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祖坟什么事儿啊?还是人小于举人有本事,这上头奖励的东西不少,人也不吃独食儿,分给咱们,也让咱们跟着沾沾光。”还有人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我家的羊肉我说了,包一顿饺子,给孩子们吃,让他们也沾沾这聪明劲儿。”
谁都知道,小于举人设计的那三样东西帮了大忙,大家现在种地可速度了。
苞米也不再用手搓,而是用脱粒机脱粒,就连交粮食的时候,那税官都对他们十八里铺笑脸相迎。
“我家让炖了汤,一起喝,还能多喝一顿呢!”
“我直接让家里的用大葱炒了,也让孩子们吃一顿,将来聪明啊!”
“这办法不错哎!”
还有人打听:“那么多大车呢,还给拉了粮食过来?”
“是啊,听说都是大米白面,小于举人家今年可不用买粮了啊!”
“听说还有猪肉?”老倪想了想,高声的问于良吉:“小于举人,你家都有猪肉了,过年还杀猪吗?”
“杀!”于良吉笑道:“在你家买的猪羔子都长那么大了,再不杀肉就老了。”
“那你吃的完吗?”众人担心,奖赏的猪肉是冻着送过来的,他们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上头给的肯定少不了。
再加上两头猪的,是不是太多了?
“吃得完,我想好了,趁着这个机会,跟大家打一声招呼,我家腊月初九杀猪,那天正好也是给我小侄子出孝的日子,请大家都过来,家里的大嫂大婶们都帮个忙,孩子们也都过来吃一顿,我打算一头猪全吃了,剩下的那头过年用,至于上头给的奖赏,就冻起来,实在不行干脆做油吃好了,这一年到头,家里的油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于良吉早就有了成算。
大家都能理解,谁不知道小于举人种地都是雇人的,一年到头,春种秋收,二十个帮工都是固定的,而且每一年给的工钱多,待遇又好,现在十里八村的谁不知道?
“也是,你家人多,这用的东西也多。”老村长觉得小于举人说的很有道理。
要给小侄子除孝,需要请客吃饭。
这除了孝之后,就能正常的交际应酬了,去年大家伙儿为了给小于举人面子,可是谁家杀猪的时候,都没红烧。
全都清蒸或白切,都是照顾小于举人有个于宝宝还在守孝,虽然孩子小的,但是人有个能干的亲叔叔!
“那我家就腊月初一好了。”
“我家初二,家里都没多少油水了。”
“我排初三,正好饿两天那大肥猪。”
大家伙儿趁势将杀猪的时间排了一下,一直到小年才结束。
他们都很默契的避开了忌讳,虽然知道给小于举人的东西,但是肯定跟上两次一样也给了钱。
但是当时就老村长在,他是个嘴巴严实的人,出去后跟家里人都没说一句关于奖金的多少。
家里人也都聪明的从不过问这个。
老村长都这个态度了,别人更是不敢开口了,毕竟打听人家的奖金,也太那个了。
大家都在谈论小于举人的奖赏,小于举人也将东西亮出来给大家过过眼,其实都是些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还有牛羊猪等物品。
当然,那些玉如意啊,玉佩之类的也够亮眼,大家都谈论的是这些个东西,奖金的问题,谁都没往那上面聊。
这一顿吃的极高兴,老村长红光满面,走路都带劲儿,别人更是如此,尤其是那八个童生的人家,更加坚定了小于举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心思,将来自家孩子,不求能跟小于举人一个待遇,但是只要有小于举人一半的成就,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小于举人晚上亲自拿了两个玉佩去了学堂,送给两位先生,一人一个,他挑的花样寓意不错,一个鱼跃龙门,给了林杰,一个虎啸山林,给了洪泽涛。
如今学堂没有学生上课了,他们俩整天研究自己的那摊子事儿。
“要是你们这次模拟考试能过的话,明年秋天就去府试吧。”小于举人顺便带了两张考卷给他们俩。
里头的题目,都是他自己出的,让俩人书写,这种模拟考试,十八学堂也经常有。
“多谢先生指导。”俩人倒是很恭敬,正所谓“达者为先”小于举人不管怎么样,功名比他们俩高。
石宏大就实在多了,他拿了一头羊过来,“多补补,冬天就是进补的时候。”
林杰淡淡一笑,他不是很喜欢羊肉,怎么处理都觉得有股子腥膻味儿;洪泽涛却高兴得不得了,羊肉他喜欢!
