看重儒家,每年的孔圣忌辰他都亲自写文悼念。可赵辅对道家的痴迷,朝堂众人举目共睹。李大学士出这个题目,并没有问题,但考生要是真的完全批判杨朱,或许哪一日金榜题名、官居一品时,就会被政敌捅到赵辅面前。
  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谁知赵辅会怎么想!
  唐慎心想,无非就两种可能。赵辅不是个以言问罪的昏君,不会在意;赵辅在意臣子对自己追求修仙的批判。然而无论如何,若是哪日赵辅想要动臣子,这篇反对道家的文章就成了他问罪臣子的原因之一。
  其他举人或许不会想这么多,可唐慎不得不想,也不能不想。
  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这场会试,他满眼望去的,还有未来!
  闭上双眼,唐慎将脑海中的几个破题思路全部舍弃。他选择了最简单最不会出错,但也是最不出彩的一条路,然后提笔写下:“观异端者忿戾冰兢,舍一求再以求旷逸,以墨之恶而归于杨,必曰何以为之……”
  我发现那些与儒家有不同理念的学派门人,往往因为被这些恶理耳濡目染,从而变得易怒畏惧。于是他们舍了墨家,转投杨朱,为了寻求心中的旷达安逸。然而舍弃墨家转投杨朱,这又是为什么呢?
  是的,唐慎舍弃了所有将题目扩大、发散思维的思路,直接从题目本身下手,写了一篇论证“为什么门人抛弃墨家学派后,转投的是杨朱学派”的八股文。这是一篇万金油的文,唐慎没有说杨朱学派是正确的,甚至他也称杨朱学派是异端,可他并没有在文里大肆贬低杨朱学派。
  从没写过这么累的文,唐慎知道自己这篇文的破题定然没有那么出彩,他便从逻辑和论证上入手,花了三个时辰,仔仔细细地斟酌每个词句,终于写完第二篇制艺。写完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打湿!
  寒冬二月,他竟出了一身的汗!
  在草稿纸上写完这篇文章,唐慎怔怔地看着,忽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不对。
  他是不是想太多了,这只是会试的一篇文章而已,不需要担心那么多。
  然而他随即又想到:“如果是王子丰,他定然也会像我这么做。”
  写都写完了,唐慎自认自己这篇文虽说没有那么出众夺目,但在考生中也绝对属于上游,他誊抄好文章,累得睡了一觉。等到再睁眼,已经是进考场的第三天。
  唐慎睡之前已经看了第三题的题目,这次的题目是“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放到后世也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唐慎在写完第二篇制艺后,难免有些郁闷,然而当他看完这第三题,他的心情瞬间放晴,差点就在考场上笑出来了。
  正常来说,会试第一场的三篇制艺,两篇选自《论语》、《孟子》,一篇从《大学》、《中庸》里选。可李大学士不是个正常人!第一题他出了个偏题怪题,第二题他出了个有可能触犯圣怒的题,到这第三题,他竟然又出了个《论语》题!
  唐慎上辈子是个纯种理工生,读书不多,但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甚至他还知道另一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是朱熹给“吾日三省吾身”注解的批语。
  到这种时候,唐慎也不客气,直接以朱熹的破题入手,按照朱熹的观点,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文章:“宗圣三省吾身,观仁忠而向学。夫圣人若此,余必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篇文章写得一气呵成,唐慎回头再看,都觉得荡气回肠。仅仅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怕他后面写得再烂,都一定能拿高分。
  把最后一篇八股制艺誊抄完毕,唐慎再看最后一首五言八韵试帖诗。
  题目是:“风雨凄凄”。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出自《诗经·国风·郑雨》。
  这句诗描绘的是风雨凄然的景象,整首诗写的是女子对情郎的相思之情。唐慎略加思索,便写下一首试帖诗。
  闻道寻云去,听风惊蝉鸣。
  雨打芭蕉绿,雷动八重殷。
  ……
  白首归路尽,相思子规啼。
  会试时,学生的字迹书法没那般重要,毕竟考官们最后看到的都不是他们亲笔写的卷子。但唐慎还是认认真真地把试帖诗抄了上去,检查无误后,起身交卷。
  他走出号房,来到甬道时,竟然正巧碰上了梅胜泽。
  梅胜泽见他也十分惊喜,道:“景则,感觉如何。”
  唐慎老实回答:“何等无耻啊!”
