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屋中,很快便只剩下刑部三位顶头高官和王溱,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四品银引司司正林栩。
余潮亲自给王溱沏茶,他心中多有揣测,已然猜到王溱的来意。
可王溱一点都不提其他事,反而说起了书法,说起了手中的茶水。余潮生的心思产生了动摇,他甚至开始怀疑王子丰此行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和他打个交道?
王溱用茶盖轻轻拨了拨茶水,语气平缓:“是有十四年了?”
余潮生思索片刻:“确有十四年了。”
王溱感叹道:“沧海桑田。”
余潮生品茶不语。
王溱:“余大人可还记得那日金榜题名后,我等一起策马游街?”
余潮生笑道:“已经过去十四年之久,下官记忆模糊了。”
王溱深深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
余潮生看着他淡定自若的模样,一股几乎无力回天的恨意猛然侵袭上心头。然而它是无力回天的,它是乏而无力的,它仅仅只产生了一瞬,就被他的主人舍弃。
因为嫉恨从来只是最无用的感情。
十四年前,开平十九年,四月,他中了那届的榜眼,与状元、探花一同信马游街。
记忆模糊?
如何能记忆模糊!
那一年,自集英殿而出,他们三人顺着白玉龙脉一路向前,走出了皇宫大门。那本该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然而从钦点他为榜眼的皇帝,到宫门外等候已久的盛京百姓,无一人的眼中倒映出他的影子。
所有人只看见了站在最前列的状元,余潮生将那个人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自己的心底。
王溱,王子丰。
如今他已到不惑之年,可当年的每一幕都印刻在眼前。如何能遗忘!
余潮生笑道:“说来下官与大人也算是同窗学子,只可惜游街后不久,只过了一年,下官便离开盛京,多年未归。”
王溱:“我记着,余大人是去江南做了指挥使。”
“大人竟然还记着?是,是先去钱塘做了半年的指挥使,后来我被调去邢州。”
“余大人有多久没去过江南了?”
“似有三岁之久。”
“明岁倒是该再去一趟了。”
余潮生怔住,抬头看向王溱。
王溱神色平和,他微笑着望着余潮生,目光深邃,他淡定地说道:“江南银引司那边,怕是还等着余大人去呢。”
余潮生张了张嘴,许久后,他道:“下官自然知晓,只是刑部差事繁忙,明岁开春怕是有些急了。”
“急吗?”王溱看向坐在下首的刑部左右侍郎,他关切得问道:“刑部近日来可忙?”
左侍郎是余潮生的心腹,他立刻接话道:“回大人的话,一整年的案件都交上了刑部,如今我们是忙得不可开交。”
王溱:“因为敢在年末前收纳入库,所以才这般着急忙碌?”
这时,余潮生和左侍郎已经发现自己中了王子丰的陷阱,可两人都无法辩驳,只能睁大眼睛,老老实实地说:“……是。”
王溱笑道:“余大人许久不去江南,定然会很想念。钱塘我也曾去过几次,如今不若去金陵看看吧。金陵与钱塘,各有一番不同的风景。”
王溱带着林栩,起身便要离开。
余潮生原本就没打算去管江南银引司的事,至少他要拖延时间,让王溱办事不顺利。这是他与老师徐毖早就说好的。既然无力改变大宋银契庄必然成立的事实,那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徐毖对他说:“迟则生变,总有人不愿大宋银契庄出现。”
想到这,余潮生站起身,急促道:“大人……”
“余大人。”王溱倏地停步,他转过身,目光微冷,“可还有事?”
余潮生嘴唇翕动,最终竟然一个字都没说出口。
王溱笑道:“宪之,你与我乃是同榜进士,这些年来还未曾与你好好说过话。待明年春天你从江南回来后,再一同共宴如何?”
