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蓝道行瞥了眼明显已经开始做梦的严世藩,示意锦衣卫不必出声,只取了纸笔,闲闲研墨。
陶仲文本身是研究丹术的,对如今的事情一窍不通,颇有些纳闷的看向他。
蓝道行随手写了睡吧两字给他看了一眼,又开始低头慢条斯理的继续写东西,仿佛一切都在准备之中。
直到晨光初晓,窗外传来麻雀的叫声,严世藩才缓缓转醒。
沈如婉还在睡着,旁边陶仲文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还发出轻微的鼾声。
蓝道行托着腮看着他,笑着把一叠纸推了过去。
严世藩愣了下,没有惊扰那两人的浅眠,只接了纸开始一页页的看。
每一页的内容,都大不一样。
有的是青词文章,有的是胡乱画出的圈圈点纹——大概是扶乩之术的占卜结果,还有关于天象的卦辞和解释。
一整套有大约十五六页,前后无一不全。
严世藩一面看着那蓝道行为他准备好的种种材料,一面不住的抬头看那看不出年岁和城府的道人,只觉得自己平日里未曾拜会他,实在是不识高人。
他在一夜之间,竟然把所有的说辞和对应的文件,全部都准备好了。
朝鲜瘟疫作乱,那是贪狼星与七杀相冲。
原因在于他们的君主德不配位,理应推了王位以安天下百姓。
蓝道行什么都没有说,只浅笑着看向他,连半分暗示的意味都没有。
可是严世藩在这一瞬间,仿佛心有灵犀似的,知道他要的是什么。
把朝鲜,从原有的藩属国转变成行省似的郡,废掉他们的朝廷和皇族,需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把皇族从上位拉下来,去除光环。
第二,把明朝的人供上去,坐稳位置。
而这第一项该如何做,蓝道行已经明示的非常清楚了。
他们朝鲜妖孽横行,民不聊生,君不君臣不臣,本身就是一片糊涂。
何况现在已有道教真人背书,这边联合钦天监和灵宫的给出的官方说辞,足以糊弄他们朝鲜使臣。
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使臣回去如实禀报,他们先把那倒霉皇帝赶下来,掀起第一轮的内战。
等那个时候,明朝这边再趁虚而入,哪怕是明着打也不成问题。
但是不确定因素太多,更何况这些使臣也未必是善茬——
仿佛能够听见他在思索什么,蓝道行只执了笔,不紧不慢的写了四个字。
损卦六四。
严世藩许久未看四书五经,看到此四字时思索了一下,露出恍然的神情。
损卦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要消除疾病,赶快求巫祭神,病就会有好转,必无灾难。
这一卦象,几乎可以无声的阐明一切。
他缓缓站了起来,只点了点头,便放轻了脚步走出去。
重回苏州城的时候,连着下了三日的大雨。
虞璁担心陆炳伤口发痒或者暗疼,这几日都同他坐同一船上,只想多陪陪他。
然而陆大人并没有耳鬓厮磨的心情。
他在想有关姑苏孙氏的事情。
“这孙氏相比张氏,更加家业庞大——毕竟是十代相传,还与那旁的家族都结了姻亲。”虞璁也清楚他在担心什么,只随手喂他桃块,漫不经心道:“若是再来一出征用行宫,恐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何况按照这孙家的性子,恐怕早就已经备好了别院,就差跪着等他们过来了。
——有张家的前科在此,消息灵通的孙氏会不知道皇上他们往这边来了?
“若是大刀阔斧,恐怕会牵连数众。”陆炳皱眉道:“这孙家恐怕与苏州府的上下要员都有关系,我们虽然有兵,也不能武征。”
“不用想那么多。”虞璁靠着他道:“这一路走来,哪次不是麻烦颇多。”
“我是觉得……”陆炳并不确定地开口道:“可以同他们谈谈条件。”
“嗯?”虞璁侧眸看向他:“什么意思。”
陆炳虽说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可是从前也与商人打了许多次的交道。
做生意的,最重利这一字。
若是样样都是亏本的,倒不如不做。
“这孙家,恐怕也做了两手准备。”
皇上过来,肯定是冲着他们来的,苏州府和钱塘府两大巨贾一清理,剩下的中上之流都好办。
而皇上一来,怎么着也是要出血的。
不管是打点上下,想着法子斡旋一二也好。
还是暗中转移资产,想着弃尾逃生也好。
不可能只站在那里,任人宰割。
“你想把他们的东西,用什么法子交换?”虞璁思索道:“我想想……权?名?”