看过了两位先生,俩人一起回了家,开始准备腊月初九杀年猪的事儿,而厨房早已经开始选豆子了,因为腊八要准备粘豆包,要热年糕,吃黄米饭。
“明天是不是让人给张家送个消息?”小于举人躺在被窝里:“我得了奖赏是一回事儿,再有,腊八就要给孩子出孝了,他们那边就算不来人,也得有个说法吧?”
于宝宝除却他之外,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外祖家,这些年都是人家来看于宝宝,一年都不落的那种,逢年过节总是捎东西过来。
“腊月初三的时候,让刘文喜带巴家父子俩去一趟。”石宏大想了想:“直接将你得的那些羊,带一头过去,算是同庆,顺便知会对方一声,宝宝除孝的事儿,若是天气冷了,就别让人过来了,老头老太太经不起折腾。”
“嗯。”于良吉觉得不错,就这么办了。
腊月初三,人就去了,初四回来,三个人带去一头羊,一袋大米和一袋白面,回来带了四对山鸡,两对大鹅。
“老人家本来想过来的,被我劝住了,这冷的天,我们这样的走都受不了,进屋都要喝一大碗的姜糖水,他们那老身子骨儿,就别折腾了,老两口就给了我们这个,山鸡给小少爷熬汤补身体,大鹅说……说用来祭奠已逝的小女婿。”最后那句话,刘文喜说的声音都低了三分。
“不必如此,他们还能记得我大哥,就是他们对宝宝最大的关心了。”小于举人倒是不忌讳这些:“都下去歇着吧,这大冷天的赶路,可别着凉了,记得晚上多喝点姜汤。”
“哎!”刘文喜点头,这才一身风雪的回去了。
他回来之后,就直接拎着东西来了正屋跟小老爷汇报了,还没回去换衣服,全身裹着厚棉袍子还不算,外头还有用羊皮缝制的大衣服,特别抗风压雪,是阿雅给大家伙儿做的,在他们草原上,这种大衣都是冬天的时候穿着的,最是保暖。
等他走了,小于举人把东西送去了厨房,黄大厨知道怎么做。
回来后坐在炕上,抬头望望外头,天还是阴沉沉的样子,自从进了腊月,这天就没见过太阳,大棚里的温度能保证,可阳光没办法保证,这个时候也没个日光灯给他使一使。
“怎么在发愣?”石宏大端着两碗汤进来,这是黄厨娘刚给送来的,今天中午吃的是水爆肚。
一大碗汤水,里头有羊杂和羊肚,都切成丝儿,还有刷好的青菜和粉丝。
“我在想,不让他们过来是对的,这天气看着就冷得很。”于良吉接过一大烫碗,这汤碗大的都快赶上他脸了。
家里虽然一直在扫雪,但是外头可没扫过,小于举人虽然出门走不远,可看看道路两边堆起来的雪堆,都比他人要高了。
“今年冬天也是邪了门儿了,这冷的都要到骨头里了。”石宏大给他一双筷子,自己一双筷子,抬腿就上了炕,坐在了炕桌前。
“是啊,这么冷,恐怕要闹灾了。”北方这边,他才过来不到三年的时间,再加上原主有的记忆里,冬天都没这么冷过。
更何况于良吉前世那都是暖冬多,冷冬少,这可倒好,都快赶上那年他去过的北极村了。
据说那里是全国最冷的村庄!
他现在感觉自己就在全国,最冷的村庄里!
“赶紧趁热喝了,省得凉了又该嫌弃膻了。”石宏大用筷头子敲了敲他的碗边儿:“这种事情有的是人操心。”
小于举人一脸嫌弃:“你不提我就不去注意了,你这么一提,我还是觉得这汤膻了!”
石宏大:“……!”
