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鲸波-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郁家是海商,自然也玩得起香。
  “小郁,你闻闻这块香饼,味道甚是古怪,想来是我弄错了配方,不如弃掉。”
  曾元容收到一块气味特殊的香饼,那味道让他皱眉,他不喜欢。他是个纤细的人,能从香气中联想到许多事物,这块香,就似一个危险的人物,散发令人不安的气息。
  陈郁接过香饼,捧香轻闻,似有所想,他道:“像似蔷薇水的香气,但更浓烈些。”
  “是如此。”曾元容恍然,还真像,闻起来怪,正因它的味道浓烈,很是强悍,而他们平日使用的都很清淡。
  “丢弃可惜,不如赠予郑远涯。”陈郁将香饼还予曾元容,他也就是随口一说,觉得远涯可能合适。
  “我做的香,为何要给一个蛮汉。”
  曾元容说是这般说,还是将这块气味特殊的香饼装进木盒里,用的材料昂贵,不舍得随手丢弃。
  其实曾元容不曾见过郑远涯,但他听说过这人的事迹,知晓他是海寇的儿子,打小在海船上跟粗鲁的水手们厮混,是个粗野,狂妄,刀不离身的人。
  曾元容想:小郁性格真好,和郑远涯那样的人也能相处得来。
  两人收好自制的香饼,从中选出一块燎烧,并取来各自的琴,在袅袅香气中弹奏。
  美少年们相伴于香房,异香缭绕,琴声悠悠,倒也是让人浮想翩翩。
  陈郁从曾元容这儿,不只学制香,也学弹琴。
  从曾家离开,陈郁携带两块香饼,书童董宛抱着一张琴,主仆两人归家。
  自从学会弹琴,陈郁在家也常弹奏,他虽然是商家子,但颇有些风雅气质。
  花廊寂寥,空荡,琴声悠扬,带着淡淡的怅意。
  从由晟回泉城至今,他都不曾到陈家来访过,花廊上再没出现过他的身影,陈郁有时想起这件事,难免失落。随着年岁渐长,他们行为举止似乎都应该合乎规矩,可这样的规矩,陈郁不喜欢。
  陈郁想着明日去赵家一趟,把自制的香饼赠给阿剩,顺便谢谢他将醉得不醒人事的自己背下春风楼。
  陈郁记不起自己喝醉后的事,他从董宛口中得知,是阿剩背他下楼,还知道阿剩一再叮嘱轿夫将轿子抬稳些,别把他晃醒。
  那日,醉酒的陈郁在轿中安然入睡,回到家后,都没醒来,一觉至天明。
  作者有话要说:远涯:嗤,谁在说我坏话。


第38章 
  深秋的雨,淅淅沥沥; 赵庄蝶撑着一把伞; 跑进赵由晟家的檐下; 把伞丢给随从; 忙拍衣袖上的水滴; 与他同行的赵端河没带伞,巾冠与发丝上水珠颗颗可见,他淡定地接过阿香递来的软巾,擦了下脸上的雨水。
  阿香本要唤阿锦给端河拿套干燥的衣服更换,端河谢道:“没淋湿,用不着。”
  她家的两位小官人,已经是宗子中较不讲究的,这赵端河糙得近似平头百姓; 阿香也只是摇头。
  赵庄蝶见院中的男性仆从不见,猜测赵父不在家; 去不知由晟是否也不在; 问阿香:“阿剩呢?”