“不,”陆炳虽然觉得刀口隐隐作痛,此刻也集中了精神道:“孙家不可留在苏州,是因为松江府即将要开发成经济特区,如果孙家趁势进驻,恐怕会雄踞一方。”
“但是孙家留不在苏州,却可以放去东北。”
这话一出,皇上都懵了几秒钟。
自家陆大人是真学精了啊,这种鬼点子都能说出来。
“按照预定的进度,时欣城估计已经初步有了雏形,还有更多的散商和工匠进去。”
“可毕竟那里是相对蛮荒的地方,晋商徽商都只有极少数人往那边去,绝不仅仅是因为路途遥远。”
毕竟有人都可以去天竺进了香火折返回来售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你的意思是,让孙家的人率一族进驻时欣,这样消减了苏州这边的态势,同时还能消耗他们的财力?”
虞璁想了想,反问道:“可是,如果孙家人在东北混的风生水起,至此以后越做越大,在东北又成为一霸了呢?”
“不。”陆炳摇头道:“不是让他们过去做生意。”
“如果陛下允许的话……可以封他们为异姓王。”
皇帝沉吟片刻,凑过去亲了他一口。
异姓王这个东西,虽然说乱世里最多,但是从汉朝以后就颇多。
明代早期的能臣名将,比如徐达、常遇春等人,都被追封为了异姓王。
这个东西,有不同的意义。
朱元璋当年火烧忠臣楼,再一个个追封过去,意思当然不必多言。
而如果把孙氏调遣去东北,让他们做异姓王……就与历史中的种种都大不一样了。
“你想要他们,把钱财全部投给时欣城,同时做夺了兵权的藩王?”
陆炳并没有正面接他的话,而是反问道:“陛下还记得周王吗?”
那个被困在暗无天日的宅邸里的,身材瘦弱脸色蜡黄的男人?
虞璁想了想道:“让我梳理一下。”
孙家是巨贾,家财万贯。
但是目前盘查来看,并没有行刺御驾之嫌,但是家产过于庞大,不利于未来商业税的推广。
东南目前商业繁茂,已经有许多家族兴起,这种远超于旁系的大家族非常危险。
虽然科举已经严禁商籍子弟入京赶考,可万一孙氏与苏州甚至南京的官员有往来,之后想要废留都会格外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把孙家移去东北时欣城,有几个好处。
藩王之位只能传承给嫡子,而按照明誉令之后的规矩,三代以后的庶系都不得算作宗亲。
但是一整个家族过去,就绝对会有人继续在那边做生意,却难成大势。
一方面可以带动整个时欣城的商业秩序营建,另一方面也在诱惑更多的商人向朝廷宣誓效忠——异姓王这种东西,怎么说也是光宗耀祖的。
未来情况不对,女真三卫的严密的军队布置也能一步到位,把这支旁系铲除。
锦衣卫自然也会严密布控,监视他们与外人的来往。
在东北,小心翼翼的偷偷做点生意,没人管你。
但胆敢与军队和衙门纠缠不清,那就死路一条龙了。
这也就等于,强行让私营企业成为国有,资本默认着全部投于社会建设。
孙家的人可以走,东西可以带走,但是工场、田产种种都只能专卖。
比起明着抢,把他们挪到东北去,还方便朝廷不用亲自管理运输和路线安排的种种麻烦事情,一切都扔给他们自己解决。
这样一来,可以使南北相对制衡,也方便下一步抹掉南京都城的存在。
把孙张二氏的问题解决完,一切都相当轻松了。
虞璁看了眼窗外滂沱的大雨,忽然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说这孙家老爷心惊胆战的等皇上来敲诈勒索,却听见自己要当王爷的时候,脸上会是个什么表情?”
