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世男的发家致富日常-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杨家小郎,他今天这么没跟你过来。”安老村长本来就很喜欢小木,此刻听陆祈浩提起捋了捋胡子问到。
“他在上学呢。”
“上学?杨小郎上学啦”老村长惊讶极了,这杨家啊是遇上了贵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是的,他年纪不小了,还是要认点字的好。”陆祈浩看了看玩得正欢的胖栓,犹豫了下,说道:“安爷,这胖栓也快六周岁了,是不是也给他开个蒙?”
之所以犹豫,是他知道这个时代要上学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请不起老师,通常是到7岁了有钱人家会送孩子去镇上认点字就不错了,这乡下孩子就是野大的,虽然他们羡慕读书人,但是很少有机会学习。陆祈浩相信安老村长也是希望胖栓上学的,要不然也不会在他刚来村子的时候,胖栓经常过来找他这个“陆家哥哥”认字。
“唉,”老村长叹了口气,“老夫何尝不想,只是这要到镇上才有先生,老夫就算愿意舍银子请个先生到村子来,只有我伢子一人去学且浪费不说,先生没束脩养活自己,也是不愿长久的,因而老夫想待这伢子在年长个一两岁,就送他去镇上吧。”
陆祈浩点了点头,他懂安老村长的意思,大魏朝学习困难,只有有钱人家才会请“夫子”到府上施教,就跟陆祈浩帮杨小木请的一样,普通百姓受教育机会很少,因为大部分人交不起先生的束脩;而先生一般也不愿意到村子里来,因为这些百姓很少有愿意送孩子去学的。因为你一个人学束脩少,人家先生也要吃饭,说穿了就是招生困难。
其实还有一点,大部分先生骨子里还是瞧不起土地里面刨食的老百姓,觉得他们不受教化。
其实不是百姓不愿意接受教化,而是没银子。
“安爷,小子今天来也是和您老人家商量个事情,也给咱们安里屯的乡亲们找份差事,这些事小伢子也能做。”陆祈浩想或许这些孩子们能通过自己劳作挣点银子,给自家阿爹阿娘说说,说不定也能得到学习的机会,所以特意加了一句小伢子也能做。
作者有话要说:沙地和古茶特点作者查了度娘
第25章 学霸思维
陆祈浩说得没错,本来嘛,捡蘑菇而已,这些孩子能做。
他也观察过了,百姓们视土地为生存之本,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正是春耕的时候,而这个时候自己要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去捡蘑菇,短时间内确实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如果这样耽误他们春耕,从而导致后面土地歉收,那也是他不愿意看见的。
虽说捡蘑菇是自愿,但他相信很多人愿意去挣这份银子,但如果这些事情孩子们都能做,既不耽误春耕又能增加收入,且不两全其美。
“哦,大郎有什么好营生,给到村子后生吗?”老村长笑的乐呵,他就知道这陆家大郎今天来肯定是有好事儿。
“是这样,您也知道小子之前采过山上的蘑菇吃,那些蘑菇有一部分其实是能吃的,并没有毒性,小子今天来就是想收购蘑菇。”
“收购蘑菇?大郎的意思是,你真要用银子买蘑菇?”老村长是既开心又激动,虽然此前陆祈浩提过此事,但一直没落实,他也不敢当真啊,毕竟这年头就没有吃蘑菇的说法。
陆祈浩笑盈盈的点了点头:“是的,安爷您看,这山上这段时间正是蘑菇生长旺盛之季,小子就以五个铜板2斤的价格收购,您看怎么样?”
1文相当于两毛人民币,2斤半文即五个铜板,兑换人民币就相当于1斤蘑菇村民可以卖5分钱,其实这个价格按着现代的观念来看,真的算是非常的压榨“农民伯伯”了。但是这是大魏朝,城镇家庭年收入也才六七两;至于安里屯,家庭年收入能有四五两就顶天了,那还得是不错的人家,比如杨大福一家年收入还不到5两,因为他没有土地,要知道这年收入是指整个收入,不算开销的,不是你能存这么多银子,也就是说你如果花银子稍微大方点估计一年到头也就存不下半个银子了。
现代的“月光族”,这些安里屯的居民就是典型的“年光族”了。
现在陆祈浩以五分一斤收购蘑菇,也是基于这个普通百姓收入准则,他是可以帮衬安里屯的村民一把,但不是无限制的撒银子,自古以来,人心就是最难把控的,他不想把人的胃口养叼,也不想去挑战人性。
如果不是照顾安里屯,他相信,自己就算开出1分一斤,也是大把的有人抢着做,毕竟这是无本买卖,上山就能捡回来,而且没有任何风险。
并且,这个时代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五分钱不少了,这个时代最值钱的农作物是大白米,大白米是3文钱一斤,相当于6毛一斤了,也就是说捡上10来斤蘑菇就能换一斤大白米!若是换糙米的话,可以换三斤了。
大白米啊!乡下人很少吃的好吗?都是吃的糙米。
…………………
老村长问道:“5个铜板一斤?大郎可是需要多少?”