  阿香笑语:“在楼上,陈家的小郎君也在。”她知庄蝶和陈郁要好。
  庄蝶和端河登上楼梯,前往阁楼,阁楼门关闭; 门内没有声响; 静得像似无人在。
  端河狐疑,用手推门,见赵由晟坐在书案前; 正在看书,而床上躺着一个人,像似睡着了,虽然只看得半身,但应该是陈郁。
  赵由晟早听到脚步声,却等房门被推开,他才抬起头来,没言语,只把手一抬,示意入座。赵端河放轻脚步,在书案旁坐的椅子坐下,他留意到书案上摆着一只香盒,还随手拿起闻了闻。
  香盒精美,色彩艳丽如女子所用的漆盒,不是宫香的香盒,也不像是由晟的东西,应当是陈郁携带来的。
  赵庄蝶走到床边,去探看陈郁,见他背靠着床,身子歪向一边,他手中还拿着一本书,可双眼闭着,竟是睡着了。
  雨天,湿气扑面,也不诧异小郁怎么会无精打采,在由晟床上睡去。
  都是老熟的人,赵庄蝶在床边坐下,挨着陈郁,还忍不住去戏弄他,伸手摸了一把脸,笑语:“小郁快醒醒,看看谁来啦,别睡了。”
  赵由晟立即回过头来,制止:“别闹他。”
  赵庄蝶把脚缩上床,托腮打量陈郁,看他恬静的睡容,有点羡慕他一到雨天就犯困,他也想这般舒服睡个秋觉。
  赵端河觉房中闷热,温度要较外头高许多,他目光四处寻觅,见床下竟然燃着一只小火炉,由晟可没有这么娇贵,在深秋里烧火炉取暖,想是给陈郁备的。
  赵端河起身,将窗户推开一扇,平淡问:“小郁几时来?”
  “午时。”赵由晟走到床旁,看了眼睡梦中的陈郁,他身上本披着一件氅衣,是由晟的氅衣,此时氅衣滑落在腰间。
  窗外风冷,赵端河还没将窗户关上,赵由晟越过庄蝶,弯身取被,轻抖开,盖在陈郁身上。看着他一系列动作的赵庄蝶,嘴巴张大,其实赵庄蝶也习惯了,从小到大,阿剩都这么照顾陈郁。
  赵庄蝶拿走陈郁的书,翻了翻,神神秘秘道:“阿剩,你听说了吗?宗正司终于要分海舶的钱啰。”
  从出生起,钱财就不是庄蝶该考虑的事,他祖父是为数不多的嗣王,只是爵位没传给他父亲,但家产可没少分。
  他之所以在乎这笔海舶分红,因为端河家需要用它来应付年底的开销。近年来,宗正司分给宗子的月钱越来越少,对于孤贫的家庭而言,这笔海舶分红就显得尤其重要。
  “几时会对账?”赵由晟反应很平淡。
  赵端河将窗户关上,回过头道:“宗正说今年会让干办携带账本,到每家每户对账。”他朝好友们走去,但并没有坐下,而是在书架前浏览。
  庄蝶从陈郁那边分了点被子,盖在自己的腹部,他躺靠在床,双臂垫着后脑,道:“我父说,就是有账本也能作假,不足为信。”
  “大家都对账目生疑,宗正这么做,不过是想掩人耳目而已。”赵端河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海道针经,他发现这书翻阅过多次,而他清楚这是舟师的书,用着粗厘的话语写就,一般人可看不懂。
  “可惜我们都不懂海舶生意,也不知晓货物的价值,账本就是假的也看不出来。”说这话时,庄蝶还低头去看躺在身边的陈郁,他们中,只有陈郁出身自海商家族,不过陈郁年纪小,还没参与家中的生意。
  其实无需看账本,只需看往年分发到手中的那点钱,任谁都知宗正司的官吏一直在私饱腰嚢。
  赵由晟帮算了笔账:“宗正司的官船是条大船,能装货五六千料,听闻去时装仓的是梅溪的军持,宁县的漆盘,都是海外畅销物,不可能折本。”
  庄蝶听得一愣一愣,端河将海道针经放回书架,神色淡定,知由晟有祖父遗风,他的祖父,在世时曾是广州市舶司的提举官,对海贸了解甚多。
  不说这书架上藏着海外地理,针经类的书籍,地上的轴筒里插着的那几轴画,恐怕也是海图而非山水花鸟画。端河在这书房里,实在瞧不出由晟老友在专心攻读圣贤书,老友对海贸如此感兴趣,也许也因为陈郁吧。
  端河睨了眼床上的陈郁,他还在无声无息入睡。
  庄蝶问:“阿剩,那能获利多少钱呢?”