第136章
孙家其实对很多事情; 都一无所知。
他们能够混到今天的地步,不仅仅是因为和那些当官的靠的近; 也因为和他们离得远。
保持距离的亲近是极需要分寸和能力的。
但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甚至是等皇上离开苏州府以后才知道陛下曾经来过这里。
虽然这一带都有许多人脉; 可毕竟都是生意场上的事情。
等他们听说皇上征用了江浙那边哪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又开始惴惴不安的等下文的时候; 黄公公已经到了他们孙府的正门口。
黄公公是个什么人物?
在皇帝面前,他当然只是个太监。
黄锦; 正德初年被选派到兴王府作世子侍读,如今已经被封为司礼监佥书,享有在皇帝轿侧骑马同行的殊荣。
哪怕是知府来了,也得对他点头哈腰; 不敢有半分的得罪。
孙家上下从前没碰着过这种情况; 只带了一家老少亲自出门迎接,又备了不少昂贵精致的礼物,只盼着他老人家能收下一两件。
谁知道这黄公公压根没有进去的意思; 只轻飘飘的问道谁是你们这儿的主事,就直接把那还懵着的孙老爷和长子都带了出去。
虞璁这头本来准备自己进去见见他们,但是被陆炳拦住了。
陆炳清楚虞璁事必躬亲的性子; 但这个时候却并不能放他这么做。
“怎么了?”虞璁怔道:“是担心我说不好场面话么。”
“不,是身份的问题。”陆炳想到他之前当堂会审的样子; 无奈地笑着捏了捏他的脸颊,起身淡淡道:“九五之尊没有轻易见人的道理,我去吧。”
虞璁愣愣的点了点头; 目送着他离开这里,突然反应过来了些问题。
其实他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完全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己毕竟现代人的习气太重,当初进宫的时候都忍不住跟公公和大臣们说‘劳烦’、‘请’、‘借过’之类的敬语。
现在虽然逐渐懂了上位者的姿态,却还是吃不下皇帝二字的意义。
总统也好、总理也好,都是为人民做事的职位,也只是这个国家暂时的管理者而已。
可是皇帝,却是终身的——整个国家都是他的私有。
所有看似出格的事情,全部都能被合理化。
这里面的掠夺性,是民主主义根深蒂固的人几乎不能接受的。
虞璁本身心里并不愿意去侵吞张家的庄园和财产,要知道,等他走了以后,这个偌大的庄园也会闲置在那里,没有任何人可以住进去。
他心中感到不安的许多东西,在旁人眼里都是极其合理的。
而至高无上的位置,哪怕自己想要放下来,也不可以。
从前虞璁在乾清宫里没事召见外臣的时候,都喜欢坐在他们身边面对面的交流。
却还是被陆炳想着法子劝回了高高在上的龙椅。
“陛下,微臣懂您的苦心。”陆炳当时看着他,露出无可奈何的笑容:“可是敬畏二字,都是需要距离感的。”
虞璁只闷闷的嗯了一声,就回龙椅那趴着了。
真是孤家寡人呐。
皇帝在隔断外监听,陆炳这边坐了主位,等黄公公把那两人引进来。
其实上来就跟人家说,皇上准备赐封你们为异姓王,感觉特别奇怪。
但是陆炳怎么说也是朝廷高官,平日里没少与各路人打交道,最清楚这种场合应该怎么做。
孙老爷跟他大儿子见了这穿着蟒袍的男人,自然忙不迭的下跪行礼,心里战战兢兢的不知如何是好。
“孙宏,孙资听旨。”陆炳缓缓站了起来,捧着一封空白的文书淡淡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孙氏一族为异姓王,赐号为佘,封地为建州时欣城,钦此。”
孙宏这边简直以为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陆炳把那文书一收,漫不经心道:“孙氏救驾有功,实业昌隆,在苏州有口皆碑,三个月内启程北上,时欣城那边自然有人给你们准备赐封仪式。”
他低头瞥了眼这两个神情如遇五雷轰顶的两人,只给黄公公一个眼色,一副公事公办的神情道:“回吧。”
黄公公自然不会让他们再开口问句别的,就直接作势侧了身子,皮笑肉不笑的开口道:“请。”
上位者无需解释,也不用对他们负任何责任。
陆炳和皇帝相处了这么多年,实在太清楚他的软肋了。
皇帝英明决断,几乎从不出错。
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过仁慈。
这种仁慈,是试图去安抚每一个人的疑问和不安,哪怕是徐渭那样小的事情,也要亲自去一趟绍兴还亲临会审。
他不肯把自己放在那个冷漠而不近人情的位置,可是太近人情,只会增生无数的麻烦。
且不论别的,今日若是皇上亲自来处理此事,恐怕又会想着法子编出许许多多的理由来,煞费苦心的跟他们交代清楚,最好把两人的疑惑俱答得清清楚楚。
可是有的时候,不说才是对的。
一切都交给他们揣测,错了就再行责罚。
这世上要管的事有这么多,如果陛下少了那份平易近人的仁慈,会活的更轻松些。
想到这里陆炳忽然想到了这路上都安静不语的二皇子。
他的性子,与熙儿真有几分像。
等那两人走远了,虞璁才从侧处溜了过来。
“这是什么意思?”他想了想道:“直接扔过去,不给任何解释的时间?”
