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特定场合发生的故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只等着那月季盛开之时,这樱花便赏给你得了。”
于是,这一小株樱花树苗就这样,从武惠妃的后花园移去了郑尚书府中。
这一年,也正好是郑尚书喜得贵子之时。于是,便将这樱花的树苗种在了内堂,郑家大郎的房前。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棵挺拔而立的垂枝樱花,与郑家大郎这位温文尔雅的公子一样,成为了这长安城中令人心之向往之物。
“可曾听闻?”今年开春之后,坊间便有人口口相传这样的话:“听说郑尚书家有妖怪出没,郑家大郎因此病得不轻,怕是命不久矣。”
然而,这样的流言蜚语散布长安城之中时,那棵垂枝樱花,却开比往年都要灿烂。似乎比其家主郑家大郎——郑之恒,生命力要顽强许多。
就在这初春的一个上午,有人敲开了夏家的大门。
来应门的是夏家的仆人,打开门只见门外之人,一身素衣打扮却不掩眉眼中的傲慢。来人先自报了家门,称自己是正三品郑尚书家的管家。
仆人听闻,立刻请人告知夏家主人——夏宗易。
夏宗易,太卜署的卜师,只是一个不足一提的流外三等官职而已。但其为人天生和善,都说像由心生,夏宗易便是如此。慈眉善目,却又不失气度。虽年过五旬,依然气宇不凡。
夏宗易听闻郑尚书派人登门拜访,虽觉得事有蹊跷,但还是命人立刻请郑管家入正堂,并奉上新茶伺之。
说到这郑家和夏家,本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两户人。郑尚书凭着与皇室的沾亲带故,仕途一路顺畅坐上了正三品的位置,脾气也随之变得越发的傲慢。虽为礼部尚书,但却偶尔在朝堂之上谈议太卜属之事,与太史令也总是发生口角。而太史令又总迫于官阶和身家背景都不敌这个正三品的六部尚书,所以常常无奈屈服。郑尚书性格固执,曾屡次在私下里与亲近的同僚谈及太卜署时,摆出一副嗤之以鼻之态。所以,夏宗易任职太卜署卜师以来,就从未与郑尚书打过任何交道。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官阶差距太大这个原因。
而今日,郑尚书却会派管家前来,必定事出有因。
夏宗易这样琢磨着,人已到了正堂之外。推门而入,只见坐在夏家正堂之中的郑管家,看上去面有难色,举着茶杯却迟迟未送到嘴边。
见夏宗易到来,立刻起身作礼。
“夏卜师,久仰大名。”郑管家说道。
“哪里哪里。”夏宗易也说道:“你不必客气,请坐。”
可双双入座之后,郑管家却只是不停的寒暄,对于为何而来只字未提。
夏宗易是一个明白人,立刻遣开了所有下人。直至正堂中只剩二人时,郑管家终于不好意思的开口道:“是我家主人郑尚书,想请夏卜师过郑府一趟。”
“请问,郑尚书让我前去,是所为何事?”
话题至此,郑管家又沉默了,只顾着干笑了几声。
“可是为了郑家大郎之事?”夏宗易也猜出了个七八分,便直白的问道。
郑管家见夏宗易没有丝毫遮掩之意,便小声说道:“夏卜师,你也知道了?”
“不要介意,原本也只是听了坊间流传的闲言碎语罢了。不过,前些日子太史局的周卜令曾来过寒舍。”夏宗易说道:“他说近日拜访工部尚书府的时候,路过了贵府。”
说道这里,夏宗易特意停了下来,不知是否应该继续说下去。
郑管家亦是懂得察言观色之人,立刻说道:“请夏卜师不要介意,但说无妨。”
夏宗易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听周卜令提到,那日路过贵府之时,见青天白日之下竟有一团似乌云状的东西,出现在贵府之上。续而又幻化作了几缕黑烟进了府内,便不见了踪影。”
听到夏宗易所说之话,郑管家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
“不瞒夏卜师说,那团黑烟正是要取我郑大郎之命的妖怪啊!”郑管家对夏宗易这样说道。
忽然,正堂一侧的屏风之后,传来了一阵响声。
夏宗易起身查看,却见次子夏秋玄正躲在屏风后面,一副惊慌的样子。
“奴这小子!”夏宗易怒喝道。
夏秋玄是夏家的二郎,已年满十四,生的眉目清秀,如今更是出落成了一位翩翩少年了。
此时,夏宗易看着眼前躲于屏风之后的夏秋玄,虽然生气却又不忍过于苛责。毕竟,秋玄虽然好奇心重且贪玩,但是从小体弱,幼时常年卧病在床,因此夏宗易也特别怜惜这个次子。
“我不是有意在此偷听的,是之前乏了,不小心在这里睡着了。”秋玄急忙解释道。
郑管家也起身道:“夏卜师,无妨。”
秋玄也算乖巧,立刻上前给郑管家行了礼又赔了不是。
夏宗易将秋玄招呼至门外等候,转身对郑管家说道:“郑管家请稍后片刻,允我准备准备便与你同去。”
出了正堂,夏宗易又对眼前的秋玄小声说道:“刚才之事你可都听到了?”