“是。”
王溱带着人,几乎单枪匹马地离开了刑部。
很快,便到了腊月。
腊月初九,眼见官员休沐的日子越来越近。唐慎忙着要在过年前办好承庆宫的差事,同时又要忙着清扫屋顶积雪。然而王溱比他还忙,常常三更半夜回府,甚至干脆就歇在衙门了。
到腊月十六,阔别四天,唐慎终于再见到了自家师兄。
唐慎心中一动,他还未开口,王溱便把他一把拥入怀中。
“不要说话,天色晚了,一同歇息吧。”
“……好。”
一沾上床,王溱便沉沉睡着了。唐慎望着他清俊秀雅的眉眼,感到了一丝心疼。五年前,他将那封折子上的内容告诉王子丰时,他可从未想过,会有如今的情景。
他的师兄为银引司费尽了心神,这是他为皇帝做的最大的事,也是他为大宋做的最伟大的事。他为的是千秋万代,百姓长福。
唐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也睡了过去。
第二日下了早朝,王溱又要忙碌,唐慎也去了工部。他刚到工部没多久,便有官差来报,说是有旧识来拜见。
唐慎挑起一眉:“旧识?从何处来的。”
官差道:“回禀右侍郎大人,那人是从秦州来的,似乎是个骁骑尉。”
唐慎心中惊讶:秦州骁骑尉?他还认识这样的人?
骁骑尉是六品官职,为地方武官。
唐慎:“将人带上来吧。”
“是。”
不过多时,官差便领着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那人一直低眉顺目,目光看地,让唐慎看不清他的模样。唐慎看着他的身影觉得有几分熟悉,他道:“你是何人,抬起头吧。”
这骁骑尉这才敢抬起头来。
两人双目相对,唐慎错愕道:“徐慧?”
徐慧露出苦笑,道:“下官秦州骁骑尉徐慧,拜见唐大人。”
第148章
唐慎立刻走上前; 将人扶了起来。
唐慎对官差道:“你先下去吧。”
官差应了声是; 转身离开。能在六部当差的差役; 无一不是精炼老道的老油条,出门后这差役将门带上。屋内只留下唐慎和徐慧两人。
唐慎道:“徐表哥,坐吧。”
徐慧稍稍犹豫了一瞬; 接着坐了下来。
望着风尘仆仆的徐慧,唐慎心中感慨万千。
九年前,唐慎刚来到这个世界; 那时的他还在小山村里卖果子汁谋生。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来到盛京; 成为一个三品高官。他的梦想从来都是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只求吃穿不愁; 恩宠不惧,不求成为人上人。
然而那一日赵家村村口的茶铺中; 梁诵出现了。梁诵年岁大了,无论去哪儿身边都得有人照顾着。当时跟在他身旁的人就是他的表侄徐慧。
唐慎:“还记得以前徐表哥喜欢穿着青布长衣。”
徐慧连忙道:“如今您已然是工部右侍郎大人; 叫下官一声徐慧就好。”
唐慎喉间滞涩一瞬,接着他笑道:“何必如此拘谨?”
徐慧小心翼翼地瞧了唐慎许久,见他是真心说这话的; 这才放下心来。他终于放心地笑道:“许久不见; 景则,未曾想你才二十二岁,便官居三品。若是先生泉下有知,见你如今成就,也定会感到欣慰。”
“我记得当年徐表哥是得了一个县令的差事; 怎的现在反而成了骁骑尉?”
徐慧叹了口气:“世事难料啊。你也知道我乡试只中了个末名,会试不中,按常理说是不可当七品县令的。多亏先生临终前为我运作,我才得了这么个官职。但我哪里能和你相比,我去岭南做县令后,没过几日就被那县衙里勾心斗角的差事忙得是晕头转向。于是九年过去,我才堪堪升了个骁骑尉。仅这个官职,还是因为我与全州团练使冯大人交好,他离开全州到秦州赴任升迁做府尹,顺便将我带走了,于是我这才升的官。”
唐慎沉吟片刻,他安慰道:“事在人为。”
徐慧果然是个只懂读书、还读得十分平庸的酸腐书生,他跟着天下四儒之一的梁诵身后读书多年,却依旧勉强才中了个举人。听了唐慎这话,他压根没多想,而是点点头,道:“冯大人也是看我人很老实,才与我交友。此事还得多谢了他。”
唐慎笑了笑,不再说话。
别说徐慧如今是个六品的官,哪怕他是个五品官,想要升四品,唐慎想要给他运作,也不是没有余地。
事在人为,说的不是那位冯大人帮徐慧,而是他唐慎接下来打算拉徐慧一把。
不过看样子,徐慧来找他并非为了升官。
唐慎旁敲侧击地问道:“快要过年,京官们都已然要休假了,徐表哥怎么忽然来了盛京。你如今已然三十有四,早已成家,过年了不与妻儿团聚么?”