“苏州府这边我会跟知府打好招呼,”陆炳轻描淡写道:“总归会许诺些好处,让他代为调停孙氏迁族的巨细。”
“陛下心里还在想南京的事情吗?”
虞璁只点了点头道:“只是担心江浙这边群起而反,但是孙张二族连根拔除之后,应该会好办许多。”
南京那边本身并不富裕,虽然有港口船厂,可到底差事都没什么油水。
“那就先回京。”陆炳淡淡道:“陛下若是有意废都,大不了我带着执罡军过去一趟,不会出什么乱子。”
虞璁噗嗤一笑,只点头道:“那我可就高枕无忧了。”
等君臣辗转着再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了。
严世藩那边看了虞鹤的密信,知道皇上马上就要回宫了,直接带着人在城门口等着他。
虞璁看见那立在马上的人是严外使的时候,还颇为惊讶:“怎么是你?”
虞鹤是还在折腾那好几车的金子呢?
严世藩看了眼他身后无旁人,又看了眼陆炳,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微臣好像……把朝鲜给弄垮了。”
第137章
虞璁愣了半天; 缓缓开口道:“你说什么?”
我这才离开北京多久,怎么一回来朝鲜就垮了?
严世藩憋了一会儿; 又僵硬道:“还有就是; 蒙古那边也打起来了。”
虞璁觉得自己心脏病快发了。
“好消息是; 他们蒙古人在内战,没敢碰明军半根手指头。”
皇帝深吸一口气; 心想终于出现比自己更会搞事情的人了。
“先回宫吧,回去再慢慢说。”
打也打起来了; 垮也开始垮了,那就让朕先吃碗饭好好睡一觉……
他连日奔波,又前后解决了一桩桩的事情,之前折返的时候还去顺路体察民情; 一颗心就没有放下来过。
严世藩相当乖巧的应了一声; 跟班似的走在他的身后。
虞璁半步跨进乾清殿,又停下来回头看向他。
“要真出了什么大事,”皇帝慢条斯理道:“朕会让虞统领亲自扒了你的皮。”
严世藩只嘿嘿一笑; 目送他回去睡觉。
毕竟是过来邀功的,陛下这个态度也说明了很多事情。
皇上现在越发喜欢藏着掖着了,从前若是听说这些事; 怕是会笑出声来。
虞璁瘫在久违的大床上,内心有点天人交战。
他其实是盼着这件两件事情; 一是朝鲜垮台,二是蒙古内战。
但是小严提前把这两桩要事达成,只能指向两个字——加·班。
这个时候; 他就格外怀念路易十四说过的那句话。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可是活着的时候还是要加班的。
虞鹤那头还在跟发改委核对要分多少款项给时欣城,以及港口和漕运方面的事情。
他这几天忙得都不知道自己吃过饭没有,困的不行了才凑合着睡一会儿。
这边人声鼎沸,到处都是交递材料和看数据的人,突然一提食盒放在他的面前,莲藕排骨汤的香气顷刻散了过来。
虞鹤正翻看规划书准备签下名字,头也不抬道:“皇上没为难你?”
