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跟科技树谈恋爱-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脸凶恶的典韦跟在曹操身后亦步亦趋。
立在石滩上的虎豹骑营地,与其说是营地,不如说是一个残破的战场。篝火已经燃尽,最后几缕火苗在在寒风里发出垂死挣扎的毕剥声。
疲倦的士兵就穿着盔甲倚靠在一起,呼噜声此起彼伏,然而他们的手中依旧紧握长矛。战马们也垂着头打瞌睡,只在听到曹操的脚步声的时候抬了抬眼皮。
走下碎石堆成的矮坡,树林中尸横遍野,然而这里慢慢有了生气。垂头丧气的俘虏在虎豹骑士兵的监督下,将尸体拖到大坑中掩埋起来。
这场仗打得并不惨烈,偷偷摸摸袭击宛城的荆州军队,在看到曹操的麾旗后就丧失了斗志,结果可想而知,整整两千人的军队,被虎豹骑吞噬一空。
甚至是在埋了一夜尸体后,这些被俘的荆州人还依旧搞不明白,为什么理应在和袁绍干架的曹操会这么快发现他们的偷袭。
更可怕的是他还亲自来了!!!
俘虏的主帅叫邓济,此时被卸了盔甲武器,只穿单衣跪在寒风里,跟见了鬼似的瞪曹操。“曹公跑宛城伏击我等?不怕袁绍趁机攻下许县?”
曹操抱着手臂,懒洋洋地瞅他,说:“放心,袁本初反应慢得很。等他做出决定,我早回到许县了——你是听了刘表的命令来偷袭我的?荆州世家都同意吗?”
邓济一听,脸上就有几分不自在。
曹操敏锐地捕捉到了,哈哈大笑起来,跟部将说道:“刘景升还是有几分英雄气概的,然而荆州士族只想守着自己的地盘,不想招惹是非,硬生生把他拖住了。若是荆州举兵来犯,还真有几分麻烦。”
虎豹骑士兵们虽然在马上奔驰了半个月,从仓亭津到宛城就没停下过,但此时依旧是纷纷露出笑容:“刘表,守成耳。”
邓济越发不自在起来。还没等他想好该如何为主公辩护,就见曹操拔出佩剑,刷刷两下,自己身上的麻绳应声而碎。
在邓济的目瞪口呆中,曹操已经翻身上马。“你回去跟刘表说,他从前跟益州、交州结下过仇怨,如今该小心后院起火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整天盯着老子的宛城,裤底会掉。”
丢下这句话,曹操就拍着马屁股冲回营地。不到一刻钟时间,之前还蒙头睡觉的虎豹骑就整军完毕。马蹄声蹦腾,这支快如闪电的队伍转瞬就消失在树林中,只留几乎被扒光的俘虏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还没有从突如其来的自由中缓过神来。
好半天,邓济才意识到:妈呀,这几百号人,荒郊野外没衣服没食物没武器,要怎么回荆州啊?只怕还没动呢,就得冻死一半。
且不说十天后刘表看到冻得鼻涕横流的残兵时是什么表情,曹操却是已经奔回到了黄河边上。
两个月,从许县出发奔仓亭,再从仓亭奔宛城,完了再奔回许县,曹操在兖州大地上跑出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彻底完成了第一阶段对袁绍和刘表的双线防守。
这个时代从未有过如此丧心病狂的运动战。至此,两个月前跟随他们离开许县的战马跑死近八成,因劳累落在各地驿站休整的士兵超过半数。
但曹操本人却仿佛不知道疲倦一般,一回到许县大本营,就召集谋士武将,问:“我今晚去把白马津打回来,颜良会有防备吗?”
底下的人精们一听,得,打仗打嗨了。
荀彧站起来做出头鸟:“主公……身体撑得住吗?”毕竟典韦那样的妖怪脚步都发飘了啊喂!
曹操语气一噎,试探性地“让步”:“那我喝个补汤?就阿生常喝的那什么枸杞茯苓当归?”
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戏志才:……
终于知道曹仲华的拼命劲是像谁了。你们老曹家出了两只天赋异禀的工作狂!