  梅胜泽也顿时没了好友相见的喜悦,郁闷道:“无耻之尤!”
  两人哈哈一笑,一边说话,一边走出考场。
  梅胜泽:“那第一题,可是足足想了我两个时辰,才决定如何破题。我本身就不擅长八股制艺,你与刘放兄在这上面都比我强。如今可好,‘风雨凄凄’这试帖诗题目简单至极,第一篇八股制艺又困难至极!幸好李大学士后两篇八股出的题目简单了些,否则我今日定然一头撞死在这明远楼的楼柱上!”
  唐慎一听就知道,梅胜泽写第二篇制艺时,想的没自己那么多。
  两人走出贡院,各自道别。
  姚三早就带着大夫,在门外等候唐慎多时了。唐慎道:“先回家再说,这次我身体还算不错,想来有了上次乡试的经验,这次没有大碍。回去洗个澡、睡一觉,明日再来考试。”
  姚三和林账房都松了口气。
  晚上洗了个热水澡,再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天还没亮,唐慎又来到了盛京贡院门口。
  王溱曾经对唐慎说过,,翰林院如今的四大学士中,杨大学士和潘大学士喜欢《周易》,周大学士喜欢《春秋》。唯独没有说李大学士喜欢什么。唐慎也没问他,因为他知道王溱之所以不说,想必李大学士在五经上可能没有特殊的喜好,或许他喜欢四书中的《论语》,所以第一场会试才出了两道《论语》题。
  既然李大学士对五经都喜好平平,唐慎就选了题目最简单的一篇,开始答题。
  三日后,唐慎脸色略显苍白地走出考场。
  姚三立刻走上去。
  唐慎道:“无妨,就是累着了。”
  等睡了一场,养足精神,唐慎又进牢房一样的号房里,待了三天三夜,写满会试第三场的几道时事题。
  持续了三场九天的会试,终于结束。几人刚回到家中,陆掌柜就来了。他明显是掐准唐慎考完会试的时间点登门的,可唐慎一看到他,便摆摆手,道:“明日再来。”
  陆掌柜无奈地笑道:“好,都听小东家的。”
  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唐慎吃着奉笔买来的盛京烤饼,大口喝着粥,只见陆掌柜敲门进来。他对唐慎行了一礼,道:“小东家,成了!前日您还在考试时,那千里楼的邢掌柜找上我。他开门见山地点明我就是姑苏府细霞楼的掌柜,然后旁敲侧击地问我是否是想和画堂秋合作卖肥皂、黄金缕!”
  唐慎一听,立刻放下碗,道:“他知道你是细霞楼的掌柜?”
  “可不是。我两个月前就将装着黄金缕的礼盒交给了他,我原本也纳闷。小东家,咱们的意思表达的那么清楚,就是想和画堂秋合作,怎的那邢掌柜一副没收到礼物的样子,全然不懂?直到如今我才明白,人家哪里是不懂,人家是暗地里调查清楚了我的身份,这才上门啊!”
  唐慎笑道:“能将千里楼、画堂秋做成盛京第一字号,邢掌柜自然不是普通人。你与他谈得如何?”
  陆掌柜将自己与邢掌柜初步商定的事交代清楚,道:“……我寻思这并不是问题,那邢掌柜给我条件也都算优渥。然而具体事宜,我们两个掌柜是不好敲定的,邢掌柜那边希望您能与千里楼的幕后东家见一面,由您们二位商定清楚。”
  唐慎诧异道:“逍遥王爷赵敖?”
  陆掌柜:“是景王世子,赵琼。”
  唐慎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人影,他随即点头:“好,自然是要见的。”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没有戏份的一天?