  “往少的说,也在上万缗。”赵由晟只能猜测,货物的价格会有浮动,而海船的修补费用昂贵,方方面面的开销着实不少,但挣肯定有挣头,人世间的生意,再没比海贸更为暴利。
  端河落座,看着友人,问:“听闻官船归国时,船上载的大半是香料,由晟,你认为这趟该价值几何?”
  “需知是哪种香料,产地何处,品相如何,采购时价钱多少,市舶司博买了多少,留给宗室自用的又有多少。”赵由晟无法估算,因为香料的情况,远远比瓷器复杂多了。
  赵庄蝶瞠目结舌,把手一摊:“可别再往下说,我听得头疼。难怪宗正司年年分发点香料,给几个钱,就能把我们打发。”
  隔行如隔山,绝大多数人都不懂这里边的门门道道,水太深。
  赵端河听得清楚,他在想一种可能:“由晟,若是官船账本作假,你能看出来吗?”
  “得看是在哪方面作假。”赵由晟不确定,造假的方法众多,而他对海贸的了解只有皮毛,他从未亲身参与。
  “要我说,找个海商来帮忙瞧瞧账本,人家肯定一眼就能看破。”赵庄蝶靠近陈郁,闻着他身上好闻的气息,手搂上他的肩,笑语:“我们有现成的!”
  可别忘了,小郁的爹就是名大海商。
  庄蝶声音挺响的,再说又对陈郁揽肩,成功将他吵醒。
  陈郁揉揉眼睛,看见庄蝶的脸,露出笑容,一点也不怪他将自己弄醒。
  “小郁,你醒来啦!”赵庄蝶很高兴,仍是往陈郁身上靠,他身上盖着被子,身体好暖和。
  陈郁坐起身,对庄蝶点点头,他看见书案前的端河和由晟,想着自己怎么会睡得这么沉,连端河和庄蝶几时过来都不知道。
  赵端河打开窗,看见窗外天近黄昏,他带着庄蝶跟由晟和小郁辞别,由晟将他们送下楼。
  陈郁拉开被子,发现自己身上还盖着一层,却是一件衣服,阿剩的衣服,是件宽大的氅衣。他拿起衣服,将它挂在衣架上。
  黄昏,晚霞照进阁楼,像披了金装,陈郁站在窗前看日落,赵由晟送走友人,返回阁楼,陈郁听脚步声就知道是他,也没回头。
  天边的夕阳红通而圆,落向西山,陈郁道了一声:“阿剩,你们在聊什么?”
  “闲谈。”
  赵由晟没打算告诉陈郁,他不想找陈端礼帮忙,宗室内部的纷争,一旦牵扯到外人,外人必受牵连。
  陈郁觉有件衣服披在了自己肩上,他摸了下材质,是先前被他挂回衣架的那件氅衣,他喃语:“阿剩,我睡了多久?”
  窗外雨已停歇,晚风瑟瑟,陈郁也差不多该回去了。
  **
  秋高气爽,城郊,一群出游的贵家子弟,骑着马,带上仆人。天气晴好时,到郊外骑马,天高山远,四旷无人,是不错的消遣。
  陈郁受到邀请,他骑马带仆出现在郊区的空地。
  赵由晟兄弟,赵庄蝶兄弟,还有赵端河早已到齐,均向陈郁挥手,他们坐在席上喝茶聊天,马儿拴在身后的树地。
  赵由晟身边留了个位置,明显是在候人,陈郁挨着他坐下,捧起热茶,和众人笑语。在这群宗子间,他是唯一一个外人,却也不像外人。
  喝过茶,众人纷纷离开席位,放起风筝。
  赵庄鲲拿着一只大鹰风筝,凑到由晟身边,低语:“由晟,不跟他探探风声?”