荀攸施施然站起来,拱手:“主公若是还能奔驰,不如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分散白马的兵力。”
于是曹操喝了两碗药睡了一觉,第二天领着兵大张旗鼓去了延津。延津在白马津的上游,一旦曹操渡河,那么就相当于绕到了袁绍大本营的背后。
已经渡河的颜良比袁绍更早得知这个消息,他不敢大意,分出一半兵力去延津阻击曹操。而曹操却是果断扔下笨重的步甲兵,轻骑简行,转头袭击空虚的白马津。
这个被曹营谋士反复推演的战术,其结果不言而喻:白马津重新回到曹操手中。若是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概是新近投奔曹操的张辽率领先锋部队斩杀了颜良,一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拿回白马津的曹操隐隐约约觉得袁绍军有些不对劲。颜良到死了,都没展现出多少头脑来,也太对不住“河间四将”的名气了。
曹操眯眼盯着白马津旁边黑沉沉的河水,突然动手拔掉了堡垒上的“曹”字旗,命令骑兵们道:“撤退!回南!”
竟然是主动将好不容易打回来的白马津放弃了!
将士们虽不解,但还是听从了曹操的命令,带着白马津所有的存粮折返到白马以南的山林中。
“主公是担心袁军有阴谋?”刚刚立了大功的张辽胆子大了不少,主动来找曹操解惑。
曹操笑了笑:“什么样的阴谋要搭上颜良的性命?袁绍可舍不得。不过是……且再看吧,若是袁军有阴谋还好,大不了我们回许县;若是没有阴谋,那我们可以再从袁绍身上咬一口大肥肉。”
曹操在林子里足足等了十多天,才等来慢吞吞的袁军。竟然是文丑带队,重新占领了白马,而且文丑还跟个楞头小子一样派兵往南扫荡。
这……也太耿直了吧?
曹操虽然疑惑,但军事直觉让他还是按照原计划杀了个回马枪。于是,大名鼎鼎的文丑也挂了。
曹操:……假的吧。袁绍的脑子秀逗了吧。虽然我很会打仗,但袁军这也太蠢了一点啊摔!
袁绍的脑子没有秀逗,是被爱情腐蚀了。在颜良、文丑先后给曹操送人头的时候,袁绍并不在前线,他回邺城看老婆孩子去了。
看的还不是大老婆,是小老婆和庶子。深受袁绍宠爱的袁尚小朋友得了冬春季流感,高烧不退。袁绍的父爱泛滥成了大水,直言:“要是我儿有个三长两短,我便是打下了天下,又要交给谁呢?”
长子袁谭气得骂爹。
谋士沮授气得骂娘。
但谁都没能阻止袁绍作死的步伐。
跟袁绍慢吞吞的节奏不同,曹家兄弟都是抓机会的好手。公元195年开春,两只传报的苍鹰从冀州升空,一只往北,一只往南,给曹家双胞胎带去了“袁绍衣不解带地照顾幼子病情”的消息。
收到消息的曹操当即决定偷袭袁军粮仓。
而收到消息的曹生也立马决定出兵。
注1:从汉帝亡故开始,曹操陆续令手下亲信给长子曹昂写信,教导近期发生的军政大事,其内容涵盖了袁术讨伐战、徐州讨伐战、官渡战争、荆州战役、江东讨贼战、汉中战争时期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作者囊括文武重臣近六十人。曹昂即位后,将这批信件编纂成册,合称《致曹子修书》。
注2:本章开头的所有引用皆为杜撰,对官渡之战的描述相比历史有细节上的不同。
第208章 官渡(下)
草原上的春天比中原来得晚。许县的稻谷发芽的时候, 赤山的雪还没有化完。偶尔马蹄踏碎雪层, 底下露出的也是枯黄的草叶。赤山下的阴凉河却率先解冻了,碎冰夹着细碎的水流涓涓流淌。
青灰色的天上挂着一轮朦朦胧胧的太阳, 透过云层, 白光四散。仿佛头顶有一个高不可攀的蒙古包。
南风肆无忌惮地吹拂, 吹得军旗猎猎作响。在这片还没复苏的大地上,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军队”。
没错, 虽然鲜卑人的腰上挂着他们特征性的牛皮袋,乌桓人大都背弓箭头戴扭环饰品, 东羌人喜欢穿羊皮和毛靴子, 各个民族混杂在一起, 远远望去就像一张混织的杂色毛毯。但草原人全民皆兵, 此时在黑甲骑兵的指挥下进退有度的样子足可以称得上是一支军队。
被“草原军”簇拥在中间的曹生亲卫无疑是最显眼的。统一的黑衣玄甲, 上千只马蹄子整齐踏步,震得枯草上的积雪都簌簌抖落。