“有多少小子收多少。”
老村长一下子精神起来:“大郎可是当真?”无怪乎他激动,若是陆祁浩只要个几十上百斤,自己叫上几个妇人小伢上山拣回来便是,也不耽误什么功夫,反正这东西满山都是。
但是若是不限数量,那这可是给村子带来的一个好营生啊。老村长心里清明,两斤半文,这东西是新鲜水货,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拣上一百斤,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可是5斤多金贵的大白米啊!
陆家大朗说得对,小伢子也能做。关键是,过去谁能想到有一天蘑菇也能换银子,这就跟白白得来的一样,因为都不需要种植,你只要背上背篓上山直接拣就是,可比伺候庄稼还轻松,不用种就能收获。
陆祁浩笑着说道:“当然是真的。不过是需要把上面的松针尘土清理掉,有些蘑菇是有毒,小子只要这几种。”说完他打开口袋,这是他从刚刚从山上回来时候特意捡的几种可以食用的蘑菇。
这几种蘑菇特征非常鲜明,不可能和毒蘑菇搞混,他也是为了以防万一村民不会辨别,所以特意挑的几种多而且特别好辨别的种类给大家。
老村长一看这么不就是山上最多的几种吗,连连点头说道:“原来这几种是无毒的,好,好,好。”转头朝着院子里玩的小孙子喊道:“胖栓啊;快去寻你阿爹来。”他是准备让自己儿子给村里发通知。
胖栓脆生生的说道:“好的,阿爷。”说完一溜烟的跑了两步,突然又停了下来,仰头看着陆祈浩说道:“陆家哥哥是要买蘑菇吗?胖栓也可以帮忙哦。这些蘑菇真的能吃吗?早知道我也吃了。”
陆祁浩不由得想起自己第一次做蘑菇时候,胖栓当时还以为自己是没有银子吃饭非要叫自己来他家里蹭饭的情景,不由的暖心,哈哈一笑说道:“是能吃,哥哥什么时候骗过你?不过只有这几种能吃,而且一定要煮熟切不可以生吃。胖栓也可以去捡,如果是你捡回来的话,哥哥按照半文一斤来收可好。”
“好!”小家伙说完一溜烟跑掉,也不管和他玩的几个小伙伴了,直接寻他阿爹去了。
安老村长摇头晃脑说道:“这小伢子……大郎不可这样,若是胖伢子也去捡,你就按照大家的价格来收就好。”
陆祁浩笑盈盈的摇了摇头道:“安爷,这也是小子刚才话还没说完,这样,大人捡回来的是按半文两斤,伢子们不一样,不仅是胖栓,村里所有小伢子捡回来的都单独计算,小子通通按照半文钱一斤来收,就以10岁为限,10岁和10岁以下的都算。”
“这……”安老村子惊讶道:“大郎这是为何?”
