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男神穿六零-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多客人买了包子又买馄饨,吃了馄饨还想饺子,但是已经没有了,后面被吸引来的客人更是什么都没买到。
  所有人走的时候,都要问一遍,什么时候还卖,并且让他们下次多准备一点。
  向辰客气地送走没买到东西的客人,这都是潜在的客户。
  黄阿姨眼睁睁看着人家空手离开,心痛的几乎要滴血,这可都是钱啊,她咋就不多做一点儿呢?不就是包个包子饺子,她咋就手慢了呢?
  “要不、要不我现在立刻再做,咱们下午还能再继续卖。”黄阿姨跟向辰提议。
  向辰看看黄阿姨额头的汗,温和地拒绝了:“咱们材料用的差不多啦,不用再做了,您好好歇歇,是我们考虑不周,明天多准备一些就是了。”
  不是他不想挣这个钱,今天开业所以开门时间不早不晚,其实想做的是中午和晚上的生意。
  但是像黄阿姨做的这些,做早餐卖会卖的更好,早上要想赶上早餐时间,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黄阿姨半夜就得起来忙碌,那么下午就该让她好好休息,不然身体扛不住。
  黄阿姨听了向辰的话,虽然心里还是遗憾钱没赚到手,但是想想向辰说的也有理。她把装钱的腰包给了向辰,开始跟着帮忙的小姑娘一起收拾店铺,该清洗的全部清洗一遍,收拾好了就得把店门关上,不然再有要买东西的人进来,她们也没食物可以卖给人家了。
  向辰惦记着许恒洲那边,跟黄阿姨说了一声,去服装店那边找许恒洲。
  两家店离得并不十分远,许恒洲买店面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一片人流量很大,小吃店附近有两个学校,服装店附近有个印刷厂,厂里女工不少,平时穿工作服,看见漂亮衣服,哪有不动心的。
  向辰骑自行车过去,只用了十多分钟,还没走到地方,远远的就看见他们家店子那一块乌泱泱的全是人,遮的什么都看不见了,就这样还不断有人往里挤。
  向辰绕到后面,找了个地方把车锁住,去开服装店后门。服装店分了两部分,前面卖衣服,后面一个两三平米的小间做储物间,向辰一进去,正赶上李明着急忙慌的在往外搬衣服。
  看见向辰,李明来不及打招呼,一边往外跑一边喊向辰帮忙,让他把脚边那几件衣服拿出去。
  向辰照他说的做,拿了衣服出去,才知道李明为什么这么着急——外面店面的衣服几乎被人搬空了!
  因为人太多,衣服又挂的四处都是,开始就有人趁着人多,偷偷拿了一件衣服塞在自己怀里,还好被发现了。许恒洲他们忙不过来,只能限制客流量,放一部分顾客进来,剩下的都不让进,等里面的买完了再进。
  外面的人非常不满,但是刚才抓到小偷大家也都看见了,许恒洲他们也是没办法。哪怕许恒洲已经想到他们生意应该会好,但也没想到会这么好。
  向辰来的时候,秩序已经得到控制,帮工的小姑娘临时把她哥叫过来帮忙维持秩序,现在那个年轻人就堵在门口,一边招呼客人排队一边堵着门防止有人挤进来。
  李明正在往墙上挂衣服,许恒洲帮他,偶尔也给挑衣服的顾客说几句话,基本他说几句,那顾客就会立刻掏钱把衣服买了。
  他们这批衣服,款式绝对好看,时尚又不轻佻,主要针对客户群是十八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正是爱美的时候,哪怕不吃饭也要攒钱买一件好看的衣服穿着。
  可惜平时买衣服要布票,就算省吃俭用存下钱,布票也没着落。许恒洲他们这个店子就好了,不仅不用布票,衣服还特别好看,虽然有点小贵,但也不是买不起,也就大半个月的工资钱,能穿好久呢。
  所以基本进了店的,几乎没有空手离开的,全都脸上挂着笑,拿着衣服开开心心的走出去。