秋玄立刻露出了笑容,说道:“阿耶是说郑家有妖怪作祟之事?”
夏宗易停下脚步,郑重的对秋玄说道:“这件事,事关人命,可不许对他人提及。明白吗?”
秋玄收起了笑容,点了点头。
夏宗易这才算放心,又补了一句:“我一会儿去一趟郑家,这件事也不要和你娘说。”
“那要是娘或者阿兄问起怎么办?又或者是祖父问我,该如何作答?”秋玄一路小步,跟在夏宗易身后追问着:“难道要撒谎吗?”
“就说,我有事出门便可。”
“阿耶。”秋玄叫住了夏宗易,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夏宗易走到秋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用担心阿耶,我自有分寸。”
“可祖父说了。。。”秋玄小声喃喃。
“放心。”夏宗易果断的对秋玄说,转身入了书房。
不久,夏宗易从书房出来之后,便直接与郑管家一同去了尚书府。
抵达郑府时,已过午时。
直对着街道而开的漆红色大门,悬山式的黑陶瓦屋顶,在一排白色宅墙的衬托下,十分引人注目。
郑管家上前敲门,便有阍人开门。进门是一方宽敞的外院,再在下人的引导下,顺着石板路穿过外院。
这一路上可见庭院中各种树木和养眼的花草,一角搭有藤架,还未抽芽的葡萄藤看上去有些单薄。架子上挂着鸟架,一只全身毛色艳丽的鸟儿高高在上;架子旁边还有一个大鱼缸,几尾金色的鲤鱼游得正欢。
经过回廊,终于来到外院中间的正堂。
那黑瓦红柱的正堂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砖砌的台基之上郑尚书双手而背,一席紫袍,腰间佩有金鱼袋。
郑尚书一副高官之像,仪表堂堂,天庭饱满,朗目高鼻,虽不是一介武夫却给人虎步生威的感觉。想来,郑家大郎便是得了此遗传,自然也成为了长安城中令人啧啧称赞的美男子。
夏宗易刚想上前作礼,却被郑尚书制止了。
“不必多礼了。”郑尚书抬手请夏宗易进入正堂,笑着说道:“夏卜师能赏脸来,已是吾之幸。”
夏宗易从未见过这样的郑尚书,以如此亲切的口气与自己说话,还是头一回。从前曾骂周卜令“貌似田舍汉”的那个郑尚书,如今嚣张之气消减了许多,竟看上去有些平易近人。
“郑尚书言重了。”
夏宗易不敢掉以轻心,还是作了礼才随着郑尚书步入了正堂里。
郑尚书将下人打发走之后,独自坐在一架巨大的紫檀屏风前。方才夏宗易在正堂外闻到的香气,便是这道屏风散发出来的。
“我也不拐弯抹角了。”郑尚书对夏宗易开口道:“想必夏卜师也听闻了坊间流传的关于我儿郑之恒的事情了。”
夏宗易点头,而后又尴尬的笑着说道:“不过是路过时听到过几句,不曾在意。”
“在意也罢,不在意也罢。”郑尚书说:“今日请夏卜师来,便是为了之恒之事。还请夏卜师出手相助,事后我有必重谢。”
夏宗易听到郑尚书这般郑重的说,便立刻起身说道:“某微才,如有可尽绵薄之力的地方,我一定倾力相助。”