徐慧:“我来盛京确实是有事。秦州府尹为四品官,明年开春是要参加大朝会的,进宫面圣的。冯大人身为府尹,早早来到盛京,决定在盛京过年。他给了我这个机会,由我领军进京保护他的安危。”
唐慎对秦州这个地方并不陌生。
五年前,度支司血案后,当时的勤政殿参知政事、前左相纪翁集的得意门生赵靖,就是被赵辅贬去秦州,当了个府尹。今年初纪相因为正月宫变,被皇帝废了官职,回乡安度晚年。同时皇帝又想起了远在秦州的纪相的学生赵靖,便把他调回盛京。
没想到赵靖离开秦州后,是那个全州团练使冯大人接替了他的官职,徐慧也因此得福。
唐慎:“可找到住的地方了?”
“我与冯大人一同住在租好的宅院里,景则,你不用操心了。”徐慧犹豫片刻,他神色踌躇,但最终还是说道:“今日我来拜访你,其实是有事想与你说。”
“何事?”
“你如今,可还记得先生?”
唐慎神色一顿,他沉默片刻,反问道:“为何忽然提起先生?”
徐慧目光深长地望着他,道:“因为我觉得,你并非是个忘恩负义之人。若你真的忘了先生,今日你就不会见我。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我迂腐老旧,恐怕此生只能在秦州蹉跎时光了。但你不同,我一直记得先生曾经说过,你哪里都好,唯一不好的是,没有一点上进之心!但你如今全然不像没有上进之心的样子。”
唐慎哈哈一笑,他抬手拿起茶壶,给徐慧倒了一杯茶。
“喝茶。”
徐慧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虽然比唐慎痴长十二岁,但为人做官,哪里是唐慎的对手。他听不出唐慎的话外音,只是凭着一腔热血来见唐慎,可唐慎这样,他却怎么都拿捏不准。
然而,徐慧自小跟着梁诵,他对梁诵的感情只会比唐慎更甚。他咬牙道:“今日我来,是想与你说说,当年先生具体做了哪些事。那时候先生没让你知道,你只知道一星半点。”
唐慎心道:当初的我只能猜到一星半点,如今的我知道的恐怕比你还多。
但他却说道:“但闻其详。”
徐慧缓缓道来。
如唐慎猜的一样,梁诵当年不愿连累老友,所以他从未求助过陈凌海、傅渭这些人,他到金陵府,以一己之力想要调查清楚为何皇帝突然对在天牢中关了二十五年的钟泰生关注起来,他想要救钟泰生。
梁诵找了许多门路,最终他得出了真相。
这个真相和王溱去年告诉唐慎的所差无几,仅仅是因为一颗流星,因为牛鼻子道士的一句蛊惑之言,皇帝便决定要了钟巍的命。
徐慧说得十分坚定,可唐慎听着听着,目光却渐渐恍惚起来。
真的仅仅是因为一颗流星,一句谗言吗?
或许在赵辅的心中,钟泰生早晚是得死的。只是迟了二十五年才死,如此才能体现出他的宽宏大量,他的仁厚君心。迟了这二十五年,对他而言已经是额外开恩了。
但这些唐慎并没有和徐慧说。
徐慧说完后,又说起另一件事,才真正引起唐慎的注意。
“……三十三年前,先生是松清学社的主导人之一,与钟泰生为莫逆之交。这些年来他曾多次不解当年宫变到底为何发生。他决然不信钟大儒会逼宫,但他也不解,那夜钟大儒为何带着兵马,随先太子一同去了皇宫。钟大儒不该如此鲁莽,可他偏偏做了。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其中定有猫腻,定然有身边之人,有一位足以取得钟先生信任的人,做了杀人诛心的事。”
唐慎精神一凛,他急急问道:“先生还说过什么?”