  这时候买衣服,都是直接买,没有试的,哪儿不合适就自己改改,甚至很多卖衣服,只准远远看着,别说在身上比一下,连摸都不准摸。
  许恒洲在店铺角落圈了个地儿,上面做个木架子,弄几个铁丝绕几个环挂上面,下面挂个深色的布做帘子,就是个很简易的换衣间了。
  他们店里有男的,很多女同志买了衣服,就算说能试她们也不好意思。但是男的就没这个讲究了,进去帘子一拉,遮的严严实实,再出来,新衣服一穿,特别精神。
  这就跟活体广告一样,弄得外面不让进的客人个个心动,拼了命的往里挤,生怕他们店里存货不够,轮到自己买不着了。
  那在店里换了衣服的,大都直接这么穿着新衣服走了,其他人羡慕的眼神实在让人舒服,哪怕到了僻静地方再把衣服换回来,等到了重要场合再穿,现在他们是不愿意当着众人的面换回灰扑扑的旧衣服的。
  也有结伴一起来的女同志,有同伴在外头看着,加上刚才她们在外面看,帘子拉上确实什么都看不见,就鼓起勇气进去换上自己看中的衣服试一试。
  这一试更不想脱了,这时候的衣服多是颜色暗淡深沉,剪裁以宽松为主,女性的衣服,直接就做个直筒的,宽宽大大,里面再塞件棉袄不成问题。
  这也是买了衣服很少有不合适的原因,反正够大,不可能穿不上,至于太大了,大家都这么穿的。
  这家店就不一样了,打个比方,风衣得收个腰吧,考虑到群众的接受度问题,收的不明显,但是剪裁上绝对不是一个直筒解决裤子衣服。有的风衣加条腰带,样式后世看可能有点土,但现在绝对时髦的不行。
  综合种种因素,服装店这次是直接开业大吉了,向辰从进店起,只来得及跟许恒洲说了句话,就开始帮着卖衣服。
  服装店跟小吃店不一样,因为准备的时间长,衣服不用担心会过期,所以存货很多。
  也是因为存货够多,从早上八点开业,众人围观了一个多小时,大概十点左右开始卖,一直到下午两点,店里众人都没歇息过。
  中间向辰勉强挤出一点时间去附近人家,掏钱买了壶开水,拿碗倒给李明等人喝。帮工的小姑娘说了太多话,口干舌燥,端着碗都不嫌烫,一边吹气一边往嘴里灌。
  后来许恒洲去后面小储物间拿衣服的时候,发现里面的衣服竟然已经被拿出去四分之一,虽然他们家里还存了一批,但那都是春装,这店里的是打算卖两个月的!
  许恒洲这次出去就没抱衣服,李明满头汗的问他怎么回事,许恒洲故意大声道:“没货了,得再去调。”
  李明想,不对啊,他刚进去还有好多呢,怎么就没了?!
  他刚要说话,许恒洲给他使了个眼色,李明虽然不懂他的意思,但想来听许恒洲的没错,当即附和许恒洲,扬声道:“咱们店里的存货已经没了,要去仓库里调,今天就剩外面这些了,有需要的明天请早!”
  这话一说,本来还嫌贵有些犹豫的,也不敢犹豫了,掏了钱就往李明手里塞,生怕慢一点儿衣服就卖给别人了。
  剩下的衣服几乎都是被人抢光的,最后店里光秃秃的什么都没剩下,向辰还看见有人拦着买了衣服的,非要多出两块钱买她的衣服,看的向辰只咂舌。
  人走了,李明跑后面一看,果然衣服还剩不少,就问许恒洲怎么回事。
  许恒洲跟他解释:“按照今天这势头,我们的库存卖不了几天,后面如果货供不上,咱们就得关店,到时候再有别的服装店开门,咱们怎么办?”
  李明恍然大悟:“是啊,那客人不都跑了吗?”
  许恒洲继续分析:“开店也不是那么容易,要准备的事儿不少,咱们还有一段空余时间,这段时间只能靠店里的存货撑着,宁愿一天少卖几件,也要多撑几天,我再去想想办法。”
  他想,手工制作是赶不上了,该联系代加工厂了。
  李明立刻点头,牢记许恒洲的话,毕竟许恒洲不能天天过来,店里做主的还是他。
  这时候饭点儿都过了,忙的时候不觉得,停下来大家一个个肚子都唱起了空城计。向辰很长时间没饿过肚子了,这一饿,更是觉得难受。
  许恒洲作为大老板,大手一挥:“今天大家辛苦了,咱们一起去大吃一顿,我请客!”
  向辰立刻举手:“我要喝羊汤!”