腊八一大早,吃的是油煎豆包,自从知道小老爷喜欢吃乔大娘的油煎豆包,黄厨娘就跟乔大娘学了半个月,这才学会,就是味道稍微有点差距,不过于良吉的舌头没那么厉害,根本尝不出来。
午间的点心没有了一人一大碗黄米豆饭,用猪油加细盐拌一拌,就能直接吃了,晚上则是热年糕和炒咸菜搭配酸菜猪肉炖粉条。
家里今天没有喂猪。
腊月初九一大早,天依然阴沉沉的样子,还是没能见到阳光。
才六点钟,小于举人就爬了起来,洗漱穿戴整齐之后,去了于宝宝的房间,把孩子从被窝里挖出来,给洗脸刷牙穿衣服,然后抱出去吃早饭。
“你先跟宝宝除孝,好了之后,在带孩子们去车家避杀。”石宏大一口干了半碗粥:“太冷了就别带着孩子们走了,我让巴多驾着你那小马车,拉着孩子们一起过去。”
“行,你们在家忙吧,孩子们就交给我好了。”于良吉抠了个鸭蛋黄,给于宝宝放到了碗里,自己吃了鸭蛋白就着米粥。
他别的做不了,看孩子还是能看好的。
第196章 除孝杀猪
出孝的过程很简单,但是也很隆重。
因为家里没有长辈在,于良吉特意请了老村长,车爷爷和张贵张二叔,乔大娘和张家二婶子。
祠堂是不许外姓人随便进入的,连石宏大都只能站在门口,来的五个人,也只能站在门口。
小于举人拉着于宝宝进入,上香,烧纸,磕头。
然后解下了宝宝头上一直缠着的麻布头带,以及腰间缠着的麻布腰带。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不管宝宝的衣服料子多么华贵,他的头绳都是麻布的,腰间的小腰带也是麻布的!
这就是“披麻戴孝”的寓意。
东西解了下来,小于举人举到了正在烧纸的火盆上,丢了下去,火一瞬间就大了一些,一直到冥纸和麻布都烧成了灰。
小于举人这才带着于宝宝出来,关上祠堂大门。
“这孝期可是过去了,你们以后要好好过日子。”老村长感叹不已,当年于家老大多好个汉子啊,英年早逝他回家偶尔还会叹息一下。
幸好于良吉这孩子争气,不然这一家子还不知道怎么过呢!
“你这孩子,以后可要好好的,好好的。”乔大娘直擦泪。
于良吉这孩子就是心眼儿实在,说守一年孝期,是真的守啊!
一点荤腥都不沾,最多吃个蛋,要不是中了举人有了点家底,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
后来这一年倒是觉得,孩子开窍了,弄了些好东西,朝廷给的奖赏不少,足够立起来一份家业,宝宝这孩子给照顾的无微不至。
“别哭,大嫂子别哭,今儿除了孝,以后就顺逐了。”张家二婶子说乔大娘,但是自己其实也直擦泪。
“好了,好了,结束了,清明重阳的,别忘了去给上个坟。”车爷爷年岁大了,见过的生死很多,对这些事儿已经看开了。
“是,今天家里杀猪,孩子们就还得去车爷爷家叨扰了。”小于举人吸了吸鼻子,这外头太冷了,所以他除孝的仪式尽量减免,跪地磕头的速度飞快。
因为怕冻到门口站着的人。
石宏大直接给他和孩子披上了大氅:“先都回屋去再说,外头已经套了马车,一会儿一起坐过去。”
“哎!”小于举人立刻扶着车爷爷,拉着小侄子往主屋走了。
张家二婶子看了看他们的背影,轻叹一声,大嫂说的那事儿,她都不看好,可不知道大嫂怎么想的,那么执着,让她想拦都拦不住。
张贵因为说话有点结巴,所以很少开口,造就了这人看起来有些特别沉默寡言的架势。
他拉了拉媳妇儿的衣袖,赶紧跟着进了宅门。
于氏祠堂就在原来老房子的位置上,离宅门不太远。
进了主屋之后,大家都落座,黄姑娘给上了茶水,小于举人喝了一口,于宝宝被宋氏母女带回了西屋,换了一身衣服。
这身衣服是颜色鲜亮的橙色,虽然在冬季,衣服都是深颜色的,但是于宝宝过了年才八岁,尚属于小孩儿的行列,今天就连家里的几个小孩,都是穿着特别显眼,刘宋氏给自家的刘羽穿的是一身蔷薇色的小衣裙,衬的小姑娘真跟一朵小花似的好看。
小于举人自己本身还是习惯了深颜色的衣服,所以今天他穿的就是很保守的群青色,而石宏大也是不出格的蓝铁。
带着一群穿着鲜艳耀眼服饰的孩子们,小于举人坐着他的马车,带着车爷爷一起,去了车爷爷家避杀。
去的路上,跟车达擦肩而过,他是去于家帮忙的。
到了之后,拿出礼物,是黄厨娘早就做好了的糕点,软嫩的适合小孩子和老人食用。
一直到已经开始煮肉了,于良吉才带着孩子们和两位老人回家。
车子小,除却两位老人,就孩子们挤了上去,小于举人就坐在车辕上,跟巴多一起赶马车。
虽然路不太远,但是到了家里的时候,他还是觉得冷,进了屋子就赶紧脱了衣服,太冷了!