徐慧摇头道:“只是偶尔提起这件事罢了,先生一边不愿谈及当年的事。”
唐慎又不动声色地问了几句,徐慧都是一问三不知。心中叹了声气,唐慎起身送徐慧离开。
徐慧离开时,盛京又下了一场茫茫的大雪。
煞白的雪花自空中纷纷落下,徐慧没有撑伞,他说自己居住的地方离工部衙门很近,便没让唐慎派人去送。
他对唐慎深深作了一揖:“此行一别,不知再见又是何夕。”
唐慎笑道:“若是有事寻我,来盛京便可。”
徐慧抬头悄悄地望了唐慎一眼,没敢再说话,转身离去了。
多年过去了,徐慧早已不穿那身青布长衣,但是他的身形还是瘦削干瘪,远远望去如同一根竹竿立在大雪之中。与故人相见,唐慎骤然才发现,自己早已和当年全然不同了。
哪怕徐慧掩饰得再好,唐慎也叮嘱过他不必拘谨,但他哪里能瞒得过唐慎的眼睛。他蹩脚的演技漏洞百出,明明胆战心惊,还装着十分熟稔的模样。
唐慎并不知道他今日来是纯粹想说梁诵的事,还是刻意提起这事,希望唐慎能替梁诵鸣冤,正了身后名。亦或是最简单的,他想让唐慎提携他一把,帮他升官。
唐慎只觉得过往记忆中许多曾经美好的东西,好似梦幻泡影,再也不见了。
唐慎自嘲地笑道:“你可真像王子丰。”
过了会儿他又想到:“像王子丰不好吗?”
好啊,怎么不好。
唐慎顿时心情愉悦起来。
晚上他来到尚书府,本想主动和王溱说今天他见到徐慧的事,谁料他还没开口,王溱便用手指抵住他的嘴唇,嘘了一声。
“见到那徐愚之了?”
唐慎目瞪口呆。
徐慧,字愚之。
王溱深深叹了口气:“原本是不该告诉你的,但我早早在心中起过誓,你我是携手一生的人,我不会有任何事瞒着你。年初赵靖被调回盛京后,秦州府尹的差事被空了下来。你与梁博文的关系我如何不知,梁博文在世上就只剩下一个表侄了。那徐愚之……略为刚正,不适合秦州府尹这个官位,我便让他的一位朋友升了上去。”
唐慎:……卧槽!
王溱目光郑重,定定地望他:“我永生不会骗你,景则,我早已对你许下生生世世,只有你一人。”
唐慎还没感动一会儿,忽然反应过来。他上下瞧了王子丰一眼,学着他的模样,伸手抵在王溱的唇前。唐慎深情地说道:“略微刚正,师兄你何必给我这个面子,直接说那徐慧是不懂变通的笨书生算了。我信你,我怎么不信你,我信你我下午才见到的人,这才两个时辰你就都知晓了。你主动告诉我,我感动得心思震撼。这种事我随意打听下,就会知晓,你却主动告诉我,我感动,我可感动极了哦!”
唐慎话锋一转,面色变冷:“王子丰,花言巧语说得不错,再说两句听听?”
王溱朗声大笑,一把拥住唐慎。
“你瞧瞧,我千方百计哄你开心,你不点破多好。今日没有花前月下,但有雪后腊梅。我们一同去园中赏花,你十分感动……”
“接着投怀送抱,对你痴心不改?”
王溱倏地露出失望的表情,他松开了拥着唐慎的手:“原来你至今还没对我痴心不改吗。”
唐慎哪里信他,可看着他这样,又生怕他是真的伤心了。
唐慎只能主动抱住他,无奈道:“和你说话真是费劲,不知道你哪句真心,哪句骗我。下次你演戏前能主动告诉我一声么,说好的你永生不会骗我呢?”
王溱被唐慎这口是心非的模样迷得心神晃动,他俯身亲了唐慎一下,直接笑出了声:“那往后我要骗你时,就先亲你一口,如何?”
“……你这句话是在骗我,还是真的?”
“哈哈哈哈。”王溱笑得前仰后翻,“我真是太爱你了!”
唐慎:“王子丰!你再这么破坏形象下去,我哪天真的对你痴心有改了,都是你的责任!”
寒冬腊月,王大人抱着心上人,只觉浑身温暖,通体舒畅。
在做某些事时,他甚至还有心思想到:所谓有情饮水饱,有情天寒暖,大抵说的便是如此吧。
与此同时,“无情”的人已经悄然骑了一匹快马,披星戴月地前往西北。
腊月廿四,征西元帅李景德难得回幽州城一趟。他刚刚回到家中,管家便通报,说是有客人来访。
李景德嘀咕道:“哪个家伙消息这么灵通,老子十天半个月回来一次,都能被他撞上?”他对管家道:“是谁啊?”