  赵由晟淡语:“无需牵扯他家,我会另想办法。”
  赵庄鲲还想说点什么,正见陈郁从仆人手中接过两只风筝,朝赵由晟跑来。陈郁手中是只彩色纸鸢,分给赵由晟的是条青龙。
  陈郁拉着风筝跑动起来,风筝冉冉升上空,色彩鲜艳的尾巴在风中招展,他仰头看风筝,笑得开心。
  没多久,一条青龙攀上半空,相伴着彩鸢。
  这日,他们不只放风筝,还一同骑马,傍晚回城路上,陈郁骑着他的白色土马跟随赵由晟的高头骏马一路走,不觉和伙伴分开,等他们回首,旷野上,只有他们两人两马,夕阳披肩。
  赵由磬站在赵庄鲲马背上,眺望四周,还是没发现兄长和郁兄的身影,抱怨:“他们上哪去了,不会先回了城吧。”
  “管他们。”赵庄鲲觉得习以为常,他们以前就这样,只要陈郁在,由晟就会和他在一起。
  虽说陈家这位小员外,挺讨人喜欢,可总觉得两人这般要好,说不出的怪异。
  陈郁和赵由晟慢悠悠回城,抵达城门前,夕阳如饼,挂在城楼上,两人马蹄声轻快,陈郁追着赵由晟,追寻着前方英拔的身影。赵由晟的背宽广许多,他穿一身儒服,风儿带动他宽敞的衣袍,描述出笔挺没有一丝赘肉的腰身,粹白的衣摆,紫色的衬袍,黛绿色的丝绦,一并风中飘舞。
  嗵嗵嗵嗵……
  陈郁的心跳得很快,他想是因为自己在骑马狂奔,做着激烈动作才引起。
  作者有话要说:导演:11点40分打算更新,结果后台抽风了QAQ 要以后争取早点更啊。
  ————————————
  导演:没错,小郁,这就是心动的感觉!


第39章 
  赵孟寿家在睦宗院的北院,冬日里; 他闭窗在房中读书; 窗外偶有鸟儿在枝头喳喳叫; 巷子里时有人们途径时的脚步声; 但并不能干扰到他。
  他一向喜爱冬日的闲静; 适合专研学问,可这个冬日却并不寂静。
  从午后,楼下便就一直有人语声,而隔壁院墙内更是传出争执的声音,赵孟寿合上书,起身走到窗前,推窗探看。
  他家隔壁就是宗正司,宗子间有纷争; 会由宗正司的官吏调解,但这回已经闹了好几天。赵孟寿一时有个念头; 干脆搁下书; 去宗正司看看是什么情况,其实不去,他也清楚纠纷的原因。
  去年的冬日,宗正司的官船随季风出海贸易; 今年夏时回国; 船货大多是香料,众人皆知这趟海贸获利丰厚。
  可宗正司却一直不分钱,拖到了入冬; 才开始结算。宗子们都以为今年能狠挣一笔,可分到手上的财物实在不值一提,分明是被宗正司官吏和海船干办给贪墨了。
  宗子出本钱,由干办出海贸易,既然获利不少,宗子要求拿到他们应得的财物,合情合理。大家都生活在海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海贸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独有宗正司的官船年年声称只挣几个钱回来,压根没人信。
  宗正司的宗正赵不敏试图平息宗子的怒火,让干办携带账本到每户宗子家对账,但是那些账本不能令人信服。也曾有宗子请从事海贸的人鉴别过,分明是假账,漏洞百出。