白兔旗在中军缓缓升起, 那只简笔画成的兔子依旧是多年前憨态可掬的模样,然而,再也没有蠢兮兮的强盗以为这是个好欺负的对象了。甚至,白兔已经成为了广阔牧场上新的神祇的象征。
“察额!察额!”随着一个单薄的身影骑马冲到白兔旗之前, 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呼喊。
察额, 不管在哪个草原民族的语言中, 都是同一个意思:白色的母亲。因为她从雪片纷飞的严寒中走来,给予追随者温暖和生的希望。
阿生今天穿的衣服很有些草原风格,头上一顶镶边狼皮帽遮住了发髻, 厚实的上衣明显短于汉袍,下摆只堪堪到膝盖位置,底下是一条阔腿棉裤,能够让她在马上行动自如。
马匹仍在奔驰,阿生娴熟地挽弓、搭箭,准确命中了百米开外一只鬼头鬼脑的银狐。
“嗬!”人群欢呼。
大约是人类的声音太过嘈杂,惊动了阴凉河里的生物。一条白色的大鱼突然从碎冰中跃出来,尾巴狠狠地拍出冰冷的水花。
河边的人群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下一个瞬间,第二支刻有“华”字的钢铁箭破空而来,贯穿了大鱼的鳃腔。残存的势能带着整条鱼又向前飞了两米,鱼身和血花一起砸在岸边的雪地上。
人们的目光不可避免地再度转向他们的“察额”。
只见女子微微一笑,拉满弓弦,指向天空。青灰色的苍穹里,有一个移动的小点,几乎融化在朦胧的阳光里。
即便知道她箭法高超,大多数人都还是屏住了呼吸。空中的目标不比陆地,那只鹰太高了,要想达到那样的高度,羽箭首先要克服重力才行。
她能做到吗?就连部落里的神箭手都不敢有把握射中空中的白鹰。
箭支离弦,没有大声呼喝,也没有任何花哨的动作,仿佛就是很自然很轻松的一件事。时间好像变慢了,在无声的静默中,箭支飞啊飞,飞啊飞,直到飞进太阳的光晕里,和那只白鹰一起模糊成点。
鲜血迸溅!
一声辽远的鹰啼,响彻天空,然后猛禽的血肉之躯就直直地落在雪地里,再也不动弹了。
人群彻底炸了。草原人可以被恩惠收复,但他们的文化中更加崇尚武力。
“察额!察额!神赐的察额!”
“是神迹!”
“万能的天神,请保佑察额长久庇护我等。”
“察额,察额,神明有所启示吗?”
……
阿生一手拉缰绳,一手做了个往下压的手势。等喧哗声稍微平息了一些,她才从空间里取出一个便携式麦克风放到唇边。
“神有三条道理,是每个人生来就该懂得的。但你们很多人忘记了,所以才祖祖辈辈生活在贫瘠和危险中。现在我来了,把这些道理重新告诉你们:
“第一,每个儿童都要读书,读各种书,学各种本事。
“第二,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你们要尊重女人,因为你们都有母亲;要尊重老人,因为你们终将老去。
“第三,劫掠者终将被劫掠,欺骗者终将被欺骗,背叛者终将被背叛。”
透过未来的高科技,她的声音响彻四野,敲击在每个人心头:“现在,拔出你们的武器,随我去去践行上天的第三条道理。”
劫掠者终将被劫掠。
青黄不接的季节,草原饥饿的早春,辽东主华公亲自带兵征讨乌桓。因乌桓大部分青壮跟随袁绍在中原,故轻松就获得了胜利。乌桓留守的一万兵力几乎被屠杀一空,而俘获更是庞大:老弱妇孺逾五万人,牛羊马匹不可胜数。
然而草原文明到底不是农耕文明,攻克了一座城池就能结束战斗的。草原上各个方向都能逃跑,几乎所有的草原人都练就了一身“打不过就跑”的本事。包括乌桓。
一一追捕乌桓平民的代价太大,经验丰富的徐荣及时辨认出了蹋顿的儿子。阿生带着骑兵一路追赶这位乌桓小王子,直到他们越过长城。
阿生在墙下勒住马缰。
汉长城已经破败了。墙砖深一块浅一块,还有一个塌方的缺口,勉强用土堆了堆罢了。方才乌桓小王子带着亲信残兵,就是从这个缺口跨进去的。城墙上的守卫紧张到不行,但放过了乌桓人,拿武器对准了阿生。
呼啸的南风从关里吹来,吹乱她的鬓角。墙砖缝隙里长出来的枯枝,在风里寂寞地尖叫。
“要是没有我,再过几十年,北地门户将大开于虎狼之辈。”她轻声感慨了一句,在守卫士兵紧张的目光中调转马头,返回尚没有生机的荒原。
由于残兵败将的通风报信,乌桓王蹋顿马上接到了“老窝被抄”的噩耗,气得他当场砸了袁绍送的瓷碗。
“趁人之危,辽东人真不是英雄!”