郑尚书见夏宗易如此表态,终于叹了口气。起身走到夏宗易身边,拍了拍夏宗易的肩膀,示意其落座。随后,便将这段时间发生在郑府的事情,对夏宗易道了出来。
从郑尚书的表述中,夏宗易可以得知郑家大郎郑之恒,确实如坊间流传的一般,已经病入膏肓命在旦夕。但其中的缘由,却似雾里看花,令人捉摸不透。
而这一切,都要从几个月前的上元节说起。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节的三日,可谓是长安城内最热闹的时候。
宵禁暂驰,街道上到处都是看灯赏月、闻乐起舞之人,无论是平日里乘着香车宝辇还是赤足而行者,都纷纷涌上街头,将整个长安城堵得满满当当的。
不仅如此,平日里已是人流熙熙朗朗的平康坊,在这三日里更是大设舞台,西域的胡姬、东瀛的艺伎,甚至是长安城里知名的都知,都在台上翩翩起舞。这样的架势,怎可引得王公贵族不趋之若鹜。
郑之恒也不例外。
正月十四这一日,他与崔国公家的二郎佑宁,以及卢侍郎家的大郎佩青一同去了平康坊。
要说这崔佑宁,可是长安城中有名的浪荡公子哥儿。这次约着两位好友去平康坊,便是冲着那彩凤阁的都知而去的。
三人刚踏入彩凤阁,便有人喊堂,并为他们开路。
穿过拥挤的人群,三人直接来到了二楼正对着舞台的一间宽敞的雅间。
假母鸨儿穿戴艳丽的亲自招呼三人,又是倒酒又是张罗菜肴。
“巧儿何时下来?”崔佑宁没有理会假母鸨儿的殷勤,只顾着一直盯着舞台上一位翩翩起舞的妙龄女子。
此女子肌若初雪,腰似细柳,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唇红齿白,面若三月桃花,神似浣纱西施。舞步轻盈如山涧之清泉,身形柔软如随风之幔帐,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位佳人。
就在崔佑宁看得出神的时候,那名叫做巧儿的都知从舞台上走了下来。
“上先生!”
随着一声响亮的喊叫,巧儿来到了房内。
“好香啊。”坐在一旁的郑之恒忽然说道。
巧儿颔首而笑,说道:“这是从西域来的香料,郑郎的鼻子真灵。”
“我也闻到了。”崔佑宁一把将巧儿揽入怀中说道。
巧儿拿出了香囊,递给崔佑宁。
“好香,就是这个味道。”崔佑宁虽然这样说着,却一直看着巧儿。
“让我也闻闻。”郑之恒说。
崔佑宁将香囊抛给一旁的郑之恒,便又投入了温柔乡中。
但郑之恒将香囊拿在手中仔细闻了闻之后,摇了摇头。
“好像不是这个味道。”郑之恒说。
“那会是什么香味?”另一边的卢佩青怀抱着一名长相妩媚的胡姬,心不在焉的问道。随后又抬头对郑之恒说道:“你也别管什么香味了,赶快找个姑娘来喝喝小酒才是正事。”
卢佩青这边话音刚落,便见假母鸨儿又领了一位面容较好的姑娘走了进来。
这姑娘身着一袭新罗长裙,满是珠翠的发髻如满月般盘于脑后,还未等人询问,便伴着音乐开始跳起舞。
“新罗婢?”卢佩青皱了皱眉眉头说道:“这等货色也敢拿过来伺候我们郑尚书家的大郎?”