“这不是全须全尾的回来了?”严世藩笑道:“陛下要小憩片刻,之后再发落我。”
“——他说若是问题大发了,就让你亲手扒了我的皮。”
虞鹤笔尖一提,抬眼看向他道:“从脖子这下刀怎么样?”
“你真舍得?”严世藩噗嗤一笑,又正色道:“话说回来,我准备纳妾了。”
“嗯。”虞鹤随手沾了沾墨,又开始作批注:“几个?”
“先来五个吧,两个月内纳完,怕是要声势做大一点。”严世藩摆着手指头算,也不怕旁人听见:“若是顺利的话,三年纳完二十个,还是有可能的。”
那青年只坐在桌侧,眉眼如松烟入墨,哪怕神情冷淡而矜持,也让人忍不住亲近一二。
“罢了,都随你。”
那天下着大雪,严世藩在门口迎他,两人伤神许久,连饺子都在碟上凉着糊成一团。
“如果想要一直站在你身边,我只有一条路。”严世藩靠在柱子上,语气平静道:“自毁清誉。”
虞鹤刚哭完,终于能把心里积攒多少年的隐忍和压抑都释放出来,反而有种满足的慵懒,他只擦了眼睛靠在窗旁,语气里没有半分的情绪:“你说。”
他们两人,都生得极聪明。
只是严世藩是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家教天资过人。
而他虞鹤是自幼锤炼打磨,愣是靠着韧性一点点的熬到了如今。
两人相处如此许久,都不曾有过什么实质的身体接触。
哪怕平日里喂块桃花酥,都分寸得宜,不会有半分的暧昧。
可关于某些其实不该有的依恋和情思,两个人却又都看的清清楚楚。
不说破,不避讳,无声的默契已经到了极点。
“我不可能再婚娶了。”严世藩缓缓道:“你的位置,将来的顶点,肯定是正一品,同时封爵赐号。”
“而我如果似常人般娶亲生子,在京中扎根下去,只有两条路。”
“要么盛极而斩,中年或者老年便被折了去,所有荣华付之一炬。”
“要么混个不声不响的二品官,也就这样了。”
虞鹤露出复杂的神情,压低声音道:“严东楼。”
“你听我说完。”严世藩的声音非常平静,甚至说,冷静的仿佛在讨论别的事情:“自古至今,没有例外,功高即危,才绝则夭。”
“因为会动摇和威胁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皇上。”
严世藩从进宫的那一刻,就把许多的东西都算计了进去。
他得到第一个官职的时候,只有十几岁。
杨家父子虽然有此殊荣,可家世渊源之深让旁人根本无法动摇。
杨慎之父杨廷和是四朝老臣,曾经首辅,就不必说了。
杨廷和之父杨春,那也曾任行人司司正、湖广提学佥事。
更何况他当初刚进宫的时候,就职的是也只是不起眼的翰林院庶吉士。
严世藩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哪怕平日里已经尽了所有交际之能,也得罪了无数人。
他的官路太顺,爬的太快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跟皇上站队,让他信任自己会誓死效忠,要么跟大臣抱团,不结党就等着被针对到死吧。
“可是如果想让皇上信任自己,那就只能自断一臂。”那青年露出坦然的微笑,再度重复道:“权衡之下,自毁清誉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为什么?”虞鹤皱眉道:“你要做怎样的人?”
“为什么?”严世藩反问道:“你知道,你身上有什么东西,是他人远不能及的吗。”
虞鹤愣了下,他并不知道答案。
自己从地位低贱的下人,到锦衣卫的统领,如今有宅邸名望,百官皆以礼待之,连张孚敬见了他也只能摆出友好的神情,一切都是皇上给的。
他自觉不配,为此自卑而煎熬了无数个夜晚,却也这么熬过来了。
“因为,你只有一人。”严世藩明显也不太能流畅的说出这句话,因为它太直接了。
再婉转,也足够伤人。
只有一人?
虞鹤脑子里一片空白,想了许久才懂他的意思。
是啊,无父无母,没有背景和渊源。
而且按着他的过去和未来,也不太有可能婚娶。
哪怕皇上允许,自己也做不到。
“所以……”严世藩叹了口气,就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