  想到羊汤他就馋了,国营饭店大师傅做的羊汤实在太好喝了,百喝不腻,隔一段时间不喝就想得慌。
  “行,喝羊汤。”许恒洲又跟帮工的小姑娘说:“小董,让你哥哥也一起,今天他也帮了不少忙。”
  小董高高高兴兴地拉着她哥一起,她家里条件不好,已经很久没吃过好东西了。
  要不是家里条件实在困难,她读书不行找不到什么工作,也不会来给人卖衣服。虽然主家给的工资高,但是来这里工作,她也是鼓足了勇气了,很怕就被拉到公安局去了,毕竟前不久还见到过公安抓投机倒把的人。
  但是经过今天,小董却隐隐有种感觉,她这个决定是做对了,店主是有本事的人,听说还是大学生呢,跟着他们一起做事,她以后肯定能有出息!


第163章 赚钱啦
  许恒洲带着店里的人,在国营饭店大吃了一顿。除了招牌的羊汤,当天菜牌上有的几个肉菜都点了,吃得李明小董等人满嘴流油。
  吃完饭,许恒洲一行又回到服装店,大门锁了,他们从后门进,直接在店里开了个简短的小会。
  许恒洲先是问小董的哥哥,有没有空来他们店里帮忙,工资跟小董一样。
  小董的哥哥叫董波,他们家兄弟姐妹五个人,爷奶身体不好,兄妹几个都没什么学习上的天赋,最多读完初中之后,只能在家混日子。要不是上面三个兄姐下乡了,家里都养活不起。
  董波其实是有工作的,他家里帮他在街道找了个临时工,每个月工资才十来块钱,就这还是他妈舍下脸面求爷爷告奶奶求来的。
  因为他是临时工,有什么脏活累活都推给他,有正式工同事,甚至自己的工作不做让董波做。董波受了几回气,忍不住撅了回去,那人直接闹大,董波就被开了。
  小董大名董萍,她是家里最小的,只读了个小学就回家了,平时就做些家务帮她妈缝缝补补。本来家里没指望她能养家,李明招人的时候贴的告示,大多数人都没当回事,董萍看见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被选中了。
  回去之后,家里听说给个体户帮工,都吓得不行,觉得这是违法的事,要被公安局抓走的。
  好在董萍听李明讲了一番现在新出台的政策,加上他们开的工资实在是高,抵得上一个工厂里的正式工了。董萍就动心了,又说动了家里人,让她来试试。
  这一试,董萍就知道她机会来了,而且这个小姑娘还有几分机灵,发现店家人手不够的时候,主动让她哥哥来帮忙。反正她哥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也不是什么重活,万一店家以后再招人,她哥不就有机会了?
  没想到机会来的这么快,董波确实是个勤劳能干的小伙子,店里生意好的出乎许恒洲的预料,以后李明作为店主,不能老是留在店里卖衣服,那么多招一个人就是必须的。
  董波一听许恒洲话,哪有不愿意的,他今天工作了半天,没觉得太累,就帮忙搬搬衣服,挡一下门,说几句话,比他在街道做的那些活轻多了。
  主人家也好说话,他就是来帮个忙,请他们吃那么多好东西,这么好的人,也不用担心在这里被人欺负。
  更重要的是,工资也高啊,比他在街道当临时工,工资多一倍。
  董波干脆利落地应下了许恒洲的话,李明也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让他明天就过来上班。
  解决完添置人手的问题之后,董波和董萍帮着把店里收拾干净,从储物间里把明天要卖的衣服拿出来重新挂上,然后才一起回家。
  许恒洲三人锁好门,带着李明回了自己家,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清点今天的收入。
  先清点的是服装店的,四个多小时,店里一共卖出近百件衣服,收入高达两千多元,这个收益,不光李明惊住了,就连向辰都不敢相信。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多年,向辰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物价,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二十多块,他们一天赚了两千多,这是什么概念?!