  小唐郎:咋滴,你要啥戏份啊。


第42章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千里楼在盛京城西; 登上四层楼; 远远看去,可看到银带般的一望无际的大运河。会试结束第二日,唐慎与陆掌柜来到千里楼; 长着一张喜庆圆脸的邢掌柜早已等候多时。
  邢掌柜上下瞧了唐慎一样,笑道:“没想到小公子竟然如此年少,真是青年才俊。”
  唐慎微微作揖:“邢掌柜。”
  邢掌柜:“我们家世子还未到; 请小公子移步雅间; 稍作休息。”
  三人一起上了楼,唐慎进入雅间; 邢掌柜和陆掌柜在外面等候。
  一进雅间,就看见一座千山屏风。往左看是一张多宝槅架子; 上头琳琅满目地放着各类珍宝古玩。再看右边,有两扇紧闭的窗。唐慎打开一看; 车马声市,坊街大道,盛京风光; 尽收眼底。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望着繁华如金的盛京风光,唐慎忽然明白了范仲淹的这句话。
  “好一个心旷神怡,把酒临风。既然如此; 怎能无酒。”
  唐慎赶紧回头,只见身穿锦袍、头戴玉冠的景王世子赵琼已经走了进来。两人打了个照面,赵琼站定在原地,惊讶地看他。片刻后,赵琼惊奇道:“竟然是你!”
  唐慎作揖道:“见过景王世子。”
  有些事略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门路。赵琼一下子知道,唐慎当初投帖子到景王府,参加景王府的解元宴,恐怕也是有意为之。然而这种小事他并不放在心上,反而因为肥皂生意的背后是一个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而更觉欣喜。
  赵琼喊来邢掌柜:“上菜吧。”
  邢掌柜:“是。”
  赵琼再看向唐慎:“昨日刚刚结束会试,唐公子可去了?”
  唐慎笑道:“自然去了。”
  “好,那今日便不谈那些方眼的东西,只谈风花雪月。一切等放榜后再说吧,可好?”
  唐慎也没想过第一次见面就把肥皂、精油的生意谈好,正相反,赵琼这么说了,说明他确实有心想和唐慎合作。等会试过后,要是唐慎中了进士,赵琼的态度可能会更有改变。如此双方再来谈合作,对唐慎是大好,对赵琼也有益处。
  如此,两人单纯地把酒言欢。
  唐慎年纪小,还不怎么能喝酒,赵琼也没怎么劝。
  一个时辰后,两人已成了朋友。唐慎走出雅间,回身对赵琼作揖:“世子莫送了。”
  赵琼道:“那便等杏榜下来,我再为景则好好庆祝一番。”
  唐慎和陆掌柜离开千里楼,陆掌柜有些惊讶地说道:“本以为这景王世子是个皇亲国戚,可能不好相处。没想到他如此亲近,并没有端着架子。”
  唐慎则想起一件事,他笑着道:“陆掌柜,你觉着景王府做这千里楼和画堂秋的生意,是为了什么。”
  陆掌柜:“盛京中的皇亲国戚,人人都在京城有别业,景王府做生意十分正常,难道有什么不对?”
  “是,确实没有不对,但景王府做的生意是美食美酒,珠宝美玉。景王是个富贵王爷,无权在手。那些真正能一本万利、赚取大钱的生意,比如去岁运河修河道,任何一个官员插手,都是万两雪花银的生意,他就做不了!”
  朝廷修河道这类事,往往是王族勋贵和重臣大官赚取银两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不是说勋贵贪污、官员贪墨,而是每一个建筑材料的采购,将运河修建到哪一州、哪一府,这其中都有大学问。根本不需要贪墨,就可以谋取利润。只是没有贪墨来得多,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景王能在盛京开最大的酒楼,做最大的珠宝铺子,却没法管一点朝廷的事。可见他只是个富贵王爷,有名无权。
  有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会变坏,有的人则直接乐不思蜀。
  唐慎想了想,觉得那位景王世子似乎并不愤懑。毕竟当今圣上门面功夫做得极好,任谁都没法说他是个昏君,只是个喜欢修仙、想要长生不老的皇帝而已。古来想要长生不老的君王多如牛毛,赵辅在其中已经可以算是个明君了。
  皇帝没苛待自己的兄弟,景王也乐得清静。
  至于其中的弯弯绕绕、皇家秘辛,就不是如今的唐慎能知道的了。
  陆掌柜问道:“小东家,那会试到底什么时候放榜?可是和乡试一样,十日后就可以了?”
  唐慎顿时失笑,无奈道:“哪里容易!”
  会试,是科举的最后一关。自此以后,只要会试过了,就不会再落第,只等着殿试上给出一个进士排名。殿试考得再不好,也就是得倒数第一名而已。
  会试如此重要,所以除了糊名制外,每个考生的卷子还要被人誊抄一遍,将誊抄版本送给考官审核。
  天下举人,一万多份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