本来袁绍就在为小儿子的病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蹋顿找不到外出作战的机会早就被憋坏了。如今一看,好家伙,那还说什么?点齐兵马,把我家的牛羊人口抢回来啊!
乌桓王带出来的全是骑兵,一溜烟跑没影了。等袁绍召开军事会议发现少了个盟友的时候,蹋顿等人已经跨过了冀州段的汉长城。
茫茫塞外,任何人类的踪迹都难以寻到。
蹋顿能够统领乌桓各个部落称王,自然是有点脑子的。他没有去跟武装到牙齿的赤山城硬碰硬,而是带领部队迂回前行,一边聚集幸存的族人,一边劫掠冬牧线沿线的零散牧民。
终于,一户被俘虏的牧马人告诉蹋顿:察额带领人马往南去了,只有徐荣的两千人马,押送浩浩荡荡的战利品往抚顺的方向走。因为乌桓人犯下重罪,只能去抚顺挖煤还债。
蹋顿心头狂跳,说不清是紧张还是兴奋。他跟部下说:“这么多人,还有老弱,是走不快的。我们全力追赶,三天之内就能追上他们。”
乌延等大头领举双手赞成:“追上去,杀了徐荣。早看他不顺眼了。”
没学过兵法大约是这些乌桓人最大的遗憾,因为他们在看到自己的亲人时遇到了伏击。
阿生曾经召集属下将领讨论过,在草原环境下许多传统战术都无法使用,草原人打不赢就跑的本能导致想要彻底消灭一个部落是无比困难的。
然而,从赤山往东到大兴安岭,植被开始拔高,形成无数森林,地形也开始起伏,为瓮中捉鳖和埋伏冲锋提供了充足条件。这才是伏击歼灭战的绝佳地点。
“但蹋顿未必会去。”
“那就用充足的理由迫使他去。”
于是就有了徐荣带领俘虏大队龟速前行的反常行为。计划很粗糙,演技很拙劣,但段公说对付没见过世面的乌桓人,足够了。
蹋顿果然上钩。
吕布率领着辽东唯一一支重骑兵,直直从山包上冲下,杀入乌桓的队伍中。沉重的玄甲和马枪携带强大的动能,将第一层迎面撞上他们的乌桓人连人带马搅得粉碎。骨肉横飞,场面血腥之极。
一波冲锋后,没有学过阵型的乌桓部队直接就被拦腰割成了两截。然而吕布的攻击还没有结束。
重骑兵部队冲出乌桓的队伍后,从侧翼绕了四分之一个圆弧。因为负重太高,马匹的速度在这个时候慢下来,用钢铁武装的马蹄“啪、啪”踩在土地上,光用耳朵都能听出厚重和肃杀。
重骑兵都戴着黑色的头盔和狰狞的面具,就连马匹都有少量披挂,远远望去仿佛一群长角的怪物。
有些乌桓人已经被他们的外形和血腥手段吓得两股战战,要不是首领和乌桓王站在后面看着,他们就要丢下武器跑路了。
然而吕布已经再次调整好马头的方向,对准蹋顿的王旗。“杀!”他举起长枪。
“杀!”后面的重骑兵齐声应和。
马蹄声如沸腾的江潮,再次冲入乌桓的队伍。吕布的枪尖上更是串上了三具尸体,才算到了强弩之末,无法再扎穿第四人了。
“呵呀!”吕布大喊一声,将长枪大力扔出。那第四个乌桓兵被枪尖推着倒退出四五米,才被钉死在地上,身上压了三具尸体。被同一根长兵器贯穿的四人,如同一根腐烂的烤肉串,就树在蹋顿跟前不超过十米的地方。
饶是杀人如麻的乌桓王,都有一瞬间的血液冰冷身体僵硬。
吕布已经抽出了马刀。淬成黑色的刀面上反射出漂亮的光泽,这就是蹋顿最后看到的景色。
辽东和乌桓的正面决战,因为辽东祭出了重骑兵这一大杀器,而呈现一面倒的趋势。伴随着“蹋顿已死,投降不杀”的呼声响起,战斗以乌桓全数归降而告终。
乌桓主体多达二十万人。学龄儿童被送到大连进行洗脑教育,曾经参与赤山惨案的重犯被送到抚顺挖矿,剩下的人,将成为继续往西修建冬牧线的劳动力。
“冬牧线不会停下,”阿生用马鞭指着西方,向这些俘虏许诺道,“这条路的前方,有西羌,有西凉兵,有马腾、韩遂,如果有人在保卫冬牧线的战事中立功,全家都即刻脱离奴籍,在城市里拥有房产和羊群。”
一双双原本绝望的眼睛瞬间有了光彩。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再拿块肉吊着。收服敌人无外乎这些手段。