  宗正司被奚王房支的人把持多年,上至一把手宗正,下至最小的官吏,都出自奚王一系,把本该为所有宗子谋利的宗正司弄成为了一言堂。
  大伙平日对宗正司就颇多怨语,随着宗正司贪墨官船财物的质疑声不断,众人平时积攒的怨气终于在这个冬日爆发。
  有些年轻气盛的宗子自发组织起来,一同到宗正司讨说法,提要求,这也是为何这几日宗正司如此吵闹的缘故。
  身为人丁凋零的朴王后代,赵孟寿属于广大被宗正司欺压的一方,他内心是有怨言的。干办是外人也就罢了,宗正司的官吏可都是宗室成员,对自己人如此盘剥,有点迂但为人很正直的孟寿兄实在看不下去。
  他将书拍案上,敛袖下楼去,他决定今日就去当个有辱斯文的莽汉,他也要去宗正司讨说法。
  孟寿兄义愤填膺,雄赳赳迈出自家大门,刚出门,就见宗正之子赵几洲和他的堂弟赵几道气势冲冲赶来,他们满脸怒容,率领十数名同房派的子弟,个个凶神恶煞般。
  看他们的样子是要去宗正司支援,赵几洲做事狠辣,而赵几道就是个恶棍,赵孟寿一见到这两人顿时怂了,打不过惹不起,他机智地溜回家中,继续读他的圣贤书去了。
  这个午后,宗正司闹翻天,赵师勉却安然在家中读他的闲书,还叮嘱儿子由磬好好待着,别跟宜春家的俩孩(庄鲲和庄蝶)去宗正司胡闹。至于赵由晟,他似乎比老爹还淡定,关在阁楼里大半天了,也不见他下来。
  赵母早听闻宗正司那边闹开,问丈夫怎么也不管管,这事咱家也吃亏,也得去跟宗正司讨说法,别总抹不开面子。
  “光闹有什么用,小孩儿沉不住气。”赵师勉悠然喝口茶,将手中的书翻过一页。
  赵母觉得父子俩越发像了,都跟老道一样,不问俗事,恼得她干脆也不管了。
  这次惹起众怨,除去宗正司官吏贪墨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冬日来临,又到海船出海的时节,宗子们还是愿意出本钱,由干办代理去海外做买卖的,但是他们这回坚决不要宗正司指派的那些干办,他们信不过。宗正司拒绝,说这是历来的规矩,哪能随便更改。
  一旦这个规则更改,就不方便他们勾结干办私下分赃了。
  傍晚,去宗正司讨说法的人陆续回家,宗正派出干办,开始挨家挨户收取今年的本钱。宗正还放话,逾期不交的,也就不用交了,官船出航日早定下不等人。
  窦干办腰挂算盘,肩搭钱袋,往赵由晟家收取今年出海做买卖的本钱,他来时,由晟正好执剑从楼上下来,打算到院中舞剑。
  听到室内传来斥责声,由晟止步,见吴信在往外轰人,窦干办被赶了出来,他脸涨成猪肝,口中念叨:“别推别推,这般无礼!”
  窦干办被撵至院门,回头朝屋中怒视,悻悻然:“你们可别后悔!”
  他自觉是个有脸面的人,兼之平日有宗正司撑腰,竟在宗子家出言不逊。
  赵由晟站在一旁,窦干办没留意,等看到对方,慌得把脖子一缩。赵由晟手臂一抬,剑光闪动,剑尖对向窦干办,简洁明了一个字:“滚!”