他需要拥抱温暖!
屋里已经开始摆桌子了。
因为天气冷,这次所有的桌子都摆在屋子里,于家正房是五间大屋子,摆了五桌,是地桌,能做十个人的那种,而东厢房则是四个炕桌,给女眷们使用的。
于家没有女眷,就只能是让乔大娘主理,刘宋氏帮衬,张家二婶子接待这么个章程。
不过这个时代,女子的地位虽然提升了,可依然没高升到哪里去,只不过比前朝好太多了,才让人觉得,提升了不少的样子。
于良吉还是那身衣服,但是于宝宝他们衣着鲜亮,大家就都知道这是除了孝了,这顿饭是杀猪饭和除孝饭一起吃了。
怪不得小于举人家要杀两头猪这么多呢!
这顿席面黄大厨可谓是甩开了膀子做的。
红烧肉,糖醋排骨,白切肉,溜里脊,这四样大菜是一点余料都没放,全是肉!
中间一大盆烩菜,底下用个瓷托盘托着,上头放着个小炉子,里头放了两块碳,正烧热乎,大盆里咕嘟咕嘟的直冒花儿。
大棚里有点青菜可以吃了,黄大厨就趁机做了四道凉菜,果仁菠菜,拍黄瓜,家常凉菜和凉拌三丝。
甚至还起锅做了四喜丸子给大家!
凑了十道大菜出来,吃的是两合面的大馒头!
虽然前些天也有人家杀猪,但是绝对不能跟于家比,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两顿合一顿饭来吃,也就理解了小于举人这个举动。
于家因为有孝在身,这两年多来要不是小于举人频繁举动,是很容易就谈出大家的视线的,就是小于举人这么折腾,大家对于宝宝的印象都快没有了。
今天看到于宝宝,才知道这孩子被小于举人养活的很好,看那彬彬有礼的样子,就比自家小子看着顺眼多了。
这顿饭吃的很成功,大家都知道于家彻底出孝了,很多人看小于举人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在孝中于良吉都能把日子过起来,现在除了孝还不得一飞冲天啊?
于家宰杀了两头大肥猪,比起村里人养活的要大很多,过称得出的结论是二百一十斤和二百三十斤。
很多人看到那么大的肥猪都眼馋的不得了,发现于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种地增产,养猪也比他们的肥啊!
就有人问了:“你家这猪是怎么养的啊?那么大!”
“这个啊,是我家小老爷自己弄的饲料。”巴图不会敷衍,直接就说了。
这下子,这些人轰动了,还真有秘方?
“那个,能说一说吗?”这些人里头,最眼馋的就是老倪,他们家养猪大户,皆因为家里六个孩子,不怕没人打猪草。
而且还有老母猪,年年都能下一窝猪崽儿。
“当然。”小于举人根本不藏私:“养猪嘛,饲料很重要,要想养得肥,并不是每天给点吃的,让它吃饱就行的。”
小于举人开始讲上了:“首先选猪仔的时候,要看好猪仔的骨头是否粗壮,这样长大了才更能承受重量,且壮实的猪崽儿不易摊病。”
“猪圈的卫生也要勤打扫,不干不净很容易让猪也不舒服的,它虽然没什么智慧,可也是个活物。”
众人尴尬的点头,他们家的猪圈基本上都不打扫。
接下里,小于举人说了很多注意事项,包括要时不时的给猪喂点山上摘下来的板蓝根叶子,这是为了预防猪瘟。
这时候也没疫苗让他用,他只好自己自己想辙儿。
众人一脸恍然大悟,还有这种预防的办法啊!
他们都不知道啊!