  倒是许恒洲定价之初就算过自家这批货的总价值,今天卖出四分之一的样子,大概清楚能有多少钱。
  此时他理智地跟李明和向辰分析:“这只是毛利润,我们是本钱并没有算进去,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多,一是我们是首都第一家私人服装店,来的客人够多;二是我们出货量多,今天一天,卖出了库存的四分之一。”
  “但是相应的,因为明天要缩减供货量,大概卖不到这么多钱。而且以后等别人家店铺开起来了,我们的生意会有一个回落,但只要我们保证品质和款式,店里的生意不会差。”
  他这话是说给李明听的,怕他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今天一天能有这么多收益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要知道,这批库存,是他们攒了半年多的货,光手工费就花了近千元,其他还有布料等材料支出,赚得多投入的也多。
  许恒洲对服装产业不感兴趣,否则他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尽量占有首都的服装市场,之后还要想办法找代加工厂,甚至建立自己的品牌。
  李明从审美上来讲,也不适合做服装业,现在让他管店,只是一个过渡,以后肯定要让他帮忙去做其他事。
  李明对许恒洲一向很信服,被泼了一瓢冷水之后,发热的头脑也渐渐冷静下来了,认真记着许恒洲说的。
  许恒洲拿了一个空本子做账本,记下收益,又让李明也抄了一份。这个服装店是给李明分红的,但是现在这些钱都要投入进去,等季度或者年底盘账的时候,再给李明分红。
  李明对这个没有意见,他巴不得许恒洲早点找到代加工厂,有钱赚不到太让他难受了,早点做更多的衣服,他们店里也能卖的更多。
  记完账,李明回家去了,向辰把黄阿姨给他的腰包拿出来,跟许恒洲一起清点小吃店的收益。
  小吃店收益只有一百多块钱,跟服装店没得比,但是不能这么算,小吃店是个细水长流的生意,人不可能每天都买衣服,但每天都要吃饭,就算不是每天都来小吃店吃,但频率总比买衣服的频率高。
  而且小吃店今天是准备不够充足,按照向辰所说,许恒洲算了一下,明天服装店收益要缩水,但小吃店大概要翻倍。
  这笔钱也另外用一个账本记下,本来许恒洲是打算跟服装店一样,给黄阿姨分红的,但她怎么都不答应,她觉得她就是帮个忙,这店面可是许恒洲花钱买的,材料也是人家花的钱,她咋好意思要那个啥分红。
  后来许恒洲说给她开工资,作为大师傅加店主,许恒洲直接开高工资,然后又把黄阿姨给吓着了,连忙说管吃管住就够了,不用给她这么多钱。
  没办法,许恒洲只要把黄阿姨应得的那份单独列出来,准备以后给黄阿姨买套房子,反正黄阿姨家乡已经没有亲人了,要是在首都定居,还是得有套房子。
  第二天,黄阿姨凌晨就起床了,她在首都这些天,早就摸清楚了最大的市场在哪里,自己蹬了个小三轮,买回来最新鲜的食材回去配馅料,现杀的老母鸡炖上鸡汤,等到早餐时间,汤肯定煮好了。
  向辰担心黄阿姨那边,请了上午的假去帮忙,他起得也很早,但到小吃店的时候黄阿姨已经开始包包子包饺子了,那速度,快得很,指头一转,向辰还没看清楚,一个胖乎乎的饺子已经躺在了簸箕上。
  黄阿姨见他来了,连忙让他再去买些食材回来,小三轮装不了太多东西,黄阿姨本来准备自己再去拉一趟,又怕包子来不及蒸好。
  向辰领了活,蹬着小三轮就走了,又驮了满满一车食材回来。三轮装满之后,蹬起来并不容易,向辰把这件事记下,回去跟许恒洲说,小吃店这边也该找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忙买菜。
  早上六七点钟,小吃店一下子热闹起来了,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上工路过的,早春寒凉的天气里突然闻见热腾腾的香气,饿了一夜的肚子立刻唱起空城计。
  有昨天来买过食物的客人,当即毫不犹豫,带着孩子转身就往小吃店走,自己吃个素包子,再给孩子买个肉的。店里还有免费的热水,碗放在一边的桌子上,自己倒就行。
  黄阿姨做的包子很实在,比后世的包子大多了,但这时候的人饭量都大,向辰都能吃两三个不带费劲的。
  而且包子味道也好,吃完肚子半饱,嘴里还留着余味,砸吧砸吧嘴,客人心想,一个包子也没多贵,又不是吃不起,大不了明天不来了,再吃一个吧。
  自己买一个,孩子眼巴巴看着,那就再买一个,吃完喝点儿热乎乎的开水,浑身都暖和起来了。
  去上工的大都是在家里吃完了,或者准备去食堂吃的,但是闻见香气,许多人就心动了。
  反正时间还早,去看看也没什么,过去一看,价格有点小贵,工人们犹豫了。结果买了的人一开吃,那个香气真是一个劲儿的往鼻孔里钻,怎么就普通的白菜包子,都能这么香呢?