说完,便将手中的酒向起舞的女子泼了过去。
女子被卢佩青的酒沾湿了袜子。在三位富家公子面前,甚至是在都知和胡姬面前,她的身份无疑是最低贱,见状便立刻低头跪在了众人面前。
“哎哟,我说卢郎君,看你把我们家端绮吓成什么样子了。”假母鸨儿立刻替跪着的女子解围道。
“别看她是新罗婢,”假母鸨儿抬起了女子的脸,对众人说道:“但看看这小脸,你不得不承认可是漂亮极了。”
三人都向端绮看去,便又都不说话了。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郑之恒忽然说道。
“还是郑郎君识货,”听到郑之恒念出这句诗句,假母鸨儿立刻将端绮扶起,让她坐在了郑之恒的身边。
一旁的都知却面露不悦,直到崔佑宁将自己腰间上好的田玉挂件赠与她,才算讨得美人再展笑颜。
虽然郑之恒也不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了,但与其他二人不一样的是,他从来不在这样的地方留宿,最多只是把这里当做喝酒打令的一个场所而已。
端绮将一杯酒递给郑之恒,笑得很甜却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
“你可闻到了什么香味?”郑之恒问端绮。
端绮看着他,只是微笑。
“你听得懂我说的话吗?”郑之恒再次问道。
端绮点了点头,却还是没说话。
“不会是个哑巴吧?”崔佑宁忽然说道。
郑之恒看着端绮,只见她脸忽然涨红慌忙摇了摇头,却不小心与崔佑宁对视了一眼,立刻不安的低下了头。
就在这个时候,郑之恒忽然看见,端绮的发髻上别着一朵樱花。
“这是。。。”
郑之恒伸手,将端绮头上的樱花小心拿了下来,细细看过之后又放在鼻前闻了闻。
“是这个香味了。”郑之恒忽然兴奋的大喊道。
端绮抬头,见郑之恒手中拿着自己的头饰,不好意思的笑了。
“但是,怎么会这么香?”郑之恒看着手中的樱花,自言自语的说道。
“正是郑郎君院中的樱花呢。”
说话的人正是端绮。
作者有话要说: Hellom;大家好,番外篇《子语集》临时上线,有喜欢的朋友请留言告知~我会努力继续更新的:)
第35章 第一章 长安樱(2)
“你会说话?”郑之恒看着端绮,也笑了。
“郎君不怪端绮吧?”端绮问郑之恒。
郑之恒摇头说道:“但是,这是种在我房前的樱花,为何你会有?”
端绮露出了羞涩的表情,然后轻声说道:“昨日午时去东市的时候,不知为何被这花香吸引了。虽然恬淡,却十分讨人欢喜。于是便顺着香气,在一墙角边拾到了这么几朵。抬头一看,才知是郎君的家。”
“众人皆知,郑家的那棵樱花树可是数一数二的稀有物,”崔佑宁说道:“听说,那是进贡之物,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东西。”
卢佩青也跟着说道:“就是,那可曾是贞顺皇后之物,特意赏给了郑家。”然后瞥了一眼端绮,说:“可是一个新罗婢配不上的贵重物。”
一旁的都知听了,止不住也奚落了几句。端绮自然是感到难堪,便掩着面离席而去。众人不仅没有阻拦,反而笑得更加大声。
就在众人的谈论和哄笑间,一直在一旁一言不发的郑之恒不知为何突然起身,表情麻木的对另外几人说道:“我要先走了。”
“你去哪儿?”崔佑宁朝郑之恒的背影喊道,又眼神示意卢佩青去追。
卢佩青在楼梯口将郑之恒拦住了,问道:“怎么了?真为了一个新罗婢便生气了?”
但郑之恒没有回答,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手中的那一朵樱花,眼神变得涣散,甩开了卢佩青的手走进了人群之中。
在这之后,郑之恒便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二人面前过。
以上的这些情况,也是郑尚书派人从崔佑宁和卢佩青二人处打听而来的内容。
“那日,我与家人们都在外院喝酒,并未注意到之恒是否回来了。”郑尚书回忆道:“等到夜深人静之时,看见之恒房内有烛光,便没有在意。”
在狂欢三日之后,长安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就在人们还在回味上元节的时候,郑家下人却忽然告诉了郑夫人一件事。
郑家大郎已经多日未眠,而且连日来三餐也一口未食。
郑夫人听闻立刻斥责下人,并急忙跑到之恒房间。只见之恒背对着自己,穿着单衣面对庭院而坐,往日挺拔的身形如今颓废了许多。旁人说话郑之恒也没有回应,面如死灰,只顾依在门边有气无力的看着院子出神。
“恒儿?”郑夫人来到郑之恒身边,轻唤着他的名字。
之恒向旁边看了一眼,却没做声。
“怎么了?是不舒服吗?”郑夫人说着伸手去摸之恒的额头。“怎么这么烫?为何穿的如此单薄?”然后又转身对下人斥责道:“你们是怎么伺候的?正月里这样的天气也不知道给披件衣裳?若是大郎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必叫你们好看!”
说完,将放在一旁的狐皮披风给郑之恒披上了。
“不,不用。”之恒将披风又扯了下来。
“大郎一直不肯。。。”伺候的下人这时才小心的说道。
郑夫人瞪了一眼下人,又转脸哄着郑之恒说道:“乖,听娘的话,这样不行。进屋里躺着,娘让人给你做点热粥,可好?”