  窦干办屁滚尿流跑了,他可是有耳闻,这位郎君暴戾凶残,在宁县曾手刃贼寇呢。
  就如赵父所说,小孩儿沉不住气,他们这些老人家才不会做出围攻宗正司的事,有损身份,夜晚,老头子们三五成群,聚集在赵侍郎家。
  事实上,包括赵父在内的这些老头子不是因为计较钱,他们大多有俸禄,家境殷实,养得起妻儿,他们反对宗正司,在于这帮宗正司的官吏损害的不只是宗室的利益,更是国家与百姓。
  宗室迁居在外,仰赖地方供养,给地方造成不小的财政压力,官船的收益本该能分担这份负担,可这些钱却落入奚王房支的腰包。
  地方官吏因财政压力对宗室不满,百姓被加收税赋,自然心中也有怨言。本该给宗室创收的官船,养肥了宗正司的一群硕鼠,损害其余所有人的利益。
  本想辞官回乡过清闲日子的赵侍郎,似乎已接受他过不了清闲日子的命,在家和众人商议如何将奚王房支掌控宗正司的局面改变。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让宗正司的宗正赵不敏垮台,换掉宗正,踢走宗正司里的硕鼠,整顿风气。
  厅室中,十数人围簇赵侍郎而坐,他们滔滔不绝,激烈讨论。参与者讨论的都是年长者,像赵庄鲲,赵端河这样的后生,他们待在院中,坐在石桌前,也小声议论着。
  石桌前有七八名青壮,对于如何搞垮奚王房支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说去皇帝那儿告状,让赵不敏当不了宗正;有的说收集奚王房支的罪证,譬如贪污受贿,开妓院,侵占盐田等等,让他们遭朝臣唾沫,颜面尽失,结伴去惩劝所吃牢饭。
  赵由晟充当听众,他没参与讨论,他在沉思。
  夜深,赵侍郎家的访客大多离去,赵由晟还留下来,等候父亲。仆从提灯照路,一脸疲倦的赵侍郎送赵父出门,赵由晟陪伴在侧。
  他们三人走至木棉树下,石像森森如同巨人,夜风呜咽,赵侍郎结束和赵父的交谈,像似随口,又似有意,他道:“由晟,族父想听听你的看法。”
  赵由晟听他们一路都在谈论官船账本作伪的事,他心里确实有自己的看法:“宗正司既然勾结干办,他们间应当另有账本,记录官船真实的收支。”
  赵侍郎赞道:“是如此,由晟也想到了。”
  赵父却高兴不起来,他背着手道:“自当是有,但如何拿到手。”
  **
  宗室子弟大闹宗正司的事,传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基于而今宗室间的乱象,陈端礼第一次禁止陈郁去赵由晟家,也让他暂时不要和由晟,庄蝶他们往来。
  陈端礼很清楚奚王一系在当地的势力,也知道由晟他们属于倒宗正派,而且倒宗正派声势浩大,双方可谓势均力敌。这就如同两虎相斗,哪怕去旁观都可能受伤,最好的法子是远离。
  陈郁只能听从,他隐隐觉得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去找由晟,也只是给他添乱而已。
  宗室子弟的生活确实像个圈,或说一堵墙,他们在墙内闹得天翻地覆,而墙外的人们,日子依旧如常。
  陈郁最近吴先生的课上得少,他是海商之子,父亲让他读圣贤书也不过是要他多懂些道理,并不是想要他参与科考。陈端礼很务实,最近他给陈郁请来一位老师,教儿子番语。
  这位老师不是别人,正是费春江。
  费春江见过陈郁几次,他是陈繁的老友,不大喜欢陈郁,常为老友抱不平。在他看来,陈端礼更为宠爱小儿子,一碗水没端平。
  碍着陈端礼的面子,费春江也只能用心教学,于是他很快发现,陈郁聪慧,学得很快,他具有语言天赋。
  比大繁都厉害,费春江基于职业的道德,不得不承认,陈繁在这方面不如他弟。
  海贸常用的番语有两种,一种以真腊语为主,一种以三佛齐语为主,三佛齐国再往西去,番语种类更多更杂,没有人能全都掌握,教会这两种也足够应付了。
  费春江到陈宅给陈郁上课,陈繁曾来看过几回,他听老友用三佛齐语跟自己的弟弟交谈,而弟弟才学一段时间,已经说得流利。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费春江那张一向刻薄的嘴,都忍不住夸赞了陈郁几句。
  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