  闻着闻着馋了,新来的客人就想,那我买个最便宜的素菜包子尝尝,这一尝就跟昨天的客人一样,恨不得把店里所有东西都点一遍。
  蒸好的几笼包子转眼卖光了,黄阿姨一遍卖一遍换新的上去,还好她提前包了很多,一边等包子熟,一边给人下馄饨饺子。
  客人比昨天更多,毕竟昨天看热闹的多,今天进来大部分都是要买东西的。
  向辰跑前跑后,收钱、给人添热水、帮忙拿蘸料、端盘子碗,忙的昏头转向。
  好不容易小孩上课时间到了,向辰以为能歇口气了,没想到送孩子的家长转头又跑来吃东西。
  一直忙到八点多,学校上课了,工厂开工了,虽然还有零零散散的散客,但终于不是人挤人挤得门口都没处下脚了。
  黄阿姨从向辰身边过,听见他肚子咕咕叫,赶紧给他下了碗馄饨,让他先吃着。
  向辰确实饿了,一大碗馄饨不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又盛了半碗鸡汤,去拿了最好看的肉包子,美滋滋吃光。
  刚才只能看人家吃,现在终于轮到他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向辰吃的无比满足,大概这就是自家开店的幸福。


第164章 新人设
  向辰迅速吃完早饭,然后去接手黄阿姨的工作,换她吃东西。黄阿姨不想吃,她觉得这些都是要卖钱的,哪能自己吃。当然,给向辰吃是不一样的,她还怕这些向辰吃着不喜欢呢。
  向辰不能让她养成这个思想,就这么些东西,哪能不舍得吃,就黄阿姨的功劳,哪怕每天要下馆子向辰也是供得起的。
  好在黄阿姨对向辰几乎百依百顺,向辰多念叨几句,她就只剩下点头了。
  黄阿姨想挑最便宜的素包子吃,向辰却不许,亲手给她下了碗肉饺子,分量足足的,免得她克扣自己。
  黄阿姨吃了向辰给她煮的饺子,心里美滋滋的,笑容满面的吃完饺子,又换帮工的小姑娘吃饭。
  向辰发话,以后店里的店员可以在店里吃,也算是包餐了,只要饭点的时候还在工作,就包吃。这个福利放出去,想必他们以后再招员工,会容易很多。
  小吃店帮工的小姑娘叫杨莹莹,她能炒两个小菜,对灶上的活也很熟悉,这才被黄阿姨选中来做帮工。
  当然,杨莹莹家境也不怎么好,否则也不能来给个体户做事,现在做个体会是非常没面子的事儿,更别说给个体户做帮工。
  这种情况要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一年多以后,国家文件指示,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这才让一部分人改观,但是依旧有许多人看不起个体户。
  但是杨莹莹已经体会到个体户的好了,她是家里的长女,父亲早逝,在别处找不到工作,平时只能在家帮忙做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妹,家里的生计全压在母亲身上,一家人过得十分拮据。
  多亏这位黄阿姨开了个小吃店——她不知道老板是许恒洲,只看黄阿姨在店里管事,就以为老板是她,以为向辰是黄阿姨家的子侄,不嫌她学历低,愿意聘用她,还同意预支半个月薪水。
  钱拿到手里,交给她妈,家里难得吃了一顿干的,她妈就跟她说,不管别人怎么说,让她在店里好好干。
  杨莹莹干活很卖力,早上很早过来上工,空着肚子忙了一早上也饿了,看见向辰和黄阿姨吃饭,她只敢悄悄咽口水,不敢有别的非分之想。
  但是现在,向辰竟然让她也去吃饭,还问她想吃什么!
  杨莹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的,她愣愣地呆在那里,直到向辰又重复了一遍,她才结结巴巴道:“肉、肉包子……”
  她看见客人们吃的时候,最想吃的就是这个了,里面的肉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口下去,肉汁四溢。她昨晚做梦都在吃肉包子,还打算这个月领了剩下的工钱,怎么也得买两个带回家给家里人分着吃,让他们也尝尝这好滋味。
  向辰闻言,掀开笼屉就给她夹包子,放在碗里递到她面前,杨莹莹刚想伸手去接,突然缩回手,小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