最后,小于举人道:“还有就是猪饲料的配方,这个很简单,看猪长多大,你就给它吃什么饲料。我有个配方表,谁要自己抄去。”
“都要什么啊?”万一很贵怎么办?自家养猪都是散养,穷养的啊。
“要苞米碎,小米,高粱米,麦麸,豆饼,食盐,炒黄豆粉,糠这些个东西,都有一定对比,我家的猪就是这么养大的。”小于举人说起来头头是道。
实际上,他也是没办法,这地方也没个膨化逗、进口鱼粉、乳糖、微态制剂、短链脂肪酸、肽酶、寡糖啥的,他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配个纯天然的饲料,不加任何催化剂的那种!
这种饲料在现代看起来成本高,但是在古代还真没啥太大花销,这里头的东西,除了盐巴,其他都是自己家生产出来的东西,豆饼倒是跟孙大爷买的,但是他们家养那么多大牲口,豆饼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前世他这种配方里,还有各种预混料什么的,喂猪长到一百二十斤就能出栏了,现在他这配方全天然,喂猪的时候,那猪吃的那叫一个多啊!
这猪长到二百来斤简直小意思!
他用的都是天然配料,喂养的又好,猪肉里头含油量嗷嗷高,吃起来都香的很。
众人听的目瞪口呆,还有这么养猪的?
最后大家伙儿都决定,走的时候抄一份,猪饲料的配方,并且心里暗暗决定,不能让外人知道!
于良吉有一本小册子,上头就有配方,还有各个阶段的配方,养猪注意,以及各种细则。
大家一时也抄不下来,石宏大干脆道:“给两位先生,请两位先生先抄两份,然后五家去拿,拿完抄好了这就是十份,再让十家去借抄,不到两天就能抄完。”
要是一个一个轮着抄,可就没这么速度了。
而且万一有人有私心,抄给别人的少两个啥的,到时候怎么说得清?还是一出就三份,然后变五份,再变十份,这样比较好。
虽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个使坏的心思,但是石宏大严谨小心惯了,这种事情防患于未然总比事发之后弥补要好。
大伙儿欣然同意。
吃完饭后收拾妥当了,小于举人挨着个送人出了门,外头已经开始下雪了,北风呼啸,大雪飘飘。
腊月里杀猪的人家不少,石宏大都是先去,然后小于举人再去,只是一直往外溜达的结果,就是他感冒了!
晚上还好好的,早上起来就鼻塞了,说话囊生囊气,石宏大干脆没让他起床,自己穿戴完,连早饭都没吃,直接就跑去了刘老实家。
“小叔。”于宝宝害怕的站在炕边上,他还记得爹爹当时也是病了,然后就没了。
小叔当时病的也很重,后来好了,家里就好了,现在小叔又病了,孩子就害怕了。
“乖啊,小叔只是鼻塞而已,你石大叔紧张过头了……阿嚏!”小于举人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第197章 律法全书
刘全森这个村医的医术还行,一听说感冒了就背着药箱子过来了,号了脉之后却没给开药,“只是最近外头天气冷,又赶上腊月大家都在杀猪,你老是往外跑,才会着凉。”
从进了腊月开始,就没晴过,这天阴沉沉的不见一丝阳光,温度也越来越低,偶尔云层见点白,气温回升一下,但是并不持久。
这几日已经有好几个人家的孩子都着凉了,大人再也不敢放孩子出去玩耍了。
只是别人家的都是孩子,于家的则是大人。
“那要开点什么药?”石宏大特别紧张,养了这么久,都出孝了,也该谈婚论嫁了,刚要迎接美好时代,这就病了!
这都二年多没病过的人,一下子就病了,他就麻爪儿了!
“小于举人身子骨儿太弱,吃药不合适,容易勾起别的毛病,给他每天喝三大碗姜茶就行。”刘全森不似付大柱子,一点毛病就要开一大堆药,他是能尽量不开药就不开药,“要是嫌辣的话,可以放一些糖进去,去去寒气,捂着大被子发一身汗,别洗澡,就用温水擦一擦,过三天我再来。”
“这样就行了?”刘文喜不放心,他觉得还是吃药好,但是小老爷又不能吃药。
“这样就行了。”刘全森起来收拾药箱,“饮食清淡些,别弄的大油重盐。”
于家生活条件不错,肯定不惜油盐,他可不想下次来,小于举人就开始咳痰了。
“哎哎!”刘文喜记得牢牢的,回头就跑去厨房跟黄大厨犯嘀咕了。
石宏大出去送刘全森这位村医,于宝宝又凑了过来,摸了摸小于举人的额头,不是烫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