“小子想着,这营生也是额外收入,不敢耽误大人春耕时间,故而是希望大家不需一窝蜂上山捡,家里若是有伢子的,让伢子也可以去,这些伢子都还小,若是家里条件允许的,以后还是请个先生回来也给他们开个蒙罢。”
陆祁浩也只能做到这里了,让孩子们自己能多赚点钱,他们捡回来的蘑菇算比大人的贵了一倍,希望他们阿爹阿娘考虑到孩子也赚钱了,有远见的家庭能让他们启蒙认上两个字也好。
嗯,作为学霸的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不能接受这种让孩子们天天玩耍大字不认一个还不送去读书的现象,不说知识改变命运,但至少字要认几个吧。好吧,这只是他作为现代人或者说是现代学霸的一种“优越”思维,他就是多管闲事了,矫情也罢。
刚刚高调请过戏班子唱台的安里屯这一次又在十里八乡出名了,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大人小孩一窝蜂的上山捡蘑菇,问他们也不说,后来大家也懒得搭理了,还有人嘲笑他们正是春耕的时候不务正业。
当然,这些都是安里屯老村子特意交代大家的,不要给别人说这里在收蘑菇,陆祁浩把营生带给自家村,这蘑菇本来就是无主的,若是其他村子的人也知道了,大家都来捡,那不是抢了自家村子的营生吗?所以,给大家下了通知,千万要捂着,闷声干活就是。
安里屯的人当然是巴不得别人不捡就自己能捡,不说村长交代过,就算没有交代过,也必是不愿意告诉别人的,这捡蘑菇就是捡银子啊,这安里屯的人还从来没有过 “打工”的机会,一辈子土里生土里长,这下子突然可以从土地之外捡银子,那必然是情绪高涨,瞬间,不仅把自家后山给占领了,连周围村子大大小小的山头都占领了。
第26章 陆记危机
陆祁浩请村长找人帮忙在广场搭个简易棚子; 还单独给银子请了几个村民帮忙。
两人专门负责称重; 很让他无语的是; 整个安里屯居然找不到一个人会记账,更别说会算账了。于是他不得不亲自上阵; 这让他很是后悔没有把苏吟带过来; 他是一个懒人……好吧; 他不承认,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并不是懒; 他才不想要去记账。
村长是个明白人; 主动提出找个本族信得过的人帮陆祁浩把关; 每人带来的蘑菇都仔仔细细查看; 就怕是有人不经意混了其他的蘑菇进来,万一把人吃出毛病;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 也是为了严格监督区分大人和小伢子采集的蘑菇,事实上; 就此事陆祁浩并未放在心上,若是有大人把自己采集的蘑菇让孩子交上来,数量相差太多他也心里不会没数,他不缺钱; 无所谓吃亏不吃亏; 但若有人玩这种花样儿,他以后绕道走就是,没必要和这种小人打交道。
然而对于村长此举; 陆祁浩心生敬佩,能把安里屯管理得如此紧紧有条,这也说明古代一个族长的权威性,后来一天下来就没有一个大人做出这种不要脸的事。
陆祁浩打算自己在做蘑菇酱的时候也会放上大量的大蒜,若是大蒜变色,就说明这里面可能混入了有毒性的蘑菇,他自己也会把关,自然不会怕吃坏人。关于这一点,他是没有告诉村里,先让个人把关是好的。至于自己要怎么做,那是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告诉别人。
另有几妇人,分别各司其职。
两人专门负责洗净清理,陆祁浩教了他们一个简单的方法,先让蘑菇在盐水里面浸泡一个时辰左右之后再行清洗,这样清理起来轻松又干净。因为大部分蘑菇表面附有黏液,很难清洗,用清水浸泡之后,然后让其在水盆中旋转,这样泥沙和其他杂质就很容易洗掉了。
两人专门负责蘑菇的过水处理。旁边早已驾好一大锅,把水烧滚,里面放有灯芯草、大蒜,把蘑菇撕成细细的丝,放入滚水,过水之后捞起,稍微晾干,再挤掉里面的水分。放灯芯草可以检验蘑菇毒性,如果变青表示这一锅蘑菇里面混了其它毒蘑菇,大蒜也是,如果变色也可以做个提醒。
这是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严格把关。
陆祈浩长久以来养成的小心性格,他对这一块看得很重,相当于把控质量分为好几个步骤。
首先,采购品种上,只采购几种容易辨认且多,确定无毒的品种,为此他也放弃了好些无毒稀少的品种,毕竟现在是大量采购,太多容易混淆,索性先不用收购那些;
其次,人工检查,专人负责查看收购的品种是否和自己要求的符合;
第三道就是焯水的时候用老方法,灯芯草、大蒜。再加上自己也在现场,这样保证收购的蘑菇不会有一点问题。