管家面露难色:“是位大人,手持勤政殿的令牌,小的也不认识。”
李景德瞪大眼:“勤政殿?老子什么时候犯事了,要勤政殿的人来抓我?干脆别让他进来得了……诶不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还是把人喊进来吧,反正幽州是老子的家,他还能拿老子怎么着么。”
管家:“是。”
管家很快将一个披着黑色斗篷的人请进屋中,李景德远远瞧见一个黑斗篷的人,心中吓了一跳,暗自想着:这家伙比我还不像个好人。
等来人进屋,掀开斗篷后,李景德嘴角一抽,不客气地从鼻子里嗤了一声。
苏温允:“……”
“姓李的你什么意思,本官如今是勤政殿参知政事,官居二品,与你同阶。你莫要放肆!”
李将军坐在椅子上,另一只脚踩在桌上,他用手指掏着耳朵,懒洋洋地说道:“大半夜的,又不在衙门,怎么滴,参知政事大人是想把本将军就地正法了,还是抓了本将军的把柄,半夜来威胁了?亦或是……哦豁,你来贿赂本将军?本将军可是个正直的好人,财色不进,你想都别想。”
苏温允气得两眼一瞪,险些就准备一脚踹上去了。
万幸苏大人是个读书人,还是个聪明的读书人,他自知武力上,十个他都打不过一个李景德。他冷笑一声,声音淡漠:“既然李将军如此不屑,本官就先行告辞了。只是原本还想与将军商量一件大事。”
李景德笑得极其大声:“哈哈哈,大事,你这小白脸能有什么屁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咋滴,想当兵?”
苏温允淡淡地吐出两个字:“谋辽。”
李景德扑通一声就给人跪了。
苏温允扭头就跑。
李景德赶忙追上去,把人拦住,赔笑道:“你说这天寒地冻的,幽州不比盛京,半夜街上全是打家劫舍的,打到苏大人可怎么办。苏大人怎的突然来了幽州,有没有人好好接待啊?来来来,本将军府上正有一头羊,今夜就用烤全羊为苏大人接风洗尘,顺便咱们聊聊辽国的事。”
第149章
李景德向来认为; 朝廷的这些文官各个身娇体弱; 莫说骑马上阵领兵打仗; 就是在寒夜里吹吹冷风,都能得个伤风感冒,一病不起。
起先李景德没明白苏温允的来意; 只当他没什么要紧事,就随意打发了。如今知道和辽国有关,李景德立刻精神百倍。他命厨房去准备一只新鲜的羊羔; 一边转首对苏温允道:“这屋外头多冷啊; 别看那些辽人不识几个大字,一个个像个粗汉; 但在烤肉上他们可比咱们懂得多。”
苏温允斜眼冷哼一声,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哦?”
李景德赔笑道:“天冷的时候; 吃一块烤羊肉,那才叫人间美味。可天冷在外头烤; 多冷呐。在咱们的屋里烤,也不合适。就得在他们的帐篷里烤,这样才香。”
谁能想; 征西元帅府上居然还有个帐篷。
两人在帐篷里烤羊肉吃; 李景德嘴上说由他亲自为苏温允烤,但大多还是厨子动手。
谈起正事,二人皆郑重无比。
苏温允:“如今辽帝年岁渐大,对辽国的事逐渐力不从心。储君之争在所难免,辽帝膝下共有四子; 如今尚存的,只剩下二人。”
李景德浓密的络腮胡上沾了一些烤肉的油渍,他皱眉道:“你是说那个什么耶律舍哥和耶律晗?”
苏温允看到李景德胡子上的油,瞪得眼睛都圆了。他嫌弃地往旁边坐了一些,继续道:“是人皆有弱点,辽必亡于内乱。这二人的弱点十分简单,耶律舍哥自命不凡,实则好色;耶律晗徒有蛮力,好大喜功。利用好这两点,自可乱辽。辽若内乱,我大宋才有机会,铁骑北上,收复失地。”
李景德闻言,先是喜出望外,但随即他叹气道:“哪有那么容易。”
苏温允笑了:“谁说不容易?安插在辽国两年的棋子,可不仅仅是传递消息这么简单。两年了,也是该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了。我是文官,且为京官,在西北没有太大势力。可李景德你不同,圣上从未说过,谋辽一事要瞒着西北大军。”
听了这话,李景德心中一紧,表面上仍是那副五大三粗的模样。他道:“你的意思是,你愿与本将军联手?”
“不是愿不愿……唐景则曾经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