解决了草原上的后顾之忧,便是组织队伍南下。预定跟随她攻打冀州的有廿七带领的步骑混编营,以及赵奇麾下准备接管各地行政的“武装警察部队”。
跟草原上打仗是为了尽可能消灭敌人不同,南岛系在冀州的诉求是占领城市。占领一地就治理一地,这就是还有几十个文官出现在队伍中的原因。
徐荣和吕布也嗷嗷叫着要去,但他们得先交接好手头的工作,估计就要到夏天了。
定好出征名单的当天,廿七就找了过来:“主公假意追赶乌桓残兵的时候在渔阳、上党一带徘徊许久,可有决定从何处入关?虽然长城年久失修,但很多地方依旧占据天险。”
阿生早就在地图上某个海滨的位置画了一个红圈。
这是汉末啊,后世大名鼎鼎的山海关还没有修建。从辽东沿着渤海湾就能长驱直入,绕开长城。【注1】
作者有话要说:
注1:这条线路就是清军入关的线路,不过清朝那时候是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把满人放进来的。作者是个军事废,找不到更多草原打中原的路线方案了嘤嘤嘤。
第209章 终点
“……公元195年盛夏, 曹操孤军深入, 偷袭袁绍的粮仓乌巢,并在随后的战争中击败袁绍主力, 斩杀近七万。而与此同时, 曹生也从辽东攻入冀州。一路上攻城略地, 势不可挡。
“双方夹击袁绍残部,在冀州广平县境内成功会师。袁绍自知大势已去, 自刎于军中。混战中,曹操获得了袁绍首级;而曹生抓获了袁绍二子。
“当时, 曹生有精兵四万, 军容整肃。他驱马上前的时候, 无论骑兵步甲都为他让道, 口呼万岁。曹生受属下爱戴到了这样的地步。
“曹操的部将见状都变了脸色, 以为要有一场兄弟相争的内耗。只有曹操本人面不改色,主动将二弟迎入帐中, 两人交谈了三天三夜,最终商讨出了著名的‘一朝两政’政策:
“其一,六十年内,辽东、塞外和海上诸岛将维持原本的政令不变, 并具有独立任命官员的权力。
“其二, 凡在中原担任尚书和郡守以上官职者, 必须有在南岛或辽东交流两年的履历;凡在塞外、辽东和海上诸岛任副部级以上官职者,也必须有在中原的两年履历。
“其三,百年内, 曹操和曹生的历代继承人,都必须在两地各完成六年学业才能亲政。
“‘广平会盟毕,曹生邀请曹操及其文武大臣三十余人,北上辽东游览。曹操返回中原后,于196年正式公布了‘一朝两政’政策,曹操自封魏公,封曹生为魏北侯,史称二曹归魏。
“此后数年内,荆州、扬州、益州先后被攻克,曹玉率领交州官民竭力配合,完成了‘三曹归魏’的战略布局,中华大地再度一统。
“公元205年,在文武百官的劝进中,三十五岁的曹昂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国后,上皇曹操多领兵在外,皇叔曹生长居草原,就像曹昂登基之前一样。直到太公曹嵩逝世,二曹才定居国都洛阳,逐步将手中权力转交给晚辈。
“公元220年5月,曹操、曹生兄弟先后病逝在洛阳宫殿,结束了他们操劳而辉煌的一生。”
——《中学生必须知道的中国通史》
———————————————————
曹操已是回光返照的时候了。须发皆白的他看上去清醒得很,丝毫没有低烧三个月的模样。他的盘起一条腿坐在榻上,骨架依旧壮实,即便脸上多了老年斑。他锋利的眼神像一只垂死的虎,随便扫一扫就让整个屋子的宫女都瑟瑟发抖。
“右胳膊的旧伤又疼了。”曹操说。
卞太妃连忙跪着上前,替他擦拭腋窝。没擦两下就被曹操不耐烦地甩开了。
卞氏脸色惶恐起来,即便丁太后去后她已经是这个宫里最尊贵的女人了,但在曹操的怒火面前,她依旧像没有根基的浮萍。
“给我吧。”面前突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