郑之恒摇了摇头,只是怔怔的望向庭院。
郑夫人见状也是无奈,只好狠下心对屋外喊道:“来人啊,伺候大郎就寝,再命人去做些热粥来。”
随着一声令下,立刻鱼贯而入几人,利落的将床铺好后又退下了。再进来了两名高大的下人,在郑夫人的指示下,他们将郑之恒架进了屋里,又将门窗都关好了。
郑之恒想要抵抗,却全身无力,只好任由他们将自己从廊道上拖进了房内。
不久,又有一人将煮好的粥呈了上来。白米粥,里面掺杂着一些防风草,可清热散寒。
但床铺内的郑之恒却依旧不死心,对端来的食物依然一口不吃。只是侧身躺着,直直的盯着那扇朝着庭院的拉门。
“吃一口,好吗?”郑夫人见郑之恒的模样,满是心疼,却又无可奈何。
“把门打开。”郑之恒忽然说道。
“不许打开。”
下人刚要起身去打开,却被郑夫人阻止了。
“你还病着呢,不能着凉。”郑夫人对之恒说。
“把门打开。”郑之恒歇斯底里的大喊道。
下人急忙看向郑夫人,迟迟不敢去开门。
郑之恒见下人没有动静,便挣扎着自己爬了起来要去开门。
郑夫人看了,放下手中的粥,一边哭着一边阻拦。
“我儿啊,我的儿啊,你这是怎么了?”郑夫人哭喊着,将郑之恒抱入了怀中。
事情叙述至此,夏宗易也不免觉得好奇,为何郑家大郎在去了一趟平康坊之后就变得魂不守舍了?但是,为何家宅之中却又会有妖气显现?难道这两件事情有何联系?
就在夏宗易仔细琢磨的时候,忽然郑家夫人从紫檀屏风后走了出来。夏宗易还未来得及作礼,便见郑夫人先向自己行了个礼,然后泣不成声。
“夫人,你来做什么?”郑尚书扶着夫人坐了下来。
“我担心啊。”郑夫人一边檫着眼泪,一边对郑尚书说道:“之恒这样已有数月不见好,你说为娘的我能不担心吗?”
而后,又对夏宗易说道:“早听闻夏家从祖辈开始,便是这长安城内抓鬼除妖的行家,这才差遣了家奴去请你。希望你可以救救我们家之恒。”说完,又啜泣了起来。
“惭愧惭愧,某会的不过是一些趋吉避凶的术式,都是些雕虫小技罢了。”夏宗易说道。
其实,夏宗易自己知道,郑夫人说的那些话并非虚言。此时自谦,完全是出于小心行事而已。若是不知事情的原委便顺着郑夫人的话,承认了夏家自古便是代代习得阴阳五行的道术世家,很可能会将自己陷入困境。
“夏卜师不用谦虚,”郑夫人说:“我们也是知道的,夏卜师行事一向低调。只要你可以救得之恒一命,郑郎一定会重谢的。”说完向一旁的郑尚书使了个眼色。
“这个自然。”郑尚书接着夫人的话,说道:“像夏卜师这样的人才,只是区区从流外三等官,简直就是屈才。只要你能治好大郎,我定会向太史局力荐,至少可保你官升正七品。”
夏宗易听到郑尚书的一席话,立刻坐不住了,起身婉拒说道:“不不不,郑尚书抬举了。某对现在的官职很是满意,还请郑尚书让我继续留任太卜署即可。”
见夏宗易对升职之事并不感兴趣,郑尚书和夫人也很为难。
“那,那你想要什么?”郑夫人问道。
“夫人不用担心,某什么也不要。”夏宗易答道:“还请夫人将郑大郎的情况如实告知,我便一定尽力相助。”
郑夫人听夏宗易这么说,内心极为感动。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点了点头。
“夏卜师请坐,”郑夫人说道:“我这就将之前发生的事情,细细讲给你听。”
自从郑之恒不吃不喝几日之后,郑夫人妥协了。她与郑之恒商量,如果将庭院之门再次打开,便要按时进食。
郑之恒也妥协了,同意了郑夫人的提议。
就这样,从上元节到现在,过去了五日。已经在半昏迷状态的郑之恒,终于喝了半碗热粥。
也从那天起,无论早晚,郑之恒都不让任何人再关上那扇面对着庭院的门。
而他自己也仿佛着了迷一般的,只要醒着便侧身躺着,呆呆的看着那庭院。常常一看便是一整日。
要说着庭院里可是有什么稀奇之物?郑家人自是不觉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