实际上,陆祈浩算是多虑了,安里屯村的百姓都极为淳朴,就没有一个人交上来蘑菇是有问题,所以,陆祈浩雇佣的几个人,每人一天给60文,相当于卖120斤蘑菇。就只有检查蘑菇品种的那人最为清闲,因为他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为此,似乎还觉得自己是不是对不起这60文银子,于是对送来的货更是吹毛求疵的看,有些送蘑菇来的乡亲还打趣他,于是就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铁蛋,你要是在我这筐里找出一朵毒蘑菇,我今天卖的银子分你一半。”
“大柱,这可是你说的……”
于是铁蛋硬是把人家带来的蘑菇一朵一朵的盘查了一遍,结局当然是他一整天都没挣到“外快”。
然后被一众村民嘲笑。
……
陆祈浩在这里呆了整整三天,第一天没什么事,乡亲们上山采集蘑菇去了,就和村长几人喝酒聊天,听他说起安里屯百姓的苦恼,其中倒是让他发现不少商机,也顺势可以帮一把。比如最近的鸡蛋又降价了,镇上蛋商又把价格压下去了,以前是5个铜板一个,现在降了一半多,一个鸡蛋只能2个铜板。
陆祈浩虽然没去市场上采买过,但也听杨大婶说过柳州城市场上一般是两文钱一个,这中间可是有几倍利益差,所以说,在任何时代,过得最苦的都是普通百姓。就跟后世一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城市的西瓜卖5块钱一斤,老板们去农村收购也就5毛一斤,这还是要看天气好坏,天气不好你五毛一斤追着人老板,老板也不收你的。
陆祈浩问为什么不拿到柳州或者丹棱县去卖,毕竟安里屯的地理位置很好,处于柳州和丹棱县之间,做牛车县城一个时辰,到柳州稍微费点,需1个半时辰,这其实也就是3个小时的事,若是有这几倍的利益差,村民难道还会介意这3个小时的辛劳?
不过还是他想的过于简单了,经村长解释才知道,若是拿到外面去卖不现实。首先没有固定出售的地方,就算降价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其次那地方普通百姓也不敢去,说不得就有地痞流氓来骚扰,且若在集市出售需要交商税,若不在集市出售没有客源,毕竟没有固定摊位,再者,这鸡蛋产量大,平时大家舍不得吃,要是自己抛开来收购的路子,得罪了蛋商,人家下次就再也不来安里屯收任何农作物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陆祈浩不由想起一句话,兴,百姓哭,亡,百姓苦,在这大魏朝中原腹地得天独厚的城市里,老百姓都这样过日子,那些他曾经游历过的偏远地方,还有一些卖儿卖女的,那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
原材料不值钱啊。
陆祈浩道:“安爷,蛋商多久来收一次,一次大约有多少数量?”
“一般半月来一次,大约四五百枚,收的时候会拿一个筛子,如果鸡蛋漏过筛子,说明鸡蛋太小不合格,这部分是不收的。”
这分到家庭的头上,简直少得可怜啊。
而且小鸡蛋不收,还拿筛子来严格筛选,这操作简直风。骚得溜,他也是佩服,只能说有利益地方就有智慧。
只是这也太坑了,鸡蛋大小都是鸡生来的,再小也比鸟蛋大,这些个奸商也是。
想到这里,也许,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陆祁浩道:“安爷,小子这里有一条路,可以让大家鸡蛋卖的好一点。”
“哦,大郎可有路子。”老村长眼睛一亮,一道精光闪过,他本就存了一份试探的心思,想着这陆家大郎都已在柳州立足,说不得是有什么路子,没有到还真的有。
这陆家大郎,不仅是杨家的福星,看来,还是安里屯的福星啊。
不得不说,这安老村长也是腹黑的。
陆祈浩笑了笑,其实在村长和他聊这些的时候就有感觉到,不过这种无伤大雅的试探他不介意,人家没有直接请你帮忙,只是试探而已,接不接话主动权也在自己手上,所以说,这安老村长很会做人做事,且他老人家并不是为自己谋取福利,而是实实在在为自己的村的人着想,陆祈浩在内心深处对这样的人存在一种敬重。
“也并非什么特别的路子,只是小子家里每日也需去集市采买鸡蛋,总归是要买,去哪里买不是买呢,安爷您可以派人直接把鸡蛋送至陆记,价格就比照现在集市上价格2文一个,以后若市场价格变动我们在重新商定,您看可好?”
“哦,这样啊……”安老村长一听,摇了摇头说道:“还是算了吧。”他再想替村子里多谋福利也不能占别人便宜啊,这不明摆着吗?陆家大郎现在家里人口不多,能半个月吃掉五百枚鸡蛋吗?
陆祁浩并不明白老村长想法,诧异问道:“这是为何?可是不方便运送?”
老村长眼睛一瞪,道:“大郎啊,爷爷知道你好心,可你也不能这样贴补。说说看,你家里才有多少人,半月可能吃完五百枚鸡蛋?就算以后你们要找店伙计,买点丫鬟,不说他们有没有资格吃上这鸡蛋,就单说你能买几个人?”
陆祁浩爽朗一笑道:“安爷,您老人家不用担心这个,谁说小子这鸡蛋收回去是自己吃的,您忘啦,小子可是开了食铺?”
老村长还是有点担忧,毕竟在他认知里,早上吃鸡蛋除了煮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烹饪手段了,虽说乡下人舍不得吃,但城里人精贵啊,他们能天天吃鸡蛋吗?不会厌烦吗?
于是小心翼翼地问到:“大郎,这卖的完吗?你可不要勉强。”
“当然能卖完,您老人家完全不用担心,别说半个月才五百枚,这才哪儿跟哪儿呢,您尽管叫乡亲们多囤点就是,小子在这里说了,不限大小,只要是鸡蛋就收。且最好是3天能送一次,若是这门生意做起来,说不得小子还嫌您这里供应不上,不得不到集市上采买补充呢。”
听到陆祈浩这样拍板,老村长的脸都笑成了一朵菊花:“那就按大郎说的,我这就叫大家都不卖了,三天一送,大郎可放心,我让村里赶牛车的好手安勇去办,定会准时把鸡蛋送到。这下可好了,哈哈哈,大郎,来来来,陪我这个老头子再喝两杯。”
陆祈浩暗暗叫苦,安爷您老人家高兴咱是知道,但这一下午就狂灌我果酒算什么?白酒我倒是可以喝,但是这果酒味道,真特么一言难尽,提纯技术不过关,太涩了啊。
这大魏的酿酒技术啊,还是只停留在粮食酿制白酒上,这也造就了白酒价值不菲,平常人家喝不起,没看见村长他老人家也只能喝果酒吗?
好吧,对方是老人家,给你一后生敬酒硬着头皮也要喝啊。陆祈浩皱着眉举着酒杯抿了一口,惹得老村长抚着胡子哈哈揶揄:“大郎啊,你这后生啊,什么都厉害,就是这喝酒,实在是……哈哈哈。”
陆祈浩……
并不,是这果酒太难喝了!
三天之后,蘑菇收了很多,至少够做很多酱了,老村长叫了村子赶牛车的好手后生安勇,把所有已经收购的蘑菇在加上部分村子囤积的鸡蛋,连带着叫上陆祈浩,要送他回去。
不过蘑菇继续收,以后会派人一并送到陆记,他也不必亲至安里屯了。
陆祈浩给大家说来的是雇车到镇上的,这会儿要回去,人家老村长不可能让他再去雇车,所以,他也没办法用瞬移了,只能坐在牛车上,摇摇晃晃了一个半时辰之后回到了柳州。
卸了车,在请安勇在这里用了一顿饭,给老村长带上些生煎包之类的,再让他回去。
至于安勇回去之后吹牛吹上了天,那陆家大郎家里如何如何,陆记生意如何如何,不是卖的东西好吃,要吃过他们家做的菜才不枉此生如何如何,吹的比神仙吃得还好。
还有杨小郎如何如何,杨家人一家人如何如何,那个苏吟又如何如何,总之牛皮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吹了三天三夜,关键是特么的村子里的人都来捧“臭脚”,人家就想听这吹牛,听起来爽的好像就自家赚钱了一样……
特别自豪!
也许是因为“陆老爷”是从安里屯出去的,至于陆祁浩只是在安里屯住过一段时间并不是他们村子的人,好像都被自动忽略了。反正是给他们安里屯带来好处的“陆老爷”,他就是安里屯的代言。
总之各种自豪!
这些陆祈浩都不知道,只知道后面来送鸡蛋的人,除了安勇是固定的之外,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
因为村长还安排了另外一个人来帮忙,结果这个名额要村里的后生们排队来争取,大家都想要去见识“陆记”,而且陆祈浩也是极为大方,只要人送东西过来,必然会留人吃点东西。当然,不是每次都要做小炒肉,大部分都是随意让杨大福他们捡上几个当天卖的食物。
这也足够让这些人回去显摆了。
………………………………………
陆祁浩回柳州之后第一件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